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

赵金华青川县骑马中心校

导入,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定调”。导入相当于“凤头”,内容好不好听,要看上课前简简单单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引人入胜,学生会被将要学习的内容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导入非常重要,要设法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整个课堂中都感觉具有挑战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在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一节的导入时,开始准备从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北洋水师导入,后来改为从中法战争结局导入。开始的导入显得太冗长,需要的时间长。而后面的导入相对来说,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使学生很快就能从旧知识进入新知识中。要处理好导入,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其次,应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在讲授《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一课时,课堂的三个部分之间过渡不够圆润,显得生硬。最好的过渡应该是通过一句简单的话语,将前后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好的过渡,需要进行深思熟虑,从上一环节到下一环节,给学生一个容易接受并且完整的知识。不能直接说“下面咱们讲下一个问题。”这种生硬的过渡,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也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要处理好一节课中的过渡,就要开动脑筋思考,并参考别人已有的过渡不断完善。

第三,应处理好重点结论的讲述。在讲授《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一课时,将自己收集的重要结论直接让学生记在课本上,以应付考试。这样的做法是历次考试经验的总结,书上的许多内容需要补充,才能适应考试。不过自己在课堂上生搬硬套的让学生记,没有进行分析,没有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看起来自己也知道什么是重点、难点,但是处理重点、难点的技巧还欠妥。要给学生讲好这些重要结论,在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如何解释给学生。分析得好了,会使学生感觉记忆历史不再枯燥,因为已经在理解中掌握了。

第四,注意课堂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言是教师的法宝,教师要运用语言来传授知识。平铺直叙的课堂语言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使教学遇到障碍。而生动活泼,充满波浪起伏的课堂语言,会在学生的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使语言充满抑扬顿挫,就需要在课堂下经常性的锻炼。这次在片区上讲课,评委老师的意见就是语言要尽量抑扬顿挫。这也需要多读像《演讲与口才》一类的书籍,提高理论知识,加上不断练习,就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充满磁性。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先要练好发音,要纯正,不要忘了节奏和调,这是抑

扬顿挫的基础,这是理论,也是实践。好了之后,找一些名人演讲,跟着模仿,体会其中的规律和节奏等等。正音、贯口,即一口气说下去,如何抑扬顿挫,每天对着镜子不下30遍地练。

最后,应处理好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板书是课堂知识的重要展示。这次在片上讲课时,虽然写了板书,但是只是副板书。板书是一个人基本功的体现。因为大多数时间,我们并不是,每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在以后的公开课中,应写板书,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板书。在授课中,有适量的板书,能强化知识点和难点,暗示学生做好笔记。通过书写板书,控制讲课节奏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和快慢,反馈学生信息。同时也体现任课教师教学特色。

历史教学反思历史课导入语设计的反思,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方法可以有: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导入法,联系现实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联想对此法等等。

另外,在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是要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

2、方法要灵活多变.下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要随时变换花样,切不可千篇一律。

3、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4、时间一般在3分钟左右为宜。长了会占据新课讲授时间。教学反思《历史课导入语设计的反思》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今年9月中旬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未来只有一半少一些的初中毕业生能上高中,一半多一些的初中毕业生需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同时高中生升入大学,也要有一半左右上高等职业院校,一半左右读本科。

也就是在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番评论迅速被各大网站和论坛转载并成为白领、大学生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他说:“中国目前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所以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看来,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是势不可挡。一些“精明”的家长已经开始解读这一理念,并开始盘算,是去接受“毕业即失业”的普通本科教育,还是爆个冷门去读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又存在哪些问题?……带着一连串问号,记者专访了著名高教问题专家熊丙奇教授。

“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学费上并没有优势,在录取上,把高职列入第三批或者第四批,低人一等。”

“过去若干年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重视的只是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而没有形成一个大教育和国民教育的体系。没有给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形式一个平等的竞争和发展空间。”

熊教授认为,职业教育的地位理应毫不逊色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照样可以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而目前它之所以被歧视,熊教授认为还是人们的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要加强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在学费上并没有优势,甚至有的专业比本科还要高;在录取上,把高职列入第三批或者第四批,低人一等……

“用经济学眼光看,如果人人都去念本科,坐办公室吹冷气,而没有人愿意在生产第一线工作。那么,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站在第一线,他的收入一定比总经理还高。”

“如果高职都能培养管理类的人才,还需要MBA做什么?”

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于职业教育的诸多歧视之外,用熊教授的话来说,职业教育天生就姓“职”。

“职业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为学生就业铺路。企业要什么,学生今后想干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熊教授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甚至学生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可“菜单式”选择,学完一门交一门学费。

“如今不少高职院校为了‘赶时髦’,纷纷开出了诸如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吸引学生。这是非常可笑的。如果高职都能培养管理类的人才,还需要MBA做什么?”

“什么时候中国有一半学生不想进北大、清华了,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人才观念取得突破。”

职业教育必须跨过的“第三道坎”就是来自社会的平等对待。“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以技师如何受市场欢迎来吸引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会被高职学校录取而选择放弃?根本原因在于接受高职教育之后,他们无法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有更高的学历。”熊教授道出了目前职业教育的尴尬。

最后,熊教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认识一个美国学生,SAT的成绩够上哈佛,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据说欧美10%的烹饪专家出自那个学校。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哈佛大学与纽约服装学院同等重要,他们充分认知不同类型高校和教育的价值。什么时候中国有一半学生不想进北大、清华了,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人才观念取得了突破

历史教学反思思考归纳求提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就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就会越来越高。课堂归纳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可由学生先讨论,再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精练易懂,所以教师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避免学生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面对新课程这个大背景,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当然备课离不开: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等几个环节。今天我们就通过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来从观念到教学行为上研究课堂教学。

要上好一节课,我想大家应注重以下几个大方面:一是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思想;二是真正领会教学大纲精神;三是明确教学目标;四是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组织处理好教材;(包括重点、难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讲解)五是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模式);六是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七是教师要有较高的深层素质和掌握过硬的教学技能;八是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意的问题(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