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本文简述了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通过跟踪管理社区老年人267人,记录并总结了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社区护理人员所采取的护理对策。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伴随着医学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逐步进人老龄化社会。社区老年人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随着年龄增长,器官老化、功能减退等原因给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严重者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如何让老年人拥有一个身心愉快,心理健康的晚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本文通过跟踪管理所辖社区65岁以上老人267人,记录并总结出以下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一、社区老年人的主要心理特点及其原因

1、孤单寂寞心理

孤单寂寞心理在社区老年中普遍存在,占调查老人的87%。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增大,大多数子女就忽视了与父母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另外老年人退休以后其原有的社交圈逐渐缩小,相对应的空闲时间就会感觉到明显增加,加之身体状况逐渐老化,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强烈的隔绝孤独感。如果是空巢老人,这种感觉在节假日或生病时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社区护理学复习重点

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社区护理的特点: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群众为重点③自主性与独立性④长期性与连续性⑤合作性与协调性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①健康教育②家庭护理③保健服务④传染病和慢性病病人的身心护理⑤急、重症病人的转诊服务⑥康复护理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②经费来源受限③社区护理人才缺乏④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⑤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和缺乏信任⑥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 社区护理程序:是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为增进和恢复社区人群的健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包括社区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 社区资料的收集方法:阅读、观察、交谈、护理体格检查。社区护理模式:是从护理角度陈述护理内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社区护理评估的内容:①社区:地理环境特征、人口群体构成、社会系统②家庭:基本资料、相互作用及交流、支持、家庭结构和生活周期、应对及适应、健康管理、居住环境③个人:护理对象、家属、健康档案及辅助检查结果、保健人员、文献。 社区护理诊断与家庭、个人健康护理诊断有哪些区别:①社区护理诊断:对收集的社区资料进行分析,推断个人、家庭、社区现存的会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过程。②个人健康护理诊断:个人健康护理诊断是以患者挥着有健康问题的个人为中心提出的。③家庭方式健康护理诊断:以家庭整体为中心提出的,反映家庭整体的健康状态。 结合实例解说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程序中的应用:①社区诊断②发现高危人群③了解疾病危险因素④了解导致疾病流行的原因⑤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语言、文字、形象、示范、电化、综合教育法。 健康教育的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包括:①选择内容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实施的时间和地点④确定方法方法⑤选择教育者⑥选择教育资料⑦制订评价计划。 社区健康教育评价方法:形成、过程、效应、结局、总结 社区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时间、测定或观察、回归、选择、失访。 社区护士应了解的家庭功能是:情感、社会化、养育、经济、健康照顾。 家庭对个人健康有哪些影响:遗传、生长发育、疾病的传播、发病和死亡、康复。 健康家庭应具备的条件是:①良好的交流氛围②增进家庭成员的发展③能积极地面对矛盾和解决问题④有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⑤与社会保持联系 家庭访视的意义是:①资源利用②提供照护③健康教育④协助家庭联络⑤健康促进⑥与方式对象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⑦家庭支持系统与资源利用 社区护士在进行家访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①访视前:与家庭联系、着装得体、携带证件、提前做好计划、家访权②家访时:做好安全准备、遵守交通、家访安全感、保持联络、安全护理、按计划访视③访视后:消毒及物品的补充、做记录和写总结、修改护理计划、与其他社区护理人员交流访视对象的情况④家访注意事项:着装、态度、预约、加收、结石、原则、倾听、综合服务、临时更改计划、记录、时间、不接受礼金。 社区护士在儿童和青少年保健中的作用:①一级预防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道合理营养、体格锻炼、心理卫生、环境卫生、计划免疫、安全教育,消除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 ②二级预防中:在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障碍未发生之前,早期发现健康偏离或异常,早期实施干预措施。③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后遗症,早日康复。 如何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供给充足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教育、法制和品德教育、预防疾病和意外、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何对社区儿童开展预防龋齿工作: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填充补洞。 简述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的一般程序及注意事项:①程序:选择疫苗的接种对象、起始年龄、针次、剂量、途径、间隔时间、复种时间及联合免疫②注意事项:登记接种疫苗名称及日期,观察小儿15~20min,无反应可离开现场;对已启封但未用完的疫苗焚烧处理;告知家属接种当日不洗澡,2日内避免剧烈活动;如出现高热、痉挛应及时与社区医务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简述妇女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各期的身心特点:①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成熟,求知欲、独立性情绪;独立意向发展和认识能力不足、心理发育不成熟,加之学习压力所造成的紧张心态,易产生心理、精神问题。②围婚期:性成熟;在婚前要经历择偶、恋爱、结婚的过程,婚后双方都应承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由于各自缺点的暴露,可能出现感情危机。③围生期:怀孕开始经历妊娠、分娩、产褥、哺乳。④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消失;焦虑、紧张,感情失控。 社区护士应如何指导孕期妇女的自我保健:①早期:及早明确妊娠、及早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并建卡、饮食指导、心理保健。②中期:产前检查、营养指导、胎教、生活指导。③晚期:产前检查、孕妇自我监护、卫生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和护理措施有哪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定期体检、指导正确用药。 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研究妇女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生殖生理变化规律、心理特点及保健需求②研究影响妇女将抗的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保健③研究危害妇女见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措施④研究有利于TIGA妇女防治和监护质量的事宜技术,做好妇女各期保健。 亚健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②社会心理③环境④生物学

