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案21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导学案

导学案21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导学案

导学案21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导学案
导学案21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导学案

导学案21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

2、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公式:

++

试一试

1.小白鼠死亡和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白鼠能够正常活着、蜡烛也没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___________或动物__________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供给了动物呼吸。

4.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气体,立刻_______________,这种气体有助燃作用,由此可推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__________。5.合理密植就是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_____,也不能_____。其道理是充分利用________,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______________,提高产量的措施。在大棚生产中,人们还通过增加棚内____________的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6.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在做“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A、吸收氧气

B、吸收水

C、吸收二氧化碳

D、吸收碘液

2.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黑夜无光时 C.只在黑夜 D.有光时

3.下列活动中收到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人类呼出的气体

C.焚烧垃圾后的气体

D.阳光下金鱼藻产生的气泡

4.光合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变化是 ( )

A.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B.无机物的变化和有机物的变化

C.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D.白天的变化和夜晚的变化

5.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6.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与该原理有关( )

A.施肥

B.及时松土

C.适时播种

D.合理密植

7.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8、右图是模仿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甲中的小白鼠__________,乙中的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

了 ___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______,如果是,则变量

是 。

(4)该实验要想成功应在什么条件下?____________。

9、据右图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 )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滴加碘液后,在 装置内剪下的叶片会变

蓝。说明该植物进行了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把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是( )

A.便于检验叶片内存在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为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光合作用学案

第四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前置作业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合作探究) ⑴原理: ①色素的提取:。 ②色素的分离:。 ⑵实验流程: ①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 ⑤过滤后,盛滤液的试管及时用棉塞将管口塞严的目的是。 ⑥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⑦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⑧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⑨分离后出现的色素带的宽度可以代表色素的。 2. 3. 请画出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位置 二叶绿体的结构(回顾提升) 请在下图中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巩固练习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 ) (A)蓝紫光(B)黄光(C)绿光(D)红光 2.用下列四种光线分别照射四株天竺葵,所释放的氧气最少的是( ) (A)红光(B)白光(C)绿光(D)蓝紫 3.温室栽培胡萝卜,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 (A)红色玻璃(B)蓝紫色玻璃(C)绿色玻璃(D)无色玻璃 4.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目的是探究色素的( ) (A)种类(B)颜色(C)含量(D)种类和颜色 5.提取绿叶中色素需要对绿叶进行研磨, 为了研磨的充分应加的药品是( ) (A)95%乙醇 (B)CaCO3(C)SiO2(D)苯和石油醚 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的步骤是( ) ①研磨②画滤液细线③过滤④纸层析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 7.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 通过纸层析法,在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 (A)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B)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8.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将提取的色素滤液收集到试管后, 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目的在于( ) (A)防止层析液挥发 (B)防止灰尘进入(C)防止色素分解(D)防止乙醇挥发 9.研磨绿叶时加入95%乙醇的目的是( ) (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只为了叶绿素充分溶解 (C)使叶绿素充分磨碎(D)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 10.将色素提取液滴一滴在滤纸上,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环状的色素带,最外边的色素呈何种颜色,正确的答案为( ) (A)类胡萝卜素,黄色(B)胡萝卜素,橙黄色 (C)叶黄素,黄色(D)叶黄素,橙黄色 11.层析时,要在层析液的大试管加盖的作用是( ) (A)隔绝空气(B)防止层析液挥发 (C)防止掉进灰尘(D)防止液体氧化分解 12.绿色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 (A)类囊体的薄膜上 (B)叶绿体基质中(C)叶绿体内膜上 (D)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2012)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其内容主要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实验探讨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及产生氧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与下一节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在同一章,便于比较学习。本课时中的内容前后连续性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经过前面的实验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比较熟悉。老师适时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既保证老师了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保证了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其最大的自主性。 3、内容体系特点 旧教材新教材 第四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五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对比新旧教材课程的安排,可以发现新教材明显比旧教材安排合理——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安排在同一章里面学习,方便两者进行对比性分析学习,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2)能用表达式表示光合作用。 (3)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4)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能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精神。 (2)培训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爱护环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媒体】实验装置,多媒体课件 【学习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一开始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呼吸和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

