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绿地系统规划工作计划

南京绿地系统规划工作计划

南京绿地系统规划工作计划
南京绿地系统规划工作计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计任务书

(初步)

南京是与北京、西安、洛阳齐名的我国四大著名古都之一。延绵2500年的建城史,累计450年的建都史,产生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为南京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创造先进文化、保持城市特色奠定了基础。保护历史文化不仅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放到了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一直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2007年南京市将开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

一、项目背景

2001年,南京市结合总体规划调整,组织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针对南京特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名城保护体系,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符合当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较好地指导了南京城市的发展。在规划指导下,城市格局保持较好,明城墙、中山陵等地区的环境得到整治,南捕厅、总统府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点得到保护和修缮。但在新的形势下名城保护规划需要进行修编。

一是社会发展对名城保护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注度、认识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格局、

城市环境风貌、大量非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资源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不局限于单纯的保护,而更注重历史文化活力的再现。

二是南京名城保护规划需要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衔接。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01年编制的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在一些名词概念上和内容、深度上需与新规范衔接,以便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南京城市建设需要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老城更新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成威胁。南京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承载地,同时又是南京现代化城市功能的集中地。城市中心区的地位在给老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老城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韵味。为此,南京市提出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城市发展战略,将老城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疏散到城市新区(河西新城区和仙林、东山、浦口三个新市区)。随着“一城三区”城市框架的拉开,城市外围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又成为新的课题。

四是近几年来大量规划研究成果给名城保护规划提供了支撑。南京今年来陆续有新的考古发现,对原认定的六朝宫城遗址位置和某些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边界等提出了质疑。同时,南京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调查、研究、专项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风貌保护区的详细规划,这些成果都需在名城保护规划中作进一步落实和衔接。

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南京是“十朝都会”,南京老城是世界建城史上巧夺天工的杰作,是中国都城难得的遗存。南京城的价值体现在南京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融“儒道”思想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上。南京紧邻长江,沿江地势险要,钟山余脉从城市东部楔入,山水相间,气势雄伟而景色秀丽,诸葛亮赞叹之为“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南京明代都城墙就依山傍水而建,这种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体现了道家“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的规划思想;同时南京的明代皇城、宫城则严格遵循儒家《周礼》的礼制,采用轴线对称、三朝五门、前朝后寝的规划思想。这一儒道思想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中国建城史上的典范之作。目前南京明城墙和护城河保留基本完整,明都的四重城廓依然可循,城市内六朝、南唐、明代、民国时期的城市历史轴线清晰可见,历史氛围尤存,在中国的著名古都中,南京的都城格局保留得最为完整。

其次,南京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拥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风貌区和历史文化区,如:石头城遗址保护区、明故宫遗址保护区、夫子庙保护区、梅园新村保护区、民国总统府保护区、民国颐和路公馆区保护区等等,这类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集中成片,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特色。此外,南京还拥有一大批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资源点,如:世界上至今保存最长的城墙——南京明城墙、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以及总统府和民国中央政府“五院八部”办公楼、中央博物院、中央医院等等一批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近现代优秀建筑、名人故居、古树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

另外,南京还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存。南京“朝代更迭多,社会变化剧烈”,是众多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作为《南京条约》的签定地和渡江战役的主要战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地,沉积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和抗争。同时,南京这一“江南佳丽地”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从六朝的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刘勰,到唐宋的李白、杜甫、陆游、王安石,到明清的曹雪芹、吴敬梓、孔尚任等等,他们在南京留下深深足迹的同时也以南京为背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巨著,名著中情景交融的文化意境和独据特色的白局、云锦、书画等民间艺术及传统地名、老字号等都是南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三、规划范围、深度和期限

规划范围:南京市域范围

规划深度:规划深度分两个层次,其中历史文化街区、环境风貌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各类保护区的规划深度为1:2000;其余深度为1:10000。

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展望远景。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4.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5.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19号令)(2004年)

6.《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4年)

7.《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年)

8.《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2004年)

9.《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2006

年)

1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1年)

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五、工作基础

1.《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年)

2.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南京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研究》(2006年)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库》(2006年)

《南京市镇村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2006年)

《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空间脉络研究》(2006年)

