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客运交通策略研究

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客运交通策略研究

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客运交通策略研究
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客运交通策略研究

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客运交通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形态特征及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交通特点及交通系统常见的问题,提出滨水带状组团城市交通发展的策略。最后以宜昌中心城区为例,结合宜昌中心城区组团发展情况,制定宜昌中心城区的交通发展策略。

关键词:滨水;带状;组团;交通;策略

1引言

滨水中的“水”泛指城市内部的江、河,以及呈线状特征的湖等水域。“带状城市”是指城市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如山脉、河流等)或人文历史因素等影响,城市核心区呈带状分布,外围组团向两侧延伸的一种城市形态。“组团城市”是指在城市内部形成多个承担一定城市功能的分散分部又相对集聚的组团,每个组团承担某种或几种突出的城市功能,具备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条件。我国一些城市同时具备滨水、带状、组团三个特征,这类城市往往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交通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分析归纳这类城市的交通需求特征对相关城市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均存在重大的意义。宜昌为典型的“滨水带状组团城市”,本文就以宜昌为例,制定交通发展策略。

2滨水带状组团城市形态特征

滨水带状城市主要由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形成。我国大多数带状城市是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下发展形成的,包括两种:一种是城市处于河谷地带,受河谷狭长的土地形态限制,如兰州市、镇江市、宜昌市等;另一种是由于城市在滨海地带,受带状海岸平原影响形成带状城市形态,如深圳市、秦皇岛市。

[1]

2.1滨水带状组团城市结构特征

带状城市大多经历了从滨水单核——滨水带型——滨水带型组团的发展阶段。[2]

(1)滨水单核:城市的发展起源于滨水点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并与周边交流加强,形成滨水轴向发展之势,

(2)滨水带状:城市沿着一条或若干条主发展轴向两侧延伸,垂直发展轴方向的两翼一般受到江河、海岸线、山脉等自然因素限制而狭窄。随着城市规模沿主发展轴两端发展,带状城市的两端距离越来越长,带状形态越发明显。

(3)滨水带状组团:针对带型城市市政设施建设耗资大和低效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拉长和分散等问题,通过运用城市功能分区理论,采用功能组团式布局模式,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绿楔,将滨水带状城市经过城市规划引导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001]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活动,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xx〕64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以下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服务提供、运营管理、设施设备维护、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运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公共汽电车车辆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时间和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的停车场、保养场、站务用房、候车亭、站台、站牌以及加油(气)站、电车触线网、整流站和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等相关设施。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属性。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落实在城市规划、财政政策、用地供给、设施建设、路权分配等方面优先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条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发展,应当遵循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鼓励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运营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第七条国家鼓励推广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运营、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和社会公众基本出行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修改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 编制、修改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应当科学设计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场站布局、换乘枢纽和重要交通节点设置,注重城市公共汽电车与其他出行方式的衔接和协调,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的意见。 第九条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结合城市发展和社会公众出行需求,科学论证、适时开辟或者调整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和站点,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应当符合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 第十条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对城市道路等市政设施以及规模居住区、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工业园区等大型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制定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港湾式停靠站等,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的通行效率。

城市公共交通规范

3 城市公共交通 3.1 一般规定 3.1.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3.1.2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行车;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3.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在客运高峰时,使95%的居民乘用下列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时,单程最大出行时耗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不同规模城市的最大出行时耗和主要公共交通方式表3.1.3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6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3.1.7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3.1.7 3 城市公共交通 3.1 一般规定 1

3.1.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3.1.2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行车;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3.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在客运高峰时,使95%的居民乘用下列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时,单程最大出行时耗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不同规模城市的最大出行时耗和主要公共交通方式表3.1.3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6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3.1.7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3.1.7 3.2 公共交通线路网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汇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 公交线路 站点、枢纽和场站 公交线网 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 3.1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 3.1.1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 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 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 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 车辆、线路、站点设施 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 (1)车辆 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 传统的有轨电车 (2)场站 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

