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人工降雨

浅谈人工降雨

浅谈人工降雨
浅谈人工降雨

浅谈人工降雨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干旱是我国最主要的一种自然灾害。例如,2006年,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2009年,我国许多地方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安徽、河南等地灾害严重;2010年春,云南、广西等省遭受严重春旱等。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人类对有关人为干预降水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研究在不断提高,人工降雨已成为抗旱救灾、水库蓄水的一种重要手段。

人工降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须的条件(如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合并增大,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部分。国外的人工降雨科学研究活动始于1946年,由谢弗尔和冯内古特开创。随后,国际间进行了多次人工降雨的试验和大量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我国的人工降雨活动始于1958年,在随后的50多年,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实地作业,人工降雨的方法、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一、人工降雨的原理

有云不一定有降水,要使降水形成,必须满足降水形成的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其宏观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和上升气流,微观条件是有云滴增大的物理过程,即凝结(或凝华)增长和冲并增长。总之,人工降雨主要是根据各类云的特点,破坏其胶性稳定状态或通过释放能量影响大气运动(如增强上升气流),提高降水效率,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1.改变云的胶性稳定状态

云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水滴和冰晶等所组成的气溶胶体,按照胶体化学的说法,悬浮在气相中的这种液相或固相的水质点,如果保持其原有状态不变,则称作胶性稳定。如果这些质点互相合并,尺度增大,发生沉降而从胶体中分离出来,称作胶性不稳定。

改变云的这种胶性稳定状态的做法称为云的催化,这是目前人工降雨最常用的方法。冷云的催化冷云指云体有一部分或全部温度处于0℃以下的云。根据贝吉龙理论(或冰晶效应),胶性稳定状态的维持是由于冷云中缺乏冰晶,云滴得不到增长,降水不能形成。要使降水产生,则在云中加入适量的致冷剂或人工冰核,使云中冰晶增多,发生冰晶效应,冰晶不断增长,到一定程度发生沉降,加上凝华和冲并增长,降水质点增大下降,降水形成。

暖云的催化整个云体温度高于0℃的云称为暖云,如南方夏季的浓积云、层积云。暖云中缺乏大水滴,则在云中撒入吸湿性催化剂(如食盐),或直接撒入大水滴,促使云中大小水滴数目增加,加速冲并增长的过程,破坏其胶性稳定状态,达到降水的目的。

以上即“静力催化”,主要影响云内的相态不稳定。

2.通过释放能量影响大气运动

上升气流在云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为地减弱或增强云中的上升气流,便能减少或增加云雨。增强云中上升气流即“动力催化”,主要影响云内的热力不稳定。其方法是在云体的过冷却部分(-10℃)大量撒入人工冰核,冰核转化为冰晶,释放大量潜热,升高云内温度,加大云中浮力,形成

或增强上升气流,使云体变宽、变高且寿命得到延长,加速云内降水形成过程,从而增加降水量。

二、人工降雨催化剂

人工降雨的关键是撒入适量的催化剂。其选用要考虑有效、经济,不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根据云的性质,催化剂主要有冷云催化剂和暖云催化剂。

1.冷云催化剂

冷云催化剂主要有致冷剂、无机冰核和有机冰核。无机冰核和有机冰核统称为人工冰核。

致冷剂在云中直接播撒致冷剂,可使云中部分区域迅速降温,促使过冷却水滴自发冻结,在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主要的致冷剂有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态丙烷、液氮、液态空气等。例如,干冰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升华温度为-79℃。当冷云中投入干冰后,干冰很快升华,从云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在它的周围薄层内便形成一个冷区,在此冷区内,有大量冰晶生成,冰水共存,产生冰晶效应,从而产生降水。干冰一般采用飞机播撒。

无机冰核有成冰能力的无机物质有数十种,其中成冰阈温较高,晶形、晶格常数与冰晶相近的主要是碘化银、碘化铅与硫化铜等。碘化银是目前人们认为非常有效的一种冷云催化剂,具有三种结晶形状,其中六方晶形与冰晶的结构相似,能起冰核作用,适用于-4~-15℃的冷云催化。其播撒方法较多,由碘化银与铝粉、镁粉(燃烧剂)、氯酸钾(助燃剂)及粘结剂等混合制成的焰弹,适用于飞机投掷或发射;也可将碘化银装于高射炮或特制火箭的弹头中,在地面向云中发射。

