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保障电力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及电力市场运营等多项功能

《经济日报》:特高压电网助推清洁能源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

发布时间:2010-04-20 点击次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需求具有刚性增长特征,预计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45亿至49亿吨标煤。而受能源资源储量、生态环境、开发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国内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约3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41亿吨,常规石油约2亿吨,天然气(包括煤层气等)3000亿立方米,远低于未来国内能源潜在需求,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清洁能源大多转化为电力加以利用,主要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等。据测算,2020年转化为电力的清洁能源比重将超过82%。其他清洁能源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燃料等,总体规模有限。

研究表明,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总量可达6.7亿至7.4亿吨标煤,可补充能源供应缺口的60%至70%。因此,发展清洁能源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有效途径。

发展清洁能源需要建设特高压电网

清洁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国清洁能源需要走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的发展道路。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潜力。我国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截至2009年底,我国水电开发利用率仅为34%,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核电资源丰富,现有厂址可支撑装机1.6亿千瓦以上,远期可满足4亿千瓦装机需要;我国铀资源较为丰富,未来通过加强铀资源勘探开发、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等,核燃料供应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核电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东部和东南沿

海及附近岛屿。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可开发装机规模超过20亿千瓦。

我国水能资源剩余技术可开发量约80%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南地区,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而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电力负荷需求水平较低,清洁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有限,大规模开发需要送往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扩大消纳范围。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如果风电仅在省内消纳,2020年全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约5000万千瓦,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输送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可达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的要求客观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特高压电网是承载清洁能源开发与输送的必然选择。

特高压输电具有容量大、经济输送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等优势,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西部、北部大型能源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距离在800公里至3000公里,如依靠交流750千伏、500千伏和直流±600千伏级、±500千伏输电技术,超出了经济输送距离,电网安全稳定性也无法得到保障。大型核电基地的建设也需要坚强电网的支撑。

2020年,国家电网将形成以“三华”电网为主要受端,东北1000千伏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主要送端,联接各大型煤电基地、水电基地、核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以及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实现后,可以解决大型煤电基地,甘肃、新疆、吉林、河北等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四川、金沙江、西藏等大型水电基地电力外送和消纳问题,为东中部负荷中心大规模接受区外清洁、安全、可靠的电力构建坚强的网络平台,为大规模核电发展以及引入周边国家电力资源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坚强智能电网是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的客观要求

建设以特高压为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必须优化煤电布局,加快西部、北部煤电基地建设,构建“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综合输送体系,推动清洁能源的跨大区消纳。

输煤输电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优于输煤;输电比输煤更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环保空间的优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输电的能源输送效率与输煤相当,输煤输电的合理分工能有效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和输送效率。

我国的哈密、酒泉、锡盟等地区当地风电消纳能力不足,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和消纳必须依靠大规模外送。但风电单独外送时输电线路功率波动频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风险;且风电单独外送时输电线路的利用率很低,到达负荷中心地区的落地电价为受端地区火电标杆上网电价的两倍以上,不具备经济可行性。上述风电基地所在地区将同时规划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和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当地的风电和火电联合开发并打捆送出,能有效扩大风电的消纳范围和规模,促进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新形式。

从技术角度看,在少数风电出力快速变化的时段,借助送端坚强的省级或区域电网,可调用省内或区域电网的水电、火电、抽蓄等系统资源,平抑风电功率的波动,保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经济角度看,风火“打捆”外送可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受端电网的电力供应成本。因此,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优化煤电布局,构建坚强的跨大区输电网,不仅是构建“输煤输电并举”能源综合输送体系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的有效保障。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将长期难以改变,其中热电联产机组所占比重较高,影响火电的整体调节能力。在未来我国的清洁能源开发中,水电中径流式小水电占有一定比重,且水电受水库综合利用等因素影响,调节能力受到限制;核电到2020年将达到7000万千瓦至8000万千瓦,且不参与系统调峰;风电反调峰特性明显。因此,要促进我国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必须优化电源结构,加大抽水蓄能、燃气轮机等调峰电源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加快西北、东北等地区抽水蓄能站址普查,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另一方面,加快“三华”等受端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保证受端地区风电、核电与区外来电的协调运行。

同时,必须加快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使清洁能源发电能够得到高效利用,核电能够保持带基荷高效运行,尽可能减少水电和风电的弃水和弃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

