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案例举要

行政案例举要

行政案例举要
行政案例举要

目录

案例分析一深圳机场选址方案之争案例分析九舆论监督的作用

案例分析十七怎能制定出正确的

政策?

案例分析二一起人事任免争议案例分析十人事局局长临阵脱逃案例分析十八动用警车军车邮车闯关

案例分析三回避案例分析十一人间奇迹:"阿波罗"登月案例分析十九 "川气出川"工程不了了之

案例分析四事与愿违案例分析十二狮岭镇--皮革皮具的环境

优势是什么?

案例分析二十市长专线电话的设

案例分析五他们为什么不愿参加培训案例分析十三非常设机构为何撤而复增

案例分析二十一中国的第五海

--"会海"

案例分析六文化局长的任命和撤消合法吗?案例分析十四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的关

案例分析二十二 B省党政司法机

关领导实行回避制

案例分析七行政监督的公开化案例分析十五他为什么打不开工作局面案例分析二十三忽视兰德公司忠告的教训

案例分析八田纳西流域委员会与区域开发案例分析十六广东省考试公选20名副厅

级干部案

案例分析二十四项目审批何其难

案例分析一深圳机场选址方案之争

案例正文

1987年,关于深圳机场的选址方案有两种:一是在市北建黄田机场;二是在市区南面填海建白石洲机场。建黄田机场的理由是:客源主要来自内陆地区,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便于飞机安全飞行。建白石洲机场的理由是:与香港共用,争取更多的国际客源。机场到底建在哪里,争论非常激烈。反对建白石洲机场的人认为,机场建在白石洲,妨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机场自身也无扩展的余地,机场的噪音严重影响深圳大学,而且对附近的红树林和鸟类保护区带来破坏性的影响。赞成建建白石洲机场的人认为,与香港争客源是最重要的,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安装双重玻璃窗和"驱鸟器"等措施来解决。最后决定以"白石洲机场方案"作为首选方案向中央领导汇报,但反对者拒绝在该方案上签字。最后,国务院派出专门的工作组赴实地考察,在多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否定了"白石洲机场方案",批准了"黄田机场方案"。从深圳机场建成以来的运行情况看,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提问:

1、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深圳机场选址决策过程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分析二一起人事任免争议

案例正文

1996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名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认为,对这19名乡、镇长的任免是党组织的意见,政府和人大都应坚持党的领导,无全对党组织的建议提出异议,政府文件逼供内没有过错,所以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不予理睬。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重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汇报,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会上全体常委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消的决定。

案例分析三回避

案例正文

案例1

国务院某部部长刘某某的秘书小王,因近一、二年的工作关系与刘部长的女儿接触较多,从而相互爱慕,并产生了爱情。小王、小刘于2000年的"情人节"登记结婚并举行了婚礼。此前,王秘书在向部机关人事部门递交领取结婚登记申请书、介绍信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请求调出该部而到另一部门工作的申请书。这两份申请书同时递交,有"局外人"非常纳闷,不知何故?

案例2

2001 年6月,在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做会计工作长达6年之久的小宋,经几位热心人"牵线"、"搭桥",终于可以跳出企业,进入国家行政机关,到该市政府的审计部门?quot;本行"工作。说来也巧,小宋的堂兄宋某某正是该市审计局副局长。两个月后,当出国学习半年刚刚回国的堂兄宋副局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告诉堂弟小宋,"你必须调离审计局,除非我辞职。"小宋听了,象泄了气的皮球,虽抱怨堂兄不近人情,又不知到底为了什么?

案例分析四事与愿违

案例正文

某地级市在1988年以前,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别由城市建设委员会和城建局负责,多年来,该市的城市建设工作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基本上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城市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城市建设委员和城建局在旧房拆迁、道路扩宽、环境绿化以及其他市政建设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增多,而且呈尖锐化趋势。两个机构时常处于相互扯皮、互相推委、争功倭过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严重影响了该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多方征求意见、与有关单位协商,决定增设城市建设办公室,其职责任务是:做好城市建设委员会与城建局之间的沟通联络工作,促使他们在各项工作中协调一致。稍微、市政府要求城市建设委员会、城建局和城市建设办公室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以城市建设工作大局为重,齐心协力、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令人遗憾的是,城市建设办公室成立以后,该市的城市建设工作中由原来两个机构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三个机构之间的矛盾,矛盾更多也更为复杂,城市建设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效果还不如以前。

案例分析五他们为什么不愿参加培训

案例正文

某办公室接上级通知,要求派一名同志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办公室自动化"培训。办公室主任老王征求全体不管上人员的意见,但无一人主动报名。老王只好硬性指派老张参加,老张说"我的腿患慢性关节炎,爱人一直不许我外出"。老王又指派老李参加,老李回答说"这是一次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但我再过两年就要退休,学会了也用不上,还是把机会留给别人吧"。老王只好改派中年人赵某,赵某回答说:"我儿子今年参加升学考试,加之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最后老王又去做小吴的工作,小吴今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不管上任职,听老王讲完,小吴面有难色,不好意思地说:"我最近有点个人问题要处理,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是我的终身大事"。老王明白了,小吴最近正在谈女朋友,当然不好勉强。出于无奈,老王主持召开了一个全体办公人员长的会议,他着重分析了培训对提高人员素质及办公效率的意义,大家都觉得老王的分析透彻、全面,培训的确意义重大,但最终还是没人参加这次培训。

案例分析六县文化局长的任命和撤消合法吗

案例正文

为了加强县文化局的领导班子建设,某县人民政府办公会议决定任命××为该县文化局局长,并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出了正式任命通知。该县人大常委会认为县政府的任命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人民政府予以纠正,但县人民政府不予理睬。为此,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委员们一致通过了撤销县人民政府关于任命文化局长的决定。

案例分析七行政监督的公开化

案例正文

某县人事局自1988年以来在招工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实行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制度的办法,以此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解除了以往在招工时困扰人事局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人情网,为人事部门减轻了压力;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也非常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干群关系。

案例分析八田纳西流域管理委员会与区域开发

20世纪20-30年代产生了区域经济政策,一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另一条是稍晚一点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1929年西方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破灭了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迷信。1928年英国成立"工业迁移委员会",解决一些地方的失业黑点(Black spot);1934年颁布具有区域意义的"特别地方法",20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国家先后设立旨在促进落后区域发展的专门基金(如区域开发基金、社会基金、农业基金等)和区域开发银行开展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

1933年美国政府根据"新政"(New Deal)中的有关法案,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委员会"(TVA)负责组织管理田纳西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中下

游一带的水利综合开发。这一地区位于美国东南部,是比较贫困的农业区,经常水患成灾。该计划在美国国会曾辩论达15年之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美国东南部落后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61年5月美国政府颁布"地区再开发法",这是美国第一次将地区失业和经济落后问题视为全国性问题的法案。法案明确指出:实行区域再开发的目的,必须是能够发展和扩大新的或现有的生产能力及资源,而不仅仅是将就业机会从美国的一个州转向另一个州。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区域差异再度呈扩大趋势,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就业减少,年轻劳动力外流。

克林顿政府组织制定和实施了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计划,1993年8月颁布《联邦受援区和受援社区法》,这是美国第一个比较系统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的法案。根据该法案,政府拨款25亿美元用于税收优惠,10亿美元用于贫困地区的各项援助。

注:"新政"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为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改革而制定的立法和行政计划。

[案例思考]

对于美国的欠发达地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进行援助?