有机冰核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有些有机物的成冰阈温很高、合成方便、价格低廉。主要的有机冰核有介乙醛、问苯三酚、乙酰丙酮铜、苯酐等。例如,介乙醛简称MA,白色柱状结晶,四方晶系,112℃即开始升华,80℃以上分解,无毒,是一种优质成冰核,-10℃时的成核率几乎与碘化银相近,但产生速度慢,易分解蒸发,曾用飞机播撒或火箭送

入云中,但效果没有碘化银好。

2.暖云催化剂

暖云催化剂主要是吸湿性物质,如食盐、氯化钙、尿素、硝酸铵等。这些物质吸湿性强,价格便宜,无毒性。通常将这些物质研细为100~101μm的粒子,用飞机撒入云中,

它们能很快长大成大云滴,激发重力冲并过程。但由于所需量大,因而催化作业时要求飞机载量大。

三、人工降雨催化作业

催化作业是人工降雨的实际操作业务。在实施催化作业时,必须根据催化对象(冷云或暖云),考虑催化时机、播撒部位、催化剂的剂量等。播撒方法有飞机播撒、高炮火箭

轰云、地面烧烟以及气球携带等。

1.催化时机

催化时机的选择主要是看天气条件是否有利、云雨的宏观条件是否合适。

天气条件主要考虑天气形势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如果在气旋或锋面附近,这些区域上升运动容易发展,大气不稳定,人工降水的效果比较好。云的宏观条件主要考虑水汽和上升运动。如果云内上升气流强烈,起伏大,云的厚度大,水汽充足,人工降雨的效果就较好。此外,冷云催化时,云顶温度是云中自然冰晶

浓度的指标,它是选择是否催化的依据。如果云顶温度很低,则表示云中自然冰晶浓度已经很高,人工催化已无必要;如果云顶温度高于人工冰核的成冰阈温,或者冰面与水面饱和水汽压之差很小,则更无需进行人工催化。根据美国的一些经验,云顶温度在-25~-10℃时催化效果较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云的发展差异很大,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对积状云进行催化时,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对发展阶段的浓积云进行催化,可提高降水概率、降水效率,加速降水过程的形成;对发展成熟阶段的积雨云进行催化,可

提高降水效率;对消散阶段的对流云进行催化,一般只能促进云的消散。

2.播撒部位

冷云催化剂应当播撒到含水量丰富的过冷却区,即云的上部。暖云催化剂即吸湿性物质,播撒到云(如积云)中,要求生成的水滴尽量大。用粗盐粉(半径r=100~200μm)播

撒,播撒的最佳高度是在云的中上部;用细的盐粉,应播撒在云的下部,可从云的下方由气流带上去

3.播撒剂量

云层厚度、含水量、垂直气流、云的结构以及催化剂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决定播撒剂量的多少。我国长江以南多用颗粒较大的粗盐粉做人工降雨的催化剂,可形成更大的水滴并落下来,加上云中扩散过程,播撒剂量较大,有的每千米上空要播撒10kg左右的盐粉。干冰的剂量,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规定,其剂量大小主要由云层厚度、气流强弱、含水量的大小等因素决定。假如每克干冰能形成1 010个冰晶,则当云层厚度为3km,水平扩散到1km宽的情况下,则干冰播撒剂量约为0.75kg/km。碘化银的剂量主要由云中过冷却部分的体积简单计算出来,在人工增雨的实际使用时,一般为10-2~10-1g/km。碘化银的使用剂量远比干冰、盐粉少。

