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重新评价这段不应该完全肯定的历史

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重新评价这段不应该完全肯定的历史

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重新评价这段不应该完全肯定的历史
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重新评价这段不应该完全肯定的历史

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重新评价这段不应该完全肯定的历史

2009140111任莹玥

自中学以来,所认知的太平天国运动便是一场湮埋在西方宗教影响的阴影下,以反抗封建剥削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为主的最

高峰农民起义运动。那时,对历史教科书的信服成就了我对此段历史的肯定。

然而,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愈发产生了对此执称为三大革命之一的太平天国产生

了疑问。

革命是什么?拿起刀枪就叫革命吗?

革命,从广义上讲,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引起大多数的人民群众革命的原因即是对

一个不公平的制度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其性质只不过单纯的农民战争[1],同以往

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一样,主要领导者是农民,也就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它们所提出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它所标榜的平均主义的方案,探其实质则带有反动性;革命的组

织形式没有改变历来所采用的宗教迷信手段、政治上封建保守的色彩很浓[2]。

洪秀全所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逆历史潮流而为,经济上来说,个人不能有任何私有财产,收入完全要归入"圣库";政治上来看,它要实行完全军事化的中世纪专制主义。底层老百姓的劳动、经济收入、教育、思想信仰及其他日常生活和种种纠纷,一律听从官员的严格监管、专断和安排。清政府的官员很少,帝力不及之处,人民仍有较大活动空间。按太平天国这一套政治方针,把人紧紧箍住,发点牢骚,被人听到打小报告,立即斩首的记录屡见不鲜。

再者,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研究得到:从1851年到1865年,经过十四年的战乱,全国减少了一亿一千二百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除却清王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屠杀,太平军内部,即东王杨秀清及其"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

尽行杀净"和杀杨秀清的韦昌辉和所有姓韦

的也全都被杀等这样的杀戮,就显得惨绝人

寰。

天平天国期间的战斗,其破坏力量是惊人的。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和长江流域成了主要战场。左宗棠在行军中看到“浙中光景已是草昧以前世界。”[3]1875年,战争结束12年,郭嵩焘仍向皇帝报告:“江浙财赋之邦,经乱已十余年,而土田之开垦无多,或七八成,或仅及五六成。皖南积尸填塞山谷,至今未尽收掩,田卒污莱不能辟,人民离散不能归.”[4]

暂且不说为政治规章或战争而牺牲的

百姓们,那些在隆冬之际为造天王府,挖取人工湖的女兵们,她们的尸首该被六月飞雪所掩埋,揭示“太平天国简直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蠢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以富庶著称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于无地不焚,无户不掳,死亡殆尽。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呻吟垂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5]

据《江南春梦笔记》记载,洪秀全后宫中,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共208人;24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七个名位共960人,两者共计1169人。以上都属嫔妃,都是要和洪秀全同床共枕的。天王府不设太监,所以另外还有许多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辖女司20人计算,合计为1200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洪秀全一个人。

洪秀全从41岁进南京到52岁自尽,在用无数女兵的尸首“堆砌“起的天王府中度过了11年。然而,这11年中,他仅仅颁发过二十五篇诏书,从咸丰四年到成丰八年(1854-1858年)是空白,五年中竟然未发一诏!历代草莽英雄,有一些人胸怀宽广,讲义气,有气魄。比如刘邦,后来也屠杀功臣,但在造反的时候,还是能够团结各种各样的人物。洪秀全不仅在远远还没有达到成功的事后就已经开始屠杀功臣,且不理朝政,不指挥杀敌,只顾荒淫享乐,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 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6]

《太平杂说》一书的作者潘旭澜先生曾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反动、最腐朽、最愚昧、最黑暗、最专制的一页”,如果不是真正亲身地广泛阅读、查阅史料,我仍旧相信太平天国是那样一段辉煌灿烂

