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测试卷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测试卷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测试卷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测试卷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测试卷

《五人墓碑记》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张溥,(朝代)文学家,著名社团的领袖,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自小学习极为刻苦勤奋,为自己的书斋起名为“”。

二、加点字注音:

废祠.()湮.没()丙寅.()溷藩.()抶.而仆之()旌.其所为()

赀.财()矫.诏()傫.然()户牖.()暴.于朝廷()赠谥.褒美()

缇.骑()猝.发()詈.之()佯.狂()逡.巡畏义()投缳.道路()

三、实词整理:

1、指出句中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敛赀财以送其行(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指明并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

(4)颜色不少变(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4)以大中丞抚吴者(5)买五人之头而函之(6)人皆得以隶使之

(7)安能屈豪杰之流(8)亦以明死生之大

4、一词多义解释:

除:(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发:(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发其志士之悲哉

5、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以旌.其所为(2)在丙寅三月之望.(3)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

..五人

(4)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5)视.五人之死(6)忠义暴.于朝廷

(7)匹夫

..之有重于社稷也(8)或.脱身以逃

四、虚词整理:

“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例说:

...(4)佯狂不知所之.者(5)抶而仆之.(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7)人皆得以隶使之.(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9)亦以明死生之.大

(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以:(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3)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4)乘其厉声以.呵

(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8)亦以.明死生之大

(9)或脱身以.逃(10)谈笑以.死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六、句子翻译: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4、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指南录后序》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是(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所作《过零丁洋》中的两句“,”是他爱国精神的写照,他在狱中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诗集名《指南录》取自《扬子江》中的

“,”两句诗。

二、字词读音:

缙绅()纾祸()翌日()献谄()羁縻()觇视()得间()庶几()自刭()巡徼()檄文()邂逅()愧怍()遗体()渚洲()

层见错出()遽轻吾国()自度不脱()分当引决()号呼靡及()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境界危恶,层见错出(4)主辱,臣死有余僇

2、指明并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5)穷饿无聊,追购又急(6)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7)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3)草行露宿

(4)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5)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6)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7)予分当引决(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一词多义解释:

间(1)至京口,得间奔真州(2)间以诗记所遭

殆(1)进退不由,殆例送死(2)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为(1)将以有为也(2)为巡船所物色

(3)留北关外,为一卷(4)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使(1)会使辙交驰(2)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3)使北营,留北关外(4)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都督诸路军马(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4)会使辙交驰(5)于是辞相印不拜(6)予更欲一觇北

(7)数吕师孟叔侄为逆(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9)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10)变姓名,诡踪迹(11)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12)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13)进退不由,殆例送死(14)非人世所堪(15)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16)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17)然微以自文于君亲(18)使旦夕得正丘首

(19)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四、虚词整理:

(1)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2)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3)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5)夜则以兵围所寓舍(6)间以诗记所遭

(7)昔人云:将以有为也。(8)生无以救国难(9)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10)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11)至通州,几以不纳死(1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

(13)挟匕首以备不测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发北关外,历吴门

2、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5、死生,昼夜事也

六、句子翻译: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5、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6、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7、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8、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离骚》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屈原,名字,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存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都收集在西汉所编的《》中。《》是屈原及其学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的《》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与第一部诗歌总集《》中的“国风”,并称为“”,该词后来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字词读音:

苗裔.()孟陬.()肇.始()不吾与.()纫.秋兰()

宿.莽()览揆.()庚寅.()扈.江离()搴.木兰()

三、实词整理:

1、指出通假字:

(1)离骚(2)肇锡余以嘉名(3)扈江离与辟芷兮(4)来吾道夫先路

2、说明词类活用现象:

(1)名余曰正则兮(2)字余曰灵均(3)不抚壮而弃秽兮

(4)朝搴阰之木兰兮(5)夕揽洲之宿莽

3、解释重点字词:

(1)帝高阳之苗裔

..曰伯庸(3)摄提贞.于孟陬兮(4)皇览揆.余初度兮..兮(2)朕皇考

(5)肇.锡余以嘉名(6)又重之以修.能(7)扈.江离与辟芷兮(8)纫.秋兰以为佩(9)恐年岁之不吾与.(10)朝搴.阰之木兰兮(11)日月忽其不淹.兮(12)惟.草木之零落兮

(13)恐美人之迟暮

..。(14)不抚.壮而弃秽兮(15)何不改此度.