人工降雨原理是人工降雨的基础,催化剂的使用是人工降雨的关键。冷云的催化剂常用的是干冰和碘化银,暖云的催化剂常用的是食盐;催化作业是人工降雨的实地作业,应注意对催化时机、播撒到云的部位及催化剂剂量的选择。人工降雨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扑灭,人工降雨起到关键作用;2006年重庆的特大干旱,2009年安徽、河南等地的干旱等都采用了人工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降雨将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胶体化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胶体化学基本原理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在许多工业场合具有指导意义。 包括:胶体的运动原理、光学原理、电学原理、稳定原理、流变现象(界面现象及原理单列一章) §1.1 胶体的运动性质 胶体的运动性质包括:沉降与扩散性质 ↓ 对于制备或破坏胶体 例如:制备丙烯酸酯乳液,沉降与扩散涉及其稳定性能 人工降雨,涉及破坏胶体稳定性问题:雾(胶体体系) 那么,看似平静的胶体的运动现象是怎么来的呢? 胶体分散体系出于某一个力场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相对运动,例如,在重力场中,较大的分散相颗粒与分散介质就要发生相对沉降或上浮现象,这就是离心机的工作原理、旋风除尘器原理。 1.1.1 分散相的沉降与上浮 分散相颗粒:V ,p;分散介质:p 0,F:分散相颗粒受的力 F=F g -F b =V(p-p 0)g (1.1) F g :重力 ;F b :浮力 ;g:重力加速度 当p>p 0时,F g >F b 着分散相沉降,如:涂料体系,反之,则上浮,如:凝胶种液体的析出 。 相对运动会产生摩擦运动阻力F v F v =fv (1.2) f —阻力系数,v —运动速度 当F v =F ,分散相颗粒匀速运动, V (ρ-ρ0)g=fv M(1-ρ/ρ0)g=fv (1.3) m —粒子质量 如果粒子为球形,Stokes 公式导出:f=6∏ηr r —离子半径,η—介质粘度 将球体积V=4∏r 3/3代入式(1.3)得: v=2r 2(ρ-ρ0)g/9η 使用条件:1.粒子运动很慢,保持层流状态。 2.粒子是刚性球,无溶剂化作用。 3.粒子之间无相互作用。 4 将液体看成连续介质。 则式(1.4)有限制:(a )颗粒不能太大,<100μm. (b )颗粒不能太大,>100nm,否则考虑扩散。 在实际体系中,等效半径r=6 f 可代替r ,则式(1.5),(1.7)可进行粒度分析 因为粒度与沉降、上浮有关,即与稳定性有关,由此可以得出稳定信息。 1.1.2 分散相的扩散 如果从分子水平上观察,分散相颗粒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会使细小的颗粒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运动,从而形成扩散。 Fick 第一、二定律对平动扩散进行了描述 Fick 第一定律: 在时dt 间内,沿x 方向通过界面积A 而扩散的物质量dm 与界面积A 处的浓度梯度dc/dx 关系如下: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降雨的形成 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汽的不断补充,过饱和的水汽继续不断地在云滴上凝结和凝华,使云滴继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云滴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就象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落向地面,成为雨滴。 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当某地区存在暖湿时,便会产生对流运动。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在下降气流控制的地方,空气绝热增温,空气相对温度较小,云无法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一朵朵的顶部凸出、底部平坦像馒头一样的淡积云,若对流继续发展,由于上升气流的中部比周围强,于是便形成了象山峦或宝塔那样的浓积云和更加宠大的犹如巍巍高山的积雨云了。 专家解释人工降雨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当地天空中拥有水汽较丰厚的云层,第二个是大气环流的走向。而这两个条件都需要有精确的实时气象资料。 专家还否认了人工降雨会造成灾害性天气的说法,专家认为,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人为地把云层中的水汽迫降成雨,水汽本身就不丰厚,造成暴雨的几率很小。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风、抑制冰雹等。人工降雨要在云富含水汽情况下进行。 [编辑本段]人工降雨的条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从4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个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 1、在一个密闭绝热的房间里放置一台电冰箱,将冰箱门打开,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室内的平均气温将如何变化?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一定 2、下述说法中哪一个错误? .. (A)体系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 (B)体系温度的降低值一定等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值 (C)热力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 (D)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 3、恒温时,B溶解于A中形成溶液。若纯B的摩尔体积大于溶液中B的偏摩尔体积,则增加压力将使B在A中的溶解度: (A)增大(B)减小(C)不变(D)变化不确定 4、273 K,200kPa时,水的化学势比冰的化学势 (A)高(B)低(C)相等(D)不可比较 5、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大转化率为30%,在同样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将: (A)>30%(B) =30%(C)<30%(D)不确定 6、已知373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5×104Pa,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105Pa,A和B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时,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1/1.5(B)1/2(C)1/2.5(D)1/3 7、(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2)对于纯组分,则化学势等于其Gibbs自由能 (3)理想液态混合物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Henry定律 (4)理想液态混合物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Raoult定律 上述诸说法正确的是: (A)(1),(2)(B)(2),(3)(C)(2),(4)(D)(3),(4) 8、气相中的大小相邻液泡相碰,两泡将发生的变化是: (A)大泡变大,小泡变小(B)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C)大泡、小泡均不变(D)两泡将分离开 9、水平仪中有一个椭球形的液泡,长短半轴分别为0.8和0.3cm,已知水的表面张力为0.07197N·m-1,液泡的附加压力为: (A) 18Pa(B) 33Pa(C) 48Pa(D) 66Pa 10、将铅蓄电池在10A电流下充电1.5h,则PbSO 4分解的量为:(M(PbSO 4)=303) (A) 0.1696 kg(B) 0.0848 kg(C) 0.3392 kg(D) 0.3564 kg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状态函数 2、可逆过程 3、熵增加原理

