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与对策探析(8.3)

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与对策探析(8.3)

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与对策探析(8.3)
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与对策探析(8.3)

湖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研究中标课题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七月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湖南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就是为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本课题基于湖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区位商和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多方位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具体措施。

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力量,可以带动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因此,根据我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而探求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和统计部门分类标准,装备制造业统计范围包括金属制品业(C34)、通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C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C41)六个大类行业。

一、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装备制造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不断加强。2004年至2008年湖

南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连续四年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79.2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0.02亿元,总量翻三番。(见图1)

图1: 2004-2008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化图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平稳增长,且亏损企业数量逐年减少。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由2004年的1372个增加到2008年的2293个,增长67.1%。同时,亏损企业的绝对数量也大幅下降。(见图2)

图2: 2004-2008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个数及亏损情况

(二)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向好

从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增大,经济效益向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湖南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2340.58亿元,利润总额190.9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的20.7%和28.8%。(见表1)。实现主营业收入比2004年增长2.87倍;实现利润总额比2004年增长6.23倍。同时亏损率从25.2%下降到8.8%。(见图3)

表1: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企业数

(个) 亏损企业(个)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资产总计(亿元)

全部规模工业企业 12391 965 11285.44 663.56 8856.19 装备制造业 2293 202 2340.58 190.93 2076.04 金属制品业 312 27 198.77 11.14 118.07 通用设备制造业 740 72 438.74 27.93 296.83 专用设备制造业 397 29 710.41 83.59 724.3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38 34 510.77 27.02 492.6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92 27 379.58 27.88 276.1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14

13

102.32

13.37 167.91

数据来源:湖南省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

图3: 2004-2008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亏损率

(三)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湖南装备制造业坚持走以研发创造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升级之路,近几年,湖南装备制造业加大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先后建起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车株机、株洲车辆、南方航动、湘电股份、江麓机械等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有6家企业入选国家创

新型企业试点。湖南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出了一条创新求变的发展新路。2007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40.24亿元,比2005年增长77.2%。2007年湖南装备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39.22亿元,为2005年的1.88倍,装备制造业科技投入的大幅增长表明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和支持。(见图4)在自主创新方面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如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三一重工10余年便已申请专利283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l93项。中联重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已涵盖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其类别和数量均超过工程机械行业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

图4: 2005-2007年湖南装备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

二、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一)工程机械行业主导作用明显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中,工程机械行业主导作用明显,汽车产业有望成为第二大支柱行业。工程机械可望成为湖南省首个过千亿元产业集群。2007年底,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超过国内其他工程类上市公司市值总和。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双双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

长株潭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七个特大型汽车生产基地。据预测,到2015年之前,八个整车项目(其中长沙五个,湘潭二个,株洲一个),将形成285万台整车的产能,其中长沙235万台,湘潭30万台,株洲20万台,这些产能如果全部释放,仅整车一项,就有2000亿人民币的产值。

(二)产业集群初具影响力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以产业集群为着力点,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延伸产业链的一系列发展战略,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产业布局上,湖南引导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长、株、潭、衡核心区域集中,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电工电器、轨道交通设备和汽车为中心的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株洲为中心的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以长沙、湘潭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等。

第二次经济普查装备制造业企业分布数据反映出湖南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的倾向。如表2所示,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长株潭衡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比较集中,2293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中,长沙684家,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的29.8%,株洲占270家,占11.8%,湘潭占313家,占13.7%,衡阳197家,占8.6%。其次为岳阳和常德地区,分别为160家和176家。

表2:2008年湖南省各市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分布情况

单位:户

行业全省长

怀

西

装备制造业2293 684 270 313 197 116 160 176 10 100 77 68 29 90 3 金属制品业312 69 42 39 25 38 30 12 2 12 14 17 2 9 1 通用设备制造业740 223 76 109 47 38 44 76 3 44 35 10 4 30 1 专用设备制造业397 121 26 53 35 11 28 27 2 18 13 17 10 35 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38 120 67 18 35 12 10 36 3 10 10 10 2 5 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2 99 36 85 49 15 39 17 0 16 5 12 9 10 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114 52 23 9 6 2 9 8 0 0 0 2 2 1 0 数据来源:湖南省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

(三)核心企业根植性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好

中联重科脱胎于长沙建设机械设计院,通过依托原有的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如今,它已拥有地跨长沙、上海等地的5大产

