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疗程探讨

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疗程探讨

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疗程探讨
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疗程探讨

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疗程

探讨

研究背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自身抗体在一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的作用

已得到认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抗体都与细胞外结构域的蛋白结合,其致病作用在各种体内外的研究中被证实。

近年来,随着对自身抗体的研究不断进展,对神经系统疾病中免疫调节异常

和自身免疫的认知大幅度提高,对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目前,自身抗体导致的脑炎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热门研究。

边缘叶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记

忆力下降、意识模糊和癫痫发作,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在中颞叶可见高信号,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可能提示炎性改变。边缘叶脑炎病人中,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物(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complex,VGKCs))抗体多见,而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ate receptor,AMPAR)抗体、γ氨基丁酸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GABAR)抗体、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抗体相对少见。

VGKCs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兴奋性的钾通道,是由富

亮氨酸胶质瘤失活 1 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protein,LGI1)和接触素相关蛋白 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组成的复合物。在哺乳动物脑组织提取物中,通过放射免疫沉淀方法检测到VGKCs抗体。

其中以LGI1抗体阳性的边缘叶脑炎最为常见。LGI1是一种分泌蛋白,可以

与金属蛋白酶家族结合,主要分布在海马和颞叶皮层。

它连接突触前膜的金属蛋白酶23(metallopeptidasedomain23,ADAM23)与突触后膜的金属蛋白酶22(metallopeptidase domain22,ADAM22),从而在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AMPAR间抑制性信号传递上起到重要作用。LGI1抗体可以减少LGI1相关的金属蛋白酶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突触后膜AMPAR聚集。

人类编码LGI1蛋白的基因破坏,可以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颞叶癫痫。出生后三周的老鼠若敲除LGI1基因,则死于致命性的癫痫,这证实了 LGI1在突触信号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LGI1抗体阳性的边缘叶脑炎(LGI1-LE)临床虽然少见,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病率也在升高。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记忆力障碍、癫痫和精神障碍。

病人脑脊液多数正常,寡克隆带少见,MRI也可以正常,但是,有2个特征性的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及早认识到该病,即:面臂肌张力障碍(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和低钠血症。本病对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IT)敏感,其包括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临床预后较好。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3例明确诊断为LGI1-LE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表现、临床病程及其演变、实验室检查、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ideo-EEG)、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13例已经明确诊断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病人。

2.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人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程和演变、实验室检查、视频脑电图检查、颅脑MRI检查、治疗、预后及6个月随访资料等临床资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血清和脑脊液LGI1抗体测定运用滴定平板技术检测所有病人血清和脑脊液LGI1抗体的滴度,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的说明书操作。

4.统计学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进行。使用Fisher exact检验确定样本的统计学意义(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分析使用Spearman检验,双侧P值小于0.01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表现本文13例病人中,男性11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62±9.9岁。

女性2例,年龄在68-69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在14天到7个月不等,其中2例因感染复发。

所有病人均表现癫痫,其中9(69.2%)例表现FBDS,2例愣神发作,5例病人出现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例病人起初为FBDS,随后发展为全面强直阵挛发

作;9(69.2%)例病人出现记忆力下降;5(38.5%)例病I出现精神症状;2例病人表现运动障碍;2例病人表现睡眠障碍。9(69.2%)例病人首发症状为癫痫发

作,5(38.5%)例病人出现记忆力下降,1(7.7%)例病人出现精神症状,但是随着病程进展,所有病人均出现癫痫发作,9例病人出现记忆力下降,5例病人出现精神异常,2例病人出现运动障碍,2例病人出现睡眠障碍。

本文出现FBDS的9例病人中,4(44.4%)例表现为典型的面臂肌张力障碍,只累及面部和上肢;1例病人只累及面部;1例病人只累及上肢;2例病人累及一侧肢体,2例病人累及一侧面部及一侧肢体;1例病人表现面部和上肢分别发作。发作频率由每天数次到300多次不等,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后4例病人中1例发作频率下降,2例发作频率无变化,1例病人无效,发作频率反而增加;而联合应用免疫治疗的5例病人,发作频率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P=0.01,有统计学意义)。

2.辅助检查本文8例病人颅脑MRI检查正常;5(38.5%)例异常,其中2例在海马,2例在基底节区、1例在胼胝体区;1例复发病人,颅脑MR1提示海马萎缩。13例病人均行腰椎穿刺术。

2例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所有病人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3例病人脑脊液蛋白升高,7(58.3%)例病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升高,免疫球蛋白IgM均正常。所有病人均行视频脑电图检查。

其中,4例出现尖波,4例正常,5例表现额颞区或弥漫性慢波。所有病人均进行肿瘤标记物、抗核抗体、甲状腺功能、血液生化、风湿系列检查。

其中,1例病人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病人癌胚抗原(Cancerembryo antigen,CEA)轻度升高,且进行腹部超声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13例病人中,9(69.2%)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

