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中学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中学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通用技术实践室功能与特点: (1)功能介绍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科技小制作、通用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场所,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规划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通过金工、钳工、木工、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等课程的学习和操作,煅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技设计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以“科学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体系”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以中小学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和通用技术教育的需求为导向,围绕“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的七人知识主题:“结构、设计、机械、电子、控制、编程、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教、学、做、用、玩”五人教育特色。以“科学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紧跟国际最前沿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素质教育和智能机器人辅助教育的研发理念而研制成功的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教学需求的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教学实验系统。 实验器材以若干“课堂实验项目”为主要载体和形式,每个实验项目都有相应的“实验零件及部件、学生手册、独立的包装”。学生在上课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按两个学生为一小组来做实验。 各实验项目自成独立教学和实验模块,包括相应的教学主题、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实验拓展、教学指导等内容。 各实验项目之间又具有知识面和技术方法的连贯性,包括“结构设计、简单机械、电子控制、自动控制、技术与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等七大教学主题,使整个课程的知识面具备系统性和连续性,除了让学生掌握“需求分析、构思产生、设计规划、动手制作、评价分析、系统优化、应用拓展”的“二维”流程式的技术设计方法,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纵向关联发展的“三维”系统式的技术设计理念和该当。各试验项目的制定充分考虑基础类、拓展类、探究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试验项目所蕴涵的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程度,再根据三类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每个学生兴趣偏好和知识的理解能力来灵活运用实验项目。 (2)功能特点: 系统设计科学,体现《国家技术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它的广泛应用必将对我国的科学与技术教育意义深远。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能力 产品以实际的技术活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实践,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设计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思维方式和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最终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活动项目的内容选择注重具有“通性、通法和通则”的基础技术和有关知识,并且强调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传统工业生产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关系。 2、通过对不同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产品通过各活动项目的知识主题把多门学科知识整合起来,促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上升一个层次,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学科、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认识问题,学会以系统的观念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实现把某门课程所学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整合,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 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 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 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 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 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 “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 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 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 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 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 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 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 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 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 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 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 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 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 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 人员最重要的知识。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 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研究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课程要 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就业环境,要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心理规律和职 业活动原则来组织,为此我们着力探索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的人才规格要求 的新型课程体系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 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岗 位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研究课 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开发和构建新 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目标: 1.以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

课程体系搭建方案(修改版)

2018年下半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一、培训目的 为切合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公司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及丰富工作技能。计划开展针对公司全员关于提高人员素质、能力、绩效的系统培养和培训活动。目标在于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更新和发展,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人数 (一)培训对象 管理公司全体员工;分批次、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培训。 (二)培训人数 根据具体的培训规格,安排人数。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一)培训时间 2018年8月1日-2018年12月14日 (二)培训地点 IFS办公楼37楼38楼各培训室。 四、培训内容 在半年的培养周期内,安排集中学习5次以上,以及用实践来检验

培训结果。 (一)集中学习部分 集中学习部分将围绕“中层沟通能力”“薪酬绩效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员工执行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等5个模块,进行主题化学习。 主模块一:中层沟通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经理级员工 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二:绩效制定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各单位负责人、人事负责人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三:目标管理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经理级、总监级员工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四:员工执行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五:压力管理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全体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备选模块:办公常用工具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附件一: 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试行)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二00七年四月 1 / 1

编制说明 一、制订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二、指导方针: 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实验室的建设,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实验室的建设,应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4、实验室的建设,应体现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浓郁的学科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5、实验室的建设,应科学、合理,注重环境保护,保证安全卫生,建设绿色实验室,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其中,九年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在本标准中没有单列。在实际执行中,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的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 四、分类 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基本要求”是学校实验室装备建设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建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有较高实验室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五、相关说明: 1、中学按每班50人设计,学校规模大于48个班(16个平行班)的,以本标准中48个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个班(4个平行班)时,理、化、生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一套。学校规模小于12个班的可参照表中4-7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 2、小学按每班45人设计,学校规模大于48个班(8个平行班)的,以本标准中48个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个班(2个平行班)时,科学教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一套。学校规模小于12个班的可参照表中2-3个平行班的数据指标执行。 3、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二零零七年四月 1 / 1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实验室建设方案