[参考要点]

许多国家都存在欠发达地区,美国也是如此。针对欠发达地区,不可能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欠发达地区自动调整为发达地区。20世纪30年代,美国纳西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带位于美国东南部,是比较贫困的农业区,经常水患成灾,针对这一情况,美国政府根据"新政"(New Deal)中的有关法案,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委员"(TVA)负责组织管理田纳西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带的水利综合开发。在此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法案,推动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案例分析九舆论监督的作用

案例正文

某县印刷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案例分析十人事局局长临阵脱逃

案例正文

98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遇到了严重的洪水灾害。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已经出现七次洪峰。松花江流域嫩江出现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

在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战。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全国军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但是,在这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广东省恩平市人事局局长黄汉良,却临阵脱逃,用公车急

速携带全家人员躲住到外地的招待所。黄汉良的逃兵丑恶行径,很快被人揭发,在当地的党政军民中,造成很坏影响,激起民愤,纷纷要求当地政府严肃处理。

案例分析十一人间奇迹:"阿波罗"登月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场上气氛异常紧张。一枚36层楼高的巨型火箭庄严地耸立云天,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等3名宇航员早已在火箭顶部的"阿波罗"号飞船的指令舱内落坐,正焦急地等待着那开始人类第一次登月飞行时刻的到来。

一切准备就绪,电子计算机发出"点火"信号,"土星-V"第一级火箭的五台发动机发出隆隆的轰响,喷吐出了巨大的火焰,3000多吨重的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大约10秒之后,5公里外看台上的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震波。12分钟之后,第三级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当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经过对飞船作了检查和调整之后,第三级火箭重新启动,将飞船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于"阿波罗"逸出地球轨道,奔向月球。

1969年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3时51分,"阿波罗"号飞抵月球,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小心地爬出舱门,先在5米高的小平台上停了几分钟,然后他伸出左脚,慢慢地走下扶梯:4时零7分,他用左脚疑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接着,他又挪动右脚,终于站到了月球之上,他是有幸登上月球的第一个人类。

据知,"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1的提出的。他请他的科学顾问就这样一项计划的可行性提供咨询。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之后,科学的回答是:从设计、制造、发射到回收等阶段看,在工程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都是已有的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但是问题可能出在管理上。

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为实施这项人类史上空前宏大的计划,须动员2万多家工厂,120所大学参加,参与此项计划的人数多达400万,要生产300多万个零部件,共耗资250亿美元,该计划的每一个主要步骤都得经过周密的计算,而每一个主要步骤又都需要次级计划和第三级计划的支持和配合,显然,这些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周密地组织与协调,为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设计、制造、发射、回收等各个程序,必须进行精确无误的控制,倘有某一个环节出现一个哪怕极微小的差错,都可能给整个计划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强有力的领导。

然而,无论人们是怎样地担心可能出现的可怕后果,计划终究是实现了--月球上有了人类的足迹。

讨论思考题:

1.据认为,从技术实力来看,"阿波罗"计划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日本均能创造,那么为什么日本人没有把人推上月球呢?

2.您从"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的实现受到哪些启示?

案例分析参考要点

1、科技和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助推器。这两大助推器就象鸟的两翼,推动着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国家不断创造奇迹。本案例中,日本的技术力量虽

然达到了人类登月的水平,但日本的管理水平在当时远远达不到组织这么宏大的高科技攻关和使之协调运行的水平。而美国,不但技术水平达到了登月的水平,管理理论中的管理过程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较典型的管理学派都产生于美国,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诞生于美国。美国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水平都居世界领先地位,行政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有机结合,使美国创造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奇迹。

2.管理也是先进的生产力。人类社会的重大创新和突破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案例分析十二狮岭镇--皮革皮具的环境优势是什么?

150年前,广州市花都区(原花县)出了个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150年后,在洪秀全故乡的西北部崛起了一个皮具王国--狮岭镇。狮岭镇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34公里,离广州新国际机场和直通港澳的花都港15公里,107国道(广清高速公路)、京广铁路贯通全镇。全镇常住人口6万。

狮岭镇皮革皮具业早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知青带来的生产技术。后来逐渐从摆地摊发展到进入各大商场,外地皮革皮具企业陆续落户狮岭镇,于是,在狮岭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箱包生产基地。这是狮岭镇皮革皮具产业的第一次聚集:有3000多家皮革皮具商户的原始经济集聚区,年产值超过20亿元。

企业的集聚,带动了本地区原材料的需求,于是,逐步形成皮革批发产业,拉长了产业的链条。2000年经过花都区政府第一次推动,提高了整个狮岭镇的皮革皮具的竞争能力,形成了皮革皮具产业第二次聚集:皮革皮具年产值近30亿元。由港商出资2亿元建立起狮岭皮革皮其城,新增商户800多个。2000年12月被广东省科技厅命名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狮岭镇是花都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试点镇。2001年成功了举办"中国(狮岭)首届皮革皮具节"。

皮革皮具的总产值,从1996年的11亿元提高到2000年的28.27亿元,年均增长26.61%。2000年,皮革皮具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从1996年的66.76%提高到2000年的74.81%,约75%,皮革皮具产业的特色更加突出。

狮岭镇之所以能够将皮革皮具产业做大,实现更大的产业集聚,关键在于狮岭镇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有一批优势的企业可以依托。全镇现有个体私营企业创办的大小皮具加工(场)近3000家。规模较大的皮具企业有"凌云"、"叶氏"、"华尼"、"蒙娜丽莎"等,拥有"叶氏"、"范思特"、"连奴"。"苹果王子"、"华尼"等多个皮具知名品牌。

(2)推进皮革皮具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一定的基础。部分企业已经采用电脑管理和用电脑设计有关皮具。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已经认识到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本在于技术创新优势的竞争。

(3)资源相对丰富。全国主要的皮革皮具商家基本上在狮岭镇都有相应的机构,狮岭镇成为皮革皮具有关信息和人才的有效交流区域,形成了与皮革皮具有关的全国性的资源集散地,世界皮革皮具市场的信息也较容易了解到。

(4)邻近港澳独有的人缘优势可资利用。香港有许多资本需要转移投资。

皮革皮具产业在狮岭镇的聚集,使得港商看好狮岭镇。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就是香港商人张有为先生投资兴建的。狮岭镇有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万多人。

(5)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狮岭镇位于广州市,属于珠三角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业卫星镇,距广州新国际机场15公里,花都港15公里。京广铁路军田火车站就设在狮岭镇,广州市铁路局将在军田建设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心,这将成为华南地区的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狮岭镇建设将以"广州市后花园加工厂城市"为目标。

(6)狮岭镇处于广州郊区,与高校、科技院所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容易建立联系。

(7)有一个有力的政府支持皮革皮具产业的发展。广东省科技厅、花都区和狮岭镇政府对皮革皮具的技术创新十分重视。花都区政府和狮岭镇政府做了大量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狮岭从事皮革皮具生产和销售的厂家和商家,已由3000多家激增到4000多家,产值也由30多亿元增长到近50亿元。

为了实施依法治镇方针,规范行政收费行为,避免收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提高服务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狮岭镇镇成立了"狮岭镇一个窗口收费办公室",实施"一个窗口收费",自2000年3月1日开始执行。

(8)市场氛围良好。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正在成为我国目前最大、档次最高、现代化管理设施最为完善的皮革皮具批发市场。首期工程完成商铺500多间,已全部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商铺已经全部卖完。第三期皮具数码城和皮具工业城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将成为亚洲地区皮革皮具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基地。

(9)狮岭皮革皮具已在国内有相当大的名气,广东省市场占有率达到1/3。

(10)狮岭镇的皮革皮具企业已认识到形成中小企业网络非常重要。据问卷调查,为了形成有竞争力的狮岭镇皮革皮具产业,有91.94%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仅有5.38%认为封锁信息,2.68%的认为采取恶性竞争方式。

[案例思考]

狮岭镇成为皮革皮具专业镇,政府在其中都了什么作用?政府利用了什么环境来推动皮革皮具镇的形成?