业园区,组建了混凝土机械、汽车起重机械等7大专业性公司,主导

产品涵盖10个类别28个系列、168个品种。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长梁稳根凭借从事过特种焊接和金属材料加工的经验,毅然决定进入

机械制造业。经过不懈努力,2002年9月20日,由三一集团的核心

企业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泵刷新了世界纪录,将混凝土单机一

次送到了406米的高楼上;同年11月26日,三一重工首台客车下线。

2003年3月1日国内首台大功率旋挖钻机也在三一下线。与此同时,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由何清华博导带领自己的团队创建,

他们从研发现代凿岩设备开始,到开发挖掘、筑养路、混凝土机械,

如今已在4.5吨级以下小挖产品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目前,这家公

司在桩工机械、挖掘机械、凿岩设备三大领域内均有数十个品种的产品,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企业”之列。

(四)非公有制经济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断壮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扶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并支撑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业已和国有企业形成鼎立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浙江众泰、吉利控股、广东美的、比亚迪汽车等非公有制经济资本先后进人我省整车制造业,给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潜能。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带动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分析

产业集聚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我们从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区位商与空间基尼系数两个角度分析湖南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度。

(一)2004-2008年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区位商的变化分析

产业的区位商是指某产业在研究区域的相关经济指标所占百分比与同一产业在全国的相关指标的百分比之比。区位商能够将研究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从而评价一个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集聚程度。通常只有区位商值大于1才能说具有产业集

中倾向。其计算公式为:

q

q q q Q i

j ij ij /

=

平。全国相关经济指标总水总水平;

产业全国相关经济指标平;区域相关经济指标总水产业的相关经济指标;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区域-----q i q j q i j q i j Q i j ij ij

选取企业单位个数、从业人员数、主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指标的分行业数据,对湖南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的区位商进行分析。区位商能够充分的比较研究区域的各种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指标,同时也能体现该地区产业集聚在全国中的地位。由表3可以看出,从2004年-2008年,区位商呈上升趋势的有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呈下降趋势的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无明显趋势波动。总体来看,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不均衡,集中度较低,区位优势不明显,只有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区位商大于1,也就是说只有专用装备制造业具有较高的集中度、较强的区位优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区位商呈逐年下降状态,也即表明其竞争力在逐步下降。从2008年多个指标的平均值来看,区位商按从大到小的排列为C36>C41>C35>C37>C39>C34,即相对来说,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集聚优势最明显,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行业集聚度最差。

表3:2004-2008年湖南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区位商情况

行业 年份 单位数 从业人员

数 利润总额 主营业收入 加权平均 金属制品业

2004

0.49

0.55

0.74

0.52

0.57

(C34)

2005 0.46 0.50 0.63 0.53 0.53 2006 0.49 0.53 0.74 0.55 0.58 2007 0.46 0.52 0.76 0.60 0.59 2008 0.44 0.55 0.68 0.61 0.57 通用设备制造业(C35)

2004 0.68 0.73 0.63 0.74 0.70 2005 0.69 0.68 0.62 0.64 0.66 2006 0.71 0.77 0.83 0.72 0.76 2007 0.71 0.75 0.80 0.73 0.75 2008 0.69 0.73 0.63 0.74 0.70 专用设备制造业(C36)

2004 0.78 1.36 3.15 1.56 1.71 2005 0.76 1.38 2.94 1.58 1.67 2006 0.75 1.33 3.40 1.75 1.81 2007 0.75 1.47 4.98 2.08 2.32 2008 0.73 1.45 3.81 2.23 2.0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37)

2004 0.82 1.01 0.46 0.86 0.79 2005 0.78 0.95 0.60 0.79 0.78 2006 0.74 0.91 0.51 0.71 0.72 2007 0.68 0.90 0.75 0.73 0.77 2008 0.62 0.81 0.59 0.69 0.6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

2004 0.56 0.52 0.59 0.49 0.54 2005 0.57 0.58 0.61 0.57 0.59 2006 0.56 0.56 0.59 0.56 0.57 2007 0.55 0.55 0.48 0.56 0.53 2008 0.52 0.49 0.71 0.57 0.5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C41)

2004 0.55 0.38 0.79 0.37 0.52 2005 0.46 0.40 0.89 0.43 0.55 2006 0.50 0.39 0.86 0.39 0.53 2007 0.45 0.38 0.88 0.41 0.53 2008

0.70

0.76

1.89

0.94

1.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8)与《湖南统计年鉴》(2006-2008),以及2004

