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育才中学组织沿革

育才中学组织沿革

育才中学组织沿革
育才中学组织沿革

武汉市汉南区育才中学组织沿革

育才中学是1997年9月创办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全日制公办学校,是一所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办学机构、机构名称为:武汉市汉南区育才中学,举办单位是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登记管理机关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420113711917552W。2018年9月起法定代表人:李长海。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武汉市汉南区育才中学是一所实施三年制初级中学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教育机构。学校总用地面积45945平方米,建筑面积6831.5平方米。学校建筑密度为14.7%,容积率为0.41 ,绿化率为100%。

一、学校职责

学校全称为: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育才中学;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廖家堡农垦街特25号;邮政编码为:43009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育才中学面向汉南区教育局划定的属本校辖区内的学生招生,招生对象为辖区内年满12周岁的适龄学生。办学规模以汉南区教育局核定的班级和人数为准.

育才中学在“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下,努力打造“责任教育”品牌,打造育才中学责任教育核心文化,培养全体师生责任信念,树立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行为,升华责任情感。奋力描绘“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在责任文化引领,全面发展育

人的文化目标之下,在育才中学学校领导的有力组织宣传教育之下,着力打造责任德育,使全体师生自觉做到带着责任前行。走进育才中学校园,随处可见责任育人宣传载体,形成了浓厚的责任育人氛围。在育才中学进校门左边,由育才中学2011-2018年校长刘志宏亲手写词的《带着责任前行》校歌默立在那里。每天在告诫全体师生的责任担当;在育才中学行政楼大门口,写着一幅对联:横联是:责任教育,左联是:负责任完美吾人生,右联是:谈使命高洁我志趣。每天在告诫学校干部的责任文化追求。这些都必将为育才中学人实现育中精神:“奉献、担当、科学、创新”打下照实的基础。相信育才中学在“责任文化引领,全面发展育人”口号的鼓励之下,最终能做到:校训:明责任理,践责任行,升责任情,校风:文明、勤奋、求实、创新,教风:严谨、博学、善教、爱生,学风:尚德、乐学、善思、求真这些美好愿景中所蕴含的教育追求,为实现党和人民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汉南区教育局任命。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副校长协助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实施民主监督。

育才中学设置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团支部和总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各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提升教育、教学、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育才中学现有21个教学班,927名学生。学校有教职工91名。其中高级教师35名,一级教师37人,二级教师16人,工勤人员2名。教职工平均年龄44岁,本科学历8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8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音乐室、舞蹈室、理化实验室、围棋室、录播室、书法室等个功能教室;有由塑胶操场、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科技室构成的学生活动空间;有由校园信息网、校园有线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话网、校园防盗监控网构成的现代化校园网络系统;有由电视演播室、广播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三、历任党政工领导一览表

四、历任党政工领导一览表

汉南区育才中学历任校领导资料

机构沿革的编写事例

工作需要,各乡镇、部门、单位也设立非常设性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领导机构一般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或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工作机构为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工作一旦完成,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便撤销。 ⒈领导机构。1981年7月,成立中共吴江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由王永志、平静人、杨永耕、姚双雄、韩铎、杜庆云、王梅生、仲永欣、张润凤、林文容、顾慕贤等11人组成,王永志任组长,平静人任副组长。1984年1月,县委、县政府明确全市的地方志编纂工作也由该小组具体负责。同年10月,该小组更名为中共吴江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由沈育俭、张鹤鸣、夏链、沈文伟、杨永耕、徐大伟、韩铎、于震、吴根荣、顾慕贤、朱永兴、王起臣等12人组成,沈育俭任主任,张鹤鸣、杨永耕任副主任。1986年6月,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全县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成立吴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自此,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为全县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机构。1992年5月,吴江撤县建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更名为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若干委员组成,主任由县(市)长担任。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县(市)委、县(市)政府的领导下,行使全县(市)地方志编纂的组织、领导、规划、实施、指导、协调和审稿职能。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和任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1986~2007年间,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共有 14 次调整。

⒉工作机构。1984年1月,中共吴江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同年10月更名为中共吴江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吴江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前身,以下简称“党史办”)下设立地方志小组(王国增任组长),负责全县的地方志编纂工作。1986年9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史办,简称“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办公地点在县政府大院内。县地方志办公室为非常设性机构,主任由党史办分管地方志工作的副主任兼任。1990年8月,县地方志办公室并入县档案局(县政府大院7号楼),对外行使职能仍称县地方志办公室。1992年5月,吴江撤县建市,县档案局、县地方志办公室分别更名为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公室。1997年3月,市档案局增设地方志编纂科(人员编制2人),承担原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相关职能。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由市档案局分管地方志工作的副局长兼任。2006年5月,市档案馆新馆开馆,市地方志办公室随市档案局(馆)迁至市区中山南路1979号。 附:1986~2007年吴江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领导任职情况表(略)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单位(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以、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1、组织沿革的内容。组织沿革的内容包括: 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 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和复建情况; 机关名称变更、办公地点迁移情况; 机关性质、职权范围、主要任务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主要领导人的任免情况; 机关领导体制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人员编制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能及其负责人的任免情况; 其它有关的情况。 上述内容,并非在所有组织沿革中都缺一不可。在具体编写中,要视组织沿革的种类、用途以及记述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所有的组织沿革,必须具备“五要素”:一是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二是隶属关系;三是人员编制;四是内部机构设置;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 2、组织沿革的体例。主要有: 一是编年法。它是以年度为单位,以年度先后为顺序,逐年编列机关自身机构沿革各方面情况的一种编写方法。通常是在年下再分问题或设项来记述有关情况,即采取年度——问题的形式。 二是系列法。它以机关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将每一

