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班级:2012级3班

姓名:赵春艳

学号:*********

实习地点:彭州,龙泉山,地质博物馆

实习时间: 2014.6.18——2014.6.22

指导教师:白忠

四川师范大学

2014-8-30

前言

大一下学期我们学习了《地貌学原理》和《地质学基础》两门基本课程,初步了解了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除了搜集和研究前人的资料外必须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和地质测量,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时间,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因此,为了培养我们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能,我们年级于2014年6月18日开始野外实习,实习线路在龙泉山——彭州白鹿一带展开,内容为进行扬子地台西部——龙门山深大断裂构造,典型岩性和地表特征实习。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地质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

2.熟悉地质地貌常规器材;

3.了解区域地质状况和地貌特征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地质地貌研究方法运用于实践,以巩固所学。

二.实习线路时间

时间2014.6.18 2014.6.20 2014.6.21 2014.6.22

路线(川师成龙校区)

南云门内100m—

—图书馆外50m—

川师成龙校

区——成都

理工大学地

川师成龙校

区——彭州

——湔江—

小鱼洞——

白鹿镇白鹿

书院——五

路线—训练馆后施工

质博物馆—

—龙泉山—

—飞龙砖厂

——桃花故

—小鱼洞大桥

遗址

龙洞——川

师成龙校区

三.实习人员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2级1,2,3班全体学生

四.实习器材

地质地貌实习参考资料、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罗盘、地质锤、卷尺、皮尺、放大镜、手持GPS、硬皮记录本、铅笔等。五.依据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地质地貌野外观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形态分析,沉积物相分析及动力分析等方法直接对地貌进行观测与描述,掌握实习地区地貌的形态和成因,了解现代地貌过程,为地貌制图和便携实习报告提供依据或资料。野外地貌观测内容包括:地貌形态的观测与描述,地貌物质组成的观测与描述,现代地貌过程的观测与分析。

2.岩石矿物的观察与描述: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集合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根据成因,岩石分为3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要初步区分三大岩类,需要了解其基本构造特点:具有层理构造的一般是沉积岩;如果是结晶结构,且常具有块状构造,为岩浆岩,火山岩常具有流动构造、气孔、杏仁构造,侵入岩一般具有粒状结构;变质岩构造比较复杂,如片岩

具有片状构造、板岩具板状构造等等。

3.实习区域地层的判定:

根据实习资料得知成都地区为与扬子地层区。

六、实习区域地质/地貌主要问题阐述现象,成因(数据,图表,阐述),与其他点的关系

实习线路在龙泉山—彭州白鹿一带展开,内容为进行扬子地台西部—龙门山深大断裂的构造、典型岩性和地表特征实习。

七.实习要求:

1、观察并阐述龙泉山、成都平原、龙门山岩层特点,构造特点及其影响。

2、记录每一个观测点的测量数据(经纬度、高程等),在点位观察到的地貌现象、产状、节理等,并对观测点进行描述。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相互影响。

4、充分利用实习参考资料与实习报告四幅图:○1龙泉山地貌图○2成龙校区到山乐镇③飞来峰构造图○4龙泉—成都平原—小鱼洞构造简图。

八.实习内容

(一)2014年6月18日晴川师成龙校区

路线:(川师成龙校区)南云门内100m——图书馆外50m——训练馆后施工地

1.实习器材的学习与使用(罗盘)

1.1罗盘构造:长砧板(长瞄准器,对物),指针(南极有铜丝,北极无)

上刻度盘:方位盘,水平刻度盘(读方位)

刻度盘

下刻度盘:方向盘,垂直刻度盘(读倾角,坡角)

圆形水泡:方位整平

水泡

长条形水泡:居中,读倾角

1.2产状(解理面,岩层层面等)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3测走向:罗盘长边贴靠在岩层上,圆水泡居中,读N针;

测倾向:将罗盘有镜子的盖子贴在岩层层面上,圆水泡居中,读N针读数为倾向;

测倾角:将罗盘长边竖直贴在岩层层面上,使长水泡居中,读出白色箭头读数(长边要与真倾向重合,用一小石子放于层面上,

小石子滚动方向为真倾向)

注意:走向与倾向垂直,记录倾向于倾角便可推出走向。

长边贴着层面后盖贴层面长边竖直贴层面(走向)(倾向)(倾角)