坚强智能电网可获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和配置平台,坚强智能电网从投资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都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及电力市场运营等多项功能。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升发电利用效率。坚强智能电网一方面可以发挥其显著的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构筑电源、电网与用户之间的友好互动平台,在分时电价等机制下,引导用户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降低高峰负荷,减小电网负荷峰谷差,减少火电发电机组出力调节次数和幅度,提高火电机组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减少发电成本。据测算,到2020年,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将减少我国煤电装机约6300万千瓦,相应减少煤电投资约2200亿元;平均单位发电煤耗下降4克至6克/千瓦时,单位发电成本下降约1.0分/千瓦时至1.5分/千瓦时。

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提升输电效率和电能在终端用户的使用效率。2020年,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灵活输电技术,优化系统潮流分布,坚强智能电网可使系统网损降低70亿千瓦时以上;通过智能电网与用户间双向信息交互以及智能家电的应用,提高终端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坚强智能电网可实现用户侧节能约450亿千瓦时。

坚强智能电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论文 坚强智能电网 及其相关 组员:林雨生:20110701404 庞宇峰:20110701406 周健宇:20110701407 王耀:20110701408 班级:2011级电自1104班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论文方向的确定 我们这一个小组在本次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论文论文方向的确定上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和分析,决定另辟蹊径,不参与讨论老师给定的四个方向的论题,而是决定选择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智能电网”这一论文方向。一方面是考虑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和智能电网有比较大的关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智能电网这一方向前景广阔,发展迅速,将来将与我们的这一专业的学生息息相关,我们现在多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就“智能电网”及我国现在所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一方向展开学习和讨论。 概述 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电网智能化的六大方面:智能化变电站、发电、智能输电、智能配电网、智能用电和智能调度;这次主要关注下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化变电站系统。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背景 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全世界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个共同的精确定义,其技术大致可分为四个领域:高级量测体系、高级配电运行、高级输电运行和高级资产管理。高级量测体系主要作用是授权给用户,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起联系,使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高级配电运行核心是在线实时决策指挥,目标是灾变防治,实现大面积连锁故障的预防;高级输电运行主要作用是强调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的风险;高级资产管理是在系统中安装大量可以提供系统参数和设备(资产)“健康”状况的高级传感器,并把所收集到的实时信息与资源管理、模拟与仿真等过程集成,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计算机学报》刊登的《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了智能电网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坚强智能电网 坚强智能电网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就是传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对关键设备(温度在线监测装置、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避雷器在线监测、容性设备在线监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管理,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从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到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到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的工作情况汇报》,以及7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能源互联网在相关方面推动下,逐渐步入试点落地阶段。 一、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和发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枯竭以及环境危机加重,人类社会发展与传统能源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对能源供给与结构转变的需求愈发高涨,能源产业催生众多发展方向,出现了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低碳、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智慧等热词。 这些词汇内在存在一些共性:互联、高效、服务和友好。互联是指同类能源互联(区域电网、气网等)、不同能源互联(如燃气转换为电、电转换为热等)以及信息互联(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不同行业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等);高效是指通过系统优化配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服务是指从传统工程模式转化为为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模式;友好是指不同供能方式之间、能源供应与用户之间友好互动。 1、能源互联网的必然性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能源改革的必然之路。

(一)从技术层面。 目前能源供应模式已从集中式逐渐向集中式、分布式、微电网、户用式等多元供应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能源互联网在技术上成为必然。 另外,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着能源高效互联以及用户侧的友好交互。 (二)从机制方面。 新电改以及PPP政策在制度方面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支撑。由于能源的优化配置涉及到各个行业间、各个地区间的利益博弈,传统能源企业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国家电网和中石油与BAT的跨行业合作,充分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对能源互联网大趋势从抗拒到顺应的转变。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重倒逼能源体制改革,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转型发展使得能源互联网成为必然。 (三)从政策方面。 在新电改之前,输配售环节几乎完全由电力公司负责,售电模式基本为发电企业售电给电网企业,再由电网企业售电给用户。在这种模式下,分布式发电只能间接地与用户交互。但是,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将输配售各个环节解开,输配售各个环节的电价由政府核定,实施宗旨为“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大力支持分布式发展”。新电改增加了用户对中间环节的可选择性,推动着新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重点包括分布式发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以及用户侧的服务,其体现了三个密集特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资源密集。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需求侧响应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 2、能源互联网的雏形 目前国内对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还不完全清晰,看一下目前能源互联网的几种模式: 1)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包括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监测