个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主要负责人的沿袭、变化等情况,分别作为一个系列来加以记述或编写。机关有多少内部组织机构,就要编列多少个系列。每个系列下,通常再按年度顺序记述或编写,形成组织机构——年度的形式。 三是阶段法。它是根据机关历年来自身变化的特点,将其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再于每个阶段中,分别记述和反映机关自身机关沿革各方面的情况及其变化。 3、组织沿革的编写方法 一是文章法。用文章形式记述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分章节作文字叙述。 二是表格法。用表格列出组织机构序列、名称、负责人姓名。 三是图示法。用示意图反映组织机构设置及演变情况。 四是图文表并用法。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任务、隶属关系变化情况等,通常可以用文字叙述,而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变化情况等可以用图表,包括各种图示和表格等。

组织机构沿革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邦”以后镇(公社)党委任职人员。 书记: 王岐山 1976.10—1979.04 张生佑 1979.04—1980.11 路万才 1980.11—1985.12 郑友纯 1985.02—1987.05 韩有林(回) 1987.05—1987.10 李进春 1991.04—1993.06 徐有良 1993.06—1994.03 赵生盛 1994.03—2000.03 任国顺 2000.03—2002.04 汪自学 2002.04—2003.12 房建平 2004.01—2006.04 景文德 2006.05—2008.04 宋生魁 2008.05—2011.06 蔡守春 2011.06—至今 副书记:

王克敦 1976.10—1980.01 张生佑 1976.10—1979.04 刘成顺 1977.07—1979.06 马进奎(回) 1979.04—1982.01 杨占彪(藏) 1980.10—1980.11 丁茂荣(回) 1980.01—1981.05 马如虎(回) 1982.01—1984.01 郑友纯 1983.10—1985.02 李富山 1983.10—1984.08 宋文 1984.08—1987.10 王生文 1987.05—1978.10 赵生盛 1989—1993 赵彦章 1996.03—1998.01 王占魁 1997.03—2000 李生昊 2001.04—2001.10 张启彪 2001.04—2005.10 刘妍(女) 2005.11—2009.04 张立新 2009.05—2011.06

刘红鹏 2011.06—至今 1959年8月根据撤区并方得精神成立了鲁沙尔镇人民政府 镇长: 马洪德 1956.08—1958.08 副镇长: 吴秀敏 1956.08—1958.08 李文启 1956.11—1958.08 1958年8月撤区乡建制成立鲁沙尔人民公社(东方红)社长: 孙增荣 1958.08—1960.03 曹生华(兼) 1961.04—1962.06 王希贤 1965.07—1965.09 关林 1965.09—1966.05、 副社长: 张永峰 1958.08—1960.03 马洪德 1958.08—1960.03 普胜德 1958.08—1960.03

组织史资料编写规范

组织史资料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关于资料收集 (一)资料范围 这次收集资料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机构沿革;二是领导干部名录;三是图表。对于全区各单位来说,前两个是最重要的,因为图表的上报任务只涉及到全区少数几个单位。 所有这些需要收集资料的时间范围是198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这是《组织史资料》续编的起止时间。1987年10月是接续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大兴县组织史资料(1930-1987)》内部资料版的下限时间。 1.关于入编机构: (1)入编机构包括中共大兴区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地方军事、统战、群团、企业系统副处级以上的机构;另外,在4月29日培训会上下发的编写规范里,提到"1992年机构改革以前的正科级单位也要收录",这句话说得不够严谨,容易引起歧义。应改为"1987年以来因机构改革升级为处级单位的正科级单位也要收录"。 所有收录的机构,都以区编办文件为准(地方军事除外)。 (2)1987年以来,因机构改革调整、撤销、合并的原机构的编写工作由新组建、合并后的机构负责。 (3)这次编纂只收录常设机构,临时机构和虚设机构不收录。 2.关于入编人员: (1)入编人员为大兴区区级领导干部以及由大兴区任命和管理的副处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另外,1987年以来因机构改革升级为处级的正科级单位要收录一把手。有这种情况的单位要注意了,在上报材料时要加以注明。 (2)入编人员的任职起止时间,凡实行选举的以选举通过的时间为准,其他均以干部管理权限任免职时间为准。 (3)各乡镇收集材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乡镇合并的情况外,还要收集20世纪90年代乡镇设有农工商总公司、农业总公司、工业总公司时候的副处实职以上领导。 3.关于图表: 图表的上报只涉及到区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组织部、人力社保局这几家单位。我们初步设计好了图表格式,培训会上没有下发,请以上有关单位给我们联系。 (1)图表我们只设计出了一个阶段的图表,后面几个阶段的图表请参照我们给出的样式自己制作填写。 (2)关于机构沿革的图表,起止时间是具体到月份的。请有关责任单位注意这个细节。 (3)关于人员统计的图表,因为涉及到年度报表,起止时间是年份。 另外,我们设计好的表格,请各单位依据实际情况填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做局部调整。 (二)收集资料工作具体要求 一是严把资料关。资料把关的重点放在核实单位的主要职能、领导干部人名及任免时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内容上。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四准":机构名称准、上下隶属关系准、领导干部人名准、任免时间准;还要做到"三不用":资料无依据的不用、未经鉴定的材料不用、未经签章的不用。 二是严把核准关。资料核准要做到"四个一致,三个衔接"即:组织机构名称要与单位公章一致;机构设置沿革要与编办文件一致;领导干部人名要与个人人事档案一致;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时间要与主管部门相关任免文件一致;文述内容能够前后衔接;机构设置沿革能够前后衔接;领导干部名录能够前后衔接。

