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3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第二节总体布局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前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

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越,对台合作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节发展优势

优越的区位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

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人文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独特,拥有福建武夷山、福建土楼、福建泰宁、江西三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龟峰和浙江江郎山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及风景名胜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华人华侨2100多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人文优势明显。

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处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平潭岛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80%以上台湾民众祖籍地在福建。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大部分传自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地区有广泛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商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闽台政治法律关系渊源深厚。

率先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海峡西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依托毗邻台港澳优势,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率先推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

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500美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人口和产业不断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和祖地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交往更加活跃,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平台已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论坛等重大涉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理上连为

一体,在自然、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内在联系紧密。闽粤赣、闽浙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出海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是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实力还比较弱;港口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内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等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改革攻坚的任务仍比较繁重。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

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第二节战略定位

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分工协作,不断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加快转变发展

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第三节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 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之区。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

走在全国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福建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其中福建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融合不断加强,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文明祥和之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

养水平明显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人民安居乐业。

——生态优美之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得到落实,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第三章空间布局

按照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功能区定位,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充分发挥发展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等有利条件,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陆海统筹、山海联动发展,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

一、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壮大化工、装备制造、能源和港口物流业,建设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形成沿海产业密集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引导发展滨海旅游、港口航运、生态养殖等产业,加强对重要江河的入海口、海湾、岛屿及其周边区域的保护。

二、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中部以丽水-南平-三明-龙岩-梅州、西部以衢州-上饶-鹰潭-抚州-赣州等中心城市为支撑点,形成以点状分布的增长极。依托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果林竹、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集约型的绿色有机农业,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以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韩江)、瓯江等为主要水生生态廊道,以武夷山脉和洞宫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的生态功能保护带,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实施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发展休闲旅游业、林竹业和绿色有机农业等生态产业。

第二节总体布局

按照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一带、五轴、九区”网状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利用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推动海峡西岸沿海一线率先发展,形成南北两翼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桥头堡;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临港产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建成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西岸城市群。

二、纵深推进五个发展轴。以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为龙头,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形成以点带面、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重点建设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发展轴、厦门-漳州-龙岩-赣州发展轴、泉州-莆田-三明-抚州发展轴、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发展轴和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发展轴。

三、培育壮大九个集中发展区。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重点发展九个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

——厦门湾发展区。以厦门为龙头,以漳州为纵深,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港湾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形成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现代物流中心。厦门市要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

先进制造业和创新产业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漳州市要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与厦门形成产业互补格局。

——闽江口发展区。以福州为核心,以罗源湾、江阴为两翼,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推动福州港成为综合性港口。以平潭开发开放为突破口,着力先行先试,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积极发展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台产业合作基地,推动形成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

——湄洲湾发展区。依托沿海港口,加强南北岸合理布局和协调开发,重点发展大宗散货运输,成为服务临港产业发展的区域重要港口。推动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临港重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莆田湄洲湾石门澳,推进港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

——泉州湾发展区。以泉州为核心,统筹环泉州湾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拓展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综合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

