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15758632.html,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沙靖宇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感官享

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网络中的双重人格的倾向;价值观呈现多元取向;传统美德受到严重挑战。其原因在于:文化原因——网络生活缺少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关照;社会原因——法规不健全与监管制度缺失;高校原因——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个体原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网络道德;大学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68-02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及其引发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社会形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正逐步形成,与网络社会相适应,人们面临新的道德要求,网络道德也就因此产生。网络社会主体的隐蔽性、交往方式的虚拟性及行为的无约束性的特点,造成了道德他律的下降,使得网络交往中,言语放纵、诚信缺失、行为滥施,背离道德要求,以致造成网络道德失范,这种道德失范对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的影响势必影响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络文化中的追求享乐及个人主义等不良信息极易俘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随着网络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各种“西化”的不良信息不断侵袭青年大学生。面对这些信息,思想单纯、缺乏阅历和辨别力较弱的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极易受到网上信息的影响、迷惑,形成严重的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二)网络中的双重人格的倾向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时往往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虚拟身份而不必承担后果。网络的隐密性和现实关系的复杂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与网友交往,极力回避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上侃侃而谈、现实生活中却格格不入,表现出网上交流能力与现实交往能力的极大反差。当这两种互动方式同时作用于大学生身上时,由于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两种人格很难在一个心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身上统一起来,直接导致心理扭曲和双重人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