年经济普查资料和2008年经济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二)2004-2008年装备制造业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对比分析 空间基尼系数是反应产业集聚程度的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通常用其测量一个国家产业的集聚程度,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其取值范围为0-1,计算公式为:

21

)(i m

i ij j x s g -=∑=

地域个数。

就业人数比重;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产业总就业人数比重;

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地区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m i x j i s j g i ij j

使用空间基尼系数测度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分布状况,只需将公式中关于全国的指标换作湖南省的指标,而将地区指标换作湖南省内各地区的指标即可。湖南省按照行政划分为14个地区,依次是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和湘西州。由于按行业划分各行政划分区产业就业人数及工业总产值数据无法得到,在此采用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代替(见表2)。

令:

省总企业数比重。

地区工业企业数占湖南业总企业数比重;产业企业数占湖南该产地区i x j i s i ij --

表4: 2004年和2008年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

指标

金属制品业

(C34) 通用设备制造业(C35) 专用设备制

造业(C36)

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业

(C3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C41) 2004年 0.012 0.022 0.027 0.044 0.043 0.158 2008年

0.013

0.023

0.023

0.043

0.036

0.087

数据来源:根据湖南省2004年经济普查与2008年经济普查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计算得出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如表4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行业空间基尼系数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C41>C37>C39>C35>C36>C34,且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地理集聚度上极为接近。2004年与2008年数据对比发现,除金属制品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之外其余行业的空间基尼系

数均有所下降,这种发展趋势的持续将不利于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良性发展。从区位商大小可以看出湖南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及湖南省在全国的分工地位,而空间基尼系数则更能反映湖南省内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结构。相比较而言,在全国比较缺乏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省内地理集聚度较高,说明这两个行业总体规模相对全国还比较小,但如果能发挥其地理集中优势并加强投资力度其竞争力将有望提升。

欲改变湖南装备制造业普遍竞争力低下的现状,需加强行业的合理布局,加快形成产业内各企业间网络结构,加快建立“产、学、研、官”联动机制,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湖南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

四、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键零部件依赖外部,省内配套率较低。

据有关研究,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地产化率不足40%,省内配套率为30%左右。近些年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收紧指头成拳头,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在全国十大工程机械基地中,长沙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均位于前列,然而湖南省机械行管办对工程机械主导产品混凝土泵车、汽车起重机和混凝土泵三类产品的主要零部件(不包括钢材)的调查显示,按价值量算,省内配套只占10%,外省配套占28.6%,国外配套占61.4%。显然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使湖南省更贴近于一个装备组装基地,这限制了湖南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不利于湖南装备

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并且制约了湖南装备制造业对整个湖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潜力。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处于低水平这主要表现在R&D投入比重低,技术外部依赖性较高;企业自有资金占比高,筹资渠道有待拓展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源泉,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成本优势,二是差异化优势,欲获得和维持这两种优势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而目前,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居主导地位,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这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格格不入。2005年湖南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0.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居第14位。研发费用不足导致湖南装备制造业企业缺乏原创技术,大部分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与市场脱节,成果转化率低导致本来创新能力并不突出的湖南装备制造业科研投资的巨大浪费。湖南省工程技术人员大多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与企业、与市场接触少,难以开发出市场对路的产品。

(三)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机制和竞争环境还不健全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相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轻工业集群来说,除了具有互惠共生性、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的相同特征外,还具有核心企业的影响大、创新扩散速度更快、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集群创新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链较长,产业集群使产业链中各环节紧密相连,各企业分工协作,产业链中的

核心企业带动各配套企业进行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加快技术的转移,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合力开拓市场。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大量的配套小企业,处于同一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且彼此独立。竞争激烈程度加大,从根本上增加了整个集群向外学习知识的动力。同行之间相互比较的竞争压力可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从而使集群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五、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突出特色和优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专业化分工可以促进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现代经济的发展也充分说明专业化生产和交易可以产生效益。分工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企业内部的分工;二是企业之间的分工。湖南装备制造业要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必须立足于自身的长处或优势,扬长避短。专业化可以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长期的专业化发展,一个企业会积累大量的本行业的知识、技术和组织管理技巧,这将成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来源。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快速,涌现了一大批“明星”企业,它们成长迅速,资金雄厚,扩张之路走得很快,应避免不适当的多元化发展。

(二)坚持配套互补,走集群化发展之路

产业集群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核心支柱,湖南装备制造业也应该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1.突出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基地。湖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有一定的基础,以后要进一步加以促进,特别是要进一步促进六大

