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现

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现

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现
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现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5868 更新时间:2011-11-15 中国人不仅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对家庭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和理论,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国民中,改进了对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促进了中国人的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都有了新的起色,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在承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和“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主持人为何东昌)之子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工作史》的理论研究过程中,采用系统文献法,检索中国大陆最近20多年来有关中国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包括《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外国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的有关论文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家庭教育》汇集的资料,并根据作者参加家庭教育研究、咨询等活动的经历,梳理了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家庭教育的研究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等原因,家庭教育长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研究基本中断。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80年9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成立,以及在此期间专门的家教期刊《父母必读》创刊和专门的家长学校“母范学堂”的创办标志着新中国家教事业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纠正“文革”期间的“左”倾错误,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国的家教事业虽然刚刚起步,但社会和民众的关心和支持却不断升温,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热情迅速升高,尤其在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声势,涌现了不少“关爱子女,用心育儿”的模范家长,从中央到地方县区都建

立了依托妇联组织的家教研究会,在各地妇联和家教研究会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家庭教育特点与功能、独生子女特点与教育、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等问题的研究。

1.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研究,人们头脑中家庭教育的概念非常模糊,80年代家庭教育兴起之后,许多有识之士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弄清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从笔者掌握的材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通过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比较,来论述家庭教育的特点。如郑刚(1983)认为家庭教育特点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的同一性,家庭教育的早期性,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的深刻性,社会要求与父母个别要求的并存性。杜珠珍(1987)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五个特点:广泛的社会性、天然的早期性、及时的针对性、血缘的天然性、全程的连续性,并指出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复兴就是家庭教育功能的最好体现,80年代初“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观点迅速流传全国百万家庭,同时有大量通过总结本人或他人经验论述家庭教育具有培育人才重要功能的文章发表。1983年余心言就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家庭教育是国家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聂荣臻、康克清等国家领导人发表了社会各界都应当重视家庭教育的观点。其后,有一些学者分别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论述了家庭教育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教育功能;还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期,一些心理学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如黄佳芬等(1984)对上海复旦中学初二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2.独生子女特点与教育的研究

中国从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后,独生子女的人数迅速增加,到80年代后期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达到数千万的规模。家长们在培养独生子女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而对独生子女的讨论和研究应运而生。最初的研究中曾出现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把

独生子女说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霸王”,认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缺点多,自私、任性;另一种把独生子女说成是“一朵花”、“小天才”,认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聪明伶俐,知识面广,容易成才。80年代中后期研究逐步深入,如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与美国学者合作对独生与非独生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风笑天对湖北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都得出了独生子女在个性的多数方面同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的结论。

对于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最初主要是经验总结,如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全国独生子女家长教育经验谈》,汇集了数十位家长从各自经验而来的短文。80年代后期,有些学者探讨了“教育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原则”,综合起来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引导孩子把兴趣和注意力朝向有益活动;第二,注意培养子女独立活动、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习惯。

3.海外国外家庭教育经验与思想研究

80年代是中国逐渐对外开放的年代,体现在家庭教育领域就是介绍、评价和研究中国香港、台湾和美国、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家庭教育经验的作品越来越多,《外国中小学教育》曾专门设栏目连续发表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这期间还翻译了森重敏的《家庭日常教育艺术》,约翰.布雷萧的《家庭会伤人》、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山下俊郎的《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等多部外国家庭教育名著。

80年代对

于外国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如雷文娴(1983)发表了《试论家长的威信—学习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一点体会》,夏伯铭(1984)的译作《苏联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介绍了苏联儿童同父母亲沟通的现状及其相关理论、促使苏联少年参加家庭服务性劳动的教育措施等。同时,日本学者家庭早期教育的思想、美国学者家庭理财教育的思想在中国也得到了介绍和传播。

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家庭教育的研究

这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大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学校教育普及的步伐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各地区各行业发展差距拉大、

