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_张卫东

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_张卫东

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_张卫东
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_张卫东

110.55(C -10),109.59(C -5),102.76(C -8),56.00(-OCH 3)。以上光谱数据与已知化合物东莨菪素一致[5],故鉴定化合物Ⅵ为东莨菪素。

化合物Ⅶ:白色针晶(CHCl 3+MeOH ),mp

223~224℃。UV λMeOH max

nm :325(log ε4.1)。IR (KBr )cm -1

:3448,1683,1625,1567,1510。EI -M S m /z :162(M +),134,105,78,51。1

H -NM R (DMSO -d 6)δ:7.91(1H ,d ,J =9.6Hz ,4-H ),7.51(1H ,d ,J =8.4Hz ,5-H ),6.77(1H ,dd ,J =8.4Hz ,2.4Hz ,6-H ),6.70(1H ,d ,J =2.4Hz ,8-H ),6.19

(1H ,d ,J =9.6Hz ,3-H )。13

C -NM R (DM SO -d 6)δ:161.31(C -7),160.46(C -2),155.52(C -9),144.56(C -4),129.74(C -5),113.15(C -6),111.41(C -3),111.29(C -10),102.17(C -8)。以上光谱数据与已知化合物伞形花内酯一致[6~9],故鉴定化合物Ⅶ为伞

形花内酯。

参考文献

[1]《中药辞海》编写组编.中药辞海(第一卷)[M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1999:436.[2]张丽玲,肖英龙,李向高,等.中国红参麦芽酚的分离与鉴定[J ].中成药,1989,11(6):32.[3]魏均娴.朝鲜红参成分的研究—3-羟基2-甲基-4-吡喃酮的分离及鉴定[J ].药学学报,1982,17(7):549.[4]林耕,许旭东,刘东,等.黄毛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5):298.[5]陈德昌.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8.[6]于德泉,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第七分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49.[7]丛浦珠,苏克曼.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第九分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764.[8]赵玉英,李广义.绵头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1986,17(7):8.

[9]

陈金瑞,王叶富,邱林刚,等.藏药雪莲花的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究,1989,11(3):271.

(收稿日期:2001-10-12)

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

张卫东1,HA .Thi Bang Tam 2,陈万生1,孔德云3,李惠庭3(1.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

200433;2.法国图卢兹大学药学院,

法国图卢兹市31062;3.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0040)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 iscapus (Vant .)Hand -M azz ]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IR ,M S ,1H -N M R ,13C -N M R ,2D -N M R )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 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5-O -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Ⅰ)和4-O -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Ⅱ)。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灯盏细辛中分得的酚酸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Ⅰ,Ⅱ可明显抑制V EGF 诱导的血管高通透性(P <0.001)。

关键词:灯盏细辛;化学成分;酚酸类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02)08-0579-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972054);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资助项目(00QB14052)作者简介:张卫东,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Tel :(021)25070336

E -mail :W angYHK @onl ine .sh .cn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phenylic compounds from Erigeron breviscapus

ZHANG Wei -dong 1,HA .Thi Bang Tam 2,CHEN Wan -sheng 1,KONG De -y un 2,LI Hui -ting 3(1.Department of Phy tochemistry ,College of Pharmac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2.Faculte Des Sciences Phar -maceutiques ,Universite Paul Sabatier ,31062Toulouse ,France ;3.Department of Phyto chemistry ,Shanghai I nstitute of Pharma -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0040,China )

ABSTRAC T :OBJECTIVE T o isol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geron brevisapus (V ant .)Hand -M azz .METHODS Silica g el column chromatog raphy was used .T he structure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um (I R ,M S ,1H -N M R ,13C -N M R ,DEP T and 2DNM R re -spectively ).RESULTS T wo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5-O -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 (Ⅰ)and 4-O -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 l ester (Ⅱ).C ONC LUSION Compounds Ⅰand Ⅱwere isolated fro 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T hey were found to mar kedly inhibit the V EG F -induced hyperpermeability in BA ECs (P <0.001).

·

579·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8月第37卷第8期

Chin Pharm J ,2002A ug us t ,Vol .37No .8

KEY W ORDS;Erigeron brev isapus;compo sitae;4o r5-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

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 iscapus(Vant.)Hand-M azz.]的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等省区。民间认为它具有散寒解表,止痛舒络,活血治瘫的功效[1]。灯盏细辛制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栓塞、多发性神经炎、慢性蛛网膜炎等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瘫痪症[2]。以灯盏细辛黄酮类成分制成的片剂和注射液用于治疗脑血栓所致瘫痪,总有效率为95.8%[3~4]。从灯盏细辛中已鉴定有黄酮、吡喃酮、倍半萜[5~6]和酚酸类成分等10余种化合物[7]。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对心脑血管活性成分,也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50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酚酸类、木栓烷类及其苷类成分。本文报道2个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熔点测定用ZM D83-1型电热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用Hitachi275-50型仪测定;核磁共振光谱用Bruker AC-300MHz型仪测定;质谱用Varian MAT212型质谱仪测定。柱色谱硅胶(200~300目),硅胶H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灯盏细辛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由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秦路平博士鉴定为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 iscapus(Vant.)Hand.-Mazz.]。

2 提取与分离

灯盏细辛干燥全草50kg,用10倍量的85% EtOH于室温提取3次,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1801g浸膏,将浸膏混悬于2000mL水中,依次用石油醚,CHCl3,EtOAC,n-BuOH萃取(2000m L×5),减压浓缩,得石油醚萃取物132g,CHCl3萃取物200g,EtOAC萃取物398g,n-BuOH萃取物280g。EtOAC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醋酸乙酯不同比例梯度洗脱,得到24个流份。流份11进行反复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12∶1)洗脱得化合物Ⅰ(125mg),Ⅱ(35mg)。