随着治疗和病情的缓解,均可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人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LGI1抗体均阳性,滴度在1:10~1:100之间,而脑脊液抗体中3例阴性,10例阳性,滴度在1.10~1:32之间。

所有病人血清和脑脊液NMDAR抗体、AMPAR抗体、Caspr2抗体、GABAR抗体均阴性。3.治疗与预后本文所有病人均给予抗癫痫药物和免疫治疗。

开始使用免疫治疗的时与病人症状恢复至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为1时间呈正相关(r=0.904,p=0.000)。开始使用免疫治疗和/或抗癫痫药物的时间与病人症状恢复至mRS=1的时间呈正相关

(r=0.881,p=0.000)。

随访期间,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前3个月期间有7例出现癫痫发作,在后3个月中仅有2例出现癫痫发作。

结论LGI-1-LE临床少见,易漏诊及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LGI1抗体阳性的边缘叶脑炎男性多见,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精神障碍,尤其是FBDS、低钠血症,可伴有睡眠障碍、运动障碍。

颅脑MRI示颞叶内侧及海马区异常信号,血液及/或脑脊液可检测到LGI1抗体,脑脊液IgG、IgA升高,可复发,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少合并肿瘤。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抗癫痫药物和免疫治疗联合治疗,以缓解病人症状,改善病人预后,避免海马萎缩及难治性癫痫的产生。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适应证、常用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和主要优点及缺点。患者和家庭成员通过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对所服用的药物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能有效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完善服药的自我管理非常有益。 常用药物包括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得理多)、丙戊酸钠(德巴金)、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西地泮(安定);新型抗癫痫药有氨已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噻加宾、唑尼沙胺。 现将常用抗癫痫药物的适应症、常用剂量、不良反应等做一简单介绍。 一、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 卡马西平国内商品名有痛痉宁、痛可宁等,国外商品名为Tegretol(得理多)。70年代临床用于抗癫痫治疗。 1.适应证: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亦可用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300-1200mg;儿童为10-20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100mg-200mg。 3.主要不良反应 (1) 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在开始服药时会出现复视、头痛、眩晕、共济失调、胃肠道不适、震颤、疲劳、困倦等。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些副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 (2) 加重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 (3) 特异性反应:5%-15%的患者会出现皮疹,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狼疮、肝损害及骨髓抑制罕见。 (4) 慢性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及运动障碍。 (5) 致畸性

卡马西平本身致畸性很小,但其代谢产物环氧化物有致畸性,特别在联合治疗中环氧化物积蓄,使胎儿有较高的先天异常率。从轻度的异常到严重的畸形都能见到,其中脊柱裂的发生率为0.5%。 4.优点 选择性疗效好;有效范围相对无镇静作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致畸性小;相对花费少。 5. 缺点 适应症谱较小;应用之初可能有胃肠反应;有自身酶诱导作用;少数有肝脏及骨髓抑制作用;皮疹等特异性反应比较常见;有毒性代谢产物环氧化物。 二、丙戊酸(Vaiproic acid,VPA) 有丙戊酸钠及丙戊酸镁。国外商品名德巴金(Deoakine)。 1.适应证:为广谱抗癫痫药物。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的首选药物,对部分性发作也有效。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600-1800 mg;儿童为20-30 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为400 mg;儿童为10-15mg/ kg。 3.主要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乏力、脱发、震颤、行为异常、高血氨症、脑病。 (2)特异性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肝酶升高。骨髓抑制、胰腺炎少见。,年龄小于2岁的患者应用多药联合治疗时,致命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性为1/500,其危险性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3)慢性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多囊卵巢、月经不规律、脑病和脑萎缩罕见。 (4)致畸性:在妊娠前三个月孕妇服用丙戊酸,胎儿脊柱裂的发生率为1-2%。也可见到其他畸形。 4.优点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 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 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感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4、头颅影像学脑CT和MRI显示颅内病灶可呈多灶性分布,伴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或小脑炎者见脑干、小脑部位病灶。HSV脑炎可见颞叶底部或额叶病变,可呈出血坏死型脑炎,或继发脑梗塞。