道德滑坡与违法犯罪现象亦日益突出。如果说八十年代中国兴起了家庭教育热潮,那么九十年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就由民间走到了社会,越来越了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一种宏大的社会事业。但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干扰,家教误区比较突出,1996年《中国妇女报》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80%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在家教中失败,近20%的家长表示缺少教育方法。1990年中国国务院设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1992年以国务院名义颁布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到2000年“使90%的儿童(14岁以下)

>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 9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全面展开,在众多的问题研究

中,家庭教育定义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1.家庭教育定义的研究

家庭教育定义是家庭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它的认识在家庭教育研究中尤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对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基本上是观察现实而来的,如赵忠心(1988)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9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从社会学角度阐释家庭教育的新定义传到大陆,如达翎(Darling,1987)的家庭生活教育就是“透过个人与家庭其各层面环境资源间的互动状况,来保存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得到中国部分学者认同,如马和民(1998)对家庭教育的解释:“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不论长幼,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

把幼者对于长者的影响、把家庭环境的无意识影响当作家庭教育容易造成逻辑矛盾,不利于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

2.亲子关系调适的研究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80年代中期中国就有不少家长总结出处理好两

代人关系的基本原则,如爱孩子应该教养结合、宽严结合,还要体现在尊敬老人和爱护其他

幼儿上。90年代形成了多学科研究亲子关系的局面,教育学领域的孟育群先后发表《关于

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少年亲子关系诊断与调适的实验研究》

两篇报告,后者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调适少年亲子关系的策略,如调整父母对子女的期

望、尊重孩子的人格、提高家长的情绪智商。心理学研究者则详细研究从幼儿到少年各个年

龄段亲子关系的不同特点及其对于子女成长的影响特点,如方晓义等的《初中一、二年级学

生的亲子冲突》;有的深入研究了特殊家庭亲子关系的特点,如董奇的《离异家庭儿童良好

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叙述了父母离婚对于子女成长的影响;还有的研究深入到了亲子关

系中两代人的道德素质、心理健康、个性特征的交互作用,如雷雳的《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

介绍了国外亲子关系研究的模型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亲子沟通的策略。社会学

研究人员较为集中地探讨了社会变迁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如黄育馥指出社会信息化增强了

家庭中的双向社会化、增强了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自主性、削弱了家长对子女社会交往的

控制权。

3.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研究

1987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团中央、文化部等19个中央直属单位在《关于庆祝1987年“六一”儿童节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全社会应当树立”“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号召每个家庭都要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精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此后,家庭教育观念更新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1988年胡克英发表了《儿童观与教育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崭新的儿童观作为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前提,那就是承认并相信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刘金花先后有《上海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态度及与台湾父母教养态度的比较》、《上海父亲育儿态度和观念的代际比较》和《家庭研究新观点述评》三篇报告和论文在《心理科学》发表,前两篇报告了上海市居民某些家庭教育观念的现状,后一篇介绍了国外家教研究中提倡的若干新的家教观念;宗秋荣(1998)发表的《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论述了终身学习思想对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当今家长应当树立的家庭教育新观念,如让孩子学会生存、让孩子学会创造、让孩子学会负责。

4.家校(家园)教育合作的研究

在中国自觉研究家庭教育和学校(幼儿园)教育的合作问题是8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钟启泉(1986)在《关于现代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若干考察》一文中,分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介绍了80年代以来若干外国教育改革中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经验,强

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90年代刘力的《家

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和谭虎等的《学校教育呼唤家庭教育的

配合》,分别从学校需要家庭教育配合和家庭教育需要教师指导两方面

发表了意见;吴云清(1996)在《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合力问题

探析》中论述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分析了三结合

的特征,强调“家庭教育是形成合力的关键”。90年代后期家校合作的

研究发展为两个研究方向:一是深入研究家校

合作的基础理论,如马中虎(1999)的《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论述了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分

析了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意识,还指出了当前中国家长在与学校合作中值得关

注的几个问题;二是介绍国外家校合作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如程方平的(1999)《美国的教师、家长及其

