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1]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

课程编号:05203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本章要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

1、舞蹈起源于劳动

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

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

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

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

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

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

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

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

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

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

复习思考题:

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

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

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

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

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

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

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

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

3、商代的“巫舞”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

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

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

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周代主要成套祭祀乐舞

1、《六代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2、《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成就

3、《六小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4、西周礼乐制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节礼乐制的衰落与民间舞的发展

1、“礼崩乐坏”的社会原因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关系

2、民间乐舞的兴盛

(1)、《诗经》

(2)、《九歌》

(3)、《傩舞》

(4)、孔子的乐舞教育文化观

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1)、表演性舞蹈的发展

(2)、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

4、两种乐舞理论观

(1)、儒家的乐舞理论

(2)、儒家乐舞理论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3)、墨家的乐舞理论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大武”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舞蹈,其历史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2、礼乐制在西周社会中的意义

3、“礼崩乐坏”说明了什么问题

4、《九歌》是一部什么类型的表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形成楚舞审美风格的因素是什么

6、怎样理解儒家的部分乐舞思想对当今舞蹈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汉代舞蹈艺术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本章要点:“百戏”是汉代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其综合性串演的性质对舞蹈产生了较深影响;表演性民间乐舞不仅在民间得以发展,同时受到朝廷重视,成为宫廷宴享、祭祀的主要内容;乐舞活动兴盛,为数众多舞人的出现;舞蹈上形成技、艺并重的特点;国家乐舞机构的建立、生活中礼节舞与即兴舞的兴起等诸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汉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汉代舞蹈中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所体现出来的“泱泱汉风”,便成了汉舞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百戏”的兴盛与传播

1、“百戏”的兴盛

2、“百戏”的传播

3、“百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歌舞节目

4、“百戏”对舞蹈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性民间乐舞

1、表演性的民间乐舞

2、执武器而舞的舞蹈

3、执乐器而舞的舞蹈

第三节乐舞机构及乐舞活动

1、雅乐舞机构

2、俗乐舞机构

3、多等级、多层次的乐舞活动及乐舞艺人

第四节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1、《大风歌》

2、《灵星舞》

3、《巴渝舞》

第五节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乐舞文化

第六节舞蹈艺术多层次提高与发展

1、技艺结合、技艺并重

2、群舞的编排

3、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4、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第七节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1、乐舞理论

2、审美特征

复习思考题:

1、汉代舞蹈得以大发展的原因

2、汉代舞蹈与周代舞蹈有哪些根本性不同

3、汉代舞蹈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舞文化的大融合

本章要点:这一时期,正是社会的动荡所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使中原乐舞文化与中外各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的融合,为中国传统乐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清商乐”中著名舞蹈的艺术表现力;魏晋南北朝不同的舞蹈表演风格,为隋唐舞蹈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石,对后世舞蹈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清商乐》中著名的舞蹈

1、作为“前代正声”归入雅乐,进入庙堂的乐舞

2、精心加工和创作成的精美表演性的舞蹈

第二节乐舞文化的大融合及其影响

第三节舞蹈技艺水平与不同的舞蹈审美风格

1、魏晋、南朝各代表性舞蹈的审美特征

2、北朝各代乐舞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

复习思考题:

1、《清商乐》中精美的表演性舞蹈共同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代在中国舞蹈史上是一个重要时代?

第六章唐朝,中国古代舞的黄金时代

本章要点:唐朝,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辉煌时代,无论是宫廷舞蹈,艺术与世俗化的宗教祭祀舞、社会生活舞蹈、表演性的艺术舞蹈、编导艺术、乐舞设施、舞谱和舞论等,都是历代以来舞蹈样式最多、种类最全、分类最细、内容最为丰富,其编导、表演技艺水平最高的时代。鼎盛的原因,与其当时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艺术上的光采博取,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不同领域中的舞蹈活动

1、节目歌舞游乐

2、歌舞艺人在广场、街头的舞蹈表演

3、自舞成风

第二节表演性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

1、广为流行的表演性舞蹈按风格分为两类

(1)、《健舞》

(2)、《软舞》

2、带有故事情节的歌舞戏

(1)、《大面》

(2)、《踏谣娘》

(3)、《拨头》

3、宫廷舞蹈

(1)、《九部乐》和《十部乐》

(2)、《坐部伎》和《立部伎》

(3)、歌舞大曲

4、宗教祭祀舞蹈

第三节乐舞机构

1、太常寺

2、教坊

3、梨园

第四节舞蹈的艺术成就

1、精湛的表演艺术

2、出色的编导艺术

3、舞蹈美术

4、舞谱

复习思考题:

1、唐代舞蹈兴盛的原因

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

第七章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转折

本章要点:整个舞蹈的走向,宋代是一个转折点,舞蹈作为独立的艺术不再受重视,代而起之的是杂剧、百戏,使宋代舞蹈有了叙事性、情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附属于上层社会的专业歌舞伎人,已不再是舞蹈艺术的主要力量,舞蹈活动的主流,已逐渐转向民间,并汇入戏曲艺术发展的长河之中。

第一节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1、辽承唐舞倡诸舞

2、遗存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宋代——中国古代舞蹈的转折点

1、繁盛的民间歌舞

2、继承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

3、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4、唐宋舞乐传高丽

5、德寿宫舞谱

第三节金承辽舞融宋舞

第四节西夏舞迹

复习思考题:

1、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2、宋代舞蹈向戏曲转化的原因

第八章元、明、清舞蹈的传承与变异

本章要点:元代宫廷宴乐各种乐舞杂呈,各民族乐舞穿插表演;“乐队”成为蒙、汉交融的宫廷乐;杂剧的崛起,形成一个发展的高峰时代,也产生了为数不多的精美舞蹈;明代宫廷以戏曲为主要娱乐,雅乐仍沿袭前代旧制;清代宫廷宴乐具有鲜明的满族色彩,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队舞”仍承袭宋代宫廷宴乐总名;裕容龄是在舞蹈艺术逐渐衰落的清代中,为振兴中国舞蹈艺术作出较大贡献的著名舞人。

第一节元代宫廷宴乐

1、宫廷宴乐

第二节明代宫廷乐舞、舞论及拟古舞谱

1、宫廷乐舞

2、朱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

第三节清代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

1、清代宫廷宴乐

2、清末舞蹈家裕容龄

第四节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

1、汉族民间舞

2、少数民族民间舞

第五节戏曲舞蹈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元代舞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明、清宫廷宴乐各有何不同