物理化学下册简答题

自由液滴或气泡成球形 因为只有在球面上各点的曲率相同,各处的压力也相同液滴才会呈稳定的形状,另外相同体积的物质,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则表面总的Gibbs自由能最低,所以变成球形就最稳定。 用界面现象解释下列现象 人工降雨:根据Kelvin公式可以理解,若不存在任何可以作为凝结中心的粒子,水可以达到很大的过饱和度而不凝结出来,因此液滴难以形成。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就是为云层中的过饱和水汽提供凝聚中心(例如AgI微粒)使凝聚水滴的初始曲率半径加大,蒸汽就可以在较低的过饱和度时开始在这些微粒上凝结出来,形成雨滴。 加沸石:根据Kelvin公式,气泡中的液体饱和蒸汽压将小于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而且气泡越小,蒸汽压越低。沸腾时最初形成的半径极小的气泡其蒸汽压小于外压,所以小气泡难以形成,致使液体过热,容易暴沸。加入沸石由于沸石内孔贮存有气体,绕过了产生极微小气泡的困难阶段,使液体过热程度大大降低。 接触角的定义,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判断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情况 当系统达平衡时,在汽,液,固三相交界处,气-液界面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用θ表示。接触角大小是由气、液、固三相交界处,三种界面张力的的相对大小决定。θ=0完全润湿,θ<90o固体能被液体润湿,θ>90o固体不能被液体润湿。 为什么泉水和井水都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当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时,水面会高出杯面,这是为什么?如果在液面上滴一滴肥皂液,会出现什么现象? 因为泉水和井水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离子,这些离子都是非表面活性物质,会使泉水和井水的表面张力增大,较大的表面张力会使水面高出杯面。能使滴在上面的肥皂气泡。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是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如人工降水、人工降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抑制雷电、入工防霜冻等。 概述 人工影响天气(https://www.wendangku.net/doc/ed3919659.html,)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如人工降水、人工降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抑制雷电、入工防霜冻等。人类活动无意识地使天气发生变化,如都市对天气的作用等,不属于人工影响天气,而称为人类对大气的无意识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利用云(雾)的微物理不稳定性。例如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往往存在着大量未冻结的水滴,播撒成冰催化剂可使它们转化为冰晶以促进水滴的形成,释放的潜热会改变云的热力、动力结构,在不同场合下可以促进降水、减少冰雹、消云(雾)或者减小台风风力;在暖云(雾)中播撒大小适当的盐粉可以促进雨滴的生成,在不同场合下可以促进降雨或者消云(雾)。从自然变化中把播云造成的变化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对于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效果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估价。 总之,除人工消除过冷雾的技术比较成熟,已在一些重要机场投入使用外,总的说来,人工影响天气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简史 从避雷针开始,到往云层里播撒食盐、干冰和碘化银,影响天气的尝试,几乎可以说古已有之。 首次有科学根据的人工增雨建议是气象经典著作《风暴原理》(1841)的作者美国埃斯皮(Espy,1839) 提出的,他认为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用烈火产生上升气流来造云致雨。但是,真正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活动,应该始于1946年的美国。那一年11月13日,谢弗(Schaefer)和冯内古特(Vonnegut)实施了人类首次在云中撒播干冰,5分钟后几乎整个云都转化成雪粒并形成雪幡,这次成功的试验开创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新时代。 1、从避雷针开始 人类最早影响天气的科学尝试,也许应该追溯到避雷针。避雷针一般认为是富兰克林在1749年发明。实际上首次有科学根据的人工影响天气建议是美国气象学者伊斯派于1839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用烈火产生上升气流来造云致雨。 2、不成功的尝试 使用炮击消除冰雹的做法到最近30年才普遍使用,但是最早的尝试是在1896年,一位意大利市长斯汀格使用一个2米高的大炮产生冲击波来消除冰雹,在实验的2年之内没有雹灾发生。1918年,法国科学家把装满液化气体的炮弹发射到空中。1921年和1924年,美国科学家两次用飞机向云层播撒带电沙粒,试图促使云层碰撞而降雨。这些实验基本上都失败了。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科版.doc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E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 雨量分级表。 2.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铮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 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亥U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 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卷: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口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1口|忆 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二)认识雨量器