四、说明特殊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2)纫秋兰以为佩(3)恐年岁之不吾与。

五、句子翻译:

(1)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六、名句填空:

(1)汨余若将不及兮,。(2)日月忽其不淹兮,。(3)惟草木之零落兮,。(4)路曼曼其修远兮,。(5)长太息以掩涕兮,。(6)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与楚辞

《楚辞》原指楚人特有的诗歌形式,后来亦指西汉刘向汇集的一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左右,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我国诗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作品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23篇。《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抒情诗,在诗中他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参政历程,表达出献身理想的强烈愿望和不屈不挠与黑暗势力斗争的决心。全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有独特的成就。他从楚国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创造了一种句法错落、灵活生动的骚体诗,屈原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变化多端,热情奔放,雄奇瑰丽,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之祖。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一切追求光明坚持正义的士人以精神上的感召力;二是他富有个性的作品与《诗经》一起成为我国诗史的两大源头,泽被了历代诗人。从此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走向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字词读音:

殷.忧()壅.蔽()谗邪.()求木之长.()谬.赏()豫.游()黜.恶()浚.其泉源()三、实词整理:

1、指出句中通假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说明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以傲物。

..(2)既得志,则纵情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以纳下

..度。 (4) 虑壅蔽,则思虚心

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8)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4、解释一词多义: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②项王曰:“沛公安.在?”

诚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长①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5、解释其他重点字词:

(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2)人君当.神器之重(3)将崇.极天之峻,

(4)永保无疆之休.(5)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7) 莫不殷.忧而道著. (8)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9) 虽董.之以严刑

(10)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 (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2)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13)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14)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1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16)役.聪明之耳目

四、虚词整理:

以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之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而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③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④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其①奔车朽索,其.可忽乎?②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五、说明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六、句子翻译: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6)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七、按课文填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②不念,,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③有善始者实繁,。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傲物,则。

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⑤诚能见可欲,则思;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

思;惧满溢,则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虑壅蔽,则思;想谗邪,则

思;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八、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1—4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

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

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人君当神器之.重吾恐季孙之.忧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两句,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司马迁,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时期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篇,分成

“”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后中国的二十四史都是按照

的体例来编写的。

二、字词读音:

遗赵王书()见臣列观()礼节甚倨()持璧睨柱()秦王度之()不可强夺()所共传宝()广成传舍()间至赵矣()请就汤镬()请奉盆缻()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不怿()引车避匿()相如虽驽()肉袒负荆()刎颈之交()舍相如()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②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③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④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⑤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⑦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⑧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①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③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使人发书至赵王⑥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⑦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⑧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⑩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⑾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怒发上冲冠

(7)舍相如广成传舍(8)左右欲刃相如(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13)乃使从者衣褐(14)而相如廷斥之(1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6)宁许以负秦曲(17)完璧归赵(18)于是相如前进缻

4、解释一词多义:

引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幸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以空言求璧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奏①相如奉璧奏秦王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5、解释其他重点字词:

(1)取阳晋,拜为上卿(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4)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7)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8)臣请就汤镬

(9)相如因持璧却立(10)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1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15)天下所共传宝也(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7)左右或欲引相如去(18)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1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20)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21)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2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2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24)且相如素贱人

(25)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26)臣等不肖,请辞去

四、虚词整理:

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④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④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以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②君何以知燕王?