脑炎会引起癫痫吗

脑炎会引起癫痫吗?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脑补疾患,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南部神经元过度法人超同步化发放所致的突然发生的短暂性的脑功能障碍。它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疾病 1、癫痫病的发病原因很多,这是引起癫痫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脑部的一些疾病往往是并发癫痫病的重要致病因。如脑炎、脑膜炎,就可能刺激脑神经导致癫痫病的突然发作。而其他的一些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积水、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发育不全等疾病,也是引起癫痫病发作的病因。 2、脑炎会引起癫痫病突然发作。所以癫痫患者应该正确的认识癫痫病的诱发因素。生活中的一些疾病症状,往往会对脑组织造成刺激,脑损伤越严重,出现癫痫病发作的可能性越大。临床上脑炎引起的癫痫病发作,是因为脑神经因为缺血而导致供血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这些病因导致的癫痫病发作,只有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才能逐渐消除诱发因素。 3、虽然癫痫病的致病因很多,但是针对癫痫病病因进行的针对性的治疗,是当前癫痫病治疗的原则之一。因为只有逐渐的消除癫痫病的诱发因素,减少癫痫病的发作,才能避免患者受到疾病发作的危害。

所以得了癫痫病的患者,千万不可病急乱投医。因为一旦癫痫病病因诊断不准确,就可能导致癫痫病的久治不愈发生。 4、为了准确的找准癫痫的病因。癫痫患者应该选择一家专业、正规的癫痫病专科医院,依靠科学的诊断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癫痫医生问诊,才能做到癫痫病的精确诊断、对症治疗,癫痫病顺利治愈才能早日的实现。 以上就是关于脑炎会引起癫痫吗问题的介绍,癫痫患者要想尽早的获得康复,一方面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全面的日常调理,防止癫痫的复发,并辅助医生进行治疗。只有全面的调理,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加卓著,癫痫患者不妨一试,早日获得康复。