1. 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 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 (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夕卜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 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 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 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 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亳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亳升和亳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 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溶曰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 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 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四)测量降水量 1. 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模拟人工降雨 2. 怎么做? 先让学生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请一个学生上台,然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演示实验。

静电催化人工降雨

静电催化人工降雨 化学与社会第五组 摘要: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甚至是环境灾害。它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现今,我国正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究治理雾霾的方法。其中,静电催化人工降雨就是其中的一种。 关键词:雾霾;静电催化;人工降雨 引言: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潘垣院士提出静电催化人工降雨可以有效的解决雾霾问题。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正在研究这一方法。如果研究成功,这一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将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电催化人工降雨的原理 传统的人工降雨主要是采用撒泼一种稀释剂,比如说碘化银、二氧化碳干冰这些东西,或者沉冰剂,通过凝聚的办法来增大气溶胶的体积。体积增大以后,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实现人工降雨,进而消除雾霾。这个方法要求比较苛刻,第一空气中要有大量的积雨云,第二对湿度、温度等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既不能高也不能低,而且要在一个区域里头。所以传统的人工降雨消雾至今成效有限。今年,欧美俄以及我国,主要是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利用静电场对水分子的电极化效应(在电磁

学里,当给电介质施加一个电场时,由于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移,会产生电偶极子,这现象称为电极化)。这种电极化就形成了带电离子的气溶胶对于水气非接触的电场凝聚力。当在凝聚力的作用下水气凝聚到一定程度后,通过重力的作用落下。 二、静电催化人工降雨的过程 静电场的形成: 原理:电子在电场中会受力而得到加速、提高能量,产生电子束。 一台电子加速器,注入的电子能量为20GeV(1GeV=109 eV,也就是10亿电子伏特),相应的电子速度为0.99999999979倍光速。电子经加速器加速后,能量可达到100GeV,电子速度达到0.999999999987倍的光速。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架飞艇,上面载着电子发射器和电子加速器,形成电子束之后向外面发射,电子束就会形成静电场。 雾霾的凝聚及下降: 在静电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发生电解,形成H+和OH-,H+和水分子结合形成活性分子H3O+,活性分子具有极强的界面活性;OH-和水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负离子有镇静、催眠、镇痛、镇咳、止痒、利尿、增食欲、降血压之效。比如雷雨过后,空气的负离子增多,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在空调房间,因空气中负离子经过一系列空调净化处理和漫长通风管道后几乎全部消失,人们在其中长期停留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下降,被称之为“空调综合症”。)此外,静电场会使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空气本身就是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移,会产生电偶极子,带电离子的气溶胶对于水气非接触的电场凝聚力。当在凝聚力的作用下水气凝聚到一定程度后,通过重力的作用落下。

