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一第39卷第4期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

Vol.39,No.4一一2015年8月

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

Aug.,2015一

doi:10.11720/wtyht.2015.4.09陈冬,梁树能.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物探与化探,2015,39(4):715-721.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5.4.09

ChenD,LiangSN.Soi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prospectingpredictionoftheHujiadianareainLishui,JiangsuProvince[J].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5,39(4):715-721.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5.4.09

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及找矿预测

陈冬1,梁树能2,3

(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一210018;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一

100083;3.国土资源部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北京一100083)

一一收稿日期:2014?07?11

一一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题(1212011120864二1212011085432)资助

摘要:总结了胡家店地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该区Au二Ag二Cu二Pb二As二Mo二Hg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Au二Ag二Cu二Mo是找寻金矿的土壤地球化学指示元素三Au二Ag二Cu二Mo异常强度大二分带好二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及闪长玢岩小岩株或小岩脉等控制三在该区圈定出H?1 H?8八处组合异常,其中H?1 H?4四处组合异常的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各单元素异常内带规模大二强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叠合程度好,Au二Cu异常浓集中心较吻合,具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三对H?1组合异常开展了槽探查证工作,新发现2条金矿脉,平均品位(2.03 2.37)?10-6三结合测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胡家店地区金矿找矿标志,并圈定出测区西北

部西寨山 龙宫山一带为金矿找矿靶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三关键词:土壤地区化学特征;异常评价;找矿预测;胡家店地区;江苏

中图分类号:P632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4-0715-07

一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溧水火山岩盆地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找矿的重点靶区[1],其内生的铁二铜二

金二锶等矿产主要产于盆地北部二东部和南部的火山岩及次火山岩分布区,而盆地西部的火山岩基底地

层出露区目前仅发现个别矽卡岩型铜矿床(点),如獾子洞小型铜矿床,且铜矿床(点)均赋存在闪长玢岩与西横山组的钙质砾岩二钙质砂砾岩接触带及其附近[2]三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在西部基底地层区发现了一处构造蚀变岩型小型金矿床(燕子口金矿)及多处金矿点,拓宽了溧水地区金矿找矿方向三但是此类金矿床(点)具有矿体规模小,厚度变化大,矿体连续性差,矿化不均匀等特征[3],因此土壤化探在勘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7]三笔者通过对溧水胡家店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寻找该类金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圈定出找矿靶区,旨为该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理论依据三

1一测区地质背景

测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侏罗系中统朱村组(J2z)二陡山组(J2d)和侏罗系上统西横山组(J3x)(图1)三朱村组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五个岩性段,本区仅出露三至五段,其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二泥质粉砂岩二粉砂质泥岩夹黄褐色细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一套粉砂岩 泥岩夹砂岩建造三陡山组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本区主要出露陡山组上段,其岩性主要为灰白 紫红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见粉砂岩二泥质粉砂岩二粉砂质泥岩与长石石英砂岩呈韵律互层,局部含泥炭和煤线三西横山组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在本区均有出露,其上段岩性主要为黄褐 灰白色砂岩二紫红 深灰色粉砂岩二粉砂质泥岩和凝灰岩;下段岩性主要为灰 紫灰色钙质砾岩夹紫红色钙泥质粉砂岩二钙质砂岩二泥灰岩三

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39卷

图1一胡家店地区地质简要

一一测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发育近EW向二NW向两组三近EW向断裂长100

700m,宽0.55 9.64m不等,走向80 100?,倾向南,倾角较陡,集中于75 85?三断裂沿走向见分支二局部膨大和收缩等现象,性质为张性正断层三NW向断裂长70 200m,宽1.20 3.50m,走向315 330?,倾向北东,倾角65 75?,断裂性质亦为张性正断层三两组断裂内均普遍发育褐铁矿化二赤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与围岩界线清晰,且测区内二外已知金矿(化)脉均赋存在这两组断裂中,产状及规模均严格受断裂控制三这两组断裂亦是测区内金矿的地质找矿标志[2,3]三测区内火山 岩浆活动较弱,主要发育燕山早期闪长玢岩,呈小岩株和小岩脉的形式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三该类闪长玢岩形成于溧水火山岩盆地龙王山火山旋回早期,富集Cu二Pb二Sr二Ba等,是溧水盆地铁二铜二锶等矿产的成矿母岩[15],且与区内金矿化关系较密切[13]三如测区外围已发现的燕子口金矿,虽矿体均产于张性构造破碎带中,但矿体附近均见闪长玢岩小岩株或小岩脉产出;而远离闪长玢岩出露的构造破碎带,其含矿性差或无矿化现象三因此可以看出,闪长玢岩与本区金矿成因关系密切,亦是测区内金矿的地质找矿标志[9]三

2一土壤地球化学研究

2.1一样品采集、加工和测试

采用100m?40m网格进行土壤地球化学取样,

取样对象为土壤B层,取样深度30 40cm,以1m2内多坑法采样组合成单样,共采集土壤样品8584件三所有样品晒干过20目筛送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监督检测中心,定量分析Au二Ag二Cu二Pb二Zn二As二Mo二Hg共8种元素三测试结果经重复样分析检验,相对偏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分析数据真实二可信三

2.2一元素含量特征

土壤8种元素的分析结果列于表1三由表可见,Au二Cu二Hg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4二1.12和6.17,均大于1,表明Au二Cu二Hg含量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有利于成矿,尤其是Au二Hg三Au二Ag二Pb二As二Mo二H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90二1.27二1.64二3.98二

1.26和17.14,均大于1,表明样品中上述元素的含量高于背景值,是测区内的富集元素,且Au二As二Hg富集系数较大,为主要富集元素三综合元素变异系数和富集系数特征认为,Au二Ag二Cu二Pb二As二Mo二Hg等的地球化学成矿条件较好,在测区内易于成矿三

2.3一元素组合分析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常利用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区分各元素与主成矿元素的亲疏程度,以便确定地球化学指标三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地球化学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10],得出元素相关矩阵(表2)三由于本次工作以找金矿为主要目的,所以主要

讨论Au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三可以看出,Au与Ag二As二Cu二Mo二Pb二Zn等呈正相关关系,其中Au与

617四

一4期陈冬等: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表1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参数统计