单位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编写及全宗卷整理

大事记 大事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参考资料。机关大事记,记载了一个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活动,如同一个机关的履历表,简洁地勾勒出了一个机关在这范围发展的历史轨迹,它对于实际工作和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各机关领导人和业务人员回顾以往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查核事实经过;也可以为历史研究人员和史志编修人员提供系统的参考素材。 一、大事记的编写要求 (一)观点正确,用材真实。 大事记中遣词之褒贬,用句之正反必然表现出编写者对历史事实的不同认识、不同立场或不同倾向,必须仔细推敲。用材要真实可靠,有根有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 (二)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要。 所谓大事,即事件涉及的范围极广,影响较大,不仅在当时属重大事件,而且在事后影响较久、较深的事情或事件。所谓要事,即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时间有较大影响,事后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大事、要事是受一定时间和空间制约相对而言的概念。 一个机关,每年有成百甚至更多的事件发生,大事是少数,多数是要事和小事。编写大事记时,应坚持小事不要,如不区分大事和小事,凡事都记,材料罗列,大事记就成了明细账,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只记大事,不记要事,就会使大事记内容孤单。记载要事,是对大事的补充、衬托,使其内容丰富充实。 (三)系统条理,简明扼要。 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事一条,不要数事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前后照应,首尾关联,脉络清楚,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挈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大事的始末因果交待清楚。 二、大事记的内容 大事记的内容,主要由大事记述和大事时间两部分组成。还可以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大小、年限长短等因素,设置前言、目录、注释、附录等。 大事记述是对史实的记述,是大事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大事记述一般包括史实内容和概括评述。在具体选择和确定大事与要事时,要从实际出发,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要立足于本机关,突出本身活动。属于全国、全省的大事,只在与本机关密切相关的大事才记,否则,不予记述。记述的目的在于说明大事的背景和由来。 (二)要根据本机关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活动选择大事和要事,一般情况下,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重要事件,才能列入大事记的范围。 (三)要突出本机关的特点,记载反映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与重大事件的大事和要事。 三、大事记的时间 大事记的时间,也是大事记的主要组成部分。大事时间应力求记载准确的时期,即写明某年、某月、某日,有些特殊事件还应写明确切的时、分、秒。尽量不用或少用“最近、近日、月初、月底、上旬、中旬、下旬”等不确切的日期表述。正式文件应选用落款日期;会议选用召开会议的日期,会议天数写明起迄日期。对原材料来源中没有注明时间或者时间不准确的事件,应尽力进行考证。 大事记的条目,严格按照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年、月、日)排列,先排有确切日期的大事,后排接近准确日期的大事。日期不清者附在月末,称为“是月”或“本月”;月不清者附于年末,称为“是年”或“本年”;年不清者一般不记。

组织沿革

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沿革是记载特定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机构、人员变化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组织沿革的内容包括: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历史概况、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单位名称的改变、地址迁移、成立、合并以及撤销时间;权范围、隶属关系、领导人的任免、编制发展情职况、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情况。 组织沿革的分类:单位组织沿革、地区组织沿革、系统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的体例:按系列分述、按编年分述、按阶段分述。 组织机构沿革的结构 组织沿革包括封面和正文两部分 一、封面: ××市××区××局组织沿革 ××市××××年至××××年 ××市××区××局 二、正文: ××市××区××局组织沿革 ㈠机关成立、合并、更改名称的时间

××市××区××局成立于1979年2月2日,1981年3月7日与××市××区××局合并,改称为××市××区××局,2012年3月1日,改称为××市××区××局。 ㈡机关办公地址的迁移 ××市××区××局成立之初在××路×号办公,2012年8月迁至××路办公至今。 ㈢机关的隶属关系、性质、职权范围 ××市××区××局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 ㈣机关领导人的任免 自2000年建局以来,历任机关领导人是: 局长:××(1991年1月1日-1995年1月1日) 副局长:××(1996年1月1日-2000年1月1日) ㈤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负责人姓名 1、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 办公室(2000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 2、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设置、变化 办公室××主任(2000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 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 ㈥直属单位设置、变化情况、负责人姓名 1、直属单位设置、变化情况:××市××区××办公室(200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