物理化学问答

物理化学问答题总结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解释之。 答:①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就改变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改变有效碰撞,反应速率改变,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 ②温度: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大; ③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 ④压强:相当于改变浓度。 2. 在多相催化反应中,一般分几步实现? 答:①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 ②反应物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 ③吸附分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 ④产物分子从固体催化剂表面解吸; ⑤产物分子通过扩散离开固体催化剂表面。 3. 一级反应有何特征,二级反应有何特征。 答:一级反应特征:a.k1单位是s-1;b.以㏑c对t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k1;c.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c0无关。 二级反应特征:a.k2单位为dm3·mol-1·s-1;b.以1/(a-x)对t作图的一直线斜率为k2;c.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成反比。 4. 电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①浓差极化:Cu(s)|Cu2+电极作为阴极时,附近的Cu2+很快沉积到电极上面而远处的Cu2+来不及扩散到阴极附近,使电极附近的Cu2+浓度c’ (Cu2+)比本体溶液中的浓度c (Cu2+)要小,结果如同将Cu 电极插入一浓度较小的溶液中一样‘ ②活化极化:H+|H2(g) (Pt)作为阴极发生还原作用时,由于H+变成H2的速率不够快,则有电流通过时到达阴极的电子不能被及时消耗掉,致使电极比可逆情况下带有更多的负电,从而使电极电势变低,这一较低的电势能促使反应物活化,即加速H+转化为H2。 5. 何为表面张力,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表面张力是在定温定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物理意义是在相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 阅读精选(1): 是采取往天空打干冰,干冰在升到必须高空中会解体吸热升化变化气态,周边的水蒸气会被气温下降而聚积成内含超多水份的密云,当水云到达必须程序会容纳不下那么多的量时,开始降雨。 阅读精选(2): 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挥发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要吸收超多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原先饱和的水蒸气变得大大过饱和,而过饱和状态是不稳定的,以致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气浮力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如果云底到地面温度高于0℃就下雨;要是温度低就下雪。 1、如何人工降雨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取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必须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状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内含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超多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到达必须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状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阅读精选(3):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一样云层的物理特性,选取适宜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潜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如何人工降雨 一、碘化银降雨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

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章节)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八(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空气湿度及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一起,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了解降水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降水量,了解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空气湿度与气温、天气的关系,湿度与降水的关系,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的关系。 教具:热水、烧杯、温度计、玻璃片、干湿球温度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的空气里有水么?若有水,你怎样证明? 教师初步归纳: 1.打开电冰箱的们会看到“白汽”。 2.在玻璃杯里放上冰棍,玻璃杯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学习新知 大家在第七册中已经了解到雾、雨、雪及云都是水汽形成的。水汽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物态现象以及是怎样形成的?想了解这些的话,我们一步一步来。首先,我们来学习两个概念:湿度和相对湿度。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由于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就像冬天会比较干燥而夏天则要湿润一些。那湿度和温度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讨一下。 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为25℃、45℃、65℃。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观察现象。 小节实验: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也就是相对湿度越大。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会借助一种实验工具来测量空气湿度,这种工具就是湿度计,常见的有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在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干湿球温度计。 特点:这种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组成。一支的球部直接与空气接触,称干球。另一支的球部裹着纱布,纱布末端浸在装有蒸馏水的容器里,称湿球。水浸湿了纱布,并从纱布表面蒸发,从而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使湿球温度计的读数低于干球。 (2)方法:先读出干球湿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湿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计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讨论: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湿温度下,当干湿球湿度计值相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小,湿纱布中的水蒸发的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书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就越大。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至雨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天气谚语就是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例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就是由于大雨前空气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因沾上水分而不能高飞。所以蜻蜓低飞,不下雨也是阴天。 空气中的水汽有了,要变成雨是不是要变成液体才能成为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现在就讲一下水气凝结的条件: 1.水汽凝结的条件: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 当气温不变时,空气中容纳了最多的水汽,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这种空气称为饱和空气。(即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饱和空气中如果继续加入水汽,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如果不增加水汽,这种空气的水汽能凝结,但要降低空气的温度。如果想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有两种方法: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实际上可行的是降低温度。 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都很小,形成云以后漂浮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谁起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的过程: 微小的水蒸气向四周扩散并向高空运动→高空气温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3、降水的条件:空气饱和—气温下降—有凝结核—水滴增大—降落到地面 4、降水的形式: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讲解一下云、雨、雪形成的不同之处。 我们常常听到天气预报播某某地小雨、中雨、暴雨等等,这些等级是如何让衡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衡量的标准——降雨量

人工降雨 - 论文

人工降雨 - 论文 关键字:自然水蒸气产生人工条件降水人工降雨冰晶碘化银干冰 人工降雨(rain aking) 1、如何人工降雨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 [本章要点] 1.明确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2.明确弯曲表面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 3.掌握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的表示形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做简单计算。 4.了解表面活性剂及分类和集中重要用途。 5.了解润湿和铺展,了解气固吸附的本质及吸附等温式的主要要求。 6.了解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区别,以及化学吸附与多相催化反应的关系。 截面科学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和信息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一门重要边缘科学,是当前三大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前沿领域的桥梁,是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探讨两相界面是激昂发生的化学过程,以及化学过程前驱的一些物理过程。 研究对象: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和固—固等宏观截面和一些微观界面。 研究表面层上的行为或研究多相的高分散系统的性质时,必