第三讲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

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一、镇静催眠药分类: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它如醛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二、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s) 苯二氮类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一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等作用。已取代巴比妥类成为镇静催眠、抗焦虑的首选药物。其中一些也用作抗癫痫药。 (一)基本结构及其化学命名法*: 苯二氮类具有以下基本结构 化学名:1,3-二氢-5-苯基-2H-1,4-苯并二氮-2-酮 额外氢的标明法*:杂环母核均含有最大数目的非累积双键,当杂环上某个不饱和碳原子再额外连接氢原子时,即从=CH-变为-CH2- ,这个氢原子称为额外氢,用斜体大写的H标明额外氢, H前面的阿拉伯数字是额外氢在结构中的位码。可以此命名各异构体。例如: (二)苯二氮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利眠宁,Librium,)1960年首先于用于临床。地西泮(Diazepam,安定,Valium),作用强于氯氮,对其构效关系研究,合成了许多同型物和类似物,例如硝西泮(Nitrazepam,硝基安定)、氯硝西泮(Clonazepam,氯硝安定)、氟西泮(Flurazepam,氟安定)、氟地西泮(Fludiazepam)、氟托西泮(Flutoprazepam)等。 地西泮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不仅催眠作用较强,且毒副作用较小,已开发成药物用于临床的有奥沙西泮(Oxazepam,去甲羟安定)、替马西泮(Temazepam,羟安定)、劳拉西泮(Lorazepam,去甲氯羟安定)。 在苯二氮环1,2位上并合三唑环,增加了对代谢的稳定性,并可提高其与受体的亲和力。如艾司唑伦(Estazolam,)、阿普唑伦(Alprazolam,)、三唑伦(Triazolam)等。 此外,在1,2位并合咪唑环,如咪达唑伦(Midazolam)在4,5位并入四氢噁唑环例如卤噁唑仑(Haloxazolam)等,均使作用增强。将苯二氮的苯核用噻吩环置换,仍保留苯二氮类的作用,如依替唑仑(Etizolam)和溴替唑仑(Brotizolam)。 (三)苯二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均含有1,3-二氢-5-苯基-2H-1,4-苯并二氮-2-酮母核,结构中七元亚胺内酰胺环是产生药效的必要结构。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冬梅 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可以引起炎症性的和非炎症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根据病原学中病毒核酸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能够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 DNA 病毒中的单疱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RNA 病毒中的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等。 病毒性脑炎其发病机制有三种。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急性病毒脑炎病毒直接经过血流神经轴索或细胞到细胞的传递方式侵犯脑基质,造成脑的炎症。感染后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的变化造成静脉周围的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样改变。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形成潜伏状态或者持续性的感染状态,早复发性和慢性转移。 病毒性脑炎临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它的病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前驱症状都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有的可以发热、全身不适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脑实质受累的症状比较突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者肢体的活动功能障碍等等。 在体征上我们可以查到脑炎的病人意识的障碍、肌力及肌张力的改变,椎骨受损害等等,脑适质受损的体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正常或者可以轻度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改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轻到中度增多。脑脊液蛋白可以轻度增高,脑脊液的糖的含量一般正常。这和其他细菌性感染是有区别的。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以及脑脊液的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阳性的改变。病毒性脑炎还有一个确诊的依据,就是经过脑活检可以发现非特异性的炎性的改变,而且细胞核内可以出现嗜酸性的包含体,电镜下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毒颗粒,这也是我们确诊的依据。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01T15:45:48.0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吕大娇1 赵秀丽2 [导读] 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 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癫痫患者中约有30%的发展成为难治性,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死亡率高出非难治性癫痫的3-6倍[ 2 ]。国际抗癫痫联盟对其解释为:抗癫痫药治疗后效果分为临床无发作、治疗失败及不确定三种类型,难治性癫痫定义为:选择正确抗癫痫药、患者能耐受,疗程及量足够但癫痫仍发作[3]。难治性癫痫有损患者身心健康,更会产生连锁反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伤害和负担[4]。近年来专家学者期待依据它的发病机制来研制出新型药物,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方向。现就以下几点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1难治性癫痫与免疫的关系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具有相关性,该假说由Walter在1969年率先提出,随后的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目前研究发现难治性癫痫的机理与免疫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UL16结合蛋白2在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大量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免疫机制[5]。现有学者提出,难治性癫痫的机理和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相辅相成。但我们对免疫和癫痫的因果关系,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另外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若患者伴随免疫指标异常,那么应用免疫疗法临床中可能会减少癫痫的发作。 2 难治性癫痫与线粒体的关系 癫痫发生后可出现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异常,线粒体异常也可导致癫痫的发生,两者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因果关系仍未明确。线粒体基因突变严重时可致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变异体m.15218A>G是由线粒体DNA突变后所得,它主要损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听力,或许成为糖尿病发生的推动力[6]。线粒体遗传方式较独特,为母系传递,它的突变基因能致痫性发作,对人类危害较大。近期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有可能促发癫痫更易演变成难治性癫痫,药物疗效差[7]。线粒体含有独特的环状DNA,但其DNA裸露、易突变且很少能修复,预后常差。 3 难治性癫痫与神经网络重组 病灶位于颞叶的癫痫患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苔鲜纤维出芽。对突触的研究已发展到生物分子水平,大量研究发现癫痫发病与其有关[8]。有学者提出突触在病理损伤条件下可以向末端下位或是邻近延续和伸展,形成异常突触联系,最后造成神经网络的重新组合,该重组可能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之一[9]。另外,神经元移行障碍使它们不能与皮层神经元建立必需的突触联系,与周围形成异常的神经环路,导致神经网络的重组,神经网络重组可致难治性癫痫。期待通过对此的进一步探索,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难治性癫痫与基因、蛋白异常的关系 在对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和无癫痫者明显不一样。多耐药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在患有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人中常常更明显。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层粘连蛋白-整合素跨膜系统的mRNA及其蛋白含量也增高,由此可以推断或许它们与难治性癫痫发病有相关性。目前研究发现就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其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可能提示脑的保护作用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了认知方面的异常。人造难治性癫痫的大鼠模型中,有学者发现主穹隆蛋白的过度表达,该研究提示主穹隆蛋白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对其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抗癫痫治疗的新靶向。我们可以应用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基因和蛋白异常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意义,并在人当中证实,通过基因疗法更好治愈。 尽管对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当中,但是我们相信新的研究方向及理念将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伟,潘立平,吴秋静,等. miR-204对癫痫神经元中BDNF / 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56( 3) : 214-216. [2] 李乐超,张燕芳.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 23) : 24-26. [3] Kwan P, Arzimanoglou A, Berg AT, etal. Definition of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consensus proposal by the ad hoc Task Force of the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J]. Epilepsia,2010,51:1069. [4] 吕学英,张敬军.耐药性癫痫的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5,2(5):45-49. [5] 关立峰,王学峰,等.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UL16结合蛋白2(ULBP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003-1006. [6] Soini HK,Moilanen JS,Vilmi-Ker?l? T,et al. Mitochondrial DNA variant m.15218A > G in Finnish epilepsy patients who have maternal relatives with epilepsy,sensorineural hearing impairment or diabetes mellitus[J]. BMC Med Genet,2013,14:73. [7] Rowley S,Patel M. Mitochondrial involvement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Free Radic Biol Med,2013,62(9):121-131. [8] 吴孟娇,杨改清,刘举,等.难治性癫痫发病与突触机制紧密相关的生物分子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7-79. [9] Fang M,Xi ZQ,Wu Y,et al. A new hypothesis of drug refractory epilepsy:neural network hypothesis[J]. Med Hypotheses,2011,76(6):871-876.

