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因和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和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和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和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与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

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从整体上讲,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下述因素有关:饮食、吸烟、精神、心理压力、遗传、年龄、脂质代谢失常、糖尿病、内分泌因素、肥胖等。其中遗传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也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中,40%的有高血压病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员其冠心病发病率为无冠心病家族史的5倍。

环境因素作为外因,而遗传因素作为内因,由于人们的不同遗传易感性,就会出现同样的不利环境因素下,有的人容易发生脑血管病,有的人则不发生的情况。通过检测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若在遗传上存在风险,则应通过积极的饮食、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甚至定期进行医学体检,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从而延缓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对身体的伤害。

常见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基因的关系,举例分述如下。

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定义为高血压。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环境因素包括超重、高盐膳食、吸烟及中度以上饮酒等。

二、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研究表明,影响血压高低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舒张血管的因子的释放调节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

AGT基因编码的蛋白最终可以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除了能够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还能灭活缓激肽、速激肽等,而这两种多肽可以降低血压。因此,ACE基因也可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AGTR1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介导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血管变厚,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ADRB2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改变血管紧张性,调节肾素释放,影响水盐代谢等途径调节血压。

CYP11B2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调节醛固酮的合成速度,进而控制盐平衡和血管内容量来调节血压。

与血管舒张因子相关的基因

NOS3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在体内合成一氧化氮(NO),从而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维持血压下调的趋势。

基因与冠心病

一、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一般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为6.49%,全国有近八千万患者,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的人数估计超过100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社会因素等,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根据科学统计,父母均为冠心病其子女患病可能性比父母无冠心病者要高4倍,父母一方有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可能性要多2 倍,若父母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可能性要高5倍;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也具有遗传倾向。

二、基因与冠心病的关系

研究表明,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质代谢系统、叶酸代谢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舒张血管的因子的释放调节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脂质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APOE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份,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血浆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

LPL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催化血液循环中的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核心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

ABCA1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促进细胞内胆固醇和磷脂的流出,结合到细胞表面的载脂蛋白,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从而介导胆固醇从外周细胞向肝脏转运使之最终代谢。

与叶酸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甲基四氢叶酸,并进一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过程。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除了能够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还能灭活缓激肽、速激肽等,而这两种多肽可以降低血压。因此,ACE基因也可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与血管舒张因子相关的基因

NOS3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在体内合成一氧化氮,从而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维持血压下调的趋势。

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就会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有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发生坏死、崩溃、软化,看上去动脉内膜表面象泼上一层米粥的样子,故称为粥样硬化。这种硬化的斑块形成局限性的狭窄,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影响血流通畅,导致机体相应器官缺血,发生功能障碍。最容易产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其次是肾动脉、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据尸检结果,在40~49岁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8.36%和88.3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年龄、性别、肥胖、饮食与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也提早,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与遗传因素有关。二、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研究表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质代谢系统、叶酸代谢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脂质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APOE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份,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血浆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

LPL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催化血液循环中的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核心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

与叶酸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甲基四氢叶酸,并进一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过程。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除了能够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还能灭活缓激肽、速激肽等,而这两种多肽可以降低血压。因此,ACE基因也可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基因与脑梗塞

一、脑梗塞概述

脑梗塞,又名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疾病。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现在中国生存的脑中风病人有750万到800万人,并且以每年2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每年死于脑中风的病人全国是约有130多万。

脑梗塞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多种微效基因叠加效应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研究显示,脑梗塞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多方面,如高血压、遗传、吸烟、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血糖浓度、血脂异常、饮酒以及其它多种影响因素。

二、基因与脑梗塞的关系

研究发现,与脑梗塞发病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脂质代谢系统、叶酸代谢系统和血管舒张因子的释放调节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在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除了能够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还能灭活缓激肽、速激肽等,而这两种多肽可以降低血压。因此,ACE基因也可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AGT基因编码的蛋白最终可以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AGTR1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介导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血管变厚,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此外还可促进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释放。

与脂质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APOE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份,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血浆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

与叶酸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同型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甲基四氢叶酸,并进一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过程。

与血管舒张因子相关的基因

NOS3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合成一氧化氮(NO),可以起到舒张血管、调节血压、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基因与脑出血

一、脑出血概述

脑出血又称为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e Stroke, HS),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是脑中风的一种形式。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现在中国生存的脑中风病人有750万到800万人,并且以每年2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每年死于脑中风的病人全国是约有130多万。