相互关系》分析了教师、家长在教育过程各自的权力和义务,介绍了美国全国家长教师会的运作模式和家

校合作的方式。

三、二十一世纪以来家庭教育的研究

2001年中国在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中国妇女发

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改

善家庭教育工作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妇联、街

道等部门都必须“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全国妇联和教育部修订了《家长学校

工作规范》、《家长行为规范》等文件,推进家长学校教学等家庭教育工作不断

上台阶,上海等地创建学习型家庭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各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

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少数社会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突出,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

家庭教育、暴富起来的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研究继续发展,对于上个

世纪研究过的专题有新的突破,近年发展起来的学习型家庭等研究不断深入。

1.家校(家园)教育合作的研究

21世纪以来,家校合作研究更为活跃,2002-2004年《中国家庭教育》多次开设

家校合作的专栏探讨这一问题,继续沿着研究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和介绍外国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前者如汪海海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刘英的《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探讨》、陈赟的《教

让家长满意》;后者如张旺的《经合组织成员国“家长参与教育”概况

及启示》根据大

量外文资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九个发达国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原因、方式及搞好家校合作的措施,杨启光的《当代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分析》则具体论述了家庭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2.建立家庭教育学科学体系的研究

早在80年代家庭教育研究刚恢复时,余心言(1983)就就指出,

家庭教育是国家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为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必须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的研究,他还设

想在全国建立一个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在师范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学研究机构、妇联设立家庭教育

研究室或研究组。陈帼眉(1992)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发表了《论幼儿家庭教育研究》,该文在回顾

10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成就之后,指出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也是必须加强的研究领域,该文提出

了将家长素质分为一般素质和核心素质的研究框架。近年来对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反思文章逐年增加,2002

年海福存发表了《家庭教育研究的方法问题》,李洪曾(2004)在《近年中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研究的十大内容和主要成就,厉育纲等的《构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报告了

研讨会上专家门们对于建立家庭教育科学体系的问题,骆风(2005)发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

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3.对于家长素质的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普及,对于家长素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骆风

(2003)在个案基础上,概括了北京大学学生家长的基本特点,张声远

的《家庭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桑标的《父母意识与家庭教育》、夏

翠微的《知识分子家庭教育优势与弊端》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家长必备的

素质;从心理学视角研究家长素质的成果有桑标等的《父母意识的结构

与内涵初探》、谢晓非等的《儿童合作倾向与家长价值观》报告了家长

价值观念对孩子品德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会学方面发表了较多的相关成

果,吴歌的《第一任教师,你称职吗?--对父母误导孩子现象的思考》、

德萍的《救救未来的母亲》、陆震的《母亲—奠定共和国未来的群体》

则专门论述了当前中国年轻女性的素质问题,指出了当前中国家长素质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对于21世纪前五年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发展的情况可以概括为,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家庭教育进一步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多数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投入不断增加;广大家长在追求家庭教育科学指导的同时,家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多样性不断扩大,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学科专家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积极性;而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为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支持,21世纪的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又有新的发展。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浅谈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

浅谈家庭教育指导的有 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摘要: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年轻父母也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年轻父母缺乏对孩子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再加上社会和工作上的压力,导致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影响因素;指导策略 一、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 1、家庭教育 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主要分为狭义的家庭教育和广义的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单纯指家长(家庭中较年长的人多指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行为和受到的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双向的,彼此互相影响的教育,并且是带有目的性的去施加影响的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言外之意就是对父母教育。所谓父母教育就是指社会和学校对父母进行教育,主体是社会和学校,

