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向自由与智慧之路》

《通向自由与智慧之路》

(一)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每个人都想要自由,也都在追寻自由。自由有两种:外在的自由与内在的自由。有些人相信只有外在的自由,而忽略了内在的自由。他们向自身之外追求,而错失了真正与永恒的自由,错失了智慧所带来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必须由智慧引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我们将找不到这种自由。即使拥有外在的自由,没有智慧引领我们,真正的自由将不会发生。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心,或者就存在于心中。我们应当致力于有关生命与心的课题,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与智慧。

所以智者总是试图说服我们向内寻求自由。虽然每个国家与世界都有外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无常的。假如我们没有智慧,就会产生苦。唯有智慧可以让我们解脱。处理外在事物或管理人不是智慧,智慧处理的是念头与内在的心。战胜自己是一种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能够战胜自己或解脱自己的人是坚强的。他能够与自己在一起,而且拥有自觉。

如果我们没有觉知自己,或不了解自己,自由就不会产生。即使我们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外在事物,仍然无法得到自由。

事实上,真正的自由与智慧存在于每个人之中,不过我们似乎忘记了它,或是没有意识到它就存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才会向自身以外寻求,因而无法找到它或看见它。我们应该从内心发现和了解这种自由或智慧。它与教育、知识或外在的事物无关。倘若我们向内观照自己的心,就会发现它存在于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当下。我们将会抵达我们所企求与追寻的目标。

这种真正的自由就在那里,无论我们知道与否。每个人都拥有它,不论他们是否受过教育,因为它是无可改变的真理。外在的事物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内在的事物不会变。没有人能够改变它。自由是它的本然,它就是它自己。它是每个人应该以SATI(觉性)、SAMADHI(定)、PANNA(智慧)追寻并学习的目标。

让我们运用身体作为道路,并运用身体的观照作为智慧吧,那么自由将会产生。身体的观照是自然的法则、自由的法则,也是智慧的法则。我们无法从别人或从任何经典中学到它。
智慧本身就是圆满和自由的。假如我们从现在开始追寻它,我们将会在这一生中找到。然后我们就不需仰赖外界的事物了。但如果我们只是盼望它,却不修行,我们就永远不会得到或看见真正的事物。

虽然我们外在的世界很不错,或是看起来很美好,我们却仍然受苦。能避免受苦的方法是什么?这是重点所在。假使我们受苦,我们的心或生命就不会自由。换句话说,当苦止息时,我们就会自由。

在每个当下,心是中性且自由

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因此照见他的心没有苦,并且始终能保持这种心境,那么他就能一直自由自在。这样的自由存在于每个人之内,它属于每一种宗教和每一种语言,甚至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拥有它。简单地说,这种自由无关宗教。宗教只是一种名相,而这种自由超越一切事物,它依自身而存在,它依自身而圆满。

请不要浪费你的时间。趁你还在人世的时候追寻真理,并找到它。当你往生的时候,你的机会就少了,甚至根本没有机会。死亡之后,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前往何处。我们并不确知死亡以后的事。

在世的时候做许多善事并服务他人并能百分之百保证我们的果报。我们在世唯一能证明的是我们可以感知的事物。

有关死亡之后的故事只是一种方便的教法或象征,目的是教导仍然在世的人,鼓励他们探究自己,好让他们不致漫无目标地虚度人生。那是一种施设或一种隐喻,但我们却误解它们而深深执着这些教法。

假如我们没有找到或看到真理、自由、智慧,我们就不能超越名相。智慧将会被蒙蔽而无法显现,我们将身处黑暗之中。假如我们能观照心,观照生命与念头,名相就不会蒙蔽真理。目前我们惧怕自己所创造的名相,因为不了解它们。我们欺骗自己,总是惧怕或存疑,所以心才不得自由或没有智慧。无论从事什么总是存有疑问,总是无法确定,但假使我们能观照我们的心,每件事物就会自己显现。

希望所有人能回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行、住、坐、卧——请与自己在一起。真理将会自己显现,而自由或智慧也将会产生。我们将不再需要寻寻觅觅。

混乱的生命或是安祥的生命

当有些人听到这个主题时,可能明白或了解它的意义,因为混乱与安祥都存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早已体验和认知它们。我们可以说,有混乱之道与安祥之道。

没有人想要混乱。当我们听到这个主题时,可能会认为我们可以在安祥的生命和混乱的生命之间做一个选择。我们可以说,我们想要安祥的生命,但假使没有正确地追寻,我们将不会找到它。

当我们观看自身之外的外在事物时,我们看的是别人的是非。我们不会看见自己的对或错。我们看不见自己,因此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心。当不好的事物或迷惑甚至安祥生起时,我们看不见它们,因为我们观看的是我们自身以外的外界事物。