脑出血也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遗传、年龄、男性、低胆固醇血症、酗酒、使用违法药物等危险影响因素。有研究显示,父母患有脑卒中者,其患脑卒中的风险是父母没有患脑卒中者的5倍,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二、基因与脑出血的关系

研究发现,与脑出血发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脂质代谢系统和叶酸代谢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除了能够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还能灭活缓激肽、速激肽等,而这两种多肽可以降低血压。因此,ACE基因也可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与脂质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APOE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份,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血浆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

与叶酸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同型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甲基四氢叶酸,并进一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过程。

基因与心肌梗塞

一、心肌梗塞概述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也称“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局部坏死。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每年死于心肌梗塞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心肌梗死正在成为危害中青年健康最危险的“杀手”之一,在心肌梗塞患者中50岁以下的人约占了40%。

心肌梗塞也是一种多种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大量吸烟、饮酒、过度劳累、情绪、遗传、肥胖等,有研究表明,有心肌梗死家族史的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没有家族史者的1.9倍。

二、基因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研究表明,与心肌梗塞发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脂质代谢系统、叶酸代谢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舒张血管的因子的释放调节系统,其中遗传因素对上述代谢通路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脂质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APOE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份,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血浆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因素。

与叶酸代谢系统相关的基因

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叶酸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为甲基四氢叶酸,并进一步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过程。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除了能够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变厚,还能灭活缓激肽、速激肽等,而这两种多肽可以降低血压。因此,ACE基因也可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与血管舒张因子相关的基因

NOS3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在体内合成一氧化氮,从而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维持血压下调的趋势。

基因与老年性痴呆症

一、老年性痴呆症概述

老年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7.2%,其中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4.2%。

老年性痴呆病理基础是神经病理学改变,出现两种特征性变化-被称为β淀粉状蛋白的蛋白质在细胞周围沉淀;受到异常磷酸化的蛋白质在细胞中蓄积,导致大量神经原纤维缠结。患病原因有年龄的增长、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降低、病毒感染、过多使用铝制品、缺乏脑力锻炼、钙离子含量过低、情绪抑郁、吸烟、酗酒;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老年性痴呆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基因与老年性痴呆症的关系

研究表明,β淀粉样多肽沉积相关基因、毒物代谢酶基因、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及雌激素作用通路的相关基因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与β淀粉样多肽沉积相关的基因

APO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神经元修复、树突生长、维持突触可塑性以及调节β淀粉样多肽沉积等作用。

与毒物代谢相关的基因

NQO1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将体内的有毒物质NQO1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将有毒的醌类物质转化为低毒物质而排出体外。