受教育者是家庭的父母双方,目的在于培养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指导父母正确的教育子女,扮演好新时代父母角色。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态度、家庭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许多父母虽然重视孩子的教育,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有的家长重孩子智力的开发,轻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我们就向幼儿家长发放新生入园调查表,经分析发现父母普遍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足够了解,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关注,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方式。同时,在调查表上显示所有家长均表示渴望接受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因此,帮助家长解决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的潜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园和教师的重要任务。 三、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1、搭建幼儿园和家庭交流的平台 与家长联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家访,家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接待时对家长的随机访问,有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有电话访问。随着网络的发展,又多了网络访问,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形成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交流的平台。通过不同形式的家访,了解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

家庭教育研究之——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研究之——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我们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63%的家庭不重视教育;41%的家庭不管学生成绩;31%的家庭部分管学生成绩;63%的家庭对学校认可程度不高。 现状思考: 一、家庭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庭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家教就是辅导学习,学校教育是万能的,学校就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因而很多家长还将学生的问题向老师告状,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问犯错误的学生:老师没教你啊?家长把自身直之于外。 二、家长没有教育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学历水平不高,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据中央综治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孩子。 三、家庭影响大于学校。我们知道,学生很多意识、习惯、能力是从小形成的,从最新身心研究的结果看,孩子越小,培养其良性意识、习惯、能力最容易。反之,一旦成了定式,甚至随着年龄越大,要想改变已经具有的意识、习惯、能力就比较难。也就是说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对最佳教育期0—3岁孩子的教育根本还是一个空白。 对策设想: 一、社区引领,社区力求为其创造氛围和条件,诸如请专家讲座,组织看有关媒体信息,成立家教协会等。 二、学校引领,学校是当地的唯一教育机构,既懂教育又有相关条件,因而要主动引领当地的家庭教育。 三、教师引领,任课老师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学习,要更多地与学生家长沟通,要借一切机会帮助家长,主动为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主意想办法,要适时矫正家长教育的偏差,从而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家校联动、亲情互动 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源泉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初级中学 2007年9月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非常重要。在教育中要依据家长,孩子的特点深入挖掘家长及孩子自身潜力,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恰当的手段,有效利用合理的资源与教育平台,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多种作用,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显出巨大作用。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个学校如果不重视身体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残品;一个学校如果不重视智力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次品;一个学校,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心灵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危险品!”一个国家能否富强要看他的素质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取决于心灵教育的程度,而父母是心灵教育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当今的中国家庭是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模型。为了唯一孩子的前途,大多数家长不知如何爱护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完美无误型:孩子遇到挫折只会一味指责; 2)过多干涉型:事无具细,都要参与管制; 3)过分呵护型: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小,家长能承担的工作全部替代孩子完成; 4)望子成龙型: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5)拔苗助长型: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6)经验衡量型:用自己的经验与经历来衡量孩子。 由于家长的不正当教育,致使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存在一定的弱点,表现在: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孩子惟我独尊而且任性;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消费超前,道德滞后;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孩子有孤独感,独生子女经常自己独处,社会交往能力差。 基于上述现象,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延伸。但是现在大多数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子女经常望洋兴叹,不知如何下手。很多家庭迫切需求家庭教育机构出现,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贾戈街道初级中学清心驿站应运而生。作为亲子教育机构,贾戈街道清心驿站的出现不失为当地人民的一大幸事。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实施了适当地引导,对家长进行了教育手段的优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二、指导思想: 1、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分离的。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从整体的观点来研究家庭教育的容、方法、手段、模式,考虑评估及实验过程中人与事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师能根据教育学理论,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衡量,做到顾全大局,不出偏差。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 探索与研究 单位:承留二中 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综上所述,对于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搞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

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1.问题的提出据统计,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瑞士等许多国家里的单亲家庭数量都开始呈日益增长的趋势。60年末期,法国100万个单亲家庭,在美国的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每5.2个中就有一个是单亲家庭。这种情况也出现在了中国,而且极其的普遍⑴。单亲家庭逐渐增多,意味着单亲家庭儿童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单亲家庭儿童是祖国花朵,也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任务,但在他们的成长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单亲子女所出现的问题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主要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便于人们能够解决因家庭教育不恰当而导致单亲子女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2.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90%的单亲家庭存在教育子女的问题,虽然社会和学校也会有一些问题[2],但笔者着重研究家庭教育,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1单亲家长的心态失衡当完整家庭变为单亲家庭后,单亲家长相比之前会遇到更多的事情,比如家务的增加、子女的抚养、教育等,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当遇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增加,有的单亲家长不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样就容易造成家长的心态失衡,当不好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对孩子发火,以此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方式极易导致孩子害怕家长,孩子和家长的关系逐渐变坏,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是很不利

