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心题库

普心题库

普心题库
普心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

一、概念辨析

1.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3.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

4.动机与价值观

5.意识与无意识

6.前意识与潜意识

7.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8.舆论与风俗

9.感应性与感受性

10.错觉与幻觉

11.需要与动机

12.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13.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

14.感觉与知觉

15.语言与言语

16.情绪与情感

17.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18.智商与情商

19.气质与性格

20.能力与智力

21.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22.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23.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24.个性与人格

25.性格与人格

二、单项选择

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

(A)心理 (B)意识 (C)自我意识 (D)环境意识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 (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 (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 (B) 南北朝范缜 (C) 明代李时珍 (D) 清代王清任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

(A) 得谟克利特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 (B) 组织心理学 (C) 比较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 (B) 老鼠走迷津 (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 种属行为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

(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 (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

(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 (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行为主义认为:

(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的特征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形状知觉:

(A) 涉及到无意识推理 (B) 受到眼睛运动的妨碍

(C) 涉及知觉者的主观构造 (D) (A)和(C)

心理旋转的证据之一来自对____的分析?

(A) 反应时 (B) 表象评定(C) 错误率(D) 以上都不对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

(A)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

(B)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C)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D)以上都对

动物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大脑皮层出现沟回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

(A) 客观反映性(B)主观能动性(C) 言语觉知性(D) 社会历史制约性

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 非意识水平 (B) 前意识水平

(C) 无意识水平 (D) 潜意识水平

条件性抑制主要有:

(A) 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B) 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和外抑制(D) 分化抑制和超限抑制

莱维特(H. J. Leavitt)的研究发现,下列沟通网络中,沟通速度最慢的是:

(A) 圆形(B) 链型(C) 轮型(D) Y型

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A) 依恋(B) 伙伴交往(C)角色学习(D) 自我同一性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

(A) 感觉阶段(B) 知觉阶段

(C) 思维萌芽阶段(D) 抽象思维阶段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要求被试表象红色或绿色去分别衬垫交替出现的非彩色的垂直和水平栅条,结果:

(A) 可产生完全的麦考洛(McCollough)效应(B) 可产生弱的麦考洛效应(C) 只产生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麦考洛效应(D) 不能产生麦考洛效应

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

(A) 置换(B) 复原(C) 失语(症)(D) 整合

有关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表明,单词呈现速度:

(A)既影响首位效应,也影响近因效应

(B)只影响首位效应,不影响近因

(C)不影响首位效应,只影响近因效应

(D)既不影响首位效应,也不影响近因效应

有关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表明,只影响近因而不影响首位效应的因素是:

(A) 呈现速度(B) 单词频率(C) 单词关联性(D) 回忆前的插入作业

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

(A) 声音编码 (B) 形状编码 (C) 语义编码 (D) 以上都对

一种常用于抑郁症,且引起逆行健忘的治疗是:

(A)置换疗法(B)精致复述(C)电击疗法(D)整合疗法

当我们用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合并新的信息,我们就是在使用:

(A)一种置换技术(B)一种记忆术

(C)一种图象记忆(D)表面结构加工

研究(K. Nelson, 1973)表明,儿童最初出现的词主要是:

(A) 父母经常使用的 (B) 描述自身状态的

(C) 儿童直接经验的 (D) 儿童间接获得的

儿童言语获得的双词句阶段出现在:

(A) 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 18个月左右 (D) 3岁左右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观点改变了我们看待人类行为的一般途径,并刺激了很多研究,因此被看着是:

(A) 一种假设 (B) 一种理论 (C) 有效的 (D) 可靠的

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 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

(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 以上都不是

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 较强 (B) 中等(C) 较弱(D) 无规律可循

弗罗姆(V. H. Vroom)动机强度公式表明,最可能导致高强度行为动机的主观期望概率:

(A) 趋于0 (B) 在0.5左右 (C) 趋于1 (D) 无规律可循

按照卡特尔(R.B.Cattell)的观点,下列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

(A) 晶态智力 (B) 内容智力 (C) 泛文化智力 (D) 液态智力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弗雷斯(Fraisse)总结了有关研究,认为所谓“知觉到的现在”可以持续:

(A) 3、4秒 (B) 7、8秒 (C) 1分钟左右 (D) 无上限

时间知觉受空间事件的影响称为:

(A) Tau效应 (B) Kappa效应 (C) PHI现象 (D) 瀑布效应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