自身免疫性脑炎(AE) 的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脑炎(AE) 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条件 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实验与排除其他病因4个方面。 1.临床表现: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3个月),具备以下1个或者多个神经与精神症状或者临床综合征。 (1)边缘系统症状:近事记忆减退、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3个症状中的1个或者多个。 (2)脑炎综合征:弥漫性或者多灶性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3)基底节和(或)间脑/下丘脑受累的临床表现。 (4)精神障碍,且精神心理专科认为不符合非器质疾病。 2.辅助检查:具有以下1个或者多个的辅助检查发现,或者合并相关肿瘤。

(1)脑脊液异常:脑脊液白细胞增多(>5×106/L);或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或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 (2)神经影像学或者电生理异常:MRI边缘系统T2或者FLAIR异常信号,单侧或者双侧,或者其他区域的T2或者FLAIR异常信号(除外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和卒中);或者PET边缘系统高代谢改变,或者多发的皮质和(或)基底节的高代谢;或者脑电图异常:局灶性癫痫或者癫痫样放电(位于颞叶或者颞叶以外),或者弥漫或者多灶分布的慢波节律。 (3)与AE相关的特定类型的肿瘤,例如边缘性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抗NMDAR脑炎合并畸胎瘤。 3.确诊实验 抗神经元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阳性。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根据抗原底物分为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CBA)与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TBA)两种。CBA采用表达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TBA采用动物的脑组织切片为抗原底物。CB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应尽量对患者的配对的脑脊液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脑脊液与血清的起始稀释滴度分别为1∶1与1∶10。