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发展。 2.2家庭教育方法失当 在单亲家庭中家庭教育方法失当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严格、过分溺爱、放任发展。 2.2.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部分单亲家长因为多种原因,比如读书少、没重视家庭教育等而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使得他们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他们很少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沟通少了自然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不能给予很好的辅导。孩子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家长没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那么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2.2.2严格对待专家指出,严格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弹,孩子可能会更不听家长的教育,长久下去孩子在发展中就会出现更过严重的问题。 2.2.3过分溺爱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他们往往会更加爱孩子,然后就没有把握好度,就成了溺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不知道家长的辛苦,不体恤家长。 3.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家庭有着重要的责任,当然学校和社会也有一定的责任。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3.1单亲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把握教育重点 3.1.I.i单亲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缺少父亲或者是母亲的关爱,这很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孩子在价值观上的偏离和心理上的异常。他们有时候会出现孤独、情绪不好的情况,单亲家长就要重视这些方面。同时,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彭建兰来源:中国家庭教育录入:Admin 字体: 一、家庭教育现状 步入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二,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三,亿万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越来越理性化。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2000年2月1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2000年3月2日岚清同志在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强调“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 最近,中发〔2004〕8号文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

务。强调“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家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家教工作的逐步转向科学性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2.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 家庭教育学术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从1998年始,每年一次。04年年会于2月19日-20日在召开,主题为“廿一世纪的亲职教育”。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即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及子女教养的知识,以便父母扮演其适当角色的教育过程。 (2)家庭教育模式指导研讨会。家庭教育发展,要求家庭教育指导不仅限于家教知识、方法的一般性指导。它进一步要求家庭教育需按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家长等情况进行分别指导,才能提高家教质量。03年2月24-25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组织在召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在全国征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论文209篇,选出近100篇论文作者参加研讨会,并编写完成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论文汇编。 (3)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于04年5月在召开首届《中国家庭教育论坛》。论坛上有来自、、天津、、、、、等地的十几名专家学者发言。专家们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教现状及发展、家校合作、家教、流动人口家教研究、家校合作研究等家教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4)十万家长点评家教案例。2003年它轰动了全国,它受到了国众多家教专家的好评,我国家教权威、师大学忠心教授说:“‘市开展的家庭教育案例点评活动,是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过程中的一个创举。‘‘市十万家长点评案例活动”是由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广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隔代家庭教育研究的指导研究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隔代家庭教育研究的指导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日益增多,不少家庭的小孩由于父母外出等原因无法照顾他们,只能托付给隔代的长辈来监护,因此隔代教育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就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来研究隔代教育的利弊,针对弊端,寻求对策。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的: 需要掌握隔代教育的利弊和现状,并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作用。针对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危害做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过程 1、利用校报、橱窗、黑板报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研究隔代教育; 通过周一的政治学习时间,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献;专门召 开班主任工作议会,通过宣传、学习和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尤 其是班主任充分认识到研究隔代教育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意义,从而为下一步的班主任工作由经验单向型向实践理论复 合型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确定研究的课题《隔代家庭教育的指导研究》,分解明确,分层 落实,责任到人。学校组织有关人员通过科学论证,开展走访 调查,然后进行归类统计,建立档案并反复挑选几个家庭为跟 踪对象。 3、调查情况重点跟踪,写成个案资料。从几个重点跟踪调查的家

