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历史上变法失败的原因

关于历史上变法失败的原因

关于历史上变法失败的原因
关于历史上变法失败的原因

关于历史上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发生过数十次的变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可这些大大小小的变法最终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以往的史学界对这些变法中个别例子进行过总结,可全面地分析总结这些变法失败的原因的论述还没有过。

变法领域的单一性

如甄别史料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变法尽管进行多次,可变法的内容却大多只有一个:即在农耕领域内进行。如战国中期的商鞅和吴起变法,就是奖励耕织以强大军队,为达此目的,吴起在楚国实行收“三世”“封君”之禄的措施,商鞅制定了“连坐”、“告奸”、“户籍管理”、“奖励军功”等政策;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和明代中后期的张居正变法,走的亦是商鞅和吴起实行过但没有成功的老路子,即在农耕领域内的修修补补。

因此,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变法虽然进行

了多次,规模也轰轰烈烈,其实都只是在农业这个单一的领域内实行结构性的调整、损益而已,农耕以外的商业、手工业等行业很少触及,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变法在结构上的重大缺陷。

找不准社会推动力量

历史实践表明:任何一场变法要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一个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也就是说,谁将成为这场变法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也就成了变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可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王安石等人的改革,在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以保证变法成功方面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民众是变法的施受者。历史上几次大的变法的实施都是自上而下,民众不是主动的投入而是被动地接受皇帝及改革家给自己颁发的各种改革法令;在变法过程中,属于民众自己发挥的空间几乎没有,如商鞅变法,政令酷虐,即使只有小过错,也施重刑,使“贵戚”及“民”多有“怨望者”;同时,由于变法的施受者是农民,其活动范围和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们要做的只是年复一

年地耕作,多打粮食和服劳役,对于农民来说,变法的成功与否远没有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程度,变法成功了吃饱一点,不成功则吃差一点。因此,历代变法者在设计改革蓝图时的社会基础是空的,为了保证多打粮食,变法者往往要通过严刑峻法以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如商鞅治秦,吴起治楚,王安石的市易法等,其做法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勒在农民脖子上的绳索,既然如此,变法怎么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呢?

其次,变法的推动者不是民众而是政府官员。既然变法自上而下,各级政府官员理所当然地成了变法的推动者,而政府官员又受制于各种复杂的既得利益关系,使得对变法的心态各异,一旦改革者去世,又缺乏强有力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变法就会半途而废。如吴起死后,楚国变法戛然而止,商鞅死后,秦国平静如常,王安石去职后,北宋王朝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张居正死后不仅被抄家、贬封,他的变法措施也全部被废。

没有体制上的创新

变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是历史上许

多变法者没有弄清的问题,他们以为只要通过变法能“富国强兵”,目的也就达到了,其实这是思维的误区。

历次变法之所以必要,是当时的社会基础乃至上层建筑都出了严重的问题,社会积累了许多的矛盾,国家衰弱不堪,不变法社会就不能发展;而社会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归结到底是体制出了问题,所以,变法说到底就是变革体制,只要体制不变革,任何变法都是不会成功的。可古代的改革家在这个问题上模糊不清,使历代变法在体制创新方面举步维艰,尤其是商鞅、吴起、张居正等人的悲剧结局,更使人们对体制创新谈虎色变,即使是当年喊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豪言壮语的王安石,也因触及体制如青苗法、市易法等,遭到顽固派的群起反对,使两宫皇太后向神宗施压:“安石乱天下”!无奈之下,王安石只好带着遗憾去江宁府研究《说文解字》。体制不变革,变法也无法继续深入下去,只好停顿下来,一旦变法停止,所谓“富国强兵”的理想也随之幻灭,这也是多次变法之后并没有出现“富国

强兵”局面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

专题三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时间:15分钟,分值:3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2.几乎在洋务运动兴起的同一时期,有个亚洲邻国也在发生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变革,即(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 3.戊戌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挽救了民族危亡 C.废除了科举制 D.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4.“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 B.进行土地改革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5.在古代史上,日本师从我国,成为礼仪之邦;在近代史上,通过学习西方,日本“脱亚入欧”。在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 C.美国支持 D.对外侵略扩张 6.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 A.改革前面临民族危机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D.废除了农奴制