3、你怎样认识戏曲舞蹈与纯表演性舞蹈的关系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6065588.html,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科目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隶属于社会发展学院,招收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研究方向,两个研究方向的参考书不同。因为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招生信息要到2016年9月左右才会发布,所以备考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的同学可以先以2016年招生信息为准进行备考复习,并实时关注院校信息更新,也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中国史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5中国通史。研究方向:01 历史文献学、02 专门史、03 中国古代史、04 中国近现代史。 初试参考书目: 635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教程》(2011年修订本),李天石、王建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本书编写组,中华书局,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教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F087 中国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教程》(2011年修订本),李天石、王建成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本书编写组,中华书局,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教出版社。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世界史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6世界通史。研究方向:01 专门史、02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03 世界近现代史。 初试参考书目: 636 世界通史: 《世界史》(6卷本)吴于瑾,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F088 世界史通论: 《西方文化史》,姜守明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三) 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宋代队舞的特征:⑴ 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 ⑵ 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⑶ 代队舞具有综合性⑷宋代队具有理趣化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 “六大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大韶》舜的乐舞《大韶》乃古代的一个著名乐舞,简称《韶》。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帝之仁德为内容的,舜时,《大韶》就曾用于庙堂祭祀。孔子对大韶推崇备至,评价它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作品。 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规模宏大,人数众多,气势雄伟。 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人员较少,精巧典雅,温馨致雅。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 概 论》 36 学时 、2 学分 舞蹈学( 舞蹈 教育 )专 业 第 2 学年 上学 期 必修课 七、课程目的与任务: 1、本 门课 程是 舞蹈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课 程 ,是 舞蹈 学科 各专 业本科 生必 须学 习的 必修 课程。 2006 版培 养方 案,将舞 蹈学( 舞蹈 教育 )专业 的本 科生 专业 规格 设定为 ,要系统 地掌 握民族 舞蹈 教育 专业 所必备 的基 本技 能、技巧 和基 础理论 知识 ,因 此,将 此门 课程 设为 专业 基础理 论必 修课 程。通过 本门 课程的 学习 ,使 同学 们掌握 舞蹈 文化的基 本知识 ,认 识舞 蹈文 化的 基本 原理,掌 握舞 蹈文 化的 基础 理论,使同 学们 对舞 蹈文 化有 较为 系统 、深 入的认 识,以企 提高 同学们 的专 业基 础理 论修养 。为 进一 步学 习中 外舞 蹈历史 以及 与舞 蹈专 业相关 的边 缘学 科,如舞蹈 教育 学、 舞蹈 心理 学、 舞蹈人 类学 等奠 定专 业理论 基础 ; 2、作 为一 门学 科的 基础 理论 ,首 先, 呈现在 我们 面前 的是 诸多概 念,这些 概念 是建 构理论 的基 础,也是 我们认 识、掌握 理论 的前提 ,所 以,应 讲清 概念。其 次,重 点要 分析、讲 解基 本原 理,即 舞蹈 发生、发 展的 原理 ,舞 蹈分 类的原 理, 并概 括舞 蹈文化 乃至 于种 类舞 蹈的特 点。 为此,前三 章将 舞蹈 文化 作为 研究 对象,以下 章节 将种 类舞 蹈 作为 研究 对象,使我 们的 分析 、讲解 形成 整体 或一 般性 研究 与个 别或 独 特性 研究 相结 合,以使 同学 们对舞 蹈文 化的 一般 及对舞 蹈种 类的 个性 有 较为 深入 的认 识。 八、课程重点与难点 1、本 门课 程的 重点 是讲 解、 分析 舞蹈 文化的 一般 性知 识和 基本原 理,且 对种 类舞 蹈的 发生、发展、形态 特征、文 化功 能、文 化内涵 做深 入、 细致 的分 析; 2、本 门课 程虽 然是 舞蹈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课, 然课 程内 容蕴 涵一定 的其 他学 科的 知识 , 如艺 术学 、历 史学 、 文化 学、 宗教 学、 心理学 等, 就学 理而 言,如有 这些方 面的 基本 知识 ,学习 将得 心应 手。但 舞蹈 学科 各专 业的 学生 ,年 龄尚小 ,且其他 学科 的知识 较弱 ,故教师 讲解或 学生 理解 均有 一定 的难 度 。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 学内 容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 三、学时学分 四、开课对象 五、开课学期 六、课程类型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是在198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由王克芬编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舞蹈史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中国舞蹈知识丛书,王克芬编著。198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9章,按照历史顺序,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从原始社会的舞蹈到清代各个时期的民间舞蹈、歌舞小戏、宫廷舞蹈、宗教舞蹈、戏曲舞蹈等的起源、发展、变化、特点,以及历代乐舞机构、乐舞伎人、中外舞蹈交流等。 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概括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

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中国古代舞蹈风格特性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舞蹈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名称:《舞蹈概论》 三、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四、开课对象: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 五、开课学期:第2学年上学期 六、课程类型:必修课 七、课程目的与任务: 1、本门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2006版培养方案,将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规格设定为,要系统地掌握民族舞蹈教育专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将此门课程设为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舞蹈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舞蹈文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以企提高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理论修养。为进一步学习中外舞蹈历史以及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如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人类学等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2、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诸多概念,这些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掌握理论的前提,所以,应讲清概念。其次,重点要分析、讲解基本原理,即舞蹈发生、发展的原理,舞蹈分类的原理,并概括舞蹈文化乃至于种类舞蹈的特点。为此,前三章将舞蹈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章节将种类舞蹈作为研究对象,使我们的分析、讲解形成整体或一般性研究与个别或独特性研究相结合,以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的一般及对舞蹈种类的个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八、课程重点与难点 1、本门课程的重点是讲解、分析舞蹈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和基本原理,且对种类舞蹈的发生、发展、形态特征、文化功能、文化内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2、本门课程虽然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然课程内容蕴涵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就学理而言,如有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将得心应手。但舞蹈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年龄尚小,且其他学科的知识较弱,故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均有一定的难度。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先秦部分约20% 秦汉至隋唐约40% 宋元明清约40% 4)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各计20%,共计60% 分析论述题:1小题,各计40%,共计4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考试内容: 第一章夏商西周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夏商西周和各部族的关系 第二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三)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诸子百家 第三章秦汉 (一)秦帝国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 (二)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东汉的政治 (四)两汉文化:经学、史学等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短暂统一 (二)东晋南朝的政治与经济 (二)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三)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与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第五章隋唐五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二)唐朝前期政治