与叶酸代谢相关的基因

MTHFR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相关。

与雌激素作用通路相关的基因

ER-α基因编码蛋白通过与雌激素结合而发挥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V01.15 No.3 第 15 卷第 3 期井冈山医专学报 M 丑 v.2008 2008 年 5 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林玉川(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 根据其发病原因,从营养学、体育保健和临床医学三方面提出老年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国民体质建设,缓解人 12 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老年人;性血管疾病;健康保健 [中围分类号】R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35(2008)03001202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全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 1.1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现状中国是目前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见表 1),当前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1 亿 4 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l1%左右表 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划分标准 (引自耿德章,1994) 自1999年以来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就不断增加。 据估算 210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高达 3.18 亿,总人口的 1 / 6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血液垃圾?对人体有何危害? 血管中残存或积集的过剩蛋白质、脂肪和代谢产物以及残留药物等物质称为血液垃圾。这些物质不但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反而还会给器官带来负担,可导致: 血液粘稠,局部血管血液流速变慢,造成供血供氧不足。 血管硬化。 血管腔变窄。 引起高血压、脑中风、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 2.高血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问题: 大大加剧血管硬化程度,使血管壁变厚、变窄,血小板附着到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在血管被堵塞50%时,人们毫无感觉,当血管被堵70%时,就会偶尔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口眼歪斜、手脚无力、全身放射性麻木、健忘、心悸、行动迟缓……轻微症状 如此时不在意加上外界刺激,如工作不顺心、情绪变化大喜大怒、精神紧张或突然用力、天气骤变、劳累过度等,就引发了心脑血管事件 3.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 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四种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2004年,全球心血管处方药销售额超过了75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 据卫生部公布的医学统计资料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病率仅为5.1%,到90年代初就增至13.6%,到2002年时18岁以上人群已达18.8%,而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状态人群”竟高达70%以上。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资料显示,近年国人死亡人员中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占到40%,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死亡人员中,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成为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主要有: 非精神科患者人群中情感障碍的发生和分布: 国外研究显示,在慢性疾病患者中,抑郁发病率为9.4%,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抑郁患病率分别为9%~12%和22%~33%,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15%~23%,心肌梗死16%~20%,心力衰竭14%~36%,不稳定型心绞痛15%~20%(Carney,1995 Hance,1996 Gonzalez,1996 Sullivan,1999 Connerney 2001)。90年代在上海综合医院中,情感障碍发病率为:门诊病人10%~20%,住院病人20%~50%,其中心血管40%~50%。 据报道,2005年1~2月在北京十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在3260例病人中,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在心血管科最常见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2%和4.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8%和47.2%。其次,情感障碍对心血管科疾病的影响 在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2倍,卒中、心绞痛和心梗的危险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Carney发现,约18%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重度抑郁,而重度抑郁病人中16%~20%发生急性心梗。在做冠脉造影和电生理检查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中,一年内发生急性心梗或死亡的危险增加2倍,在应激促发的惊恐发作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增加5倍。在心肌梗死后伴随抑郁的病人,其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情感障碍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的特点 焦虑和抑郁是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焦虑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常见为胸痛、胸闷、气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前言: 心脑血管疾病历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每年都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何能使广大群众更好地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希望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科学地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防治和保健方面知识。 1. 什么是脑中风?得了脑中风怎么办?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它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为了及早就医,就要对脑中风的早期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发病急、起病突然往往是脑中风的特点之一。另外,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头痛是常见的症状,脑出血时头痛更加剧烈,还可以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伴有呕吐、恶心症状,语言障碍,病人自己既不能说,也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或者是仅能听懂,但自己不能讲话。最常见的还是语言含混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它可以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有时也表现为单个肢体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有的病人甚至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如烫伤、割伤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严重。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不要惊慌,先将病人平卧,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肺中,同时还能防止舌、咽喉肌后坠堵塞咽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还可以测量病人血压、并保持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联系当地急救中心,尽快把病人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还应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发病初期的病人,由于症状较怪,加之对脑中风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患了脑中风,一定要尽快就医。 2.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脑组织和脑干的微小的梗死,一般病灶范围0.2-15立方毫米,至CT和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愈来愈多的腔隙性梗死被证实,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脑梗死类型,大约占脑梗死的20%-30%。反复发作并产生多个腔隙梗死灶又称为腔隙状态。 3. 为什么有些腔隙梗死的患者CT有病灶但临床却没有症状? CT显示病灶而临床却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又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或静止性脑梗死。目前的研究表明并非无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易被患者忽略。另外无症状原因还决定于:1)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当病变累及内束的前肢、膝部、放射冠、基底节,外束和丘脑,并且病灶较小可以不出现症状。2)皮质下梗死也会无症状。因这些区域多半位于脑功能的相对静区,又不是神经传导束相对集中通过的部位,病变并没有影响神经系统的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所以也不会出现肢体的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

中国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中国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目的掌握我国≥35岁成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综合利用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及研究推荐的四种预测方法,分析我国≥35岁成人心脑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比较四种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方法对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水平预测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并利用队列数据验证两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利用队列数据探讨非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提供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完善适宜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方法提出建议。方法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年慢病监测)、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营养调查)以及中国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研究(山西队列)。2010年慢病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162个监测县(区)抽取调查样本;共计完成98712名≥18岁成人的问卷调查、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和实验室检测(血脂四项等);本研究从76806名≥35岁的成人中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68272名调查对象进行分析。2002年营养调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0岁常住居民样本20余万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膳食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本研究从49138名≥18岁且进行了血脂测定的调查对象中选取≥35岁且符合纳入条件的36320名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山西队列是以山西省参加2002年营养调查的对象为基线人群开展的纵向研究,于2016年完成