庭中研究教育得出结论:隔代教育互有利弊,有利之处是隔代 长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 方面强,能够耐心的听从孩子的叙述,并能够把自己从生活中 累计的丰富的人生感悟和社会阅历传递给孩子。但弊端是隔代 长辈一般会格外的疼爱孩子,并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之中,事事迁就孩子,这样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脆弱、骄横跋扈 等性格缺陷。物质层面的关心多,精神层面的关心少。他们更 需要严父的约束监管和慈母的安抚慰藉。这些方面隔代长辈通 常无法理解无法办到,从而导致他们心理情感上的荒芜和失落,走向不正确的道路。 4、利用家长学校优势,构建立体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的质量。 定期举办家教辅导讲座或报告会,对学生家长、学生进行法制 教育,增强学生家长、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 用法。如此这般的构建出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有利于那些看来 有点“缺陷”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改变。 同时把那些祖辈父辈请进家长学校进行专门培训,讲授有关教 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际沟通学理论等,通过培训,使他 们懂得了小学生情感心理上的需求,掌握了心灵沟通技巧,提 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 (三)研究成果 1、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科学 发展观。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运转,可以说学生是

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的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的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的教育策略 端州中学杨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从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和教育效果来看,目前的家庭教育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如部分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科学观念的正确引导,“重教不会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参与的合力不强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尤其突显。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要相互配合,以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失策略 近几年,我们屡屡从报上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而人们会把目光过多纠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育的因果关系,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另一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其一生的学校。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可见,家庭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必然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也成了家长、学校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和延续,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出现“重教不会教”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的科学家教知识比较欠缺,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凭零星获得的一些家教知识和传统的育儿经验进行教

育。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未成年的家庭教育工作。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家庭教育态度、内容、方法,它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谓教育理念是指家长头脑中的对于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其核心是教育价值观。 ①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而家庭教育显然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被排在首位。为此,家长有必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人”地位,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②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利用家庭的教育功能去全面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家庭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当前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缺少本质的认识,往往将家庭教育等同于文化辅导,因而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教育不了孩子,最终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家长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并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去做以及能够做到的。 ③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应试教育在当前的确大有市场,但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要

港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现实生活中,当前入园幼儿的父母都是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祖辈宠大的一代,面对成长中的幼儿他们往往也在尝试着教育,或者隔代教育。以致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不适宜的爱,孩子只知受爱,不知感恩;孩子任性,自我意识强;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基于上述现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延伸。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 1 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父母如何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中言传身教,用科学正规而适宜的方法教育幼儿。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

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育人的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分析 (一)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一词最早由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提出。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但耶克斯利只是从宗教的角度论述终身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思想与终身教育思想紧密相连,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生长论”。当代终身教育哲学思想家韦恩认为“生长论为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哲学范式”。杜威认为“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 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他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是以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发展国际会议上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所作的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及其在1970年发表的《终身教育导论》为标志。朗格朗认为现代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生活状况的翻天覆地是终身教育形成的重要原因。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基本看法包括:第一,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每阶段的教育相互联系,如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圆周式的:只有当人们在儿童时期受到良好而合理的教育,……他们才能有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所以对幼儿來说,该阶段是其人生的奠基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会对幼儿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如果在该阶段幼儿教育出现偏差,将会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外的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对家长来说,获得家庭教育