(三)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四)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五)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唐代的崇道(六)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周世宗改革 第六章宋、辽、西夏、金、元 (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六)宋元的社会经济 (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程朱理学等 (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二)明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三)清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四)明清国家制度 (五)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古代舞蹈史考试题

古代舞蹈史 第一章 填空题: 1、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和徽号。 2、任何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 3、舞蹈是图腾仪式中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 4、图腾崇拜相互影响渗透而产生的是对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信仰。 选择题: 1、《扶来》就是歌颂(B)的乐舞。 A.娲 B. 伏羲 C.荒地 2、葛天氏之乐又名(B)。 A.《大章》 B.《广乐》 C.《扶犁》 3、神农的乐舞是(C)。1 A.《大章》 B.《广乐》 C.《扶犁》 4、黄帝的乐舞是(C) A.《大韶》 B.《大章》 C.《云门大卷》 5、尧的乐舞是(A)。 A.《大章》 B.《广乐》 C.《扶犁》 6、舜的乐舞是(A) A.《大韶》 B.《广乐》 C.《扶犁》 7、“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出自于(A)。 A.《尚书·益稷》 B.《吕氏春秋·古乐》 C.《周礼·春官》 8、“若国大早,则帅巫而舞雩。”出自于(A) 。 A.《周礼·春官》 B.《尚书·益稷》 C.《吕氏春秋·古乐》 第二章 填空题: 1、夏代出现了以观赏乐舞取乐的奴隶主阶级。 2、夏代出现了以表演乐舞供人欣赏的乐舞奴隶。 3、奴隶女乐是以歌舞供奴隶主享乐的专职人员。 4、奴隶女乐就是具有奴隶身份的专业舞人。 5、《大濩》之“濩”通“护”,为成汤救护万民之意。 6、《桑林》之举五彩鸟羽大旗,显然是图腾崇拜的遗风 选择题: 1、《帗舞》为舞者手中执(C)而舞。 A.五彩羽毛 B.白色羽毛 C.五彩绸 2、《羽舞》为舞者执(C)而舞。

A.五彩羽毛 B.五彩绸 C.白色羽毛 简答题: 1、周代文舞的形式 周代文舞的形式是.“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目的就在于让人的仪表动态、精神风度符合礼的规范。 2、周代武舞的形式 武舞的形式是“左手干,右手戚”,舞蹈雄健有力,体现着阳刚之美。 第三章 选择题: 1、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是(A) 。 A.李夫人 B.戚夫人 C.王翁须 2、汉武帝的宠妃是(A)。 A. 戚夫人 B.李夫人 C.王翁须 3、汉宣帝的母亲是(B)。 A.戚夫人 B.王翁须 C.李夫人 4、汉成帝皇后是(B)。 A.戚夫人 B.赵飞燕 C.李夫人 论述题: 1、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汉代的舞蹈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总结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其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个方面。 在思想方面,汉代舞蹈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 汉代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着现实。有学者认为,汉代艺术形象所体现出的古拙与气势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另一方面,与充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在形式美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 首先,汉舞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盈之美。 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 第三,汉代舞蹈又大量吸收了同时代的姊妹艺术的养料以及边地外域的舞蹈,进行横向充实。 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新巧、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一方面,“巾舞”、“袖舞”柔美舒畅、轻疾如飞,另一方面,“巴渝”、“建鼓”劲健顿滞、昂扬粗犷。这些舞蹈的巧拙刚柔虽然形态不一,可它们却统一在一个基调上——朴拙厚重。即使那些跃离地面、腰体倾折的舞姿,也投射着凝重的韵律。汉代舞蹈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3)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幼儿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中国古书院介绍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 书院定义 中文名称:书院 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 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臵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

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1. 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臵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个人简历(76)

霸象文化 - 舞蹈表演应聘简历范文 基本资料 姓名:邮箱:111111111 性别:年龄: 学历:毕业院校: 电话:薪资要求: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师范学院最高学位:本科 专业:舞蹈专业 主修业课程舞蹈专业知识:舞蹈编导、基训、民间舞、现代舞基训、古典舞身韵、剧目表演、中国舞蹈史、西方芭蕾史、舞蹈剧目分析、舞蹈解剖学、艺术概论、曲式分析、音乐基础 工作经历 XX舞蹈学校 舞蹈系教研室主任 在职期间主要担任芭蕾舞形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身韵教师!同时兼教研室主任一职!曾多次带学生考级并获得优异成绩!