7.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8.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 ) A.罗斯福新政 B.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9.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 A.摆脱了经济危机 B.恢复了国家经济 C.巩固了民主政权 D.巩固了工农联盟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很欣慰地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材料二1933年3月,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 (1)材料一是指苏俄(联)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开始时间是哪一年?(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事件。其特点是什么?(4分) (3)这两个国家实施的上述政策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4分) (4)你觉得列宁、罗斯福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2分) 答案精解精析 1.C 2.C 3.A 4.A 5.B 6.B 7.A 8.A 9.C 10.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1分)1921年。(1分) (2)实施罗斯福新政。(2分)特点: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情况下加强国家对经

专题十三 中外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

专题十三革命与改革 考点一 1资产阶级的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中国辛亥革命 考点深化:中外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关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内战)、 2.社会主义的革命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深化:1.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2.民主与法制的确立,来之不易,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实保障公民应有的权利等。2011 二、古代重要的改革 1.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通过改革富国强兵,实现了争霸。2.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成为实力仅次于秦、齐两国的军事强国。(山西历史)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和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5.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伯利克里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6.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189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用错误的思想指导改革,一党制变成多党制,导致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党的地位,国家权力分散,加速了国家分裂。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4.东欧国家的改革:1956年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匈牙利改革成效突出,曾有“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称誉;80年代陷入新的困难。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20世纪80年代,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1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1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1:楚庄王,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据载生年不祥,卒于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年龄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纪南城,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远足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 大夫伍举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 伍举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叫,是何鸟也?” 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叫,叫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依然依旧,享乐愈甚。 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 这就是“一叫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2: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当时,任绥远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

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掉了酒宴。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3:“为君之道”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治国,魏徵也深深明白这一点。他总是适时地利用太宗的一些发问,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不仅解决了太宗的疑难,也达到了规劝的目的。这也是魏徵的聪明之处。 贞观元年(627),太宗刚刚即位,对于为君还充满了疑惑。有一天他问魏徵:“爱卿,你说何为明君,何为暗君?” 魏徵听到此问,心中一动,这不正是自己想提醒皇上的话吗。他从容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主如果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但要是只相信一个人的说法,那就不可避免是昏聩的君王了。昔日尧经常咨询下民的意见,所以有苗的恶行他才能了解;而舜善于听取四面八方的声音,故共、鲧、欢兜这些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视听。反之,秦二世只相信赵高,最终导致亡国;梁武帝任用朱异一人,才引发侯景之乱;隋炀帝偏听虞世基之言,天下大乱而不自知。这都是反面的例子。所以人君应该兼听广纳,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而不会受到一两个大臣的蒙蔽啊。” 太宗点头称善,说:“若不是因为有了爱卿,朕听不到这样的话啊!” 君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同样是儒家治国理念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魏徵继承了这种思想,并通过太宗运用到了贞观政治中去。魏徵提出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原则在贞

中国历史上十大忠臣

中国历史上十大忠臣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有功盖千秋的贤帝,也有出将入相的能臣;有残暴昏庸的暴君,也有遗臭万年的奸人。他们大多都记载史册,任凭后人评论他们的是非功过。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忠君卫国,敢谏直言,心系社稷,忧国忧民,但他们最后都不能善终,每每回想他们的故事,都会为他们高尚的气节敬仰折服的同时,也为他们不公的命运哀婉叹息。 1.关龙逢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到了公元前16世纪,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桀生活奢侈,荒淫无道。他竭尽民力,修筑王宫,又常常强迫人民打仗。据史书记载,当时有施族部落败,有施氏向桀王献一美女,名叫妹喜(又叫未喜或妹嬉)。夏桀很是宠爱,昼夜与其饮乐,对妹喜言听计从,常常为此不理朝政。 夏桀的暴虐无道,百姓十分怨眼。夏桀却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百姓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为“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逢实在看不下去。据档案馆文献史料记载:关龙逢也称豢龙,是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关龙逢决定以献黄图进谏。关龙逢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夏桀应多关心朝政。关龙逢献了黄图,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逢的样子,心里很不耐烦,就说:“你还有什么惑众的妖言要说?”关龙逢怒目而视。夏桀早就对这人絮絮叨

