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的潮流”》(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的潮流”》(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的潮流”》(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的潮流”》(无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班级姓名学号

【考纲要求】

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特点是由浅人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一、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新思想的萌发)

1、原因:

⑴根本原因: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⑵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了中国的有识之士。

2、实质(新在何处):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代表人物

⑴林则徐:近代第一人。

①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注意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

② 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书。

②思想:“”。含义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抗西方侵略。

③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二)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思想内涵: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挽救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学习西方的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一)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上主张兴办新式学校。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但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共同主张:主张变法,实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严复

(1)康有为:

①代表作:《》《新学伪经考》。

②思想特点:把同相结合,借用的权威来宣传

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③评价: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思想?

①减小变法的阻力;②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有关。

(2)梁启超:发表《》,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变法就是要变官制,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严复:1898年翻译的《》出版,是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他的进化论思想增强了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5、实践:戊戌变法

6、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最大功绩),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

1、代表人物:

2、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3、实践:辛亥革命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促使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根本原因是

A、新的政治力量出现

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D、洋务运动的失败

2、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从洋务运动的实践来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

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和《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主张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主张翻译外国书籍

6、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7、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8、“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要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段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致富才能自强

B、发展工商业是致富强国的必要条件

C、办学才能振兴工商业

D、改良政治,是致富强国的根本保证

9、“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的这个观点适用于

A、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中体西用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10、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 “有用之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 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 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内化迁移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金岳霖先生》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 【学习目标】 1、充满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汪曾祺运用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漫画笔法,掌握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有韵味,结合语境分析重要语句。 3、理解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培养尊师重教的高尚的感情,弘扬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学重难点】 1、汪曾祺亲切热情幽默滑稽的漫画笔法。 2、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线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自学质疑 (一)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介绍 汪曾祺(192020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以后又当过刊物编辑和剧团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心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 2、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呢.帽()麂.皮() 夹.克()逻辑 ..() 脖颈 ..()跳蚤.()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4分,合计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必须涂到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1、“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这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D.明代的科举制 4、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沙俄侵略我国新疆地区 5、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

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7、一首诗中写道:“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B.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D.遵义会议 8、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是 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①新民主主义国家②人民民主主义国家③社会主义国家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0、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一、《百家争鸣》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自主探究】: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孔子:_____时期,提出___和______,政治主张____________;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 2、孟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老庄之学(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老子:______时期,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_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法家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悝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家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墨家学说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 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 仁爱思想 B. 忠恕之道 C. 等级秩序 D. 以德治民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3.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 依据是 A. 民贵君轻 B. 人性本善 C. 重义轻利 D. 浩然之气 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回家,看到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乎?不问马。” 这体现了孔子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张: A、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 3、孟子的思想主张 A、“仁政” 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性善论” 4、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D、法治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宋朝的程朱理学: 北宋时期程颐、程颢 二程基本观点: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南宋朱熹 朱熹的理学内容:“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和气不可分离。“心性论”:性无不善,情应当从善,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2、阳明心学:“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民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2、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同步练习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1.《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2.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3.《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此举()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4.商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木、石、骨等材质的耒、耜 B.青铜材质的耒、耜 C.青铜、铁材质的耒、耜 D.铁、钢材质的犁、锄 5.1973年在余姚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 A.新时期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 B.文革时期发现,事实已经严重夸大 C.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D.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6.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早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7.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记载:“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 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20课

第七单元第二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严重缺粮。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A) A.实行余粮收集制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解析]1918~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实行余粮收集制,A项符合题意;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选A项。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A)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有效巩固工农联盟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是在1921年,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的尝试,故C项错误;迅速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模式下实现的,故D项错误。 3.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B) 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解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引起广大农民的反对,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 4.(2019·长沙高一月考)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C) 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苏俄生产力水平所致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解析]苏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而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这说明实行新经济政策与苏俄的社会性质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苏俄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才进行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 试题(普通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6)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 (7)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诗人心中常常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萧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____,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希jì(____)沉nì(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扬州市推广使用电子书以后,学生们摆脱了卷帙浩繁 ....的纸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导学案3宋明理学