老年人社区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实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的再生产类型,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 1 老年人面临的健康及其他问题 1.1 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增龄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4%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老年人中有约21.5%的人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8%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5%完全不能自理。 1.2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以及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广大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业,进一步恶化老年人的照料来源。 1.3 社会因素导致老人心理障碍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使他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生活事件如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等社会支持程度的下降使老人易产生心理障碍。老年社区护理现状根据2002年1月的“卫生部通知”,社区护理工作任务为:以维护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老年病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所以社区医疗护理的很大比重是老年人群。 2 目前对于老人的社区护理,全社会都比较重视。对老人社区护理的研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登记卡。我社区自2006年开始对辖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建立健康户口以引起社区住户的重视,同时便于医生了解管辖区人员健康情况,对曾患过疾病者,建立电子病历,实行微机动态化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电话或登门随访。 2.2 开展社区护理知识理论教育在社区开展护理课程,由社区护理工作者到社区老年福利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到位,保证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 2.3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①家庭访问护理,主要是护理指导、症状控制、日常生活援助、精神护理等;②老年人保健、咨询服务。设立社区家庭医生家庭护士,提供咨询服务。③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一种最简便,最易见效的方式,能使老年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④建立护理中心。医疗资源共享,以帮助老人了解某些慢性病防治方法及健康常识,保证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2.4 深入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举办专场讲座,内容简单易懂,讲解要形象生动;②随机性教育,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记忆;③示范性教育,针对老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同,对某些技术的操作过程给予示范。 2.5 提供心理精神服务,强化亲情性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帮助他们重新实现自我价值。另外社区的护理的特点之一,是其不因单一疾病治愈而终止,它是一种持续性服务,大力倡导零距离就诊、人性化关怀、亲情化服务,使老年人在社区有回家的感觉,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老年社区护理要围绕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进行研究,对老年人进行身体照顾、心理护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护理的内容和形式将不断扩大,具有多元文化知识的护理人员将使老年人护理更加完善,并以此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少老年病对老年人的危害程度。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 【摘要】老年人在社区人口中占的比例不断地增加,根据老年人特点,结合临床,给予恰如其分的护理,使老年人能度过一个安详平稳的老年生活,提高其生存质量,延缓其寿命。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一挑战,所以老年学也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社区就是现在的街道,老年人集居地。其护理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来研究、探讨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1 老年人对人性化服务要求高:老年人由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变,自我保护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碰撞、跌倒、呛噎、服错药、心理伤害等等,所以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要求空间大、光照充足、地面防滑、走廊有扶手、房间设施布局合理,一切以方便为主,不强求一致性。当气压、气温等环境变化时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抑郁、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所以应及时提醒老年人及时增减衣物。饮食方面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适量的含钙、铁的食物,摄入的食物应低脂肪、低盐、低糖,烹饪时注意营养全面、荤素搭配,多饮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饥饱适当等。生活起居尽量符合原有的习惯。 2. 病情观察要求细心、耐心、全面、及时: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容易延误诊治。再有一部分老年人把一些疾病症状和体征误以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加上老年人理解和表达能力减退,主诉不清或过多,或同时患有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重点不突出。因此,作为我们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老年人发病的一般规律,还要严密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老年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3 个体化用药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与多种慢性病并存,使用多种药物互相干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大多数的药物是通肝脏解毒后经肾排泄,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分解能力减退,药物的排泄缓慢,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毒性作用。因此对老年人用药要强调个体化,根据病情,遵医嘱用药,用药品种少而有效,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展望