(A) 语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情节记忆 (D) 感觉记忆

斯柏林(G.Sperling)对图象记忆的研究表明图象表征:

(A) 一次约4或5个项目 (B) 约7 2个项目

(C) 黑白信息 (D) 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

研究表明,很多逆行健忘只影响:

(A) 语义记忆 (B) 情节记忆 (C) 运算成绩 (D) 运动成绩

失控反应一般有:

(A) 对困境反应加剧 (B) 寻求更多的信息

(C) 抗争或消沉 (D) 以上都对

儿童平均智力的心理年龄应等于其:

(A) IQ分数 (B) 生理年龄 (C) 学龄 (D) 偏差数

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A) 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 一致性之于准确性

(C) 偏差数之于常模 (D) 常模之于偏差数

埃克曼和弗雷森(Ekman & Friesen, 1975)有关表情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A) 面部表情通常是天生的 (B) 面部表情通常是习得的

(C) 哭泣是习得的 (D) 手势是天生的

沙赫特和辛格 (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 生理因素 (B) 环境因素 (C) 认知因素 (D) 以上都对

蚯蚓爬T形迷津的实验证明蚯蚓已能对信号刺激形成稳定反应。这里的信号刺激是指:

(A)迷津入口 (B)迷津左右方向 (C)电击 (D)迷津出口

从动物发展的阶段性看,有许多复杂的本能行为的昆虫属: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关于类人猿的语言学习能力,最初尝试的是教黑猩猩学习:

(A)口语 (B)手势语 (C)符号语 (D)文字

在当前瞬间未能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非意识水平 (B)前意识水平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

(A) 纯生理现象 (B)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学科,主要涉及: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物理环境 (D)心理环境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脑右半球受损很可能影响

(A) 信息分析 (B) 信息综合 (C) 言语 (D) 体温调节

人多的场合会降低个人努力的现象被称为

(A) 虚假共识 (B) 习得性无助 (C) 社会性懈怠 (D) 归因错误

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 较强 (B) 较弱 (C) 中等 (D) 无规律可循

有意后注意的显著特点是

(A) 有目的指向并需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指向但无需意志努力

(C) 无目的指向而需意志努力 (D) 无目的指向且无需意志努力

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

(A) 置换 (B) 复原 (C) 失语 (D) 整合

用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合并新的信息,就是在使用

(A) 置换技术 (B) 记忆术 (C) 图象记忆 (D) 表面加工

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最长的是

(A) 心境 (B) 情绪 (C) 气质 (D) 动机

由于效价与期望成反比,导致最强动机的主观期望概率是:

(A)0.25 (B)0.5 (C)0.75 (D)1

根据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系列位置曲线尾端部分的成绩源于: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实验(Sternberg,196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A)平行扫描 (B)系列自中断扫描 (C)系列全扫描 (D)线索扫描

实验(Krueger,1929)表明,记忆效率最高的过度学习在:

(A)25%左右 (B)50%左右 (C)75%左右 (D)100%左右

从表象兼具直观性和概括性看,它是:

(A) 从感知觉过渡到记忆的桥梁 (B) 从记忆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C)从感知觉过渡到思维的桥梁 (D)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

(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 (B) 一定时期的放弃

(C) 不同的环境 (D) 功能固着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 (A) 詹姆士-兰格(James-Lange) (B) 坎农(Cannon)

(C) 埃克曼(Ekman) (D) 冯特(Wundt)

按照卡特尔(Cattell)的观点,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

(A) 晶态智力 (B) 内容智力 (C) 泛文化智力 (D) 液态智力

个体的下列心理现象中可能持续最长的是:

(A) 心境 (B) 情绪 (C) 气质 (D) 动机

儿童平均智力的心理年龄应等于其:

(A) IQ分数 (B) 生理年龄 (C) 学龄 (D) 偏差数

在计分时,韦氏离差智商的标准差定为:

(A) 10 (B) 15 (C) 16 (D) 100

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A) 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 一致性之于准确性

(C) 偏差数之于常模 (D) 常模之于偏差数

埃克曼和弗雷森(Ekman & Friesen, 1975)有关表情的跨文化研究表明:

(A) 面部表情通常是天生的 (B) 面部表情通常是习得的

(C) 哭泣是习得的 (D) 手势是天生的

根据归因理论,若把失败归究于运气不好,其归因方式是:

(A) 内在可控的 (B) 外在可控的 (C) 内在不可控的 (D) 外在不可控的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属:

(A) 投射测验 (B) 推理测验 (C) 客观测验 (D) 智力测验

“咿呀学语”出现在:

(A)从前言语到言语阶段 (B)单词句阶段

(C)双词句阶段 (D)从句子到会话阶段

儿童言语获得的单词句阶段出现在:

(A) 6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 18个月左右 (D) 3岁左右

研究(Ekmen & Friesen,1975)表明,下列表情中最难识别的是:

(A)愉快 (B)厌恶 (C)惊奇 (D)悲伤

最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智力量表是:

(A)比-西量表 (B)斯-比量表 (C)韦氏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

(A)<100 (B)<70 (C)<50 (D)<25

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兴奋型相当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最先把内、外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的是:

(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荣格 (D)格罗斯

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不属于相关法的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实验法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率为0.5时最强的理论设定是:

(A) 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 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 效价与期望无关 (D) 效价与期望相同

费希纳定律演进韦伯定律的理论设定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韦伯分数是一个变数

(C)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D)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不等

叶克斯-道德森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 较强 (B) 较弱 (C) 中等 (D) 无规律可循

有意后注意:

(A) 没有目的性,也不需作意志努力 (B) 有目的性,但不需作意志努力

(C) 没有目的性,但需作意志努力 (D) 有目的性,也需作意志努力

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A) 早期选择模型 (B) 中期选择模型 (C) 晚期选择模型 (D) 单通道模型

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率为0.5时最强的理论设定是:

(A) 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 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 效价与期望无关 (D) 效价与期望相同

费希纳定律演进韦伯定律的理论设定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韦伯分数是一个变数

(C)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D)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不等在计分时,韦氏离差智商的标准差定为:

(A) 10 (B) 15 (C) 16 (D) 100

轻度智能不足的智商范围是:

(A)90-70 (B)70-50 (C) 50-25 (D) 25以下

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活泼型相当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下列情况下更易产生社会干扰而非社会促进作用:

(A) 较简单的工作 (B) 较复杂的工作 (C) 较熟练的工作 (D) 较生疏的工作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A) 早期选择模型 (B) 中期选择模型 (C) 晚期选择模型 (D) 单通道模型

三、不定项选择

从心理的起源和发展看,心理产生的标志是:

(A) 对外界刺激表现出独立的、积极的反映能力

(B) 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C) 对原先是中性的,但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D) 建立起较为稳固的条件反射的能力。

行为主义认为:

(A) 为了认识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 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 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基本的过程

(D) 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人类行为的明显的非理性症状是由于:

(A) 精神错乱 (B) 严重歇斯底里 (C) 无意识冲突 (D) 欲望实现本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

(A) 冲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制约

(B) 诞生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派别

(C) 掀起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潮流

(D) 终于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范式科学

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法的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实验法

适应现象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

(A) 视觉比听觉明显 (B) 听觉比视觉明显

(C) 痛觉比温觉明显 (D) 温觉比痛觉明显

费希纳定律演进韦伯定律的理论设定是: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韦伯分数是一个变数

(C)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

(D)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不等

对双关图,可以用知觉的下列特性作出解释:

(A) 对象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

(A) 晶体调节 (B) 视轴辐合 (C) 重叠遮挡 (D) 结构级差

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

(A) 左右两侧 (B) 头部正中矢状面

(C) 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的圆锥锥面(D) 头部水平面

时间知觉的研究表明:

(A) 对长时间倾于低估,对短时间倾于高估

(B) 对长时间倾于高估,对短时间倾于低估

(C) 对空虚时间倾于短估,对充实时间倾于长估

(D) 对空虚时间倾于长估,对充实时间倾于短估

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

(A) 似动现象 (B) 自动现象

(C) 诱动现象(D) PHI现象

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率为0.5时最强的理论设定是:

(A) 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 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 效价与期望无关 (D) 效价与期望相同

可作为注意的生理指标的是:

(A) 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变化(B) 呼吸节律的变化

(C) 瞳孔直径的变化 (D) 诱发电位的变化

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A) 早期选择模型 (B) 中期选择模型

(C) 晚期选择模型 (D) 单通道模型

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比知觉更:

(A) 具体 (B) 清晰 (C) 形象 (D) 概括

短时记忆又称:

(A) 感觉登记 (B) 工作记忆 (C) 程序记忆 (D) 活动记忆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区别是:

(A) 感觉记忆忆不使用声音编码 (B) 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

(C) 感觉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具有全息性(D)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

(A) 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 (B)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受干扰