佛陀告诉我们要和自己在一起,要与我们的身心、我们的生命和觉性在一起。我们应当单纯地保持觉定慧,或者我们应当成为一个知晓的人,一个如佛陀教导般的觉醒与喜乐的人。

假使能遵循这条正道,照见我们的心或生命,我们将会有安祥与

正常的生命,因为贪、嗔、痴或是忧伤与喜悦不能扰乱我们。

我们总是忘记或迷失自己。当某些事情发生时,我们没有观照自己或观照我们的心,因而生起了苦受。我们总是将自己的苦归咎于别人,然而我们之所以会受苦,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自己,或是因为缺乏正知。倘使我们具足正知,我们就会一直观照自己。当事情发生时,无论原因是自己或别人,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

智者劝告我们不要忘记自己。不要让痴、无知或无明生起。事实上并没有痴或无明。只有当我们忘记自己或没有吏自觉时,它们才会存在或生起。

假使有人能够始终保持觉知,就不会惧怕任何问题,也不会因为任何问题而泄气,不论原因是自己或别人。当问题出现时,会毫无痛苦地解决它,因为是用觉定慧来解决的。无论问题如何困难,他们都用平常心来解决。艰难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稳定、清净、有自信的心会处理沉重的负担。

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惧怕问题,也不要逃避,因为它们总是跟着我们。不过我们却可以用觉定慧来解决它们。如果没有正知,却试图逃离它们,我们将会受苦。倘若每个人都能以觉定慧解决他们的问题,世界将会非常祥和。每个人都应该回归自身,思考并找出正确的方法,以觉定慧解决问题。


散乱心与安定心

散乱心是尚未修行或尚未了悟任何事物者的心——这种人并不知道心的源头。他的心会随着念头四处奔驰,当念头生起时,就把心带走了,这是没有觉性的思考。他并没有看清念头或是心的源头,心随着念头奔驰,就象一个衰弱的人,容易受别人的景响或是盲从其他人。这与有过禅修或是有觉性者的心不同。

禅修者思考时自己有所觉知,他们的心虽然与念头同在,但一切都在控制之中。这些思绪的本性相当类似,不同的是具有觉性与否。没有觉性,心就会奔驰而迷途;而安定心却可抵挡与忍受外界的扰乱所引起的不安。没有任何外界事物能够伤害安定的心。

拥有觉性的人将会拥有安定心,无论他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具有十足的自信。即使他什么都没做,他也会相当沉稳而信心十足。假如我们没有禅修,我们的心就像天空中吹拂的风四处飘荡。

人只有一个心灵,我们应当修持自己的散乱心,使它成为安定心。

假如我们有修行,一切困难都将成为易事;没有修行,再容易的事也会成为困难的事。一个人如果不禅修,他的心将会无止无尽地奔驰,但如果有禅修,自然就会有一个目标。

要止息痛苦,我们应当禅修觉性,也就是觉知自己身体的一举一动。这种禅修是一种捷径,它会与任

何法会或外界的活动无关。

当我们禅修并保持觉性时,每样事物自然就会在那里,无需分析,也不需要解释。倘若我们的觉性圆满,或是了知任何行动,所有疑问便会得到答案。

因此,我们应当在做每一件工作或是每一个行动时,尝试培养觉性。假如我们做得到,散乱心将会回归到身体的动作和它原来的状态。它将再也不会造作,而且会安定下来。觉性的生起应当是渐进式的,随着觉性的逐渐生起,心将会愈来愈安定。这样的心能够做繁重的工作,直到完全成功并抵达目标。可是,散乱心或不稳定的心却会因为疲惫而无法完成工作。

我们应当精进不懈地禅修,但禅修时则应循序渐进。我们不该像物质世界那般,期盼很快就会有结果,因为这是内在的活动。这件工作会产生觉、定、慧,透过自己的体验可以对此有所了悟。

我描述给你们听的是一回事,但是心的领悟又是另一回事,它是你们自己的体验。因此,当我们告诉他人自己的体验时,他们无法了解。真谛无法透过语言文字真正了解,只能透过修行。你们将会透过智慧之眼看清自己的内在,而无需仰赖其他人的解释。

这种修持将会使心安定。当我们成功时,心的疲弱、散乱、漫无目标的状态,就会完全转化为安定、正常、平静。这就是生命的目标。

我们必须尽己所能并勇猛不懈,成果将会逐渐累积,直到时时刻刻都能保持觉性,无知或无明将会消失无踪,我们将会具足智慧,而不会忘记自己。

许多人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没有觉知,他们忘记了自己,心四处游荡,他们也许成天随着念头乱跑而没有回来。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把心带回来或是让心停泊于内在的方法。