我国能源资源有三个特点

我国能源资源有三个特点 l)水能、煤炭资源较丰富,油、气贫乏。 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煤炭远景储量和可开采储量均居世界 第二。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比较贫乏,分列世界第10位和第22位。 总体上我国今后的电源结构仍将以煤电和水电为主,并适度发展核电。 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大型核电站群的开发及电力外送。 2)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要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较强的能源支撑,必须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能源开发,积极利用国外资源。 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 3)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发展呈逆向分布,能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资源2/3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能源资源却十分匾乏。 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实现电能的大规模和远距离输送,有利于促进建设国家级电力市场,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方,八成的水电资源源在西部,而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供给与需求之间有2000公里的距离。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电力消费国。

煤炭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2/3左右,但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效率还比较低。 同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一次能源分布严重不均衡。 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约占需求总量的3/4左右;用于发电的煤炭和水力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这种能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平衡状况,决定了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以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为依托,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和水电大规模开发,并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跨地区、跨流域水火互济,将清洁的电能从西部和北部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地区。 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在西部和北部煤炭基地发展壮大一批大型煤炭和发电企业,提高煤炭、发电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能源资源管理制度

能源、资源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护环境,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对公司使用的能源、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管理和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内各单位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3、定义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4、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负责本公司能源的归口管理,负责制定能源消耗指标,加强能源计量,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及能源消耗记录,定期进行分析,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经济合理用水、用电;均衡、稳定、协调组织生产运行,避免能源、资源的损失浪费;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管理,以确保能源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4.2 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资源计量器具的管理与检定,落实消耗指标的考核。 4.3 技术中心负责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定额。 4.4 财务部负责节约能源、资源的审计和核算。 4.5 各车间合理调度用电量,避峰就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 4.6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在各自岗位为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5、能源管理要求 5.1 节约用水 5.1.1杜绝细水长流。自觉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的良好习惯。加强用水设备 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 5.1.2公司消耗的总用水量每月由专人进行核对、统计和考核 5.1.3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倡导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

世界能源资源状况

世界能源资源状况 根据《年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北美洲占%,中,南美洲占%,欧洲占%,非洲占%,亚太地区占%.年世界石油产量为亿吨,比上年度增加%.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地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地产消缺口分别为亿、亿和亿吨. 煤炭资源地分布也存在巨大地不均衡性.截止到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亿吨,储采比高达(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地%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地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地%,而其他地区地份额仅分别为%~%.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地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地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地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亿吨油当量,年达到亿吨油当量,年达到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地比例将继续呈下降地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地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地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地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地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地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地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地污染和全球气候地影响将日趋严重.据统计,年世界二氧化碳地排放量约为亿吨,年达到亿吨,预计年将为亿吨,年达到亿吨,年均增长%.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地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地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地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地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地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万千瓦,水电要达到亿千瓦.年初英国政府公布地《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年,英国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地比例要从目前地%提高到%,到年达到%..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地进步及环保标准地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地方向发展,不仅能源地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地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地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综述

浅谈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 摘要:智能电网是21 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我国也开始进入智能电网高速发展时代。建造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带动整个电力行业的优化,构成电网的发、输、配、送、用等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向智能化方向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坚强智能电网的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电网发展背景,阐述了对智能电网的认识,综述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历史、和“三步走”、“一特四大”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以及对电网关键技术的要求,最后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智能电网能源三步走一特四大 正文: 我国能源消费是以煤为主, 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的70%左右, 清洁能源的比重相对较低, 面临着环保问题的严峻挑战,故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根据规划, 我国将在甘肃酒泉、江苏沿海和内蒙古等地建设若干个千万kW 级的风电基地, 打造“风电三峡工程”;在西北部地区发展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继续加快中东部地区核电开发和西部大型水电开发。我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集中的特点, 需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的发展道路。同时,风电、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征, 水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客观上要求电网大幅提高安全稳定水平,适应各类电源接入和送出的需要,发展核电同样也需要坚强电网的有力支撑。要满足以上需求,传统电网将面临极大挑战, 技术升级势在必行。另一方面, 2009 年1月,国家电网自主创新投产的特高压线路已经试运行成功, 这为下一步发展智能电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高压实践,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北极星电力网2016-07-20 09:02:12 阅读(184)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北极星输配电网讯:从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到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到6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的工作情况汇报》,以及7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能源互联网在相关方面推动下,逐渐步入试点落地阶段。 一、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和发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枯竭以及环境危机加重,人类社会发展与传统能源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对能源供给与结构转变的需求愈发高涨,能源产业催生众多发展方向,出现了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低碳、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智慧等热词。这些词汇内在存在一些共性:互联、高效、服务和友好。互联是指同类能源互联(区域电网、气网等)、不同能源互联(如燃气转换为电、电转换为热等)以及信息互联(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不同行业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等);高效是指通过系统优化配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服务是指从传统工程模式转化为为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模式;友好是指不同供能方式之间、能源供应与用户之间友好互动。 1、能源互联网的必然性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能源改革的必然之路。