[参考要点]

狮岭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将最初由知青带来的皮具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皮革皮具专业镇,主要在于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正是利用这一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专业镇的皮革皮具产业的发展。

案例分析十三非常设机构为何撤而复增

A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非常设机构的通知精神,

决定对县级机关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非常设机构进行一次清理,该合并的合并,该保留的保留,该撤销的撤销。经县常委会议和常务会议认真讨论后决定将60个非常设机构砍掉40个,并分别将这些机构承担的职能落实到有关部门去承担。

但是,时隔不久,麻烦来了。首先碰到的是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要从部队转到地方,安置任务特别繁重。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以县政府的一位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负责。这次非常设机构被撤销,这项工作交由县民政局和劳动人事局负责以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牵涉到不少县级部门。比如,离休干部建设住房所需的基建指标和经费,分别涉及到计委和财政局;建房所需"三大建材"涉及到物资部门;离休、退休干部转业按规定随迁的家属、子女的户口和工作安排涉及到公安部门;随迁子女的转学、升学需要教育部门帮助落实;医疗保健等又涉及到卫生局。如此大量的工作,要通过这么多的环节,光靠民政、劳动人事两个部门实在难以招架,更何况这两个部门与其他局都属同一级别。于是,民政局、劳动人事局便要求恢复县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报告送到县政府,领导只得同意。

紧接而来的是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省里有这么一个机构,且每年掌握有一大笔经费。县里的相应领导小组一撤销,上级就发来通知,声称如果没有这一机构,每年给县的经费就停止下拨。这样一来,县委、县政府又不得不考虑该机构的命运,经酝酿再三,还是决定恢复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恢复非常设机构的口子一开,不少单位恢复临时机构的报告纷至沓来。有的是因为省里有明文规定、有的是根据省里某一次会议精神或领导讲话、有的是因为有突出性任务而提出的。这样一来非常设机构反而越撤越多,所不同的只是名称改换了一下,有的只是在某一职能部门挂一块牌子应付上面。

就这样,A县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县级机关的非常设机构又从20个增到55个,增加的非常设机构中7个是恢复的,28个是新建立的,尽管现在又感到非常设机构越来越多,需要抑制和整顿,但几经研究,觉得还是应该尊重现实,以不动为好。尤其是曾经办过此事的同志更是心有余悸,认为与其兴师动众,辛苦一场,还不如节约一点人力,听之任之。

[案例思考]

在政府机构中是否有必要设置非常设机构?A县非常设机构为何撤销而复增?应如何解决非常设机构膨胀的问题?

[参考要点]

1、政府机构中设置非常设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用于完成新的临时性任务,解决突发性的事件和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首先,政府工作部门是按照职能需要而设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政府面临一些跨部门的事务时,需要几个部门共同承担,而在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上出现矛盾时,往往要设置非常设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政府工作部门一般根据行政管理的经常性、长期性或可预见性的基本职能来设置的,但是行政管理实践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临时性的任务或突发性事务出现,也使得非常设机构的设置成为必要。但非常设机构不能任意设置,也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来考虑。

2、A县非常设机构的撤而复增,从主观原因来考察,主要是对非常设机构设置的原则缺乏全面的掌握,一方面撤了不该撤的机构,另一方面又保留或新增了不必要的机构。

3、为了解非常设机构膨胀的问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以职能为基础的原则。非常设机构的设置要根据职能需要,必须是对现有机构的补充。

(2)机动性、灵活性原则。一旦任务完成,机构即行撤销。

(3)程序化、法制化原则。

案例分析十四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某市农林局是历经二分二合而设置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1986年,该市又将农林局分解为"市农林局"、"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农技中心")、"市畜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简称"市畜禽中心')这三个单位。其中,"市农技中心"与"市农林局"为正县级单位,隶属市农委领导;"市畜禽中心"为副县级单位,隶属市农林局领导(但实际是一个人、财、物都独立的单位)。正是由于"市农委"、"市农林局"、"市农技中心"这个三角关系的存在,从而使该市的农、林、牧工作逐渐步入到一个不能自拔的境地。

一是上下行文关系不通。因全省各地、市"农技中心"都是隶属农业(林业)局领导的事业单位,所以,省农牧厅历次下发的公文只对市农林局一家,而不管什么农委、农技中心,这就给开展正常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1987年12月底,省农牧厅下发了一份"关于填报食用菌情况的通知"的文件,该文发到市农林局之后,局长考虑到本局没有具体的人员去抓这项工作,同时,市农技中心设置有专门的食用菌科室,于是便在公文处理单上签上"请交市农委领导阅示"的意见。但一直到1988年2月份,经市农委多次协调后,才勉强由农林局汇总上报省农牧厅。

二是业务工作不协调。1988年8月底,原市畜禽中心所辖的市奶牛场,连续几天死掉了奶牛20头,该场找到市农委汇报此事。市农委说,这关系到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请与市畜禽中心联系,让他们负责处理。找到了畜禽中心,该中心说:我们隶属市农林局管,你们让农林局通知我们,我们再去。找到了农林局,农林局说:我局的农牧科是个空架子,总共才有两个人,并且都是摘农业的;畜禽中心名义上归我们领导,实质上他们已是一个人、财、物全部独立的经济实体,级别又和我们差不多,我们怎么能安排得了他们呢?后来经过再三的要求,农林局才勉强找到畜禽中心,说明原由后,市畜禽中心就说:奶牛场直属领导是市农委,你们真是多管闲事。为此,农林局的同志感到非常难堪。最后还是通过市农委、市农林局、市畜禽中心三家共同协商后,才达成了解决问题的协议。

[案例思考]

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是什么关系?某市将农林局一分为三后为什么出现效率滑坡?