须考虑物质的分散度。 比表面(A 0):表示多相系统的分散尺度。 A 0 def m As 或 A 0=V A S As:物质的总表面积,m 物质的质量,则比表面表示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其单位是m 2·g -1 V:物质的体积;比表面也可用单位体积物质的表面积表示,则单位为m -1 . 比表面A0的值随分散粒子的变小而迅速增加,即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分散粒子越小,其比表面越大。 §13.1表面张力机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一.表面张力:(分析P313,) 另一方面:恒温、恒压、恒组成时。可逆的增加体系的表面积dAn 所需对体系作的功,则表面功,即:f W 'δ=rdA ∴r=P T A G .)(?? r 的物理意义:在定温定压下,可逆的增加体系的表面积所引起的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单位:J ·m -2 .故r 称为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或叫比表面能。由于J=N ·m ,所以r 的单位也可以为

四年级科学填空题

第一单元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 4、对于不同的观察物体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表格记录、条形示意图、饼形示意图、录音、照相、图画)。 第二单元 1、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2、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青蛙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3、人们将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成(气象谚语) 。 4、现代人获得天气预报的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 5、天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预测天气)的工作。 10、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11、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12、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1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 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6、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7(大雪)是冬小麦的棉被。 18、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9、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20、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岛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1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2、温室效应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变化:(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3、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 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第三单元 1、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水在(100度)水

干冰降雨的物态变化

人工降雨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干冰升华,从固态变成气态。干冰升华后吸收大量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微小的冰晶。然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冰晶为凝结核,继续冷凝成水滴。 其实朋友们普遍犯了一个错误: 干冰并不能够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成雨滴,否则的话搞一次人工降雨至少需要上千吨的干冰才行。人工降雨的关键在于形成凝结核。人工降雨并不是洒在哪里都能成功的,空气中有饱和水蒸气或者过饱和水蒸气是人工降雨的先决条件,只要有足够的凝结核,就能够形成足够的雨滴。 用干冰来人工降雨的真正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产生的超低温,使空气中的一小部分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微小冰晶,然后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再以微小冰晶为凝结核继续凝结成雨滴。现在的人工降雨已经不使用干冰,而是使用碘化银。将碘化银微粒直接撒在空气中,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冷凝为雨滴。根本不经过超低温的作用。 人工降雨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干冰升华,从固态变成气态。干冰升华后吸收大量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微小的冰晶。然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冰晶为凝结核,继续冷凝成水滴。 其实朋友们普遍犯了一个错误: 干冰并不能够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成雨滴,否则的话搞一次人工降雨至少需要上千吨的干冰才行。人工降雨的关键在于形成凝结核。人工降雨并不是洒在哪里都能成功的,空气中有饱和水蒸气或者过饱和水蒸气是人工降雨的先决条件,只要有足够的凝结核,就能够形成足够的雨滴。 用干冰来人工降雨的真正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产生的超低温,使空气中的一小部分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微小冰晶,然后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再以微小冰晶为凝结核继续凝结成雨滴。现在的人工降雨已经不使用干冰,而是使用碘化银。将碘化银微粒直接撒在空气中,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冷凝为雨滴。根本不经过超低温的作用。

四川省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

四川省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六合期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 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 B .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D .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 2. (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 . NH3 B . NaCl C . NaHCO3 D . SO2 3. (2分) (2016高二上·绍兴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源于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B .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做制冷剂 D . 在医疗上硫酸亚铁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 4.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下列选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 CO2(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干燥 B . SiO2(H2SiO3)加热,使H2SiO3分解

C . Cl2(HCl)通过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干燥 D . FeCl2溶液(FeCl3)加过量的Fe粉、过滤 5. (2分) (2015高三上·济南期中)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 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S>C>Si B . 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C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D . 制备少量氧气 6. (2分) (2016高一上·北京期中)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当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一定是还原剂 C . 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D . 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7. (2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乙烯与SO2均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人工降水意义及其技术发展