3.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

《南京文保单位紫线划定规划》(2006年)

《南京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1998年)

《南京近代非文物优秀建筑评估与对策研究》

《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第一批名录》(建议名单)

《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划定规划》

4.重要地区的深化规划

《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2003年)

各历史文化保护区、公园、风景区等风貌区的详细规划

六、工作重点

由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框架体系已很明确,本次规划工作应加强前期研究工作和操作层面上规划对策的制定。工作内容上应特别聚焦文物保护紫线、城市紫线等刚性的内容,在空间上应聚焦于明清南京老城区的保护。重点加强以下部分内容:

1.完善规划框架:补充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再现、非文物保

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内容;

2.明确保护对象:根据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资料,明确文物紫线、

城市紫线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素;

3.分类提出对策:根据历史文化原真性保护的要求,分类提出具

体保护措施;

4.整合历史资源:梳理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空间脉络,形成一系列

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资源组合,并从文化脉络上和空间上分别

提出整合、串联、综合利用的对策;

5.传承文化传统:研究南京城市历史空间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

律和文化内涵,提出传统空间特色在现代传承和延续的对策;

七、工作内容框架

1.前期基础工作

1)研究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状况和发展趋势,总结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的经验和教训;

2)分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和特色,梳理南京历史文化空间脉络;

3)分析评价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现状。

2.规划总体思路

1)确定南京名城保护的总目标;

2)确定南京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

3)建构南京名城保护总体框架。

3.城市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规划

1)确定城市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要素;

2)提出城市总体风貌保护措施;

3)界定城市格局各保护要素范围;

4)对各城市格局保护要素分类提出保护措施。

4.历史文化和环境风貌保护区保护规划

1)界定各历史地段和环境风貌区范围;

2)对各类保护区分类提出保护措施;

3)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建议名单。

5.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确定文物古迹保护要素;

2)分类确定各要素保护范围的划定原则;

3)分类提出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6.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体系规划

1)建立历史文化资源展示体系;

2)提出展示体系设置原则和要求;

3)选择确定重点展示空间。

7.历史文化综合利用规划

1)提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原则、方式和强度要求;

2)对重点历史地段提出利用的设想;

3)按照不同文化空间脉络提出整合、串联、综合利用历史文

化资源的对策。

8.历史文化传承对策研究

1)研究南京历史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文化内涵;

2)对南京历史空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提出历史文化再现

的建议;

3)提出传统空间特色在现代传承和延续的对策

9.名城保护近期实施建议

针对南京名城保护的重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近期实施建议。

10.规划实施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提出支撑名城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以促使政府部门通过有效的手段,提供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约束,创造良好的名城保护政策支持体系。

八、时间进度安排

时间与南京总体规划修编时间同步,争取2007年基本完成规划编制工作,2008年完成报批工作。初步计划用1年半时间(2007年2月—2008年6月)完成全部工作,本次规划工作分四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成果编制、成果报批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7.2-2007.3)

2)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和名城保护规划初步方案阶段(2007.3

—2007.8)

3)名城保护规划成果编制阶段(2007.8—2007.12)

4)规划报批阶段(2008.1—2008.6)