【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 班级姓名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探究活动之一 【实验一】科学家从植物叶片中分离出叶绿体,然后打破叶绿体膜,离心得到基粒(绿色)和基质(淡黄色)两部分。①向两部分提供水,并给予光照,结果:基粒部分产生氧气,而基质部分没有氧气产生。②向两部分提供二氧化碳,并给予反应所需的各种条件,结果:基粒部分没有糖类等有机物,而基质部分产生了糖类等有机物。 【讨论并交流】 ①基粒和基质中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从基粒和基质中发生的变化,你认为光合作用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阶段进行的? 探究活动之二 【讨论并交流】 ①请你回顾:化学上电解水是如何进行的?反应速度如何?需要消耗什么能量? ②由上述实验一,请你推测氧气是如何产生的?除了氧气还应该有什么物质产生? ③水在植物细胞外并不能被光自然分解,而在基粒上却很容易分解,你认为是与基粒中什么物质最有关系? 【实验二】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龙,用叶绿体的基粒加上ADP和P i,光照后得到了ATP。 ④从实验二可以看出,在基粒上除了发生水的光解,还应该有ATP生成。生成该物质消耗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在基粒上是怎样固定该能量的呢? ⑤总结光反应:

⑥请你就基粒上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大胆地想象未来人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更好地开发新能源? 探究活动之三 【实验三】美国科学家卡尔文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在通入普通CO2使光合作用达到平衡状态,改为通入放射性14CO2,然后将小球藻迅速杀死。①光照几分之一秒后杀死,发现了放射性几乎全部出现在一种C3化合物中。②光照5秒后杀死,在小球藻中发现了含放射性C3、C5化合物。③光照30秒后杀死,在小球藻中发现了含放射性葡萄糖等C6化合物。 【讨论并交流】 ①请根据实验三推断从CO2到合成(CH2O)糖类大致经过的阶段? ②CO2如何变为C3的呢?请你推测有哪些可能? 探究活动之四 【实验四】科学家从植物叶片中分离出叶绿体,然后打破叶绿体膜,离心得到基粒(绿色)和基质(淡黄色)两部分。①将基质遮光并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没有检测到放射性糖类出现。②将基粒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与基质部分混合后,通入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了放射性糖类出现。③将基质遮光,提供ATP和[H]等物质代替基粒,一段时间后检测到了放射性糖类出现。 【讨论并交流】 ①在基质中C3→(CH2O)需要什么条件? ②说明基粒上发生的光反应和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有什么关系? ③总结暗反应: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学案

光合作用学案 课前准备区: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结构 (1)该图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2)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 (3)结构③是由组成的。 (4)该图结构具有的功能是进行的场所 2.色素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部位是。 (2)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些种类? 。 (3)叶绿体中色素有何功能? 叶绿体中色素具有的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表示方法是 。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场所 考情解读:采用图表、曲线等形式对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反应场所和条件进行考查是基本形式。预计2013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将主要围绕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联系,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的分布及功能等命制试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元素去向

①氧元素 ? ???? H 2O ―→O 2CO 2―→CH 2O ②碳元素:CO 2―→ ―→ ③氢元素:H 2O ―→ ―→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如图: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3.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体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而非长时间。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 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3)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其他生命活动所需ATP 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4)CO2中的C 先进入C3然后进入(CH2O)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 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 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 是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 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 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 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 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 的浓度将比B 的________(低、高)。 (4) CO2 浓度为 0.003% 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 CO2 浓度为1%时的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导学案2

?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 3.光合作用的过程 ? 4.化能合成作用 (一)阅读课本101-103页,独立完成填空 一、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吸收的是-------。 (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7)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 ?①_____ __ ②__ _____ ③__ _____ ④___ _____ ⑤_______ ?⑥____ ___ ⑦______ _ ⑧_____ ⑨________ 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二、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来 。 例如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 释放的化学能将 合成糖类,供自 身利用。 2.自养生物:能将无机环境中的 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其中有进行 的生物,如绿色植物;有进行 的生物,如硝化细菌。 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 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如人、 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 3、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 (二)讨论解决问题 1.萨克斯实验的关键是黑暗处理,其目的是什么?用酒精的目的?自变量,因变 量,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 2.恩格尔曼实验中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和无空气的环境中,目的是什么?选择水

光合作用复习导学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导学案(三) 编制:审核:审批: 学习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知识梳理: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________________(蓝绿色) 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 _______________(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_________________(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二)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光合色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能。 思考: 1.为什么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的? 2.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三)、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思考: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实验 1.之所以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水绵有大型带状叶绿体,且螺旋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 2.选用黑暗且没有空气的环境可排除实验前环境中O2和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先选用极细的光束且用好氧细菌检测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O2释放的部位;然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作对比实验,从而证明了光照在光合作用发生中的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过程:见课本P103图解 思考:光合作用过程中进入叶绿体的是水、二氧化碳和光能,在叶绿体中形成的物质有,(CH2O)中的“O”来自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 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知识拓展】