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 (3)线路与网络 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 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4)其他设施 电车的配电站; 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 通讯与监控系统 3.1.2公共汽车的性能 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 1)车辆类型 (1)小巴士Minibus (2)中巴 规定为17-30座,不允许站立。 (3)标准单层巴士 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人左右; 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 (4)双层巴士 (5)铰接巴士 (6)电车 2)能源结构和能耗

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公里油耗约30-35升 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 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3)噪声水平与排放 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 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 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 控制CO,NOX等指标 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 液化石油气LPG 液化天然气LNG 压缩天然气CNG 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4)结构强度 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 5)乘客安全性 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 最大车速100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 6)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 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 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城市设计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就内容而言,在设计层面上,比较重视对城市滨水区整体形象和环境设计的研一究,比较注重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探讨;在应用层面上,却较少涉及对城市滨水区设计实施策略和开发管理的研究。大多数作品仅停留在空间塑造的“一维”视点,缺少从城市经济、城市开发、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行为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学科、多维视角”地进行综合研究。本专辑所收录之案例正是面对当前滨水区开发所做的思考,试图探寻当前适合地方特色的滨水地区开发之路。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修建性详细规划 主要负责人:卢济威 主要设计人员:王一、宋云峰、周虹、马荣军、王萌、柏春、王敏洁、王藤、李正、 袁铭、陈康诠、成栋、于弈 规划用地面积:205.5公顷 项目地点:浙江丽水 项目完成时间:2003年8月 项目获奖情况: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4年度同济规划院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规划设计简介:本规划根据丽水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在研究城市环境资源 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具体目 标与构思。 (1)建立以大溪为中心的山水生态城市核心 整合城市、建筑、景观等要素,形成南山、北城总体格局的环大溪景 观体系。在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强调与自然 山水资源的结合。不但做到城中有山、城中有水,更力求体现出山上 有宇,水中有屋的山水城市特征。 (2)建设丽水市的城市起居室 充分发挥和利用滨江的环境资源优势,把市民活动同滨江环境结合起 来,通过大量的休闲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景观设计,吸引大市民日常活 动,使之成为丽水市的城市起居室,为滨江发展注入活力。 (3)促进丽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城市设计,提供满足各种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住宿、休闲、娱乐 活动设施,吸引游客停留,使滨水区成为丽水市域范围内旅游活动的 中心区域。 长期以来,城市滨水区都被简单地作为休闲绿化带进行营造,本城市设计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公共活动,振兴经济和发展旅游产业。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两个地级生态示范区之一,总体规划定垃为生态城市、山水城市。早在隋开皇九年,这里就设处州治,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金温铁路从丽水通过,金丽温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建成。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丽水市区四面环山,万象山位于中部,颐江上游的大溪从城南流过。计划2e05年在江的东侧下游建成开潭水坝,大溪水位标高将上升到47.5m,平静而清澈的湖面是丽水市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 2003年大溪北岸由水利部门建成防洪堤,设近水平台和坝顶平台两个层次,近水平台