参数AuAgCuPbZnAsMoHg样品数量85848584858485848584858485848584最大值590.001.681588.00798.00328.007811.3049.90最小值0.030.012.385.199.990.500.100.01平均值2.610.0725.4524.5354.039.550.630.12标准差10.540.0528.4117.0014.353.400.370.74变异系数4.040.711.120.690.270.360.596.17富集系数2.901.270.981.640.713.981.2617.14

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元素丰度值[8]0.900.05526.0015.0076.002.400.500.007

一一注:Au含量单位为10-9,其他元素为10-6

表2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元素AuAgAsCuHgMoPbZnAu1.000

Ag0.1791.000

As0.0050.2151.000

Cu0.3390.4790.2191.000

Hg-0.0030.0500.055-0.0041.000

Mo0.1070.2430.1670.282-0.0291.000

Pb0.0110.4150.3920.0840.0970.1521.000

Zn0.0740.1580.4920.3020.0090.2670.3481.000

Ag二Cu相关性较高,与Hg相关性较差三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元素之间地球化学行为的相似性,对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得出聚类分析谱系(图2)三可以看出,在相关系数r>0.3时,可将8种元素分成3类:Au二Ag二Cu二Mo;As二Pb二Zn;Hg三这3类元素组合之间相关性较低,基本可以代表不同的成矿元素组合三结合测区地质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认为第一类元素组合基本代表了金矿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特征,所以测区内金矿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二Ag二Cu二Mo组合,Au为直接指示元素,Ag二Cu二Mo为间接指示元素三

图2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元素R型聚类分析

3一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3.1一背景值、异常下限和异常浓度分带划分目前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异常的方法有长剖面法二直方图解法二概率格纸法二多重分形法和85%累计频率法等[11,12],笔者选用实用性强的85%累计频率法确定异常下限三统计各元素异常下限及外二中二内带值列于表3三

表3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及浓度带特征

元素原始样品数85%累频数外带中带内带Au85843.843.847.1513.10Ag858484.5684.56153.33338.24Cu858427.4127.4155.0791.52Pb858427.1627.1649.81108.64Zn858464.5864.58129.16258.32As858411.3111.3117.9045.24Mo85840.760.761.573.04Hg85840.130.130.230.58一一注:Au二Ag含量单位为10-9,其他元素为10-6三表4同3.2一单元素异常特征

(1)Au异常特征:Au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西部,圈定出Au?1二Au?2二Au?3二Au?4二Au?5和Au?6六处异常(图3)三各异常均表现出强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具外二中二内三级浓度分带等特征,并且与Cu二Ag二Mo等异常叠合较好三各异常面积见表4,其衬度值依次为Au?5>Au?4>Au?3>Au?2>Au?1>Au?6三六处Au异常分布范围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或闪长玢岩小岩株二小岩脉控制,于构造破碎带密集或交叉处峰值和浓集中心明显,于闪长玢岩小岩株二小岩脉产出处异常圈闭好,范围大三其中Au?4异常除具上述金异常共有的特征外,还表现出衬度值大二Au与Cu浓集中心非常吻合的特征三(2)Cu异常特征:Cu异常分布范围与Au相同,均集中在测区西部,圈定出Cu?1二Cu?2二Cu?3和

四717四

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39卷

图3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单元素异常

表4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元素异常特征

异常编号面积/km2

极大值平均值衬度浓度分带Au?11.0098.70

9.95

9.92

三级Au?20.51297.0015.5319.12三级Au?30.66261.0012.0321.70三级Au?40.87309.0012.2525.22三级Au?50.38590.0016.4835.80三级Au?60.4964.607.578.53三级Cu?10.81672.0049.8313.49三级Cu?20.56832.0058.5714.21三级Cu?30.791588.0058.5627.12三级Cu?41.08393.0050.157.84三级Ag?11.031260.00144.438.72二级Ag?20.421200.00161.837.42二级Ag?3

0.361620.00138.5511.69二级Mo?11.024.801.253.84二级Mo?21.6311.301.179.66二级Mo?30.586.351.484.29二级As?10.1537.4015.182.46二级As?20.5575.9014.615.20二级Pb?10.60798.0051.0415.63二级Pb?20.38624.0047.5913.11二级Hg?11.02

49.900.6083.17三级

Cu?4四处异常三各异常特征与Au相似,均表现为强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具外二中二内三级浓度分带等特征,并且与Au二Ag二Mo等异常叠合较好三各异常衬度值依次为Cu?3>Cu?2>Cu?1>Cu?4三Cu异常空间分布特征与Au相似,其范围均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及闪长玢岩小岩株二小岩脉控制,且异常内构造破碎带和闪长玢岩小岩株二小岩脉均较发育,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其中Cu?3异常具有与Au?4异常浓集中心非常吻合的特征三

(3)Ag异常特征:Ag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的

西北部,圈定出Ag?1二Ag?2二Ag?3三处异常三各异常强度较Au二Cu弱,浓集梯度及峰值较Au二Cu差,具外二中两级浓度分带,但与Au二Cu异常叠合较好三各异常衬度值依次为Ag?3>Ag?1>Ag?2三Ag异常空间分布特征二地质成矿条件均与Au二Cu相似,其成矿条件优越三

(4)Mo异常特征:Mo异常分布范围与Au二Cu

相同,集中在测区西部,圈定出Mo?1二Mo?2和Mo?3三处异常三各异常强度较Au二Cu弱,浓集中心和峰

817四

一4期陈冬等: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值不明显,具外二中两级浓度分带,但与Cu二Ag异常叠合较好三各异常衬度值依次为Mo?2>Mo?3>Mo?1三Mo异常空间分布特征与Au二Cu相似,但范围较Au二Cu大,其异常内地质成矿条件与Au二Cu亦相似,成矿条件优越三

(5)As异常特征:As异常不明显,主要分布在

测区北部及东部,圈定出As?1二As?2两处异常三各异常强度较Au二Cu弱,浓集中心和峰值不明显,具外二中两级浓度分带,且与其他元素异常叠合差三各异常面积小,衬度值As?2>As?1,且异常内张性的构造破碎带二闪长玢岩不发育,地质成矿条件差三

(6)Pb异常特征:Pb异常不明显,主要分布在

测区北部,圈定出Pb?1二Pb?2两处异常三各异常强度较Au二Cu弱,浓集中心和峰值不明显,具外二中两级浓度分带,且与其他元素异常叠合差三各异常面积小,衬度值Pb?1>Pb?2,异常空间分布特征与As相似,分布范围不受构造破碎带及闪长玢岩控制,地质成矿条件差三