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已进行的工作 (一)学生培养方案 1.科研方案 在科研方面,实验室主要以开放式的方式进行科研活动。这主要可以体现在实验室的人员配置上:在实验室中,本校固定的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二,校外客座的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一。客座科研人员承担实验室发布的开放式课题研究,在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实验室与被聘用者协商决定。实验室对客座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冠名权。学生通过主动提出申请,可以加入到这些科研工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学习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同时,为使学生在学业、学术上进行大胆的自主创新活动,实验室也鼓励校内外的学生来实验室进行创新项目申请,在有关专家小组对项目评审后,对合格的项目,予以人力、物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资助,从而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独立科研能力。 另外,实验室也重视与企业和社会的横向项目的合作。这类科研合作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的。通过这些面向实际应用的横向合作,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从成功的项目中,进行抽象概括,由特殊到一般,上升到理论,对以后的科研工作进行普遍性地指导。 2.培养特色 3.交叉学科培养 复旦大学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唯一的一所金融领域的文理交叉实验室,主要用于校内外研究生的金融教学实验和自主金融创新研究,为培养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服务。它整合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等院系的金融研究队伍,科研与教学力量居国内前列,研究范围涵盖了国际金融,数学金融,金融市场,货币银行,金融工程,保险等领域。在这样的研究平台上,可以对研究生进行交叉学科的培养: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在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可以共同承担一个科研创新项目,在项目的科研中,可能会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这就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或者学生个人主动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培养的目的,使得实验室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出色的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项目情况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方案

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团队建设类课程体系设计 要解决的问题 团队建设类课程要能帮助团队管理者引导下属齐心协力完成团队目标。一般要解决九大问题:了解团队类型,选择和管理团队角色;掌握团队建设的步骤和团队管理手段;提高团队沟通、团队教练、团队激励等技能;掌握团队的发展阶段及领导方式;有效化解团队冲突;达成团队的目标和共识;增强企业部门、个人团队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 课程所涉及的维度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开设团队建设类课程。常见划分维度如下

不同团队建设课程的内容体系 企业应根据受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建团队建设的内容体系

团队建设类课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1、您的团队规模是多少人? A:3人以下 B:3-6人 C:7-10人 D:10人以上 2、您的团队成员间的差异是否明显? A:很小 B:较明显 C:很大 D:不知道 3、您的团队分工是否合理? 4、您认为您的团队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5、您认为影响团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6、在实现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限选五项)

7、当员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您不一致时,您一般会做什么? 8、您平时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9、对于学习,您的态度是什么? 10、当前您所介绍的团队建设类培训课程在数量上您认为怎么 样? 11、最近两年您是否参加过团队建设培训,其种类是什么? 12、您认为下来团队建设培训内容中,哪些对您胜任当前工作最 重要? A:团队结构 B:团队沟通 C:团队人员发展规划 D:团队知识建设 E:团队合作 F:团队创新 G:团队绩效管理H:团队绩效提高的方法 I:团队绩效提高技巧 J:其它—————————————————————— 13、您认为团队建设类课程在内容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14、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您认为多长时间较为合适? 15、您希望经过团队建设课程学习到哪些知识,或解决哪些问 题? 构建团队建设类课程体系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中小学无人机创客实验室建设方案

中小学无人机创客实验室 建设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空中机器人中小学创客实验室建设方案 (初稿) 河北恒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8月17日 一、背景 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近年来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科研活动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大、研究及采购经费投入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领域。 近些年来,空中机器人从军用走向了民用,同时也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用途。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多旋翼飞行器,多旋翼飞行器以其简单的结构、超强的机动性、独特的飞行方式以及军事和民事领域展现出的巨大应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员对其研究以及学习。 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本科院校新增7个无人机相关专业,从侧面印证了无人机行业的前瞻性,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无人机智控科技在社会上将掀起一阵新的科技浪潮。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从今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且今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倡导的“以人文引领的学科融合性教育”是STEAM教育理念的延伸,将给国内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带来新的探索和尝试。 二、理念和必要性 随着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飞行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用途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尤其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对于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估算,我国2018年需要的无人机操作维护人员至少达到20万人未来甚至更多,为面对未来人才的急剧需求和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时代,我国对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项目的重视越来越大,而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更是提出了对中小学人工智能相关教育的战略规划,为培养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具体的体现便是空中机器人创客实验室。 本方案根据中小学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公司产品情况进行中小学科普课程设计,实验室设施不仅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空中机器人有一定系统的认识,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在平时的课程练习中习得飞行技能和一定专业的编程知识。从认识到组装,从组装到趣味飞行,从趣味飞行到功能性任务完成,再到能力的升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可谓一举多得。 三、空中机器人创客教育实验室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空中机器人创客教育实验室,以此为依托促进学校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有一定的认识和学习。 教师可以依托实验室的硬件以及技术环境进行课程设计和科学理论的普及,进一步促进学校科技智能教育的发展和相关学科课程的升华,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增添一抹科技亮色。

建行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详细

2006年2月 中国建设银行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修订稿)

