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德、中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美、德、中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5292549.html,

美、德、中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婧蔡立彬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9期

摘要:以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实例介绍了德国、美国两大各具特色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与我国的比较得出启示,即美国模式对学科壁垒与课程综合化的启示、德国模式对三段论课程与课程实践化的启示、两国模式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矛盾的启示。

关键词: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德国;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杨婧(1984-),女,湖南新化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事处,助教;蔡立彬(1967-),男,海南琼山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广东广州510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项目编号:

GD12XJY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37-03

就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而言,国际上已经形成公认的美、德两大基本模式。美国工程教育属于通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科领域内的通用工程科技人才,整个培养过程注重批判思维的课程理念、跨学科的课程组织以及层次性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有关技术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德国工程教育属于实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培养适用性较强的高级工程科学与工程人才为目的,其突出特点是工程实践性的全程体现,培养过程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的质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致力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中国的工程教育习惯于从系统性和科学性出发组织课程及内容,尽管近10年来的改革主线是“以学校各院系的专业为基础,逐步实现专业课程的基础化、综合化和精简化”,[1]但其典型的学科课程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本文以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实例比较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在几个关键问题上给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一些启示。

一、德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以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特别是工程师及相应层次的职业人才为目标,以规模小、技术应用性强、就业率高见长,人才培养强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培养的是掌握科学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人才。埃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