(7)Zn异常特征:测区内Zn异常极不明显,无

浓集中心及峰值,无异常浓度分带,规模较小,在测区以外带的形式零星分布,异常与其他元素异常叠合程度差三

(8)Hg异常特征:Hg异常主要分布在测区东

部,圈定出一个规模较大的Hg?1异常三该异常强度

大,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具外二中二内三级浓度分带,面积为1.02km2,衬度值为83.17,与其他元素异常叠合差三该异常位于测区内工厂和村庄分布区,

其范围与工厂和村庄范围相吻合,而在无人为活动的山林地区则没有Hg异常,故认为该异常为人为因素引起的假异常三

3.3一综合异常特征及评价

将Au二Ag二As二Cu二Pb二Zn二Mo二Hg八种单元素异常叠合到测区平面图上,可以看出,Au二Ag二Cu二Mo异常叠合程度较高二浓集中心及峰值明显,圈定出H?1二H?2二H?3和H?4四处组合异常(图4);Pb二Zn二As异常叠合程度一般,浓集中心及峰值不明显,圈定出强度较低的H?5二H?6二H?7和H?8四处组合异常;Hg异常则独立分布于测区东部,这也与元素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三各组合异常解释评价如下三

H?1组合异常:位于测区西部胡家店 丁公山一带三异常区出露地层为朱村组3 5段;见多个闪长玢岩小岩株出露;中部发育EW向二NW向构造破碎带,地质成矿条件优越三该组合异常由Au?3二Au?4二Cu?3二Ag?2和Mo?2五个单元素异常组成,具有异常套合程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等特征三其中Au二Cu异常最为发育,异常强度在组合异常中最高,异常内带规模较大,且Au二Cu浓集中心非常吻合三由于Cu较Au活泼,所以Cu异常面积略大

图4一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组合异常

917四

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39卷一

Au异常三该组合异常具较好的找矿前景三

H?2组合异常:位于测区西部独山水库西侧,异常区出露地层为陡山组上段;东侧见闪长玢岩小岩株出露;一条规模较大的NW向断裂于异常区中部贯穿整个异常,地质成矿条件较好三该组合异常主要由Au?2单元素异常构成,Cu二Ag异常在此处浓集中心不明显,具有一定的找金矿前景三

H?3组合异常:位于测区西部寨山一带,异常区出露地层为陡山组上段;北部见多个闪长玢岩小岩株出露;于中部见多条NW向和EW向构造破碎带,地质成矿条件较好三该组合异常由Au?1二Cu?1二Ag?1二Mo?1和Pb?2五个单元素异常组成,异常套合程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其中Au二Cu异常强度在组合异常中较高,异常内带规模较大,Au二Cu浓集中心亦较吻合,其特征与H?1组合异常非常相似,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三

H?4组合异常:位于测区西部龙宫山一带,异常区出露地层有朱村组3 5段和陡山组下段;区内多处见闪长玢岩小岩株出露;EW向和N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地质成矿条件较好三该异常由Au?6二Cu?4和Mo?3三个单元素异常组成,具有异常套合程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Au二Cu浓集中心较吻合等特征,但异常内带规模较小,具一定金矿找矿前景三

H?5组合异常:位于测区西北部老虎山一带,异常区出露地层为西横山组下段;且区内未见闪长玢岩和构造破碎带出露,地质成矿条件差三该异常由As?1和Pb?1两个单元素异常组成,As?1二Pb?1异常仅具外二中两级浓度分带,浓集中心及峰值不明显,浓度梯度亦不明显,但As二Pb异常套合较好,于异常中心亦套合有规模较小的Ag二Mo二Zn外带,认为该组合异常具一定铅锌矿找矿前景三

H?6二H?7组合异常:位于测区小圩东一带,异常区出露地层为西横山组下段;且区内未见闪长玢岩和构造破碎带出露,地质成矿条件差三该异常由Ag二As二Pb二Zn二Mo的外带组成,无浓集中心及峰值,异常形态与西横山组下段出露形态相一致,因此认为该异常是由西横山组下段的风化基岩所引起,找矿意义不大三

H?8组合异常:位于测区东南小茅山水库一带,异常区出露地层为西横山组下段;区内见闪长玢岩小岩株出露,但未见构造破碎带,地质成矿条件差三该异常主要由As?2异常组成,同时套合有Pb二Zn外带,异常浓集中心及峰值不明显,仅具外二中两级浓度分带,且中带规模较小,仅个别采样点数值达到中带要求,所以认为该异常为风化基岩所引起,找矿意义不大三

4一槽探查证

本次选取找矿前景较好,便于开展工作的H?1组合异常范围内的丁公山地区,开展槽探查证工作

(图5)三经探槽揭露,于H?1组合异常内发现两条走向近EW,倾向南,倾角较陡(76 84?)的张性构造破碎带和一条走向NE,倾向南东,倾角较陡(78 80?)的张性构造破碎带三其中两条近EW走向的构造破碎带中均见不同规模的金矿脉三TC0901二TC0301二TC0001和TC0401控制的Au1号矿脉,工程控制长约110m,宽0.90 3.25m,平均品位2.37?10-6,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型金矿石,矿体产状二规模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其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一致三TC0302二TC0002和TC0403控制的Au2矿脉工程控制长约160m,宽0.60 1.80m,平均品位2.03?10-6,矿石自然类型与Au1号脉相同,矿体产状二规模亦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

图5 丁公山地区槽探采样平面简要

一一这两条金矿脉的地球化学特征除具有异常强度高二规模大二浓集中心明显二各元素套合好外,还具有Au二Cu内带异常规模大,浓集中心较吻合的特征三故可将其作为测区内寻找金矿的一条地球化学标志三同时从上述两条金矿脉的赋存特征可以看出,矿脉均产出于张性的构造破碎带中,并且其规模二产状均严格受张性破碎带控制,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是地质找矿标志的论点三故H?1组合异常是矿致异常,其元素组合二各元素空间套合关系及含量等特征可作为本区金矿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三

四027四

一4期陈冬等:江苏溧水胡家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5一找矿标志及找矿预测

5.1一找矿标志

土壤地球化学标志:测区内金矿找矿指示元素为Au二Cu二Ag二Mo等三异常规模大二浓度分带好二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二各元素套合程度高,且Au二Cu浓集中心吻合的异常,其成矿条件最好三