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逢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逢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夏桀杀了关龙逢,更加肆无忌惮。而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一举灭了夏朝,夏桀和妹喜一同逃奔到安徽南巢(今安徽巢湖)死于亭山。 他应该是这类人的鼻祖吧。 2.比干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已经成了这类人的代名词。 3.伍子胥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2019全国卷Ⅲ,44,15分] 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 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 解题反思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 (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看: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古人劝谏的艺术

全国第三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选文一: 七步诗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选文二: 鲁哀公问孔子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

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选文三: 晏子劝谏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时景公烦于刑,有鬻踊者。踊,刖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 选文四: 少孺子智劝吴王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舍人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中国历史上十大豪言壮语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牛的区别。 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利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3、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余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毕了!” 4、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是他给汉帝的汇报中的,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直至单于的首级。

“911”后小布什在国会上罗嗦半天哪比的上这几个字有力,虽有古今中外之别,情形却是如此相似,拉登授首之日不远矣!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余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与吴三桂到是绝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 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7、完颜亮——“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是胡儿,偏爱风骚,联想到他爷爷爸爸还是文盲和后来的满族同化之快,女真对汉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遗传的。评价是典型志大才疏。 8、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

中考历史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1)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精练精析 一、选择题 1.(2011·海南中考)“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2.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4.(2012·湖北模拟)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5.(2012·成都中考)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6.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

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 )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 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 7.土地问题是古今中外备受国家政府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大化改新——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④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⑤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2012·安徽中考)某班举行辩论会,右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9.(2012·滨州学业考)1932年春,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胡佛曾对一名歌手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最终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是( ) A.移民海外、开发西部 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C.专制统治、蓄谋战争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1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 ) 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明治维新 ④罗斯福新政⑤1861年改革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2012·江西模拟)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本梳理

需了解的知识: 1.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类型概述。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2.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不团结的事例作文四篇

不团结的事例作文四篇 导读:篇1:不团结的事例作文有一个猎人,在湖边张网捕鸟。不久,很多大鸟都飞人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准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面拼命追。一个农夫看到了,嘲笑猎人“算了吧,不管你跑得多快,也追不上会飞的大鸟呀。”但猎人却很坚定地说“不,你根本不知道,如果网里只有一只鸟,我就真追不上它,但现在有很多鸟在网子里,我就一定能追到。” 果然,到了黄昏,所有的鸟儿都想回自己的窝,有的要回森林,有的要回湖边,有的要回草原,于是那一大群鸟就跟着一起落地,被猎人活抓了。 一开始,落网之鸟为了活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所以成功地飞上天空。到后来,鸟儿们四分五裂,各怀私念,没有了团结一致的合力,坠落下来也是自然的道理。虽是一则故事,道理却是明白的: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 篇2:不团结的事例作文太平天国运动是个很好的例子。太平天国最辉煌的时候占领了半壁江山,后来洪秀全等进取心渐退,沉迷于物质享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韦昌辉杀杨秀清,韦昌辉又被处死,石达开负气出走,后被清军杀死。造成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这就是天京变乱。清军趁机围住天京,后来太平天国失败。 篇3:不团结的事例作文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只水桶一根扁担。有一天庙里来了一个和尚,和尚要喝水,于是就用水桶和扁担到山下挑水喝;不久庙里又来了一个和尚,和尚要喝水,于是就用水桶和扁担到上下抬水喝;后来庙里又来了一个和尚,和尚要喝水,可是问题出现了,一根扁担只有两