城市公共交通复习资料

城市公共交通(少量不同字体为以前资料有但老师没画的) 第一章 1.城市的四大基本职能: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城市的三大要素为:水、电、交通。我国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集中型、分散型和旧地型。. 2.衡量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指标: 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指标、城市化质量指标.其中城市化质量指标包括: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城市一体化指标体系。 3. 公共客运交通包括城市客运交通和城间客运交通;而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私人交通。 4.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涵义。广义的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及其近郊范围,为方便居民和公众出行、使用各种客运工具的旅客运输体系。狭义的城市公共交通仅指服务于公众出行需要的运输工具。 5.城市公共交通的内涵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就是满足居民在一定时间内城市范围内的移动需求,并且具有非专一对象性的营业性的客运交通方式。 这有四层涵义:移动范围局限于城市内;城市公共交通所服务的对象不具有专一性;属于营业性交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 6.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分类(填空) ——按其行驶的路线可分为: (1)行驶于城市街道上的公共客运,如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 (2)行驶于城市街道外的公共客运;如城市地铁、架空索道缆车、轮渡等。 ——按其输送乘客的特征可分为: (1)低速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等; (2)快速公共交通,如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等; (3)特殊形式公共交通;如轮渡、直升飞机等。 ——按其提供运输服务的性质可分为: (1)基本公共交通;它们有固定的运行路线,固定运行时刻,固定依靠站点,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都属这种类型; (2)辅助公共交通,它们没有固定运行路线,固定运行时刻。固定依靠站点,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辅助形式主要就是出租车。 7.城市公共交通的性质(了解):具有社会纯福利性质的经济属性;具有社会化、半福利性的经济属性;是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属性。 8.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了解):服务的大众化与共享性、服务的公共性与两重性、效益的间接性和综合性、基本建设的超前性和能力形成的协同性、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营运服务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合一的、时间性要求和社会关联性强、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准公费服务特性 9.公共交通运营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①输送能力;②集散能力;③应变能力。 10.公交财政补贴的范畴: ①由于公交的公益性所承担的低票价政策任务;②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军人提供的免费乘车服务;③学生与成人IC卡优惠乘车服务;④因燃油价格上涨导致的亏损;⑤按政府要求开辟的指定线路及其它指令性任务;⑥公交场站及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按政府要求的购置与更新等。 11.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简史 城市公共交通的开创阶段(马拉车)、城市公共交通的革命阶段(以有轨街车为代表,从蓄力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的区别

从地图上看,河北省廊坊市对北京市呈现出半包围状,因此从北京市到廊坊市辖的区县便有了多条客运线路。历史上,这些线路分别由北京、河北的多家企业共同承担其运输任务,各方一度相安无事。进入21世纪,这一局面被打破了,应河北省廊坊市政府的邀请,北京市938路公交车以车辆好、班次密、经营规范,特别是超低的价格优势,迅速进入这些线路,迫使一些原来的廊坊客运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剩下的企业也是惨淡经营。在这种背景下,前不久发生了廊坊道路客运经营业户拦阻938路公交车进入廊坊营运的事件(简称“受阻事件”)。经过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的协调,938路公交车如今恢复了运营。类似的争议,这不是第一起,相信也不是最后一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多维的审视。 “受阻事件”的法律之维 城市公交,顾名思义是城市范围内的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权限,是由该城市的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的,包括对经营者经营资格、经营线路的许可。 道路客运经营是用客车运送旅客、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客运活动,包括班车(加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其中班车客运是指营运客车在城乡道路上按照固定的线路、时间、站点、班次运行的一种客运方式,包括直达班车客运和普通班车客运。由于城乡道路客运的跨行政区域特点,因此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要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对从事跨省(区、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申请,有关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前,应当与运输线路目的地的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商。协商不成的,应当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决定许可或不许可。可见,对从事跨省(区、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应当得到出发地和目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双方的许可。 跨两个省(区、市)的客运,显然已经超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范围,属于道路客运经营。根据国务院《道路运输条例》,这些线路的经营如果没有得到两个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许可,应当认定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违法行为。 在认定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时候,有一个疑难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当地政府的邀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地级市的政府是没有跨省(区、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许可权限的,如果有许可,显然是越权的。问题是当地政府并未直接的许可,而是邀请。政府邀请本身没有任何过错,因为它并不影响从事经营的企业依法办理相关的法律手续。 对于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行为,《道路运输条例》第64条规定,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执法监督之责。受到侵害的其他企业,可以申请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其进行查处,如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履行该职责,企业可以行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救济方法。这些正常合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很遗憾没有看到。一些人

