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讲解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讲解

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性良好的生命因子,目前已成为全球
,如增加矿物质吸收、调节血压、
,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
,以期为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


Bioactive peptides as one rich sources, wide variety, good functional life factors have
activities, such as increase mineral absorption, adjust blood pressure, antibacterial,
decrease cholesterol, regulate immune. What’s more, they also have a regulating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repar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bsorption
功能肽的简介
(peptides)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由蛋白质
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者环状的多
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
数目
,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
,又称功能肽(functional peptide)[1]。肽由氨基酸组
,人体存在20 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
,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2,3]。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
,但却具有显著的生
,有些多肽在10 - 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 mL 的多肽用
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功能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
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如易消化吸收、促进免疫、激素调节、
[4]
人体摄入蛋白质经消化道中的酶作用后,大部分是以寡肽的形式
而以有力的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的比例很小[5]。而机体对寡肽的吸收代谢速
[6]与氨基酸在体内的运输体系不同。此外,
加上肽的渗透压力比氨基酸的小,这就使
并被组织利用。蛋白质以多肽的形
既避免了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又能减少高渗透压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以
有利于尽快发挥多肽的功能效应。多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
[7]。用功能性多肽开发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各类保健食品前景看好。
生物活性肽的分类及功能
,多来源于动植物体。自1975年Hughes 首先报道从动物组织中发
,学者们已经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生物活性
[3]。目前生物活性肽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法,按其原料来源可分为海洋生物活性肽和陆地生物
[2];按其分泌部位可分为内源性(即人机体内存在的天然生物活性肽) 和外源性生物活
(包括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生物活性
)[8];按其功能可分为生理活性肽(包

括抗菌肽、神经活性肽、激素肽和激素调节肽、酶
) 和食品感官肽(呈味肽、表
)。对于按其功能分类,由于一些活性肽同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因此,实
[9]。
按其原料来源分类
(如高盐度、高
缺氧、避光等) ,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
,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肽
,达数万种之多,包括海洋肽类毒素和海洋生物活性肽等,这些肽类具有研究和开发
[10] 。现已证明,许多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抗
[2] ,并且对其中结构特殊、作用强烈的组分进行了人
,以求开发可供临床应用的新药[10]。在海洋活性物质研究中,肽类毒素是发
,常含多种神经、心血管、
,一般以神经毒素为主。它们经分离纯化后,具有很好的麻醉、强心、抗癌、抗菌和
,很有希望从中开发出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海洋生
,而且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通过基
40 余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海葵毒素、
[10]。总之,海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性物质是开发研究海洋生化药物与
,海洋生物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高值化是未来15年我国海洋高技术
,21世纪将是人类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黄金时代[11]。
,按其原料可划分为:动物源活性肽和植物源
:乳蛋白生物活性肽、鱼类肽、胶原肽、畜产肽、蛋清肽、丝
[12];植物源活性肽又可细分为:大豆肽、玉米肽、豌豆肽、谷朊肽、小麦肽、花生肽
[13]。动物源蛋白中的乳蛋白生物活性肽是人们研究最为深入的活性肽。蛋清肽(白蛋白多
) 是从卵清蛋白中通过酶工程得到的天然产品,无毒,可长期服用,不但具有鸡蛋的营养价
,提供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供能,同时还拥有调节免疫、抑制ACE 活性及抗氧化、抗衰老、
,在开发营养性、功能性食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
[14]。植物源蛋白中研究较多的是大豆活性肽[15]。大豆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易消化、易
[13]。
按其分泌部位分类
内源性生物活性
,主要包括体内一些重要内分泌腺分泌的肽类激素,如促
促甲状腺素、肝脏合成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胸腺分泌的胸腺肽、脾脏
;由血液或组织中的蛋白质经专一的蛋白水解酶作用
,如缓激肽、胰激肽;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活动调节因子的神经多肽;以及由
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产生的抗菌肽[3]。其它如阿片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
(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角化细胞
(KGF)[3]等。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包括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活性肽
,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动物食物蛋白质,如动物乳汁,尤
,就可直接提供多种生