3 鉴 定

化合物Ⅰ:淡黄色粉末。mp112~114℃。[α]20D-18.6°(MeOH)。FABM S得分子量为368,从1H-NM R,13C-NM R,DEPT和MS(FAB)推测分子式为C17H20O9。IR光谱中显示了羟基(3000~3600cm-1)和二个羰基峰(1690,1710cm-1)。13C-N M R也显示含有二个羰基碳(δ:175.45,168.29)。1H-NM R显示了分子中含有一个咖啡酰取代基[8](δ:6.20,1H,d,15.9Hz;7.52,1H,d, 15.9Hz;7.04,1H,d,2.1Hz;6.79,1H,d,8.2Hz;

6.95,1H,dd,8.2Hz,2.0Hz)。结合13C-NM R和DEPT谱显示,剩余的信号为一个甲氧基(δ:53.07, C-8),一个羰基(δ:175.45,C-7),二个亚甲基碳(δ: 3

7.81,C-2;3

8.03,C-6),三个次甲基碳(δ:70.34,C-3;72.55,C-4;72.82,C-5)和一个季碳(δ:75.84,C-1)。从以上数据可以推测化合物Ⅰ是由一个环状结构A与一个咖啡酰基B相连而成,结合文献[9]推测A环为一奎宁酸酯类结构。与已知化合物奎宁酸酯比较,化合物Ⅰ也为奎宁酸酯类结构(δ:175.45,C-7)[10]。为确定连接方式及碳氢信号的归属,做了1H-1H COSY,HMBC,HMQC,从13C-NM R中可以看出,A环中的三个次甲基碳(δ:70.34,72.55, 72.82)和一个季碳(δ:75.84)与氧原子相连。在A 环中,通过1H-1H COSY谱H-2β(δ:2.13,dd,J= 13.5,7.2Hz)和H-2α(δ:2.21,dd,J=13.5,3.7Hz)与H-3(δ:4.13,ddd,J=7.2,3.7,3.1Hz)相关,这说明C-2(-CH2-)与C-3(-CH-)相连接。而H-3与H-4(δ:3.72,dd,J=3.1,7.4Hz)有一强相关。说明C-3(-CH-)与C-4(-CH-)相连接,同样,H-4与H-5(δ:5.67,m)相关,而H-5与H-6有二个相关点(δ:2.15,m,2H),但H-6与H-2无相关点。所以A环是由6个碳-CH2-CH-CH-CH2-C-连接成环,组成A环。与文献报道[10]奎宁酸的母核完全一致,通过COS Y和HMQC进一步归属了碳和氢的化学位移。而从13C-NM R可以看出C3位质子及碳的化学位移与C5位的差别较大,所以推测咖啡酰氧基与C3位或C5位连接,而不是连在C4位形成对称结构。

由HMBC可知,δ:175.45的羰基不仅与氧甲基(δ:3.69,3H)相关,而且与二个CH2(2,6位)也相关,而季碳(δ:75.84)也与二个CH2相关,进一步证明它具有奎宁酸甲酯的结构。以此确定化合物为(3或5)-咖啡酰氧基奎宁酸甲酯类化合物。从HM BC 谱看出,δ:168.29的羰基与C5位的质子(δ:5.67)及(δ:7.52;d;15.9)有强相关,以此确定化合物Ⅰ为5位的咖啡酰氧基取代。1H,13C-NM R数据见表1。结合文献[10],最终确定化合物Ⅰ为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

化合物Ⅱ:淡黄色粉末。mp115~116℃。

·

580

·Chin Pharm J,2002August,Vol.37No.8

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8月第37卷第8期

[α]20D+43.1(M eOH)。FABM S得分子量为368,从1H-NM R,13C-NM R,DEPT和MS(FAB)推测分子式为C17H20O9。结合1H-NM R,13C-NM R可以看出化合物Ⅱ分子中也只含有一个咖啡酰氧基和一个奎宁酸酯。比较化合物Ⅰ,Ⅱ的1H-NM R,13C-NM R 可以看出,二者结构很相似,化合物Ⅰ,Ⅱ为同分异构体,化合物Ⅱ的氢谱中可以发现2,6位氢的化学位移发生了重叠,碳谱中与羟基相连的3,5位碳的化学位移(δ:71.32,71.25)也非常相近,2,6位二个-CH2-(δ:37.83,38.33)也基本一样,说明分子具有一定对称性,由HM BC也可以看出,δ:166.29的羰基与C4位质子(δ:4.61)有相关点,从而确定咖啡酰氧基与4位相连。因此化合物Ⅱ为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并利用1H-NM R,13C-NM R, DEPT,1H-1H COSY,H MBC,HMQC并结合文献[10]归属了碳和氢的化学位移。1H-NM R,13C-NM R数据见表1。

表1 化合物Ⅰ,Ⅱ的1H和13C-N M R数据(CD3O D,δ)

Tab1 1H&13C-NM R shif ts of co mpoundsⅠandⅡ(CD3OD,δ)

编号

化合物Ⅰ

1H(J

Hz

)13C

化合物Ⅱ

1H(J

Hz

)13C

175.8475.38 2Ha2.13(dd,13.5;7.3)37.81Ha1.99(dd,13.7;7.7)37.83 He2.21(dd,13.5;3.7)He2.01(dd,13.7;2.5)