[参考要点]

机构的多少与机构效率的高低到底是什么关系?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简单地予以回答。但机构设置的合理程度与工作效率却有直接的关系。机构设置得合理,则工作效率高,反之则低,这是一条行政组织设置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从"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这个案例来看,某市将历经二分而合后设置的市农林局一分为三,变成"市农林局"。"市农技中心"、"市畜禽中心"三个机构,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使管理职能分解得更细了,各部门的管理相应来说也更专了,因而其工作效率似乎也应更高一些。但结果适得其反,市农林局一分为三,并没有带来效率的增长,却带来了行文关系不通和业务工作不协调,致使该市的农林牧工作逐渐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市把农林局一分为三本身是不合理的,不符合该市的具体情况。

在处理奶牛场事件时,由于三个单位的设置不合理,职能不明确,对应该处理的问题相互推诿,相"踢皮球",这种情况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原来该市管农、林、牧的只有一个部门,管理职能综合,其内部关系则相对单一,因而也好协调。而现在将其分为三个部门,其内部关系变成了外部关系,因而协调起来也就相应困难一些,效率随之也就降低了。

显然,我们不能从本案例中得出结论说职能越综合、机构越少则效率就越高呢?行政管理学理论表明,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要想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有较合理的机构设置,而合理的机构设置必须遵循科学的行政组织原则。

案例分析十五他为什么打不开工作局面

某街道医院是一所全区有名的老大难单位。前几任领导班子工作抓得不力,院内行政部门人浮于事,职工纪律松散,迟到早退屡见不鲜,医疗事故时有发生,病人对该院的医疗管理意见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上级决定区医院外科医生苏伟到街道医院担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苏伟,男,48岁。1969年去江西农村插队落户。插队期间,他刻苦自学医学,为贫下中农看病,成为当地农村一位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曾负责全大队"赤脚医生"的业务工作。1978年他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上海某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革区医院外科工作。苏伟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病人和蔼可亲,热爱医疗事业,刻苦钻研业务,曾为医院解决一些复杂的医疗难题。并在有关攻学医专发表过重要的学术论文。组织上考虑到他在插队期间负责过"赤脚医生"的业务工作,既年富力强又精通医疗业务,符合干部使用的基本条件,经研究决定调他到"老大难"的某医院担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主持该院的全面工作。领导希望他上任以后,能大胆工作,敢于改革,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开创新局面。为此,苏伟决心很大,表示"我决不辜负领导的重托"。苏伟认为,要搞好全院工作,首先应从行政部门下手,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因此,在他上任后的第二天,就对医院的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发现全院30名行政人员中,有一半人没有事干,整天东荡西逛,在医务人员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上任后的第

十天,他就宣布将医院行政人员减少到10人,其余20人重新安排工作。其次,苏院长狠抓了劳动纪律。每天上下班时间亲自到医院门口把守大门,每个职工必须登记签到,对迟到、早退者每次扣除奖金2元。并坚持每日3次对全院科室巡回检查,对离岗者同样每次扣奖金2元。苏院长这一制度下达后不久,院内迟到、早退、离岗现象有所减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院内部分职工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新来的院长没本事,只好看门。再次,苏院长认为,该院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医疗事故,除劳动纪律松散外,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贫乏所造成的。因此,他利用每周二、四下班后的时间,对医疗人员进行2

小时业务知识补课。要求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参加,考试合格者才能发放奖金。对此,医务人员特别是一些老大学生、民主党派人士的专家意见很大,他们说"我们从医已有几十年头,头发皆白,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望。而新院长来了却认为我们不会看病,也要留下来学习,这对我们太不尊重了。"所以,他们联名写信给卫生局要求调单位。苏院长上任后所采取的上述措施,一度确实在改变医院落后状况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领导和职工造成了严重的对立情绪,特别是一些被扣除奖金的同志,有的上班出工不出力,有的要求调离单位,有的上诉卫生局,使医院工作出现难堪局面。苏院长本人也很苦闷,不知道工作该怎样做好。他在一份党组织汇报思想的报告中说:"我还是我,为什么从医生换到行政干部岗位后,同样努力工作,其结果却不一样呢?"

[案例思考]

上级对苏伟的任命是否正确?为什么苏伟打不开工作局面?

[参考要点]

这个案例中涉及到干部人事制度和领导方法的问题。在人事行政中,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要求。苏伟在大学里学的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疗系统,现在他被组织调任到某街道医院担任医院院长,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尽管他以前在农村负责过全队"赤脚医生"的业务,但是同目前的街道医院的领导工作完全不同。尽管苏伟是医疗科班出身而且在工作上、业务上成绩较为出色。但他缺乏行政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只是凭自己的感情、干劲、勇气管理医院,而且这是一家有老大难问题的医院,工作没有起色就很自然了从行政领导的角度来看,由于苏伟缺乏行政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在治理医院时感情用事,丢掉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造成他偏重于采用传统的"金钱"加"皮鞭"的管理方式,以此来迫使医院职工的行为与他所实施的管理目标一致,忽视了将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起来,造成领导与职工的对立;他忙于过多的琐事,而没有调动职能部门的作用,偏离了自己的工作重心,较多地移位到门卫和考勤员的职位上;他对医院的实际情况也认识不足,在实施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盲动和轻率等,提出的改革方案脱离了医院的具体行政环境。

因此:

1.上级对苏伟的任命不正确。对于像某街道医院这样的老大难单位,上级应任命有管理经验的医生担任。

2.苏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原因在于:管理经验不足;领导方式不当,处处事必躬亲,且采用强制命令的领导方法;提出的改革措施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分析十六广东省考试公选20名副厅级干部案

经过一阵紧张的准备工作,广东省第3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于2002年1月20日如期在省委党校和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举行,2055人参加考试,竞争20个副厅级领导职位,到考率达94.6%。

这次考试与前两次公开选拔考试不同的是,一张试卷分成基础测试和专业测试。试题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第二部分为论述题;第三部分为"申论"。客观题和论述题为公共试题,"申论"结合各类别干部的相关要求,每个类别的题目各不相同。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浦同志在昨天巡考时称,对此次公选有三个感受,一是参与人之多、之广,甚至很多县市书记、县市长都报名参加,让他没有想到,也很感动;二是通过今天的考试,坚定了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决心。省委提出今后每年新提拔的副厅级干部中要有三分之一通过公开选拔产生,力争今年就实现这一目标。三是题目出得非常好,题目注重考能力,不仅让参加考试人员有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且也使他们通过考试有了一个学到很多东西的机会。

考试结束后,记者做了一个随机采访,考生们普遍反映整个试题无须死记硬背,尤其是第三部分的"申论"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来说,有很多体会,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一些参加过两次公选的考生称,今年题目比上次的容易,上次考试知识点多,时间很紧,这次着重考写作,时间充足,可以应付。

该次公选试题命题组织也比以往两次有所改进。省公选办此次共从23个部门抽调了26位学者专家、领导干部成立命题组,26个成员中又有21个是现任或曾任厅级干部,改变了去年处级出题考"厅级"的局面;其次还加大对命题的把关和监督:命题人员也做到了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学(士)硕(士)博(士)兼备。

讨论思考题:

1. 广东省第三次考试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得到广泛响应,说明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什么问题?

2. 科学地设计命题,使试题更加贴近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实际,全面反映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我们完善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重要内容。你从广东省的实践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要点:

1、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考试录用制度顺应"因事求人"的现代人事管理的要求,从职位的需要来录用能力相当的人,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极大地鼓励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培养了人事创新思维。

2、申论考试,最早源于西汉初年的古代"对策"(策论),自2000年国家人事部首次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中试行以来,反映良好,贴

近社会生活和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实际,值得采用并进一步完善。

3、公务员考试试卷的命制须由有国家公务员任职经验的专家主持,采取专家组的形式,专家组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年龄结构,保证试题的质量,才能真正考出考生的水平和能力。

案例分析十七怎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

××县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1990年开始,该县经济的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为寻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于1993年底和1994年初,带领有关人员调查了全县20个乡镇和300个村,考察了50多个山头和近百家农村企业,初步分析认为,该县与其他丘陵、平原县比较,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场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成林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

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各战线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抉择。

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了"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又组织专门班子制订出全县开发出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拟定分阶段实施该规划。

决策方案制订中,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

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在发展山区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案例思考]

某县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他们的成功对于实现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何启示?