1.4判断物体在自己什么方位:长针对准物体,观察镜子,使物体,中央线,塑料针在一条线上,整平水泡居中,读出N针指数。

2.实习点记录

D1:南云门内100m处小山坡

1)地层名称:夹关组地层时代:晚白垩世k2

2)岩相:陆相沉积,以碎屑(泥岩,砂岩,砾岩)为主

3)岩性:紫红色,表层风化碎屑,无砂感

4)产状:较缓,倾角10°~20°

D2:训练馆后施工地

1)沉积物:成都粘土

2)形成时代:Qp3

3)形成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一是风成说,二是水成说

风成说:来源于西北及黄土高原,粘土里石英颗粒有撞击印痕,且粘土不受地貌影响;

水成说:来源于周围山地,撞击印痕由水搬运而成,并受水膜保护而

未磨损,观察中所见卵石由河漫滩冲击而来。

4)常见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

5)主要物质组成:钙质结核(见下图)。钙质结核主要是碳酸钙组成的结核状自生沉积物,在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前人的研究表明,钙质结核主要是在半干旱的平原或者低地的土壤中由蒸发或者淋滤作用而形成的。钙质结核大多形成于上层滞水带,含有碳酸的雨水渗入上层滞水带,通过含碳酸盐的沉积物而淋滤,溶解了部分CaCO3,其反应式为:CaCO3+H2O+CO2→Ca(HCO3)。钙质结核砾石的初始形态主要为球形状或者近于球形状,表面比较光滑,后来由于胶结作用,使许多球状钙质结核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不规则的较大钙质结核,形状大多数为姜结石状或者扁于椭圆状。其中姜结石状钙质结核砾石磨圆差,多为次棱角状。而扁于椭圆状的钙质结核砾石磨圆程度非常好,近乎圆状。钙质结核砾石的表面往往有大量虫穴,内由泥砂覆盖和填充,有的表面还有苔藓虫。

6)成都粘土简介: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尤其是成都市东郊,新都

新店子以南,洛带、龙泉驿一线以西,呈“地毯式”披盖在二级及以上的各阶地及丘陵内部一些封闭、半封闭的洼地里,甚至见于海拔560m的夷平面上。且多为岛状零星分布,多直接覆盖于白垩纪紫红色砂泥岩之上,而在一些地方则上覆于Q1+2雅安砾石之上。其厚度也因地貌的影响而变化较大,但在垂直面上没有明显的同生断层,一般厚度2—7m,但在成都东郊的龙潭市及成都理工大学一带,其厚度可达20m左右。在成都粘土中虽无化石发现,但就地形发育史而言,常覆于雅安期红壤之上,以及根据14C测定其年龄值为16960+/--210a 左右,表明成都粘土形成于更新世晚期,相当于华北的马兰黄土的形成时期。成都粘土为灰黄、棕色粉砂岩粘土,而富含腐殖质的表土,略为暗黑,种植水稻的土壤,更为灰暗。普遍含钙质结核,钙质结核直径一般3—6cm,最大可达20cm以上。粘土的粒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发生变化,在盆地西北较粗,而在东南有变细的趋势,分布的范围不受的地形的限制,而矿物成分大范围内相近。另外,在垂直方向上节理与大柱状构造均不发育,呈核块及棱块状,岩性变化不大,无明显的层理,但在垂直方向上的成分、构造、结构,特别是颜色显著变化,据此自上而下大致分为耕作层、褐色粘土层、黄色粘土层、红色粘土层四层。成都粘土碎屑部分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一般含有较多绿泥石、白云母、透闪石和铁质鱼而粒以及少量角闪石、黑云母。其中铁矿含量很丰富。粒径方面,成都粘土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而后者含量较前者要高,同时含有少量砂砾。

7)成都粘土优势:河流冲击沉积,沉积物厚度达几百米,具能量消

减能力,稳定性强,适合用于建筑材料。

(二)2014年6月20日阴

路线:川师成龙校区——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龙泉山——飞龙砖厂——桃花故里

D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简介: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学院中心花园南侧教学大楼内,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质学自然博物馆。发展至今已从原来只为该校师生服务的一个陈列馆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中国西部最大、也是全国高校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2008年2月被评为四川省一级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现有9个室内展厅和2个露天展台,展出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标本6万多件,其中以古生物化石尤其是恐龙化石最为著名,世界级、国宝级精品、珍品众多,如:馆藏30多具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合川马门溪龙举世闻名,全长22米,不仅是亚洲最大的恐龙,而且也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

2.地质年代图(螺旋形发展):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3.恐龙灭绝原因假想(6500万年前):构造运动,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生存竞争,环境变化等。