34.13(ddd,7.2;3.7;3.1)70.344.24(ddd,7.7;2.5;2.9)71.25

43.72(dd,3.1;7.4)72.554.61(dd,2.9;9.8)73.69

55.67(m)72.824.89(m)71.32

62.15(m)38.031.95(m)38.33

7175.45175.78

83.69(s)53.073.18(s)51.37 1′168.29167.39 2′6.20(d,15.9)115.186.24(d,15.9)114.98 3′7.52(d,15.9)147.197.46(d,15.9)146.91 4′127.63127.40 5′7.04(d,2.1)115.097.07(d,1.9)115.02 6′146.85145.95 7′149.68149.31 8′6.79(d,8.2)116.616.77(d,8.1)115.94 9′6.95(dd,8.2,2.1)123.096.97(dd,8.1;1.9)122.96

4 活性研究

消化法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将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VEGF共孵育24h,检测不同剂量VEGF对BAEC125I-LDL通透率的影响,发现在50~400ng·mL-1之间,两者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并在100ng·m L-1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平台,剂量的增加未能引起通透率的进一步升高。

在药物作用试验中,分别同时加浓度为1×10-6~1×10-8mg·m L-1的化合物Ⅰ,Ⅱ的溶液100μL及VEGF100μL,37℃5%CO2孵箱孵育24h,加入3.7kBq·g-1 125I-LDL0.1mg,测其1h 通透率,作空白对照,并作VEGF抗体对照,结果见表2。

表2 化合物Ⅰ,Ⅱ对V EGF诱导的血管通透率的抑制作用.n=5,x±s

Tab2 Inhibitory effects ofⅠandⅡon VEGF-induced hy-perpermeability BA ECs.n=5,x±s

化合物组别125I-LDL通透率/%

空白组20.17±1.21 

对照组(VEGF)28.32±1.35 

VEG F抗体组21.13±1.612)

化合物Ⅰ(mol·L-1)1.35×10-622.14±0.922)

1.35×10-723.62±0.572)

1.35×10-826.12±0.851)

化合物Ⅱ(mol·L-1)1.35×10-622.34±0.762)

1.35×10-724.12±0.592)

1.35×10-826.38±0.511)

注:与对照比较,1)P<0.05,2)P<0.001

Note:compa red with control,1)P<0.05,2)P<0.001

综上说明化合物Ⅰ,Ⅱ在1.35×10-6~1.35×10-7mol·L-1浓度下,对VEGF诱导的血管通透作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P<0.001)。

5 讨 论

灯盏细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中风,疗效显著,以往的研究认为灯盏细辛的有效成分为灯盏乙素(黄酮苷),但含灯盏乙素的中药并非都具有很好的治疗脑中风的作用。本研究从中发现了二个酚酸类化合物,可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高通透性(P<0.001)。VEGF是细胞内皮生长因子或称细胞通透因子,在体内刺激内皮细胞生长,诱导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关,化合物Ⅰ,Ⅱ显著的抑制作用,显示了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巨大潜力。因此认为在灯盏细辛的治疗脑中风的有效成分中,酚酸类化合物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对生产工艺及质控和药材规范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深入的药效学研究还在进行当中。

致谢:质谱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王慧敏高级工程师测定,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别由第二军医大学测试中心杨根金和王勇老师测定;部分核磁共振工作由法国图卢兹大学化学系M erck先生完成。

参考文献

[1]江苏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948.

[2]云南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瘫痪的中草药-灯盏细辛[J].中草

药通讯,1972,3(2):47.

[3]张人伟,杨生元,杨永月,等.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J].

药学学报,1981,16(1):68.

[4]王锦平,王永铭.灯盏细辛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

1985,7(12):25.

[5]郭济贤,潘伟坚,杨瑞萍,等.中药灯盏花及其同属部分植物

的研究概况[J].中成药研究,1987,9(8):30.

[6]Yue JM,Lin ZW,W ang DZ,et al.A sesquiterpene and other

·

581

·

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8月第37卷第8期

Chin Pharm J,2002A ug us t,Vol.37No.8

constituents from Erigeron breviscapus [J ].Phytochemistry ,1994,36(3):717.

[7]Yue JM ,Lin ZW ,Sun HD .A new caffeoyl conjugate from Erigeron brevis capus [J ].Chin Chem Lett ,1997,8(3):225.[8]

Zhang WD ,Kong DY ,Li HT ,et al .A new glycos ide from Eriger on brevis ap us [J ].C h in Chem Lett ,1999,10(2):125.

[9]张卫东,孔德云,李惠庭,等.灯盏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12):554.[10]

Koichi M achida ,M asao Kikuchi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Viburn um dilatatu m [J ].Phytoc hemistr y ,1992,31(10):3654.

(收稿日期:2001-12-30)

作者简介:王晶娟,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贵君,男,教授Tel :(010)64711199-6048

Fax :(010)64721242

蜈蚣等5种动物类中药18S rRNA 基因酶切鉴定的初步研究

王晶娟,张贵君*,白根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目的 用基因酶切法鉴定蜈蚣等5种动物类中药,为中药生物鉴定法的构建提供基本方法。方法 PCR 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酶切。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Ⅱ可以一次性鉴别出5种动物中药。结论 Eco R Ⅱ是鉴定蜈蚣等5种动物药18S rRN A 基因最佳内切酶,酶切的基本步骤为:基因片段的扩增、酶切、电泳检测,该方法可用于中药的品种鉴定,为中成药的鉴定提供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18S rRNA ;酶切鉴定法;动物类中药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02)08-0582-03

Study on endonuclease cutting of 18S rRNA gene in five animal drugs including Scolopendra

WANG Jing -juan ,ZHANG Gui -jun *,BAI Gen -be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

ABSTRAC T :OBJECTIVE T o identify the five animal drugs such as Scolopendra by the endonuclease cutting in o rder to offer the ba -sic technique for the bio -assay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METHODS PCR and endonuclease cutting w as used .RESULTS EcoR Ⅱidentified the five animal drugs simutaneously .C ONC LUSION Eco R Ⅱwas the best endonuclease fo r identifying 18S rRNA of the five animal drugs .T he basic measure of the endonuclease cutting included amplification of genetic fragment ,endonuclease cut -ting and EP detectio n .T he result may be used in the v ariety identificatio n of Chinese drug and provide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fo 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drugs .