③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⑥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⑦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⑧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⑩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之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⑤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五、说明并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8、遂与秦王会渑池

9、拜送书于庭 10、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六、句子翻译: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七、按课文填空(要求背诵最后一段):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

八、很多成语出自本文,请抄录相关句子,并解释该成语。

《鸿门宴》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司马迁,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时期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篇,分成

“”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后中国的二十四史都是按照

的体例来编写的。

二、给加点字词注音:

欲王关中()旦日飨士卒()范增说项羽()好美姬()鲰生说我()奉卮酒为寿()足以当项王()毋内诸侯()从百余骑()戮力而攻秦()交戟之卫士()与臣有郤()目眦尽裂()樊哙侧其盾()瞋目视项王()按剑而跽()赐之彘肩()沛公之参乘()拔剑切而啖()不胜桮杓()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度我至军中()人为刀俎()所佩玉玦()不胜杯杓()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④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⑧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⑩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⑾沛公不胜桮杓⑿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①沛公居山东时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⑥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3、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素善留侯张良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⑦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⑧于是项伯复夜去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范增数目项王

⑾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⑿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⒀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⒁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⒃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4、解释一词多义:

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③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④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

置①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②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胜①沛公不胜桮杓②刑人如恐不胜

如①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③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解释其他重点字词: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③项羽季父也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⑤孰与君少长⑥不如因善遇之

⑦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⑧若入前为寿⑨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⑩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⑾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⑿会其怒,不敢献

⒀若属皆且为所虏

四、虚词整理:

为①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因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秦王有虎狼之心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以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且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③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乃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乃令张良留谢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五、说明并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竖子不足与谋!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5、因击沛公于坐。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属今为之虏矣! 8、不然,籍何以至此?

9、沛公安在? 10、大王来何操?

11、客何为者?

六、句子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孰与君少长?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秋水》、《非攻》练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1、庄子姓庄名,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为

“”,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奉为经典,并尊称为《》。《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等成语均出自《秋水》。

2、墨子姓墨名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二、字词读音:

泾.流()园圃.()两涘.渚崖()鸡豚.()栏厩.()攘.人犬豕()

三、实词整理:

1、指出句中通假字: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2、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至于北海(2)东面而视(3)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3、说明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3)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4、解释一词多义:

今(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今.至大为攻国

非(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3)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5、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4)弗知非,从而誉.之(5)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四、虚词整理:

以:(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3)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之:(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五、说明下面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六、句子翻译: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测试卷参考答案

五人墓碑记练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

张溥,明代(朝代)文学家,著名社团复社的领袖,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自小学习极为刻苦勤奋,为自己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二、加点字注音:

废祠.(cí)湮.没(yān)丙寅.(yín)溷藩.(fān)抶.而仆之(chì)旌.其所为(jīng)

赀.财(zī)矫.诏(jiǎo)傫.然(lěi)户牖.(yǒu)暴.于朝廷(pù)赠谥.褒美(shì)

缇.骑(tí)猝.发(cù)詈.之(lì)佯.狂(yáng)逡.巡畏义(qūn)投缳.道路(huán)

三、实词整理:

1、指出句中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有=又(2)敛赀财以送其行赀=资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搢

2、指明并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行:品行。为——作为。

(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亲信

(3)吴之民方痛心焉痛心——痛恨

(4)颜色不少变颜色——脸色

(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发愤——愤怒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不同寻常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首领——头颅,脑袋

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修墓。名作动。

(2)缇骑按剑而前前——走上前。名作动。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使……倒下。作使动。

(4)以大中丞抚吴者抚——担任巡抚。名作动。

(5)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名作动。

(6)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使唤奴隶那样。名作状。

(7)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作使动。

(8)亦以明死生之大明——阐明。形作动。大——重大意义。形作名。

4、一词多义解释:

除:(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授予官职

发:(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3)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5、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以旌.其所为——表彰(2)在丙寅三月之望.——每月十五

(3)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

..之间——平民

..五人——追查诛杀(4)而五人生于编伍

(5)视.五人之死——比较(6)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7)匹夫

..之有重于社稷也——百姓,平民(8)或.脱身以逃——有的人

四、虚词整理:

之:(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结构助词(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结构助词,去独,不译(3)独五人之.皦皦——结构助词,去独,不译(4)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动词

(5)抶而仆之.——他,代词(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结构助词,表定语后置。不译。

(7)人皆得以隶使之.——他们。代词。(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结构助词,去独,不译(9)亦以明死生之.大——的,结构助词。(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结构助词,去独,不译以:(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来,连词(2)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用来,来,连词(3)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凭……身份,介词。(4)乘其厉声以.呵——表修饰连词。

(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把,介词(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连词(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因为,连词(8)亦以.明死生之大——用来,连词。

(9)或脱身以.逃——表修饰连词。(10)谈笑以.死——表修饰连词。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于:被

2、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状语后置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

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六、句子翻译: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我们应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在魏阉乱政的时候,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员,那么大的天下,又有几个呢?