D2龙泉山

龙泉山简介:龙泉风景区位于成都市东部龙尔山上,是1984年以来新开辟的市级风景名胜区。包括花果山、百工堰、龙泉湖、石径龙泉风景区距成都市区38公里,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4公里,水面达8273亩,水域内有孤岛14个,半岛14个。

D3原飞龙砖厂

1)点位置:龙泉山(断块山):东北——西南;燕山运动断层(活断层,有小地震);节理层较发达,故不稳定。

2)点性:地层岩性点

3)地层时代:侏罗纪(J2—J3),中侏罗纪;中生代泥岩层属于隔水层,故该区域多旱。

4)地层名称:遂宁组

5)地层:是含有时代特征,化学特征的岩层

6)岩性:紫红色泥岩,页岩,泥质砂岩。故飞龙砖厂利用地理优势,就地取材,剔除砂岩,用泥岩,页岩造砖。在该点观察到泥岩成球状,是因风化而成。

7)该点实习内容:认识岩性;测量岩层产状及水平线2m宽的节理(有几组产状相同的节理);在地图上定点。

8)数据整理:

经纬度:(30°32′56″N,106°17′35″E)

h:608.1m

对象倾向倾角

节理1 25°44°

节理2 354°18°

地层298°12°

D4龙泉山山顶

1)点性:地貌点

2)经纬度:(30.542°N,104.32°E)h=854m

3)观察到马刀树倾斜生长于山体,其原因是山体滑坡所致。40°~60°的倾角最易导致滑坡,若坡度较高则易导致崩塌。滑坡面:厚壁张裂隙,羽状裂隙。

4)岩层特点:该地区岩层主要是块状泥岩,层理结构不明显,主要由于下切切割运动形成沟谷。

5)沟谷地貌一般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一般临时性流水侵蚀形成沟,永久性流水形成谷。谷的形成过程一般为:纹沟→细沟→坳沟。U形谷河床宽,V形谷河床窄。若沟的坡度和产状一致,则该地区岩层不稳定。据观察,该点的河谷呈弯曲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状况,说明该地区的降水量不够大,流水冲力较小。D5 龙泉山

1)地层时代:J3

2)地层名称:蓬莱镇组,为四川盆地主要地层基础

3)岩性:紫红色泥岩,砂岩,页岩

4)据观察,该点有岩层褶皱,为水平地层(未受构造运动影响,位于褶皱转折端,背斜转折端)。

5)测点数据整理

经纬度高程(m)倾向倾角小点1 (30°32′44″N,104°19′04″E)828.1 350°4°小点2 (30°32′46″N,106°19′03″E)821 315°5°(三)2014年6月21日晴彭州

彭州位于成都平原中北部,成都市北郊,南部新城距成都市4

环路16公里,介于东经103°10ˊ—103°40ˊ、北纬30°54ˊ—31°26ˊ

之间,属神秘的北纬30°地区。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彭州境内地

貌类型大体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盆地北部区”,彭州市纯

平原423平方公里,平原丘陵混合334平方公里,丘陵山地混合664平

方公里(包括301.5平方公里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猫栖息地

保护区)。

路线:川师成龙校区——彭州——湔江——小鱼洞大桥遗址

D1 灌口——湔江

1)湔江(成都平原与丘陵低山分界线)是成都平原西北山区的一条

重要河流,发源于彭州市龙门山脉中的太子城峰(海拔4814m)西南,

全长139KM,流域面积2057.3平方公里。是沱江三大源头之一。西北——东南流向,在彭州市境内穿越龙门山,在丹景山镇进入成都平原,

在广汉市境内又名鸭子河,与金堂县的交界处汇合石亭江、绵远河后,称为北河。在金堂县城与中河(清白江下游)、毗河汇合后称为沱江。江古称湔水、蒙水、玉村河、是沱江上游的三大支流之一,其流域面积为2057km。它的主源在龙门山镇北部红龙池和乾龙池,全长128km,年平均流量为26.3m/s。湔江主要支流有白水河、白鹿河等。湔江流出关口,以前分为九河,即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小蒙阳河、蒙阳河、白土河、新润河、新开河和青白江。建国后积极治理湔江,开凿人民渠,实现“九河归一”,使小石河成为湔江排洪主要河道。