南京市规划局

二OO七年二月七日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NJGBBC 03-2005)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5年9月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 一、设计标准 二、支撑系统 三、制图精度 四、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五、地形图1 六、图层管理2 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 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 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 十、文字标注 39 33 33 35 35 37 37 38 38 40十一、图形规则 十二、图纸版式 十三、出图设置 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 一、文件存储标准 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一、设计标准 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 二、支撑系统 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三、制图精度 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坐标系 采用南京92地方坐标系统; 坐标系应为世界坐标系(WORLD坐标系),基于坐标系的所有成果数据采用模型空间; 禁止对坐标系和成果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五、地形图 地形图单位: 1个单位代表1米;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绿地系统规划复习题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题 1、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可称之为可入肺颗粒,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的1/20。 2、绿地指标很高,但环境质量差,绿地不够用的原因? A、绿地构成不合理,公共绿地所占比例过低; B、绿地布局不平衡,大量绿地集中于某一区域; C、统计方法不科学。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功能:改善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 游憩场所等。 4、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5、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6、容积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7、俞孔坚提出的反规划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并非否定规划本身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而是颠覆了传统规划的程序,在规划之初不是先着墨,确定在哪里修路,而是基于对城市生态格局的分析,确定哪些区域对城市生态格局环境具有战略意义,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中,对这些留白的非建设区赋予重点保护之后再开始进行城市建设。 8、热岛强度:市中心温度最高值与城市周围农村气温的差值。 9、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 A、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冬季采暖; B、砖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反射率较小,太阳辐射被吸收比例大; C、城市中大部分地面被道路广场和建筑物所覆盖,植被覆盖面积少。 10、城市土壤比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因? A、“三废”的排放,土壤受到污染; B、建筑物的巨大荷载,土壤被压实;垃圾填埋造成土壤板结; C、酸雨造成土壤酸化。 11、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伯肯海德公园 12、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预示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端 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传统理论是点、线、面结合,其缺点是缺乏科学性,指导性不强。 14、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奠基人是奥姆斯特德。 15、斑块(patch):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16、3S技术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这些技术为准确获取 城市绿地信息、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17、简述城市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 A、净化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土壤: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和烟尘、减菌杀菌; B、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气流; C、降低城市噪声 18、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19、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 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 20、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G131),动物园(G132),植物园(133),历史名 园(134),风景名胜公园(135),游乐园(136),其他专类公园(137)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1)城市绿地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我国现有的耕地不多,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各项用地的布局方面,一方面要合理选择绿化用地,使园林绿地更好的发挥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战备抗灾、美化生活环境等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少占良田,在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荒地、山岗、低洼地和不宜建筑的破碎地形等布置绿化。 (2)城市绿地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地区性强,各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同时,城市的现状条件、绿化基础、性质特点、规模范围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城市中,各区的条件也不同。所以,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的高低,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编制规划,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致使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有的城市从外地引进了大量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因生长不良,纷纷淘汰,只能重新培育乡土树种,致使城市面貌长期不能得到改善。对于名胜古迹多、自然山水条件好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就会大些;北方城市风沙大,就必须设立防护带;夏季气候炎热的城市,就要考虑通风降温作风的林带;而老城市、建筑密集,空地少,市内绿地面积不足,绿化条件差,需要充分利用建筑区的边角地、道路两旁的空地,设置街头小游园、绿带、绿岛等,使其星罗棋布的分散在旧市区,既创造了居民日常游息的场地,也美化了旧城面貌,天津是这方面成功范例。 (3)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我国多数城市的市级公园绿地,除物大和大城市外,一般都只有两个左右,当然很难做到均匀分布,但区级公署及居住区游园,就要满足均匀分布的要求。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各区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的公共绿地。但往往人口密度大,建筑密集的地区,可供绿化的用地少,在规划中就需要逐步多开辟公共绿地,国外也注意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段尽量开辟绿地,如美国纽约市中心绿地为3m2/人,为解决城市绿地均衡分布的问题,可遵循“四结合”原则:点(公园、游园)、线(街道绿化、游息林荫带、滨水林带)、面(分布广大的小块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有机整体。 (4)城市绿地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规划中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要求,制定出远景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照顾到有近及远的过渡措施。例如,对于建筑密集、环境较差、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应相应结合旧城改造留出适当的绿化保留用地,到时机成熟,即可迁出居民,拆迁建筑,开辟为公共绿地。在远期规划为公园的地段内,近期可作为苗圊,起到控制用地的作用。如哈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市概况 市位于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3县,北与天长县交界,南接郎溪、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市和当涂县相邻。 市是著名古都、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市境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淮河沿岸的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 水系: ①河流: 城主要河流有长江和淮河.长江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长约95公里。淮河全长103公里;到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桥至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一、道路绿化的历史与现状 1、古代 周秦时代沿道路种植松树 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图a 西晋洛阳(今洛阳以东)“宫门及城中央大道皆分为三,中央御道,两边筑土墙,高四尺余……,夹道种榆槐树,此三道四通五达也。”有“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的记载。 大体说来,汉至南北朝间,都城御道多用水沟(或土墙)隔成三道,沟旁植柳,路旁种榆槐。 图b 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其宫阙布局系模仿洛阳旧制。在宫城正门南的御街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花果树木列于御道两侧水沟边,沟外又设木栅,以限制行人,沟中植以莲花,春夏之间繁花似锦,盛夏荷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可以说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的形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程度了。 图c 2、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了很快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科学经验。重视城市道路上的绿化,街道林荫覆盖,如郑州、南京等城市道路绿化成效显著,长春等东北城市还有广场、街头花园、交通岛花坛等。 3、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成绩显著、问题突出。 (1)法规、规范 《城市绿化条例》将干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重要建设经管的一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其中规定: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城市绿线经管办法》(2002年)其中明确对道路绿地划定范围控制线。 国家规范《国家园林城市规范(2005年修订)》其中:(二)道路绿化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行业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 (2)道路绿化形式丰富 多种绿带、街头游园、立交桥绿化、花卉上街、复层种植 (3)注重景观、忽视其他功能