[参考要点]

"开发山地资源,建立商品基地,兴办农业企业,振兴农村经济"的决策,对于该县来说,是一项战略决策,其之所以正确,关键就在于它符合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要求,基本上遵循了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首先,县委、县政府领导针对全县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现状,深入基层和实际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而后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正确的行政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一方面基于客观需要:既然农业经济出现发展速度减缓的势头,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及其他多种经济,以振兴山区经济。另一方面,该目标又具备实现的客观条件,该县山地占总面积的72%,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存在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次,在行政目标确立后,县委、县政府马上召开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反复地

分析和论证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各种方案,为领导最后拍板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县委、县政府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具体的决策方案,而且立即组织实施,因而获得成功。

某县的成功决策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1)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决策目标。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3)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选优。

(4)认真组织实施。

案例分析十八动用警车军车邮车闯关

据统计,截至1988年9月底,湖南省工商部门查处违章小汽车达372辆。这仅占走私、贩私、倒卖汽车的很小部分,大量来自广东等地的违章过境小车,在各种各样的伪装下堂而皇之地过关越卡。经调查,被查获的汽车属单位购买的占85%,买主绝大多数没有管理控购手续,为了逃避检查,许多单位和个人便伙同军队、公安、邮电等部门的少数人,利用其工作的方便条件进行非法购车和倒卖活动。其主要形式有:假借执行公务,挂军牌、安警灯;出具假信件、佯装押送犯人;动用邮车偷运;化整为零,分开装运;有的甚至强行冲关,殴打检查人员。

7月30日,湖南省蓝山县工商局查扣两台"皇冠"车。这是辽宁省清原县交警队从广东东莞市买的走私车。随车的交警队副队长王××等3人在车上挂了带去的汽车牌照,其中1台还安了警灯,伪装到深圳执行公务返回单位。当车被蓝山县检查站查询时,他们先是向检查人员行贿,被拒绝后又强行冲关。

8月31日凌晨,洛阳市公安局派副科长宁××等5人,分别驾驶挂有洛阳市公安局车牌和警灯的日本进口轿车二辆,在蓝山县因无准运证被查扣。其中一辆强行冲出一里多远,险些撞倒检查人员。

9月8日,平江县检查站查扣了一辆"广东06-0063"号旧牌照的新邮政车。经检查,车厢里装有一辆崭新"皇冠"车。该车是西安市建材公司从广东廉江县购买的,准运证、海关税务进口证明书、商检表、发票全系伪造,他们通过关系从湛江市霞山区邮电局借来邮车装运轿车。

解放军某部后勤物质管理站从广西南宁军分区购买"皇冠"二台,"蓝鸟"一台。他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段,将车分解为车壳和发动机等部件,然后用军用车分别装载,偷运出关,9月11日、12日被东安县工商局先后查获。

据透露,还有一些被查扣的小车,由于买方或卖方"后台"硬、"来头"大,工商局及有关部门迫于压力,不得不放行。

思考题:

1.倒卖倒买进口汽车的非法活动如此猖獗说明了什么?

2.对这一非法活动的监察和处理需哪些部门配合工作?

参考要点:

1、本案中,倒卖倒买进口汽车的非法活动如此猖獗,说明了我国的行政监督非常薄弱,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都存在许多漏洞,以至于公司、个人、军队、公安、邮电的一些人能大胆地倒卖倒买走私进口汽车。从这个案例中,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是行政监督非常薄弱;二是行政权力没有受到有效制约;三是一些公务员和单位、个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2、需要下列部门配合,才能查处和处理这一非活活动:海关、公安、纪检、工商、税务、审计、行政监察部门、检察院、法院、军队侦查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

案例分析十九 "川气出川"工程不了了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川气出川"工程计划,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震动。按此计划经过5年努力,在1980年四川将实现年产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中国的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实现大步前进。

实施这个宏伟的"川气出川"工程计划,国家确定预算40多亿元。为尽快实现这一年产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的目标,作出了从国外引进一批天然气化工厂设备的决策,并决定铺设川气出川的管道长2940公里,使年产的一半天然气将通过直径一米的管道,沿长江而下,穿巴蜀,过鄂中,经江苏,直抵上海。为此将耗钢材150万吨、水泥12万吨及数千个大型机电设备。1975年工程全面展开,从重庆到上海专用公路破土了,附属设施的建设动工了,几百个研究课题飞向四机部、邮电部、一机部等等。为了专用公路的修建,动用全国150多个单位,900多个工厂,在沙市和资阳工地投资1.2亿元建设专门生产大口径的钢管厂。但是到了1980年,这项显赫一时的"训气出川"工程无声无息、不了了之。管道铺设还没有出川,化工厂还正在建设之中,就发现这个决策是完全错误的。大口径专用钢管厂只好停产,从国外定购来的天然气脱硫装置,其中13套也都锁在仓库里,向国内100多个单位定购的专用设备也都压在库里。到 1980年年底统计,有4亿多元的物资压在四川石油管理局仓库。计委估算为"川气出川"工程修公路铺管道等共耗资3.7亿元。由于改变经济格局而造成的损失则更大,四川石油工业电由此造成严重后果。

国家建设资金造成如此巨大损失,关键原因是决策者掌握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知识不足,情况不明,草率决策。四川天然气储量本来并不多,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对川气的勘探也较困难,1973年时掌握可采储量并不多。而川气能否出川,决定因素正是准确掌握可采储量。恰恰在这个可采储量上,国家计委掌

握的1万亿立方米及远景为10万亿立方米的数字是虚假的、是没有根据的。

1973年燃化部主要领导人提出,我国在"四五"计划期间,国家要改变能源构成比例,四川应找天然气,搞到年产300-500亿立方米。1973年8月四川石油管理局,按照燃化部领导人的指示,就组织30多个技术人员到北京汇报四川天然气资源初测的情况。汇报会上,燃化部两位副部长听了四川的汇报,批评四川局的技术人员"思想不解放,右倾",把汇报会改为务虚会。大谈全国大好形势,不务出年产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量依据就不能过关。在这种权势的高压下,四川石油管理局的技术人员就算出 1万亿、10万亿两个神仙数字,似

走进生活中地传统文化案例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

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行政执法典型 1在以下哪些情形下,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较大数额罚款, D.警告 2. 长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暂扣一违法工厂生产原料后,其所应当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包括:()。 A.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至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B.及时移交长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 C.当事人接受处理后,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将暂扣的物品充缴国库, D.一执法人员发现暂扣原料涉及违禁物品,及时报告长江市工商行政管理 3. 行政执法人员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方式包括:()。 A.直接送达, B.留置送达, C.委托送达, D.公告送达 4. 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主体资格应当有()的授权或者委托。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 5. 关于委托执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委托组织应当向委托单位定期报告行政执法情况,并接受委托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B.受委托组织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执法单位名义实施行政执法, C.委托单位为不得再委托任何其他组织实施行政执法, D.行政执法单位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的,应当签订行政执法 1