霸象文化 - XX艺术培训中心 教育职业技术教师 曾在XX艺术团担任舞蹈老师,在XX舞蹈健身俱乐部担任舞蹈教练。 XX文艺学校 艺术系讲师/助教 在校艺术系担任舞蹈专业、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专业舞蹈专职教师。并编写《XX教育学院舞蹈基本功(大专)教材教学大纲》和《XX教育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大专)教材教学大纲》,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演出实践,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被学校评为“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 XX舞蹈学校 舞蹈系教研室主任 在职期间主要担任芭蕾舞形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身韵教师!同时兼教研室主任一职!曾多次带学生考级并获得优异成绩!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热情真诚,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对待工作细致认真,有责任心,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事物;爱学习,爱新事物,爱与人交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生活中,我开朗、自信、爱笑,我善良、有责任心。我热爱舞蹈,喜欢用肢体表达感情,喜欢用艺术能独立编舞,编乐,经常参加文化艺术团举办的一些文艺活动。

舞蹈史4

第一章 1,论述中国原始社会的舞蹈内容及其作用 原始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礼仪性的舞蹈,还是以身躯律动性的摆动作为纯粹欢愉的精神表达,舞蹈充分支配了原始人的生活。” 中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述原始舞蹈的内容,如“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若国大旱,则帅巫而雩舞”(《周礼·春官》)等。对原始先民来说,舞蹈艺术是和所有的人类传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对于要达成某种实际和重要的目的的时候,其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种魔术般的动作。舞蹈给人以力量并能增强氏族或部落内部的秩序与和谐,舞蹈还表达了原始先民一厢情愿祈求降临福祉或避开凶祸的美好愿望。表现祭祀是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周礼》、《后汉书》等就载有我国古代人用舞蹈仪式驱逐四方疫鬼的内容(参见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我国现存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景颇族的…金再再?舞,傈僳族的…死舞?,都属于祭祀仪式的蹈。”(林耀华主编《原始艺术史》)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中,舞蹈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明确的宗教内涵,它所表达的既有崇拜的意味,也是在祈祷——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如北美洲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熊舞”,西非部落的猎舞,澳洲土人的袋鼠舞等。最典型的要数一些非洲部落的性爱舞,它的功利性是刺激生殖欲望。 恩格斯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仪式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具代表性的是澳洲的“科罗波利舞”,它的感情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是模拟再现,例如模拟再现战争或狩猎过程。 第二是力动表现,即纯舞(参见袁禾《中国舞蹈》):它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原始的祭祀舞、狩猎舞、战争舞、性爱舞的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四大 特征。 2,简述生殖崇拜的舞蹈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3,论述原始舞蹈 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对原始舞蹈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各种认识,如起源于游戏、巫术、性爱、劳动等等。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中的多数意见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形体,还特别创造了人的思想,使舞蹈成为文化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然而不能说舞蹈仅仅起源于劳动,还应包括非生产劳动的其他生活活动:战争、性爱、祭祀等等。 4,解释巫术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舞蹈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舞蹈与世界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其功能则是为先民现实生存服务的,是先民们祭告神灵、传达神意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表演也多在祭祀性场合。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因为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所以仪式性特征十分明显,舞蹈艺术后来作为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抒情、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而巫术仪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 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A、3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D、清朝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C、飞虎军 中山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D、1996年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对) 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错) 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D、镰仓、大阪 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C、伊东忠太 古建筑的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对) 《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对) 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中间的屋顶是()。B、悬山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B、屋顶式样 世界六大文明地不包括()。D、古代南美洲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木结构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湖南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房屋密集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丰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建筑数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张谷英村的建筑 与西方现代建筑相比,中世纪的建筑多是属于单栋建筑。(错) 北京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字形。D、凸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C、宋朝 在北京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D、日坛 在北京天安门的右边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对) 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施行的是里坊制。(对)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B、世袭制 中国古代的文庙建筑颜色是红墙()瓦。C、黄 据研究,世界上只有中国是严格按照人的等级来划分建筑的等级。(对) 目前国内最高等级的建筑开间是九开间。(错) 古建筑上旋子彩画的等级要低于和玺彩画。(对) 北方的建筑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D、土 ()建筑又俗称“吊脚楼”。 B、干栏式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商朝