中国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以及展望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 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社会都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较多的养老机构,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1 社区老年人护理现状 1.1 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 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变化,空巢老年人增多,孤独、贫穷、社会角色缺如等因素,使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抑郁症状加重。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 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单靠家庭无法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需要医疗、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大促进作用,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就越少。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为50.38%,农村需求率为78.7%。老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提供老年公寓式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1.2 目前国内社区老年人护理形式 1. 2.1 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社区老年人护理管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以入户建档形式,为所辖社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病人,并根据所患病种分类排序,掌握第一手资料。 社区护士进行分片管理,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三级预防服务,一旦老人生病住院就会迅速得到关于老人病情治疗、预后及家庭状况的信息,对出院转入社区的老人也可实行连续跟踪护理。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展望

内蒙古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124-02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展望 李 艳*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给整个社会的老年护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结合现在社区护理的现状,总结现有老年护理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展望了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对老年人人性化的关怀以及医疗护理人员如何配备的问题。关键词:老年人;护理;现状;护理模式 *山东临沂市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6000) 2012年5月20日收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总数达到1.3亿, 占总人口的10.46%,按照国际标准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25年将达到20%,2050年将达到25.5%。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1],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1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 1.1服务内容以老年慢性病护理为主:我国老年人健康水平偏低,慢性病日趋普遍。到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达到65.8%[2]。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85%患有1种、60%患有2种或更多慢性疾病。 一项普查发现,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人仅占25-30%。因此老年护理及慢性病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况且85%的慢性病可在社会治疗康复,所以社区护理内容仍侧重于疾病护理,对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方面深入不够。1.2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多样:现在我国许多医院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如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护理专门门诊或护理专家热线电话咨询、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等。1.2.1家庭病床:老年人是许多疾病的高危人群,表现出多为慢性病、多科疾病共存,机体多个系统受累的三多特征。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对疾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些特点,家庭病床成为老年社会护理的主要形式[3]。可提供注射、导管护理、灌肠、换药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具有方便病人,医疗费用低等特点。 1.2.2社区卫生服务:这是基于社区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卫生服务,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社区的老年慢性病防治与管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服务、临终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在服务机构里提供卫生服务、出诊、转诊和接受电话咨询等服务形式。但我国因全科医学不发达,医疗机制不健全,资金紧缺等原因,使其服务内容、规模及质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常常是服务对象多护工少,很难保证社区服务质量,而且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数量不足,使受益对象十分有限。 1.2.3社区卫生服务缺少专业护理人员尤其是缺少心理护理人员:社区护理随着人群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而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短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护理干预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和疾病恢复的因素,提高生活质量[4] 。目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者多是从各 大医院临床科室转到社区护理这一领域的。在上岗前虽有些人 员曾接受过短期的护理培训,但针对老年人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全面的培训计划。当前尤以心理护理人员缺乏为甚。2 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临终老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老年康复护理工作: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科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年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 提供常规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既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2.5建立老年公寓:在社区医院附近建立老年公寓,可通过发挥社区医院专业化的优势,解决老年公寓模式中医疗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满足了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减轻了子女的负担,社区老年公寓可以视作社区医院的一部分,这样扩大了社区医院的范围,增加了社区医院的收入。但社区医院如何与社区老年公寓协调发展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3 小 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 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从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 124

浅谈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一)