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相关问题

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相关问题 发表时间:2012-11-12T14:00:54.3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李胜先 [导读] 脑电图(EEG)及神经影像学检查,难治性癫痫患儿中约有35%常规EEG正常或24 h动态脑电图 李胜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湖北红安 438400)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30-03 癫痫是一组由于脑部神经元突然、间歇性及病理性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为0.3%~0.6%,是儿童期第一位脑部慢性疾病。绝大多数癫痫患儿通过规范而系统的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可控制发作乃至治愈,但仍有少数(约20%)不能有效控制,医学上称为难治性癫[1]。 国外通常将2种以上药物,持续治疗18个月,发作仍在1次/月以上者称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国内普遍承认的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为:对于已正确诊断的癫痫患儿,应用正规AEDS(2种以上)合理治疗6个月至1年,发作仍未能减少50%者为儿童难治性癫痫。 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方法 病史与体格检查:⑴病史:应注意询问起病年龄、有无发作先兆、发作时表现、起始部位、意识状态、发作后的情况及治疗经过等,注意发作的环境和诱因,如好发时间(昼或夜),与声、光的关系。⑵体格检查: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头面部、皮肤和神经系统的检查。仔细的皮肤检查对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脑、脑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神经系统检查的目的有二:一是确定有无大脑损害的定位体征,特别是在发作后不久更有意义;二是检查记忆、智力,有助于了解患儿的智能状况。 脑电图(EEG)及神经影像学检查,难治性癫痫患儿中约有35%常规EEG正常或24 h动态脑电图[2]。提高诊断癫痫的能力,对难治性癫痫的术前评估有得要价值。神经影像学有助于发现病灶和病因。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正电子发射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可从解剖、代谢、血流灌注、生化、功能、氧耗、化学递质及神经受体等方面对致痫灶进行显像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对病灶的检出率[3]。MRI侧重于显示脑组织结构及脑功能改变,PET/CT反映脑功能代谢情况,3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癫痫灶的脑电信号异常起源和播散方式及病理生理和代谢改变,三者联合应用有利于确定病灶的部位和范围,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 难治性癫痫的高危因素 ⑴解剖学异常:是难治性癫痫易感因素之一,伴有颞叶内侧病变、海马硬化、皮质发育不良等,多与癫痫难治有关。⑵患儿对AEDS 的反应:提示首次选药治疗失败是难治性癫痫治疗的高危因素。⑶治疗前癫痫发作次数:难治性癫痫患者比一般癫痫患者治疗前惊厥发作次数更多、惊厥持续时间更长。⑷癫痫发作类型和病因:确定的大脑损伤是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的一些癫痫综合征被认为很有可能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包括West综合证及Rasmussen脑炎等。⑸其他相关因素:共患精神疾病、遗传代谢病、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 难治性癫痫的病理学基础 难治性癫痫脑组织超微病理改变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目前所有报道的病理改变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目前所报道的病理改变如下:⑴超细胞器结构改变:核糖体解聚、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肿胀、有髓神经纤维变细、轴突变性、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固缩、电子密度增加等。⑵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明显,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内见胶质细胞侵入,出现嗜神经细胞现象。⑶脑组织神经纤维增生紊乱,广泛髓鞘改变;⑷具有病变神经纤维及及突触的神经在痫性活动中可能起着“起搏细胞的作用”。神经髓鞘异常包括:有髓神经纤维髓板融合、厚薄不均、均质化及局灶性松解[5]。 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多药耐药(multidrun resistance, MDR)基因相关蛋白表达增多,神经网络重组、信号转导异常、线粒体攻能异常、自身抗体的产生等多种因素有关。MDR最早是指肿瘤细胞长期接触某一种化疗药物产生的不仅对此种化疗药物耐药,也可对其他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现象。许多体内外研究证实MDR及Pgp表达增强与癫痫耐药之间关系密切,是多种疾病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机制[6]。 神经网络重组,神经网络重组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神经元移行障碍是多数难治性癫痫的病理学遗传改变。神经元移不到正常成熟位置而形成异位,致使其不能与皮质神经元建立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突触联系,而与周围细胞形成异常的神经环路,导致神经网络重组。皮质发育不良,皮质发良障碍有4种类型,即无脑回畸形、灰质异位、巨脑回畸形和皮质畸形。不同类型的皮质发良障碍都具有共同的组织学特征,即皮质层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紊乱;轴突定位坡度向异常、树突和细胞骨架紊乱的异形神经元;巨型神经元;气球样细胞;未成熟细胞;在他子层和灰白质交界处出现大量异位神经元[7]。 自身抗体 2002年2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自身免疫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自身免疫性癫痫”的概念。⑴抗谷氨酸脱善本酶抗体;⑵抗神经节苷脂抗体;⑶抗谷氨酸受体抗体;⑷钾离子通道抗体; 离子通道异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广泛表达于异常放电脑细胞中,钠离子通道是多种AEDS作用位点,钠离子密度、分布、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影响AEDS作用发挥[8]。王学峰[9]曾用基因芯片检测耐药性癫痫线粒体基因表达发现,线粒体37个基因中有13个与难治性癫痫形成有关。 难治性癫痫与网格蛋自、突触囊泡膜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为突触囊泡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钙离子感受器,重分布所需能量。难治性癫痫时,网格蛋白表达上调,提示突触囊泡的再生有强化,使异常高频的痫样放电通过突触扩布,成为难治性癫痫形成和维持的基本条件。 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总体评价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儿,除一部分有外科手术指证可行手术治疗外,患儿的药物治疗(主要指AEDS的应用,也名手激素治疗和生酮饮食等)一直是临床医生实现治疗目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手段。需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⑴本身的特点,如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抗癫痫谱、年龄相关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⑵患儿自身特点,如遗传背景、癫痫发作或癫痫综合征的类型、对AEDS的耐受度、年龄、性别、共患病、家庭经济条件等。 氨已烯酸(VGB) VGB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结构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一氨基丁酸(GABA)相似的氨基酸,作为不可逆GABA转氨酶抑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对策探讨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52例,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临床护理满意度。 标签:病毒性脑膜炎;症状性癫痫;护理 临床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疾病时,为有效保障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本次文章通过比较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影响,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52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均有癫痫发病史,未出现结核性、细菌性、真菌性特殊病因炎症。根据随机性原则将所选的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6例,占61.54%,女10例,占38.46%,患者的年龄在7~56岁,平均年龄为(26.54±3.45)岁;观察中男17例,占65.38%,女9例,占34.62%,患者的年龄在8~57岁,平均年龄为(26.55±3.75)岁。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疾病情况等)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对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采取药物、饮食、心理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包括腰椎穿刺术护理、临床特殊用药护理、癫痫发作护理干预以及心理护理等。 1.3观察指标记录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采取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采取百分制,评分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评分在60~80分则为比较满意,评分在80~100分为非常满意。 1.4数据处理本次试验结果数据采取SPSS21.0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95%为可信区间。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据指标中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等均为计数资料,结果数据采取例数(%)进行表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结果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公告]每月一主题---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每月一主题---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给大家发表意见的指引 欢迎各位朋友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1.依据发作的型态选择何种抗癫痫药? 2.老年人癫痫患者药物的选择? 3.肝肾功能不佳或者如何选择抗癫痫药? 4.怀孕或哺乳女性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5.卒中患者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 6.SAH或AVM患者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 7.脑瘤患者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8.各国指南如何指引抗癫痫药物的选择?(AAN, EFNS, ILAE, NICE or SIGN及本国) Re:[公告]每月一主题---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和大家一起复习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不同类型癫痫需不同药物 癫痫有多种类型,不同发作类型需要不同药物。有些药物只对部分性发作有效,有些则对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都有效。例如,乙琥胺只对全身性发作有效。在美国经临床研究证明,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和去氧苯比妥都能有效控制部分性发作。非班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托吡酯、硫加宾、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和唑尼沙胺等新药对部分性发作也有效。 研究还表明,对全身性发作有效的药物相对较少。那些对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均有效的药物称为广谱抗惊厥药,包括: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和非班酯。 辨别特异的癫痫综合征对选择药物有重要指导作用。婴儿痉挛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的癫痫综合征,主要影响出生一年内的婴儿,使用丙戊酸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伦-格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期的年龄依赖性癫痫,最好使用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拉莫三嗪或非班酯治疗;儿童失神性癫痫最好使用丙戊酸钠或乙琥胺治疗;青年型肌阵挛性癫痫通常使用丙戊酸钠可以有很好的疗效。 有些药物可能加重某些癫痫类型的症状。例如,对失神性癫痫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会明显加重失神性