国务院机构沿革

1949年12月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 1、4个大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管理内务、公安、劳动、司法部和法制、民族、华侨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管理财政、贸易、重工业、燃料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轻工业、铁道、交通、邮电、农业、林垦、水利部),文化教育委员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部和科学院),人民监察委员会 ;2、22个职能部、院 内务部,外交部(代管情报总署),公安部,财政部(代管人民银行),贸易部(代管海关总署),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铁道部,邮电部,交通部,农业部,林垦部,水利部,劳动部,文化部,教育部,科学院,卫生部,司法部; 3、3个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 4、秘书厅 5、5个行、署情报总署,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新闻总署,出版总署 1952年12月(增加)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办公厅、中南行政委员会、华北行政委员会、东北行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华东行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 政务院下设42部门: 1、4个大委员会 政治法律委员会(管理内务、公安、司法、劳动、人事部和法制、民族、华侨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管理财政、粮食、商业、对外贸易、重工业、第一机械工业、第二机械工业、燃料工业、地质、建筑工程、纺织工业、轻工业、铁道、交通、邮电、农业、林业、水利部),文化教育委员会(管理文化、高等教育、教育、卫生部、科学院和体育运动、扫盲工作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 2、29个职能部、院 内务部,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代管人民银行),粮食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代管海关总署),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燃料工业部,地质部、建筑工程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铁道部,邮电部,交通部,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劳动部,文化部,高等教育部,教育部,科学院,卫生部,司法部,人事部; 3、5个委员会 法制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扫盲工作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

县总工会组织机构沿革

汉寿县总工会组织机构沿革 时间: 2011年08月23日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 472 汉寿县总工会隶属于中共汉寿县委员会。机关设址:一九五0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九月,设在县城复兴门。一九五二年十月至一九五五年,设在县南场坪高庄。一九五五年六月至一九六五年设在城东正街。一九六六年上半年迁驻体育场东侧。一九八二年三月迁至小南门现址。 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县委组织部民运干事张修业为领导,并以码头工人徐德友、店员史松林等筹建工会工作,在工会筹委会成立前,各行业工人积极投入党的各项政治运动。 一九五0年五月,建立汉寿县总工会筹务委员会,主任徐德友、副主任史松林,一九五二年十月改为汉寿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一九五五年六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汉寿县工会联合会成立,选举了工会第一届委员会。一九五七年七月,召开汉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二届委员会。一九六一年九月,根据上级工会指示,汉寿县工会联合会改名为汉寿县总工会。一九六四年二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三届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工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于一九六八年五月召开首届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代行县总工会职权。一九七三年五月,恢复县总工会,同年六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经五届委员会。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第六届委员会。一九八二年三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七届委员会。一九八六年十月召开汉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县工会第八届委员会。一九九二年九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九届委员会。二00三年八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十届委员会。二00八年四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 历任主任或主席的有:徐德友、张光祥、黄竟成、雷长清、王自力、朱堂、周立民、李德绪、王善群、李干忠、陈先建、陈文华、徐新发、曾燮柳、刘祖欣、龚玉德 历任副主任或副主席的有:史松林、黄竟成、袁定鼎、乔崩、胡学文、龙运海、芦继尧、杨金枝、周达本、曾庆友、吕志、肖惠柏、夏荣华、王善群、左玉梅、解顺民、邹远涛、向文学、廖全美、王北斗、朱建农、肖长发、张兆平、涂芳源、彭力、杨仁华、邱智锋、肖红梅

孟河镇组织机构沿革

孟河镇组织机构沿革 2003--2009 一、机构成立 2002年4月22日,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02]56号)文的精神,郊区更名为市新北区。原属武进的小河、孟河、薛家、安家、魏村等七个乡镇划归新北区管辖。2003年10月根据常政发[2003]224号《关于调整新北区圩塘镇等行政区划的通知,小河、孟河2个镇合并为孟河镇。 2003年10月29日,根据常新委[2003]142号文件,成立了市新北区孟河镇人大、政府筹备组。办公地点暂设在原小河镇政府。2004年4月12日,筹备组从原小河镇政府搬迁到小河汽摩市场办公。 孟河镇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2004年10月17日召开,大会成立了中共市新北区孟河镇第一届委员会、中共市新北区孟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镇纪委书记、副书记。 2005年1月12日,孟河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孟河镇第一届人代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和镇长、副镇长。 二、主要职能 镇党委主要职能: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市委和区委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作用,支持镇党委、镇行政完成本镇所担负的任务;2、组织党员学习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3、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的权利不受侵犯;4、对党员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5、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和考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6、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7、牵头负责做好文明创建工作;8、协助区委管理机关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干部,协助人事部门对机关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机关干部任命、调动、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文案大全

组织沿革样板

组织沿革样板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山市XX局 组织沿革 (1949—2006年) 中山市XX局综合档案室编 2007年6月修订 前言 (主要叙述本单位简况、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鸣谢、编者、编写时间落款等) 目录 一、机构沿革(如本单位发展阶段明显则分阶段叙述,如不明显则不分阶段)(一)第一阶段:中山县XX委员会(19**年**月—19**年**月) (1) (二)第二阶段:中山市YY局(19**年**月—200*年**月) (2) (三)第三阶段:中山市ZZ局(200*年**月—至今)……………………… 二、历任领导……………………………………………………………………… 三、内设科室 1、办公室………………… 2、法规科………………… …………… 四、下属单位及协会(如本单位无下属单位或协会,则此部分可免) 1、中山市XXXX管理站…………… 2、中山市XXXX中心……………… 3、中山市XXXX行业协会……………