3、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或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

4、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人人都可以像对待奴隶那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屈身,在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悲悼,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也可以对国家兴亡有重要作用的呀。

《指南录后序》练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是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所作《过零丁洋》中的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爱国精神的写照,他在狱中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正气歌》。诗集名《指南录》取自《扬子江》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两句诗。

二、字词读音:

缙绅(jìn)纾祸(shū)翌日(yì)献谄(chǎn)羁縻(mí)觇视(chān)

得间(jiàn)庶几(jī)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文(xí)

邂逅(xia)愧怍(zu?)遗体(wai)渚洲(zhǔ)层见错出(xiàn)

遽轻吾国(jù)自度不脱(du?)分当引决(fan)号呼靡及(mǐ)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搢(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凌

(3)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见=现(4)主辱,臣死有余僇僇=戮

2、指明并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行为——行:出使。为:是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可:可以。以:用

(3)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慷慨——神情激昂

(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利害——偏义复词,意在害,危害,个人安危。

(5)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没有依靠

(6)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至于——到达

(7)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物色——盘查

(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体——赐予的身体

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形作动。

(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名作动。

(3)草行露宿草——在荒草中。露——在露天的地方。名作状。

(4)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道——取道。名作动。

(5)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悲——同情。形作动。

(6)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貌——在表面上。名作状。

(7)予分当引决分——按照道理。名作状。

(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作序。名作动。

4、一词多义解释:

间(1)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2)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殆(1)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几乎(2)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的事情

为(1)将以有为也——作为(2)为巡船所物色——被

(3)留北关外,为一卷——编为(4)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是

使(1)会使辙交驰——使者(2)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使命,任务

(3)使北营,留北关外——出使(4)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让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授予官职(2)都督诸路军马——统率

(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逼近(4)会使辙交驰——适逢

(5)于是辞相印不拜——接受官职(6)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7)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前往

(9)中兴机会,庶几在此——也许,差不多(10)变姓名,诡踪迹——隐蔽

(11)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离开(12)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到

(13)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几乎等于(14)非人世所堪——忍受

(15)修我戈矛,从王于师——整治,修理(16)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向:原先。委:抛弃。(17)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无以,没办法。(18)使旦夕得正丘首——死在故乡

(19)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改年号

四、虚词整理:

请说明下列句中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1)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介词,凭……身份(2)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身份(3)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表修饰连词(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介词,用(5)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介词,用(6)间以诗记所遭——介词,用

(7)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介词,凭借(8)生无以救国难——连词,用来

(9)然微以自文于君亲——连词,用来(10)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连词,因为(11)至通州,几以不纳死——连词,因为(1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介词,把(13)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来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发北关外,历吴门——省略句,发(于)北关外

2、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被动句,为……所……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为……所……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状语后置句

5、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

六、句子翻译: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适逢双方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邀请我方主持国事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走一趟可以解除(国家)祸患。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事到了这个地步,我顾不得爱惜自己的身躯,(而且)我料想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服的。

3、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于是,就辞去丞相职位不就任,第二天,凭资政殿学士(的身分)前往。

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我按理应当自杀,但还是暗中忍耐着跟随他们出发。古人说:?(忍辱不死)是准备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

5、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了就死了,可是处境是那样危险艰难,而且层出不穷,(实在)不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

6、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却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样讲我呢?