人工降水的意义及人工降水技术发展 摘要: 中文名称:人工降水英文名称:artificial precipitation;rain making 其他名称: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1987年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人工降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降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人工降水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人工降水科学原理,意义、技术、发展 引论: 人工降水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降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人工降水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主论: 人工降水是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人工降水方式方法: 一、冷云催化: 在温度低于0°C的冷云降水过程中,冰晶浓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降水粒子浓度的实测资料和理论估算,只有当冰晶浓度达到1个/升或更高的量级时,才有较高的降水效率。对因冰晶浓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云,若在其过冷却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剂,就可以增加冰晶浓度。每克干冰或碘化银,可产生1012个以上的冰晶,若用几百克,就可以使几十立方公里云体的冰晶浓度达10个/升。这些人工冰晶通过伯杰龙过程迅速增长,促进冷云降水过程,使降水量增加。一些比较严格试验的统计分析表明,冷云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如果人工冰晶的浓度很大,则形成的雪晶的平均尺度较小,它们从云中下落到地面的时间较长,在气流的作用

人工降水用人为手段增加云的降水量

人工降水用人为手段增加云的降水量。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 人工降水 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有云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潜力和开发利用可能(云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对冷云来讲主要要有较丰厚的过冷水区)的云才可催化致雨。

方法 人工降水的主要方法是向云中播撒人工催化剂。在低于0℃的冷云中播撒碘化银或干冰,可以产生大量人工冰晶(每克催化剂约能产生1012个冰晶),这些冰晶能通过冰晶过程迅速长大成为降水粒子,从而使冰晶过少的自然冷云增加降水。在冷云催化过程中释放的冰晶化活热可使云中温度升高约0.5℃,从而加大浮力,促进河流和云体发展,以增加降水量,这叫动力催化。对于温度高于0℃的暖云,可以播撒大小适当的食盐、尿素或其它吸湿性物质颗粒,使云中迅速形成一批大云滴(每克盐粒约能产生107个大云滴),它们能通过碰并过程迅速长大成雨滴,从而使大云滴不足的自然暖云增加降雨。除了播云催化以外,有人试验用热流机从地面向上喷射高温气流,以加强空中或云中的局地对流,从而增加局地的水汽凝结和降水量。 原理 人工增雨的原理是根据空中云的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碘化铅、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增加云中冰晶浓度,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加强云中碰并活动,促使云滴增大,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加速雨滴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增加降水之目的。主要有三种形式: 冷云催化 在温度低于0°C的冷云降水过程中,冰晶浓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根

人工降雨的物理学

人工降雨中的物理学 摘要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然是交叉性的学科就与生活中的物理学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管理学本文简略的介绍管理学利用物理现象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一些离不开的物理知识。 关键词:管理与物理人工降雨 其实在管理学中利用物理想象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的的例子很多,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介绍管理学与物理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工降雨。 “……傍晚可能有雷阵雨。”8月8日的北京,潮湿闷热,像是憋着一场暴雨,让人无法不相信这样的天气预报。 “这雨怎么还不下?先下了晚上就不会有影响了!”对于晚上将要上演的奥运会开幕大戏,天气这个角色将如何上场,所有人都揪着心,盼望着天公作美。 直到8月9日凌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国家主体育场“鸟巢”滴雨未下。有人认为是气象台预报错了,有人说是老天爷开眼了。其实,所有功劳都应该记在气象人身上———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成功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是奥运史上在开幕式阶段首次实现人工消雨。【1】 这也是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物理现象而达到的一个重要而且完美的管理与物理结合的例子。 下面就介绍一下人工降雨所利用的物理学知识和好处。 一、人工降雨的方式 呼风唤雨曾经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已变成了现实,人工降雨便是其中一种实用的方式。炎热的夏天,一场大雨滂沱而至,温度下降,空气湿润又凉爽,该是如何的惬意!同理,冬季里人工降雪即可以水土保墒,又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细菌的产生,还可以给人们带来雪中的情趣。 目前,我国的人工降雨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利用飞机把冷却剂(干冰、液氮等化学药剂)播洒到云中,使云层温度下降,同时细小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最后形成降雨;另一种是在云中播洒吸湿性强的凝结核(如食盐、氯化钙、碘化银、硫化铜等无机盐),使云滴增大为雨滴降落下来;还有就是利用高射炮、火箭等向云层轰击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与云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2】我国的人工增雨始于1958年,当时吉林省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国家和吉林省的有关科学家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高炮人工增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