最新抗癫痫药物调查报告

抗癫痫药物调查报告 院系: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xxxx 2013年12月1日

抗癫痫药物调查报告 【摘要】: 癫痫是一种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内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神经性疾病。临床上根据发作时症状,将癫痫分为三种类型,即全身性发作(generalized serizure)、部分发作(partial serizure)和非典型性发作(unclassified),(包括一些精神性发作)。抗癫痫药可以用于减少和防止癫痫发作,由于病人大多需要长期用药,因此要十分注意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癫痫药物已经从无到有再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药物体系。溴化物、苯巴比妥、非镇静性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异环结构的改造,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又随着酰胺咪嗪、硝基安定、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开发,结构全新的抗电线药物,由于药物所存在的毒性和副作用,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癫痫的药物及方法,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 对于癫痫药物研究在近几年逐渐形成规模,通过对癫痫药物的结构单位认识到癫痫的简单作用机理。最重要的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抗癫痫药物的作用以及分类和相关结构。并且选取了一种较为成熟的苯妥英钠作为重点深入调查对象。 【关键词】:癫痫癫痫药物苯妥英钠 【正文】: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病程长,致残率高,易反复。资料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为7‰,年发病率为28.8/10万,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病人,占全世界患者的1/5~1/6,同时每年新增加病人数约40万[1]。由于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多数达3年以上),因此极易产生耐药性;同时由于抗癫痫药物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肝功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骨损害及致痫作用等[2-6],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疗效。约有25%~30%的患者转为难治性癫痫。 癫痫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为神经系统常见病、难治病。临床上癫痫的诊断一旦确立,不管是否发现病因治疗的指征,均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虽可使约80%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控制,但需长期用药(多数达3 年以上),因此极易产生耐药性,同时由于抗癫痫药物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肝功能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等),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疗效。因此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 最初的抗癫痫药溴化物和苯巴比妥均为偶然发现。而非镇静性抗癫痫药苯妥英则直到1938年当Merritt和Putnmam用猫电休克模型筛选各种药物时发现。自此以后,直至1960年美国乙琥胺进入市场的20年中,主要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异环结构的改造,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之后,随着酰胺咪嗪、硝基安定、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开发,才出现了结构全新的抗电线药物。 癫痫是一种复发性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植物神经功能、精神活动障碍以及脑电图异常。其重要特征为反复发作,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前者

神经电生理

第十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范围包含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检查,其方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检查,还包括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即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和强度-时间曲线(intensity-time curve)检查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及评估神经和肌肉病变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第一节 概述 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各种信息传递都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来实现的。对于运动神经来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刺激了运动神经纤维,冲动又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到达肌肉,从而产生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对于感觉神经来说,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并且沿着神经干传导;而肌电图分析的是静息状态或随意收缩时骨骼肌的电特征。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一)静息跨膜电位 细胞膜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隔离开,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多的负电荷,造成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而且细胞内相对细胞外更负,这种电位差即为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 。在正常情况下,离子流人和流出量基本相等,维持一种电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维持,需要有钠钾泵存在,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钾离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神经系统的各种信息,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在静息期,钾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钠离子则不能。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就进行一次去极化,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通透性明显提高,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进一步去极化,当钠离子去极化达到临界水平即阈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随后,钾离子通透性增加,而钠离子通透性则逐渐降低,使动作电位突然下降到静息水平,使膜超极化,随后再缓慢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一个复极化周期,这就形成了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基础。轴索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着轴索向两端扩散,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之间跳跃式传播,而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则是持续缓慢向外扩散。 (三)容积传导 不论神经传导或针电极肌电图,其记录电极所记录到的电位都是细胞内电位经过细胞外体液和周围组织传导而来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容积传导(volume conduction),容积传导又根据其电位发生源和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远近分为近场电位(near-field potential)和远场电位(far-field potential),神经传导和肌电图记录的都是近场电位,诱发电位记录的是远场电位。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凡是向上的波均被称为负相波;向下的波均被称为正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接近,通过并且离开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典型的三相波(图10-1A),多数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电位都具有这种典型三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位于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出现一个典型的双相波,负相在先,正相在后,这也是常规运动神经传导中记录到的典型波形(图10-1B)。 二、仪器与设备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极、放大器、显示器、扬声器、记录器、刺激器以及存储各种数据的部件。肌电图电极是收集电信号的部分,分为针电极和表面电极两类。 针电极是传统的常规电极,有同心圆针电极、双极同心圆针电极、单极针电极或单纤