6. 行政执法单位之间发生行政执法争议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争议各方应当先自行协调,并就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会议纪要或者签订相关协议, B.自行协调不成的,应当及时提请相关协调机关组织协调 C.协调机关在协调过程中,发现不立即执法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决定由某个行政执法单位先负责执法, D.紧急情况下协调机关应当自 7. 关于听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完整记录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内容, B.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C.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D.听证主持人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补充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拒绝提供补充调查的证据 8.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B.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 C.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收入按比例返还行政执法单位作为行政执法经费和奖励经费使用, D.行政执法经费全额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9. 行政执法人员收缴罚款的形式包括:()。 A.当场收缴罚款, B.通知当事人事后及时交至行政执法单位, 2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第二次作业 案例一:1460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县计划修建一座水电站,从县委、县政府打第一个报告起,前后共盖公章1460个,有关公文和设计图纸重达170公斤,历时两年半才定下修建方案。 另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有个地级市定编40个局级单位,机关工作人员1294人,但实际上已膨胀到66个局,2425人。机构超编65%,人员超编近90%!其中,科局两级干部就有1413人,约占全体人员的2/3,形成富多兵少的局面。在如此严重超编的情况下,一些部门还以种种名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借调200多人"帮助工作"。因此行政经费越来越紧张,每年要从当地企业加收200多万元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 [案例思考] 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 答: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问题。 设想: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 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2.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待业主管部门承担。 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构。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同时,健全已经开始实行的由编制部门控制工资基金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 4.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 案例二:项目审批何其难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热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 传统 文化如何融入现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案例范文[通用版].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本文档共【 4 】页/【 793 】字)单位姓名 20XX年X月《自觉做 一个有孝心爱心的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基础教育案例一、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宠爱有加,所以导致缺少孝心、爱心,不会关心别人。在这一大背景下,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熏陶他们,使之成为有孝心、有爱心的人,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二、活动目的(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尊 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必备条件,启发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观看视频,听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受到教育,真正明白做怎样的人才有意义。 三、活动准备(一)时间:(二)地点:(三)主 持人:(四)参与者:(五)邀请X年级爱心小组组长 XX自己尊者爱幼、帮助同学的故事。 (六)邀请坚强少年XX讲自己他用稚嫩肩膀和妈妈一起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故事。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程序 1.引言,宣布主题实践活动开始。 2.观看视频《孔融让梨》,请学生谈体会。 3.请某某讲述他们爱心小组六年来如何关心照顾无法 XXXX学生的。请同学谈使自己感动的地方。 4.请坚强少年XX讲自己他用稚嫩肩膀和妈妈一起挑起这 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的故事。 请同学谈假如你是XX,你将怎样做。(1到2人)主持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应该是对别人有益处,对社会有贡献人,才受到别人的尊敬,才活得有意义。今天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定会给我们寻找正确的答案。我宣布X(X)班“文明 美德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让我们选择大小不一两个梨,我们怎样选择?首先让我们观看看视频《孔融让梨》。 主持人:观看视频后我相信同学们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谈 谈你的体会。 主持人:孔融虽小,能把大梨让给别人,人小精神大!但他 是个古人,现代的“孔融”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请X年级爱心小组组长XX给大家讲述他们X年来如何关心照顾XXX同学的。 爱心小组组长XXX:(用朴实,感情真挚的语言讲故事)。 (二)活动总结

行政行为案例分析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某省的地方性法规《XX省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城镇街道和道路扔置垃圾,否则由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给予50至2000元的罚款。2001年,该省内的某市设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上述法规设定的在该市的处罚权归入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02年2月,邹某在其沿街开设的个体布行经营时,把许多垃圾扔置到街面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勤人员发现,立即上前责令其清除垃圾。邹某不仅不听,反尔与执法人员大声争吵。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最后对邹某做出一个处罚决定,内容包括:(1)对邹某罚款1000元;(2)责令其当即清除垃圾。 邹某对该处罚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理由是:既然对我罚款了,就不得对要我清除垃圾;如果要我清除垃圾,就不得再对我罚款;否则,这属于对同一事件的重复处罚。 你认为邹某的理由是否成立? 本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邹某做出的一个决定,包含了两项内容: (1)对邹某罚款1000元;(2)责令其当即清除垃圾。在这里,前一项内容属于行政处罚;但后一项内容不是行政处罚,而是行政命令,即要求违法者纠正违法的命令。因此,当一个行政处罚与一个行政命令同时做出时,谈不上一事重罚,因为这里不存在“两个处罚”,只是出现了“一个处罚”与“一个命令”。正因为这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把包含上述两项属于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决定形式定名为《行政处罚决定》是不妥的,应当定名为《行政处理决定》。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任何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它同时有权,也有义务责令当事人纠正违法。所以,在本案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对邹某做出行政处罚的同时,责令其清除垃圾,是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要求的。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一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一 一、简答题 1、(1)行政案例的定义: 基于教学与研究的需要,以不同媒介是存在,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项具体的、真实的公共行政事件客观而准确的记叙。 (2)行政案例的特征: ①目的性; ②真实性; ③客观性; ④完整性; ⑤开放性; ⑥可读性。 2、行政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 (1)加深对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2)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人员; (3)有利于推动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 (4)有助于发现和了解当前行政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参与行政发展与改革过程。 3、区别: (1)目标不同(前者是开张研究,达成科学研究的目标;后者是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理论理解力的深化,简言之,前者重在科研价值的实现;后者重在学习与教学价值的达成。) (2)本质不同(前者是发现真理,后者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 (3)适用的策略与思路不同(前者强调价值中立;后者要求因材施教。) 4、行政案例的一般采编步骤 (1)案例说明书的拟定; (2)材料搜集与研究; (3)初稿的拟定; (4)反馈与修改; (5)定稿与出版。

5、学生的角色是: (1)积极的课前准备 (2)积极的表达者 (3)认真的总结者 6、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即阶级统治的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维护和实行阶级统治,保卫国家。具体包括阶级专制职能,军事包围职能,社会治安职能,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具体包括:产权(私有或公有)界定和保护;基本建设投资(直接生产或提公共产品);进行收入再分配;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以及管理国家资产、规范稳定市场秩序以确保自由竞争)等。(3)文化职能。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建设事业,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具体包括:意识形态职能,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清除有害文化产品等。政府的文化职能,一般是通过文化管理机构的组织等管理活动来实时的。 (4)社会职能。执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各种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创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保护生态环境。 7、意义: (1)有利于廉政、勤政、高效。可以克服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职责不分,人浮于事等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有利于克服任人唯亲、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等导致腐败的现象。 (2)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行政管理费用中有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的编制,行政管理费用在国家财政开支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制定合理的编制员额,对国家节省财政开支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整个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编制本身就是法规。它是国家行政组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各级机关设置法律依据。加强编制管理事实上就是强化行政组织的法制化。 8、阻力: (1)决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①执行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提出实施决策更具体的方案。 ②由于决策规范不完善,可操作性差,增加了执行中的随机性,给随心所欲留下了可趁之机,从而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甚至还会使执行活动走弯路。 (2)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行政指令与大多数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相抵触时,就有可能出现行政方面的阻力。 (3)行政执行资源不充分,人力和物力资源。

