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风俗

西安风俗

西安风俗
西安风俗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 5 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祖先最早开发居住的地方之一,也是一座具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古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与雅典、古开罗、古罗马共同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

西安在西周的时候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义,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从西汉的长安城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举世闻名、横贯东西的国际大通道“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罗马古城。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朝时,随文帝杨坚曾被封为“大兴郡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在隋朝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文化底蕴深厚,“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名为西安府起,除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曾一度改名长安外,西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其广为流传,在我国南方的“南音

长安古乐,也称西安鼓乐,是唐时宫廷的“唐大曲”,至今已流传13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和日本的“雅乐”中都能找到它的遗韵,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保护项目。

长安古乐,西安人又称它为“西安鼓乐”、“西安古乐”或“长安鼓乐”。它流传于中国陕西境内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是至今保留在民间的优秀古老乐种。盛唐时,歌舞繁盛,李唐王室成员多在宫廷创制演奏乐曲,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乐,即:宴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伎和站部伎。在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优美的音乐时时奏响。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称自己儿令郎、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 1子为(犬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3、古人所称的“手谈”指的是哪种物品?答(围棋)。 4、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稀之年”是指 (七十)岁。 5、古代刑罚名目繁多,其中将脚砍掉的刑罚叫(刖),割去膝盖骨的刑罚叫(膑)。 6、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察举制),选拔后的官职名主要有(孝廉)和(秀才)。科举制开始于(隋)代,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先设立的,第一甲前三名俗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7、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8、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 《汉书》。 9、根据成语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韦编三绝(孔子) 破釜沉舟(项羽) 才高八斗(曹植) 春风得意(孟郊) )曹操望梅止渴(.

左思)洛阳纸贵( )一字千金(吕不韦)谢安东山再起(正义合刻在一起,有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及比较好的注、、疏、10十三经注疏》。名为《11、根据古代诗人的雅号写出相应的诗人姓名: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仙(李白) 诗囚(孟郊)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 诗魔(白居易)诗王(陆游) 1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13、(西安碑林)是我国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 14、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的《金刚经》。 15、琼瑶小说中很多书名实际上来自古典诗词,比如:《在水一方》出自《诗经》中的爱情名篇《蒹葭》, 《庭院深深》出自(欧阳修)的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度夕阳红》出自(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6、中国古代传说中酒的发明者是(杜康)。 17、东汉和帝时,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经验,造出了轻便而又经济适用的纸,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18、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的画论。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东晋画家(19.20、古人有名亦有字,名与字往往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周瑜,字(公瑾);岳飞,字(鹏举)。 21、中国古代四大灵兽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族的民风民俗

汉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6-07-21 09:24:20 | 作者:迟召辉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做“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吉祥的话。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的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习俗。汉族对茶的配制也是多样的。例如:有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的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例。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习作提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尽量讲清楚习作的内容,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倾听同学的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习作指导】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祖国地广人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一起感受民俗风情的源远流长和民俗文化的斑斓多姿。 一、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所谓“民风民俗”就是最早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这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可写的民风民俗有很多。这就需要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想一想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确定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之后,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写作技巧)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作者抓住了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的构造特点,以及傣家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从民居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那么,如果我们要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就可以选择福建泉州的惠安女服饰,抓住“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等特点介绍惠安女服饰的奇特;在写民居时,就可以选择福建土楼,抓住其“防风、防水、防震”的特点来介绍土楼建筑……总之,只有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才能挖掘出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把自己所写民俗的特点清楚地写下来。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的时候民俗特点要突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那么习作中如何写出民俗的特点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本组学过的课文,例如《北京的春节》,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再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而《藏戏》,主要采用了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我们在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第八册)王惠娟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的故事。 (2)、懂得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2、行为目标 (1)、能自觉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2)、从小学会尊重人。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风俗习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小学《思想品德》第八册第一单元第3课《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2、教学重点 通过讲毛泽东的一则小故事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是一种美德。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教学难点 学生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太少,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一些特色。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们生活的地方大多是汉族人,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了解甚少。作为中国人,应当多了解一些这样的知识。现在,人口流动非常大,我们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有了解一些他人的生活习惯,才有利于我们的交往。学生正是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所以需要他们自己找资料来了解,也需要教师在课上有目的的介绍。多媒体以大容量、段时间的优越性在这堂课上成为了较好的帮手。通过看图、听故事、交流资料、做练习题等形式,使学生获取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明确了行为。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特点及本单元训练项目和学生的状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活动。 1、情境教学法 采用有趣的“小灵通”动画课件,进行导入,一步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指导行为,明白道理。将呆板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多种练习明白道理,指导行为 通过连线、辨析、交流搜集的资料等方式来了解一些知识,明白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课内教师利用媒体补充知识,课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名字,让学生再去查找,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多样化的信息。 五、教学媒体设计 以虚拟的小灵通为本课的人物线索,由小灵通带大家游新疆;由小灵通讲课文故事;由小灵通和大家玩游戏;由小灵通出答卷考大家。旨在以活动的方式学习课文,在趣中学文,在趣中增长知识、在趣中指导行为。教师是一位导游,只在关键处点明方向,指导行为。