…………… 五、附录(根据需要设置) 1、中山市XX局机构沿革变化简图………… 2、中山市XX局组织机构架构图……………

中山市XX局组织沿革 (1949—2006年) 一、机构沿革 (一)第一阶段:中山县XX委员会(19**年**月—19**年**月) 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1月军管会设XX科,接管当时中山县国民党政府的YY 科,掌财地方区域行政XX方面业务。 1949年12月成立中山县人民XX局,区设XX所。 1950年3月中山县人民政府设XX科,科内分设AA、BB、CC及DD共四个股室,全科共34人。 (主要叙述本单位成立的时间、依据、单位的性质、主要职能、级别、编制、办公地点、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的设置、重要领导人事变动,以及以上各要素的变化情况,还有拆分出新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并等情况,可采用大事记的写法,一事一条,也可按时间或内容分别独立成段落,同时注意将每次机构变更情况的依据文件交代清楚) ……………… (二)第二阶段:中山市YY局(19**年**月—200*年**月) ………………

组织机构沿革

第一章组织机构沿革、职责及内设机构 第一节榕江县经济委员会 榕江县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12月,负责全县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职能。1988年至1994年12月,县经委的主要职责是工业行业管理和电信通讯行业管理。1995年与县计划局合并,更名为“榕江县计划与经济贸易局”。2001年12 月,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及原经委在岗5名干部职工,退休5 人划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第二节榕江县轻工业局、榕江县手工业联社榕江县轻工业局成立于1958年9月,其前身为1954年设立的县手工业管理科,是全县手工业和轻工业企业行业管理部门。1995年县级机构改革,将榕江县轻工业局更名为“榕江县轻工总会”,单位性质由县政府组成部门过渡为县政府 所属事业单位。2001年12月并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1956年3月,成立“榕江县手工业联合社”,设有章程,会员发给《会员证》,并缴纳个人会费。生产企业会员单位 按销售额的0.5%,经营企业按销售的1%交纳会费,联社管理人员工资由管理费列支。 1992年12月,召开榕江县第三届联社代表大会,将榕 江县手工业联社更名为“榕江县轻纺集体工业联社”。会费 解缴比例根据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省税务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规定,调整为生产企业按销售的0.3%,经营企业按销售

额的0.5%,个人不再缴纳。1995年省人民政府行文通知,为扶持我省轻纺集体工业企业,不再收取管理费,原集体联社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开支。自1992年联社换届后,联社与轻工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但联社财务单独建账,直至2001年12月并入经贸局。 第三节榕江县乡镇企业局 1978年4月成立“榕江县社队企业局”。同年10月,轻工局所属区以下手工业企业划入。1984年4月将社队企业局更名为“榕江县乡镇工业公司”。同年8月,撤销乡镇工业公司,设立“榕江县乡镇企业局”。 乡镇企业局有直属企业4户,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各乡镇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支付非县财政支付的局属管理人员工资。 2004的5月,县级机构改革,并入县经济贸易局 第四节榕江县商业局、榕江县商业总公司1950年12月1日设立榕江县工商科。1956年8月成立“榕江县商业局”。1995年,县级机构改革,撤销榕江县商业局,成立“榕江县商业总公司”,为县人民政府所属事业 单位,承担县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2001年12月并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2011年4月,商务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县招商和商务局,2011年8月31日,将原商业局所属5名退休人员和直属企业、民贸公司,定点屠宰场移交,并举行了移交签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单位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一并移交的还有单位的《组织机构沿革》。《组织机构沿革》写什么?怎么写?小编整理了一篇《怎样编写组织机构沿革》,在这里略陈一二。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单位(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一、组织沿革的内容 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 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和复建情况; 机关名称变更、办公地点迁移情况; 机关性质、职权范围、主要任务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主要领导人的任免情况; 机关领导体制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人员编制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能及其负责人的任免情况; 其它有关的情况。 上述内容,并非在所有组织沿革中都缺一不可。在具体编写中,要视组织沿革的种类、用途以及记述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所有的组织沿革,必须具备“五要素”:一是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二是隶属关系;三是人员编制;四是内部机构设置;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 二、组织沿革的体例 (一)编年法。它是以年度为单位,以年度先后为顺序,逐年编列机关自身机构沿革各方面情况的一种编写方法。通常是在年下再分问题或设项来记述有关情况,即采取年度——问题的形式。 (二)系列法。它以机关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将每一个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主要负责人的沿袭、变化等情况,分别作为一个系列来加以记述或编写。机关有多少内部组织机构,就要编列多少个系列。每个系列下,通常再按年度顺序记述或编写,形成组织机构——