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案 北京课改版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一、导入过程 今天的实验是来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 放出氧气。实验材料是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 二、探究过程 【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 实验时切取十余株10cm左右的带着顶芽嫩枝的金鱼藻,切口向 上,用线缚在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大型号烧杯中。然后用短 颈漏斗倒置在水藻上,使水藻都被罩在漏斗里,而漏斗的短柄 应没入水中,取一支细型试管,向其注入清水,水满后用右手 大拇指揿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套在漏斗柄 上的试管此时不应带有气体)。 在温度20C左右,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很快可以看到水藻 放出一串串小气泡,这些小气泡通过漏斗的收集都汇入到细试 管内,并且使试管的水排入到烧杯中。 (二)验证氧气 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呢? (2)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 简述实验装置,介绍收集气体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收集 到的气体进行检验(边讲边演示)。 在水下,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 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试管里,卫生香立刻重新燃烧。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1)什么气体能够帮助燃烧? (2)试管中的氧气从何而来, 听讲 观察记录 试验现象 观察记 录 明确本节 主要内容 了解,光 合作用产 生氧气试 验的操作 及过程 知道如何 验证氧气 3 25 5 3 3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备课时间:11、26 授课时间:11、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力目标: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 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植物生 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 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 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 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 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 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 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是什么呢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讲述]:让我们通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 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 学。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 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 实验的理论基础。 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 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 骤实施。 饶有兴趣地回答:大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导学案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小组名称____________ O组口号:我们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的源泉,谁能比我棒! H 2 CO 组口号:我们虽是温室气体,但也参与光合作用贡献力量,谁能比过我! 2 光能组口号:我们是植物捕获的光能,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谁能比我重要!叶绿体组口号:我们是阳光下的魔术师,能把光能转化,我们才更棒! O 组口号:我们才更重要!光合作用释放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 2 O)组口号:我们是生命的燃料,体内贮存着阳光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CH 2 【学习目标】 1、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3、理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学习重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理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771年,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779年,英格豪斯证实: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①下,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3.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② ,吸收的是③。 4.1845年,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④储存起来。 5.1864年,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⑤。 6.1941年,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⑥。 7.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等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⑦中碳的途径。 8.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⑧,利用⑨把⑩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场所: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 2.过程:光反应过程的主要变化是吸收光能,并且利用转化的光能完成两步重要的化学反应:一是水分解成和;二是合成了。暗反应阶段的主要变化也是两步重要的化学反应:一是的固定,即从外界空气中进入叶绿体的CO2与结合形成;二是 在等条件下还原成和。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学案-完整版本(含答案)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学习重点、难点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知识点导读】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 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此外还有蓝藻(原核生物)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结构: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①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 基质中。 ②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 光吸收最少,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③影响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必需元素Mg,N,Fe.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 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 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光和绿叶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 4)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 5)1880年,恩杰尔曼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O2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 绿体。 ( 6)1939 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 7)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在阳光下,密封的玻璃罩里一段时间后 燃烧的蜡烛蜡烛熄灭实验一 小老鼠小鼠死亡 植物 +燃烧的蜡烛不熄灭实验二 植物 +小老鼠不死亡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的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一没有光照时,小鼠死亡,有光照时,小鼠不死亡 实验二没有光照时,蜡烛不熄灭,有光照时,蜡烛熄灭。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6630959.html,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 作者:唐卫东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2年第04期 摘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5节“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实验,从改进装置,寻找合适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寻找金鱼藻的替代物,在晴天和阴雨天分别做该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光合作用实验改进晴天阴雨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按书本上的装置进行实验,把金鱼藻(图1)放入漏斗中,在烧杯中倒入清水,在试管中装满清水倒放在漏斗口上方,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图2)。发现该装置操作很不方便,试管不易从烧杯中取出。实验过程中看到气泡极少,收集到气体极少。实验受天气的影响,实验材料受限制。 1 改进装置 用平底烧瓶(250 mL)、单孔橡皮塞和导气管连接(图3)实验装置,代替书本上的装置。导气管应尽可能插入深一些,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留在平底烧瓶中,使平底烧瓶内的气压增大,平底烧瓶内的液体从导气管中溢出。 2 配制溶液 碳酸氢钠能缓慢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可以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但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按如下步骤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图4)。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平底烧瓶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进量筒,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注:实验前在量筒内装有少量的油,可防止水分蒸发)。 ①分别配制质量分数为0.5%、1%、1.5%、2%的碳酸氢钠溶液。②取5个250 mL的平底烧瓶,分别装入9 g新鲜的金鱼藻,再分别倒满清水、0.5%、1%、1.5%、2%的碳酸氢钠溶液,塞紧瓶塞,分别标上A、B、C、D、E,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③观察5个装置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每隔1 h观察,并记录产生氧气的体积,见表1。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 教学目标通过此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二.课时安排:1 2课时三.教学准备一些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装置、材料、录像、课件等。四.活动指导1. 教师事先向学生讲清楚教材中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装置、原理和实验过程。2. 教师可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开拓学生思路,引导他们思考。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校、市区图书馆的参考资料,以及告诉学生上百度、Google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网址可直接告诉学生)。 3.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实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实验装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录像、课件、学生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点创新,都应给予鼓励。五. 评析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六. 备注 1. 现在录像器材便宜,摄像技术简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合自己的录像带(统一配置的录像带有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播放录像时,要注意暂停键等功能键的使用。因为一气儿将录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时候,边放边结合录像讲解效果比较好。2. 教师可自己或请专业人员制作能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也可从百度等搜索网站寻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课件做参考。3. 通过搜索网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有的学生如果想利用仪器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变化的话,可告诉学生直接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检测仪、空气中氧气浓度检测仪等字样在百度等搜索网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时要提醒学生文明上网。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4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导学案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学习过程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⑴原理:①色素的提取 。 ②色素的分离: 。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 。 ⑤过滤后,盛滤液的试管及时用棉塞将管口塞严的目的是 。 ⑥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 ⑦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 ⑧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2.