城市客运管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网络教育 《城市客运管理》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题,12分) 1、机动交通方式主要是指公共汽(电)车、、市郊铁路和自用乘用车等。 2、地铁车站按其运营功能划分有终点站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功能特性为、时空关联性、调度指挥集中性、管理的严格性、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4、乘客的换乘心理需求特征包括方便性、顺畅性、 5、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包括、客流预定策略、增减车箱策略。 2、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的铺设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 4、乘客的换乘行为特征体现在简单化、、快走性。 6、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结构可分为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系统三大子系统。 将决定城市交通的供需规模、运行模式和服务水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轨道交通换乘类型包括:同站换乘、(B )、共同换乘广场。 A.平交枢纽B.通道换乘C.地下换乘D.线路交汇 2、下列关于地铁客流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地铁客流是由车站周边的各种出行方式集合形成的 B.不同的地铁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特点影响着各种出行方式的客流比例 C.不同的地铁车站空间位置功能影响着各种出行方式的客流比例 D.在各地铁车站应部分考虑乘客的接驳方便、快捷和安全性 3、按线路敷设方式不同划分。按车站所属线路的敷设方式来划分,车站可分为地下站、(B )、高架站。 A.联锁站B.地面站C.换乘站D.中间站 4、要获得零换乘的城市交通系统,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的整合。 A.一卡通B.地铁票和公交车票 C.税费和车票D.机票和火车票 5、PIS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中心子系统、( D )、网络子系统和广告制作子系统。 A.停车子系统、换乘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车站子系统 C.疏散子系统、换乘子系统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_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概要

表1 古黄河楚地文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张鑫磊张彧王云翔曹隽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设计 【摘要】在对宿迁地区历史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古黄河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了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及如何在滨水景观中传承历史文化。现以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规划为例,对该地的资源现状作了调查,剖析今后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对历史文脉进行归整、再现,最后讨论滨水景观设计对历史古迹及文化再现的重要性和宿迁滨水城市发展的特色之处,以期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发扬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文化;规划设计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每个城市都非常关注城市特色的展示,人们自然对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体现也愈来愈关注,特别对城市河流、水道的文化特色期待也就愈来愈多。因此,城市特色、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塑造,再度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1规划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1.1背景分析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国内外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城市都有着水的文化积淀。宿迁城市水网密集,滨水区建设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黄河 公园、运河公园、湖滨新城等。这些都是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整体架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的产生、选址、发展和繁荣的这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文化特色就是指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其地域文化与其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并对这个城市所体验的形象性、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概括。 宿迁素有“西楚霸王”故里、 “杨树之 乡”的生态城市,历史悠久,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积淀深厚。现今宿迁古黄河结束以往通航、行洪的历史使命,将担任体现宿迁滨水城市特色的新使命。近几年宿迁市政府首先从古黄河清污和驳岸整治开始,经过精心规划和多年的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1.2现状分析 楚地文风景区位于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内,紧邻宿迁学院,周边有项王路、黄河南路、厦门路、富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相连,面积121.3公顷。 目前古黄河成为宿迁城市的一条景观河道。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古黄河两岸在社会经济、用地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沿河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表1。 但是宿迁古黄河也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条件。它不仅是宿迁城市的主要水脉,还是西楚文化的源泉,是宿迁先民的摇篮。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2)交通工程级班学号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交通方式的换乘组织设计 一、课程设计总体说明: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换乘过程中乘客必须忍受换乘距离过长、换乘时间增加、换乘站设置不合理、换乘距离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并参考《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等相关文献资料(详见附件1),研究在既有线网的条件下,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公交方式的换乘枢纽内部微观层面的车辆运行线路设计,同时考虑必要情况下其他公交方式站点的调整。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 1、总结整理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地铁交通、常规公交、自行车等)方式的技术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基本衔接模式; 2、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技术特性,基于换乘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换乘组织的因素,对基本衔接模式下的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公交方式进行换乘组织设计,尽可能对不同的换乘组织设计特点进行分析; 3、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沿线的公交与地铁运行情况,结合第2步换乘组织方式的研究成果,对于该条线路中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和方案设计。