《行政案例分析》任务一

《行政案例分析》任务一 一、案例选择题(共 2 道试题,共50 分。) 1. 在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福利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服务都曾经是被少数企业甚至是一家国有企业垄断的,低效、高价引起了公众的愤怒。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改革极力改变不列颠电信的国有特征,并为其引入竞争者,改变管制办法,以期开辟一条“独家垄断——双头垄断——多家竞争”的路径。这个进程受到互联网技术、移动电话技术进步的有力帮助。在政府管制重点走向保证互联互通的前提下,移动通信、IP电话的进入使得政府一直期望的多方竞争局面终于形成,价格下跌而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 中国的电信服务领域市场从1993年开始引入竞争。1993年,中国对国内开放了非基本电信业务,1994年成立了中国联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除了允许开展非基本业务外,还允许他们向用户提供基本电信业务。1999年,中国政府对电信市场的重组,是促进国内电信竞争的又一重要举措。此次重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政府决定将原中国电信一拆为四:(1)新中国电信主要负责国内固定网络的运营以及国际业务、数据业务;(2)中国移动负责原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3)负责无线寻呼业务的国讯寻呼,从中国电信分离后整建制划归联通; (4)中国卫星集团公司则负责卫星转换器的管理以及卫星通讯的业务。另一方面,政府进一步扶持竞争,包括批准成立了网通公司,主要经营数据宽带网络业务;加大了对联通和主要经营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吉通公司的支持力度;以及后来又批准中国铁通进入公用电信市场。通过上述改革,中国电信市场形成了新的结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市场的主体。2001年上半年6个月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了5167.2万户,总数已达2.8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017.7万户,达到1.6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149.5万户,达到1.17亿户。 1). 电信服务在很多国家都曾经是被少数企业甚至是一家国有企业垄断经 营的,这是因为()。 A. 电信服务是一种纯公共物品 B. 电信服务在传统上被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 C. 电信服务具有正的外部效用 D. 电信服务关系国家安全 2). 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 民营化 B. 引入竞争机制 C. 引入竞争并解除政府管制 D. 民营化并引入竞争机制 3). 英国电信服务制度变迁的有利情景主要是()。 A. 制度竞争 B. 文化竞争 C. 技术进步 D. 市场竞争 4).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电信改革是()。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

传统文化渗透案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育教学 案例征集评选封面 案例标题: 案例类型:学科渗透案例 所属学科:语文 所在组别:高中组 作者姓名:张娣 工作单位:长丰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 探寻《优美得汉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得责任。为深入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我力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到语文课堂,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与积累得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从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坚持正确得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得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因此,在语文必修第一模块得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新理念,下面就其中一篇来说说我得做法与思考。 [案例内容] (一)课前准备 《优美得汉字》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模块“梳理探究”部分得一个专题。汉字就是世界上最古老

得、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文字之一。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得重要标志,汉字书写了灿烂得中华文明,承载了华夏文化得悠久历史。即使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得时代,汉字依然以她独特而智慧得方式,踏着青春得步伐,展现着她生命得活力。充分利用好这一专题,有利于学生探究中国古老得汉字文化,理解汉字得美,激发学生对汉字及中华文化得珍视与热爱,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达到这一目标得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得设计与组织方式。如果仅仅满足于课本浮光掠影得知识介绍,学生不仅因为过于单调枯燥而影响了学习得主动性,而且可能收获甚微,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汉字美得感受以及对中华文化得热爱。鉴于此,我采取了以下办法:课前布置四个自主探究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汉字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构成及汉字文化等方面得文字介绍与图片,然后把资料制作成可以展示得模式(如幻灯片等)。课堂上,每个小组可以用3分钟左右得时间展示自己得研究成果,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得能力。 (二)课堂再现 1、创设情境,开启探求之旅 我就是利用活动“两幅图片猜汉字”来到导入新课得:一幅利用电脑制作得“傅园慧”得艺术签名,一幅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片(汉字“世”得变形)。前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得外形美以及汉字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字形演变得神奇;后者更就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图文稿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案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

行政管理学经典案例

行政管理学经典案例.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行政学导论》经典案例 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 〖案例选读〗 某学校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995年5月,该校行政科发布了一个分房通知,将该校新购置的5套三居室住宅分给有关人员,并将分房的条件列出。该校教师张某认为,他在该校已工作10年,对该校的教学改革做出过较大贡献,且他家一直住房紧张,急需改善住房条件,但分房名单中却没有他。张某认为很不公平,便多次向校行政科、校长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诉,但均未获得解决。张某一怒之下,于1996年1月以该校行政科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思考】 根据行政管理的概念,你认为法院会受理张某的起诉吗?为什么? 第二章行政环境与行政生态学 〖案例选读〗 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案例思考】 1.什么是行政环境?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 第三章国家职能与行政职能 〖案例选读〗 沿海某省一位政府官员,出国访问之后,引进来一个电子加工项目。并召集各家银行行长开会,指示:工行应该贷款多少,农行应该贷款若干,中行贷款须占一定比例……各家银行行长心知肚明,该官员引进的电子加工生产线已是国外淘汰的生产线,项目竣工之日,可能就

传统文化案例

六年级《传统文化》 《7、诸葛亮》教学设计 青岛莱芜一路小学姜晓晓 活动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通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了解其主要功绩。 2.借助注释学习《诫子书》一文,了解诸葛亮的主要思想理论,并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感受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认知和评价。 4.学习诸葛亮的优秀品质 活动重难点 感受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个性化认知和评价。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国演义》视频片断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 2.通过介绍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了解其主要功绩。 3.初步感受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形成对诸葛亮的初步评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图上的人物,“羽扇纶巾”是他的外貌特点,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师:这节课,咱们就来走进三国,去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诸葛亮作为三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形象特征深入人心,从外貌入手,既导入了新课,又让孩子从开课就感受人物的潇洒儒雅,形成初步认识。】 二、人物剪影

师: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你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及其主要功绩,这里以概括介绍为主)师:看来大家对诸葛亮比较熟悉,老师也忍不住想来介绍一下诸葛亮。 (介绍《一代名相诸葛亮》,结合着学生汇报中内容,有重点地介绍,梳理学生的思路)师:那你认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知识,初步评价诸葛亮,不需要结合事例,用几个词语概括即可)【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了解人物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课堂上通过集体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老师的总结介绍,梳理学生介绍是杂乱无章的内容,形成较为系统有条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评价诸葛亮,学生的回答才会有一定的深度,如果能结合着具体的事例来讲则更有针对性。】三、温馨点击 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我们许多同学崇拜的偶像。提到他你都能想到哪些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明。) 师: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因而与他有关的词语非常多,每个词语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非常有意思。你都能想到哪些?为什么? (学生可以谈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师:大家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咱们来比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积累的词语最多。 (各小组讨论、记录相关词语,同时简单讲讲词语背后的故事) 师:其实,一些有意思的歇后语也与诸葛亮有关,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像这样的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 (学生集体交流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设计意图:这些歇后语、成语等,都由其典故,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是对开课环节的补充延展,让孩子更深入了解故事始末,这样有助于形成对诸葛亮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这种短小精炼的语言形式,也更方便语言学生记忆,词语本身也指明了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特质,提示了孩子关注人物形象。而比赛的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效率,在交流汇报时也会让孩子们在自己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 四、活动总结 师:咱们刚才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行政管理案例(一)

行政管理案例(一)

行政管理案例(一) 1.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如:三聚氰胺、南京冠生园等。请根据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按照紧急、重要性提出处理的步骤和措施。 2、政府再造运动就是当代西方国家进行的一场政府改革运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以及其他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政府行政改革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重要,并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变换,特别是从“重管理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问题】1)请你分析从“重管理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2)请你分析市场化管理条件下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3、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中,一方面,如果社会自主性缺失,可能造成社会的虚弱,也可能造成社会对政府的依赖,从而使社会最终失去其自身发展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权威不足,则可能使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呈现