为什么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为什么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怎样尊重民 族风俗习惯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怎样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所谓尊重,就是承认民族平等,承认并尊重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自主权。因为,民在风俗习惯方面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利,是民族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一个具体体现。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上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就意味着对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践踏。 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三是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表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中一贯主张和坚持的原则,并且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在历次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里所说的“保持”,“改革”,是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这一原则的两方面的概述和具体阐述,也就是说,尊重中包含着保持和改革。一方面强调,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只有它自己有权去决定保持还是改革,谁也没有权利去干涉和破话;另一方面又清楚地看到,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而要宣传群众,帮助群众摒弃有害的风俗习惯,使群众摆脱这些有害的东西。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受侵犯,在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中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国家民委多次下发《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在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关于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要正确对待少数民在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在某些重大节日给予放假的规定。国家商业部门注意安排风俗习惯有关的特需用品的生产与供应。民政部门也颁发了有关规定,要求各地方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此外,党和政府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发扬光大本民族传统美德和良好风尚。或通过报刊书画、影视广播等渠道大力宣传;或资助各种有益的节庆活动;或在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有针对性地以民族传统形式进行活动。这样,既提高了民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春节篇。欢迎阅读。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

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

太原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社火 社火实际上就是人俗称的红火。古老的,久传着一句民谚,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闹红火。”的红火规模大、形式多、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主要有锣鼓、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二人台、哑老背妻、二鬼摔跤、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不一而足。每年的正月十五,万人空巷,老百姓上街看红火,不亦乐哉! 锣鼓锣鼓,是指流行于地区民间的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它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南郊古寨村,据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作者:8288于2013-11-22 18:19 发表于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络文摘|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

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_写作技巧.doc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_写作技巧写一个地方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福建林淑玲 【习作提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学习,你对一些地方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了解?请你将调查到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还可以是在别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 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特点,尽量讲清楚习作内容,耐心解答同学提问,倾听同学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习作指导】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祖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民风民俗。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你调查了解到民风民俗,一起感受民俗风情源远流长和民俗文化斑斓多姿。 一、说一说你了解到民风民俗有哪些,你最感兴趣是什么。所谓“民风民俗”就是最早流传在民间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这次习作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或是在别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可写民风民俗有很多。这就需要将你调查了解到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内容。 二、想一想你要介绍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确定好自己要写内容之后,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要介绍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写作技巧)例如《各具特色民居》一文,作者抓住了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构造特点,以及傣家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传统习俗,从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客家民居和“傍水而居”傣家竹楼。那么,如果我们要写富有地方特色服饰,就可以选择福建泉州惠安女服饰,抓住“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等特点介绍惠安女服饰奇特;在写民居时,就可以选择福建土楼,抓住其“防风、防水、防震”特点来介绍土楼建筑……总之,只有抓住所写民俗特点,才能挖掘出民族文化精髓。 三、选择恰当表达方法,把自己所写民俗特点清楚地写下来。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时候民俗特点要突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那么习作中如何写出民俗特点呢?同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蔡丽媛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