专题一:三宋明理学 【预习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预习重点】 1.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 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预习任务】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困境:东汉末年以来,儒家思想遭到质疑,其统治地位不断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________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2)北宋时期,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________运动,当时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北宋五子的思想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________,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_”,认为天理的核心是“________”。 2.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_______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的学说 (1)理气论:理比________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2)修养论: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强调教育日积月累,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4)主要著述: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________,并为之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2.历史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________”,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 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________”。 3.历史地位: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________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当堂测试】 1.右图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上的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该庙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汉武帝时期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2.唐代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中载,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由此可知() A.儒学和佛教遭到打压B.道学成为统治思想 C.此举促使了三教对立D.此举皆在巩固统治 3.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4.“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 C.两宋理学D.道家学说 5.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其中“天理”是指() A.孔孟之道B.自然规律

高一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至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3分)() A.龟.裂(jūn)哺.育(fǔ)修葺.(qì)殒.身不恤(yǔn) B.谂.知(shěn)金钏.(chuàn)氛.围(fēn)长歌当.哭(dàng) C.栈.桥(zhàn)记载.(zǎi)租赁.(lìn)呱.呱而泣(guā) D.筵.席(yàn)鹰隼.(sǔn)惩.创(chéng)命途多舛.(chu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眩目奇葩深居简出凝眸远眺 B.迷漫仓猝沸反盈天蓊蓊郁郁 C.商榷催眠鹏举鸿飞焚膏继晷 D.翱翔冲刷返本归源天作之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听见甲板上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 ....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B.有秩序地进行思维,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 ....地往前进,以达到最复杂的问题,这就是思维的法则之一。 C.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 ...下.话桑麻的味道。 D.若干年以来,中国GDP保持了8%左右的快速增长势头,长此以往 ....,中国必将成为经济强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干旱、地震等各类灾害均有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C.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D.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弘扬自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课标题“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泛指众多学派或学者;争鸣主体,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士”;争鸣主题,是救世(为君主提供治理国家的方法),争鸣实质是各家救世方案之争;争鸣内容,主要是学术问题与社会问题,如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治国理政——德治、法治还是兼用,等等;争鸣形式,包括口头述说(述)和著书立说(作);争鸣特点,是互相批驳和彼此吸收。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基础和前提。①政治上:其一,从贵族政治(世袭)到官僚政治(选任)。夏商周是早期国家,是贵族政治,官员由世袭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遭到破坏,官员“选任制”逐步确立,即贵族政治逐渐走向官僚政治,由重血缘到重才学,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被打破。其二,“士”的崛起——养士、用士之风盛行。西周时期,“士”是最低等级的、没有封地的贵族,不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士”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来自受到教育的平民。“士的崛起”是指“士”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外因,是各国争霸争雄,争抢人才,不看血缘看才学,如士争凑燕、楚才晋用、秦王嬴政收回“逐客令”;内因,是“士”有才学。综上,政治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议政机遇和人才基础。国之大事由“肉食者谋之”到下层的士亦可谋之。“士”作为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代言人,周游列国,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获得重用。②经济上: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铁器、牛耕的推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贵族阶层衰落了,

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个体手工业者、职业商人等不同阶层。综上,经济变革为百家争鸣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士”可以成为一个脱离生产的阶层或群体而大量的存在。众多新旧阶级或阶层的代言人“发声”,才有可能“百家争鸣”。如有人认为孔子、老子、庄子代表没落贵族,孟子、荀子、商鞅、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墨子代表平民百姓(手工业者)等。③文化上,从官学到私学,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其意义,一是壮大了“士”的群体,推动了不同学派的形成;二是思想文化不受官府垄断、控制,自由讲学、自由传授有利于民间各种不同思想的产生与争鸣。综上,文化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思想条件(学者多、学派多;思想、学术自由)。(2)西周春秋时期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百家思想不是无源之水。如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时期,但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整理的“六经”,即是西周时的六部文献。孔子的以民为本、以德治国、重视礼乐等思想,就是继承了周初周公的思想。2、主要学派及代表十家九流。最主要学派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3、历史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是中华民族第一次精神觉醒。主要表现:由夏商西周时期对天命、鬼神、祖先的崇拜到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崇拜与重视。表现:①反思人与自然(或者“天”)的关系:此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天”(或神)的创造物,人没有独立性,即所谓“天人合一”。由“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是一种进步。如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是天人合一论者,荀子主张利用自然、战胜自然,是天人相分论者。②反思人与人的关系: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等差之爱),爱惜民力,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韩非子主张君贵民轻,墨子主张兼爱(无等差之爱)。③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导学案1百家争鸣