三、课程设计可以参考的文献推荐如下: [1] 陈小鸿编著.城市客运交通系统[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3 [2] 罗雁云,董国鹏,陈薇萍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6):14-16. [3] 王灏等.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研究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李际胜,姜传治.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 [5]姜帆.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方交通大 学,2002. [6]孙立山,任福田.客运交通枢纽换乘客流的组织优化[J].道路交通与安 全,2007,3:18-21. [7]张学尽.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8] 周伟,姜彩良.城市交通枢纽旅客换乘问题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5):23-30. [9]葛亮.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规划及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5. [10] 自己检索的相关文献等. [11] 附件1. 四、课程设计提交成果: 1、课程设计说明书(文本); 2、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与轨道交通的换乘组织设计图; 3、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与常规公交的换乘组织设计图; 4、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成组织设计图(比如停车换乘)。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解读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解读2017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以2017年第5号令颁布了《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等更好地理解《规定》的相关内容,认真做好贯彻实施的工作,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就《规定》的出台背景、工作过程及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解读。 一、出台背景和工作过程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最基本出行方式之一,是关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普遍服务和民生工程。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60余万台,运营企业近4000户,从业人员130余万人,年完成客运量700多亿人次,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公众日常出行提供基础运输服务保障。 2008年国务院大部门体制改革后,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行业管理工作,各地也按照改革精神相继完成了城市公共汽电车管理体制改革。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其规划、建设和运营等方面的有关政策要求。随着部门职责调整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形势的变化,原有相关管理规章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履行好指导城市客运管理职责,有必要制定出台规范城市公交的规章,明确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基本制度和服务要求,为规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为做好《规定》研究起草工作,我们就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起草形成了《规定》初稿。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行政法规的立法思路,进行了多轮讨论修改。期间,多次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运营企业及协会组织等进行了研究和全面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发函征求了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并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和国务院法制办网站进行了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综合各方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后,形成了送审稿。2017年3月1日,经交通运输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于3月7日颁布《规定》。 二、主要内容 《规定》共8章71条,分别是总则、规划与建设、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主要内容是: (一)明确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适用范围、发展定位、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等。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要求,《规定》明确“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属性”。二是按照部门职责范围,《规定》将重点放在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运营管理、服务规范、运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 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 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 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 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 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4)建筑立面: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 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 AOA DESIGN GROUP INC.

案例一:温哥华城南南部滨水区空间设计

温哥华南 z 指标 Fast Facts z Yaletown面积: 50公顷 z False Creek北部面积: 80 公顷 :130 z总面积: 130公顷 z绿地面积: 20公顷 z海岸线长度: 3公里 z平均容积率: >3.0 :90m x z平均地块规模: 90m x 180m (16,000m2 approx) z平均住宅地块规模: 280m2- 3,250m2 z地区人口规模: 23,000 approx z近期住宅销售价格: 93m2 (1,000ft2) = USD394,000 (i.e. USD4,240 per m2) 南部滨水区现状

历史背景History 本区域历 原来是木材加工地区,然后服装仓储区,接着成为地铁总站,再成为86届世界博览会会址。 在世界博览会之后此区域成 为一个亮点,80年代后期 开始了区域改造,许多传统的建筑物被保留或重新利用 历史背景

本地区现阶 z 流行的现代都市滨水社 z商业区混合了高中低档 以及五星级酒店 z独特但功能混合的建筑 活类型选择 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具有特色的景观、照明 z大量的码头停泊设施以 z附近社区和历史地铁展 z为步行者提供的交通、 z公园贯穿整个城市,通 活动场所 z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很少的建筑;提供了都 z公园提供了非常舒适的 z住宅区和公园中布置了 z公园面向户外景观,提 105 z10.5米宽的断断续续的 阶段发展状况 社区包含了居住区、商务区、餐饮、零售精品店、艺术长廊 档饭店、高科技公司、家具店、艺术长廊、汽车公司展示区 筑,提供从艺术型阁楼到现代滨水公寓的多种混合的居住生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明、艺术装饰品和连续的绿地空间。 以及称为“Aqua Bus”的为游览者服务的轮渡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户外座椅和其他活动设施随处可见。 通过滨水的步行道连接,后者是步行、慢跑和自行车的主要 用于团队活动和孩子玩耍;用于休闲活动的公园其中布置 都市生活方式的绿洲 的环境和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中一些独特的景观视点 了商业区,其中有超市、饭馆、银行、诊所、健身房、 提供一览无余的水景视野 的滨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向市区延伸