KEY W ORDS :18S r RNA ;endonuclease cutting ;animal drug s

动物类中药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中成药

中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达到鉴定的目的。本实验选用了节肢类动物中常用的药材蜈蚣、全蝎、僵蚕、土鳖虫、蝉蜕为载体,在DNA 的提取、PCR 扩增和18S rRNA 基因测序的基础上,通过对酶切鉴别的初步研究,为中成药的基因鉴定奠定基础。18S rRNA 基因的酶切鉴别主要分为3个步骤:基因片段的扩增、回收和纯化,酶切,电泳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 olopendra subspinipes m utilans L .Koch )的干燥体,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

燥体,僵蚕为蚕娥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 .)幼

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 .]而致死的干燥体,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 -tym pana pustulata Fabricius )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雌虫的干燥体。全部购自北京市同仁堂药店,经张贵君教授鉴定。

EcoR Ⅱ: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 )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购自上海生工公司。1.2 方法

1.2.1 DNA 提取和18S rRNA 基因片段的扩增 蜈蚣、全蝎、僵蚕用常规方法提取DNA 。土鳖虫、蝉

蜕的DNA 参照龟板[1]

中DNA 的提取方法并加以

·

582·Chin Pharm J ,2002August ,Vol .37No .8

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8月第37卷第8期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可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在临床应用与化学成分上的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0271581) 作者简介:杨文宇,男,1973年生;医学硕士,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的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 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在临床应用与化学成分上的对比研究 杨文宇 张 艺 张 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灯盏细辛两种主要制剂的分析,探讨灯盏细辛在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HP LC 分析方法。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灯盏花素有相同的临床用途和截然 不同的化学成分;提出了可用于中药疗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临床—化学”新研究模式。结论 咖啡酰衍生物和灯盏花素都是灯盏细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的有效成分。 关 键 词: 灯盏细辛;有效成分;临床—化学研究模式;文献分析;HP LC 中图分类号: R28411;R93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5)0420040203 灯盏细辛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片、灯盏细辛胶囊、灯盏花颗粒、青光康片及注射液、益脉康片等,其中,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应用最为普遍。灯盏细辛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以往的研究认为野黄芩苷(灯盏乙素,scutellarin )是灯盏细辛的主要有效成分,但是由于其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有必要对灯盏细辛的药效物质进行全面研究。1 两制剂的临床应用和化学成分分析1.1 临床文献分析 在灯盏细辛的临床应用文献中[1-5],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片(注射液)均有明显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后遗症如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作用,药理实验证实,两制剂均对血黏稠、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改善作用。 根据临床文献分析可知,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后遗症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方面都有效,其疗效反映了灯盏细辛“活血祛淤,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推断,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都含有“活血祛淤,通络止痛”的有效成分。1.2 灯盏细辛注射液和灯盏花素的化学成分分析1.2.1 仪器、试剂与药品 Agilent 1100series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G 1310A Is o Pum p ;G 1313A A LS 自动进样器;G 1316A colcom 柱温箱;G 1315B DAD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乙腈为色谱纯(T edia C om pany Inc.);磷酸为分析纯(成都化学试剂厂);水为重蒸水。 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20404);灯盏花素片(云南植物药业 有限公司,批号:20020101);野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880—200001)。1.2.2 色谱条件[6]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2(250mm ×4.6mm ,5μm ,大连依利特有限公司);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18:82:0.2);流速0.8ml/min ;检测波长284nm ;柱温40℃。1.2.3 HP LC 图谱 由如图1AC 可知,灯盏细辛注射液中野黄芩苷的峰(保留时间t R 13.347)很低,与其它主要峰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灯盏花素的主要成分为野黄芩苷。1.2.4 紫外光谱 图2分别为野黄芩苷和咖啡酸的紫外光谱。根据文献,典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由300~400nm 的带Ⅰ和240~280nm 的带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7];典型的咖啡酰衍生物的紫外光谱由310~330nm 强吸收带、285~310nm 肩峰和215~245 nm 吸收带组成[829] 。虽然仅根据紫外光谱推断化合物的类型缺乏依据,但文献已报道从灯盏细辛中分离鉴定了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和咖啡酰衍生物[9210]。 分析图1B 中各峰,发现除13.347min 峰外,只有23.592min 峰的紫外光谱符合黄酮类的特征;而4.334min 、5.166min 、5.656min 、6.401min 、6.578min 、6.804min 、15.040min 、16.762min 、23.066min 和24.186min 各峰的紫外光谱与图2B 咖啡酸的吸收带和谱线轮廓一致,这10个峰构成了图1B 的主要峰;此外,7.320min 、10.592min 和27.060min 峰的峰面积均较图中黄酮成分峰面积大,但其成分类型尚不能确定。在图1C 中,13.351min 峰为野黄芩苷,23.641min 峰与 ? 04?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12月第28卷第4期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 C M Dec.2005,V ol.28,N o.4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一族结构中含有酚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食品中,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而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延缓肿瘤的发作,抑制肿瘤的形成,提高认知功能,抑制低度脂蛋白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与其抗氧化性能有关。 