海西高速公路规划重新修编 更新时间:[2009-06-08] 字体:大中小 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先后经省长办公会、省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修编后的海西区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总里程规模从原来的约5300公里增加到约6100公里,规划方案为“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 km/100km2,位于沿海省份目前规划指标的前列;人均高速公路密度1.5公里/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综合高速公路密度为2.7 km/(万人·100 km2)1/2,超过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平均水平,满足并适当超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总体布局方案 1、三纵(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第一纵:国高“沈(阳)海(口)线”福鼎(分水关)至诏安(分水关)段,是沿海对接两洲、连接港澳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分水关(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和沿海主要县区,终于诏安分水关(闽粤界)。全长649公里,已建成通车,其中,福泉厦漳路段269公里正在拓宽。 第二纵:“沈海复线”福鼎(沙埕)至诏安(霞葛)段,是海西沿海区域内陆县市间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沙埕(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和沿海山区县市,终于诏安霞葛(闽粤界)。全长690公里。 第三纵:国高“长(春)深(圳)线”松溪至武平段,是山区对接两洲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松溪旧县(闽浙界),途经南平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南平市区、三明沙县、三明市区、永安市、龙岩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终于武平岩前(闽粤界)。全长475公里,已建成南平至三明段74公里, 建瓯至南平53公里、三明至永安51公里、永安至武平195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助力海峡经济区建设与发展_(精)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 助力海峡经济区建设与发展 许华榕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行业协会的内涵及其特征,阚述了行业协会在促进海峡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功能及其作用。文章立足于福建——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建设和发晨最重要的主体.分析了其行业协会的现状及在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时所遣遏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给出7解决的对藏和建议。 【关键词】行业协会;海峡经济区;建设;发晨 海峡经济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必然结果。它南海峡东西两岸构成, 是一个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其东西两岸分别以台湾和福建作为主体。福建作为海峡经济区两岸部分的核心区和主要建设者,其发展必将影响海峡经济区建设和发展。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领域细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信息、沟通和协调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fi仅是市场、政府与企业进行协调、沟通的桥梁也是企_k与企、Ip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内可通过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行业利益的最大化;对外可代表企业向政府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并帮助政府有效实施。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行业协 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两岸科技、企 业顺利对接的桥梁和平台作用是推进海峡经 济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1.行业协会的内涵及特征 1.1行qk协会的内涵 国内外学界对行业协会的定义有着多 种表述: 1.1.1国外学界对行业协会的定义 日本经济界认为,行业协会足指“事 业者以增进共同利益为主要目的而组织的事 业者的联合或结合。”tl 3美国出版的《经济 学百科全书》认为,行业协会是“一些为达 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 团体。”英国关于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定义则 是“由独市的经营单位组成,保护和增进全 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2】 1.1.2国内学界对行业协会的定义 张理泉(1991f3]认为:“行业协会是以l—J行业企业为主体、在自愿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陈宪,徐中振(1999[4]认为,行业协会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维护|一J业利益, 促进I—J业发展,避免问业内部无序竞争, 进行行业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社会中介性组织和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余晖(2002【5]则认为:“行业协会是具有同一、相似或相近市场地位的特殊部门的经济行为人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2009-05-14 字体显示:大中小 国发〔2009〕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

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三)战略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为全文:国发〔2009〕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三)战略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本文由yhr610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 年第 6 期 ( 总第 165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6, 2010 General, N o 165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朱鹏颐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多个行政单元, 在建设 过程中, 协同 发展应成为 核心理念, 以 求经济 一 体化。为使区域内各地域单元 ( 子区域) 资源整合和系 统化运作, 必 须实施资源 共享型、优 势互补 型、关 联互动型和联网辐射型等协同发展的模式。并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和市场机制。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 ( 2010) 06- 0008- 04 一、协同发展应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核心 理念 20 世纪 70 年代赫尔 曼 哈 肯 ( Harmann Haken) 创建的协同学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 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的机理和 规律 的学 科 [ 1] 区若干意见?[ 4] ( 以下简 称 ! 意见?) 明 确其战 略定位: # 海西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 域;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重要 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强调努力将海峡西岸 ? 经济区建设成为 # 和谐区域?、 # 可持续发展地 区?。福建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 繁荣的海峡西岸经 济区的发展思路 [ 5] 。其 理论 核心 是 自组 织理 论 [ 2] 。 这种自组织能力赋予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 变机制和驱动力, 从而使分散甚至相互抵触的成 分转变成有序的整体合力并形成整体功能。而这 种整体功能所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在子系统层次 中是不具备的 [ 3] 。实现上 述宏伟目标, 就必须树立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特别要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上求突破, 以新 的发展模式, 协调各地区利益关系, 使区域内各 地域单元 ( 子区 域) 和经济组 分之间协 同和共 生, 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 促进区域全 面发展。 二、海西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探析 协同发展 的核心理念只 有落实在发 展模式 上, 才能产生实效, 才能确保海峡西岸经济区建 设目标的实现。本文总结出四种协同发展模式。 ( 一) 资源共享型协同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 应整合相关 资源, 发挥其综合优势, 提高效益。特别是海峡 西岸拥有优势 的港口与岸线 资源, 从 温州、福 州、厦门 至汕头拥 有大陆海 岸线 4100 多 公里, 深水港 资源居全国首 位, 海岸线长 列全国第二 位, 有大小 自然港 湾 125 个, 国家 主枢 纽港 4 个。现在我国沿海港口岸线大都已被开发利用, 。在经济全球 化的背景 下, 各 地区很难依靠单个地区独立地构建经济的优势, 而必须更多地依赖多个区域在协同过程中, 通过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多种途径, 进行双向的整 合, 形成综合整体效应, 才会有效降低区域之间 的交易成本, 实现区域分工与均衡发展, 从而提 升整体竞争力。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 岸以福建为主体, 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 西部分地区, 依托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形成 对外开放的经济区。本区北