(一)从技术层面。目前能源供应模式已从集中式逐渐向集中式、分布式、微电网、户用式等多元供应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能源互联网在技术上成为必然。另外,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着能源高效互联以及用户侧的友好交互。 (二)从机制方面。新电改以及PPP政策在制度方面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支撑。由于能源的优化配置涉及到各个行业间、各个地区间的利益博弈,传统能源企业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国家电网和中石油与BAT的跨行业合作,充分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对能源互联网大趋势从抗拒到顺应的转变。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重倒逼能源体制改革,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转型发展使得能源互联网成为必然。 (三)从政策方面。在新电改之前,输配售环节几乎完全由电力公司负责,售电模式基本为发电企业售电给电网企业,再由电网企业售电给用户。在这种模式下,分布式发电只能间接地与用户交互。但是,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将输配售各个环节解开,输配售各个环节的电价由政府核定,实施宗旨为“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大力支持分布式发展”。新电改增加了用户对中间环节的可选择性,推动着新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重点包括分布式发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以及用户侧的服务,其体现了三个密集特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资源密集。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需求侧响应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

能源资源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护环境,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对公司使用的能源、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管理和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内各单位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3、定义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开采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4、职责 4.1 生产技术部负责本公司能源的归口管理,负责制定能源消耗指标,加强能源计量,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及能源消耗记录,定期进行分析,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经济合理用水、用电;均衡、稳定、协调组织生产运行,避免能源、资源的损失浪费; 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管理,以确保能源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4.2 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资源计量器具的管理与检定,落实消耗指标的考核。 4.3 技术中心负责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降低能源、资 源消耗定额。 4.4 财务部负责节约能源、资源的审计和核算。 4.5 各车间合理调度用电量,避峰就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和单位产品能耗。 4.6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在各自岗位为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5、能源管理要求 5.1 节约用水 5.1.1杜绝细水长流。自觉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的良好习惯。加强用水设备 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

5.1.2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倡导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 5.1.3对违反节水规定、浪费水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处分。 5.2节约用电 5.2.1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都要做到晴天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 走时随手关灯;调整各部(室)办公桌位置,尽量采用自然光,少开照明灯; 5.2.2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尽可能更换、使用高效节能灯具,淘汰普通白 炽灯泡。 5.2.3减少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 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用电设备,下班时要关闭电源,防止待机。 5.2.4合理使用空调。春秋正常天气下不开空调。冬季在室外最低温度5℃以下; 夏季在室外最高气温32℃以上可开空调。正常生产、试验场地所需恒温环 境、会议室接待客户和机房等地视工作需要可以开启空调,其他情况下需 动用空调的,应报综合部审核经主管副总批准方可开启。开空调时要关闭 门窗,夏季室内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采暖温度不得高于20℃。 提倡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严禁室内无人时开机 空耗。 5.2.5杜绝在办公室等工作场所私自使用电炉、电暖器、电饭锅等电器。 5.2.6合理调整办公楼电热饮水机的数量和配置,合理控制开关时间,减少无效 电耗。 5.3节约用油 5.3.1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成品油的管理规定。 5.3.2经营部供应公司应根据生产计划,及时购进生产所需的成品油。 5.3.3各部门领用油时,必需持部门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领料单各栏不得涂改, 仓库保管人员在发放油料时应及时核对品种、数量、严格计量。 5.4节约办公用品 5.4.1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联系工作, 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纸张消耗。