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中国民风民俗资料和图片

中国民风民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

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过年习俗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 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 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吃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收(给)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合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 【文化】汉族风俗习惯!中国民风民俗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尚农务本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教案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教案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2、懂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行为 1、能自觉尊重不同民族同学和邻居的民族习惯。 2、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乐器等,介绍过程中,学生可以表演、贴画, 也可以讲小故事,激发他们情感的共鸣。 每个民族的人们在居住、饮食、衣着、利益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爱好、 习俗和禁忌,这就是民族的风俗习惯。 板书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过渡明理,正反辨析 1、过渡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众多民族中,汉族是个人口 众多的民族,同学们大多是汉族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呢?看一看,下面的饿做法, 如是你,你心里会怎么想? 2、出示辨一辨,讨论,要让学生在换位思考的是,理解到尊重别人 的必要性,要让学生充分说和体会。 3、我们一起看看毛主席是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看一看, 想一想。 1、毛主席是怎样热情招待塞福鼎的? 2、如果你是塞福鼎,你有什么感受?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我们身边有没有少数民族的人,大家应该怎样和他们相处? 2、如果没有,用下一环节。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接触少数民族同学、但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我们 一定会和少数民人民相处,你回怎样做? 四、总结全文。 五、延伸拓展,陶冶情趣 做一份民族风俗小报 板书设计 3、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主动邀请热情招待相互尊重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单元回顾拓展 【设计意图】 运用“单元整合”的设计思路,通过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收获,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掌握本组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学习历程,进一步认识各地的民风民俗,提高了解其他民风民俗的兴趣,增强民族意识。 2.通过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民风民俗的诗歌,培养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 课前:温州童谣《十二月令》 【教学过程】 一、依托“日积月累”板块,发现诗中的“民风民俗” (一)、元日 1、课件出示“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两首古诗,加上注释。 2、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这两首古诗,看看有什么发现? 3、指名读,说说两首诗中都藏着哪些节日风俗呢? 4、像这样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你还知道有哪些? 5、拓展古诗《乞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 二、凭借“交流平台”板块,交流课内外了解的“民风民俗” 15分 1、刚才这几首古诗中蕴藏的还只是“中华民风民俗”的冰山一角,同学们在学习本组课文时都作了学习规划(指课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吧! 2、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通过什么方法收获了什么? 预设:我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到了——

我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了—— 我通过向长辈向同伴请教,知道了—— 我曾经旅游过——,从中了解到了—— 我还仿写了《温州的春节》,了解到了—— 3、小结:我知道同学们还了解了许多许多,以后我们有的是机会。可以在班级展版上,在信息直通车课上,在班队课上继续交流展示。 三、继续凭借“交流平台”,感受本组课文的写法特点 15分 1、除了了解民风民俗外,本组课文还有一个学习要点,那就是——了解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整理回顾一下,让你印象深刻的都有哪些? 2、例如《北京的春节》,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 (1)、你能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来说说吗? 预设:课文先写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腊八、除夕、初一、元宵四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 (2)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3)小结: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合理地运用详写和略写,这样的谋篇布局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3、你还学习到了哪些比较典型的写法。 预设:如老舍先生文章中俗语的运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还有说“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这样一比喻,就更生动有趣了。《藏戏》开头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运用;《和田的维吾尔》中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4、既然说到开头,仅仅是这个开头吸引人吗?你们去读读所有的开头,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吸引你?到底有什么奥秘?你去好好发现发现。 课件出示四篇课文的开头第一段。 5、然后小结:对民风民俗的描写,一般会比较枯燥的,而他们却写得如此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吸引我们。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以致用!