佛陀告诉我们的方法是长养觉性,如此一来,心不会游荡于外,它将会满足地安住于内,也就是我们会满足于自身。只是有些人却不是如此,因为我们认为其他人或外界的事物比自身更重要,我们看轻了自己的价值。事实上,我们的重要性是最有用、最美妙的事物。外在的表相如何并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其实是心,但我们却忽略了它。

假如我们以觉性和智慧深入观察自己,将会发现与生命最有用的事物。我们将以安定而平常的心履行职责或工作,无论做的是什么事,都会拥有自信,心将会安定而不为情绪所动。

有安定心,就能自在地独处,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依怙。如果心仍然四处游荡,即使身处人群之中,还是会感到孤独寂寞。心四处游荡奔驰的人,总是需要同伴或其他人的陪伴。

想要有安定心,就必须培养觉性,这是佛陀教导的不二法门。

以身体疗愈心灵

身体与心灵是一体的。世

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有身体和心灵。假使只有心灵或只有身体,任何人都无法存活。它们彼此不可分离。身与心的分离意味着死亡。

我们生而为人,有身体和心灵。我们应当运用身体来疗愈心灵,并学习如何好好地一起运用二者。但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或是方法不正确,我们就可能误用身体和心灵,或无法用身体来疗愈心灵。

有些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却没有健康的心灵,有些人拥有健康的心灵但身体却不健康。二者(身体和心灵)虽然同时存在,却没有和谐融洽地一起运作。如果能明白佛陀教过我们的方法,了解如何疗愈心灵和身体,我们就会看清身体,看清心灵。当我们在治疗身体时,我们也疗愈了心灵。佛陀教导我们,要明白我们的身体,并增长身体的觉知来掌握我们的心灵。假使我们拥有身体上的觉知,我们也会拥有心灵上的觉知。所以佛陀教我们要观照自己的身体,要觉知自己的身体以及一切身体上的动作。

觉知(SATI)就是当我们动作或工作时当下有所觉察,对它们有所知晓,这就是觉知。大部分的人都会忘记我们的身体,而且无法看见我们的心,忘记了自己。简单地说,我们活在愚痴、无明之中。因此,佛陀和智者都告诉我们要活在般若(智慧)之中。没有智慧,就无法看见我们的身体,无法看见我们的心。如果具足智慧,我们就会知道如何疗愈自己的身和心,它们也将因此和谐而毫无冲突地合为一体。

我们可以说这是念头的世界。我们被念头所摆布,与念头一起嬉戏,没有觉、定、慧地与念头一同生活着。因此受苦而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会执着于念头而被念头带着走。然后便因此陷入困惑与烦恼而无法走出困境。但如果拥有身体上的觉知,它就会保护心,而我们也就不会忘失我们的身心。或者也可以说我们的身和心处于正常的状态。我们将会有平和寂静的身体与心灵,而这正是每一个人所想要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发掘这种境界的法门。有一种善巧的方法,就是觉知身体的动作。

我所教导的是我能够保证的法门。这种法门是专门为寻求真实事物或真理的人所准备的。因为它就是真实的事物,真的存在于每个生命中,是我们可以向自己证明的真实事物,不必向别人证明,也不必让别人来向我们证明。我们必须自己证明它。佛陀曾经要求并鼓励每个人自己证明他所教导的教法。二千五百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变,它仍是那么好,仍然在运用中,并且仍然存在着。虽然这个世界在物质上一直有很大的发展,这个真理却永远不会改变,也永远不会消失。而我自己则正在为佛陀履行职责。我敢为佛陀所教

导的真理作保证。

这真理并不属于任何宗教,它就存在于人类中,存在于生命中。要获得此一真理,并不一定要有宗教。每个人自身之中就有这真理。



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你们有些人可能已经知道其中的涵义,有些人可能还无法明白。

我们所听说的天堂,是身外非常高远,无法看见的地方。这样的教法和观念从久远以前流传下来,让我们在活着时没办法如实地去了解。

根据这种教法,要做很多善事,累积福德,才能在死后上天堂。在天堂里有很多层次,从最低的到最高。如果做善事不多,只能去较低的层次,做愈多善事,到的层次愈高。所以,大家认为在活时必须做很多的善行,死后才能到天堂,一直期待关未来的结果,不曾想过现在。

让我们仔细地想想,既然现在还无法知道天堂的模样,也不能感受到天堂的滋味,怎么寄望于死后,有可能吗?现在,当下这个时刻,还不能接触到天堂,就在想未来,这是不可能。这样的天堂无法证明。