【课堂探究】探究一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流程: 【拓展延伸】 叶片为什么一般是绿色的?秋天变黄是怎么回事? 【跟踪训练1】(2010全国卷Ⅱ改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 (2)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探究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萨克斯的实验【思考】1864年,萨克斯如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恩格尔曼实验 (1)过程:水绵+ 好氧菌 (2)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能产生 。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思考】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到了什么技术?是否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 1.色素提取液颜色太淡的原因? 2.画滤液细线应注意什么问题? 3.若用圆形滤纸做色素分离实验,应如何设计?结果如何? 【问题探究】 黑暗、无空气 极细光束→好氧菌只分布在 。 完全曝光→好氧菌分布在 。

4-2光合作用学案(学生)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并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③说明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德育目标 ①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绿色植物和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比较。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课时] 3课时 *********************************************************************************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二、光合色素与光能捕获 1、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是因为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和。其中酶分布于。色素的分布于:; 色素的作用:、、光能。 2、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类: 叶绿素a: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光 叶绿素b:色 ③色素种类 胡萝卜素: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 叶黄素:色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夏天绿油油的树叶到秋天会变黄? (2)叶绿体中色素的形成需哪些条件? [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例题: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代表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 _。 (2)图中B 是________,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来自于______ __。 (3)图中C 是________,它被传递到叶绿体的________部位,用于________。 (4)图中D 是________,在叶绿体中合成D 所需的能量来自__ ______。 (5)图中E 是________; (6)图中F 是________,它是由CO 2和________结合后形成。 (7)图中H 是_______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上进行的;Ⅰ是_______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进行的。 (8)由F 到J 称为______ __;由G 到F 称为__ ______。确切地说, J 代表____ ____。

(完整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答案:D 2.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3.植物在白天时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 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4.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C.构成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解析:组成萝卜、冬瓜、藕的物质主要是它们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 5.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 1、定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反应式: 3、实质: 有机物, 能量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场所是细胞的 。 二: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天竺葵实验)(重难点) (一)目的要求: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 2、探究 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实验步骤: 1、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遮光: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黑纸遮盖。目的是形成 变量是 。 3、照光:使植物充分进行 作用。 4、脱色:将叶片放在盛有 的烧杯中, 加热,使 溶于酒精中。叶片变成 色,酒精变成 色。 5、漂洗 6、染色:用 染色,以检验有无淀粉。 7、观察:不遮光部分 (变蓝/不变蓝)。因为进行了光合作用有 产生。遮光部分 。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就无 产生。 8、结论 (1)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物是 。 (2)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 2、释放氧气 3、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 释放 ,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所以我们要保护植被多植树造林。 四、农业上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措施 1、增加 强度 2、增加 浓度 3、 密植 + + 光 叶绿体

