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15605620.html,

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蒲俊杰衡婧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8期

摘要:重庆大学的“写作”通识课程建设已有三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较好地完成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脑瓜子”(理性反思批判的能力)、“嘴皮子”(口头表达能力)、“笔杆子”(写作能力),以及与三个“子”对应的基础一、“感受”、“倾听”、“阅读”的基本素养

通识教育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培养学生几个“统一”的能力。思考与感受统一,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通过反思将问题解决,也可以把“问题”悬置起来,让它在身体里多停留一些时间、慢慢发酵,进一步增强感受力与理解力;说话与倾听统一,说话之前学会倾听,听对方说出来的话和没有说出来的话,听对方在什么立场什么视角上说话,听对方话语的逻辑前提、逻辑论证和论点是否自洽;写作与阅读统一,读与写通常是分不开的,通识课程教学应帮助学生梳理“写作阅读史”,为其写作建立一个横纵坐标,形成其特有的语言特色、写作风格。此外,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文字,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这样的阅读才能更客观,进而让学生的文字更有温度。

作为通识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写作课虽然侧重培养“笔杆子”,但是教学中仍然离不开对学生脑瓜子和嘴皮子的培养。写作课通过提升学生的三个“子”,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以来,重庆大学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与驾驭未来的人”。在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写作》课程群的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提升学生的“笔杆子”,完成了对学生“人文性”、“思辨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四个方面的培养。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重庆大学,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辨力,促进了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创新教学理念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得培养其创新的勇气和自信。

经过中小学的作文应试教育,不少学生已经对写作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所以第一步是要重新激发起他们对写作的信心和热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