第一次随访;本研究以1502名用于计算发病风险的基线信息完整的40~79岁研究对象为基础,纳入913名发病或死亡结局清楚的调查对象用于预测模型效能比较研究;以5375名基线年龄≥35岁的调查对象为基础,纳入3526名发病或死亡结局清楚的调查对象用于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首先以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估计我国不同特征的≥35岁成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现况及与2002年相比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对我国成人血脂水平影响相对主要的危险因素。第二,以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国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推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方案”、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学会发布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PCEs),以及顾东风等根据The China-PAR项目研究成果提出的“ASCVD 10年危险预测模型(PAR模型)”,分别估计2010年我国不同特征≥35岁成人的ICVD和ASCVD 10年发病风险;并以2010年慢病监测所得ASCVD危险分层结果为基础,与2002年营养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展现我国≥35岁成人ASCVD发病风险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第三,利用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交叉分析比较四种发病风险预测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进一步利用山西队列人群随访数据,比较PAR 模型和PCEs对预测山西队列人群ASCVD终点事件的预测准确性。最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之首。 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 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2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经典药方

1.高血压 内服:(食疗) 1.花生全草(整棵草)1次50克,切段煎水.干品1次50克,鲜品1次150克.1天1剂.两周1疗程。 2.生花生米1斤,醋适量。将生花生米(带衣者)装入碗内,用好醋泡,浸泡7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1次。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3.芹菜籽1两,用纱布包好,放10斤水煎汤,早、中、晚饮1杯。不怕辣者,可,早中晚食生蒜2头,有降血压、血脂特效。 4.利尿粥。泽泻粥: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做法粳米加水500毫升,先煮米为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小火稍煮沸即可。每日2次温服,3天为1个疗程。功能: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治: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症。还可用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病等。 5.南瓜茶:鲜南瓜250克(南瓜粉50克),适量调味品。将南瓜切成小块(或用干南瓜研成粗末,取50克),加适量水煎30分钟即可。不拘时频饮,最后将南瓜服下,每日1剂。功效降糖、降脂、降压。适用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外用: 1.天水膏: 冰片,清火气,嗅冰片香气,清肝火,10克—20克放瓶子里,生气时用,2-3克调蚕豆大小的白凡士林,临睡前,把“天水膏”摊在保鲜膜(或塑料袋)上,贴在脚面的太冲穴或者涌泉穴上,用胶布固定住。每晚睡前贴 1次,过1段时间就能看到功效了,治疗高血压并清泻肝火,没有任何副作用 2.用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附子20克,冰片10克,生姜15克。共同研捣后,醋调成糊状,取药糊适量,敷双足心。此方贴涌泉穴能引热下行,使厥气上逆所致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得到调整而起效。 3.吴茱萸100克,醋少许。将吴茱萸研细,用醋调,每晚临睡时,贴脚心涌泉穴,每日1次,几天测量1下血压,正常后停止。 4.下列足浴疗法可供选用: (1)磁石、石块明各30克(先煎),黄苓、牡丹皮、桑白皮、丹参、白芍、怀牛膝、首乌、独活、栀子、当归各15克,菊花10克。上药水煎泡足,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本方适用于各种原因的高血压。 (2)磁石、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先煎),黄芪、党参、当归、桑枝、枳壳、蔓荆子、白蒺藜、白芍、杜仲、牛膝、乌药、独活各15克。上药水煎泡足,每日l~2次,每次浸泡30分钟。本方具有镇肝熄风、滋水涵木、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眩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心脑血管疾病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前身“劳九芝堂药铺”的九芝堂创建于1650年。是一家致力于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的生产与销售的药品企业。公司秉着“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企业经营理念,与“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开拓。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心脑血管患者,满足患者的需求,九芝堂策划小组为复方丹参片做本策划,策划书结构如下: 目录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内容 调研对象:长沙市中老年人 三、调研方法:非随机抽样调查(任意抽样、判断抽样) 四、调研经费 五、调研组织及人员 六、时间安排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总目标,是为了九芝堂复方分丹参片产品 营销策划,提供充分的市场依据,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产品定位:确定目标消费群; ?产品诉求点:以区别竞争产品; ?推广方式:从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发,发现他们最易接受的推广策略。

二、调查内容 ?市场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用药情况 ?竞争态势 ?竞争对手的数量 ?消费者的使用情况 ?消费者对药品的认知 ?对心脑血管疾病产品的了解 ?对心脑血管疾病药品需求特点 ?对心脑血管疾病各产品的评价 ?消费者药品消费习惯 ?对产品概念的信任度 ?对产品包装的喜好度 ?对产品质量的感受 ?对产品价格的接受度 ?对产品广告的评价 ?消费者药品消费习惯 ?购买药品考虑因素 ?购买药品主要途径 ?药品信息的获知渠道及受广告的影响程度 ?药品购买的决策过程 三、调研经费 项目费用预算约为(5、6万元),其用途分别如下:

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

· 述评·作者单位:!"""#$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群体遗传学和人群防治研究室 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 顾东风 在人类跨入%!世纪之初,心血管病给全球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在刚刚公布的《%""%年世界卫生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各地专家合作,收集并分析了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其中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万人,在心血管病死 因中有#&’以上可归因于吸烟、高血压和胆固醇。因此,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从国内外研究和防治实践中也看到,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比较明确,利用现有的知识开展心血管病的预防已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且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有效措施。 一、心血管病流行与预防的现状 上一世纪,心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以美国()*+,-.)*研究人员为代表的全球一大批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者已基本摸清了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行趋势。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乏运动等。目前资料显示,仅高血压就可导致全球/"0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高胆固醇可导致##0的人死亡。另外,全球目前约有!"亿人超重,至少#亿人肥胖,!1$$亿糖尿病患者,吸烟的人数更多。 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开展了一些以社区为基础的心血管病的预防研究,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和其他预防措施,降低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许多研究取得了明显的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效果,如著名的芬兰2345.6)478+)943:7;5和美国的<5),=34>(+?7@A+5B 943:7;5研究。伴随着这些令人鼓舞的成果,一些发达国家把心血管病的预防纳入了国家卫生工作的重 点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世纪C"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除了心血管病的治疗水平提高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期间重视了心血管病的预防,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有所下降。但美国等发达国家自!DD#年以来,年龄调整的脑卒中死亡率轻度上升,心力衰竭也呈上升趋势,冠心病死亡率基本维持不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去出现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下降趋势没有再延续。 我国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DDD 年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E $’岁人群中心血管病总死亡率分别为’!#& !"万和#FD &!"万, 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C’&!"万和!"C &!"万, 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万和%!$&!"万;而同期美国同年龄段男性人群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为#C"&!"万,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万和’!&!"万。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 改变既往“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发达国家”的认识误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我国自“七五”期间开展的心血管病的社区预防研究,在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心血管病人群预防的主要特点是:(!)对血压的控制是干预的重点,多数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小幅度下降,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对血脂和体重的控制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措施,直接影响了对冠心病的干预效果。(#)对脑卒中的干预效果好于冠心病,对城市居民的干预效果好于农村。(’)心血管病的人群防治尚限于少数单位,对降低我国广大地区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收效不大。(/)农村心血管病干预项目约为城市的!&/,广大农村社区的心血管病防治项目与人口极不相称。 总体上说,我国对心血管病预防的投入还不足,措施尚不完善,尚未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展开。由于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A.+,G 947?H7>,H)4;.%""#,I38#$,231%万方数据

谈谈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题目:谈谈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 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号:2010180078 班级:2010级中西医临床 日期:2012-4-9

