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彪 关于2010年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韩彪 关于2010年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韩彪  关于2010年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韩彪  关于2010年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明确导向正视问题把握重点提升能力

——基于初中物理学业考试及调研结果的教学建议

作者:天津市教研室韩彪

发布时间:2010-2-21 已经阅读228次

如何做好2010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教学工作,是广大一线教师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现结合2009年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情况和调研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课堂教学现象,就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2009年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指导思想及试题特点

1.总体指导思想

(1)依据《课程标准》

物理学业考试本着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物理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原则,考查的范围和内容严格以《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杜绝偏题、怪题和超标题。

(2)把握课程理念

物理学业考试遵循新课程理念,突出课程三维目标要求,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试题背景材料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科学探究,体现对科学素养及方法、过程的评价。

(3)面向全体学生

物理学业考试命题坚持面向所有初中学校的所有学生,努力做到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学习条件、不同物理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所获得的发展。

2.试题的立意特点

(1)紧扣课标,依托教材,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试题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中3个一级主题中的14个二级主题。从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确立到每个题目难度的定位,完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知识、骨干知识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超标”题。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对学习资料占有的实际情况,大部分题目的编拟取材于学生较熟悉的教材中的背景材料,以求公平公正。如第4题,此题考查的内容为透镜成像规律,课标中对相关概念是这样描述的:“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因此在编制试题时,把试题定位于通过直

观形象的图形判断来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且要求达到的程度为“了解”、“认识”的层面。为实现其定位,试题对现行教材中出现的原理图进行了简单的加工组合,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实现了扣住课标要求,提供全体学生都熟悉的题目素材的目的。

(2)面向全体,立足发展,突出“双基”的考查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试卷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突出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80%以上的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常规实验题、简答与计算22、26题都是难度不大的基础题,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些试题大部分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编而形成的,试题难度和计算量是按照物理新课程的要求确定的。虽然有些试题考查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查目标仍定位于基本能力上,旨在对今后初中物理教学“立足基础,培养能力”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贯彻新理念,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加强意义情境创设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题目素材的选取非常注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试题尽量减少直叙式的物理问题的出现,而是把物理问题通过一定的实际情境呈现,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身边,在我眼前,可学可及,有趣有用。本套试卷以学生身边生活素材为背景的题目共20个,占总题量的71.4%。如第5题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灯泡不亮的几种原因为情境,要求学生对表格中的相关信息,通过提取、筛选、归纳,利用电路知识找出“断路”这一现象的本质特征,并完成作答。学生会感觉到物理是鲜活的,生活化的,通过物理学习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是有用的。

(4)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实践体验,加强实验考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以达到多种能力的提升。因此试卷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本套试卷共涉及与实验有关的题目8个,占总题量的28.6%。考查的内容涉及基本量具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图像的分析等,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相关实验能力的甄别和评价。

(5)关注知识的形成,注重过程方法的落实,增设科学探究的考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对探究活动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试卷的第27题就是一道科学探究题。题目以初中生所未知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入手,通过题目中提供的情境素材,要求学生完成能够验证实验猜想与假设的方案设计。探究活动采用了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维活动程序,实现了对学生探究经历和科学素养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评价。与此同时,在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上实现了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

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以及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力求使考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6)关注教育功能,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为发挥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教育功能,试卷注意了对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价值观适时适度的渗透。这种渗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环保、节能、安全用电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奥运精神等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关注可持续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是通过数据的处理、方法的优化等科学素养的评价,体现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学生作答情况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和目前课堂教学中亟待改进的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教学不得法

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表现在物理量的意义不清、相近知识混淆、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单位换算、公式简单应用不熟练等。比如,部分学生对受力面积的意义不清,导致利用压强公式时出现问题;有的学生对定、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混淆,导致不会进行简单的力的关系判断等等。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概念、规律的教学,部分教师蜻蜓点水,匆匆开始,草草收兵,接着就开始大量的习题训练,是原因之一。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不理解,解题只是就题论题。因此,在教给学生一个概念是什么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有什么用,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用。只有这样“双基”才能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里,真正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活的知识。

2.初步估测的能力不足,教师的相关意识薄弱

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对一些物理量作出初步估测,属于初中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从学生作答情况看,对相关题目的处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第2题和第13题。这两个题均属于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评估及估算的题目,但一部分学生往往不注意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对于诸如正常状态下一个成人的步行速度、一个成人的臂长、体重等特征量,头脑中没有一个大致的估测,因此在回答上面的试题时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同学误认为题设条件不足无法求解。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缺乏对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只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物理公式推导出“精确”的结果上,对利用物理知识对某物理量进行实际情况下的合理估测并不关注。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对生活中的物理关注不够,“物理生活化”的意识尚未完全树立