地质找矿标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和闪长玢岩发育的地区,成矿条件较好三

5.2一找矿预测

综合分析各组合异常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地质情况,认为H?1二H?2二H?3和H?4等四个组合异常区具有以下特征:①Au二Ag二Cu二Mo等找矿指示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叠合程度较高,浓度分带性好,浓集中心及峰值明显,Au二Cu浓集中心吻合度高;②异常区内控矿的张性构造破碎带发育;③燕山早期的闪长玢岩小岩株和小岩脉发育三故将此四个组合异常所在地区划为测区今后的金矿找矿靶区三同时H?3号组合异常特征与矿致异常特征非常相似,应首先开展查证工作三

6一结论

(1)胡家店地区Au二Ag二Cu二Pb二As二Mo二Hg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Au与Ag二Cu二Mo相关性好,Au二Ag二Cu二Mo是测区寻找金矿的土壤地球化学指示元素三

(2)测区内Au二Ag二Cu二Mo异常强度大二分带好二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二辉石闪长玢岩小岩株或小岩脉等控制三(3)圈定出H?1 H?8八处组合异常,其中H?1 H?4组合异常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各单元素异常内带规模大二强度高,异常叠合程度好,Au二Cu异常浓集中心较吻合等特征,找矿前景好三(4)结合胡家店地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出测区西北部西寨山 龙宫山一带为该区金矿找矿靶区三

参考文献:

[1]一翟裕生,姚书振,林新多,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一宗城,洪志渊,唐震.溧水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1986.

[3]一陈焕惠,胡福培,李四清,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燕子口金矿普查报告[R].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11.

[4]一付山岭,胡斌,龚玉爽,等.白沙县长塘岭钨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物探与化探,2012,36(5):723727.[5]一郝麟,吴星星,李森,等.广东阳西金钩仔金矿土壤地区化学研究与找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12):16861692.

[6]一蒙勇,黄乃培,吕宇明.广西昭平黄胆冲地区金多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与找矿[J].黄金,2011,32(11):1621.[7]一王小高,贺笑余,陈鹏,等.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内乡韭菜沟矿区勘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1,35(6):733738.[8]一迟清华,鄢明才.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07111.

[9]一孙本仁,尤宝华,吴曙亮,等.江苏省溧水地区主要内生矿产构造控制报告研究[R].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1987.[10]宋志刚,谢蕾蕾,何洪.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1]孙凯,周肃,缪振平,等.河北峪耳崖金矿苋草沟区次生晕异常及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11,47(4):566576.[12]孙社良,徐青峰,张寿庭,等.河南栾川地区陈南沟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评价[J].地质通报,2011,30(11):17851793.

Soi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prospectingpredictionofthe

HujiadianareainLishui,JiangsuProvince

CHENDong1,LIANGShu?Neng2,3

(1.GeologicalSurveyofJiangsuProvince,Nanjing一210018,China;2.ChinaAeroGeophysicalSurveyandRemoteSensingCenterforLandandRe?sources,Beijing一100083,China;3.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KeyLaboratoryofAirborneGeophysicsandRemoteSensingGeology,Beijing一100083,China)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geologicalfeatures,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elementcompositionofsoilsurveydataonthescaleof1?10000inHujiadianarea.Itisshownthatthereexisthighintensity,goodzonationandobviousconcentrationcentersofsuchanomalouselementsasAu,Ag,Cu,Moassociatedwithgolddeposits.Therangeofanomaliesisspatiallycoincidentwellwithtensilestructuralfracturezoneanddiorite?porphyriteveinrockinthestudyarea.8combinedanomalies(H?1 H?8)weredelineated,ofwhichH?1 H?4havegoodmetallogenicgeologicalconditionsandanomalousfeaturesandhenceshowfavorableprospectingpotentialforgold.TrencheswereconstructedforH?1combinedanomaly,andtwogoldveinswerefoundwithgrade(2.03 2.37)?10-6Prospectingcrite?riaforgoldweresummarizedaccordingtometallogenicgeologicalconditionsandgeochemicalanomalousfeaturesinHujiadianarea.AprospectingtargetareaforgolddepositwasdelineatedalongZhaishan?Longgongshanzoneinthenorthwestofthestudyarea.Thus,Hu?jiadianprovidesacasefortheexplorationofgoldinJiangsuProvince.

Keywords:soi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omalyevaluation;prospectingprediction;Lishuiarea;Jiangsu

作者简介:陈冬(1984-),男,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三

四127四

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一、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工区对Au、Ag、Cu、Pb、Zn、As、Sb、Bi、W、Sn、Mo等十一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见表3-1。 1、全区内背景值对比特征, (1)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背景值逐渐增高的有Sb、Pb、Ag、Cu、Zn等元素,其中以Pb、Ag、Zn变化最为显著,Pb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17.36×10-6,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40.64×10-6,在岩石中最高为85.45×10-6;Ag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0.06×10-6,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0.10×10-6,在岩石中最高为0.13×10-6,增加了一个数量级;Zn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72.78×10-6,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96.38×10-6,在岩石中最高为537.88×10-6, 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是正常的成矿序列,反映了是区内的主成矿元素,从岩石中迁移进入土壤经次生变化后迁移到水系中进一步的贫化。 (2)区内从岩石测量或土壤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背景值逐渐增高的有Sn、Au等元素,Sn在岩石中最低为1.72×10-6; 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 2.21×10-6,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2.51×10-6,是一个反正常的变化序列,但同处一个数量级;Au在岩石中为0.97×10-9; 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减少到0.54×10-9,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1.22×10-9,反映出Sn、Au元素从岩石中迁移进入土壤经次生变化后,迁移到水系中富集。 (3)区内从土壤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岩石测量,背景值逐渐增高的有Bi、W、Mo等元素,这类均是高温元素,其中Bi在土壤中最低0.36×10-6,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0.46×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0.50×10-6; W在土壤中最低2.19×10-6,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2.29×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3.18×10-6; Mo在土壤中最低0.51×10-6,在1∶5万水