头,一个和尚可以挑水喝,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喝,三个和尚的话,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结果水桶和扁担被丢弃一旁,三个和尚也就都渴死了。 篇4:不团结的事例作文官渡之战,袁绍外宽而内忌,手下谋事郭图,审配为了自己的利益陷害沮授,田丰,大战开始后,曹操要偷袭淳于琼烧毁袁绍粮草,张合、高览劝谏袁绍,应去援救乌巢,结果审配却说应趁曹操大营空虚前去袭营,袁绍用审配之策,结果曹操早有准备,张合二人久攻不克,乌巢已被曹操攻破,烧了袁绍粮草,审配害怕袁绍追究责任,于是诬陷张合、高览,说他们二人见袁绍不用他们的计策而失败便大喜,袁绍听都大怒,决定斩张合,高览,张合高览心惧,便带兵投曹操去了。后袁绍打败,曹操开创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中国历史上十大全才

中国历史上十大全才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又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又有多少? 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军事:10 政治:9 学识:10 才艺:7 魅力:9 综合:9 二、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

最新-不坚持失败的例子 精品

不坚持失败的例子 篇一: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例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例一、比干之死。 成汤末年,朝歌城内。 纣王梦的箴言曰:“修中庸而行圣贤。 ”遂问及亚相比干:“卿可知何为中庸之道?”比干略加思索道:“中庸,既不偏不倚,中直秉正。 肌骨,体肤,才学,贤德诸项并驾齐驱,平衡一体。 无突出之强亦无显著之弱,是为中庸。 ”纣王得其意,欲施行均衡文武百官诸项才能之举以进中庸。 然妲己上而阻曰:“大王此举差矣!如此中庸,实为谬解。 人之生而迥异,或重于体力,或重于文才,抑或重于贤德,乃上天之造作。 重体力者常弱于文才,重文才者常弱于贤德,而重贤德者常弱于体力。 专长与弱项相互弥补,以趋平衡,是为中庸。 大王应广纳各路贤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勇者见勇。 以弥补各自不足,则中庸可修而圣贤孰行也。 叛臣比干妖言惑上,欲乱朝纲,颠覆成汤,夺取帝位。 望大王明鉴!”纣王叹曰:“此言是也!孤险受其害。 ”遂将比干处以凌迟之刑,并剜其心。 次日,纣王遵妲己之意重修中庸之道。 二、扁鹊医治国君。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笑着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 ”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听劝谏言失败的例子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笑着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 ”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病。 ”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他的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便显示自己有本事。 ”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仔细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相”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相” 1、才高齐天谋深如海——秦朝名相李斯 李斯,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研学帝王术初投秦相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翦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秦王嬴政信赖,驰骋于秦都。 他以《谏逐客书》,说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了万千卿客,成就了大秦伟业。批驳分封,倡郡县制,一统货币,度量衡。著《仓颉》篇,创“小篆”,统一文字,有万世不灭之功。然而李斯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 2、功高亦李斯过高亦李斯。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萧何,江初谋略家,汉王朝开国名相。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反了沛县。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乃汉初开国两件大事,功在萧何。楚汉相争,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大军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萧何!汉王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身居相位,历时二主,善始善终;“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盛誉,太史公受之无愧! 3、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陈平,秦不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陈平之人多奇事: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为当时笑谈。六出奇计佐汉,助高祖解白登围,又平定叛乱,使大汉江山天牢地固。陈平之人善谋身:高祖欲杀“连襟”樊哙,一边真命天子,一边是皇亲国戚,陈平夹在中间受难,便对灵哭奏,解吕后构陷之心,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于翦灭吕后势力,得了善终。 4、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龄 房玄龄,大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位最长的宰相。他为人多智,有奇谋,人称“房谋”。隋时,人皆言隋祚长久,唯房玄龄慨然而忧,一语道破天下事:“今虽清平,其亡跷足可待。”云破日出,便走马投身秦王李世民,成为幕府谋主,助李世民扫平群雄,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事变,他是主谋,翦除太子,助李世民得了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 作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贞观元年,图治安民,不遗余力,得太宗殊遇,被誉为“汉之萧何”,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王妃,如此功绩,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5、瓦岗军师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魏征,大唐名相,以直谏扬名天下。隋末,投瓦岗,兵败归唐,佐太子,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唐太宗时,进为宰相,成为大唐王朝决策主要人物之一。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曾向太宗面谏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谏诤多至“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魏征一人。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概“魏征殁,朕亡一镜”!