汉族民风民俗

汉族民风民俗 民族简介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宗教习俗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饮食习惯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 菜肴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饮料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积淀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主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积极汲取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实践进行检验,使其融入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来。 二.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毫无批判地一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我们不可能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细致的辨别,我们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我们直接从现存的文化中吸取我们认为有益的东西,并不考虑一种文化是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现代西方文化。因而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当尽量的简明,这种态度应当使我们能够尽量少接触那些传统文化的糟粕,从而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开放现代的文化背景。这种态度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由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混杂,而我们缺乏辨别的能力,因而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慎重和警惕,进而形成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任何来自传统的东西,我们首先就应当意识到传统文化往往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它有好的东西,但是筛选不是我们的责任,那是学者的责任,我们只是消费者,我们只买确定安全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接受传统文化。 这种对传统文化先入为主的否定态度并不表示我们把传统中所有的东西都丢掉,我们的当代文化中可能依然有很多和传统中一样的东西,但是它可能不来自传统,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新创的,也可以是从传统文化中筛选或者演变的。如果它来自传统,我们不应该强调继承,而是强调筛选和演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形成一种崇尚传统的心理,而是形成一种反对传统的,不断革新的意识。 总之,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

描写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描写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作文

人间四月天,春色满江南。茅山庙会,是传统民俗与春天的一场约会:4月13——农历三月十八日,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镇今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节庆的气息,威风锣鼓,激扬茅山福地;龙腾狮舞,跃动古镇春风。来自周边城镇的老百姓们汇集一堂争相观望茅山庙会的盛况,颇有“平民狂欢节”之感。追溯茅山庙会,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今年是茅山有组织规划的第二十二届庙会,庙会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贾,交流物资,供应春耕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兴经济,搞活市场的作用,另有文艺青年,发挥特长,化装表演,比赛娱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点,“哐哐哐”的锣声声解开了庙会的帷幕,威风凛凛的舞龙队率先登场,在空中飞舞翻腾的舞龙引得众人高声欢呼。这些舞龙队由各个乡镇组成,一般一个乡出两条龙,多则四条,舞龙由专门的船运送,到达茅山后被安置在当地的庙中,待到庙会正点,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舞龙从庙中请出来。龙身大多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

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点的扫街。香客们跟随龙队进庙拜佛,寺庙里摩肩接踵,人烟鼎沸,漫天的烟雾让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刹之称的景德禅寺更是香烟缭绕,梵鸣悠长,大雄宝殿也在今日举行上梁仪式。寺内卧佛殿、藏经楼、方丈室上梁和山门殿已经重修完毕,对外开放,卧佛殿最为热闹,造价大约一亿的卧佛由缅甸进口的玉石雕琢而成,重约6吨,他静静地接受来往香客的膜拜,聆听他们的心声,潜心修行拜佛的老奶奶穿着藏青的法袍在卧佛殿外等待,满眼的虔诚和期待,满身的坦然和灵气。 来自兴化的淮剧团在景德禅寺里搭台表演,老百姓们为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茅山号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节奏穿过天空,站在老远就能听见,柔软缠绵的舞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同台演绎,给台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台充满欢声笑语的视觉盛宴。 下午一点,舞龙汇合,组成一条百米龙队,环绕茅山镇游行扫街。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龙队前面有一人敲乱棒锣,以示紧急,继由马皮清路。马皮是当地人请来的巫师,在社祭前进行扫街,以驱除妖魔和邪气,马皮带领龙队穿过大街小巷的每一户人家,众人夹道欢迎,十多面颜色异同的彩旗,迎风招展,以助阵威,家家户户,秉烛焚香,燃放烟花鞭炮,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放眼望去,是茅山浓厚的乡土风情让人陶醉,古镇老百姓在纳新同时不忘传承文化,刮面,扎香,自制的农具深受群众喜爱。在沿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以下是关于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福建林淑玲 【习作提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尽量讲清楚习作的内容,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倾听同学的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习作指导】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祖国地广人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一 ·

起感受民俗风情的源远流长和民俗文化的斑斓多姿。 一、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所谓“民风民俗”就是最早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这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可写的民风民俗有很多。这就需要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想一想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确定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之后,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作者抓住了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的构造特点,以及傣家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从民居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那么,如果我们要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就可以选择福建泉州的惠安女服饰,抓住“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等特点介绍惠安女服饰的奇特;在写民居时,就可以选择福建土楼,抓住其“防风、防水、防震”的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