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重要关键词整理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重要关键词整理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重要关键词整理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重要关键词整理

感知

7 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喜欢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所以它都倾向于为每个人、为每件事规定一些受宠的模式。

28 《印度之旅》的书名取材于惠特曼,他认为美国正在走向东方。这本书是电子时代的西方人的一则寓言,只是很偶然地与欧洲或东方相关。按照书名的寓意所指,视觉和声音之间、感知和经验组织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之间的最后冲突,业已降临到我们头上。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如何使人延伸,如何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31 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模式。只有能泰然自若地对待技术的人,才是严肃的艺术家,因为他在觉察感知的变化方面够得上专家。

68 我们观看、使用或感知任何技术形式的延伸时,必然会接受它。听收音机、看书读报时,必然要将这些延伸纳入自己的系统中,必然要经历接踵而至的感知“关闭”或感知位移。正是因为持续不断地接受日常使用的技术,所以在与我们自身这些形象的关系中,我们才进入了潜意识中知觉和麻木的那喀索斯角色。

102 汤因比一再敦促人们采用仿效伟人的文化策略。这当然是在意志的力量中去寻找文化上的安稳,而不是在充足的环境感知能力中去寻找文化安稳。谁都可以讥笑,这是英国人对品性而不是对才智的信赖。鉴于人们面对挑战时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使自己陷入无知无觉的催眠状态,我们可以认为,意志力在维护生存中与智力一样重要。今天,我们要做到信息灵通、见多识广,同样是需要意志力的。

152 施彭格勒看见西方人从数量世界中退避到功能的童话世界和抽象关系之中,这使他一头扎进了失望的泥潭。他写道:“经典数学最珍贵的东西是如下命题:数是可以感知的一切事物的本质。如果将数定义为量度,数就包括执著于‘此地’和‘此刻’的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计量意味着对亲近和有形东西的计量。”

189 如果现代物理学家试图用视觉感知模式去组织原子数据,他就不可能逼近问题的本质。在信息瞬息万里的电子时代,时间(按视觉和切割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形象的和有周边密封的空间)已不复存在。

202 正如画家的功力表现出审美魔力一样,“电荷是物体构成某种空间关系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画家学会如何调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释放出新的感知。

209 正是形形色色的感知和经验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才造就了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和20世纪伟大的文化。)然而很少有人喜欢生活在这些热烈激荡的时期,因为一切保证生活熟悉和安稳的东西都消融殆尽了,而且在几十年间一切东西都要重新构造一番。

260 由于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感官生活产生了极大的的偏好,受到了极大的扭曲。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宁可漠视的事实。土著民族不借助透视原理感知景物,不感觉第三维度的存在,这一证据似乎威胁着西方人的自我表象和结构。

268 难以到手的东西不能授予人充分的感知,虽然它可能给一件东西罩上一圈假性价值(pseudovalues)的光辉,比如给一颗宝石、影星或老主人抹上一个光圈,这就带来了一个“假性事件”(pseudoevent)中真实的核心问题,“假性事件”是人们普遍给新媒介贴上的标签,因为它们能使旧模式加速,并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新的模式。上述潜隐的力量,我们古老的媒介包括语言里,也是可以感觉到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仔细思索。一切媒介的存在都给我们的生活赋予人为的知觉和任意的价值。

重新部落化

41 电视在美国的普及如今又倾向于产生这样的结果。专门化的技术产生非部落化的影响(Specialist technologies detribalize) ,非专门化的技术又产生重新部落化的后果。

55 他的小说《芬尼根的觉醒》这一书名,就是一套多层次的双关语,说的是西方人追随着老芬尼根的足迹,再次回到部落社会(或曰芬尼根)的周期。但是,这一次重新进入部落生活的夜晚时,却非常清醒,毫无睡意。这就是我们当代人对“无意识”的觉醒。

74 电力时代的内爆还把东方口头的和部落的听觉文化带到了西方。视觉的、专门分工的、割裂的西方人,每天都得与地球上一切古老的口头文化最紧密地生活在一起。不仅如此,西方人的电力技术开始把重视觉的西方人还原为部落模式和口头模式的人。

234 电光印出的文字和电的速度,顷刻之间就将其他一切人关注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倾泻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再次成为部落人。人类大家庭再次结为一个部落。

316 文字的社会在痛苦的摸索中开始学习读书写字,开始以三维空间的视觉方式组织自己的生活。和他们一样,我们在痛苦中开始摸索重新部落化的过程。

406拼音字母表和印刷词语使封闭的部落世界爆裂而为开放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功能切割、知识专门化、行为专门化的社会。字母表和印刷文字作为神妙转换器的功能,尚未有人研究过。瞬息万里传播信息的电力正好与之相反,它使社会爆炸逆转而为内爆,私人企