长久以来,我们被如此教导着,以至于误解或忘记真理的存在。也因此,我们在现在不能看见真正的天堂,一直期盼未来。这是一些不知道、没有办法看见、或是不了解佛法的人们对天堂的解释。他们不知道自己,无法看清本质,已经迷失了自性。

天堂,对没有迷失的人们而言,就存在于当下。他们能够知道、看见、并且接触现在这个时刻。就像经典所说,不要往身外求,它距离我们很近。

巴利文“SACHA" 是指良好的心境,每当我们看见某些事物,心中不觉得高兴或悲伤,没有瞋心,我们就活在天堂中。因此,当眼睛看的同时,也请你们观察自心和觉受。假使心很清净平稳,那是天堂的境界。同样的,当耳朵听时,不管声音好坏,如果不觉得高兴或不高兴,心在此时便处于天堂。

这样的天堂每个人在活着时都可以亲证。不要浪费时间谈论未来。现在,当你们听演讲时,你们可以看见自己的心吗?可以看见自己的感受吗?如果心中没有高兴或没有不高兴,这就是天堂。

假使有人想要到天堂,应该让自己的心保持在清净平稳的状态。如果当下这个时刻美好,就不需要期待未来的天堂。因为天堂在此时此刻存在,它也将于未来展现。如果天堂不存在于当下,即使全力渴望,期待或祈求,我们未来将无法到达,因为它不能证明。我们现在所谈的都是真理。通常人们喜欢谈论无法证明的事物,因而迷失自性不能找到出路,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疑惑。

接下来,要讲“地狱”。

地狱也是在心中。每当心痛苦烦恼,我们

便处在地狱。当眼睛因为看到人或事物而感到不高兴或不快乐,那表示我们已经是在地狱中。

因此,当眼看到时,要注意自己的心,不要让它扰乱我们。每当觉得不自在、迷惑时,那就是地狱。

如果所见或所知干扰我们几个小时,甚至很多天,那表示我们漂浮或沉溺于地狱有几个小时或几天。

同样的,因为听到声音而让心不自在和迷惑时,那已是地狱地境界了。因此,当耳听时,如果看到自己的心不快乐,也是在地狱中。

这样的地狱现在每个人就能亲自体会。假设演讲的同时,有人做某种动作,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却感觉到被冒犯,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便是在地狱。

简单地说,天堂在心中,地狱也在心中。

我所讲的天堂与地狱可以证明。每个人在现在这个时刻都能接触到真实的天堂与地狱。

眼睛的功能只是看,耳朵的功能只是听。重要的是心如何反应。

我们的心和生命非常难控制和了解。为了帮助我们看清生命的本质,佛陀教导我们培养自觉(SATI), 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时要知道自己,知道每个身体的动作,这样我们将能看到自性。没有自觉,不管多么用心思考,是无法如实地看清自己的心念和生命。

如果能不断地发展自觉,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将会即时看见心念。遇到任何困境,觉性的责任就是保护我们。

巴利文经典是这样说的“带着觉性过生活的人每天都很快乐”,“如果有觉性,快乐离我们就不远了”。没有了觉性,不管如何努力地寻找快乐、定境或清净的自性,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

希望在场所有的人都能在动中培养觉性,可以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时练习。当工作时,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的每个动作,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发展自觉的方法,因为没有人可以一直静坐不动。动中禅有一套方便入门的技巧,如果能不断地练习,觉性将会愈来愈强。

动中禅的动作很容易学。不要静坐不动,不要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和耳是不自然的。

我们甚至可以在旅行时来练习。每个当下,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事,都可以用觉知每个身体的动作来培养自觉。这样的方法不受时间和地方的约束,可以很容易亲自体会。如果真正对生命有兴趣,想认真学习,它很简单。

今天所讲的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中。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真理一直都在那里。甚至世尊开悟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只谈在活着时可亲证的真理,而不是那些无法证明的事。

你们之中若有人想亲证真理,我可以保证我所讲的是佛陀两千多年前教导的真理,有经典可以证明。我以生命向你们保证,就像佛

陀所说“舍财产可以保身,舍身可以保命,舍命可以保真理”。

你们不应该马上相信我所说,但是要亲自证明。如果有人只是相信,这是不对的。要改变你的心意--不要只是相信而已。自己亲身体会并证明,你将会完全地了解,然后才能真正地相信。

人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他的内在价值。有些人或许了解这一点,有些人对此或许并无所知。不了解的人不但不会留意他们的生命和指引自己,反而任由命运或运气主导。他们对内在价值一无所知,当问题发生时,他们无法解决,因而让自己痛苦烦恼。