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 【批准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 【批准日期】1999.06.18 【发布部门】南京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9.06.21 【实施日期】1999.08.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6月17日实施日期:2004年7月1日)修改 【失效依据】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号) 《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已由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5月28日制定,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1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1999年6月21日 南京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999年5月28日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制定1999年6月18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绿化管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区、县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绿化事业的投入,组织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鼓励和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城市绿化义务,并有关权举报和制止损害城市绿化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以聊城市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1):15-20 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以聊城市为 例 赵红霞 1,汤庚国 1,张秀省 2,郭帅 2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聊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绿地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景观特色鲜明,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格局,主要由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四种景观组成单元构成;绿地系统由斑块绿地和廊道绿地共同组成,斑块绿地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区中呈随机分布,绿地总面积为市区景观的33.71%。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聊城市城市绿化建设建议。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斑块,廊道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2007)01-0015-06 收稿日期:2006-10-01 项目基金: 作者简介:赵红霞(1976- ),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工作。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ence. E-mail: ;; t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6531696.html, AN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AND GREEN SPACES SYSTEM STRUCTURE: A CASE STUDY OF LIAOCHENG ZHAO Hong-xia 1,TANG Geng-guo 1,ZHANG Xiu-sheng 2,GUO Shuai 2 (1.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2.Agricultural college of 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landscape pattern and green spaces system structure in the Liaocheng ci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data of IKONO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 fundamental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of city was distinct, forming a water-in-city and city-in-water pattern, the city was consisted of four landscape elements: builds, roads, green spaces and water; The green patches and green corridors constitute the green spaces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报审稿) 南京市规划局 2005 年5 月

1. 总则 1.0.1 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该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 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为重要强制性控制内容;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 规划采取分级审批和分级调整的办法,由市政府负责总则的审批,市规划局负责分则的审批,规划调整也按照分级审批的原则在相应的权限内进行。 1.0.4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 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塑造特定意图区范围及控制引导。 1.0.5 为突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了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规划单元边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的相邻规划单元边界应同时 作调整并备案。规划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次单元” ,次单元应是规划单元的子单元。 规划编制单元的划分详见《南京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1.0.6 为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提高规划可操作性,除专家参与规划的讨论审查之外,还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引入地区政府、市民及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参与。

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

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 (2012年8月30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制定2012年9月26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绿化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彰显人文绿都特色,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等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绿化工作,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 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城市管理、林业、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绿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本行政区域绿化覆盖率目标,保障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所需经费。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 第五条城市绿化应当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规划,注重绿地功能、生态效应和景观要求。 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其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强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坡林地、河湖水

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维持城市地域的自然风貌,构建城市绿化生态系统。 第六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动全民义务植树等群众性城市绿化活动。 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开展植树工作,并组织适龄市民参加社会义务植树活动。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种、认养等方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城市绿化服务工作,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绿化保护活动。 第七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绿化科学知识、法律法规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增强市民履行绿化义务和保护绿化成果的意识。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破坏绿化和绿化设施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市、区、县人民政府或者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绿化工作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在批准前十日内公示,并采取召开论证会或者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各类城市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以下称绿线),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经批准的城市绿线,不得擅自变更。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三)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A.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加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 主要起草人:宋石坤颜文武唐进群吴文骏王莲清苏雪痕 1 总则 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

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植物伴生是自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知识讲解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20170810南京市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导则(试行)