的过往,也许我至今仍真正不能认清这传统史学的太平天国学的伪科学,祸国殃民,流毒甚深。

注释:

[1]选自《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零五周年》范文澜文原载《人民日报》1951年1月11日

[2] 选自《略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郭毅生文原载《教学与研究》1957年第2期

[3] 选自《致李鸿章》同治二年四月初十

[4] 选自《条议海防事宜》郭嵩焘

[5] 选自《太平天国的极权政治》郭廷以文原载《大陆杂志》第10卷第2期

[6] 选自《中国记事》袁伟时(1862年)

高中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高中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2019-01-01 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不会写?多来看看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文吧,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请继续留意自我评价栏目。 第一篇:高中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个人简历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16204170.html,,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论道德评价与法律约束

论道德评价与法律约束 在历史发展的数千年之中,道德与法律都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儒家有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不难发现,道德与法律存在临界点,因此,道德与法律都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各司其职,互补互融。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应当携手合作。道德是对个体或集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而法律是对行为最基本的约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法律与道德在社会治理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关系形成之后的必然产物,它以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形成道德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从最初的风俗习惯,到独立的道德体系,是劳动关系的与生产力的发展一手促成的。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主要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道德评价是道德社会功能中重要的一环,他通过道德评价来纠正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错误导向,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在中国古代,礼法和刑法分别对应如今的道德与法律。有“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之说,道德与法律在性质上是相通的,在适用功能上两者互补互融,在古代。有“出礼入刑”之说,说明在封建时代,道德与法律就存在临界点。 由于道德与法律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临界点的存在造成了两重后果,一方面,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规划,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起来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我不能忘记祖国阅读理解及答案

我不能忘记祖国阅读题答案_我不能忘记祖国阅读 理解及答案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学生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宋庆龄先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不 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 没有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绝不会永远的睡 下去。总有一天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的志士,为了它的振 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按要求填空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立即-()勤奋-() 苏醒-()马虎-()热烈-() (1)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宋庆龄对什么不以为然?为什么不以为然? (2)大家交口称赞。 “交口称赞”是什么意思?大家交口称赞什么?为什么要交口称赞?

(3)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这句话是宋庆龄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的?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1.按要求填空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思索)立即-(马上)勤奋-(勤劳) (2)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苏醒-(沉睡)马虎-(认真)热烈-(安静)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不以为然即表示不同意。宋庆龄对那位美国学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因为宋庆龄认为中国是强大的,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 (2)交口称赞意思是异口同声地称赞。大家称赞宋庆龄对中国的描述。因为宋庆龄说得对,以理服人。 (3)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讨论会上说的。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一腔爱国之情。 3.略

【自我评价范文】道德与公民高中自我评价

道德与公民高中自我评价 道德与公民高中自我评价篇一 道德与公民 作为一个公民,我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 成功的日子,都是让我最难忘,让我最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 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作为一名团员, 我思想进步,有政治抱负。在团组织的领导下,更好地锻炼了自己, 而且还在业余党校中顺利结业。作为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 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 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 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 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电 脑问题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 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学习与创新 在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懂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运用各 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 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 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努力追求学习完美。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参加 各种学习和竞赛,比如:计算机数学比赛,全国生物竞赛,校园辩论 赛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合作与交流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 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即使 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也会尊重和鼓励他。