一个体认自己价值的人能内观,能研究自己,也能够寻求最宝贵的内在本质。他能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止息痛苦。为了找寻自己、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一个人必须依循佛陀的教导,找寻内在价值。他应该了解身为人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佛陀教导我们应该找出减轻苦的方法。我们不应该让苦发生,没有人想要受苦。

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痛苦将减轻,甚至消失。因此,我们应当走在佛陀所走过的同一条道路--中道。

中道之行意味着与觉定慧同行。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具足这些品质,痛苦烦恼就会发生。因为我们无法看清自己,或不了解我们的责任,世界到处都有纷乱。

倘若我们能看清自己的价值,就能为自己的职责与行为负起责任,不会将责任推给别人,因为我们会以觉定慧来承担。我们将会热爱真理,有勇气谈论真理,并愿意为它奉献生命。

佛法或是佛陀为其奉献生命之真理,至今仍与我们同在。我们应该保存此可贵之法,将我们本身的内在价值,传承给子孙以及全世界。

寻找涅槃

对寻找法或真理的人们而言,除了研究自己,探讨生命的本质或佛教的要义以外,没有其它活动。

真正学法在自心,而非心外。心外求法只在某些层面需要,研究内在的生命或心念才是真正地研究佛法。如果研究心性,我们将会进入佛法的核心而熄灭所有痛苦烦恼。

今天的主题是“寻找涅槃”。对每个人来说,在今生今世找寻涅槃是必须而紧急的。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趁活着时来研究,学习和了解佛法。否则,死后将会错失良好的机会。

死后涅槃只是一种方便教法,鼓励人们学习,带给大家希望。

佛陀教导我们于现世找寻。亲证的涅槃是指大自然的定律或真理。这样的境界每个人都能证明,因为佛法是对着活生生的人所说而不是死去的人。死后的生命在不可及的未来,无法看见,无法证明。如果能如实地知道、看到和体会每个当下,我们将如佛陀所教,对生命不再有疑惑。

大多数人行

善时心中还存有疑虑,无法保证自己的行为,因为还未亲证真理。如果已经证悟,我们会有信心向他人解说并邀请他们同证真理。

存于每个人的真如本性,是不分阶级,不论国籍、语言,不管识字与否,知道或不知道。真理从有人类就一直在那里,即使佛陀还未开悟前也已经存在。但佛陀是首位发现的人,他证悟到真如的境界、大自然的定律。

涅槃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时刻之中,但我们却不知道、不明白,忘记原有的自心向外追求。假使我们有很强的愿力,想要在今生认真地寻找,我们将能找到。

如果此时此刻,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心与生命,看见清净平稳(中性)的心,那就是涅槃。因此,我们说涅槃可以证明,可以接触。佛陀所教的真理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他看到生命没有一切幻相,没有任何痛苦烦恼。幻相与苦恼不是实有的,他们只是过客。

生命的本质纯净而无幻相,自然地显现,不需要外加任何事物。因此,如果能够找到真正的方法,以无所求的心正确地修习,我们必定会证到涅槃。那境界是如此自然,得后感觉像没有得到。万物都在那里,但那里又无一物。

最好在活着时寻找涅槃。但有些人却期待未来或死后的果报,这样的信仰在世界上的很多宗教都可以看到,即使那些说自己无宗教信仰的人也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找到真理,不能见到原有的本性。

你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听演讲,有些人明白,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说法是我的任务,听法是你们的责任,懂或不懂要看个人。真正想要求法的人可以很容易了解,但其他人可能有困难。

事实上,每个人都想要找真理。现在这个时刻,如果心平静没有贪嗔痴,涅槃已经在这里。这样的境界很自然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人人可以亲自体会,不需要等到遥不可及的未来。

因此现在就要来找涅槃,要活在每个当下。大部分时间,我们忘记自己,只注意外在的事物,既想现在又追未来,无法拥有真正的庇护。

如果能时时刻刻安住于当下,我们离涅槃并不远。现在,我们迷失了方向,不能找到开悟的方法,是因为妄想心不断流失于过去与未来,就像封闭自己而无法找到出路。

所以,请大家试着活在当下,不要忘记自心。尝试以觉知身体的每个动作来接触每个时刻。这是提醒自己最佳的方法。

简单地说,只要有自觉,不用多做什么,因为清净圆满的觉性本自具足。因此,让我们改变原有的态度,从现在开始寻找涅槃,精进地培养自觉,我们将会自然地证悟。

觉性是通往解脱的道路

现在来说有关内在的、自己的、修行的部分。

动来动去

有各种方式,可是动中禅是有技巧地来培养觉性,就是用“用手部的规律动作”和“经行”两种。动中禅要随时不断移动肢体,不要静止不动,重点是无论在经行或做手部动作的时候,都要觉知当下肢体的动作,除了这两者之外,我们在做任何事时对肢体的动作,都要保持觉知。