7、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想追求做一个孝子,现在却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8、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自己实在没有料到能回到宋朝,再次见到皇帝皇后,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

《离骚》答案:

一、文学常识: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存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都收集在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楚辞》是屈原及其学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该词后来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字词读音:

苗裔.(yì)孟陬.(zōu)肇.始(zhào)不吾与.(yǔ)纫.秋兰(ran)

宿.莽(sù)览揆.(kuí)庚寅.(yín)扈.江离(hù)搴.木兰(qiān)

三、实词整理:

1、指出通假字:

(1)离骚离=罹。遭遇(2)肇锡余以嘉名锡=赐。赐予

(3)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僻。偏僻(4)来吾道夫先路道=导。引路

2、说明词类活用现象: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命名,取名字。(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3)不抚壮而弃秽兮壮:形作名,壮年。秽:形作名,不好的事。

(4)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作状,在早晨。(5)夕揽洲之宿莽夕:名作状,在傍晚。

3、解释重点字词:

(1)帝高阳之苗裔

..曰伯庸皇考:伟大的先亲

..兮苗裔:后代子孙。(2)朕皇考

(3)摄提贞.于孟陬兮贞:正当(4)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思量

(5)肇.锡余以嘉名肇:开始(6)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

(7)扈.江离与辟芷兮扈:披(8)纫.秋兰以为佩纫:连缀

(9)恐年岁之不吾与.与:等待(10)朝搴.阰之木兰兮搴:采摘

(11)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停留(12)惟.草木之零落兮惟:思,想

(13)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年老(14)不抚.壮而弃秽兮抚:握持,把握

(15)何不改此度.度:法度

四、说明特殊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纫秋兰以为佩省略句:纫秋兰以(之)为佩(3)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恐年岁之不与吾

五、句子翻译:

(1)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匆匆流逝我将来不及把握啊,总担心岁月不会等待我。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太阳与月亮匆匆行走不曾停留啊,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四时运转。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啊,总害怕美人也年老白发!

六、名句填空:

(1)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见。(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魏徵,唐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字词读音:

殷.忧(yīn)壅.蔽(yōng)谗邪.(xi?)求木之长.(cháng)谬.赏(miù)豫.游(yù)黜.恶chù)浚.其泉源(j ùn)

三、实词整理:

1、通假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毋,不要

2、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木的根部

(2)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纵情:放纵感情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以为:以(之)为,把……当做

(4) 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使……虚

3、词类活用: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形作使动,使……稳固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形作名词,重:重大的责任。大:重大的地位。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居于………之下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作名,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5)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作使动,使……端正

(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作意动,以……为乐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形作使动,使……虚

(8)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名词作动,统治

(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作使动,使……安定

4、一词多义: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②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诚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果真,如果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真诚长①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长远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高大

5、其他重点字词:

(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安定(2)人君当.神器之重担当,承担,主持(3)将崇.极天之峻,推崇(4)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5)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胜:制服,克服(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重大

(7) 莫不殷.忧而道著.殷:深深的。著名:显著

(8)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9) 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督察

(10)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自我修养

(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选择

(12)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效:献出

(13)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豫:巡游

(14)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管理

(1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弘扬

(16)役.聪明之耳目役:役使,劳损

四、虚词整理:

以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用,介词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以:因而,就,连词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把,介词

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以:表修饰连词

之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之:结构助词,去独,不译。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之:代词,他们,代指百姓。

而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却,表转折

②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而:却,表转折

③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而:因而,表因果

④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而:因而,就,连词

其①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②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其:他们的,代词

五、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介词结构作状语,状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以(之)为度

六、句子翻译: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的国家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会使骨肉亲属成为陌路之人。(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只是民众的力量;(他们就象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事。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

(5)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心

(6)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困难吗?

(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在深深的忧患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来傲慢地对待别人。

(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安乐时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

七、按课文填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③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④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八、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1—4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

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

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人君当神器之.重吾恐季孙之.忧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两句,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明智的人呢!