业务课考试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致)

附件:2 业务课考试要求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致) 一、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史部分 ⒈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 ⑴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 ⑵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 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⑴“六代乐舞”与“雅乐”; ⑵《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楚辞》; ⑶乐器的发展; ⑷乐律学的形成; ⑸乐器和器乐音乐; ⑹音乐思想。 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⑴音乐机构; ⑵相和歌和清商乐; ⑶乐器和器乐; ⑷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 ⑸乐律学的发展; ⑹嵇康和《声无哀乐论》。 ⒋隋、唐(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⑴音乐机构; ⑵曲子和变文; ⑶唐大曲; ⑷古琴音乐; ⑸参军戏、钵头、大面、踏摇娘; ⑹乐律学的发展; ⑺记谱法。 ⒌宋、元、明、清(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⑴民歌和小曲; ⑵词调音乐与姜白石的歌曲; ⑶散曲音乐; ⑷宋元明清乐器和器乐; ⑸说唱音乐; ⑹戏曲音乐; ⑺乐谱与乐律学; ⑻音乐论著。

(二)近、现代及当代音乐史部分 1.中国近代音乐(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⑴西洋音乐的传入; ⑵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现代音乐(公元1919年——公元1949年): ⑴音乐社团与音乐教育机构; ⑵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 ⑶黄自与学院派音乐家的创作; ⑷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及音乐创作; ⑸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的歌曲创作; ⑹三、四十年代歌剧、秧歌剧和新歌剧创作; ⑺王光祈和青主的音乐理论研究。 3.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公元1949年——公元1990年): ⑴建国初期的音乐(公元1949年——公元1966年): ①声乐创作----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合唱音乐的创作; ②器乐独奏曲----民族器乐独奏曲创作、钢琴、小提琴独奏曲创作、合奏音乐及管弦乐、交响乐创作; ③简述建国后17年的歌剧、舞剧音乐创作。 ⑵文革中的音乐创作(公元1966年——公元1976年): ①声乐创作----语录歌、歌曲创作、合唱; ②革命样板戏; ⑶改革开放后的音乐创作(公元1976年——公元1990年): ①多元的声乐创作—歌曲创作、通俗歌曲创作、合唱; ②歌剧与舞剧; ③小型器乐独奏; ④室内乐重奏与“新潮音乐”的崛起; ⑤交响音乐的繁荣。 二、西方音乐史 ⒈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⑴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⑵常用乐器; ⑶音乐理论。 ⒉中世纪音乐: ⑴格里高利圣咏; ⑵复调的兴起; ⑶中世纪方言歌曲。 ⒊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⑴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 ⑵尼德兰乐派; ⑶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⑷威尼斯乐派; ⑸世俗音乐的发展。

周代古代舞蹈史

周代古代舞蹈史 舞蹈,一般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那周代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周代古代舞蹈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周代古代舞蹈史 周朝的最高统治集团像商朝的国君们一样重视乐舞祭祀,不但注意发挥乐舞“通神”的作用,而且更加重视乐舞“治人”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舞蹈的社会功能。 传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军队在商丘宿营。士卒“前歌后舞”,通宵达旦。又传说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巴人的支援。巴人用歌舞慑服了敌人,这就是后来汉代的《巴渝舞》。 周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从政治到文化制定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 史书上说“周公制礼作乐”。说的是在周公旦的主持下,明确了“宗法制”,用血缘关系把诸侯控制在周天子之下,又建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阶梯式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制度。为了体现和巩固礼仪制度,周公又主持制定了一套