人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对人的病理、衰老机理的研究发现反应性氧(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物自由基ROO·和烷氧基自由基RO·等)在体内起着很不利的作用,与机体老化及许多疾病有关。ROS在体内主要氧化脂肪、蛋白、核酸等细胞组成成分,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脂质氧化反应是一个自由基介导的链反应,由高反应活性自由基如·OH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相邻的亚甲基吸收-活泼氢而引发(反应式1)。 脂肪酸烷基自由基R·很快与O2反应形成过氧化自由基ROO·(反应式2),ROO·可从脂肪酸继续吸收活泼氢,使脂质氧化反应继续进行(反应式3)。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体血浆中主要的携带胆固醇的蛋白质,除富含胆固醇外,还含大量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极易被氧自由基氧化而形成过氧化物。被氧化的LDL不能结合到LDL受体上,而是与巨噬细胞清除受体结合,形成泡沫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相对于脂质而言,蛋白质和核酸较不易受自由基的攻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对ROS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 ROS对蛋白质的改性作用会影响其被细胞内蛋白水解酶的降解。ROS引起的蛋白质氧化可能是许多炎症反应的原因。 由氧化反应引起的核酸的改性则明显改变细胞功能,有潜在致癌性。ROS攻击DNA会引起广泛的DNA损伤,包括碱基的修饰,产生无碱基位点、碱基删除、移码、DNA解链、DNA-蛋白质交联及染色体重排等。大量的研究认为ROS在癌症的引发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机体有多种抗氧化防御系统,抗氧化剂主要是通过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而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的。α-育酚(TOH)是生物膜中维持稳定性不可缺少的抗氧化成分,以此为例说明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当TOH的酚基团遇到过氧自由基ROO·时,反应形成生育酚自由基TO·和氢过氧化物。 该反应速率常数k3为8×104mol/s。因为链传递反应速度常数k2约10~102mol/s,远低于k3,故TOH与ROO·自由基反应的速度比RH与ROO·反应速度快约104倍。因此仅需少量即可起到有效的终止自由基链反应作用。 酚类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比较稳定,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植物中存在的天然酚类化合物谷物种子大米是亚洲主要的谷物食品,水稻壳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很强,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一种抗氧化成分异牡荆黄基类黄酮,具有独特的C -糖基结构,抗氧化能力与生育酚相当。 黑米种子即使经过长时间储存仍维持发芽力,故推测其色素物质可能有抗氧化作用。经大规模分离纯化,分离出了抗氧化色素花青素-3-0-β-D-葡萄糖苷(C3G)及dele phinidin-3-0-β-D-葡萄糖苷及花葵素-3-0-β-D-葡萄糖苷,这三种花色素型抗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均呈强抗氧化活性,而C3G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也有抗氧化性。在其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乙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试剂能使黄酮的酚羟基离解或形成络合物等,导致光谱发生变化。据此变化可以判断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这些试剂对结构具有诊断意义,称为诊断试剂。 黄酮和黄酮醇类 黄酮或黄酮醇的带Ⅰ是由B环桂皮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带Ⅱ是由A环的苯甲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 黄酮和黄酮醇的UV光谱图形相似,仅带Ⅰ位置不同,黄酮带Ⅰ位于304~350nm,黄酮醇带Ⅰ位于358~385nm。利用带Ⅰ的峰位不同,可以区别这两类化合物。 黄酮、黄酮醇的B环或A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将影响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和形状。例如,7和4'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可引起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又如3-或5-位引入羟基,因能与C4=O形成氢键缔合,前者使带Ⅰ向红位移,后者使带Ⅰ、带Ⅱ均向红位移。B环上的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带Ⅰ向红位移值(nm)也逐渐增加,但不能使带Ⅱ产生位移。有时(例如3',4'-位有2个羟基或2个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仅可能影响带Ⅱ的形状,使带Ⅱ歧分为双峰或1个主峰(Ⅱb位于短波处)和1个肩峰(sh)或弯曲(Ⅱa位于长波处)。 A环上的含氧取代基增加时,使带Ⅱ向红位移,而对带Ⅰ无影响,或影响甚微(但5-羟基例外)。 黄酮或黄酮醇的3-,5-或4'-羟基被甲基化或苷化后,可使带Ⅰ向紫位移,3-OH甲基化或 1.甲醇钠(NaOMe),主要是判断是否有4'-OH,3、4'-二OH或3、3'、4'-三OH。

中药化学成分中的英文对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 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 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Alizarin 茜素 Allantoin 尿囊素 Allasecurinine 别一叶秋碱 Allantolin Allicin 大蒜素 α-Allocryptopine α-别隐品碱 Alloisoimperatorin 别异欧前胡素 Alloxanthoxyletin Allose 阿罗糖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saponol Aloin 芦荟甙 Aloesin 芦荟苦素 Aloperin 苦豆碱 Alpinetin 山姜素 Amentoflavone 9-Amino camptothecin 9-氨基喜树碱 1- Amino-cyclopropane-1-acid hydrochlorid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酸盐Amethystoidin A 香茶菜甲素 Ampelopstin 福建茶素 Amphicoside II 胡黄连苦甙 II,胡黄连甙 II Amygdalin 苦杏仁甙 β-Amyrin β-香树脂醇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5例效果观察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5例 效果观察 【摘要】为观察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将7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与VitB1100mg,VitB12500μg,14d 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液循环和脂代谢,疗效较好。 【关键词】灯盏细辛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3]。其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麻木和感觉障碍,我科自2002年3月—2008年2月对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85年在WHO糖尿病研究组工作会议上再次肯定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神经病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神经病学》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为便于疾病的观察,选择多发性神经病变感觉和运动神经成对称发病的病例。(1)