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让电网高效运行

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让电网高效运行 摘要:坚强智能电网对国网公司来说是一种“承上”,“泛在电力物联网” 对国网公司来说是一种“启下”,电网企业如何做好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让电网高效运行,本文就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做一些解读。 关键字: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 一、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目前,电网主干构架主要以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为主,随特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逐年投入运行,有效改善了电力能源、电能用户逆向分布的实际现状,变、配电及其他相关附属设施建设从物理层面解决了信息采集、数据传输需求,在整体组织构架上电网已基本达到坚强电网要求,但依旧不能最大限度实现电网优化运行及能源有效调配,电力输送、调配、营销、应用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浪费或工作量重复现象,信息数据不能做到。 电力传输过程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个环节,各个环节可靠运转均不同程度依赖数据信息监测、分析及决策。 (1)发电环节。结合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需要对运行机组的实时调节及深度调峰,但根据目前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信息传输延迟,必然导致设备自主决策延误,响应滞后,进而导致运行机组的灵活性与可控制性差。 (2)输电环节。目前投入现场实际运行的监测装置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及时分析预警,难以正确做出运维检修决策以保证线路稳定可靠运行。 (3)变电环节。变电设备的智能水平目前仍不能满足能源互联网建设要求,各项站内自动化技术不够成熟,各种智能化系统共能尚不完善,设备检修环节利用的方法及工器具都不够先进。 (4)配电环节。由于我国配电网的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样、安全环境较差的特点,导致配电网作业监管难度大,安全风险因素也相对较多,常出现误操作及相关安全隐患,但是配电网对个电电力用户直接提供电能,电力供应可靠性要求更高,提高配电网运维智能化、实现配电网优质服务将不断成为更加需要关注的环节。 (5)用电环节。部分地区用电信息采集不够完善,数据通信相对滞后,存在人工抄表、窃电现象,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实现智能监管。 二、泛在电力物联网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泛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具体变现形式和应用落地,加强技术上的变革,提升管理思维,创新管理理念,质效提升的同时,做到融通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电力企业、电网设备、用户设备及电力用户等的人和物连接起来,满足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发展新要求,加强深化“大云物移智”应用,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崭新平台及发展机遇。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泛在电力物联网有效整合了物联网技术和电力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基础设施,致使物联网技术服务于电力系统的各个运行环节,进而提高了这一整合体的利用效率,是实现电网智能的又一个关键环节。 从构架上,泛在电力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感知层为基础层,主要利用数据识别器、信息读写器、各种传感器、视频摄像头等,完

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在新时期条件下,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高效经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化方式已经成为人类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其带来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制约城市自身发展,也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改变传统的城市化方式,找到一种城市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探索智慧城市之外的和谐,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整合多种先进技术,促进城市各部分功能协同运作,使得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环境更清洁、生活更舒适。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