年度的形式。 (三)阶段法。它是根据机关历年来自身变化的特点,将其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再于每个阶段中,分别记述和反映机关自身机关沿革各方面的情况及其变化。 三、组织沿革的编写方法 (一)文章法。用文章形式记述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分章节作文字叙述。 (二)表格法。用表格列出组织机构序列、名称、负责人姓名。 (三)图示法。用示意图反映组织机构设置及演变情况。 (四)图文表并用法。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任务、隶属关系变化情况等,通常可以用文字叙述,而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变化情况等可以用图表,包括各种图示和表格等。 四、编写要求 (一)要真实可靠。所记载的情况与客观事实相一致,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单位(内设机构)各个时期的名称变化情况,每一个领导人姓名、职务和主管工作。领导人姓名要用常用名,机构名称要用全称,如出现个别机构名称或领导人姓名等考证不准时,要在说明栏里注明。 (二)要全面完整。要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整个组织沿革的全貌。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原因而漏记或不记应该记述的内容。

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字汇编

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字汇编 档案编研就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从事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等工作。 机关档案室常见的档案编研资料有三种: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字汇编。 大事记 一、定义: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参考材料。主要有:机关工作大事记、国家或地区大事记、专题大事记、个人生平大事记等。 作用:大事记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历史梗概,为总结工作经验提供线索和依据。 二、大事记的种类 1、按大事记的题目性质即大事记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性质,可以分为国家大事记、地区大事记、机关大事记、企业大事记、人物大事记(即人物年谱)等。 2、按照大事记记事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大事记与专题大事记两种。 3、按照大事记正文形式可以分为文字叙述式与表格式两种。 4、按大事记印行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单行本、作为其他作品的一部分或附录等两种常见形式。 三、大事记的编写格式

一份完整的《大事记》由四个部分组成: 1、封面 2、编写说明 3、目录 4、正文 装订顺序: 封面—编写说明—目录—正文—封底 (一)封面 包括四个内容 1、标题。包括大事记的总标题、记述事件的时间范围。 标题的写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A、由制文单位、事由和文种构成,如《中国医学大事记》; B、由制文单位和文种构成,如《岳阳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C、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解放以后岳阳科技发展大事记》、《中共岳阳市历史大事记》; D、由制文单位、时间和文种构成,如《岳阳百年大事记》、《岳阳市人民政府八月份大事记》等。 2、编制单位需写全称或通用简称。 3、编印年月日,需用中文书写全称。例: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4、其他需注明事项。凡属“内部印发”、“秘密”等应在封面左上角处标明。

组织沿革编写与续编方法及示例

组织沿革编写与续编方法及示例 一、组织沿革编写方法 “组织沿革”过去只是史志中的一部分内容,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编研材料出现,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所以,从某些方而来说,组织沿革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文章体裁。由于1987年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中明确把“组织i沿革”作为档案编研材料的一种,因而这十几年来,组织沿革的编写开展得相当普遍,相信今后仍将是档案部门开展编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一些探讨和介绍。 (一)组织沿革的概念和种类 1.组织沿革的概念 组织沿革是一种主要依靠档案记载编写,系统记述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机构、职能、体制、人员、编制及其发展变化沿袭变革情况的史料型参考材料,也叫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沿革这一概念包含“组织”和“沿革”两个方面:

2.组织沿革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组织沿革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这里,我们按组织沿革记述的范围,将组织沿革分为单位组织沿革、地区组织沿革、系统组织沿革三种。 (二)组织沿革的特点

(三)组织沿革的内容与结构 1.组织沿革的内容 一般来说,组织沿革应包括以下内容: 以上内容,并非在所有组织沿革中都缺一不可,在具体实践中,究竟应写哪些内容,设置哪些项目,还要根据组织沿革的种类、性质以及记述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组织沿革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机构、人员的罗列,而要把组织和沿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整个机构(地区、行业)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历史情况。具体说,组织沿革的内容应包括五大要素:(1)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 (2)隶属关系; (3)人员编制; (4)内部机构设置; (5)领导成员的组成。 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机构沿革及主要活动-科学科技公文

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机构沿革及主要活动-科学科技公文 组织机构沿革及主要活动 一、组织机构沿革 (一) 机构沿革 镇赉县科学技术协会始建于1956年8月。1995年8月机构改革定行政编7人。内设学会部、科学普及部、办公室。县科学技术馆为科协下属事业单位,于1977年由县科普馆改为科学技术馆,省编委正式下达事业编7人,1995年8月机构改革,保持原编制,与县科协合属办公。 2001年12月21日,根据县级行政精简机构方案精神,经县研究决定,科协为群众团体,内设机构两个:普及部、学会部。人员编制:行政编6人(参照国家公务员)、领导指数2名、主席1名、副主席1名。内设机构领导指数2名,即普及部长1名,学会部长1名。行政编有:张宝林、于志平、王锋。工勤编1名:张树军。 事业改革按原编制7人:王雪、杨雨新、周杰、林琳。工勤一人:丁海洋 (二)领导更迭 2006年9月27日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于志平同志任县科协副主席。 2016年9月1日行政机构改革,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任命张宝林同志为县科协主席。现科协主席张宝林 副主席于志平 科员王锋 工勤编张树军 科技馆馆长周杰 专业技术人员杨雨新、周杰、林琳、王雪。 工勤人员丁海洋 二、主要活动 (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县学习实践督导组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本单位工作的指针,并纳入本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3月27日开始,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努力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学习调研、检查分析、整改落实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多措并举,广泛开展了科普工作 科协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是联系科技工作者与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才能发挥好本职作用。 1、以“科技之冬”活动为依托,努力实施了“送科技下乡”活动。 (1)举办科普大集,传播科技信息。 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县科协举办科普大集2场,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4场,参加科普大集人数近万人。发放科技资料1万份,宣传农业、畜牧、园艺、植桑养殖等新品种65个,新技术34项,市场信息235条;展示农机、农业、养殖、猪流感防治知识和反对封建迷信等挂图12种460张,科技人员讲课20场,听课农民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