(C) 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 (D)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消退

研究表明,梦主要出现在:

(A) 快动眼睡眠 (B) 非快动眼睡眠 (C) 快波睡眠 (D) 慢波睡眠

四、现象分析

1.选择性繁殖

2.双生子研究

3.从众

4.时尚

5.注意分配

6.注意起伏

7.空虚视野

8.知觉恒常性

9.遗觉象

10.前提气氛效应

11.Kappa效应

12.日月错觉

13.面容失认症

1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15.系列位置曲线

16.记忆回涨(恢复)现象

17.酝酿效应

18.失控

19.情调

20.心境

21.应激

22.情操

23.双趋冲突

24.双避冲突

25.趋避冲突

26.社会促进

27.社会干扰

28.气质的血型说

五、简答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2.心理学研究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

3.注意的生理指标。

4.沙赫特(Schachter)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5.性格评定的常用方法。

6.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

7.语言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8.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9.价值观的特征。

10.创造者的思维特点。

11.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

12.举例说明心理学研究经常涉及的几类变量。

13.简述失控状态下的行为反应及其原因。

14.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间的关系。

15.阿诺德(Arnold)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16.概念结构原型说及其例证。

17.短时记忆的编码、容量及加工特征。

18.影响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形成(掌握)的因素。

19.吉尔福特(J.P.Guilford)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20.简述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特点。

21.情绪体验的基本维度。

22.巴甫洛夫(I.P.Pavlov)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与气质的关系。

23.心理测量的必备条件。

24.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5.失控状态下的行为反应。

26.类人猿的智能行为表现。

27.从表象的特征谈表象的作用。

28.影响教学条件下学生概念掌握的因素。

六、论述

1.试述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动力问题的看法。

2.阐述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的不同观点。

3.结合艾里克森“人生八段”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谈个体社会化历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

4.评述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

5.构造心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心理学三大派别及其理论要点。

6.结合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谈对遗忘的新认识。

7.结合情绪理论,谈情绪调控的策略。

8.结合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谈性格塑造的模式。

9.试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0.述评智力结构理论。

11.述评人格及其评估方法。

12.从情绪的适应功能,并结合情绪理论,谈人类表情的先天遗传性与社会制约性。

13.结合动机理论,谈动机调整的策略。

14.结合概念结构理论,谈概念掌握的策略。

15.试析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1962)关于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对情绪的影响的著名实验及其理论推想。

16.述评问题解决的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

1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要点及评价。

18.智源限制理论的基本要点及评价。

19.系列位置曲线及其对双重记忆理论的支持。

20.比较人格的特质说和类型说。

21.试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遗忘原因衰退说与干扰说之争的启示。

22.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角度论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3.从艾宾浩斯(Ebbinghaus)遗忘曲线的遗留问题,谈记忆研究的走向。

24.从智力测验的利弊,谈智力理论的走向。

25.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衰史,谈心理学的走向。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护理名词解释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题 (1)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弛热:体温在39℃以上,24h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肠胀气:指胃肠道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动力性特征: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角色冲突: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防碍的斗争。 心理调适: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 学习:广义上: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狭义上,是人类的学习。 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个体的各种生理组织结构和机能以及本能行为,也即个体的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普心试题

普通心理学-王淑合老师 一、名词解释(共5个名词20分,每个4分) 1、绝对感觉阈限 答: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2、知觉的恒常性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记忆 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智力 答: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动力定型 答: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二、填空(共10个空,每空2分)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4、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叫前摄抑制。 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7、在一种动物身上能建立起条件反射,这种动物就有了心理。从生物进化角度,从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8、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三、简答题:(共5道题40分,每题8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2、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3、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答:(1)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2)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3)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4)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5)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6)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7)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4、人在应激状态下有哪些常见心理反应? 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5、意志行动有哪两个主要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 (2)、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导致对行动目的和手段做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的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为。在这一阶段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共2道题30分,每题15分)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普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 A.定势 B.动力定型 C.无条件反射 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4、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5、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A、智商 B、韦伯分数 C、情商 D、感觉阈限 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延髓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 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 B.李平比王方高 C.相等 D.无法相比 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可分为()A.生物性需要 B.社会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2、感觉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3、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 A、触景生情 B、谈虎色变 C、打草惊蛇 D、闻过则喜 4、求异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 B.可操作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A.心境 B.情操 C.激情 D.应激 四、填空题 1、能影响某一种神经元反应的感觉细胞群分布的空间区域叫做,对特异刺激特征进行反应的神经细胞被称为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普心1-4章 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个体心理是 指(),概括起来,个体心理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2、()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 感觉、()、()、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从()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4、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称为()。 5、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结构、()、 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6、心理学研究的类型有()、相关研究、()。 7、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它研究()和 ()。 8、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或()。 9、心理学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个案法。 10、心理测验要主要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和()。 11.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 效度是指()。 12.实验法分两种:实验室实验和()。实验中包含着一系列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而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13.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 14.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有()、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 16.()年,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了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1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该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 ()。 19.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有: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分析研究、 ()、()。 20.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 知心理学的诞生。 21.心理支配(),又通过()表现出来。 22. ()是指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 (process),如()、()、技能形成过程等。 二、名词解释 心理学认知无意识现象实验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信度效度自变量因变量