目录 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 2.岗位胜任素质蓝图 (4) 3.培训课程分类 (14) 4.培训课程体系蓝图 (16) 5.管理建议 (20)

1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通常依据两个基础:一是支持企业经营战略的组织架构下确立的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中短期战略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前者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后者与企业随时调整的经营策略相联系。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岗位体系所要求的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事实上,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要求的能力也可通过对岗位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纳入到岗 位胜任素质模型中。因此,中国建设银行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岗位序列的胜任素质模型。 美世建议的中国建设银行培训课程蓝图的建设有如下四个步骤: ?岗位分析:建立岗位体系,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关键岗位序列。 ?能力建模:对关键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建立各类胜任素质模型。 ?课程形成: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课程和课程等级。 ?体系建立: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逐步形成课程体系。 下面我们将这四个步骤及方法简述如下: 1.岗位分析

我们在岗位-绩效-薪酬子项目中梳理了建行的组织结构,澄清了部门职责,建立起了岗位体系。通过岗位澄清,明确了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素质要求。在岗位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了关键岗位序列。(详见项目成果〈岗位管理办法〉) 2.能力建模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见下图所示: 搭建岗位素质模型架构 根据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市场上通行的作法,结合建设银行实际情况,本着尽可能全面、实用的原则搭建岗位素质模型框架。在此框架中,共包含六个类别的胜任素质,即:产品服务类、专业知识类、技能类、流程类、工具/系统类和个人特质类。同时,结合此架构,利用美世的能力词典,结合行业特点,针对不同部门制作了适用于建设银行的胜任素质词典 岗位胜任素质 模型架构的搭建 基础信息收集 岗位胜任素质基础信息的收集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员工调查问卷收集到员工所提出的能力素质;第二,通过部门负责人访谈的方式,向其征求本部门应具备的胜任素质 胜任素质信息的收集 部门核心胜任素质分析 通过对基于部门业务的目标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要素的逐步分析和逐层分解,推导出部门内部岗位核心胜任素质要求 部门核心胜任素质分析 综合归纳与整理 归纳与整理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综合整理基础信息收集与部门核心胜任素质分析中得到的部门内部岗位胜任素质项目;另一方面,纵向考虑前中后台部门的业务特点,以及横向考虑岗位序列的特点,对胜任素质进行统合分析;第三,归纳总结胜任素质模型中各个要素,建立相对完善的体系。同时,在此过程中提炼并总结出建设银行核心胜任素质 胜任素质的 整理与规范 部门岗位 胜任 与部门沟通部门岗位胜任素质 ?与各部门沟通部门整体的岗位胜任素质,探讨和解答相关问题,并确定部门内部的岗位胜任素质 将部门胜任素质分解到各个岗位 ?根据岗位分析结果,结合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将部门胜任素质分解到各个岗位并进行层级评定,本着“匹配导向”的原则(而非越高越好)以确定其能力素质要求水平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合肥一六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2017——2020) 合肥一六八中学是合肥市教育局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中学,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秀,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元化、集团化优质学校。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中华民族复兴育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先进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 合肥一六八中学正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全国一流名校的既定目标奋力前进! 第一部分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一、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学校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各类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类特长;通过开展主题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完善学生人格。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爱生活、能自治、懂合作、会学习、善思辨、求真理的现代中学生。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创新,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一六八中学素质教育的舞台上群星灿烂,光彩夺目。近年来,一大批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数、理、化、生、信息学奥赛、模拟联合国会议、科技创新大赛、读书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获奖级别之高、数量之多、科类之全,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学校通过外出培训、在岗研修、自觉内省和蓝青工程、“四子工程”、“五个一工程”、名师工程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菏泽市牡丹区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专业制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建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体系内容建设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应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持续的需要,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 以统编课程为基础,将未来得及编入统编教材的新知识、新技术,将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技术,将企业文化内容编入课程。从而使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适应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结构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需要,适合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适合中职生学习特点,使学生能够学得进、学的好,顺利就业,服务社会。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课程体系建设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双 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培养既有特长又有综合素质、可持续、终身发展能力的学生,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寻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协调开发的平衡点,突出职业性,把技能、知识、态度有机结合,将能力标准转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公共基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

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资源,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发展后劲足、综合素质高”的新型教育行业的技能型人才。 (一)调研岗位群及典型岗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深入企业,调研数控技术岗位群、数控技术典型工作岗位,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计算机绘图及技术档案管理、加工质量检测与管理、数控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分析典型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形成了专业人才的适用岗位并确定各岗位主要技能,如下表所示: 专业方向职业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 能力 2 能力 3 能力能力4 能力5 能力6 能力7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上海市闵行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