海峡医用设备城的规划

海峡医用设备城的规划 前言 鉴于我省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纷乱局面,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治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秩序,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于2009年11月9日下发了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资格认可暂行规定》(闽食药监械[2009]365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除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治理以外,关于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门是经营场所与设施设备的要求明显提高。《规定》要求“经营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5个类代码以下(含5个)的经营场所面积不得少于1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经营5个类代码以上的经营场所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综合性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面积不得少于400平方米。”“企业经营场所应设置产品陈设专区(陈设室或陈设柜),其面积许多于20平方米。”“经营6801-6820、6856、6864、6866类代码医疗器械产品的,仓库面积许多于500平方米;若仓库层高5米以上的,其面积许多于300平方米;经营期类别医疗器械产品,仓库面积许多于100平方米;经营有冷藏要求类别的医疗器械产品,应配备许多于20立方米的冷藏设施。” 目前福建省多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现有的经营场所和设备不具备《规定》所要求达到的条件,这就意味着这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要新的经营场所。这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投资新建达到《规定》要求的经营场所全然不现实,再去单独重新租赁合适的经营场所,不利于各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稳固经营,更重要的是将导致我省医疗器械市场更为分散,交易市场更不规范,加大监管难度。目前我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急需一个现代化经营场所,以便建立一个规范化经营的医疗器械交易市场。 基于如此的考虑,民建福建省企业委员会和福建医用设备商会依照《2007—2009年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进展行动打算》,联合组织人员就在闽侯南屿建设海峡医用设备城,以规范福建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器械代理企业的市场行为,实现集中治理并减少医疗器械安全隐患为目标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国家和省级的产业扶持政策、医疗器械行业地位、市场进展趋势及外地医疗器械城体会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建设海峡医用设备城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方案进行了初步规划。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刘立栋(271400) 【背景材料】5月4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 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 见》。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 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 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 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 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 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命题分析】从地理的视角应关注的考点有: 1.福建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海岸曲折,良港众多;季风显著,台风频繁;水系发达,水力丰富。人文:城镇、人口多沿河流、沿海分布。原因:水陆交通便利、生活、生产水源充足、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2.福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 3.福建省区域差异及区域开发方向: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

质种植业;3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4山区开发水能资源5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 4.分析闽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闽江流域的开发与生态问题、山区的水土流失、沿海的赤潮。流域开发(以水口电站为例,了解水电站建设的利弊,运用相应材料说明水电站在航运、灌溉、发电等方面的作用);赤潮(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海洋旅游业);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5.分析福建省的地理区位优势: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福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航空为主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了福建与周围广大地区在资源、市场开发上有效合作,宁德与南平、漳州与龙岩分别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协作圈,承接两大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随着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及台湾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合作和交流的通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福建“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6.简述台湾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开放和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精)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和信 息化发展的意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支持福建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加快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工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支持闽台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 (一)支持福建省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产业合作的前沿平台和紧密区域,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支持台商在闽投资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并采用先进技术的电子信息、船舶、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项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推动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争取闽台在产业合作、投资贸易、市场对接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鼓励海西引进台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积极推动闽台产业对接。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支持国家相关行业协会在福建举办两岸产业研讨、展览、对接等大型经贸活动,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鼓励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支持设立“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交流促进中心”,建设以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区域为主的闽台产业对接集中区。会同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在福建联合主办“海峡论坛”及相关活动。积极推进两岸信息产业等领域技术标准对接与合作。加快推进两岸直达通信光缆建设,积极研究和推动台资企业在厦门等地先行开展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等相关工作。 (三)加快福建省台商投资区建设。支持以现有台商投资区和各类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支持在福建建立具有特色的台商产业专区,在福建沿海建设海峡两岸信息产业等合作试验区;支持福州、海沧、集美、杏林四个台商投资区改造提升,支持在泉州等地设立台商投资区;支持台商引进关键的零部件进行加工、生产和销售。 二、支持海西先进制造业发展 (四)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海峡西岸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支持建设海西国家级电子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示范基地、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3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第二节总体布局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前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摘要: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渊源及背景 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其作为台海两岸最直接的连接点,与香港和澳门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且福州、泉州和厦门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的海上口岸。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概念。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被认识到,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无论在交通还是意识上都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从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直到后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通道的战略构想”,始终都未能抛开局限于福建这个小范围的思想束缚,没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福建所处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福建近年来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处在被两大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夹击并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共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闽东南经济集聚区,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二部分是内地山区经济推进区,它是山海之间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边经济协作区。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福建对自身的新的定位,体现了其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刻认识,由此,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去,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将有利于中央对台政策的落实和促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二、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海峡西岸建设