感觉神经病变型在肢体远端、蚁行感、麻木、灼热、疼痛等感觉异常,典型病例对称性"手套-袜子"型的深浅感觉障碍。(2)运动神经病变性首先是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下肢症状早于上肢,膝健反射消失或减弱。排除中毒、感染等其它因素。 1.2 分组及治疗 70例患者选自我科2002年3月—2008年2月的住院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并神经病变诊断,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57.8±6.5)岁,病程6~25年。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55.6±8.4)岁,病程5~26年。 两组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治疗(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 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与VitB1100mg,1日1次,VitB12500μg,1日1次,14d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参考[2]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四肢运动好转,四肢感觉障碍消失,血糖<7.0mmol/L。有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四肢感觉障碍部分消失,四肢运动有所好转,血糖<7.0mmol/L。无效治疗后症状部分消失或不消失,四肢感觉运动障碍仍存在或血糖>7.0mmol /L。 1.4 观察指标 TG(甘油三酯)、CHO(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红细

骨碎补中的两个新酚酸类化合物_梁永红

·874·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10, 45 (7): 874?878 骨碎补中的两个新酚酸类化合物 梁永红, 叶敏*, 张灵芝, 李卉芳, 韩健, 王宝荣, 果德安*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1) 摘要: 为了研究骨碎补的化学成分,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 从中药骨碎补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酚酸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2D NMR、HR-ESI-MS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4, 4'-dihydroxy-3, 3'-imino-di-benzoic acid (1)、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 2)、没食子酸 (gallic acid, 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4)、咖啡酸 [(E)-caffeic acid, 5]、ethyl trans- 3, 4-dihydroxycinnamate (6)、咖啡酸4-O-β-D-葡萄糖苷(caffe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 7)、对-香豆酸4-O- β-D-葡萄糖苷(p-coumar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 8) 和23(S)-12-O-caffeoyl-12-hydroxyllauric acid glycerol ester (9)。其中, 化合物1和9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3、4、6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骨碎补; 槲蕨; 酚酸; 23(S)-12-O-caffeoyl-12-hydroxyllauric acid glycerol ester; 4, 4'-dihydroxy-3, 3'- imino-di-benzoic acid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0) 07-0874-05 Two new phenolic acids from Drynariae Rhizoma LIANG Yong-hong, YE Min*, ZHANG Ling-zhi, LI Hui-fang, HAN Jian, WANG Bao-rong, GUO De-a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rynariae Rhizoma, nine phenolic acids were isolated from a 70% ethanol extract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includ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 over silica gel, ODS, Sephadex LH-20,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ncluding 1H NMR, 13C NMR, 2D NMR, and HR-ESI-MS,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4, 4'- dihydroxy-3, 3'-imino-di-benzoic acid (1), protocatechuic acid (2), gallic acid (3), p-hydroxybenzoic acid (4), (E)-caffeic acid (5), ethyl trans-3, 4-dihydroxycinnamate (6), caffe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 (7), p-coumar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 (8), and 23(S)-12-O-caffeoyl-12-hydroxyllauric acid glycerol ester (9), separately. Among them, 1 and 9 are new compounds, and 3, 4, and 6 were isolated from Drynaria specie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Drynariae Rhizoma; Drynaria fortunei; phenolic acids;23(S)-12-O-caffeoyl-12-hydroxyl lauric acid glycerol ester; 4, 4'-dihydroxy-3, 3'-imino-di-benzoic acid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槲蕨属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 性温, 味苦, 入肾、肝二经, 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1]。用 收稿日期: 2010-01-08. 基金项目: 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 (985-2-063-112); 北京大学医学部985项目 (985-2-119-121). *通讯作者Tel / Fax: 86-10-82802700, E-mail: yem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6133415.html, or gda@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6133415.html, 于治疗肾虚腰痛, 耳聋、耳鸣, 牙齿松动, 跌扑闪挫, 筋骨折伤; 外用治疗斑秃、白癫风。国内外文献报道槲蕨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2–6]、三萜类[7–9]及苯丙素类化合物[10], 也有学者利用GC-MS分析了其挥发油成分[11]。为了进一步寻找其生物活性成分, 作者对中药骨碎补的化学成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 DOI:10.16438/j.0513-4870.2010.07.004