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 --以西安公共交通现状及未来展望为例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研究概述 (2)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论 (9) 研究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 ------以西安公共交通现状及未来展望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西安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现状、常规公交的运营情况以及公交服务水平现状,并找出原因以及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给出合理的意见,从而为西安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服务提出几点建议,让西安市公共交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西安市市民及游客。 关键词:公共交通;可达性;智能调度;常规公交;地铁;乘车费用;公交线网一、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被称为是城市肌体的“动脉”。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就越显得重要,而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因此,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我国各大中城市的首要选择。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系统和公交车运营系统。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属性:轨道交通系统舒适、方便、快捷、准点率高,但是线路相对较少,分布局限于主要干线,无法抵达所有地域;公交车系统灵活性高、费用低、线网覆盖率高,在各大城市已经按需求几乎配置到了城市的所有分区。另一方面,在我国,关于公共交通服务相关的理论、法规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政府在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和监督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依据。所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势在必行。对于西安,由于地铁刚刚起步建设,轨道线网还没有建立起来,无法覆盖西安市所有交通小区,而公交车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了。从地面公交过渡到多种共公共交通共同作用的形式,这期间,关于公共交通服务方面一定要做到瞻前顾后,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便利性,使未来西安市的公共交通更好的为西安市做出贡献。 二、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全市东西长204km,南北最宽116km,平均海拔450m。西安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K ㎡,人口725万人(2006年)。2006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450.02亿元,

城市公共交通

1、影响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 答: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及其主要影响作用有: 城市规模——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其对城市客运交通设施规模与结构有重要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人口的增长总是高于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导致城市人口密度上升和用地范围扩大。因此,大城市客流量大、运送距离长,交通的可达性决定了客流的分布。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对城市用地的扩大及人口的疏散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形态是城市的物质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可以概括为单中心、卫星式和多中心布局在均匀分布和线(带)状分布上的组合形态,不同城市布局形态需要不同的交通系统与之相适应。 我国多数大城市的布局形态采用单中心结构,即只有一个城市中心。而且大都位于市区地理中心位置,城市以“摊大饼”式扩展。市中心建筑密集、商业繁华、岗位中心、导致公共交通负荷极大。调整和采取新的城市布局形态是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紧张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的城市布局形态的形成又依赖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形态向多中心结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 城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和客运交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无限的,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缓解这一矛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单位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优化城市布局和交通结构。 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地铁、地下多层轨道交通以及高架轨道交通则有效的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大城市的交通状况,而且大大扩展了城市土地使用空间。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辐射力上升,商品经济交流加快,带来人流、物流的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大量的交通需求。一般来说,城市经济的增长与城市就业岗位成线性关系,大批就业人员上下班的交通出行,使城市客运交通成为扩大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选择迅速、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因此,城市客运交通的结构、形态、方式和水平必须与客运量的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不断以更加先进的交通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2、何为TOD模式?这种模式对公共交通有什么影响? TOD——Transit Orienta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对于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公共交通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关联因素。例如,高密度与对公共交通依赖性之间存在很高程度的相关关系。虽然相关不一定表明存在因果关系,其他诸如收入、费用及政府对不同交通方式的补贴政策也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便捷的公共交通对消费者意义重大,并且住在那些定位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开发项目内的消费者,比其他人更为经常使用这一系统。 由于公共交通社区的布局形式有助于吸引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在城市建设一系列公共交通社区就能形成利于公共交通服务的土地利用形态。这种土地利用形态反过来刺激人流集中的建设用地进一步向公交车站周围集中,从而培育新的公共交通社区。如此不断反复的交通强化作用最终可以保证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占据支配地位。凡是拥有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几乎都有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与之配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