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968年,Green and Ringwood提出,大洋玄武岩(MORB)在岛弧俯冲带转变为榴辉岩之后,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的安山岩。然而,Stern和Gill的试验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岛弧安山岩不可能由俯冲的MORB部分熔融形成。现今各大洋周边俯冲洋壳的平均年龄为60Ma,已基本冷却,岩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较低(≤10 ℃/km),洋壳在俯冲过程中不能直接熔融,而是发生变质并逐步脱水。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水热流体向上运移,交代地幔楔,并使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岛弧玄武岩经过分离结晶等演化,形成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岩系。 1990年,Defant and Drummond重新提出,某些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和英安岩为俯冲版片部分熔融形成。在一些地区,如果年轻、热的洋壳发生俯冲,则沿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高(25~30 ℃/km),洋壳可能发生脱水熔融,形成高铝的中-酸性岩石。这类岩石最早发生于aleutian群岛的Adak岛,因此,被命名为adakite,指的是新生代与年轻洋壳俯冲有关的、具有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一类中-酸性火山岩或侵入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代高铝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似。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对研究陆壳的起源和演化、俯冲带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对探讨一些造山带的古构造演化也很有帮助。 1、adakite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adakite的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极少,只在Aleutian和墨西哥的高镁安山岩中有所发现。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来源 (略) 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略) 1.2 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1.3工作区概况 (略) ********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

2、以往工作程度 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 (略) 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 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范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3、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 3.1工作区地质概况 (略) 3.1.1矿区地质特征 (略) 3.1.2地层及岩性 (略)

3.1.3构造 (略) 3.1.4岩浆岩 (略) 3.1.5围岩蚀变 (略) 3.1.6矿体地质特征 (略) 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综上所述,区内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4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

河南省主要元素的土壤环境背景值_邵丰收

N ●能源环保●表1 河南省土壤A 、B 、C 层背景值统计量及范围 单位:mg /kg (另注明者除外) 层 样 统 元 点 计?素 次 数量算 术几 何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分布类型95(%)范围值 层 样 统 元 点 计?素 次 数量算 术几 何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分布类型95(%)范围值Cu Pb Zn Cd Ni Cr H g A 40720.0 5.919.9 1.35对11.0-36.1B 25721.7 6.421.3 1.36对11.5-39.2C 33820.7 6.820.6 1.44对10.03-42.49A 40722.3 5.321.8 1.27对13.6-35.0B 25721.5 4.921.0 1.28对13.0-34.1C 33821.3 5.420.8 1.30对12.4-34.8A 40762.513.561.9 1.25对40.1-95.7B 25763.013.962.2 1.27正35.3-90.6C 33863.113.962.9 1.25正35.4-90.9A 4070.0650.0210.065 1.4对0.034-0.124B 2570.0620.0220.060 1.5对0.030-0.121C 3380.0580.0220.057 1.5对0.027-0.120A 40727.47.927.3 1.31对16.0-46.4B 25729.77.9129.1 1.31正13.9-45.5C 33829.68.930.0 1.33对11.9-47.3A 40563.214.462.5 1.26正34.5-91.9B 25665.815.065.4 1.25对42.0-102.0C 33565.318.164.8 1.31正38.2-109.8A 4070.0250.0130.026 2.0对0.007-0.097B 2560.0450.0140.025 2.0对0.007-0.093C 3360.0200.0110.020 2.0对0.005-0.076As Co V Mn F 有机质(%)p H A 4079.83.99.4 1.6对 4.0-21.7B 25711.04.310.4 1.48正 2.5-19.5C 33810.64.810.2 1.57正 1.1-20.2A 40711.53.611.3 1.39对 5.8-21.8B 25712.13.811.8 1.38对 6.2-22.5C 33812.33.912.2 1.43对 6.0-24.5A 407118.747.3118.21.575对47.6-293.1B 257106.438.4107.41.569对43.6-264.5C 337110.439.2112.01.553对46.5-269.9A 407567158570 1.35对316-1029B 257597189590 1.35对324-1075C 338618230605 1.44对293-1250A 407439139442 1.42对221-888B 255457159454 1.43对224-921C 336477167474 1.44对229-984A 382 1.390.83 1.35 2.13对0.30-6.10B 2550.760.490.71 2.2对0.15-3.32C 3340.590.370.57 2.5对0.10-3.35A 3737.71.07.6 1.2正5.8-9.6B 2298.00.78.0 1.1正6.6-9.4C 3067.90.87.9 1.1正6.4-9.4表2 国内外土壤环境背景值对比表 单位:mg /kg (另注明者除外) 元素 符号国内土壤背景值国外土壤背景值河南省土壤背景值黄河下游潮土背景值全国土壤背景值日本土壤背景值美洲大陆连片地区世界土壤背景值中位数95%范围值平均值95%范围值中位数95%范围值几何均值算术均值中位数全距中位数全距Cu 20.011.0-36.121.420.6-22.220.77.3-55.125.5024.8217<1-700302-250Pb 21.813.6-35.014.413.9-14.923.510.0-56.118.1017.1219<10-700352-300Zn 62.540.1-95.765.163.4-66.868.028.4-161.157.3054.8960<5-2500901-900Cd 0.0640.034-0.1240.0910.088-0.0940.0790.017-0.3330.380.330//0.350.01-2.00Ni 27.316.0-46.424.924.1-25.724.97.7-71.019.3018.5819<5-700502-750Cr 63.334.5-91.953.652.4-54.957.319.3-150.228.3025.67541-2000705-1500H g 0.0260.007-0.0970.0220.020-0.0240.0380.006-0.272////0.060.01-0.50As 9.8 4.0-21.712.9412.57-13.329.62.5-33.57.20 6.827.2<0.1-9760.1-40.0Co 11.2 5.8-21.810.259.87-10.6311.64.0-31.2//9.1<0.3-7080.05-6.50V 112.747.6-293.1//76.834.8-168.2//80<7-500903-500M n 560316-1029600578-623540130-1786450.3431.99600<200-7000100020-10000F 433221-888453441-463453191-1012////20020-700有机质(%)1.290.30-6.10/ /2.00.3-13.2//////p H 7.95.8-9.6//6.84.1-10.4//////河南省主要元素的土壤环境背景值 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邵丰收 周皓韵 摘要 根据《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成果,给出了河南省境内Cu 、Pb 、Zn 、Cd 、Ni 、Cr 、Hg 、As 、Co 、V 、M n 、F 、有机质等 元素(项目)的背景值,分析了背景值在剖面上的分部特征,并与 国内外背景值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土壤 元素 背景值 1 背景值概况背景值的概念始于地球化学,常被理解为克拉克含量,也称 地球化学丰度。在环境科学中,背景值表征岩石、土壤、水、大气、 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本身固有 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反映环境原有状况。土壤环境背景值即 是土壤在其自然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物理、化学特征。土壤环境背 景值的研究,对于评价区域性环境质量,制定各类环境标准、法 规,研究各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预测、预报 环境污染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制定环境治理计 划,合理规划工农业发展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自60年代即有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开始了土壤背景值方面的研究,国内从70年代由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在北京、南京等地开展了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在1987年国家还将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列为“七五”重点科技课题进行攻关。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起步较晚,仅有省科学院地理所于1980-1982年间 进行了主要针对农业项目的背景值调查。 2 《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概 况《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项目编号75-60-01-01)河南分课题(合同号75-60-01-01-13)的扩大和延伸,在完成国家课题下达的河南省内 86个土壤剖面环境背景值调查与研究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全省12个主要土类407个土壤剖面,分析样本数1047个,共取得有效实验数据17178个。课题于1987年2月开始,1996年6月结束,1996年11月通过河南省环保局主持的成果鉴定。1997年5月获得河南省环保局一九九七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11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 河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表示方法土壤元素背景值有多种表示方法,一般按其在土壤中的丰度,即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采用《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组规定的方法,以数学期望值(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等)来表示背景值集中的趋势,用相应的标准差来表示其离散程度,并据以建立背景值的表达方式,其数学处理过程如下:①对元素测定的原始数据进行顺序量统计,用偏度峰度法确定分布类型。 ②根据分布类型,剔除异常值:对于分布类型属于正态分布的元素,剔除X -±3S (X -为算术平均 值,S 为标准偏差)以外的异常值;对 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剔除M /D 3 ~M D 3(M 为几何平均值,D 为几何 标准偏差)范围以外的异常值。③根据分布类型,确定背景值表 达方式和参数:对于属于正态分布的元素,用X -±2S(X -表示95%置信度的背景值范围;对于属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用M /D 2~M D 2表示95%置信度的背景值范围。 4 河南省土壤主要元素的环境背景值按上述原则确定出的河南省A 层(表层)、B 层(淀积层)、C 层(母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见表1。为便于与国内外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比较,将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及国内外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主要统计量列于表2。由表1可以看出:各元素在土壤垂直剖面中(自上而下)的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为:Cu 、Zn 、Ni 、Cr 、As 、Co 、M n 、F 、p H 基本呈现增高趋势,Pb,Cd,Hg ,V ,有机质呈现降低趋势。由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除钒(V )的范围值上限略为偏高外,大都在全国土壤背景值含量范围之内;与黄河下游潮土区背景值相比较,各元素范围值上限均明显偏高;与日本土壤背景值比较(以中位数与其几何均值比),Cd 明显偏低,Cr 偏高,其余项目接近;与世界土壤背景值比较(中位数相比),Cd 、Ni 、Pb 、Hg 、M n 明显偏低,F 略微偏高,其余项目较接近。 5 主要参考文献 5.1 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研究》1996年6月 5.2 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 5.3 李健、郑春江等《环境背景值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5.4 中国环境监测站《“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国土壤背景值》研究参考资料(一)~(三)1988年(内部资料)本栏责编 任瑞芳·29·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附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 图幅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 记录:采样:审核:第页 22