物活性肽,包括乳源性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生长
;动物饲料蛋白质原料,包括筋肉、牛乳酪蛋白、小麦谷蛋白、小麦醇溶蛋白、
;也可以进行人
,如风味肽、苦味肽[16]等。外源性生物活性肽进入机体后可经磷酸化作用、糖基化作
外源性活性肽与内源性活性肽的活性中心序列相
,外源性活性肽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通过直接与肠道受体结合参与机体
,从而发挥与内源性活性肽相同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类
矿质元素吸收肽
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水解酪蛋白产生含磷酸化丝
(CPPs) , CPP有α - 和β - 两种,分别由α - 酪蛋白和β - 酪蛋白水
[17]。α - CPP从αs1 - 酪蛋白的N - 末端的第43个氨基酸残基开始,到第79 个氨基酸
,含有几个具有高级电荷的丝氨酰基部分;而β - CPP从β - 酪蛋白N -末端的第一个
25个氨基酸结束,含有4个丝氨酰基部分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18]。这些磷
CPP对钙的
,说明CPP中的丝氨酰的磷酸化对结合钙离子并能够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
CPPs能够提高钙离子的溶解度,防止钙离子在小肠内生成磷酸钙沉淀,促
[19] 。Chabance等[20]证实人体摄入奶后,胃和十二指肠有酪蛋白磷酸
CPPs能够防止羟磷灰石(氟磷灰石)沉淀的生成。来自酪蛋白的磷酸肽能将钙和磷

谷胱甘肽
(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其结构
1个活泼的巯基(-SH),易被氧化脱氢,因而GSH具有抗氧化性,可清除自由基, 使生物
[21]。GSH 在小肠内能完全吸收,能够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对于
;是多种酶的辅酶或辅基;参与氨基酸的吸收及转运;
[22]。GSH对于放射线、放射性药物或由于抗
,能够起到强有力的保护作用;GSH能与进入机体的有
,并促进其排出体外,起到中和解毒作用。GSH可
H
O2氧化血红蛋白,保护巯基防止溶血的出现,保证血红蛋白能持续发挥输氧功能。GSH
GSH在与谷氨酸钠及呈味核苷酸等物质共存时,具有强
,可作为营养性的肉类风味剂[23]。
降血压肽
,全世界约有15%的人患高血压, 每年因高血压死亡1200
,由于高血压还是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猝死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激肽-激肽释放酶
(KKS)。在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原被肾素降解成收缩血管能力弱的血管紧张素I(Ang
,再由关键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强收缩血管、增加血压的血管
II(Ang II)。血管紧张素Ⅱ还可抑制血管舒缓激肽的活性并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
,而血管舒缓激肽可以舒张血管,使血压降低,醛甾酮的作用则是减少肾脏对水分和盐的排
,增加细胞外液量和血浆量,加大静脉回流量,间接引起高血压。而ACE在KKS中会是具有
ACE的活

性成为了治疗高血

等[24]从明胶的酶解液中提取了ACE抑制肽。这是首次从食源性的蛋白质中提取
ACE抑制肽,之后就开始在食物消化蛋白中提取出了大量的ACE抑制肽,诸如牛奶、鱼、
[25-27] 。ACE抑制肽主要是一些短链的肽,一般含有如脯氨酸这类的极性氨基酸残
[28] 。以最初由降血压肽和免疫调节肽Val - Pro - Pro和Ile - Pro - Pro为例,可以通过前体
(β - 酪蛋白和к- 酪蛋白)通过瑞士乳杆菌酶(Lb1Helveticus)发酵牛奶得到[29] 。
抗菌肽
[21] ,是非免疫球
[30] ,其来源主要有3个: (1) 微生物来源, 包括乳酸杀菌素
短杆菌肽( Gramicidin) ,枯草杆菌素(Subtilin)和乳酸链球菌肽(Nisin) ; ( 2) 植物来
,如糖肽( Glycopeptides) 和脂肽(Lipopeptides) 等; (3) 动物来源,包括昆虫源和脊椎动物源,
Cecropin 和Lebocin 等。几乎所有的抗菌肽在本质上都是阳离子型的,亲水
[31] 。抗菌肽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 (1) 产酸; (2) 抑制细胞
[21] ; (3) 昆虫抗菌肽抗菌活性的作用位点是在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性质的孔道,致
,细胞内容物尤其是钾离子大量渗出,致使细菌死亡[32] 。抗菌肽具有
,功能上能抑
[33] 。研究表明,抗菌肽和免疫
[34] ,它和Nisin 一
[35] ,天然抗菌肽在食品工业上有部分取代化学防腐剂的趋势[36] 。
神经活性肽
,以及其它神经活性肽如生长激素抑制剂、舒缓
,能够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与体内的μ、δ、γ2受体相互作用,可起
[22] 。神经活性肽主要存在于牛乳、鲔鱼、大豆及其它豆类
,能够调节神经的信息传递,现已成为食品药理学的研究焦点之
[36] 。
免疫活性肽
免疫活性肽是继牛乳提取物中发现阿片样
2个被发现的生物活性肽,也是人乳蛋白中第1 个被发现的生物活性肽。研究表明,
, 同时也影响免疫反应和细胞功能。利用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
,即三肽Leu-Leu-Tyr 酪蛋白(β2酪蛋白的
末端) 和六肽Thr-Thr-Met-Pro-Leu-Tyr (α
酪蛋白的C 末端) 。有资料表明,免疫细胞上
β2内啡肽的受体,而且免疫细胞内还有免疫反应阳性的β2内啡肽。β2内啡肽可以影
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的细胞毒素作用,
,就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而当其浓度过高时,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抑
,而且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以合成并释放阿
[33]。该活性肽的主要功能是激活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增强其
,从而使人体产生对细菌和病毒的直接抗性。
抗氧化肽
,称为抗氧化肽,大多数的抗氧化肽存在α - 酪
[37] 。如果在His - His二肽的N - 端添加了一个亮氨酸或者脯氨酸残基,能够加强
氧化活性和更好促进与非肽抗氧化剂如BHT或者BHA的协调作用[9] 。。肌肽
-Ala-His) 是存在于动物肌肉中的一种天然二肽,能抑制体外由铁、血红素、脂