关注生活中的物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部分学生对他们身边常见的现象、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家用电器等素材的题目感觉陌生,大有无从下手之感。如第25题,题目本身以家庭中常用的电吹风为素材,通过工作原理图和铭牌提供了分析其原理的已知条件,学生只要能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再利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特征,就可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不需要高难的思维逻辑推演,更不需要繁杂的数学演算。此题的得分率仅为

0.63,得零分的学生近1/7。这说明我们联系实际的教学还较薄弱,以致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关注不够,不习惯以生活化、意义化的物理情景分析实际问题。

4.实验设计能力较差,训练的着眼点还仅定位于操作技能层面

实验设计过程是一个独立的创造过程。这样的题目往往也是一个过程开放的题,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试卷中在特定的条件下增设了具有设计因素的题目。但从学生对此类题目的作答情况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第14题,此题为一道利用特殊方法测量电阻阻值的电路设计题,为了降低难度采用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即使这样,此题的得分率仅为0.38,近40%的学生得零分。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还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训练,着眼点定位于操作技能的层面上,以致学生对于具有一定创造思维含量的设计性问题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理不清思路,找不到切入点,甚至存在着惧怕心理。

5.科学探究的能力不足,体验式学习尚未形成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学要通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试题力图通过学生对于探究过程中某几个要素的处理,来评估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理解程度及探究能力,以体现这一思想。如第27题,此题通过一个学生比较陌生但很有趣的物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依据在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几个要素上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体现出在特定的要求下的几个要素的处理,既没考虑物理的研究方法,又没顾及实验的背景条件,而是机械呆板地孤立作答。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暴露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不足。这类问题的根源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探究活动时,没有把探究过程变为探究各要素的有机活动过程,使学生得到体验,提升能力,而是把探究活动肢解为各孤立的环节,分割处理。这种做法恰恰泯灭了探究活动的精髓。

6.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尚差,缺乏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实现对“高端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评估是学业水平测试卷应具备的功能。试卷最后的“压轴题”第28题就是根据以上思想立意的。测试结果发现此题的得分率极低,仅为0.3。主要问题,一是不能根据实际场景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二是不能通过题目中提供的函数图像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提取有用信息;三是不能利用物理原理建立数学方程,再通过较缜密的数学逻辑推证得出物理结论。其原

因是部分教师缺乏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不能帮助学生尤其“高端学生”建立起一种“数理”融合的思想。这就导致学生对用诸如F(力)、U(电压)等物理量建立数学方程感觉诧异,甚至有的学生惊呼,我们见过的未知数只是x、y,没有见过F、U。

三、几点具体的建议

1.重视知识的梳理总结,建构物理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总结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在学生已有的“仓储式”结构的基础上,以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为总框架,对知识的脉络进行梳理,找出其各知识点间的本质联系,形成鲜活的富于联想和再生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再建构过程。这样的学习可活化知识,便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能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要给予应有的关注;要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入手,依据最近发展区原则,为他们制订恰切的学习目标,真正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学习的收获。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打破课标的底线要求,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求异思维,在实验设计、创新意识上下功夫,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再学习打好基础。

3.夯实基础,科学合理地精选练习

要坚持“双基”,对学生的训练应以基础为主,不要搞偏、难、繁、怪题,更不要在某些知识点上搞“深挖洞”。练习的配置一定要“精”,为学生推荐的复习资料一定要慎重选择。复习时要尽量减少简单、机械、重复的内容,避免繁杂的计算类题目,应将练习重点放在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传统基本题上。教学要通过这样的基础训练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是突出和体现学科特点的关键,是实现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估必将是物理学科各种测试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实验形式上——在落实好常规实验的基础之上,要适当(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关注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上——在落实好基本实验仪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要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评估等体现实验本质的核心内容上;实验的组织上——在组织好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要保证课后时间的实验室开放,要让学生“真做”实验。

5.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

要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立意于理解和应用,不过多关注记忆性的内容;对学生评估的着眼点应定位于了解学生在宏观上对物理的理解和认识,而不是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大做文章,让学生学会诸如抓关键词语来加强记忆、理解等方法;在练习题目的配置上要使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具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真正能使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做到识其物、明其理,学以致用。

6.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落实好主干知识和新增知识

《课程标准》是物理的命题依据,考查的范围将严格按课程标准执行,考查的重心应是课标中的重点和骨干知识。复习过程中应处理好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在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上下功夫做文章。同时,对于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复习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级别给予相应的关注。

7.关注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适当的探究训练活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其诸要素中都蕴含着过程和方法目标养成的素材,而对于探究过程的考查,恰能检验学生对于除知识能力目标外的其他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试题中涉及一定量的探究题,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试卷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复习阶段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适量的探究活动训练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