心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中老年人当中有80%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历史悠久,并有着简便、安全、低毒、副作用小等的优势。 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中医药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及动脉血管的重塑,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热点。中药复方降压不及西药,但由于其作用是多靶点的,所以能有效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目前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主要是通过辩证诊治,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优势。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应当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用药。对高血压病可能出现的眩晕、头痛等20多个常见症状。中医称之证候,如肝火亢盛,阴虚 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侯进行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改善证侯作用,并能间接达到降压的目的。症状、证候虽得到较好的改善,但血压降得往往不理想。不少医师不掌握或不熟悉中药降压的科研成果,甚至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用上1~2味升压药,升降抵消事与愿违。我们应掌握天麻、钩藤、黄芩、黄连、大黄、龙胆草、葛根、丹参、丹皮、川芎、淫羊藿、莱菔子等70多种具有 降压作用的中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尽量避免使用枳实、枳壳、青皮、西红花、白鲜皮、蟾酥等10来种升压中药。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治疗高血压病及合并 症时,应尽量选用既对证又降压的中药,少用只对证不降压的中药,尽量避免使用升压的中药。降压药配降压药,做到降降结合,防止升降抵消。还要学会一药多用,如用天麻既治眩晕又降压,可做到一举两得。用川芎既治头痛又降压、改善微循环做到一举三得。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选药物更应要安全有效,不能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如青木香、广防己。虽都有较好的降压作用,由于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性,故应在禁用之列。久服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治疗高血压病要从本质上把握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在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的基础上,常伴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高血压病90%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95%以上原发性高血 压病属于缓进型的,急进型只占1%~5%。由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很长。初期几乎没有不适或症状。至少有半数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或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测血压才发现的,其隐蔽性真是害人不浅。由于高血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尚未做到家喻户晓,不少人缺乏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竟有少数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病并发症,靶器官有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才去就诊,那时已后悔莫及了。 西医治疗高血压强调用药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中医重视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同时,都主张采取综合措施,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都上,以求协同增效,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高血压病降血压是本,改善高血压病出现的症状是标。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当眩晕影响不能站立时,当头痛难忍,上冲额顶时,当烦躁易怒不可遏制时,当大便艰难、数日不行时,当失眠严重,彻底难眠时……首先要考虑改善危害生命与生存质量的症状,当这些症状改善了,血压也会间接下降,但降的幅度不大。当症状改善了或不严重了还要重视降压。血压长期不降维持在较高水平,久而久之,必然损失靶器官的功能,甚至器质,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或并发病。中药理论与中药降压药理相结合,就是为了既改善症状证侯,又达到降压目的,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真是发挥了中药的多效性和综合作用。中药的多效性与综合作用,有可能较好地解决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合并病的全面治疗问题。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 我国每15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因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疾病,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致残。全国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竟高达36%,已成为夺走国人生命的头号“杀手”。国家因此需耗费近30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 脑血管疾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表面看来很短暂,其实,它的形成经历发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从一个人正常的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硬化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人的动脉硬化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却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所以这种疾病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但另一方面,这种疾病又给人一个很长时间的预防和保健期,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认识到它的发展过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到来,减少我们的痛苦。 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首先要明白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必须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做一个分析,之后我们会看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如果大家有其它的不同意见和更好的方法,欢迎所有的朋友一起来探讨,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 1、钙迁徙因素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大约占到人体的1.5%—2%,钙只能从外界摄取,不可在体内合成。从一个人生命的孕育到一个人的年老寿终,都离不开钙的参与,所以,钙是人的生命之源。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 研究分析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分析 程谋 前言:心脑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类别中最重要的一个疾病类别,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规模是中国药品市场仅次于抗感染药的一个药物类别,是产生单品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重磅炸弹品种最多的领域,也是涉及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最多的一个领域。本文将从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总体规模变化、重点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类别发展变化以及重点产品主要生产厂家份额等角度对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市场进行分析。 一、流行病学分析 1、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在所有的疾病类别中,是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类型,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表现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常常被人们形容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可见,这一类型的疾病对于人类健康影响的范围之广。一项由中美科学家联合完成的覆盖全国17个省市的40岁以上成年人169871名,研究时间跨度从1991~2000年历时10年,随访率达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我国人民主要死亡原因,其中男性前五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传染病;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以及传染性疾病。 根据2003年中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在我国循环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合计约为50‰,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脑血管患病率约为‰,冠心病的患病率约为‰(见图1)。 2、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分析

心脑血管病的家庭急救常识

心脑血管病的家庭急救常识 心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多并发症”——“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发病初期掌握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 高血压 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给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 (开博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钟后复查血压。 心绞痛 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见效。 急性心肌梗塞 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具有濒死感,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 心力衰竭 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多提示心力衰竭,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脑卒中 1、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主要的表现有: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手持物掉落,口角歪斜、流口水。 (2)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 (3)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 (4)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5)突然性对近事遗忘。 (6)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2、脑卒中家庭急救方法 (1)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张,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4)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6)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急救电话有120或999。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背部及双脚,3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剂牛黄丸或其它药物。 (8)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最好在发病3小时之内。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每年有300万人因心脑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每年有300万人因心脑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每年有 300万人因心脑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每年有30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700万人因脑卒中而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1、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00万人以上。 2、目前,我国脑卒中幸存者约有700万人,其中75%的患者留有永久性残疾(偏瘫、失语、意识模糊、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状态)。这些惊人的数据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给我们全世界、全国、全社会以及全人类带来了沉重的恶果。脑卒中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很可怕,但可怕得是患病之后被疾病的折磨,那种求生不能、求死也难的感受,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我们何必要等到病发的时候再去后悔去弥补,著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洪昭光告诉我们:花1元钱预防,可以减少100元的治疗费用。心脑血管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很多不重视保健的人,30岁的人有60岁的血管,当然容易发生猝死,猝死发生率取决于血管质量。血管是生命交通线,人体所需的营养和氧气都是通过血管川流不息地输送到全身各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人的动脉血管会发生硬化。动脉硬化时血管内膜会形成粥样斑块,这就是血栓。如同水管内年久会形成水垢及铁锈一样,血栓会越积越厚,阻断或减少了动脉血液的供应,导致患者因心肌梗塞或脑中风而猝死。动脉硬化的血管也如同天长日久老化的塑料管一样,非常脆弱。一旦病人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时候,极易发生 破裂,所以心脑血管病人因脑血管破裂猝死在卫生间和牌桌上的事屡见不鲜。