,也能抑制蒸煮肉在冷藏时的氧化酸败,因而在肉制品工艺中
,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使用。含有寡肽的各类天然食品都能抑制多酚氧
( PPO) 的活性。除此之外,这些肽可能还直接与PPO 的催化产物醌作用而阻止了黑色
,从而降低了酶促反应的速度。某些肽具有金属“清道夫”和过氧化氢分解
,可降低自动氧化速率,减少脂肪过氧化氢含量和自由基的生成,在动物饲料和人

营养肽
,配方食品中的多肽或蛋白质水解物已经逐渐取
,并且已经证明二肽或三肽的消化吸收率较氨基酸高。将γ-Glu-Lyn 强
Lyn 来源,常在苯丙酮酸尿病患者膳食中添加由游离苯
,一些来
β-ca-somorp hin (β-酪啡肽) 的磷酸肽已经作为膳食强化
风味肽
咸味觉的肽。由此分类
,通过模拟、掩盖、增进口味,可以用来改善人或其他动
,如Gly - Leu, Pro - Glu等,与酵母
,除此之外,肽还可作为食品的风味
(Glu - Glu, Glu - Glu - Glu等)可作为各种食物的苦味掩盖
,是高钠调味剂的代替品,可被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使用,作为健康饮食的组成成分被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人工合成法和蛋白质降解法三种。其中制备
:一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天然活性肽类物
(直接提取法) ,二是通过海洋蛋白资源水解途径获得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肽(蛋白

展望
它们作为外源性代谢调节物的真正
但它们可能有调节特殊的生理过程的功能,可以加入日常的饮食来
大量文献表明,对食物来源的活性肽的研究发展很快,已经受到了各国
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有众多的生物活性肽被辨认出来并进行了系统
有些生物活性肽已经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物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活性肽类食品在日本、美国、欧洲已上市。而
活性肽类食品几乎空白,但是由于我国具有巨大的蛋白资


冯怀蓉, 张慧涛. 多肽简介及应用[J]. 新疆农业科学, 2002,39 (1): 38-39.
崔凤霞. 海参胶原蛋白生化性质及胶原肽活性研究[D] . 中国海洋大学,2007.
苏秀兰.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 .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 ,28 (05) :471.
杨永翔. 食品中抗高血压多肽的发展现状[J]. 食品工业,1999, 1: 9-17.
郑惠娜,章超桦,曹红. 海洋蛋白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 . 水产科学,2008 ,27 (07) : 370.
王志超,安玉会.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 . 河南医学研究,2004 , 13 (04) :353.
黄德娟,黄德超. 生物活性肽[J] . 生物学通报,2006 ,41 (04) :17.
陈慧萍,吴文言,徐安龙. 海洋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J] . 海洋科学,2001 ,25 (11) :2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