论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

■中青年专家网页论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 万俊人 内容提要 道德目的论和伦理道义论是中外伦理学最基本的 两种学理进路。它们在方法论、道德价值观念、对伦理学特性的理 解和体系建构上存在诸多根本理路分歧,但它们并非不可调和。 前者侧重解释个体道德现象,具价值人学意味;后者侧重社会伦理 现象,具伦理关系学取向。如果把人类道德生活看作一个多类型、 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系统,道德目的论和伦理道义论其实都是不 可或缺的解释向度,不仅可以互补,而且是必须相互参照、相互支 援的伦理学方法论资源。 关键词 道德目的论 伦理道义论 作者万俊人,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几十年来,国内现有的伦理学教科书体系或习惯的伦理学方法论思维定势是一般哲学的宏观叙述方式,即用社会历史哲学的一般方法论原则,代替各门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这是一种看似可靠实则抽象游离、大而不当的伦理学论理方式,难以确切揭示伦理学作为独特人文价值学科的方法论特征。比如说,“阶级分析方法”常常被一些现行教科书规定为伦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政治学或政治哲学的分析方法,或者更普泛一些说,属于社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若简单将之移植为伦理学的基本方法,不仅大而失当,而且也不足以揭示伦理学所必需的道德推理的价值特点和独特论理形式,甚至难以准确地展示伦理价值语言的一般评价意义。很明显,道德语言中的“好”与“坏”、 “善”与“恶”等等,决不是通过阶级分析方法所能简单定性,它们之间的分别与对立也不

能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对立。如果只靠阶级分析的方式来确定道德伦理中的好坏善恶及其道德价值等级,不仅可能导致尼采式的价值等级制或精英主义的道德谱系学结论,而且也可能因此失却对人类道德的普遍理解的可能性。 按照伦理学的学科特性和主题对象,其方法论向度只能是以揭示人类道德行为或道德生活中的价值意义和价值关系为基本理论方向,或者以建立健全合理的道德推理或道德论证规则、并由此确立或证成人类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规范为其理论主题。前者是一种道德目的论的向度,后者则是一种伦理道义论的向度。虽然这两种方法论向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理论差别,在某种意义上它们的价值取向和论理姿态甚至是相互对峙的,但在方法论意义上,两者都秉持了伦理学的特殊价值思维理路,即:以揭示人类道德伦理的内在意义及其特殊结构为论理立说的根本目标,只是两者所持的具体理论立场和视角及其解释和求证方式各不相同而已。换句话说,它们没有游离或脱逸于道德伦理问题本身。 这里,我们需要仔细辨别两个很容易产生的理论混淆:一个是把哲学(尤其是社会历史哲学)的一般方法论原则混同于伦理学的特殊方法论;另一个是把伦理学的方法论混同于各种伦理学理论流派的分析。按照经典的学理规范来说,伦理学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故又被称为道德哲学,但这种学科或知识分类上的种属关系并不能成为伦理学简单移植或套用哲学一般方法论的正当理由,一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一般哲学方法论混同于美学的特殊方法一样。知识学科上的种属关系不等于方法(论)上的种属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中外伦理学史上的确出现过、并且可能还将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理论流派或学说、观点,它们的理论分野也确实与它们各自所持的理论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学派之分与方法之分毕竟是两码事,即使采取相同的理论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伦理学派或学说、观点。例如,道德快乐主义(或享乐主义)与功利主义学派在理论方法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也就谈不上根本性的区别),都是持一种强式目的论方法论原则,但它们在理论观点和道德价值立场等方面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典型的道德个人主义,而后者则被普遍归结为价值整体主义的社会伦理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道德快乐主义(或享乐主义)的价值指向显然是当下现实的快乐与幸福,而功利主义对道德价值最大值(maximization)的追求,即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追求,却带有极强的道德理想主义诉求。所以,我们在讨论伦理学方法论问题时,既不能拘泥于各学派或观点的个性化理论旨趣,又不能泛化为一般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必须采取并坚持一种道德现象学的原则:回到人类道德生活事实本身! 考量人类道德生活事实有两个最基本的方法:一是其道德行为的价值目的论意义,包括人类道德行为的价值动机(区别于一般行为动机如寻求食品以解除饥饿的生理行为动机)、价值意义(行为道德究竟有何意义)、价值目的或价值理想(道德行动究竟为了什么)等等。二是人类道德行为和伦理关系的道义规则,包括道德义务及其分配原则、道德责任(对自己)和伦理责任(对他人)、道德行为规范(如何行为才是合乎社会伦理要求的)等等。与这两个基本方面相对应的伦理学探究方法正是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它们是千百年来中外历代伦理学所探索并不断丰富发展出来的、切入和揭示人类道德生活事实的两种最基本、较有效的学理运思方式。 一 道德目的论(the Teleology of Moral)的基本含义是:道德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的行为本身的道德价值评价,而一行为善恶好坏的性质和程度,最终取决于该行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该行为结果必须是实质性的、且首先是相对于行为主体自身而言,其次才是相对于其他相关群体或个体。换言之,道德目的论重视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否实现了该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目的?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或达成了该主体的道德目的?目的的达成即是道德的善,达成程度愈高,其道德善性就愈圆满、充分,道德价值就愈高;反之,没有达成其道德目的的行为则是道德的恶。道德目的不仅与主体的行为动机相关(但不相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该行为所产生的最终结果相关,行为的结果才是根本性的,因此道德目的论比较重视行为的结果,而不看重行为的动机,有着明显的结果论或效果论倾向。 在道德目的论看来,惟一能够作为道德评价依据的,只能是行动本身所直接产生的现实效应或实质性结果,或者是由它带来的实际价值效应。这样,不仅是行为的动机,而且包括行为的条件和背景、行为的过程和方式在内的其他非直接效果性因素,都被道德目的论作为次要的或非基本的因素而排除在道德评价之外。因此道德目的论的另一个特点是: ■中青年专家网页