记录卡填写说明1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 A 主标识符:C2。规定:岩石为1;水系沉积物为2;土壤为4。 B 样品号:N7。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代码+小格样号,如:MP234B1。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原始样号:被重复采样的样品号 D 图幅代号:N10。1:50000地形图图幅号,如H49E007008 E 横坐标: N8。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如20428303 F 纵坐标: N7。高斯6度带精确到m。如3395158 G海拔高程:N4。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H 水系级别:C1。记录:1 、一级水系;2、二级水系;3、三级水系。 I 采样部位:C1。采样点位于水系的位置,用代码表示:1:河底;2:水线附近;3:河漫滩上;4:水塘入口处 J 样品组分:C3。记录3位数: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砂(第2位)和淤泥及有机物(第3位)含量。此三项为样品的沉积物组分,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1:少量(<30%);2:中量(30~70%);3:大量(>70%),三者之和不能超过100%。K 样品颜色:C2。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L 地质时代:C4。记录所控汇水域内地质时代。记录地质时代符号。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M 岩石类型:C4。填写该点所控制汇水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N 矿化蚀变:C1。记录矿化蚀变程度。0、无;1、弱;2、中等;3、强烈。 O 地貌类型:C1。1、平原-准平原;2、低山-丘陵;3、山地-峡谷;4、高山-深谷;5、高原;6、高寒山地;7、盆地;8、沼泽洼地;9、岩溶石山。 P 植被:C1。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Q 岩溶类型:C1。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R 污染:C1。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S GPS文件号:N6。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要求以GPS 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T GPS ID号:N3。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U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标记须清楚明显。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

概念题 绪论(1/6)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在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背景值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光、热等)的物质组成或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质量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一章岩石圈环境地球化学(0/0) 第二章土壤环境地球化学(1/9) 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表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 成土过程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酸度土壤酸性表现的强弱程度,以pH表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性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净化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挥发、扩散、吸附、分解等作用,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毒性减少的过程。 土壤质量评价单一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土壤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评估的工作。土壤中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需要量很少的必需元素。 第三章水圈环境地球化学(2/11) 水圈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总称。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标准

u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nZ/T 0145一 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1995一01一27发布 1995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U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Nii量),是以土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