浅谈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一) 【摘要】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告,1990年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8亿,2000年增加到5.9亿。我国的老年人口也日趋增多,199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全国总人数的9.5%,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全国总人数的10.9%1-3]。加强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2.1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焦虑症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老年期痴呆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3.1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 3.1.1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3.1.2推广义务工作制度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3.2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由于老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与之前的有很大差异,且在干休所里的社交范 围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部分老干部难以适应,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出现忧郁、焦虑、孤独、失落、愤怒、怨 恨等不健康心态及情绪,极易导致其出现异常行为,或诱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 身心健康。在对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可通过增加沟通时间、增进相互 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法改善其精神状态,逐渐克服心理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修养好、生活 经验十分丰富,且对社会有很多贡献,这对干休所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 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越来越多,现已发展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1]。对干休 所老年慢性病病人护理时,不但要熟练掌握他们的病理、生理、心理状况,而且 还需善于沟通,消除不良情绪,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 提高其生活质量。关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整 理报道如下: 1. 心理特点分析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与退休之前的有较大差异,部分老干部一 时难以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常表现出忧郁、焦虑、孤独、失落等不健康心态,极易导致异常行为的出现,或诱发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自尊与自卑并存、空虚孤独、没有安全 感以及焦虑犹豫等。 1.1 自尊与自卑并存 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一般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广、阅历深,离休前可能是 单位的核心人物,在单位、家庭及社会上备受周围人的尊重与爱戴,所以,一般 情况下,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尊心很强[2]。而离休以后,其影响力和权威 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所以它们容易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沉,有明显 的失落感。 1.2 孤独空虚 由于干休所的活动范围较小,社交人群单调,且亲朋好友纷纷去世,与儿女 分居,生活十分空闲且整日无所事事,精神十分空虚,不免感到孤独、寂寞。 1.3 焦虑忧郁 由于干休所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的身体状况不理想,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遇到繁琐的事情就有心有余但力已不足的感觉,情绪自然就会忧郁焦虑。若干休所 老年慢性病病人与儿女居离的较远或生活得不到子女或周围人的体谅、理解与支持,其症状会明显加重,易出现心情压抑、焦虑不安、急躁易怒以及嫉妒别人等 状况。 2 护理对策 开展干休所护理工作,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统一思想,充 分认识该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2.1 增进理解和相互尊重 在护理过程中要理解、关心慢性病患者。依据疾病类型、文化水平、社会角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16606023.html,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作者:张乐溪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8期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群体逐步扩大,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患者护理研究的一个焦点。认真分析把握老年病人心理特征,采取正确的心 理护理,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6(c)-0149-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日趋增长,目前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2岁,老年 人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年人群的扩大,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并且多集中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癌症、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上,对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对老年病人的治疗上,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正确的途径,可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从心理的角度改进其生理的状态,发挥出心理对疾病的积极能动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可见,研究和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1老年病人心理特征 1.1孤独心理 目前老年人很多受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家庭生活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外部因素以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等内在因素影响,导致在心理上产生劳而无用、毫 无自我价值等心理,这些心理严重时甚至导致一种名为躯体化的慢性精神疾病的出现。这种病 症的表现为不能完全用躯体疾病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躯体不适,患者常以躯体症状来获取注意和 照料。 1.2焦虑心理 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其引起的原因有多种。在患病过程中原因可以依次为:患病初期。患者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突然患病打乱以往的正常生活,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使疾病带来的冲击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缓解,患者想急于摆脱,但又摆脱不了,从而产生焦虑;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分析贾维宁左宪宏米娅莉(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社区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改善营养和食品供应及有效地治疗疾病等手段,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提高了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0多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这样,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就应该引起重视,而且,由于我国养老的现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社区里生活的,本文就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很多。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下降,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所下降,尤其现在富贵病的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病的人很多,所以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要求很高,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各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治疗知识。其次,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而子女不在身边的几率很大,导致出现了很多的空巢家庭,这

样导致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予日常生活的照顾。再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丧偶的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同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就非常容易出现孤独,抑郁,悲观等各种心理问题。周萍等对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某社区163 名60 岁以上老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利用率居前3 位的是钟点工、保姆、健康教育。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普遍较低,有79.8%以上的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护理、家庭病床、康复指导、日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1]。2.应对措施 2.1加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 通过评估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现状和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计划。老年人患有的比较多的疾病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病,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病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针对患有此类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患有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另外也可以让患同一种疾病的老年人在一起相互讨论,多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另外,也可以在社区的适当的地方张贴各种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宣传画,让老年人在无意中就增长了知识。还可以和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合作,使媒体上播放一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片或者播放一些权威人士对于某个疾病的防治知识的讲座来促进老年人对相关疾病的了解[2]。