自身免疫性脑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广慧 1/ 40

脑脑炎的病因包括? 病毒感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以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和脑脓肿一般不包含在脑炎的概念范畴中。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Encephalitis,AE ):系自身免疫性反应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泛指一大类由于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并且其逐渐被认为是非感染因素所致可逆转性脑炎的重要原因,以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 3/ 40

流行病学? 近年来,神经科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也将脑炎的病因诊断向前推进了一步。 ? 英国(2010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占脑炎病例的比例为40%,其中最主要的是近年才被发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脑炎。

---------------------------------------------------------------最新资料推荐------------------------------------------------------ 流行病学? 美国加州一个脑炎研究的项目发现,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占40% ,肠道病毒感染占38%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只占8.9%。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病因不明脑炎中抗NMDAR脑炎的比例达16.2%。 5/ 40

常用抗癫痫药物

常用抗癫痫药物 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渡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一般将20世纪60年代以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1. 苯妥英钠(大仑丁)Dilantin,Phenytoin Sodium: 特点:作用较强;疗效高;为大发作首选,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局限性发作也有较好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无嗜睡作用;安全范围大;作用缓慢,口服一般需3~4天才显效,用于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而控制症状则以苯巴比妥为主。苯妥英钠抑制了Na+内流,从而使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加大与阈电位的距离,提高了脑细胞的兴奋阈,稳定膜电位,从而阻止病灶放电的扩散。还能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这也与其抗癫痫作用有一定关系。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有止痛作用,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有关。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齿龈增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发生率约20%。因其抑制垂体-肾上腺系统,抑制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使胶原组织增生。维生素C或保持口腔卫生可减轻此增生,停药3~

6个月可消失。(2)长期服用可致佝偻病和骨质软化:药酶诱导剂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致缺钙。用D3和钙剂可预防和提高疗效。(3)久服骤停可引起发作,甚至诱发持续状态。 2.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Luminal: 特点: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提高惊厥阈,直接抑制病灶放电,又能限制放电扩散,使大发作脑电恢复正常。作用快,维时长(6hr),毒性低,安全性较大,可作控制大发作首选;对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疗效差。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应用可致成瘾。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抗癫痫药。 3. 扑米酮(去氧苯巴比妥,扑痫酮)Primidone,Mysoline: 特点:在体内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PEMA),对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都有较好疗效,但不如苯妥英钠。儿童对其有耐受性,故用量较大。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体内消除较慢,长期应用有蓄积性;不可突然停药。 4. 丙戊酸钠(抗癫灵,二丙基乙酸钠)Sodium 2-Propylvalerate,Sodium Valproate,DPA: 特点:不抑制癫痫病灶放电,而是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对所有类型的癫痫都有效,尤其是对小发作优于乙琥胺;对大发作较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差,但对这两药无效的患者,本品仍有效;为小发作的

抗癫痫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疗效

抗癫痫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癫痫的疗效 自身免疫性癫痫已经被列入新的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它的发生与靶向细胞内蛋白质和表面抗原的神经抗体有关,因此常对AEDs产生耐药性,但在疾病初期和IMT失败后某些自身免疫性患者对AEDs治疗也有充分应答,因此,明确AEDs在自身免疫性癫痫中的疗效和有应答的患者类型十分重要。 癫痫样发作是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或副肿瘤综合征的常见症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身免疫性癫痫的患者与其他脑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自身免疫性癫痫与靶向细胞内蛋白质和表面抗原的神经抗体有关,此类癫痫的一个特点是它经常对抗癫痫药物(AEDs)产生耐药性。因此,正确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从免疫治疗(IMT)中获益。另一方面,虽然尚未明确理想的治疗方案,但已观察到早期起始IMT会产生更好的治疗结局。然而,一些患者可能对在炎症疾病开始或结束后仅对AEDs治疗有充分应答。因此,AEDs在自身免疫性癫痫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AEDs总体及某一类药物的真实疗效尚不清楚。同样,它们对任意特定抗神经抗体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也是未知的。此前研究显示,自

身免疫性癫痫患者对AEDs的应答可能与某种抗体有关。本系统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综述方法确定AEDs在自身免疫性癫痫中的疗效。 研究回顾 本研究在2018年1月检索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自身免疫性癫痫”、“自身免疫性脑炎”、“边缘性脑炎”、“自身免疫性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癫痫发作治疗”和“癫痫治疗”等相关的术语。两名评价员独立地阅读所有检索的文献,包括审查标题、摘要和纳入标准。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EDs疗效,次要终点是AEDs类型、自身抗体表现以及应答患者类型。通过阅读全文,使用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络(SIGN)评价文献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 初检文献1656篇,最终6项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分析,证据水平在2+至3之间,SIGN推荐等级为B级。 纳入患者数为139例,AEDs的有效率为1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