中药化学习题-苯丙素类、黄酮类

第五章 苯丙素类 一. 单选题 1.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拼α-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2.异羟肟酸铁反应的作用基团是( ) A 亚甲二氧基 B 内酯环 C 酚羟基 D 酚羟基对位活泼氢 3 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结构类型不包括( ) A 桂皮酸 B 烯丙苯 C 苯甲酸 D 丙烯苯 4 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 ) A 光敏作用 B 抗菌作用 C 抗维生素样作用 D 镇咳作用 5、木脂素类成分结构中的亚甲二氧基的检识可用:( ) A 、Labat 反应 B 、K.K 反应 C 、异羟肟酸铁反应 D 、Gibbs 反应 二、多选题 1 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 A 秦皮 B 甘草 C 补骨脂 D 五味子 E 白芷 2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具有的性质包括( ) A 有香味 B 有挥发性 C 能升华 D 溶于沸水 E 溶于冷水 3 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 ) A 酸溶碱沉法 B 碱溶酸沉法 C 乙醚提取法 D 热水提取法 E 乙醇提取法 4 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时,可将它们分别加碱水解后再采用( ) 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s反应 C Emerson反应 D 三氯化铁反应 E 醋酐-浓硫酸反应 5 含木脂素类成分的中药有( ) A 五味子 B 补骨脂 C 牛蒡子 D 连翘 E 厚朴 三、 填空题 1、指出下列化合物的二级结构类型: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0oH oH oH H O N oH N oH oH oH 0 00ocH 30ocH 30ocH 3()( )( )( )oH oH oH (( ( ) ( )O H O O R CHO O O R CHO CH2O H CH 2O H O O R H+O O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大而复杂基因的化合物。从化学上讲,酚是苯环(又称芳香环)上联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化合物。多酚物质(polyphenols)是含有酚官能基团的物质,是构成植物固体部分的主要物质[5,6]。按分子质量可分为单宁化合物(相对分子量500~3000)和非单宁化合物(相对分子量<500或>3000)[3]。酚类物质是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与葡萄的抗病性、采后生理、贮存、保鲜以及与葡萄汁(酒)的色泽、风味等品质指标密切相关。德、法等国在探讨酚类物质与葡萄酒的品质关系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国内对酚类物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8]。葡萄与葡萄酒中常见的酚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类黄酮和非类黄酮[1]。不同葡萄品种之间酚的含量及类型差异很大,相同品种葡萄及其酿制的葡萄酒中酚的构成及含量也会受地域、栽培条件、气候条件、成熟度,酿造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非类黄酮 酚酸类化合物(phenolic acids) 这类化合物具有一个苯核,多为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烯酸(肉桂酸)的衍生物[5,6]。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和香豆酸4种,此外还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阿魏酸、绿原酸、芥子酸等。 葡萄浆果中20%~25%的酚酸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在葡萄酒中,酚酸可与花色素和酒石酸相结合[2,5,6]。这些物质结构较简单,主要贮存在葡萄细胞中的液泡中,破碎时容易被浸出。含量最高的是羟基肉桂酸的衍生物,一般与糖、有机酸以及各种醇以酯化形式存在[1]。葡萄品种成熟条件不同,葡萄浆果中酚酸的总量和游离态酚酸的比例也不相同。 2 类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的酚类化合物的最大类别之一。而且大部分单宁也是由黄酮类化合物转变来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总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它们排列成C6-C3-C6的构型。也就是说,两个芳香环由一个成环或不成环的C3单元联结起来。这三个环分别标为A、B、C。葡萄酒中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有黄酮醇,儿茶素,红葡萄酒中还有花色苷等[1,11]。类黄酮主要来自于葡萄皮,葡萄籽及果梗,在红葡萄酒中占多酚物质的85%以上,在白葡萄酒中含量一般不超过总酚的20%,因此类黄酮对红葡萄酒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白葡萄酒的作用[1]。 2.1 黄酮醇类化合物(flavonols) 槲皮酮(栎精)R:HR':H 莰非醇(山奈醇):R:OH R':H 杨梅黄酮:R:OH R:OH 图1 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 分子结构中含有“黄烷构架”。主要有写槲皮酮(栎精,Quercetin)、莰非醇(山奈醇,Kaempferal)、和杨梅黄酮(Myricetin)(见图1)。

灯盏细辛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灯盏细辛 1.2 汉语拼音:Deng zhanxixin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盐酸、硝酸、硝酸银、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乙醇、磷酸、甲醇、野黄芩苷对照品适、三氯甲烷、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显微镜、烘箱、马弗炉、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鉴别。 7.4.2取本品,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试验,供试品色谱应呈现与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相一致的色谱峰。 7.5 检查: 7.5.1水分:不得过12.0%(附录15第二法)。 7.5.2总灰分:不得过15.0%(附录17)。 7.5.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8.0%(附录17)。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 %。 7.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

醇-0.1%磷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5nm。理论板数按野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野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 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绿色,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去溶剂,连同滤纸筒移入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 ,密塞,称定重量,放置1小时,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野黄芩苷(C21H18O12)不得少于0.30%。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化合物,多属于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或以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但大多都是以苷类的形式存在,多数的黄酮苷属于O-苷,少部分属于C-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天然黄酮糖苷化合物资源有限,故而使其化学合成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各类黄酮类化合物着手,研究其糖苷化反应的条件,并以实例比较同类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结构对糖苷化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黄酮黄酮苷糖苷化合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04 Abstract:Flavonoids are widely exists in the nature of a class of compounds,more belongs to the most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 body combined with sugar into glycosides or exists in the form of carbon sugar base.But mostly in the form of glycosides,most of the flavonoid glycosides belong to O-glycosides,a few belong to C-glycosides,ha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Natural flavonoid glycoside compounds with limited resources,and make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sugar today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黄酮结构解析