大数据告诉你家庭教育现状

大数据告诉你家庭教育 现状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家庭教育现状 12月22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发布会,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结果和核心数据。此次调查以中小学生父母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覆盖北京、天津等28个省区市的93个市县。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此次调查都有哪些新发现呢?1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整体状况趋好九成左右父母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表示认同;九成以上父母自我感觉家庭关系良好,八成以上觉得自己和孩子快乐;父母对自身教育职责的认识趋于理性,家长最看重的教育责任,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家长以身作则”和“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生育观更注重家庭生活充实和自身人生美满;父母的人才观趋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且更加务实,父母首选是希望孩子成为“敬老爱幼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比例达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阳光快乐的人”,达到76.1%,第三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人”,占65.7%。2家长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倾向性问题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父母最担心孩子的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身安全问题”、“学习成绩不好”、“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问题”、担心孩子“身体不好”和“沉迷网络”;家庭教育分工中母亲唱主角,父亲“缺位”近一半;调查还发现,目前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部分父母缺乏对孩子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父母认为孩子最差的是“家务劳动能力”。家长在有关儿童法律的学习方面欠缺,认真学过的不足一成。3家庭教育面临着互联网发展的新挑战互联网普及大势所趋,孩子上网近七成,66.8%的父母说自己孩子上网,农村孩子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PDF.pdf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冯秀莲 就每个人的生活时间来看,生命中的三分之二也是在家庭中度过。因此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一般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怎样教育孩子,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最初的痕迹,好的家庭儿童教育观就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研究中,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严重后果。近几年,有不少熊爸熊妈,采取棍棒教育的典型事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份的溺爱,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如何爱孩子,而一味娇惯、包办代替,造成目前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下降,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高尔基讲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每一位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子女,决不是一家一户的个人事,而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

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太切。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了孩子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这一问题在学龄前的家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有一种定势思维和习惯势力在

(完整版)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阶段性总结

个人收集整理-ZQ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麻兰镇大孙小学 . 当前家庭教育地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地发展,教育观念地革新,更多地家长认识到对孩子地教育不在只是学校地事情了.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来共同努力完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独生子女时代,家长虽然重视对子女地培养,但是由于在观念上,教育方法上有一定地片面性和局限性,致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近期,美国心理学家兼家庭问题专家约罗斯蒙德发表文章谈到:二次大战以来,关于家教地指导书出了不少,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地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讲民主.然而,就总地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他认为,这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地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地观念,并根据自身地体验和社会调查地结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家教领域存在地主要问题.近二十年来,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置越来越高.可悲地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其实,除了婴幼时期,孩子并不需要很多地注意.这情景恰如给他们吃东西,孩子总在要吃,如果你有求必应,他们就会谈成贪食者,影响正常发育.长期给予过多注意比这更为有害,它会使你地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将来难以适应社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课题研究概况: (二)、研究目标: ()、提高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抛却自卑、自嘲、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教会他们正确地看待身边地事物,正确地去处理学习、生活中发生地事情,遇到问题时能自我排解,而不是选择消极地人生态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过课题地实施,提高全校师生地心理知识水平,加强全校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促进教师队伍地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地教育环境地和谐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研究地内容方法 当代家庭教育地主要误区,有如下情况,我们主要对以下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家庭教育中地随意性.随意性是家庭教育中地一大弊端.家庭教育应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很多家长是盲目地.许多家长地家庭教育是被孩子地“问题”牵着走地.孩子出了问题:譬如成绩不好、有人告状、犯了错误、毁坏东西等,家长必定教育一通;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地教育也就放松了.也有地家长按照自己地意愿去教育孩子,自己认为孩子地将来应该如何如何,就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地实际.平常地教育,总是一厢情愿,甚至填报考学志愿都包办代替.二六年高考后,我班有一位学生,他地家长就是这么一位家长.当时,我正准备上交本班全部学生地地高考志愿,家长来要求对王宇地志愿进行更改.我说:“不行,要改志愿至少需要他本人同意”.他立即回去做孩子地工作,在征求孩子地勉强同意后,全部进行了更改.结果,孩子被其中一所大学录取后,反悔不去了,最后又到另一所高中复读了一年.有趣地是,孩子第二年还是被录取到当年他自己填报地第一志愿:青岛海洋大学.由此可见,随意性地教育往往事与愿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家庭教育中地口头说教.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说”孩子,把“言教”作为家庭教育地唯一方式或主导方式,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家庭教育地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地渗透性,即教育渗透在家庭地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家庭教育归结为“言教、身教、境教”地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言教,应是启发性地说服教育,不是随意地批评、训斥,有些家长地言教,很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主要是批评、责备,甚至是“骂教”,这肯定不会收到好效果.身教,是指家长地示范性教育,即处处给孩子做出好样子,使孩子敬佩、信服,从而学习家长,自我教育.有些家长,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要求孩子地,自己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这样地家长只能给孩子不良地影响.境教,指环境教育,即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地环境.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精神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物质环境.当前,一些家庭重物质轻精神地倾向是不利于家庭教育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家庭教育中地“不一致”问题 .家庭教育中地“不一致”,是相当普遍地现象.父亲和母亲可能出现不一致,父母和祖辈可能出现不一致,祖辈之间也可能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有地反映在教育思想上,有地反映在教育内