能让觉性持续越长越好,不要断掉,这样练习可以回到自己。不要忘了自己,不要迷失了。一般人都是往外看,看得远远的,结果迷失了!因为没有和自己在一起,没有活在当下,所以无法解决自己当下所产生的问题。只要能够随时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不要忘记自己,那么随时随地,在问题发生的当下,就能立刻解决问题。因为现在有些人刚开始练习,还不了解,所以有些时候可以觉知,有些时候不行,以至于有很多疑惑。一定要不断地练习,让觉性持续如链,不要断掉,让它非常地稳固。至于心中的疑惑,只要觉性稳固了,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这么练习是为了解决生命中的问题,在当下解决。

每个人都有苦,全世界不论哪里的人,不管贫与富、美与丑,都有苦。有些人会以为有钱人就没有苦,其实有钱人也有他们的苦,穷人也会有穷人的苦。外在的这些物质,没有办法解决心的问题和内在的苦。

以佛陀为例,佛陀当时虽贵为一国的王子,他拥有一切富贵,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有苦,所以佛陀就一直在找解决苦的方法。动中禅的手部规律动作跟经行,只要你不断地练习,觉性一定可以增长,说者可以用生命作保证。只要能不断地培养觉性,让它非常的稳固,到觉性圆满,对全世界任何的事情都不会再有疑惑。只要你不断地觉知当下肢体动作,不用看经典和三藏大经,就可以灭苦。

有些人已经看过很多经典了,或熟读经典了,如果好好练习动中禅,对经典也会更深入地了解。只要好好练习,自然就可以把经典放下,不会把它背在身上当成自己的负担。无论谁拿哪一部经典,或佛陀说过的哪一句经挑战,都能够明白。

所以动中禅不强调经典,而是强调实修。好好地练习,亲自来体验。不论读了多少的经典,如果没有把自己身心的这一部经典读懂,外在的经典读得再多,还是没有办法真正了解经典的意义。有时候只会把经典所读到的,拿过来不断地思考,但仍有一大堆疑惑。只要好好地培养觉性,会让你超越思考,超越一切的,你自然可以明白,因为觉性自然可以了解。

关于作功德、守戒、生与死等问题,或是死了之后要去哪里,这种教导很多。死了之后灵魂离开我们的身体之后会到哪里去,如果有觉性,就会明白,不会有疑惑。如果一个人

没有疑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好,即使在家里尽自己该尽的责任,或是在工作上做该做的事,都可以做得很好。

一个人疑惑越少,苦就越少;疑惑越多,苦就越多。疑惑最多的人,那是最苦的。关于生和死的问题,大家都还有很多疑惑,只要好好地来培养觉性,就可以了解这个问题真正的根源在哪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法则,成、住、坏、空,这个身体时间到了,它就该坏了。

我们现在有“我执”,如果能培养觉性,才有办法“无我”。因为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觉性,无论到哪里,“我执”都非常地大,非常地沉重;如果有觉性,就无我了,无论到哪里都非常地轻松,不会沉重,而且照样可能去尽自己的责任,做该做的事。觉性越高的人,不论工作再多、再沉重,心里都不会有负担,工作越多越好。

有觉性,还是可以思考,并不是有觉性的人就不思考了,还是可以带着觉性思考。无论有多少该做的事情,虽然色身会累,但是心不会累,而且头脑也可以带着觉性去想,不会因为想而头痛。没有觉性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沉重的,一个人时沉重,和大家在一起时也沉重。所以佛陀不断地强调觉性,有觉性的人是最圆满的。

巴利文有一段经文说:“如果谁有觉性,这个人就天天都是快乐的。如果我们有觉性,喜悦就离我们不远了”。一般人没有觉性,心是苦的,无论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心就苦了。有觉性的人,无论看见听见什么,心不会造作,所以就不会有苦了。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彼此之间是不会互相伤害的,六根自然都是清凉的,谁的六根随时能保持清凉,这个人当下就是涅槃,不用死了后再证涅槃,活着时就可以了。不要等死了后才涅槃,到那边去找,要在活着的时候、在当下、在此刻证得涅槃。说者现在所说的并不是要你有欲求的心,或是开始作梦,“现在就想要涅槃”,而是让你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培养觉性,不要有欲求的心,这个果自然就会到来。