1.某黄色结晶,分子式为C15H10O5,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Gibb,s反应阳性。黄酮,苷元,酚羟基对位无取代基 Uvλmax(nm) MeOH 270 331 NaOMe 279 331 394 4’-OH AlCl3 278 305 350 380 AlCl3+HCl 278 304 343 380 无邻二酚羟基 NaOAC 275 302 351 7-OH NaOAC+H3BO3 275 351 IR(cm-1): 3380~3250,羟基1665,羰基 1610, 1581苯环 1HNMR(TMS,DMSO-d)δ: 6.30(1H,s) 无3-OH, 6.80(1H,d,J=2Hz), 6.69(1H,d, J=2Hz),6.91(2H,d, J=8Hz), 8.29(2H, d, J=8Hz),10.40(1H,s,D2O消失),10.88(1H,s,D2O消失),13.20(1H,s,D2O 消失) 请分析推出结构,并确定核磁及红外峰的归属。 2.某化合物淡黄色针晶,mp300-302℃。三氯化铁反应呈阳性,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Gibbs 反应呈阴性,SrCl2反应呈阴性。黄酮酚羟基对位有取代无邻二酚羟基有3或5羟基 元素分析C16H12O6,计算值(%)C,64.00;H,4.03。实测值(%)C,63.82;H,4.21。MSm/z (%):300(M+,55.6),285(100),118(19.4) UVλmaxnm: MeOH 277 328 NaOAc 284 7-OH 390 AlCl3 264(sh) 284 312 353 400 3-OH NaOMe 284 300 400 4’-OH cm-1:3430、3200、1660、1580 1H-NMR(DMSO-d6)δppm: 3.82(3H,s)甲氧基、6.20(1H,s)、6.50(1H,s)、6.87(2H,d,J=9Hz)、7.81(2H,d,J=9Hz)、 12.35(1H,s)、10.88(1H,s)、10.40(1H,s)3个羟基 请推测其结构并确定核磁归属。 3.某化合物未黄色结晶,盐酸-镁粉(+),三氯化铁(+),锆盐-枸橼酸黄色不褪,Molish(-) UV 黄酮 3或5 3或3、5羟基即有3-OH 苷元 MeOH 254 369 NaOMe 271 325 433 4’-OH AlCl3 264 300 364 428 AlCl3/HCl 264 300 364 428 NaOAc 276 324 393 7-OH NaOAc/H3BO3 255 377 H-NMR 3.83(3H,s); 6.20(1H,d,J=2.0Hz);6.48 (1H,d,J=2.0Hz); 6.93 (1H,d,J=8.2Hz);7.68 (1H,dd,J=1.8、8.2Hz); 7.74 (1H,d,J=1.8Hz);9.45(H,s);9.77 (H,s);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 合物的主要成分,可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三)成色反映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氯吡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氯吡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临床观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灯盏细辛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否则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我院在常规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灯盏细辛治疗UAP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0~76岁。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 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他丁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300 mg顿服,以后口服氯吡格雷,每日一次,每次75 mg,同时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两种药物均连续使用14 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间隔时间、心电图ST T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出院6个月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绞痛不再发作或小于2次/周,体力活动耐受增加,心电图原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ST T有明显改善;②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或疼痛时间缩短,ST段压低较前改善;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善,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2结 治疗组显效3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显效率6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7例,好转16例,无效17例,显效率45.0%,总有效率71.7%。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及镇痛剂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期间,治疗组有8.1%的患者出现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有14%的患者出现上述事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有研究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主要与斑块破裂、出血,诱发腔内不全阻塞性血栓形成,内膜损伤或斑块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比较灯盏细辛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削减的影响。方法将54例NS 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及灯盏细辛治疗组(29例)两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 每日1次静脉滴注, 14天为1个疗程, 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尿蛋白等参数。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经2周治疗后,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均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但灯盏细辛治疗组临床疗效、血粘度、尿蛋白、尿素氮、肌酐下降及血白蛋白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血脂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灯盏细辛可提高NS临床疗效,在降低蛋白尿、改善病人的高凝状态以及肾脏保护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少,依从性好。 【关键词】灯盏细辛肾病综合征 Obeservation on clinic effect of DZXX for treatment of nephrotic syndrome. GUO Wei.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Zhoupu Hospital , Nanhui District , Shanghai 2013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ZXX for treatment of nephrotic syndrome(NS) and the effect of DZXX for changes of hemorheology, blood lipids,renal

涨知识——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检测方法

涨知识——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检测方法 我们通常采用色谱技术对植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此外,色谱技术也可用于研究酚酸类化合物与其他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植物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取决于检测前成分的化学性质、提取方法、粒径、储存的时间和条件,以及测定方法和干扰剂(如脂肪、萜烯和叶绿素)。通常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定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是最常用的。在HPLC 方法中,采用不同的色谱柱、流动相、柱温和流速对酚酸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水、甲醇和乙腈是流动相中最常见的成分。有时必须要加入改性剂,如甲酸、醋酸铵和醋酸,以防止色谱峰拖尾。就分析时间而言,它不是固定参数,因为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流速来延长或缩短。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器对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如UV-Vis 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库仑阵列检测器和质谱(MS )检测器。此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也可以检测酚酸类化合物含量。 气相色谱法(GC ) 由于GC 需要高温处理,而样品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所以气相色谱不常用于酚酸类化合物检测。但GC 可以用于检测600D 以下的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气质联用(GC-MS )常用于植物样品中酚酸类化合物分析。与LC-MS 比较而言,GC-MS 具有更高的选择性、精密度及准确度,尤其在分析少量组分的时候。 毛细管电泳法(CE ) 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酚酸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E 技术可以分离并检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化合物,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CE 具有电解液体积小,分析时间短,分辨率高,样品量少等优点。为了得到更高的分辨率,需要优化缓冲液、pH 、浓度、毛细管类型、电泳温度、电压以及进样方式等参数。 LC-MS 和GC-MS 的比较(来源:迪信泰检测平台) 以上所有的检测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液相色谱配备DAD 和MS 检测器可以减少所需样品量,缩短分析时间。然而,GC 常与MS 联用,需要较高温度处理样品,可能会导致样品分解。此外,GC 只能用于分析小于600D 的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近年来,CE 技术也常用于酚参数 LC-MS GC-MS 样品前处理时间 20 min 180 min 分析时间 60 min 50 min 线性范围 窄 宽 选择性 好 高 检出限 5-15 ng/mL 10-18 ng/mL 鉴定 方程计算 具有许多化合物的质谱库; 碎裂片段可以推测分子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