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数学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讨论了数学的特点以及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指出在当今数学教育教学中应该持有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以及怎样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贯彻这种数学教育观。

【关键词】

数学文化;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和语言文字一道产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强有力武器。

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以定量分析和数字化作为科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不仅传统的物理学、建筑学等离不开数学,就连人文社会科学也逐步走上数学化的轨道。在信息化的时代,谁掌握了数字化的技术,谁就会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因而,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的发展,成为现代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成为理论发展的重中之重。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它必将带来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必然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更快的进步。另一方面,只有极少数的人需要研究数学,很多人参加工作后,很少用到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可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把数学的学习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花那么多时间学习数学,是不是得

不偿失?这不得不使我们对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习数学应该学习什么进行认真的思考,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人们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问题。

首先谈谈数学观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数学不是自然科学,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任何事物是纯数学的,把数学归于自然科学,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数学也不是社会科学,他不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数学更不是哲学,那么数学到底是什么?数学是人们用来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工具和方法,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积极思维,努力创造的产物。因而,有人建议把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并列起来,使它成为第四大科学门类是有一定道理的。

下面谈谈数学教育观的问题。花那么多时间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数学文化素质,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也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数学文化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熟练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因而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是必须的。在现代社会中,缺乏数学知识,将会给科研和实际工作带来不便,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因而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二、学习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常用的数学思想有:1)公理化思想。这种思想要求人们在掌握少量的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从这些知识出发,得到尽可能多的结论,从而要

求人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类思想。我们通过分类,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更好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3)转化的思想,通过转化,可以使未知的数学问题转换成已知的数学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4)辨证统一的思想。说到数学方法,有很多。主要谈谈发现的方法,逻辑方法和美学的方法。1)综观数学的发展史,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发展,都是在无数数学家不懈的努力下取得的,没有前辈数学家的发现和创新,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学习创新的方法,也就是发现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习数学就是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学习数学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2)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数学,就是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理性思维,逻辑思维。 3)不少人认为数学枯燥无味且难以听懂,从数学中体会不到美的感受。其实,数学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还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数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的统一美。从宏观上看,作为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客观地反映了世界的统一性。在微观上,数学各分支之间,分支内部以及分支整体互相贯通,和谐协调,相互转化。在数学的普遍联系上,美在数学对客观世界和谐协调,井然有序的事实反映上。数学的统一美,使人们用数学能够居高临下,揽括一切,增强人们洞察

世界的深度,广度。2)数学的简洁美。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论基础的逻辑是简单的,数学的真谛在于不断寻求越来越简单的方法证明数学定理和解决数学问题,追求简洁美,往往伴随着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诞生。 3、数学的新奇美。数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发现新奇的结论,追求新奇美的历史,对新奇美的追求使人们冲破旧的理论框架,突破思想上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意或无意设立的禁区,使人们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揭示更深层次的问题。 4)数学的对称美,对称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规律之一,数学中的对称十分普遍,这里不再详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数学的美学教育,以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三、提高数学能力。对于数学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数学能力中最根本的能力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科是否充满活力,是否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这一学科能否提出新问题有很大的关系。人类社会正是在提出问题,克服矛盾,解决问题中获得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就会在更高的层次出现,人们又要为解决新的问题而努力奋斗。问题的解决必然带来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问题的缺乏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结。学生毕业后,学到的数学知识可能已经遗忘,但是,他在学习数学时所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却成为他的素质,他的数学素质的关键就在于他能否领会数学的思想,是否能够将这些思想融会到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肩负着两个职责,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一个好教师,更应该注意学

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数学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育,因此,努力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我们

的足够重视。现在的世界是信息的时代,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比如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数学书籍的能力。数学语言简单精练,逻辑性强,特别是较多地运用了符号语言,要使学生对于教科书中的所有概念的含义,每个定理、法则、公式的条件、结论的适用范围,都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求正确的理解。2)系统地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纵横交错,因此自学数学就需要提炼、概括、分类等能力。 3)科学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包括正确合理的计算,绘图,推理等,特别是自行检验正误的能力。另外是有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其它文章都谈得很多了,不再赘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将表现为数学素质,相信通过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开创数学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解玖霞.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J].作家杂志,2007,12:175. [2]桂预风,陶剑锋.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

2004,4:64-66.