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觉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 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 有关资料; 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 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 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区调队朱礼学刘志祥陈斌邮编610213 国土资源部成都岩矿测试中心李小英邮编610081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关键词:成都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位处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地跨东经1020 55'—1050 53'北纬300 6'—310 26',东西长192km,南北宽148km,幅原12900多平方公里,境内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海拔387—5364m,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四川省工农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与环境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壤与水、大气、阳光一样是万物生长之源,其环境背景及现状倍受人们关注。由中国地调局部署,四川地勘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首次揭示了成都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一、成都市土壤环境背景 成都市辖区北西部为龙门山区,南东为龙泉山区,腹地为平原,平原与山地间分布有浅丘台地,龙门山区为浅覆盖深切割区或基岩裸露区. 龙泉山区为浅切割、浅覆盖地区,平原区为深覆盖地区,全区覆盖及切割特征见图1。 除龙门山基岩裸露区外,全市土壤是以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白垩系母岩为基础发育而成的。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土、棕壤等主要土壤类型(图2)。 全市土地农业综合分区可划分为五大区: Ⅰ.近郊平原、浅丘粮、油副食品区;Ⅱ.中部平原农、牧、渔区;Ⅲ.中部丘陵粮、果(经作林、枚区);Ⅳ.远郊中低山林、土特产区,Ⅴ.远郊高山水源涵养区(图3)。 二、土壤环境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调查方法 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土壤成土母质、成土作用、覆盖厚度、农业土壤利用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因素亦较为复杂,用以确定本地区地球化学背景的样品的采集深度、层位、采集密度、样品分析介质的粒度等应力求一个科学的、经济可行的、易于实施的模式。经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河北廊坊)周国华等人研究评估(2000年)认为:本地区土壤第二环境浅层采集深度0—0.2m ,第一环境(深层)深度在0.8m以下,分析样土壤粒度平原区过干筛-20目,低山丘陵区紫色土-40目,土壤样品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采样区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 (一)采样方法技术 平原区采样深度1.50—1.80m,丘区紫色土地区采样深度0.40—0.80m,龙门山区0.80m以

土壤元素背景值的研究_以南方某区域为例

土壤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以南方某区域为例 曹雪琴,万军伟,陈 雯,王 超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依据南方某区域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按照不同土壤类型求取了研究区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并分别与该区域所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进而对研究区土壤中各元素及指标的丰缺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现有土壤利用状况作出评价,为该地区土壤污染评价和治理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也为农业环境的规划和相应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 中图分类号:X825;X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556(2009)02 0027 06* Study on Soil Element Background Values T aking a R egion in the South for Ex am ple CAO Xue qin,WAN Jun w ei,CH EN Wen,WA NG Chao (S chool of Envir onment,China Univer 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Acco rding to the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obtained fro m agricultural geolo gy and eco g eo chem i cal investigatio n of a r eg io n in the South,the so il element backgr ound values o f different soil types in the resear ch area are obtained and have horizo ntal and vertical compar isons w ith those of the pro vince in w hich the reg ion lies and those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 el.Then the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conditio ns of the a bundance and scarcity of regional soil element background values and index es in the soil of the r esearch area in or der to pr ovide the basic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 ation fo r estim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 n o f soil use, planning the ag ricultural enviro nment,making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and pr oviding important g eo chem ical data for so il pollutio n appr aisal and repairing. Key words:soil;environment;elem ent;backg round value 0 引 言 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最基本的化学参数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时间和区域内不受或者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和现代工业污染的情况下的土壤化学组成或元素含量水平,也代表了成土过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土壤与其各环境要素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元素含量[1]。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的普遍性,现已很难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绝对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既是土壤地球化学环境自然演变的结果,又是衡量由人类活动叠加到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等组分多少的度量标准,其涵义涉及土壤的自然背景、人为累积程度、元素现实含量以及活动组分含量等研究内容[2]。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包括自然背景部分和外源污染物部分[3],即调查时排除明显污染和主要干扰后的地球化学特征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农业地质和环境地球化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基础资料,为土壤环境的评价、土壤分区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局部异常区的圈定 第16卷 第2期2009年 3月 安全与环境工程 Safety and Enviro nm ental Engineering Vol.16 No.2 M ar. 2009 *收稿日期:2008 10 15 修回日期:2008 11 14 作者简介:曹雪琴(1984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工环地质。E mail:cxq848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6038234.html,

青州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

青州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 收稿日期:20171229;修订日期:20180122; 编辑:陶卫卫基金项目:山东省潍坊市专项资金项目,潍坊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Z F C G 2016587 )作者简介:姜冰(1984 ),男,山东昌邑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工作;E m a i l :j b i n g 08@163.c o m 姜冰,刘阳,颜丙鹏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可以获得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三对青州市表层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绘制表层土壤元素聚类谱系图,将23种元素或指标分为5个元素组合簇群及2个单元素簇,研究各元素间的组合特征,探讨其相关性二聚集性及其指示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有代表性的因子,用其代表变量,绘制典型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从中分析不同元素组合的区域分布基于何种因素,用11个代表性因子的分布特征就基本可以代表青州市表层土壤23项原始变量的分布特征,并对F 1,F 2,F 3主因子进行了地质解释三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利于表层土壤中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利于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异常进行归纳总结三 关键词: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土壤元素;青州市中图分类号:X 142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姜冰,刘阳,颜丙鹏.青州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2018,34(9):4954. J I A N GB i n g ,L I U Y a n g ,Y A NB i n g p e n g .S t u d y o nG e o c h e m i c a lA s s e m b l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f a c e S o i l E l e m e n t s i nQ i n g z h o uC i t y [J ].S h a n d o n g 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 ,2018,34(9):4954. 2017年,潍坊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中,对测定的青州市8132件表层土壤样品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三 1 概述 青州市位于潍坊市西约60k m 处, 属潍坊市辖区的县级市三区内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冲沟较多,河流纵横,以近南北向河流为主,少量近东西向,水系源头多在西南部的中低山区;气候属北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7?,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64mm ,多年平均无霜期191.7 天,多年平均积温为4331.7?三 区内地层分区为华北地层区之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地层可分为古生代寒武系二奥陶系及新生代新近系二第四系三岩浆岩仅零星见有中生代闪长玢岩二新生代辉绿玢岩三火山岩少量分布在谭坊镇,是新生代火山活动的产物三区内由2个 构造单元组成,以NW 方向益都断裂为界,西南为 断块隆起区,东北为断块凹陷区三构造形式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方位多N E 向,NW 向次之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二水泥用灰岩二建筑石料用灰岩二 玄武岩等三 2 样品采集及分析 2.1 样品采集 土壤表层样采样点布设在1?5万土地利用类型 图上三采样点以网格状布设,按1k m 2为单位,采样密度平均为5件/k m 2三样点分布在网格内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代表性地块内,并兼顾空间分布均匀性三在布设的采样点上,以G P S 定位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20~50m 确定分样点,等份组合成一个混合样三采样深度为0~20c m ,由2~6个子样等量混合组成1件样品三采集的各分样点土壤掰碎,挑出杂物,充分混合后,四分法留取1~1.5 k g 装入样品袋三自然风干过1 0目尼龙筛后样品重四 94四第34卷第9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9月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1主量元素特征该旋回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与黎彤值和戴里值相比,该旋回火山熔岩,总体具高硅、高镁,低铁、铝、钙的特点;A/NKC值反映该旋回为铝过饱和岩石类型;分异指数(DI)为3 2.63~88.51, 均值为61.04,各氧化物随着DI值的增大有不同变化,如SiO2、K2O 明显升高,Na2O稍有增高,Al2O3变化不明显,TiO2、Fe2O3、FeO、MgO、CaO明显降低,MnO、P2O5稍微降低。总体上反映了该旋回火山 岩正常的分异趋势;里特曼组合指数说明本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钙碱 性向碱性演化的趋势。总体上来看,依据同源岩系的δ值事连续且相 近的原理,说明义县旋回火山岩浆是同源的。 1.2微量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 调一致,呈明显的“W”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岩石曲线出现 相交现象,是因为个别元素在不同岩石中富集水准不同所致,反映了 岩浆在运移和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外界物质的介入和混染。图中给类岩 石的Ba、Nb呈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该旋回岩浆演化分异过程中分异 较好,而Zr具有明显的波峰说明该元素在该旋回中比较富集。仅在流 纹岩中Th元素具有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流纹岩中分异较好。 1.3稀土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熔岩各岩石稀土总量差别较大,∑REE 在94.6~230.17,平均值为152.4。与世界同类岩石维氏值相比,该 旋回火山岩基性-中性岩,为富稀土岩石,中酸性-酸性岩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9.26~15.49,(La/Yb)N值为11.8~27.33,(Ce/Yb)N值为7.98~17.35,La/Sm值为3.36~8.83之间,以上参 数值及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反映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 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壳幔 混源。 2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源区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 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 (1)、工作部署 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 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 : 10000 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 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 2 、采样布局原则 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 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X 20m线点距布设。 3 、采样点布置及编号 在每张1 : 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 、样品采集 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土壤应米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 —0.5m的B层土壤或B+ C层土壤。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 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