组织沿革编写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规则规定了组织沿革的内容,编写方法,编写要求及适用范 围。 1.2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各单位。 2名词术语 2.1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组织机构、 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资料; 2.2阶段法:根据机关的重大变革,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 内划分为若干系列进行编写的一种方法。 2.3系列法:以组织机构为主体,按每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的 变化作为一个系列进行编写的方法。 2.4编年法:将材料按年度分开,然后按年度顺序,逐年列出该机 关的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免等情况的编写方法。 3内容 3.1机关名称及建制变更 3.1.1机关名称应写明全称,一个机关两个名称的要加以注 明; 3.1.2机关名称改变,应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3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应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 字号。 3.1.4印鉴启用时间,印模图形及规格; 3.1.5建制及其变更情况,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6隶属关系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写明主要负责机关; 3.1.7办公地址及其迁移情况; 3.2机关性质、任务、职权范围 3.3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3.3.1内容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变化情况; 3.3.2人员编制及增减情况(干部、职工); 3.4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及变动情况 3.4.1党(含纪委)、政、工、团正、副职、领导班子成员及 享受单位领导人待遇人员的任免情况,注明批准机关及文 件字号; 3.4.2内部组织机构处(科、股)室负责人任免依据及时间; 3.5机关所属单位及变化情况(名称、性质、所有制) 3.5.1所属单位名称、隶属关系、职工总数、干部数、党团员 数等情况; 3.5.2所属单位成立、合并、撤销等变化情况; 4结构 组织沿革结构由说明(或前言),内容和注释材料三部分组成。 4.1说明(或前言)。位于篇首,编写本年度组织沿革说明,跨年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规范

组织沿革编写规范 为提高我县各单位编写组织沿革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效地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制订本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规则规定了组织沿革的内容,编写方法,编写要求及适用范围。 1.2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自治区各个单位。 2名词术语 2.1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资料; 2.2阶段法:根据机关的重大变革,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划分为若干系列进行编写的一种方法。 2.3系列法:以组织机构为主体,按每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的变化作为一个系列进行编写的方法。 2.4编年法:将材料按年度分开,然后按年度顺序,逐年列出该机关的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免等情况的编写方法。 3内容 3.1机关名称及建制变更 3.1.1机关名称应写明全称,一个机关两个名称的要加以注明;

3.1.2机关名称改变,应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3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应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4印鉴启用时间,印模图形及规格; 3.1.5建制及其变更情况,注明时间、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1.6隶属关系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写明主要负责机关; 3.1.7办公地址及其迁移情况; 3.2机关性质、任务、职权范围 3.3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3.3.1内容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变化情况; 3.3.2人员编制及增减情况(干部、职工); 3.4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及变动情况 3.4.1党(含纪委)、政、工、团正、副职、领导班子成员及享受单位领导人待遇人员的任免情况,注明批准机关及文件字号; 3.4.2内部组织机构处(科、股)室负责人任免依据及时间; 3.5机关所属单位及变化情况(名称、性质、所有制) 3.5.1所属单位名称、隶属关系、职工总数、干部数、

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机构沿革(1946年~2008年)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说明 一、《沿革》记载时段,从1946年起,至2008年止,共63年。简要记录组织机构变动106件。 二、《沿革》采用编年体方式,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载。为便于查阅,以年度编排序号(1—57) 三、灌区建设年代久远,机构变动频繁,史存资料不全,建设前期的一些事件记录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请各位读者见谅。 特此说明 编者 2009年11月

组织机构沿革(1946年~2008年)◇1、1946年3月,成立“晋藁灌溉渠管理委员会”,机关驻地:藁城县贾村,归属冀中行署工务局。主任:张文波、许正,内设:工程科、管理科、总务科,工程科科长靳海彦,管理科科长王昌,总务科科长刘化民,秘书葛英先。下设毛庄、赵位、东寺吕三个渠管所,放水、修工程时临时派人去,平时无常驻人员。1953年2月与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合并。 ◇2、1948年10月,成立“石津运河工程处”,机关驻地:获鹿县田家庄村,归属华北人民政府。处长张子林,副处长沈宪纶、许辛忙,总工程师王承周,工程师张殿珍。内设工程、材料、总务三个股,下设黄壁庄及4条支渠共5个施工所,共有职工65人。工程股负责人杨益,材料股负责人侯荣祥,总务股负责人任如冀。 ◇3、1950年1月,石津运河工程处由田家庄迁驻石家庄市新华区福源街1号,机关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归属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张子林、沈宪纶调农业部农田水利局,许辛忙任管理处主任。 内设机构2个: 秘书室(分会计股、总务股):秘书华来,会计股负责人李士铎,总务股负责人贾纪明;灌溉科(分管理股、工程股):科长晋远,管理股负责人晋远,工程股负责人汪铿江、高靖。 下设3个管理所: 黄壁庄所负责人郄因平、郑云奇;上京所(称第一管理所)负责人高靖、侯荣祥;西三庄所(称第二管理所,并在振头设分所)负责人李栓春、 - 1 -