产业集群的发展,即以长沙为核心区域的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以株洲、湘潭为核心区域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湘潭、株洲为核心区域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衡阳为核心区域的输变电成套设备产业集群;以株洲、长沙为核心区域的航空和航天产业集群;以益阳为中心的环洞庭湖地区的特种船舶产业集群。

2.科学规划,为产业集群集中配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件、材料配套体系。从湖南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档基础件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高端电子特种材料、机械液压系统、发动机、底盘总成等依赖从国外进口,在价格成本和供应数量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实现集群化发展必须注重提高成套配套能力。根据国家成套装备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投资导向,充分利用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培育和发展现代大型企业集团,达到成套设计、成套制造、成套供货、成套服务,实现工程总承包。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搞专业配套,形成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工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人,其投人的数量、质量和方式,直接影响工业化的速度和水平。2007年湖南下发《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通过大力培育工程公司、建设发达的现代物流中心、建立快捷的维修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等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湖南新型装备制造服务业。

(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走开放发展之路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要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本、资源、劳力、信息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和自由组合。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湖南的装备制造业必须走开放发展之路。

1.树立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眼光。全球化的背景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再限于本地和本国,而是一种全球性竞争。产品的市场也不再只是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越来越成为增长的空间,因而也越来越重要。湖南装备制造业会面临来自国内其它区域以及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当然存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合作,没有竞争无以创新,没有合作无以共赢。湖南装备制造业应该放眼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分工,依托优势,因地制宜,优化布局,规模推进。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把外地、外国的领先企业、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优势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入湖南装备制造业,为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拓展“能力边界”;在引进来的同时要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大胆稳健地出省出国,引进来可以拓展“能力边界”,走出去同样可以拓展“能力边界”,还可以拓展市场空间。

3.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发挥我省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加大对境外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创新合作机制和招商引资方式,以战略投资者推进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配套的完善。要重视规模较大、专业技术较高、配套能力较强,机制灵活的中等规模企业的引进与发展,弥补本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战

略投资者之间的链条断裂,以完善的产业链条吸引战略投资者的进驻。

4.把握招商引资、招贤揽才、引入资源、拓展市场几个重点。在开放式发展方面,三一重工是一个好的样板,三一集团目前在美国、印度、德国和巴西投资建立了生产基地,毫无疑问,这些国家都有着很大的市场。德、美两国是装备制造业老牌,其人才、技术优势明显,而印、巴两国都是发展迅速、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的基本建设是必然的,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必定巨大。走开放发展之路,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省市两级要在国内其他省市和国外利用博览会、洽谈会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大力宣传、推销湖南装备制造业。

(四)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依靠创新求发展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千方百计大力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外地”引入新技术。一是要注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引进技术。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把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上市公司尽可能多地引入湖南。要鼓励进人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融人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二是要努力提高装备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大力支持、鼓励企业以各种形式引进国外成熟的装备设计、制造先进技术,特别要注重在消化、吸收中实现创新。使湖南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形成长效机制。

2.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一些处于前沿或者不能引进、而且对湖南装备制造业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领域,一定要坚持自主开

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完成产业化,形成自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3.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湖南装备制造业企业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将更大比例的销售收入用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在筹集研发资金的来源时,要积极引入和发展各类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新企业的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受资金瓶颈约束的中小企业来说,风险资本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研发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R&D项目贷款、投资风险损失以及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活动的直接补贴,扩大创新费用税前抵扣、税收减免等政策的惠及面。政府也可以加强对装备制造领域基础研究、共性技术以及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的资助力度,增加公共平台建设投入,强化技术专利保护,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4.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湖南省装备制造企业间存在重复投资、重复研究、产品同构的现象,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技术衔接不顺畅,关键零部件的合作研发较少,配套企业有限的创新能力难以适应主机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在这方面加以引导,一是促进主机企业之间创新资源的整合,实现重大创新项目的合作,立足各自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凝聚产业发展的合力;二是扶持湖南省重点配套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和升级,鼓励主机企业向本地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同步开发、同步发展。三是加强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

引导产学研多方之间构筑战略联盟。

5.促进科技成果交易与转化。湖南应引导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成果展小市场、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配套设施,健全和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制度,从而降低创新技术的交易成木。

课题组成员:李湘黔曾斌求唐素芳朱继无曾立张伟超

卢小高邹阳袁军

执笔人:卢小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