不能忘记的耻辱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 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 任感。 三、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 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 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分组查阅“虎门销烟”、“三元里民众抗英”等文字图

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话鸦片 1.师:最早的毒品就是鸦片,鸦片是怎样叩开中国的国门,让我 们翻开P48,小声读读、看看48面。 2.师:鸦片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这张图 片就是当时人们吸食鸦片时的真实照片。看了这些照片,你感受到了什么?(吸食、注射毒品是指非法用吸食、注射等方式使用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行为,也称吸毒。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因此为国家法律所严格禁止。) 3.师点击课件,出现文字P48(“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危 害社会稳定”,“白银大量外流” 4.师:正因为鸦片给当时的人们、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 所以当时的清末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民谣) 5.师:就这样,英国用鸦片——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了不堪一 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 历史。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 6.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 (二)中国挨打受辱历史枚举。 1.师: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入侵我们的旧中国的,让我们来听一听。(点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高中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最新范文

高中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最新范文 第一篇:高中生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 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 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 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 的知识。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 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 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 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 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 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 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 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 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 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 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首先,“温饱”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吃得饱穿得暖,是人类生存的质和量的问题,是高于生存的状态,(对方辩友把温饱等同于生存,显然是不合适的)其次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谈道德”更是人类自主追求向上的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行为,是人类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合理诉求。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下面,我方从3个方面阐述温饱与道德的关系: 1、温饱的保证的确有益于道德的进一步提升,但同时。道德的提高可以促使温饱更快更高水平的实现。因此道德与温饱并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最朴实最基本的道 德观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初 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逐步形成规范与有条 理的道德体系与伦理观。对 方辩友读过援藏青年志愿 者日记吗?西部贫困虽是物 质生活贫乏之地,但那里绝 不是“道德”沦陷之灾区。在 那里,平朴的民风四处可 见,温饱得不到满足的群众 从没有舍弃过人类最真、最 基本、最朴实的“道德”观 念。因此,温饱与道德无法 构成必要条件的关系。 2、道德在人类发展过 程中根植于其潜意识中,无 论什么条件下人类都应该 也必须谈道德。“道德”没有 贵贱之分,贫困者绝不是 “道德”的弱势群体。温饱满 足的是人类一定程度的物 质需要,而道德满足的是人 类最基础的精神需要。难道 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使我们 的肚子饿了,我们就能允许 我们的大脑也处于饥饿状 态吗?那岂不是双重缺 失?因此,无论什么条件 下,谈道德都是人们内在的 不可放弃的追求。 3.从古至今无数事 例告诉我们,温饱不满足 时,谈道德是多数人得内心 追求,而不仅仅是少数仁人 志士的选择。“风雨浸衣骨 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 征精神告诉人们,不是只有 个别的“仁人志士”才能在 恶劣的条件下,坚守道德;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地 区、许多群众都处于温饱线 之下,但中国大陆也没有出 现动乱与“道德”尽失之局 面,广大人民群众以“道德” 为信念维系着整个国家的 团结、尊严和整个社会的稳 定。 根据以上观点,我 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 必要条件,接下来我的辩友 还会从理论事实和价值层 面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观点, 谢谢大家。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道德与公民自我评价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 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 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 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 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 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 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 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 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有团队精神,善于与 人交流 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 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 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每天坚持锻炼,正确面对挫 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 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 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 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 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 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 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 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 贡献。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 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