2)点性:地质点,地貌点,地层点

3)地层名称:j3莲花口组,以砂岩,泥质砂岩为主,有多层砾岩。

D2 小鱼洞老大桥遗址

1)小鱼洞大桥简介:原小鱼洞大桥始建于1998年,1999年竣工通车,是彭州市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银厂沟、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在08年的特大地震中,由于地处断裂带,小鱼洞大桥垮

塌成“W”形,成为彭州市三大地震遗址之一。小鱼洞镇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湔江河上游的腹心地带,位于彭州市西北山区32公里,距成都72公里。东邻通济镇,南连磁峰镇,西与都江堰接壤,北靠大宝镇,东南与新兴接壤。平均海拔1000米至1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镇幅员面积81.3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有回、藏、羌等四个少数民族。境内交通便利,有成(都)白(水河)公路,彭(州)白(水河)铁路贯穿全境,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是国家级龙门山风景区丹景山-阳平观-银厂沟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集镇。

2)点性:地貌点

3)地层时代:三叠纪到二叠纪过渡

4)地貌特点:河谷地貌:阶地—谷坡—河床—漫滩—阶地;据观察,该地河流沉积物主要为泥沙,卵石(二元结构,粗上细下)。由于构造运动频繁,断层面压性抬升,形成河流阶地。小鱼洞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运动活跃,形成了滑坡群,使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最高的山峰约4000米左右,山丘起伏较大,坡度陡峭,山体破碎、,表层风化严重,多震动滑坡。

见附图

(三) 2014年6月22日 晴 彭州市

路线:小鱼洞——白鹿镇白鹿书院——五龙洞——川师成龙校区 D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1)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什邡市、绵竹市境内,总占地面积19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推覆构造(飞来峰)或“冰川漂砾”、地貌、地层剖面。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驰名中外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缩影,其地层发育丰富,分布众多的飞来峰与欧洲阿尔卑斯山飞来峰齐名,具有典型地学意义。公园内还分布有古冰川遗迹、典型地层剖面等地质遗迹,被地质科学家称为“地质科学迷宫”。龙门山构造带地域较广,北东端至广元,南西达泸定,全长约500km ,宽30-70km 。该构造带位于东部扬子准地台边缘与特提斯海的交接部位,受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由西北向东南推覆、滑覆的规模宏大的构造带。

2)点性:地貌点

3)经纬度:(31.1915°N,103.9139°E)h=960m

4)飞来峰:根据观察,彭州市飞来峰是地壳运动内营力推覆逆掩断层形成。

龙门山飞来峰

D2 五龙洞

1)点性:岩性点地质地貌点

2)经纬度:(31.1916°N,103.9139°E)h=929m

3)五龙洞溶洞景观:溶洞指的是由雨水或地下水溶解侵蚀石灰岩层所形成的空洞。又称钟乳洞,石灰岩洞。溶洞是一种自然景观。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一般溶洞形成于地下,五龙洞属于高位溶洞,通过这一点也说明了这里的地质抬升。

D3 未知命名点

1)点性:地层点

2)地层时代:T3x

3)地层名称:虚家河组

4)经纬度:(31.1913°N,103.9179°E)H=973m

5)岩性:该点是泥岩,页岩夹煤层,有直立岩石,近煤层岩性较软;有三叠纪砂岩,岩石中粒偏细。

D4:白鹿镇盘山公路上一点

1)点性:构造地貌点

2)经纬度:(31.189°N,103.920°E)h=1002m

3)岩层时代:二叠纪、三叠纪

4)地貌特点:由于三叠纪的冰川活动,倾覆构造吧老地层推到了新地层上面,而中间的断层被垮塌的岩石所掩埋,从而使该点上部为二叠纪的碳酸岩,基部则为三叠纪虚家河组的碎屑岩石。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溶洞形成,使该点上部形成峰丛,下部形成溶沟,由于后期的侵蚀作用,外来系统被剥蚀,残留下来的形成了飞来峰,孤立于原地系统之上。

D5:塘坝子

1)点性:地貌点

2)经纬度:(31.1909°N,103.9265°E)h =1210m

3)地貌特点:该点为碳酸盐溶蚀洼地,长宽比约为1:1,其周围主要为峰从,下方存在落水洞,连着落水洞。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微地貌主要为:落水洞、漏斗、溶沟。由于外力作用该地貌点的漏斗痕迹已被碎屑物填埋了。

九.地质地貌实习感想

通过这次为期4天的地质地貌实习,我看到了一些以前只在书上见过的地貌景观,领略了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带来的神奇。我将老师所讲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应用于实践,更加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罗盘,这是作为地理人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