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答案

一、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成“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后中国的二十四史都是按照纪传体的体例来编写的。

二、字词读音:

遗赵王书(wai)见臣列观(guàn)礼节甚倨(jù)持璧睨柱(nì)

秦王度之(du?)不可强夺(qiáng)所共传宝(chuán)广成传舍(zhuàn)

间至赵矣(jiàn)请就汤镬(hu?)请奉盆缻(fǒu)张目叱之(chì)

左右皆靡(mǐ)秦王不怿(yì)引车避匿(nì)相如虽驽(nú)

肉袒负荆(tǎn)刎颈之交(wěn)舍相如(sha)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②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

③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案通按,查看,查明

⑤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周详

⑦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宾通傧,迎接客人的人

⑧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缻通缶,一种陶瓷乐器

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①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势必:情形必定②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而:趁机

③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从此以往:从这里到那里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点给…看

⑤使人发书至赵王发书:送信⑥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明年:第二年

⑦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前进:走上前进献

⑧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传出话

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父母兄弟等亲人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高三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高三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厌餍满足 2.知智明智,聪明,读zhì 3.以已已经 4.陵凌凌辱 5.振震震慑 6.奉捧捧着 7.卒猝仓促,突然,读cù 8.还环绕 9.要邀邀请10.倍背背叛11.蚤早早12.郤隙隔阂、嫌怨 二、文言实词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①东道主 ...②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①,臣战河南 ..②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自我校对 (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2)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88)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48分) 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肉袒伏斧质 B.主辱,臣死有余僇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C.夫晋,何厌之有失其所与,不知 D.则思正身以黜恶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2.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 ..,追购又急 ..可以纾祸穷饿无聊 B.为巡船所物色 ..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C.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 ..偿赵王城邑 ..臣观大王无意 D.吴之民方痛心 ..而事君者 ..焉臣所以去亲戚 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去今之墓而葬焉缇骑按剑而前 B.皆得以隶使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C.素善留侯张良左右欲刃相如 D.此其志不在小不能容于远近 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安能屈豪杰之流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臣请完璧归赵宁许以负秦曲 C.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沛公欲王关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其疾病而死乃使其从者衣褐 B.吾得兄事之沛公军霸上 C.顺流而东也籍吏民,封府库 D.舍相如广成传赵王鼓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C.且相如素.贱人(未吃过荤腥) 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克 B.明年 ..,复攻赵明年:今年的下一年 C.请奉.盆缶秦王奉:奉献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愉快 8.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 ..:信约 B.臣请就汤镬就.:于是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 文专题检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 一、基础知识运用(60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蓼( liǎo )洲湮 (yān )没皦( jiǒo )皦阙(jué)秦 B. 赀( zī )财缇骑( qī ) 抶( chì )击求木之长(cháng) C. 鼓噪( zào ) 傫( lěi )然詈( lì )骂塞(sè)源 D. 缙( jìn )绅暴( pù )露户牖( yǒu ) 间 (jiàn)至赵 2、下列句子不全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B、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C、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项王未有以应(同“已”已经)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B、杀人如不能举(尽) C、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4. 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幸于赵王 B. 立石于其墓之门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激于义而死焉 5.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戍卒叫,函谷举 6、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去今之墓而葬焉/ 则思江海下百川/ 缇骑按剑而前 B、人皆得以隶使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臣乃敢上璧 C、素善留侯张良/ 邻之厚,君之薄也/ 金就砺则利 D、此其志不在小/ 越国以鄙远/ 不能容于远近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二) ——《语文②》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高中《语文②》第三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有《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3篇古文。 一、成语 1.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2.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3.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4.放浪形骸: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5.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6.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7.俯仰之间: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时间短暂。形容时间极短。 8.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9.余音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绝。 10.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局面危急。 11.正襟危坐:危,端正。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2.遗世独立: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 13.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形容多而丰富,用不完。 15.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趋向,取向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4.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5.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三、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排列事项)古义:它的旁边 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古义:表原因的复音虚词,……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4.凌万顷之茫然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 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 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

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 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 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 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 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 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 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 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 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 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 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 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 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 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 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 ..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 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 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 ..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 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二、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3.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4.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穷兵黩武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已经 B. 木直中绳中:合乎 C. 声非加疾也疾:强 D.圣心备备:具备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 C. 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寒于水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D.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5. 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登高而招 D.顺风而呼 6.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取渊博的 知识,达到“神明自得”的地步。 D.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从正面证明了学习应有 的态度和方法。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A.氓隶之人(农村的下层人民)谪戍之众(因罪被遣)度常絜大(衡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