海峡西岸建设.txt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三)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服装与鞋类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我省对外贸易主要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去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45.1%和22.8%,贸易总量相当于我省总贸易量近三分之二强。 从我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全年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7%。发电设备增长87.6%;汽车产量7.03万辆,增长9.7%,其中轿车3.71万辆,增长28.6%。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3%。在高技术产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6%,其中彩色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31.4%。 另外,服装与鞋类产品出口也有较快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我省民营经济在服装和鞋类的强势发展。 (四)区位优势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港口在经济发展潜在优势相当明显。早在世界经济市场形成伊始,港口即被认为是贸易和经济兴盛的一大标志,贩奴运动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就说明了这一点。从区位上看,福建居于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两大三角洲之间,西向有正在崛起的中部等地区,东面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独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来,福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的整个海峡西岸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要素的集聚互动效应越来越突出。从资源上看,我省生态环境良好,山海资源丰富。特别是岸线港口资源禀赋优良,深水港资源居全国首位,海域面积多达1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可大规模开发建设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湾有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7处。从产业发展看,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已初步形成若干新兴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也在不断提升,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提升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打下较好的基础。 从这一明显的区位优势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符合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 二、福建对外贸易的探究与“海西”战略的战略定位 (一)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几个制约因素: 当前,福建对外贸易发展仍受到几个潜在因素的制约。第一,港口处于初级开发状态,成为外贸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福建虽称海洋大省,却非港口大省。目前,福建的港口多数仍处于水产养殖和避风港的开发状态迄今为止,全省港口的吞吐能力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宁波港。上世纪80年代,福建的湄洲湾与深圳的盐田港、宁波的北仑港、大亚湾曾经被交通部一起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深水中转港。如今盐田港和宁波港都成为亿吨港港口,成为领跑深圳和浙江外贸经济的中坚力量。第二,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匮乏,使得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随着福建对外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放,这一部分的缺口会更大。对外贸易涉及到

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海西经济区意见(全文)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三)战略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四川省海峡建设有限公司_中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四川省海峡建设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9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四川省海峡建设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工商注册号:5107001801210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勾铁力成立日期:2000-12-18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状态:注销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绵阳市涪城路119号 营业期限:2003-11-14 至 2005-12-17 营业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机具租赁。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三、股东及出资信息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四、风险信息 4.1 经营异常()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2 股权出资()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3 动产抵押()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4 税务信息() 截止2019年9月19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5 行政处罚()

【城市规划】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据福建省政府介绍,该规划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 该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4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福建省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生态建设方面,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2%以上。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意见中指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重大举措,对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 海西城市群总体上正向着加速城镇化、

海峡西岸概念

随着海西区建设意见的通过,“海西”概念崛起,海西概念股应运而生。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截至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 背景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当初福建就曾提出过闽东南、闽南三角洲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福建发展之路积累的成果。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战略的继续,又是原有战略的升华。这个概念在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 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海西经济区规划图

3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全团审议时,宣布了重大喜讯: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编制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昨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规划》核心内容。《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地域范围,进一步确定了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 地域范围首次明确 《规划》中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规划》指出,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建设成“四区”海西 《规划》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并明确提出了海西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有关专家表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发挥

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作用。” 划分为三大功能区 按照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划》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 此外,《规划》确定了“一带、五轴、九区”的网状空间开发格局。“一带”即“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五轴”即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发展轴、厦门-漳州-龙岩-赣州发展轴、泉州-莆田-三明-抚州发展轴、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发展轴和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发展轴;“九区”即厦门湾发展区、闽江口发展区、湄洲湾发展区、泉州湾发展区、环三都澳发展区、温州沿海发展区、粤东沿海发展区、闽粤赣互动发展区、闽浙赣互动发展区。 平潭建设是重点之一 《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服务两岸直接“三通”。三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形成资源要素化配置、地优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七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 海西建设要用活对台先行先试政策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将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海西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规划》获批,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福建发展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迎来了一个重大机遇,各方通力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说,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海西建设上要重点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赋予的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打造更加开放的对台合作格局、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建设两岸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建设海峡旅游圈、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建设两岸交流合作的特色平台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根据《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除了福建全境,还包括了浙赣粤三省部分地区,《规划》批复同样为它们带来了莫大的发展机遇。据悉,目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当中,积极融入海西,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