名词解释题库

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题库 第一部分——说明 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专业课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8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这就是考试的趋势,各位考生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转型》这本书。如果一不小心真的遇到周三多教授那本书上的题,也不要着急,可以尝试着按自己的理解去答,河海的专业课改的很松,只要意思上基本符合都给分。所以建议各位考生把何似龙的《转型》读通读透,狠抓概念性的考点。看过《转型》的考生应该可以感觉到这本书是有点艰涩难懂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篇章里。所以要首先把各个概念弄清楚,才能把握书的意思,大家看真题,2000、2001、2002、2003、2004、2006、2007和2008年都有类似名词解释的题,这是一定要拿下的,这些是死的东西,能不能答上来就看平时有没用功背书,现在我把各个可能考的名词解释列出来,供考生背诵。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忽略考过的题目,通过分析真题,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是前几年考过的,甚至一模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前几年考过的今年就不会考了,有些重点知识点,比如泰罗的管理技术定义就反复的考。以下列 出的带号的名词解释是要重点掌握的,括号里Y指的是考点来自周三多的书后面跟的是页码,P指的是考点来自何似龙的书。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题库 1.沟通(Y541) 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社会人(P125) 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 3.统一命令原则(P77 所谓统一命令原则,就是指对一件具体的工作或事件而言,一个下属人员只应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部分) (注:其实名词解释部门蓝皮书上大部分有,但有点儿散乱,所以我手敲了一遍,可供突击背诵使用,难免有错误,请指出我会尽快订正。其中32、42、蓝皮似乎没有,偶在413、555分别找的答案,请参阅,49。方政) 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 B、干涉活动 C、反映活动 D、返回联系 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脑 D、大脑皮层 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原则 D、主观性原则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 D、主观意识 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 A、反映形式 B、感应性 C、反应活动 D、心理现象 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 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 A、生物反映形式 B、物理反映形式 C、心理反映形式 D、化学反映形式 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活动 D、意识活动 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 A、思维 B、意志 C、意识 D、心理 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心理发 生的标志是有(C) A、物质的反映形式 B、刺激感应性 C、信号性反应 D、生物反映形式 18、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D)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反射弧 2、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官是(B)。

名词解释基础题

一、名词解释基础题(每题5分,共15分) 1、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危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风险评价:指评价危险程度并确认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4、属地管理:就是要落实每一位领导对分管领域、业务、系统的安全环保负责,落实每一名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区域内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 5、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6、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7、隐患:是指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8、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9、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10、未遂事件:是指已经发生但没有造成人员伤害或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 11、常见的六种违章心理是(侥幸心理)、(冒险心理)、(经验心理)、表现心理、反常心理、盲目心理。 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3、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4.、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

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5、安全生产三不原则:不安全不生产、不消除隐患不生产、不落实安全措施不生产。 16、安全色:分四种,红色-传递禁止、停止、危险或提示消防设备、设施的信息。蓝色-传递必须遵守规定的指令性信息。黄色-传递注意、警告的信息。绿色-传递安全的提示性信息。 17、安全目视化:指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工器具、工艺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场所的危险状态等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18、噪声:凡属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称之为噪声。 19、违章操作: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盲目蛮干,冒险作业的行为。 20、“安全经验分享”是指:员工将本人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安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经验做法或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总结出来,通过介绍和讲解在一定范围内使事故教训得到分享、典型经验得到推广的一项活动。 二、填空题基础题(每空1分,共20分) 1、HSE管理体系是近几年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规范,其中:H代表健康、S代表(安全)、E代表环境。 2、辽河油田公司、曙工处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是:以人为本、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