组织机构沿革模板

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机构沿革 ( 1946年~ )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说明

一、《沿革》记载时段, 从1946年起, 至止, 共63年。简要记录组织机构变动106件。 二、《沿革》采用编年体方式,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载。为便于查阅, 以年度编排序号( 1—57) 三、灌区建设年代久远, 机构变动频繁, 史存资料不全, 建设前期的一些事件记录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 请各位读者见谅。 特此说明 编者 11月

◇ 1、 1946年3月, 成立”晋藁灌溉渠管理委员会”, 机关驻地: 藁城县贾村, 归属冀中行署工务局。主任: 张文波、许正, 内设: 工程科、管理科、总务科, 工程科科长靳海彦, 管理科科长王昌, 总务科科长刘化民, 秘书葛英先。下设毛庄、赵位、东寺吕三个渠管所, 放水、修工程时临时派人去, 平时无常驻人员。1953年2月与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合并。 ◇2、1948年10月, 成立”石津运河工程处”, 机关驻地: 获鹿县田家庄村, 归属华北人民政府。处长张子林, 副处长沈宪纶、许辛忙, 总工程师王承周, 工程师张殿珍。内设工程、材料、总务三个股, 下设黄壁庄及4条支渠共5个施工所, 共有职工65人。工程股负责人杨益, 材料股负责人侯荣祥, 总务股负责人任如冀。 ◇ 3、 1950年1月, 石津运河工程处由田家庄迁驻石家庄市新华区福源街1号, 机关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 归属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张子林、沈宪纶调农业部农田水利局, 许辛忙任管理处主任。 内设机构2个: 秘书室( 分会计股、总务股) : 秘书华来, 会计股负责人李士铎, 总务股负责人贾纪明; 灌溉科( 分管理股、工程股) : 科长晋远, 管理股负责人晋远, 工程股负责人汪铿江、高靖。 下设3个管理所: 黄壁庄所负责人郄因平、郑云奇; 上京所( 称第一管理所) 负责人

组织沿革(定稿)

通城县国土资源局组织沿革 通城县国土资源局依据宪法有关规定,在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双重领导下,遵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财政、经济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代表国家进行国土资源管理,是国家行使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 1984年6月,通城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通城县土地管理局,局机关设在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张奎新同志兼任局长,农业局副局长李功贤同志兼任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1986年6月,县政府决定土管局与农业局分开办公,局机关驻本县隽水锦山乡企业第三楼,隶属县政府。1987年2月,局机关内设二股一室(建设用地股、地政地籍股、办公室)。同年5月在隽水镇、北港区、银城区、沙堆区、九岭区、麦市区、水兴区设立土地管理所,配备正副所长7人。9月30日,根据省、地质撤区并乡指示精神,撤销区土地管理所,同意在北港、沙堆、关刀、里港、黄袍、锦山、大坪、石南等8个乡镇设立土地管理所,原隽水、麦市二镇土地管理所仍然保持不变;五里、程丰、墨烟、四庄、大溪、云溪、黄龙、潭下、九岭等9个乡镇设立土地管理员。1988年8月局设立土地监督检查股,负责监督检查全县国家、集体、个人非农业建设用地执行情况,查处违法占地案件。1989年11月,局成立“通城县土地开发中心”,1992年4月撤销“土地开发中心”,设立土地勘测规划队。为了强化

土地管理财务计划机制,1992年5月局设立财务计划股,从局办公室中分离出来。1992年6月17日,县人民政府下发隽政发(1992)28号《关于对全县乡镇土地管理所实行统一管理》文件后,全县21个乡镇土地管理所人、财、物统一由县土地管理局管理,土管所作为报帐单位。1993年3月局创办“兴隆综合服务公司”,4月成立“通城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全民所有制企业。5月,与县法院联合成立“通城县人民法院土地管理巡回审判庭”。1995年7月,“通城县人民法院土地管理巡;顺审判庭”撤销,设立土地监察执法大队,与土地监督检查股合并办公。同月设国有土地管理所,负责全县国有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的管理;设地价评估所,对出让、转让、抵押、作价入股等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1998年2月局成立土地利用规划股。负责全县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协调各业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科学依据。2001年7月成立通城县“土地储备整理中心”。2002年设地质矿产管理股,承担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监督管理工作。2003年8月“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内设“土地收购储备股和地产交易股”。同年11月“土地储备整理中心”更名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属自收自支股级单位。 通城县国土资源局在上级国土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现有局属股、室、队、所15个,乡镇国土资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