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_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_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_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_气压带和风带同步训练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行成三圈环流的因素之一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台风与寒潮

C.地转偏向力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3.亚洲大陆上高压产生的时空条件是()

A.冬季,北美大陆B.7月,北大西洋

C.夏季,北太平洋D.1月,亚欧大陆

4.副热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受()

A.夏季风的影响B.盛行西风的影响

C.台风的影响D.信风的影响

5.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台风的影响B.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7.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A.甲B.乙C.丙D.丁8.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A.北京B.罗马C.纽约D.伦敦

图4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④点与⑤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10.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②点附近时,江阴的盛行风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11.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

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12-14题。

12.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D.冬雨夏干

13.b地肯定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东岸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D.南半球大陆西岸

14.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B.b—c—a

C.c—a—b D.c—b—a

15.下列四幅图是我国雨带的位置,能反映我国夏季7、8月份降水范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①极地高气压带②赤道低气压带③盛行西风带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信风带⑥副极地低气压带⑦极地东风带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②⑤⑥⑦D.②③⑥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7-18题。

17.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

A.A是高压,B是低压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 都是高压D.A、B 都是低压

18.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19.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是:B ,E 。

(2)按照世界降水带的分布规律,C 是 ;该带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降水类型主要是 (选择填空)。

A .地形雨

B .锋面雨

C .对流雨

D .台风雨

(3)在C 、D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岸,其自然带是

(选择填空);在C 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东岸是 (选择填空)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季雨林带

20.甲、乙地区图和“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属于甲图所示区域的气候类型是气候资料图中的 (填代号),在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其形成的自然带是 。乙图所示区域的气候

特点及成因是 , 。

海 洋 乙 120°E 30°N ① ② 海 洋 海 洋 甲 10°E 55°N 河流 运河

---200 300 500 0 400 气温(℃) 降水量(㎜) A B C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C 6.D 7.A 8.D 9.B 10.D 11.A 12.B 13.C 14.D 15.A 16.D 17.A 18.B