我们只要把当下的因种好,心里舒服了,果自然就会到来,不要去管未来的这个果。只要好好地培养觉性,所有一切的果自然就会到来,这是超越想象的。所以有疑惑的人,还是要继续地练习,如果有疑惑又不练习,这样是没有办法到达终点的。不管有没有疑惑,持续地练习,才有办法到达终点,没有疑惑。就像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如果有疑惑,又不走的话,我们就在原地,永远没有办法到达目的地。虽然说有疑惑,但还是继续不停地走,这样迟早有一天,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的。

我们现在练习的这个方法是有终点的,我们

来培养觉性,这也是有层次的,是从低不断地往高,从刚开始的初级、中级到高级。有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这跟经典所说的都是一样的。只要你培养觉性,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里面。即使熟读经典,不论读得再多,记得再熟,如果没有真正体验的话,那只是空有经典文字记忆而已。

不论任何人,即使没有读经典,可是好好地来培养觉性,自然可自修、自觉、自证,四双八倍的“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都可以了解。无论是男众或女众,无论在家出家,只要好好练习,一样可以了解。


戒定慧

今天的主题是巴利文的Sila-Samadhi-Panna, 有时候我们翻译成戒-定-慧,称它为自然戒、自然定、自然慧。当我们听到这个主题,这三个字时,心中已经有了概念,因为我们已经一代又一代地被教导过它们的意义。这是佛法的基本义理,因此每个人对它都有基本的概念。

大部分所有了解的戒只是社会的戒律。我们需要这种社会戒律来好好地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假若不遵循它,就无法在社会中和谐共存。因此佛陀必须制定这些戒律让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无论我们如何严格清净地依照字面持守这些戒律,还是无法解脱所有的苦。

真正的戒是指平常心,当心处于清静平稳的状态时,自然不犯戒。这时是心戒护人,而不是人持戒。这种真正的戒律会使我们的生命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引导我们走向涅槃。

接下来要谈的是三摩地,也就是自然定、恒常的定。自然的定是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三摩地。这种三摩地必须无论何时、何处或于任何活动中都与我们同在。三摩地的真正意义就是定,即使不是在静坐,恒常的定也能存在于心中,所以我们才能在工作的时候保持定。因此,真正的三摩地不具任何形式,也不限于特定的姿势。我们于行、住、坐、卧当中都会保持有真正的定。这是特殊的三摩地,也是直到当我们做任何活动都没有人注意到我们在禅修时,我们自己可以证明的三摩地。

因为这是动中禅,所以没有人能注意到定在每一个身体的动作当中。不过,一般而言,当人们在禅修时,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注意到。如果他们静静地坐着,什么也没做,我们会说他们正在禅修。这和自然禅修不同,因为我们于行、住、坐、卧,于每一个身体的动作中都在禅修,所以没有人能够注意到。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式说,即使在大街上跑步或行走时,我们也是在禅修。如果能够持续修行,当看见或体验真正的三摩地时,我

们将能区别真正的禅定和其他禅修体验的不同。

有了戒、定之后,接着便是智慧。实际上,如果有戒,就会有定,有定,就会有慧。三者缺一就不算完整。我们对智慧这个字非常熟悉。如果我们大量地研习、阅读,我们会说自己拥有般若或智慧。然而,来自阅读、记忆的智慧是别人的东西,这种智慧并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

从修行或是培养觉性所生起的智慧才是真正、殊胜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解脱一切的苦。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原本就存在于内的自然智慧,它只是自己显现出来而已。它是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生命中清净、自然的本质。

这种智慧不需要阅读任何外在的文字。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回返观照自己,这种智慧将能使我们觉悟,使我们清楚地照见并了解自己。这种智慧也能够驱散所有的怀疑,对生命我们将不再存有任何疑惑。这是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也是佛陀的智慧。然而,如果我们拥有的是另一种智慧,我们会有所执着,执着于我们的知识,但从修行从观照自己所生起的智慧,即使很小,也可以引导我们结束所有的苦。

在日常生活保持正念

祝福你们大家。今天即将要谈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就理论上而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修习时却有点困难。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发生,使我们很难整天都保持正念。然而,只要你决心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耐心,认真禅修,你就能够克服这种困难并达成你的目标。只要在工作的每一个动作中保持正念即可。渐渐地,你就能从微细的一举一动中增长你的正念。到后来你就能够觉行自己的所行、所言、所思。

这种动态的禅修被认为是一种捷径式的禅修训练,而且相当简单。它没有任何仪式和宗教法会,每当你需要时,你就可以将它应用在任何一种活动上,不论你身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你应当对当下的每一个动作保持正念。在动中禅修的利益是能加强正念,让心处于平静的状态。你无需为了获得正念而将自己隔离起来闭关,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禅修。