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例说课材料

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 例

精品资料 历史上劝谏失败的事例 一、比干之死。成汤末年,朝歌城内。纣王梦的箴言曰:“修中庸而行圣贤。”遂问及亚相比干:“卿可知何为中庸之道?”比干略加思索道:“中庸,既不偏不倚,中直秉正。肌骨,体肤,才学,贤德诸项并驾齐驱,平衡一体。无突出之强亦无显著之弱,是为中庸。”纣王得其意,欲施行均衡文武百官诸项才能之举以进中庸。然妲己上而阻曰:“大王此举差矣!如此中庸,实为谬解。人之生而迥异,或重于体力,或重于文才,抑或重于贤德,乃上天之造作。重体力者常弱于文才,重文才者常弱于贤德,而重贤德者常弱于体力。专长与弱项相互弥补,以趋平衡,是为中庸。大王应广纳各路贤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勇者见勇。以弥补各自不足,则中庸可修而圣贤孰行也。叛臣比干妖言惑上,欲乱朝纲,颠覆成汤,夺取帝位。望大王明鉴!”纣王叹曰:“此言是也!孤险受其害。”遂将比干处以凌迟之刑,并剜其心。次日,纣王遵妲己之意重修中庸之道。 二、扁鹊医治国君。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笑着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听劝谏言失败的例子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笑着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病。”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他的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便显示自己有本事。”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仔细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君,你的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桓公见他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气得没有理他。扁鹊走后,桓公还没有消气。又过十多天后,扁鹊又来朝见桓公,神色凝重地说:“国君,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桓公气得叫人把他轰走了。再过十几天,蔡桓公出官巡视,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转身不走。桓公很奇怪,派人去追问。扁鹊叹息说:“皮肤上的病,用药物敷贴就可以治好;皮肉之间的病,用针炙可以治好;在肠胃之间,服用汤药就可以治好;但是病入骨髓,那么生命已掌握在司命之神的手里了,医生是无能为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全才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全才人物(图) 唐太宗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又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又有多少? 在这里,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一、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二、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勾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范蠡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兴越灭吴,完成勾践称霸大业。 其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之共患难而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被后人奉为“文财神”。 三、班超,字仲升,东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少有大志,不拘小节,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来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危急,班超当机立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决定先下手为强,斩杀匈奴使者百余人。鄯善举国震恐,随即归汉。 班超驻守西域32年,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大汉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四、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武艺过人,善诗词,通古学。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却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20 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韵沉雄,清峻通脱,慷慨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2020年整理).pdf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部分】 一、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 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 5、采用汉姓; 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 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 人物:王安石 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 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 人物:张居正 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

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 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六、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9月21日结束,历时103天。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概况: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意义:1、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七、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专题4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革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 一. 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 1.商鞅变法----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3)性质:封建制改革;(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能打击旧贵族的利益);③建立县制,(为郡县制打下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影响(略)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时间:4世纪;(2)性质:封建制改革;(3)目的:巩固鲜卑族贵族的统治。(4)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典故:胡人汉服、胡服骑射;(5)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二. 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 1、洋务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有西方列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2)代表人物(见知识点)(3)根本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4)结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5)影响(见知识点) 2.戊戌变法 (1)背景(引发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2)领导者:康有为和梁启超 (3)性质: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结果: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历时103天失败,故称“百日维新”。(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 (5)失败原因:维新派没有实权, 三、中国现代史上的改革 1、土地改革 ①、土地改革的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内容)。②、土地改革的意义见知识点或课本 2、三大改造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所有制转变,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