谈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

谈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 昨天本人在《谈慈禧》一文中已经提到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问题。下面深入谈一下这个问题。 1.什么是历史评价道德评价 所谓道德评价,当然着眼于道德水准;所谓历史评价,当然着眼于历史功绩。 所谓历史功绩当然不是乾隆一样的认为自己有多少文治武功。个人认为历史功绩有三种。一种是影响历史的走向,正面的如张居正,如果没有张居正,按照万历那种搞法,明朝早玩完了;反面的如希特勒,如果盟国失败,世界历史必然按照希特勒的设计轨道运行。一种是影响历史进程,正面的如毛泽东,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必然晚胜利几十年(邓小平说的,我赞成);反面的如昨天我提到的慈禧,她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还一种是其历史功绩可以忽略不计,如我等庸人。 2.中国人偏重于道德评价。 历史名人包拯魏征海瑞等人在民间都有巨大知名度,他们都是靠高尚的人品青史留名的。同样是历史名人管仲张居正王安石商鞅等人,他们对历史的功绩远远大于包拯魏征海瑞等人,但他们的知名度在民间远远不如包拯魏征等人。这是由于中国人的偏好造成的。中国的老百姓有青天情结,却没有能臣情结。中国人通常所说的所谓好人好官也都偏指和侧重道德水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个官员,只要

他清正廉洁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他就是好官,如海瑞就是典型代表。 3.历史评价也很重要 虽然清正廉洁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对于官员而言不是容易做到的,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做到清正廉洁又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对历史的发展几乎没有作用。比如海瑞,为什么张居正不任用他呢?因为他没用!他的价值也就是花瓶而已,除了官场上的道德楷模作用,再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 如果没有包拯海瑞等人,中国的历史不会丝毫受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管仲等人,中国的历史一定是要改写的。也就是说单纯道德高尚的人对历史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那些虽有道德污点又有雄才大略的人却可以影响历史走向或历史进程。 其实所谓道德评价,就是德;所谓历史评价,就是才。德是用来做人的,才是用来做事的。做人与做事有事是矛盾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所谓德才兼备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为国家做事是不能用道德评价的。如蒋介石命令炸花园口,这显然会给黄河中下游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要阻止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也没有良策了。又比如每当洪水肆虐时,我国要留有泄洪区,以削减洪峰。这显然也要伤害百姓,但这同样不适用道德评价。 马克思曾经极力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部资本主义确立史就是亚非拉人民的血泪史。但是马克思又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极大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创造了比以往所有时代都多得多的社会财富。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学习主题复习)是我们进入复习阶段的第一步,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复习,从字面上分析,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因此,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 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的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根据历史教学常规,在复习课教学中备课要涉及的模块 一、考点分析 在每堂复习课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明确考试说明的要求。考试说明对初中学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每堂复习课前就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内容属于哪一层次。不能没有区别地要求学生掌握,否则要么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要么掌握不够。 属于识记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列举、指导、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这类知识就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属于理解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在本课中就淡化了这一层次的要求。此类知识的考察多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属于运用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此类知识多用于出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并且多用于主观性试题的考察。需要说明的是,三层次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要求达到的三维目标。 三、课时重点 四、课时难点 五、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2、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由于开卷考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是死的,题目是活的,因此对于那么多的例题,应该课前甄选出有特点的、体现中考命题趋势的题目来精讲。 当然讲解例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扩展讲解宽度,发掘讲解深度,增加讲解厚度,收举一反三之效;二是点拨思路,讲透方法,强化知识重点、难点和弱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4、情景演练,链接中考 练习题不要太多,也不要偏难,只要符合课标要求,从题型、考察的角度上下功夫,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如果我们每个板块、每个学习主题、每课知识都认真地按课程标准和课标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doc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87.分 历 学人平均优秀及格最高 一49973.02242.08484.56995.5一中55972.46237.38885.86896.5 新泰中学