19.(1)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副热带少雨带、B

(3)A、B

20.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教学设计

“环境与发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五章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世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理解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6.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7.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三、教学难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人类面类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 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 ③环境影响人类社会 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 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可耕土地减少 ②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 2.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 (1)城市-----环境污染 (2)乡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三、《人类环境宣言》诞生的背景 1. 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2. 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 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3.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转折】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的忧虑和关切。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关乎人类自身命运和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人类环境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知识点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word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 及其影响》知识点 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特 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量大,快速,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广。大宗、笨重、长途运输。 短程、量小的货物。 公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量小,成本高,运费 贵。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 速度慢,连续性差。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低。[ 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 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 高。[ 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管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 大。 交通方 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①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 ②连云港——鹿特丹)、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 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有科学技术作保证;⑤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⑥有稳定的客货源;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 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铁路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南北狭长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商业网点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查看,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4、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8、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哥伦布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定向风带和无风带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课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归纳: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遇冷 风:同一水平面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探究: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4、图示讲解:在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会产生三圈环流。 5、提问:在气流上升和下沉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气压带? 6、比较: 同是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7、提问画图: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 绘图: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风向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8补充图示: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9进一步探究: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系。 10探究:哥伦布航海路线与风带的关 11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2、提问:地球上气温高的纬度地带是不是总是赤道?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3对比分析地图: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14小结: 填写表格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能力提升检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弱。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回答以下问题。 1.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2.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千米的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A.防沙尘暴 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 D.防大风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水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图中所在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河多由东南流向西北 B.大陆西南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C.气候温热,气候类型单一 D.近年来,最高山峰雪线下降 5.有专家指出,禽流感进入该大洲会给人类带来“极端的灾难”,主要是因为该大洲() A.经济发达,家禽饲养规模大 B.外来人口数量居各洲之首 C.经济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 D.国际贸易发达,会导致禽流感全球流行 6.若某生态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图中M点及周边植被景观分布近似于图左侧上图部分所示(注:大圆的直径约2~4千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放牧 B.地势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2 (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各个小节内容的一般模式是:背景介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红色土壤(红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干旱)、地形、植被、水文、土壤。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开矿。 举例:黄土高原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且垂直结论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土壤)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气候) ③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植被) ④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坡度大(地形) 人为因素:①人类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②过渡放牧、过渡樵采、过渡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③开矿。 二、荒漠化的危害 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三、荒漠化的防治 根据原因来针对性采取措施:坚持“防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1、控制人口数量 2、退耕还林还草 3、营造防护林 4、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5、合理用水 6、整体规划、依法监督 7、加强荒漠化的宣传教育 补充内容:草格沙障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为例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珊瑚礁等。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2、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100~5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图2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气候温和湿润 C. 商业贸易发达 D. 矿产资源丰富 (2)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 A. 城市核心功能区 B. 城市航空港功能区 C. 城市高级住宅区 D. 城市生态功能区 (3)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B. 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 C. 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 D. 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 2.目前,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该铁路建成后,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3.某城市由于交通拥堵,建地铁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下图为“该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 在地铁站点形成新的卫星城 B. 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 C. 中心城区将出现空心化 D. 在地铁沿线将出现大量工业区 4.下图为“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A. 0—600km B. 900—1100km C. 1200—1600km D. 大于1800km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下表示意国内外城市部分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比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主要城市道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网密度低的原因是() A. 主干道路稀少 B. 人口密度低 C. 道路占地面积小 D. 长度短,宽度大 (2)推广街区制的意义() A. 可以有效抑制地价,促使市中心房价下降 B. 减少小区围墙占地,提高小区备用地比重 C.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路网通达性 D. 使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知识结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气压带和风带气 压 带 风 带 的 分 布 及 移 动 规 律 三圈环流的形成 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气压带及风带 七个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六个风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移动规律 北移?夏季 南移?冬季 北半球 北半球气压中心及 季风环流 1月份气压 中心及冬季风 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冰岛低压 切断了南移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风:亚欧大陆→太平洋和大西洋 7月份气压 中心及夏季风 亚欧大陆:印度低压 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大西洋:亚速尔高压 切断了北移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欧大陆 季风环流 东亚 冬季风:西北季风 夏季风: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冬季风: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单一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形成原理 图示 热力环流及 等压面的弯曲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大小:) 热力环流及 等温面的弯曲 (比较ABCD四地的气温大小:) 温压关系 近地面高温→大气上升→ 近地面热低压 对应高空热高压 近地面低温→大气下沉→ 近地面冷高压 对应高空冷低压 风压关系:水平面上风总是:高压?低压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向关系:凸向相反 同一水平面等压面与等温面凸向关系 近地面:凸向相反 高空:凸向相同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影响 海陆风:夏天(白天)海风,冬天(夜晚)陆风 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城郊热力环流 近地面:郊区→城市 高空:城市→郊区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二章知识结构 2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讲课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荒漠化的危害: (1)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2)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资源短缺;(3)破坏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措施: 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 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拓展提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一原因:(1)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导致地标抗腐蚀能力降低,雨水径流直接侵蚀地表。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排弃大量土石,成为水土流失新物质) 二如何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上万条。 治理重点:保持水土 A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B 工程措施:保塬,修建水平梯田(护坡),打坝淤地(固沟)。 修建水平梯田: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打坝淤地: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水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 原因:自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其表冲刷能力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易受流水冲刷。 人为:人类不合理劳动:过度樵采,陡坡开荒,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末作业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 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5.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图2-2-2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在图中注出各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有规律移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地带,可以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如C和D 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10.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图2-2-4),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4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11.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2.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13.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 1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15.当亚洲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学案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高考预测 1、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结合实例学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2、了解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 3、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探寻主导因素 二、自学自练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运输方式:_________运输、_________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_________运输。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1)铁路运输:运量_______、速度_______、运费_______、短途运输成本________。 (2)公路运输:运量小,成本高,机动_________,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3)水路运输:运量_________,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_________ (4)航空运输:速度_________,运量_________,能耗大,运费_________ (5)管道运输:_________和_________合二为一,连续性强,灵活性差。 3、发展方向:高速化、___________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2)构成要素:线(如_________、公路、_________)和点(如_________、车站、_________港)。(3)基本形式:单一运输网和_________运输网。 (4)三个层次:包括___________、大区级和_________级综合运输网。 2、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___、社会、___________和自然要素等。 三、考点讲解 考点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 (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10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10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 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第4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答案: 3.D 4.B 5.(2011·安庆联考)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太阳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能量大且集中,可以用其进行大规模商业性发电 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其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该反应通过消耗质量来释放能量。太阳辐射能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其能量分散,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密度较小。 答案: B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