为出征、会盟、饮宴、婚娶、丧葬服务的乐舞制度。 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乐舞就被当作了“载道”的手段,发挥着政治作用。舞蹈被纳入了“雅乐”体系,成为“礼治”、“乐治”的工具。统治者用乐舞来纪功德、祀神祇、成教化、助人伦。“舞以象功”、“舞以象德”成了雅乐的宗旨。 周朝初年,在吸收商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集中整理了前代的乐舞遗产《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又新创制了《大武》,合称《六代舞》。 《六代舞》也称《六大舞》,都是纪功德的乐舞。《云门》歌颂黄帝“大施天下道而行之”,《大章》歌颂尧之大德彰明于天下,《大韶》歌颂舜以文德治邦,《大夏》歌颂禹治水之功,《大濩》歌颂汤灭夏桀以拯救万民,《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灭商的伟大功绩。每一部乐舞都有明确的主题,都是表彰某个圣明的先王的功德。 这六套乐舞的舞蹈可分为两类。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文舞时,舞蹈者手里拿着乐器“龠”(排箫)和鸟羽“翟”。武舞时,舞蹈者手里拿着干(盾)戚(斧)。 所谓“文”是指以文德定天下,“武”是指以武功取天下。舞者手中所执的道具龠、翟、干、戚等,都有象征的意义,舞蹈的每一动态也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 《六代舞》是周朝的“雅乐”,演出仪式隆重。所奏的音律,所祭的神祇,都有定制:舞《云门》时,奏黄钟,歌大吕,祀天神;舞《大章》时,奏太簇,歌应钟,祀地祇;舞《大韶》时,奏姑洗,歌

2017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满分课后答案

2017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满分课后答案

学习中国古建筑欣赏课程的目的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秦朝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 ?A、3 ?B、6 ?C、9 ?D、12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古建筑门口的门簪是用来承受牌匾的重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要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 ?A、玄甲军 ?B、虎贲军 ?C、飞虎军 ?D、背嵬军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中山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 ?A、1966年 ?B、1976年 ?C、1986年 ?D、1996年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判断题】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岳麓书院曾在长沙的城市保卫战中被彻底毁坏。()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要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在美国()年以上的建筑即可列为文物不能随意拆迁。 ?A、120 ?B、100 ?C、70 ?D、50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

(完整word版)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相似之处: (1)两朝都是在长期分裂割据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共549年的分裂局面,在战国七雄的斗争中打破六国的合纵政策,取得了统一。隋朝结束了自晋朝(公元316年灭亡)短暂统一后270多年以来的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2)两朝确立并加强了中央集权,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制定确立的中央集权官制: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中央设宰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废分封,划分天下为36个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立“三师”,“三公”和“五省”,其中掌握实权的是五省。这种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这些制度大体上一直被沿用至封建社会末期。 (3)两朝都建设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 在水利设施方面,秦朝修建都江堰,使关中变为沃野千里,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对南方地区的水上交通意义重大。隋朝修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也加强了经济的往来。 (4)军事上,长城在抵御匈奴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秦朝将原来的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东西万余里的屏障,有效

减轻了匈奴南下攻击秦朝的威胁。隋朝在建国后也曾修缮过长城,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军事方针,有效的分化和瓦解突厥的势力。因为当时两个国家在多个政权的争夺中才取得胜利,各方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在内外压力都大的情况下,采取防御政策是最好的应对方法。由此可知:“长城的修建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或若干个对峙的政权中处于防守的一方是否受到攻击一方的强大压力,当压力大,防守一方不足与之争衡,长城的兴建就成为必要,反之就没有必要了。” (5)两朝统治者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则派人去琉球和西域,同时采取“和亲”政策离间突厥,瓦解其势力。 (6)两朝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二世而亡; 秦朝兴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劳民伤财且赋税过重,轻罪重罚,严刑峻法,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尖锐,最终爆发农民起义,被刘邦所灭。隋朝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使隋朝出现“举国就役”的局面,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并且隋炀帝好大喜功,排场奢华,用帛缠树,曾有西域人问道“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更加激发了民众的起义之心,在“百姓困穷,财力俱竭”时爆发了起义,被李渊所灭。 (7)两朝都为后世的繁荣垫定了基础,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汉朝初建时大多“汉随秦制”,且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奉行“无为而治”;唐朝吸取隋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开明政策,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太宗,懂得农业的重要性:“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失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于是,他“不夺农时”,减少徭役征发,对回归流民减免赋役,终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