分,在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通过智能小区、智能园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布式电源并网等方面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将电网建设与百姓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能源信息循环与服务网络,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水平,有效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二、智能电网及特点 智能电网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由其功能及特点可基本定义为:通过搭建高速和高集成性为特点的网络通信平台,以微机为载体,运用电力电子和智能控制决策等先进技术,结合现有输配电网,达成电网的实时监控和灾害预防,实现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终发展为在信息上实时可靠、在成本上经济、在服务上高效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型电网。智能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感及自愈性(Self-inductance and self-healing) 智能电网在信息上具有实时性,通过采集系统内部实时动态信息,对动态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计算故障发生概率及发生后引起的系统震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源动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源动力 发表时间:2012-12-20T14:20:45.10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刘淑燕[导读] 从努力构建“五项体系”和引领学习观念转变两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刘淑燕(黑河电业局,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要:从努力构建“五项体系”和引领学习观念转变两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五项体系;学习观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是提高党的战斗力、凝集力、向心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处在促进“两个转变”、加快“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时期,在供电企业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是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三个”建设的需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同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同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企业效益提升三大主题相结合。从构建“五项体系”,转变学习观念入手。 1 努力构建“五项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不断创新。如何通过创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必须结合电网企业发展的实际,着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框架。 1.1 构建全员参与的学习体系 首先,加强阵地建设。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日、党员学习日、党员活动室、局域网站等阵地作用。阵地建设要与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一致,要在系统设计和规划党组织建设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将各专题教育内容落实到各阵地建设和活动中。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员学习、党员教育的课堂、锤炼思想的熔炉和团结奋进的堡垒。 其次,发挥载体优势。积极采取专家讲座、辅导报告、轮流讲课等有效形式,坚持“三会一课”等学习制度,强化对党员的主体培训作用,创新研讨会、现场交流、课题调研等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拓宽学习渠道。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广泛开展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做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寓学于乐。 第三,健全学习网络。以全面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构建和谐供电关系为目标,鼓励、支持党员参加在职学习,参加调研活动,有组织地安排业务培训,努力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终身学习体系。同时,坚持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典型学习有机结合,系统学习党的政策、国家法律、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服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1.2 构建强有力的学习管理体系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学习管理体系。成立党支部书记负责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机构,对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研究解决机制体制的问题,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建立学习制度、学习流程,对学习活动的评价和考核等内容做出具体的分工,明确责任。 1.3 构建学习型党员教育体系 党组织帮助党员干部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逐步走向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建立以专题讲座、党课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支部书记负责的党员思想教育体系;建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课题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支部委员负责的理论研究体系;建设以理论学习考核、业绩评价、先进评比等为主要形式的业务实践体系;建设以党建理论研讨、党建征文、科研论文评比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交流体系。尽快形成较为完整、开放、高质量的党员教育体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覆盖全单位的学习型网络。 1.4 构建学习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党支部制定党员考核制度,党建论文评比制度和论文年会制度,优秀党员评比表彰制度,班组工作量化评比制度,对各项学习活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明确将学习与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习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和奖励。 1.5 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 党支部组织学习的成效如何,党员及干部在学习上的示范作用如何,将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干部的领导力。因此,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建设一种合理的自我评价检测体系。主要内容有: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目标是否明确、科学、符合实际,组织制度是否落实,机制建设的成效,工作的成果及党员个人的发展成果等,主要采取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员座谈、成果的统计分析等形式。以此强化党内学习要求,促进广大党员学习、创新,提高综合素质,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行为,使党支部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家园、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车间起到基础和引领作用。 2 引领学习观念转变 2.1 学习理念的转变 引导党员干部明确,要做到终身学习、即时学习,就要使学习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融入到生产经营实践中,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融入到人生的每时每刻,成为“全时空学习”。党支部要实现向终身式、即时式学习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借鉴和吸收学习型组织先进理念,全面宣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终身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学习理念,使这些理念在党员干部职工队伍中深入人心,并转化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2.2 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的方式应由单线式、灌输式向互动式、共生式转变。多年来,党员教育无论内容、形式如何改变,有很多则是固定不变的,如领导讲党员听,先生永远是先生;政治说教多,联系实际少;讲得多,议得少,;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常常注重过程,往往忽略效果,学习气氛沉闷,失去了教育应具有的感染力、激发力、影响力、互动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倡开放式学习,就是保证有充分的信息相互交流,围绕学习的主题,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提倡互动式学习,就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党员个人或组织内部同外部在学习上互相促进,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研与学互为主体,互相促进。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党员和干部要把终身学习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注重信息的沟通和知识的更新,培养终身学习的品质。注重从加强自学和调研、抓好集中讨论、处理好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创新。

关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几个问题

关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0-20 11:32: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0714 摘要:针对交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本文澄清了如下五个概念及问题:1.什么是交通资源?做出了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2.按什么标准配置交通资源?确定了配置交通资源的评价标准;3.配置交通资源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决策层次及对象;4.通过什么途径配置交通资源?考虑了交通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制度框架;5.如何使交通资源配置到位?分析了交通资源配置的行政、经济及法制手段。 关键词:交通资源,资源优化配置 交通基础设施有公益性及经营性双重特征,在经济学领域被划分为准公共用品。公益性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投资及建设必须站在公众、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屯场来制定规划;而经营性则决定了交通资源的流动、配置及利用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将“交通运输规划问题”转变成“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绝不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提法,而是一种规划境界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 按照约定俗成的界定,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资源是各种技术条件下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及其组合,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被直接考虑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优化组合。这种思维是基于完成政冶经济及社会发展派生的交通运输任务、满足物资及人的空间位移需求而言的。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放在优化配置交通资源的系统工程观念中,就出现了认识偏差。而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是一项决策,是决策方案的优化组合结果。 在笔者看来,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这是交通资源最合理、最恰当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下的交通资源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市场资源:即经济及社会需求。由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派生的交通运输需求属于市场资源的范畴。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属性,即空间、时间、成本及质量的选择倾向,是形成匹配或耦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带来经济循环的根本动因。