家庭教育部分研究课题(参考)

家庭教育部分研究课题 (供参考) 1.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研究 2.新农村建设中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研究3.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研究 4.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居民子弟家庭教育研究 5.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研究 6.青春期心理与家庭教育研究 7.网络背景下的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研究 8.学习型家庭的建设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研究9.当前嘉兴市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10.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良性互动机制研 11.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家庭教育研究; 12.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网络时代与家庭教育关系研究; 14.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与创新研究; 15.家庭教育水平与家长文化素养的相关性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 17.婴幼儿智力早期开发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 18.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 19.儿童阅读习惯与家长素质的相关性研究; 20.初中生心理与家庭教育研究; 21.高中生心理与家庭教育研究; 22.创造性人格与家庭教育研究; 23.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研究;

24.培养孩子社会化人格的研究; 25.儿童特长发展的家庭教育研究等。 ____________________ 26.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研究; 27.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28.网络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研究; 29.家长学校的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 30.学校家长会的制度创新研究; 31.家访制度的优化研究; 32.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3.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与研究; 34.新时期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开发与利用; 35.学校和区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验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36.家庭关系中的压力和危机研究; 37.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 38.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39.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研究; 40.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研究; 41.问题行为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42.准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43.成功家教的典型个案研究; 44.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 45.托管型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1061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小衔接并不单单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 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略。因为幼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水平、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与能力包括环境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直接教育。当孩子从幼儿园正式步入学校这一阶段,他们心理上对于家庭的依赖性体现的格外强烈。根据以往经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能促进孩子对对最初的学习适应,家长在还的幼小衔接中扮演者至关紧要的角色,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态度与能力直接作用于衔接的成果。探究幼小衔接现阶段不足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己身心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这将有效降低幼小衔接的坡度, 进而减少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压力与负担。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目录 引言 (2) 1.幼小衔接的现状 (2) 2.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2) 2.1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意识不足 (2) 2.2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3) 2.3家长教育方式不全面 (3) 2.4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与校方沟通不足。 (3) 3.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策略 (3) 3.1加强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思想意识 (4) 3.2家长教育观念与方法全面综合化 (4)

3.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5)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引言 探讨这一课题的意义就在于有效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阶段,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身的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改善和处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状况。让家长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并且让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儿童处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这样做能够将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 1.幼小衔接的现状 “幼小衔接”相关问题一直都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严加重视,同时也是教育领域一个紧要的研究课题。不少家长们也愈加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近年来,国外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采取的举措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对我们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实际操作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2.1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意识不足 目前环境下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阶段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认为反正幼儿园会定制有关的教育策略, 自己只要确保孩子的充足营养、做好物质内容方面的准备就可以了。家长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家长对此一般持有几种不同态度,一是撒手不管,不管幼儿园还是学校,孩子有谁教育,谁就要负责。二是“这事问题不大”,以前没有这种教育方式时,孩子一样学习,也没发现有什么毛病。换句话说,换个新环境就是成年人也会不适应,没啥大不了,过些日子自然就好了。三是“大家都这样”,幼儿园学小学的学习内容多会一点肯定有好处,谁家都这样,你学的少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也是为孩子的将来作打算。三种态度中尤其最后一种居多。这其中体现的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应试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