[3]张顺燕.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数学通报,2005,44(1):4-9. [4]李少斌.数学文化与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9(3):115-118.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概要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黄店镇中学刘奉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一以人为本,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 (二、设计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活动体验数学.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剪纸、动手操作等活动,要学生猜想、归纳、度量等,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进行数学学习, 三、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很好地统一起来。 1、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以史沉淀民族精神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最新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诸多领域,以对物质世界的精确把握和对精神世界的完美锤炼塑造了数学美学。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更是一种艺术类型。它与哲学相似,为人们认识宇宙、了解意识功能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讲解试题、机械化演算,更应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情呈献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隐含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即通过承载数学化术语的文本渗透出来,而不是类似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所得,这就形成了数学文化的深入性、思考性和可挖掘性。构成数学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文字、数字和符号。数字是数学的本质形态,是数学的根本存在方式,只有文字与数字不成其为数学文化。符号作为数学文化的第二要素出现在教材之中,它是连接数字形成数学价值关系的重要桥梁,没有符号只有数字学生无法领悟到数学的逻辑性和客观性。文字看似与数学关系不大,却是数学教材中必不可缺的润滑剂,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直接载体,只有透过文字,学生才能对文化形成情感记忆并发展出价值观念。文字相对于数字而言是文化的感性符号,它传达出数学所联结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和历史重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脱离对单纯计算的重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实现这些要求的最重要途径即是对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的发掘,如何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呈献给学生,教师必然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例如,《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我国古典数学时期的辉煌成就,该书完成了古典数学的算法原理研究,着重阐述了应用数学领域的算法分支。在《九章算术》成书的同一时期,欧洲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文化圈正在完成“逻辑数学”和“推理论证”等数学体系的建立,我国的《九章算术》正与其遥相呼应,互补了数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构。在教材中,《九章算术》与小学数学内容的结合也随处可见,比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向学生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 【摘要】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关键词】新理念,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 【abstract】mathematics of teaching the new class sign has the new curriculum view; mathematics of teaching heavy process the new class sign, causes heavy losses to newly,the heavy individuality, renumbers study the thought and mathematics method, heav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heavy ideologic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of teaching in new class sign teacher and student’s relations are equal. 【key words】a new concept,process,innovation,individuality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图文稿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以儒家思想为主脉、文史哲为主体、道德教化为主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建构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宝库。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

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中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中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1、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例如学习对称轴的时候,可以展示故宫、天坛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2011版) 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的理念,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别从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还有新技术,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一个总的论述。 这一条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做了总体的阐述,就是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使学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使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里边强调的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是整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它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打基础的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而数学是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发展的阶段。 这里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第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在任何国家,数学教育都是一个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的一个学科,一般在很多国家都把它叫做核心课程,或者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和语文、外语等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保证人人都得到发展。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水平。不是有人可以学数学,有人可以不学数学,而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因为义务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强迫性”。 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不是要以分数为目标的。当然希望学生具有一定的考试能力,也能考出一个好分数,但是这不是数学教育的全部,所以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氛围是特别重要的。在知识技能方面,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想法,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一个基点。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汇编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认识到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在高等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

关于谈谈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

谈谈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 顾广林(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此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数学教育》 摘要文章在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数学文化为视角,阐述了数学文化所特有的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教育价值,文章用大量实例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并举的教学观,使数学教育也成为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重视数学史,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影响力和精神的感召力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美;数学史;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观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数学教学大纲到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由课程教学来承担,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主渠道.这一阐述在肯定数学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数学课堂教学是传播数学文化价值的主阵地.数学中蕴涵的文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往往感觉不到,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功利性太强,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数学教育实际上成了“试题教育”,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数学是铁板式的定理推证与枯燥无味的符号串,是习题的堆积.特别是每年中考、高考的那场考试,家长紧张,考生紧张,甚至连教师也感到紧张.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数学教育本身的原因.也许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数学的智育功能,而忽视了数学的美育功能,忽视了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的享受以及厚重的文化意向.克莱因指出:“数学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也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对于人的理性培养和心灵成长的意义.数学具有德育功能,使人求真、求善、求美.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是指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世界观