268 72.534 43.657 84.328 95.5 汶中479 57.3 1.8789 43.424 87.5 二中391 60.01 4.0921 57.033 85.5 汶城149 64.688 14.765 64.43 90 全市2345 66.922 24.861 70.576 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 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论道德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论道德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没有道德的法制就是吃人的法制。”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德是构 建公平正义法制的基础;高尚的道德由正确的立法制度所体现。”道德与法制 作为维系社会的两大支柱,其功能和作用相辅相成,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有重 大意义。 关键词:道德,法制,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感性,法制理性 一、道德与法制的内涵以及由此引申的个人认识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 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未一定的社会基础服务。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 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 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 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 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法制”一词,我国古已有之。然而,直到现代,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 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一,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 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 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由此,道德以感性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法制则是当之无愧的理性化。但是,如果将道德感性或法制理性孤立而论,就会使研究者进入“文化复古” 或“专制暴政”。 这里所说的“文化复古”,并非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那样,是一场思 想解放运动,而是一种文化的倒退。何以这样认为呢?古语有云,“天不变, 道亦不变”,而我们的封建社会倡导的是“天变道不变”,所以我们民族长久

不能忘记的历史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不屈的民族不能忘记的历史 教学设计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科学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情感、行为目标: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能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的遭受的屈辱及分析原因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从情入手,从而来完成最终目标:激发他们做一个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人。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当我和大家学完第二单元悠悠中华情之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感受到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你们呢?(引生说骄傲和自豪)老师非常想知道什么让你那么骄傲和自豪?(生回答,如果不具体,就这样引导,再具体一点,用具体的实例说)哦,是呀足以让我们骄傲。那么你呢?(师指着同学,微笑提问)又是什么让你自豪?(生感性汇报个三言两语,师及时归类评价) 2、师:是呀,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几千年的文明即使让我们千言

万语也说不完呀!我这也有一段视频录像,这段视频里记录的历史时刻,足以让所有中华儿女为之激动自豪,想不想看?(生:想)师: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谁能结合视频问上几个为什么? 3、这个同学问的太好了?在我们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既然称回归,那就有离开,那香港和澳门是怎么离开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反思那段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板书:不能忘记的历史)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10分钟) 4、师:请同学们看书52页“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个标题下的内容. (边看书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强大的祖国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根据生的回答,师及时点拨:是呀,都是鸦片惹的祸,鸦片这种毒品是能够让人上瘾,长期吸食,会使人变得骨瘦如柴,丧失劳动能力。农民吸食,后果是什么(生:田地荒芜……)当兵的呢(生:没有战斗力……)当官的呢?(生:官场腐败……) 5、师:就这样越是意志消磨就越吸,越吸就越意志丧失,就这样,一箱箱鸦片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像流水一样进入了帝国主义的腰包。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些帝国主义都向中国来倾销鸦片?又为什么中国国民就吸食上了鸦片呢? (愚昧无知文化落后没有民族责任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