平时人们总是熟悉自己的习惯:他们不会花太多注意力在所做的事情上。他们总是机械化地依照以往的方式做事。因此当问题浮现时,他们便被困住,痛苦也很容易生起,因为他们没有正念。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做工作时完全有所觉知,他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且能够远离所有痛苦。这并不表示完全没有问题,而是每当遇到问题时,不会被问题团团围住,能够控制情况而将自己置于问题之上。因此他会被保

护而免于痛苦。

智者力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我们所做的事保持觉知。假使能够保持正念,我们的效能就会比我们期望的还要好。因此,我们应当在一举一动中时时保持正念。事实上,当我们清醒的时候,无法避免没有行动,而且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保持正念,以便跟上所处环境的脚步。假使没有正念,当问题骤然生起时,我们便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解决问题。

因此,正念对所有人都相当重要。只要是人类,无论是哪一个种族,无论是什么样的背景,也无论属于什么国籍,正念对我们都有好处,不只是对特定的人士而已。正念或觉知具有相同的意义。如果你能保持正念,你的身心会合而为一。当要运作时,心灵将会发挥功效与身体协同工作。

当我们心中保有一定程度的正念时,我们将会拥有定力,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启发我们的智慧。所以说,这种提升心灵的法门是一种相当快速的捷径。

刚开始时,这种简单的法门非常难以下手。有些人甚至会说一种没有用的禅修法门。他们无法接受这也是一种禅修法门,理由是没有任何仪式。其实这种禅修法门与任何传统的宗教仪式无关。因此,开始修习这种法门的人必须相信自己可以是一位不遵循一般传统的人,他必须有足够的勇气离开传统的修行方式,尤其是那些只会吸引我们的一成不变的仪式。这种法门实际上远远超乎约定俗成的规则和规定。

开始禅修的人必须先清楚地了解这件事。首先,他必须记得停止一切曾经经验过的正式或传统的宗教仪式,然后再开始修习这种捷径式的禅修技巧。我曾经遇过这样的新手,他们都很惊讶或怀疑于这种修行法门。后来他们离开了,连试都没试。但是一旦有人开始如此禅修,他就会发现这种法门非常有用。它是如此不可思议。这种修持的利益非常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期望。

保持正念非常有用。因为正念最后帮助你清楚地了解“苦”的意义。你将能够看清并了解自己的念头,一切苦都会逐渐消失。我们都知道,没有苦对生命而言,具有非常广大的利益。

如果我们能在没有苦的情况下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是很好的一件事。这是引导生命的适当法门。相反的,假使我们在承担责任时有苦,我们一定有什么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远离一切的不幸与痛苦。可是如果我们还有痛苦烦恼,我们就必须想办法去除它们。然而苦却是如此胆大妄为,它已准备好要侵入每一个缺乏觉知的人,但是苦却无法侵入具有充分觉知的人。

因此,我们应当保持觉知,而且不应当因为忽略了正念而松懈,也应回返照见我

们的心,深入洞悉自己的心灵。愈能看清自己,我们就愈能生起正念。正念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也能使我们的心灵平静下来。平和的心能够赶走一切沮丧、无明与瞋恨。时时刻刻觉知身体的动作,我们将会发现觉、定、慧和谐地共同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

保持正念的利益非言语所能表达。依照世俗的意义来看,一个人虽然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向内观照,便无法发现或看清此,那么他的心灵其实并没有适当地成长。他将会过着一种没有用的生活,人生充满暂时的快乐与悲伤,无法有真正充实的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返回观照自己的心,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应当完全觉知地直接内观。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变老。有些人浪费了五、六十年观视外在。而直接内观才能使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的价值,当然要好得多。不过这却是一种个人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将它给予我们。某法师或是唱诵都无法帮助我们建立这种精神上的价值。一个人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它。这种精神价值可以被证明,也可以被感觉到。那些已经修证过的人可以保证。

让我们好好思考生命的本质。当我们谈到这件事时,我会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无论男众女众,无论是在家居士或出家比丘,我们只是外表看起来似乎如此不同而已。如你们所见,我是一位比丘,我穿的是袈裟,与你们大不相同。然而身为人这件事而言,我们都是完全一样的。其实我和你们一点也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我们以世俗观点看见的只是我们所谓的“幻象”。这种“幻象”区分了彼此之间的差异。不过就自然法则而言,我们完全平等,也完全相同。

所以说者鼓励你们所有的人,要学习认知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当下的生命。不要缅怀过去,也不要思考未来,因为“当下”就是最重要的一刻。

今天关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的法谈即将告一段落,愿你们所有人都受到祝福,愿你们所有人都能在正念中繁荣昌盛,也愿你们都能够有定力,并充满智慧,而且远离痛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