专题一:一百家争鸣【预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预习重点】 1.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以及主张。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之间的关系。 【预习任务】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早期儒学 代表人物活动及其主张 孔子(1)提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学说,主张在人人________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________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3)开创中国古代________之风,主张“________”,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4)开创了儒家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称做“________” 孟子(1)发挥孔子的“________”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2)提出了“________”思想,成为中国早期________的思想基础 荀子(1)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________的思想内容 (2)在天人关系上,强调“________”,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________” 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思想 (1)认为“____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________思想。 (3)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________原则。(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3.庄子思想 (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________”。 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________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特点:奖励________,实施________。 2.李悝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________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的________收入。 (2)创立“________”,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 (3)进一步推行按________授田宅的制度。 (4)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________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5)所著《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3.商鞅 (1)政治 ①废除________制度,根据________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②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③实行________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 ①废除________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 ②实行________政策。 (3)思想: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以________为师。 4.韩非 (1)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________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________。 (3)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5.影响 (1)对中国________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________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特点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考英语限时训练(21)

2015届高三英语限时训练(21) 说明文阅读(2014江苏)C Most damagingly, anger weakens a person’s ability to think clearly and keep control over his behavior. The angry person loses objectivity in evaluating the emo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rson or situation that arouses his anger. Not everyone experiences anger in the same way; what angers one person may amuse another. Th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anger also differs from person to person based on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force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physical expressions of anger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o socially harmful to be tolerated. We no longer regard duels (决斗) as an appropriate expression of anger resulting from one person’s awareness of insulting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another. Anger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brain, where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changes. Under most conditions EEG (脑电图) measure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show balanced a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额叶前部) areas. Behaviorally this corresponds to the general even-handed disposition (意向) that most of us possess most of the time. But when we are angry the EEG of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areas aren’t balanced and, as a result of this, we’re likely to react. And our behavioral response to anger is different from our response to other emotions, whe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Most positive emo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pproach behavior: we move closer to people we like. Most negative emotions, in contrast, are associated with avoidance behavior: we move away from people and things that we dislike or that make us anxious. But anger is an exception to this pattern. The angrier we are, the more likely we are to move towards the object of our anger. This corresponds to what psychologists refer to as of endive anger: the angry person moves closer in order to influence and control the person or situation causing his anger. This approach-and-confront behavior is accompanied by a leftward prefrontal asymmetry (不对称) of EEG activity. Interestingly, this asymmetry lessens if the angry person can experience empathy (同感) towards the individual who is bringing forth the angry response. In defensive anger, in contrast, the EEG asymmetry is directed to the right and the angry person feels helpless in the face of the anger-inspiring situation. 61. The “duels” example in Paragraph 2 prove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nger ________. A. usually has a biological basis B. varies among people C. is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shaped D. influences one’s thinking and evaluation 62. What changes can be found in an angry brain? ZXXK A. Balanced electrical activity can be spotted. B. 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 C. Electrical activity corresponds to one’s behavior. D. Electrical activity agrees with one’s disposition. 6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ypical of offensive anger? A. Approaching the source of anger. B. Trying to control what is disliked. C. Moving away from what is disliked. D. Feeling helpless in the face of anger. 64. What is the key message of the last paragraph? A. How anger differs from other emotions. B. How anger relates to other emotions. C.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anger. D. Behavioral patterns of anger. (2012江苏)B Deputy Agriculture Secretary Kathleen Merriam sees an epidemic (流行病) sweeping across Americas farmla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usual challenges, such as flood, rising fuel prices and crop-eating insects. The country's fanners are getting older, and there are fewer people standing in line to take their place. 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普查) figures show that the fastest-growing group of fanners is the part over 65. Merriam is afraid the average age will be even higher when the 2012 statistics are completed. Merrigan, a former college professor, is making stops at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in hopes of encouraging mor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careers in agriculture. Aside fro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