试一试: 1、傍晚森林适合跑步是因为进行了一整天的作用氧气充足。()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2、在同一棵天竺葵上早、中、晚各取一片基本相同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验证试验。最后用碘液处理后,“蓝色”最深的是() A早上取的B中午取的C傍晚取的D无法判断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分别是() A 线粒体和光 B 叶绿体和光 C 线粒体和有机物 D 叶绿体和有机物 4、在农业上为保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应注意() A 作物要种密一些 B 作物要种稀一些 C 高矮作物要分开种 D 作物要合理密植 5、要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合理密植 B 白天提高室温,夜间降低室温 C 增加氧气浓度 D 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6、严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这表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A 光 B 水 C 二氧化碳 D 适宜温度 7、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A 高温 B 光照 C 供氧 D 通风 8、遇碘变蓝是哪种物质的特性() A 脂肪 B 淀粉 C 糖类 D 无机盐 9、银边天竺葵的叶片光照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会发现叶片() A 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 B 变蓝 C 边缘变蓝,其他部分不变蓝 D 不变蓝 10、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A 吸收瓶内的空气 B 吸收瓶内的水分 C 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 D 吸收瓶内的氧气 11、在检验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有一种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竹签重新燃烧,该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水蒸气 13、某兴趣小组进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 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一),光照几小 时,摘下这片叶,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如 图二)。请分析回答: (1)将银边天竺葵提前放在暗处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实验中,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叶绿体,而与C这一组对照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通过此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二.课时安排:1——2课时三.教学准备一些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装置、材料、录像、课件等。四.活动指导1.教师事先向学生讲清楚教材中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装置、原理和实验过程。2.教师可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开拓学生思路,引导他们思考。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校、市区图书馆的参考资料,以及告诉学生上百度、Google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网址可直接告诉学生)。3.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实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实验装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录像、课件、学生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点创新,都应给予鼓励。五.评析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

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六.备注1.现在录像器材便宜,摄像技术简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合自己的录像带(统一配置的录像带有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播放录像时,要注意暂停键等功能键的使用。因为一气儿将录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时候,边放边结合录像讲解效果比较好。2.教师可自己或请专业人员制作能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也可从百度等搜索网站寻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课件做参考。3.  通过搜索网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有的学生如果想利用仪器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变化的话,可告诉学生直接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检测仪”、“空气中氧气浓度检测仪”等字样在百度等搜索网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时要提醒学生文明上网。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3.3.3 光合作用的场所导学案2(新版)冀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3.3.3 光合作用的场所导学案2(新版)冀教 版 【学习目标】 1、描述叶片的结构 2、解释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3、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植物种植、栽培等进行解释或改进 【学习指导】 一、徒手制作叶的横切临时装片(阅读P41实验步骤后,完成下题) A、把一片薄纸夹在两个刀片中间,迅速的一次切割叶片。 B、将叶片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C、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D、将叶片薄片放入清水中。 正确的实验步骤(填字母):()→()→()→() 二、叶片的结构(阅读P42后,完成下题,6分钟完成) (一)叶片的结构上下表皮 ①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 ② ③:内有导管和筛管。 (二)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1、表皮: 特点:表皮细胞排列,透明。外有透水不透光; 细胞含有叶绿体,两两成对围成。 功能:透光、保水,对叶片有作用;是气体交换和水分进出的“门户”。 2、叶肉: 特点:栅栏组织排列含叶绿体较;海绵组织排列含叶绿体较。 功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中进行的。 3、叶脉:

特点:运输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其他器官。 功能:有支持和疏导作用。 所以:是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 小结: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①表皮透光保水,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②叶肉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叶脉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 三、实际用(阅读P43——44后完成,3分钟) 1、“”是作物丰产的前提,因为可以大大增加单位空间内,使植物最大限度地接受照射,提高的效率。 2、农业生产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充分利用了、等多种资源,创造了最大的生物产量。 【当堂检测】 1、光合作用知识巧比喻: 未来植物看成一个太阳能的食品加工厂(请将恰当的比喻连线)。 制造食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绿色工厂绿叶 动力二氧化碳和水 原料光 产物叶肉 车间叶绿体 机器淀粉和氧气 2、如果把一片加碘变蓝的叶片横切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变蓝的部位是() A.所有细胞 B.叶的细胞中所有含叶绿体的部分 C.表皮细胞 D.叶的细胞中所有不含叶绿体的部分 3、下列细胞中,含叶绿体的是() A.根毛细胞 B.筛管 C.叶肉细胞 D.表皮细胞 4、叶片上面的颜色比下面深,是因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