社区护理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区护理学 一、单项选择: 1.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 A.基础护理学 B.营养护理学 C.社区护理学 D.内科护理学 2.“病因复杂、潜伏期和患病时间长”是下列哪类疾病的患病特点?() A.慢性病 B.传染病 C.急腹症 D.感冒 3.老年保健最初起源于哪个国家()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4.初级卫生保健(PHC)的原则不包括的内容是() A.提供最基本的、必须的卫生保健服务 B.以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为中心 C.国家机关团体以及社区把初级卫生保健纳入其整体的社会经济开发计划 D.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是由社区护士和社区全科医生负责完成的工作 5.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为() A.5% B.75% C.60% D.20% 6.疾病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恢复慢等见于下列哪类人群 A.中年人 B.妇女 C.青年人 D.老年人 7.对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前实施的积极的综合照护称 ( ) A.协同护理 B.社区护理 C.居丧照护 D.临终护理 8.WHO 按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将残疾分为 ( ) A.3 类 B.5 类 C.6 类 D.8 类 9.帮助日常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有障碍的人群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所实施的照护称 ( ) A.基础护理 B.整体护理 C.临终护理 D.康复护理 10.妊娠期的妇女用药要特别慎重,尤其是怀孕在 ( ) A.3 个月以内 B.半年以内 C.1 个月以内 D.5个月以内 11.我国开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 A.1990 年 B.1997 年 C.2005 年 D.1980年 12.哪项不属于社区护士的任职条件 ( ) A.具有国家护士资格并经注册 B.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C.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独立从事家访及居家护理工作 D.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在大专院校进修学习达3年以上 13.在社区护理中,以尊重人的个性和权利为特征的护理属于() A.人性化护理 B.可及性护理 C.综合性护理 D.连续性护理 14.社区三级预防是指 ( ) A.特殊人群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B.以慢性病患者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C.以全民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D.以残疾者为对象的健康预防 15.运动的指导内容不包括 ( ) A.运动的种类 B.运动的强度 C.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D.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 16.对0级肌力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应采取下列哪种方式训练() A.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B.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反应迟缓: 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到外界给与信号后的瞬间,便向大脑传输针对性极强烈的感官信号,再经大皮层分析处理后,将反馈信号传输给运动系统,出现一系列动作。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将发生反应迟缓,传输信号减慢或减低,而这样的变化常常表现在老人们的行走,持物动作,发音,等诸方面。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比青年和成年人的反应速度减慢20%-30%,可以出现显而易见的迟缓表象。 2、记忆能力的错位: 人的记忆力在45岁之后将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达到70岁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因此记忆力降低是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征。 其特点如下: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3、思维衰退速度较慢: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其中尤为明显的则是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 4、人格的改变: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部分,其实很多老年人也会发现自己的性格、脾气变化了,老人想要安享晚年,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本文是由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心理孤独--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

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 4、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5、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 更多关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咨询详情,推荐您咨询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随之而来的老年病也越来越多。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的特殊性,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心理护理更为重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感知觉减退,记忆能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情绪趋向不稳定。 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大致包括对健康及经济问题的不安;由生活上的不完全适应所造成的焦虑感;在精神上由于兴趣范围变小而造成孤独感;对身体舒适的兴趣增大;活动性减退;对新的情景学习和适应都有困难;一个人孤零零地感到寂寞;猜疑心、嫉妒心加重等。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焦虑、恐惧: 多数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慢性病,或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同时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医学知识。 尤其是在他们患病住院后,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往往顾虑重重、心神不安,情绪极为不稳定,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佳、睡眠不宁和容易疲劳等不适症状。 ②悲哀、沮丧心理: 1 / 6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医疗对象,往往由于病情迁延不愈,经济条件的优劣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抗病能力,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忧郁沮丧的负性情绪。 ③孤独心理: 多见于子女不在身边,或虽共处一室,但由于代沟,家庭成员之间共同语言少,缺乏沟通,家庭关系趋于松散。 另外,丧偶等原因也会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 以致造成这类老年患者心情沉闷、郁郁寡欢,极易产生孤独感,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疾病。 ④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尊心增强: 人平时性格就较固执,生病后更是固执己见,情绪多不稳定,稍不如意,就会发火。 ⑤行为退化依赖心理: 这类患者一般变得被动、顺从,因此他们的情感十分脆弱,依赖性很强。 我们在对老年病人护理中体会到,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 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根据现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预方式。 1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失落和孤独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词,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恐惧和焦虑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1.3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疑老和悲观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1.5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6忧郁的心理忧郁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