小学数学的新理念是什么

小学数学的新理念是什么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1、提倡“多样化”算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各种计算,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学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评价要有角度,要从学生思考角度来看,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且学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儿童认识水平。对于各种方法,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对于最优方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反思、评价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合作中合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注重“数字化”生成现代数学教学重心发生变化,即注重“数字化”生成。教师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传授专业知识上,而要在研究学习上下功夫,教会学生会学。“数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又:理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与“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时,学生的理解是模糊的,于是我这样设计: X-8=16 解: X=16+8 ↓ X=24 . 你能理解“ ↓ ”和“.”这两个符号的意思吗?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既具体又轻松,自然区别“解方程”与“方程的解”。3、关注“大智慧”发展“大智慧”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有价值思维的发展。有位老师让同学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说数字8。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教室里有8个小组,8比9小1、比7大1,8加2是10,10个鸡蛋吃掉2个还剩8个,4加4等于8、11减3等于8、8加上0还是8……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差不多了,就准备结束讨论。可有一位一直在认真思考的学生,这时才高高举起手来。见他那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老师就让他说。他认真地说:“8是16的儿子!”话音一落,同学一阵哄笑。老师叫同学们不要笑,让这位同学说出他的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8是16的一半,所以是16的儿子。” 老师又问:“那8有儿子吗?”他说:“8的儿子是4,4的儿子是2,2的儿子是1,1的儿子是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逻辑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逻辑关系 最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纲修订数学科目中加入传统文化的考察,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数学科目修订内容: 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数学文化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文化广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 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习新文化,考察新知识的同时,对数学文化的考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更重要的让丰富的数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在高考试题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适当引导中学教学的教学,使得更多的教师关注数学文化,研究数学文化,将数学的本质教授给学生。对于数学文化,其实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如2015年全国1卷文6理6题),只是今年新修订的大纲更加强调。我国古代数学里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算法等内容。高考试题会通过创设新的情境、改变设问方式,选取适合的知识内容等多种方法渗透数学文化。这些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应用性的考查,应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视。 在这里,笔者从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在高中数学逻辑关系中的考察为例,展开讨论。逻辑关系这个数学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判断密切相关,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名言名句,体现了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实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这一特点。当然,生活语言不可能象数学命题一样准确,因此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关键是只要学生能"学会数学地思维". 逻辑关系是研究事物间任意性质关系的逻辑推演规律的理论。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很多就蕴含着逻辑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水滴石穿:成语,出自罗大京《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它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而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滴水可以穿石,而穿石的未必就是滴水,因而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读后感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使我懂得了好多数学的道理,对我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而数学史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认识到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其数学方面的素质修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文科学生的人格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史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家与困难、问题的斗争史。数学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比如,微积分是由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维尔斯特拉斯等多位大数学家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历时千年才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了解数学理论知识建立的历史,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局的完整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的克服障碍,在探索中学习。 2.数学史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赖登塔尔就批评那种注重逻辑严密性、而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育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2]。因此, 如何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数学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不容质疑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两方面都是这样。数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比如,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是蒸汽机、纺织机等,它们的设计涉及对运动与变化的计算,而这只有在微积分发明后才有可能。又如,原子能的释放,首先是由于爱因士坦利用数学工具导出的著名公式揭示出质能转化的可能性。而现在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神舟飞船”的历次成功飞行都离不开数学家的参与。数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很深刻。比如,日心说的决定性胜利是在牛顿用当时最新的数学工具——微积分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从动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演出太阳系的运动之后。哥白尼的学说得到证实恰是通过这样的事实: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几位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推算和预报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学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适时的将数学知识与其在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对数学课正确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3.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史上,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变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比如,自从数学中引入了变量,运动就进入了数学。在高等数学中至始至终贯穿着动态的变量的思想,函数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函数出现历史的介绍,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用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富有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4.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牛顿曾经说过:“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数学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精确性,所谓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以儒家思想为主脉、文史哲为主体、道德教化为主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建构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宝库。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段灿松曲靖 2013/5/25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教育功能,数学文化观下数学的教育功能除了教会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之外,还通过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同于理论的灌输,更不是对知识贴标签,而是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证明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文化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理性思维素质的提升与改善 理性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维,是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在教育中,数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素质最有效的学科。 数学的许多具体知识尤其是高等数学知识,对普通人而言在很多时候都用不到,但是通过数学学习,数学文化蕴含的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需要的,且终生受益。[1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说明学习数学对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中国传统数学是非常注重实用性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书中记载的数学问题基本上都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实用性是中国传统数学的典型特征。数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涉及数学,在这“数学化”日益加重的当代社会,要提高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中学张定斌 内容摘要:数学文化包括:数学与哲学、美学、文学、数学史、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关联。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方兴未艾,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有更多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文化科学渗透美学 数学是什么? 英国罗索: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法国的波莱尔:数学是我们确切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并肯定我们说的是否对的唯一的一门科学。R.柯朗: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进共性和个性。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蕴涵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等知识。初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文化问题正式进入了数学教学。因为大多数不专门与数字打交道的人在走上社会后,数学知识会渐渐淡忘,但数学文化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于其头脑中,并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

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一些看法。 一、初中数学与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数学哲学视野下的几对关系: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证明与非证明;约束与非约束;量变与质变;有限与无限;必然性和偶然性;先天知识与后天经验知识。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恩格斯曾这样说:“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初中数学中蕴涵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如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等。在有理数的运算、分式、二次根式等有关内容中,可通过揭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负负得正”中蕴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数的开方”的引入和数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渗透了运动、发展的思想,曲线与方程的数形结合更是矛盾转化的范例。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内容中,通过运动、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与渗透,引导学生探索相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认知结构,把握数学中蕴涵的本质规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美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数学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