猝死的发生率取决于血管质量。好的血管极富弹性、血液清洁、管道通畅。不好的血管内腔狭窄、硬化、脆化易破。最危险的是:当血管堵塞60% 时人们是感觉不到的,70%时仅仅是有感觉,只有当血管阻塞达到75%以上的时候,患者才会有明显感觉,而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危险了。目前,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事件常见诸报端。前不久因心肌梗塞死去的28岁的浙江卫视美女主持人梁薇就是其中一例。经事后解剖检验,那些不到30岁就发生猝死的年轻人,血管质量还不及60岁老人的血管。所有这些悲剧都提示我们:爱护生命,维护血管健康,必须从现在抓起,从预防抓起~ 有这些症状就要警惕脑中风、猝死随时会发生:1、经常头晕目眩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2、四肢麻木出现手脚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异常感觉。3、眼睛突然发黑或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这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4、不明原因的摔倒或者走路像踩棉花: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供给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摔倒、走路摇晃不稳。5、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6、频繁打哈欠: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7、精神改变: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8、流鼻血经医学观察,高血压病人反复鼻出血,也可能会发生脑溢血。 心脑血管疾病不要等到生病后才治疗,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我国每年30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同时有脑卒中幸存者约700万人,其中75%的患者留有永久性残疾(偏瘫、失语、意识模糊、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状态)。

心脑血管疾病试题及标准答案06

^`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 )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2、关于心排出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左心室大于右心室; (B)等于搏出量X心率; (C)动脉血压可影响心排出量; (D)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 (E)与静脉回心血量保持动态平衡。 3、心动周期的等容收缩期时( ) (A)心房压<心室压; (B)心房压>心室压; (C)主动脉压<心室压; (D)心房压>动脉压; (E)主动脉压=心室压。 4、通常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 (A)心脏每搏排出量; (B)外周血管阻力; (C)心率;

^` (D)主动脉弹性; (E)循环血量。 5、形成水冲脉的原因是( ) (A)脉压增大; (B)收缩压降低; (C)舒张压升高; (D)吸气时右心室充盈压增高; (E)心包内压增高。 6、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第4相主要离子流是( ) (A)Na+内流; (B)K+外流; (C)Ca2+内流; (D)Cl-内流; (E)Na+泵离子流。 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时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有复极2期平台期; (D)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8、心肌缺血心肌细胞頓抑的定义是( ) (A)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溶解; (B)心肌细胞肿胀,部分线粒体溶解;

(C)缺血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立即恢复正常; (D)心肌细胞萎缩; (E)心肌细胞形态正常,能量代谢障碍,收缩功能暂时丧失。 9、下列哪种说法最接近于心肌细胞凋亡的定义? ( ) (A)细胞皱缩变小,细胞膜将胞浆和断裂染色质包裹成小体,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B)首先表现为细胞肿大,然后细胞器溶解,细胞膜破裂,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降解; (C)细胞形态正常,能量代谢障碍,收缩功能暂时丧失; (D)细胞皱缩,部分线粒体溶解,当细胞环境改善可恢复 正常; (E)细胞器溶解,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 10、何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 ) (A)梗死区域膨胀,而非梗死区域无变化; (B)梗死区域膨胀,心肌肥厚,左心室扩张; (C)梗死区域膨胀,心肌萎缩,整体左心室容积缩小; (D)梗死区域无变化,心肌萎缩,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E)梗死区域无变化,非梗死区域心肌肥厚,整体左心室 容积增大。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心脏压塞的Beck三联征是指什么?( ) (A)血压突然下降,颈静脉显著怒张,心音低钝遥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