地球化学数据

海南省前寒武纪的研究现状 海南岛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据前人研究,海南岛出露有一套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石,对研究华夏一直华南地块在columbia大陆裂解以后和Rodinia聚合之前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仅在琼西戈枕断裂带上盘抱板-饶文-公爱一带及琼中上安地区零星出露。其中,琼西地区以一套具花岗-绿岩系建造特征的抱板杂岩为主。岩性主要发育有以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混合花岗质类岩石,中-基性火山岩;琼中地区发育有一套变质火山岩系,并有少量麻粒岩及紫苏花岗岩分别以透镜状和脉状分布其中。 随着海南戈枕金矿的发现,大批学者对海南岛以抱板杂岩为代表的元古宙地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目前所取得的较为统一的认识有:抱板群的形成、组成与演化;石碌群的地层出露以及琼中地区变质岩的主要组成、年代学特征等。 据(候威等.1992,涂少雄.1993,梁新权.1995,马大栓等.1998)等抱板杂岩主要包括一套深变质岩、花岗质类岩石以及中-基性火山岩。 谭忠福(1991),候威等(1992),涂少雄.(1993) 梁新权(1995) 马大栓等(1998),许德如(2000)等对分别对分布在琼中乘坡农场、抱板、土外山、二甲矿区的抱板群变质岩进行研究,认为变质岩主要可以分为变质沉积岩和绿片岩,变质沉积岩主要由石英二云母片岩和白云母石英片岩,是组成抱板群的主要岩石类型,绿片岩主要由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两者产状基本一致互层产出。梁新权(1998),许德如(2001),徐德明等(2008)对花岗质类岩石研究,认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呈岩株或岩枝侵入于抱板群片岩或片麻岩中,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谭忠福等(1991),涂少雄(1993)马大栓(1998)对二甲矿区,琼中乘坡农场万泉河边及东方县戈枕水库大坝处发育的斜长角闪(片)岩进行研究,认为斜长角闪岩呈脉状斜切围岩中,角闪岩见冷凝边,围岩见有明显的热接触蚀变现象,指示为后期岩脉。 叶伯丹等(1990)研究认为抱板群的变质时期及条纹-眼球状混合岩形成时期应在1145±40Ma,进而推测其原岩时代应为中元古代或更早,候威(1992)对抱板群内的变火山岩、混合花岗(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地质年龄分析,得到Sm-Nd等时线年龄为1699.64 士3Ma、1379.54 士25Ma及2885.07士23Ma. 从而他认为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长城纪时期, 混合花岗(质)片麻岩形成时代是中元古蓟县纪时期并推测海南到存在有太古宙基底;谭忠福等(1991)对海南岛中部抱板群中的变火山岩进行Sm-Nd 法测年,得年龄为975±8.6Ma,张业明等(1998)对海南岛西部的变基性火山岩进行研究,认为其形成于1165Ma士;涂少雄(1993)通过对抱板群内岩体进行同位素测定研究,认为抱板群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600~1700Ma),1400Ma士经历了一次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混合演化和地壳重熔,并在1000Ma士发生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应于晋宁运动。 梁新权(1995)研究了土外山除发育的变基性玄武岩并认为其主量元素特征与全球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大洋拉斑玄武岩化学成分的算术平均值相当接近, 是一种过渡性拉斑武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图解均指示原岩倾向于岛弧拉斑玄武岩,Sr一N d同位素分析结果,斜长角闪片岩的。e N d ( T ) 为正值( e N d ( T ) = 2.555 ) , 说明这套玄武岩浆来源于亏损地慢区,但e N d ( T ),又要比17 亿年前全球地慢亏损平均值(e N d ( T )= 十6.26 ) 要小些,猜测是受到了少量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环境,并位于大洋一侧。许德如(2000),斜长角闪片麻岩呈绿色、墨绿色,片麻状构造,柱状、粒状变晶结构,主要变质矿物为绿色普通角闪石(75%~80%)、斜长石(15%~20%)、石英(0%~5%),SiO2变化范围小(48.86%~52.38%),平均为50.13%,TiO2平均为0.85%,基本上小于1.0%,P2O5基本小于0.1%,显示了岛弧火山岩特征,与许多元古代低钛拉斑玄武岩一致。Al2O3平均为14.06%,MgO平均为7.75%,CaO 8.9%~13.85%,K2O 和Na2O 平均值分别为0.78%和1.67%且K2O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