南京市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导则 (试行) 南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编 二〇一七年八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南京市《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6〕95号),结合南京实际,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及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建设指标及建设流程;4.相关的海绵城市技术措施;5.设计;6.工程建设;7.维护管理;8.附录。 本导则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负责管理,由南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45号;邮编:21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编制组成员: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黄辉局长 毛海城副局长 朱海琦处长高级工程师 杜佩剑副主任科员 南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潘然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苏平健主任工程师 朱俊英主案工程师 张静总工高级工程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建设指标及建设流程 (4) 3.1建设指标 (4) 3.2建设流程 (5) 4 相关的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7) 4.1渗透技术措施 (7) 4.2滞留及调蓄技术措施 (19) 4.3净化技术措施 (22) 4.4转输技术措施 (23) 4.5利用技术措施 (29) 4.6排放技术措施 (30) 5 设计 (31) 5.1城市公园与广场 (31) 5.2道路绿地 (33) 5.3居住区绿地 (34) 5.4设施顶面绿地 (35) 6 工程建设 (37) 6.1一般规定 (37) 6.2城市公园与广场 (37) 6.3道路绿地 (39) 6.4居住区绿地 (39) 6.5设施顶面绿地 (40) 7 维护管理 (41)

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知识重点: ?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深入了解道路绿地的容。 ?2.掌握道路绿地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因此,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状或网状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调节街道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美化城市、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 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

基于ETM_遥感影像的南京市城市绿地的动态监测_郑光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南京市城市绿地的动态监测 郑光①②③,田庆久①,李明诗② (①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3;②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③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37) 摘要: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动态监测城市绿地的消长有利于科学、有效地管理城市,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本文利用1988年和2002年的南京市域范围的ETM+/T M影像,通过分别计算亮度指数和垂直植被指数,建立“亮度—垂直植被指数”(BI-PV I)平面,通过计算“T M3-TM4”平面内的点到“非植被线”的距离,求得亮度-植被指数向量,进而得出变化向量获取城市绿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由于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绿地大大减少,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其生态功能。 关键词:动态监测;城市绿地;遥感 中图分类号:P2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05)81-0022-03 1 引 言 随着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越来越被人们所关心。对变化的检测、定量化、和变化制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的碳循环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城市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与其自身在城市当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城市绿地的变化又导致了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为了充分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绿肺”的作用,使人们更加科学地解决好土地的使用紧张和合理分配绿地面积二者之间的矛盾。因此非常有必要客观、准确地掌握城市绿地的变化情况。 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城市绿地的变化监测,既费时,又费力,而且结果也不够理想。与此相比,遥感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的限制,能够快速、自动地提取绿地,为城市绿地资源的清查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运用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城市绿地资源的调查及景观分析国内外已有先例,John Rogan(2002)[5]等人曾比较了多时相的缨帽变换、多时相的光谱混合分析等方法,同时还就最大似然法分类和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利用遥感多时相光谱混合分析法和决策树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更好;车生泉[7]等人利用TM数据和SPOT 数据对上海市城市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实践;石雪冬,李敏[10]等人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卫星图像处理技术在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吕妙儿,黄杏元[6]等曾就城市绿地监测遥感方面做过探索。在以往的动态监测研究中,已经发展了很多基于遥感影像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影像相减法、植被指数相减法、HIS、K-L、K-T、光谱特征变异法、分类结果的目视解译比较法等等[1]。 城市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人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的绿色空间;广义的城市绿地是指植被所覆盖的土地、丘陵、旷野等空旷地的总称。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地的监测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方面可以监测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监测城市绿地分布的均衡性;微观方面可以监测植被结构、树种、植被长势等[6]。南京市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本次实验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进行的。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介绍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北纬31°14′~32°36′,东经118°47′~119°14′,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本次实验的研究区为南京市市域范围,包括鼓楼区、玄武区、栖霞区、下关区、秦淮区、白下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和高淳县,共十一区两县。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遥感数据为南京地区的2002.10.24的LA NDSAT ET M+和1988.07.15LA NDSAT T M影像。 收稿日期:2005-01-25 修订日期:2005-03-17 作者简介:郑光(1982~)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被生态遥感研究。 E-mail:zhengguang1982@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6531696.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