出一种愈益明显的分散化的倾向,其结果是造成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与困难,甚至造成多民族国家的分裂。 【问题】请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评价上述观点,并论述政府与社会关系。 4、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199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公共行政学基础原理案例解析10题

案例题 1.经过一个星期的征求意见,北京治堵方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接受采访的学者和民众对此项政策的出台颇有看法,治堵新政的出台非但不能平息此前意见征集期的争议,相反由于更细化、更确定的规范而将争议引入更高潮。有网友将北京治堵方案总结为“五限”,即限量:“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一级单位公车“零增长”;限牌:每年确定小客车增长数量和比例,摇号分配车牌;限人:外地人购车要完税5年;限行:适当时候单双号限行;限外:外地车辆在早晚高峰期禁入五环。如今这项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已然显现,加价提车、夜夜排队上牌、买车位的人群随处可见即是明证。 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分析预测北京治堵方案的实施效果,并阐明原因。 答:(1)实施效果预测:“限”不能成为治堵之本。这些措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但是这些临时举措多为“表”而不是“本”。北京治堵方案并不能真正解决北京拥堵问题,甚至还会加剧矛盾,使问题更加突出。 (2)原因分析:政策执行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的观点,可将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概括为三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法令控制力和非法令性因素。 1.问题的难易程度:“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一级单位公车“零增长”的技 术难度较大,要求改变行为的程度较高,如果限制车牌的发放,无车的 人会反对。限人,限外的政策所针对的群体占人口的比例也不在少数。。 所以执行时的难度较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法令控制力:目标的精确性不高,北京治堵方案提到限制公车数量时指 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 加公务用车指标。一级单位公车“零增长”表述较为笼统,此外,对于 公务用车的数量,官方和民间公布的数据向来差距较大,目前尚未有统 一口径,市民由于不了解具体数量和变动情况,对其监督难度很大 3.非法令性因素:接受采访的学者和民众对此项政策的出台颇有看法,可 见政策缺乏公众的支持,缺乏广泛共识所以效果不好。 2.某无线电元件厂的一位工程师曾经从事过管理工作,但效果不好。经过分析,组织上发现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他肯细心钻研技术,于是安排他当设计科长,专门给他配了一位副科长协助他处理科务管理工作,同时还给他配备了助手和工作间,让他专心致志搞新产品设计。仅1988年,他就完成了3大类、4个系列、87种规格的收录机开关的设计和试制任务。1993年,他又完成了4个系列、84种规格的收录机开关的设计和试制任务。而且,在设计这么多产品规格、这么多图纸的情况下,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 化案例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行政案例分析53542

行政案例分析 题目1 《郑州馒头办》案例中的“馒头办”属于什么类别的机构?非常设机构 题目2 结合《郑州馒头办》案例和行政机构设置的相关原理,你认为“馒头办”是否应该设立?不应该设立 题目3 《郑州馒头办》案例中,“馒头办”真实的职责或作用是? 罚款, 收取办证费, 获得指定面粉供应商的利润 题目4 《所长儿子15岁开始领空饷》案例中,调查发现Y县河道管理所竟有10人未成年就上班,这暴露了该县编制管理存在什么问题? 编制管理工作无人认真负责, 编制管理缺乏基本的资料审查程序, 编制管理人员严重渎职 题目5 《所长儿子15岁开始领空饷》案例中,2008年该所的编制从18人调到81人,而2013年实有在编人员是69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编制弹性过大,有随意性, 扩编没有实际依据, 监督缺位, 公共权力被滥用 题目1 《为何选用老唐担任副市长》案例中,从老唐担任E市副市长的过程来看,这属于哪种行政领导产生方式?选任制 题目2 《为何选用老唐担任副市长》案例中,洪部长和丁书记提议选用老唐为副市长体现了领导者用人的什么原则?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 用人所长, 敢用比自己强的人 题目3 结合《年轻副市长的烦恼》案例和行政领导相关知识原理分析,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决策, 用人 题目4 结合《年轻副市长的烦恼》案例,把李辉副市长日程安排表的几项事情按照“必须亲力亲为的事”和“不必要亲力亲为的事”两类进行分类,你认为副市长必须亲力亲为的事应该是:参加市长办公会议, 在市委听取全市上月工业生产情况的汇报, 批阅文件 题目5 《27岁副县长被免职》案例中,你认为徐某被快速提拔过程中有哪些违反了我国干部任免与选拔程序? 未通过选举成为副县长之前,已经进入县政府党组成员之列, 连续破格提拔, 缺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缺乏任职公示程序 题目1 《听证会怎么成了“走过场”?》案例中,按照行政决策体制相关理论,听证会应归类于哪一决策系统?公民磋商和参与系统 题目2 《三峡工程论证》案例主要反映了决策中的什么问题?方案论证的科学化问题 题目3 《三峡工程论证》案例中,三峡工程论证小组作为专家咨询系统,其主要作用是

行政案例分析整理

行政案例分析 第一章 1、行政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教学和研究方法,至今还不足100年的历史,它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美国,40年代正式确立。 2、行政案例分析法: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以结构简洁紧凑的书面形式,把一个个真实的行政活动情景描述出来,供教学或研究之用,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行政案例的基本特征: (1)行政案例的公共性和公务性 (2)行政案例涉及范围广、包容量大 (3)行政案例的编排和分类具有相对性 (4)行政案例的分析无统一的模式和格式 4、罗伯特?英:单个型探索性案例、单个型描述性案例、单个型解释性案例、多重型探索性案例、多重型描述性案例、多重型解释性案例共六种行政案例类型。 劳伦斯?林恩:规范型行政案例、决策型行政案例、评述型行政案例 5、评述型行政案例类型:成功型、失败型、成败参合型 6、原理应用型行政案例含义:它主要通过再现一个行政管理的问题或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行政学中某一特定的概念、原则、理论或方法来进行分析。这种行政案例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能培养学生运用某个特定的理论、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检验所学理论和加深对理论理解的目的。 7、问题对策型行政案例:就是针对某一行政管理情景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8、行政案例的功能: 一、提供实际知识的功能 二、为案例使用者提供一个集思广益的机会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四、有助于加深对行政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 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敏锐性和适应性 七、提高在职行政人员的素质,改进行政工作 八、有利于促进行政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学姐与政界的联系 第二章 1、行政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一)“教练员”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 (二)“导演”的角色:引导和控制课堂讨论进程 (三)“书记员”的角色:做好课堂讨论记录和小结 学生的职责: (一)做好案例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二)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三)主动聆听别人的发言 (四)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讨论的总结 (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行政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蚀刻钢板壁画浮雕雕塑真实历史材料构成的多样化景墙是宽窄巷子的一大特色。这种边界处理通常都是设计难点,或者干脆被忽略。 原文地址: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来到宽窄巷领略这里的悠久历史,品味这里风土人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这里的各种川味小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哦。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 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对宽窄巷子进行全新打造。在搬迁900余户居民、修复50个院落、改造3万多平方米地面建筑、修建1.1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开放。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名游客,并先后获得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荣誉称号。 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成都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因此,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说明)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