上海市闵行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它反映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意志,同时又传承和发展着人类的科技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闵行中学始终把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精心设计开发课程,认真落实实施建设课程,不断反思完善学校课程,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只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价值。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1 、学校背景分析 上海市闵行中学创建于1928年,是闵行区创办最早的重点中学。学校坐落于申城西南、黄埔江畔,毗邻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紫竹高科技园区。学校现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9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掩映,拥有教学中心、科技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信息中心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 闵行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人才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基础加特色,实践加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追求优秀卓越建设幸福校园”为愿景,以队伍建设打造、管理落实优化、智慧生成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夯实德育、课程教学二个体系基础建设,以“一体二翼”,(即加强学校内涵文化建设为“一体”,以信息化、国际化为“二翼”)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养,全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激活学校队伍建设活力、学校发展活力。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五连冠、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全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发明示范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先进实验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际发明协会联合会(IFIA)特别会员、上海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上海市田径、棒垒球二线学校等。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80%以上,达到硕士层次的教师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约1800人。 近年来,学校站在新的起点,谋求新发展,积极运作以闵行中学、文绮中学、颛桥中学、闵行二中、闵行三中、浦江二中、龙茗中学和西藏江孜县闵行中学为主要成员的“闵中教育联盟”,进一步发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作用,为推动区域性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英国Blackheath中学、韩国尚一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与港澳台教育同仁进行交流; 推进国际交流生项目,并组织学生参加海外修学夏(冬)令营活动,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五日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表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高新区等区域内企业的调查分析,电子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产品装配、电子工艺操作、电子生产管理等为主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群,以生产质检、产品维修为主的产品检测维护岗位群和以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售后服务

为主的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岗位群。 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学交替、产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化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一)微控制器应用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能力为本,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本课程的设计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兼顾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应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参照电子产品装接工、维修电工、微控制器设计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0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目的 为梳理、沉淀和传承具有XX特色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公司课程开发体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形成知识管理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素质、营造更优更强的学习氛围发扬企业文化,故制订本方案。 二、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需要审核的课件开发流程; 三、方案阶段 方案整体分三个阶段进行,预计时间2.5年; 第一阶段:建设氛围,初步建立激励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整理知识库周期1年; 第二阶段:完善标准,完善标准,培养开发人员能力,完善知识库周期1年; 第三阶段:形成体系,形成具有XX特色的知识库,周期半年; 四、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激励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整理知识库周期1年; 4.1整理现有资源:整理现有课程资源,按照管理知识类、企业文化类、素养心态类、通用知识类、营销知识类、专业技术类进行归类; 4.2建立评审标准: 4.2.1课程评审标准:参考附件1 4.2.2课程评审流程: A、人力资源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日常业务单位开展需求制定内部课程开发计划; B、培训组根据课程开发计划,综合公司资源分布,指向性派发课程开发任务; C、派发课程任务时应明确课程需求、课程级别、课程评审时间、成品课程上传等因素,然后由培训组对进度及结果进行跟进; D、课程开发完成后,培训组进行审核,审核标准参考附件1,审核通过后加入课程库; E、评审通过后,培训组按财务审批流程以现金的形式向课件制作人员发放课程制作费用; 4.3设置激励标准 4.3.1精神激励:A、每年年底,根据课程开发质量及课程培训实施效果,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门当年度“优秀课程”,对评选为“优秀课程”的开发人员,给予一定奖励;B、开设风采榜,将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的资源与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创办于1950年,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预科(1958年)等阶段,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的双重领导下,建校60年来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民主严谨、学风踏实自主、学生基础厚实”闻名。学校长期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文化熏陶滋养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规律,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复旦附中继续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的目标。 (二)学生现状 在上海的各高中学校同龄学生中,复旦附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愿望以及发展潜力等诸方面都应该是最优秀的;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竞赛成绩,被海内外名校录取的人数和比例,以及自主管理、规划未来的能力和意识上,都说明我们有进一步创设校本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生基础。 但与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作纵向横向的比较,也会发现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思想上存在是非观念模糊、责任感缺失,素养上存在缺乏尊重、不善沟通与聆听、意志力薄弱,学习上存在有厌学、盲目或纯功利地学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通病。 (三)教师队伍现状 复旦附中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先后有13名教师获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参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责任性强,知识面广,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善于启发学生,是复旦附中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主要不足之处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专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局限于“升学教育”模式;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不强,课程执行力还跟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研弱于教研;缺乏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培养观念新、师德好、业务强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平台。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复旦附中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要坚定地贯彻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除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建立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若干相应的课程板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现代知识结构和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课程建设要体现复旦附中的特点,与大学课程相关联,突出体现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度衔接期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大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提升,将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师的专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