对坚强智能电网的认识

对坚强智能电网的认识 王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07电气(2)20071340058)<摘要>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是电气化。从19世纪末至今, 电力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无处不在, 电能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二次能源。然而, 虽然电力系统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在不断的发展, 传统的电力系统却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尤其在全球环境状况急需改善, 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发展的今天,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各国都将/ 智能电网0的研究与建设作为21世纪的发展方向, 但总体来说, 我国目前仍处于被动的跟踪阶段, 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建设思路。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概念、特点、结构等的浅析结合我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现状, 提出中国智能电网未来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坚强智能电网,框架分析,电力市场。 1、什么是坚强智能电网 总的来说,智能电网指的是电力输配系统综合传统的和前沿的电力工程技术、复杂的感应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并支持客户端广泛的附加服务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在广义上包括可以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动态定价的智能计量系统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荷平衡的智能技术系统。针对我国电力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电力资源和用电负荷分布极不均衡,输电过程损耗大,能源利用率低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将电网建设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为分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特别是特高压输电,它具有输电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工程投资省、走廊利用率高 和联网能力强等特点,是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推动世界电力工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高压的发展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前提,本文提出的智能电网正是以特高压为网络实体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 2、智能电网的特点 本文根据智能电网具有的灵活性、易接入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多方面优点,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归纳为: (1)自愈: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接的在线自我评估,并采取预防性的控制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性分析注册咨询师考试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性分析注册咨询师考 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性分析(页码:《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136~142) (一)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性分析 1.能源分类。分为两类 2.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3.能源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源条件评价。 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分析。 (二)节能 1.节能的原则与要求 2.节能方案评价 (1)节能方案的技术要求 (2)项目节能技术政策评价 (3)能耗指标计算、分析及项目节能水平的评价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内容及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页码:《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160~176)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分为三类项目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1)依法评价原则 (2)早期介入原则 (3)完整性原则 (4)广泛参与原则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的审批 (1)评价文件的报批 (2)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限 (3)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责任主体。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和内容。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6.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教材P171~176)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与关系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与关系 导读: 国内城市规划界不停的在出现新名词,出现新概念,出现新思潮,发起新运动,各地都在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或许你也听到过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等。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那么你了解多少呢?本文为你解惑: 一、定义 1、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优点在于通俗,易于宣传,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义,因为“智慧”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词汇,自会以自己的理解想象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只能是公众视角,不是信息工程学的精确定义。 智慧城市是宏观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望,着眼于城市发展整体的总效果。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社会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并不局限于信息化,社会要求城市具有整体发展的智慧。 2、什么是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智能技术充分应用的城市。 智能技术也是信息技术,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智能技术强调的是软件资源,强调自动处理系统的贡献,智能技术有望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热点。(微信公众号: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qwb_2014) 信息化普及与计算机的性价比密切相关,IT昂贵时代许多人围着一台计算机转,IT廉价时代一人一台计算机,在IT超廉价时代将会有许多计算机围着人服务,智能服务的特点是对事不对人,展现为自动化服务。 在一对一信息服务的时代,应用的中心是个人化的信息服务,主要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供人使用,在多对一IT智能服务时代,信息系统是代替人自动处理事务,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都是自动化系统,系统经常在人无所察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 程序是人处理事务方法的逻辑表述,这些程序在特定系统上运行形成了自动处理事务智能,理论上可以用居民日平均利用的程序条数反映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城市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居民的生活工作越方便也越有效率。

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发展三阶段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 在奥巴马欲以能源革命将美国重推全球经济顶端之际,智能电网概念也在中国风生水起。定义之争、标准之辩、什么路径、如何选择等问题,一时难以厘清。 6月10日2009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6月3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能电网研讨会,5月21日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近日有关智能电网的会议密集举行。 早报记者近日获悉,我国目前正在规划2030年电网路线图,智能电网将在未来唱主角。 概念之争 智能电网,即Smart Grid,原意为智能网格或智能网。 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明确表示,政府未来将加大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压技术发展步伐,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 “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的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也在当天的会议上公开宣布。国家电网公司已确立有关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是智能电网概念在中国引爆的近半年来,决策层在此问题上首次公开作出表态。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对智能电网做出的定义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在中国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化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 事实上,在此前有关智能电网的讨论中,有的专家则倾向于采用“互动电网”这一概念。 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就认为,“互动电网已经不是狭义‘智能电网’的概念,狭义的电网信息化升级概念,是对传统电网部分或特定系统的提升和改造。目前流行的智能电网的概念无法界定下一代全球电网的基本模式,也难以概括中国电网现代化的核心体系。”因此,他提出,“从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把互动电网称为互动电力网络,简称为互动电网(Interactive Smart Grid),智能电网的含义已涵盖其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