业逆转而为组织人,膨胀的帝国逆转而为共同的市场;可是电力受到的确认与书面词语所受到的确认一样,实在少得可怜。广播使人类非部落化的力量——它几乎在转瞬之间使个人主义逆转而为集体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不知不觉的状态很不寻常,确实需要对其作出解释。

420 尽管如此,说电视将会使英美重新部落化,也会引起误解。广播的作用对回响的言语和记忆的世界产生的影响是歇斯底里的。不过,电视确实使英美两国容易受广播的影响;电视出现以前,这两个国家对广播的影响有很高的免疫力。:无论是福是祸、是凶是吉,电视图像对上述强烈偏重书面文化的民族的感官生活,已经施加了统一而整合的影响力,若干世纪以来这些民族缺少的正是这种力量。研究这些媒介时不匆忙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是明智之举,因为它们的效果是不能分离开来的。

456 种姓和阶级是使社会发展迟缓的手段,往往造成部落社会那种停滞状态。今天,我们似乎是在两个时代之间踟躇——它们是非部落化的时代和重新部落化的时代。

专门化,特化

6 经过三千年专业分工的爆炸性增长以后,经历了由于肢体的技术性延伸而日益加剧的专业化和异化以后,我们这个世界由于戏剧性的逆向变化而收缩变小了。

39象形文字或会意文字之类的冷媒介,与拼音文字之类的热烈而爆炸性的媒介,也具有大不一样的影响。拼音字母抽象的视觉程度被推向高峰时,就成为印刷术。带有专一视觉强度的印刷文字.冲破了中世纪团体性行会和修道院的束缚.创造了极端个体性模式的企业和垄断现象。

43 电力技术问世初期产生的结果是焦虑。现在它的结果似乎是厌烦。我们在一切疾病和生活压力中都经历了三个阶段:惊慌、抗拒和倦怠,个体的病症和集体的病症都是如此。至少,与电力初次交手后的疲惫往往使我们期待新的问题。然而,落后国家几乎没有经历过我们机械的、专门化文化的渗透,因此它们正视和理解电力技术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

98 涂尔干早已阐明这样的思想:专门化的任务总是看不见社会良心的作用。在这方面,艺术家看来是社会良心,并因此而受到相应的待遇!巴厘人①说:“我们没有艺术,我们做一切事情都尽量做好。”

100 西方人对自己的技术俯首投降,而技术又日渐强调专门化,于是许多人始终把这看成是一种奴役。

104 汤因比用希腊农业的发展来验证他的假说。当梭伦②改革使希腊人脱离混合农业,走向专门产品出口的农业规划时,产生了许多令人高兴的结果,希腊生活表现出壮观的活力。紧随其后的阶段也强调专业化生产,它仰赖奴隶劳动,生产的增加也颇为壮观。然而,由于专业技术分工的奴隶大军种田,独立自由民和小农社会生存的路子就给堵死了,结果就产生了没有根基的、寄生虫麇集于罗马城镇的奇怪世界。

113 此外,我们说话时倾向于对每一种情景作出反应,甚至对我们自己说话的行为本身也用语气和手势作出反应。然而,书写倾向于一种分离和专门化的行为,我们很少有机会对书写行为作出反应,而且也没有必要对它作出反应。有文化的人或社会都培养出了一种能力,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抱着相当疏离超脱的态度。不识字的人或社会却事事经历感情上或情绪上的卷入。

128 曾经包罗万象和自给自足的城邦,其需求和功能扩展为帝国的专业化活动。速度加快趋于使功能分离,包括使商业的和政治的功能分离;加速度超越任何系统中的某一点时,都会变成破坏力和瓦解力。

130 如果我们了解自己古老的和新兴的媒介,我们就可以使这些混乱和分裂程序化和同步化。然而,我们使职能专业化和分化以求加快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又是我们对环境不注意、不觉察的原因,至少在西方世界中一直存在着这种情况。

131 正如芒福德在《历史名城》里阐述的那样,村庄实行了人的一切官能在社会和制度两方面的延伸。加速发展和城市聚合,只能促使人的官能分解为更加专门的形态。电力时代不能支持中央一边缘的非常缓慢的速度,我们将中央一边缘结构与西方世界过去两千年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135 因此,希腊城是一种部落形式的、宽泛而完整的社区,它们与作为罗马军事征服延伸出来的、专门化的城市是完全不同的。

138通讯卫星强加的新型的密集强度,需要将一切机构进行彻底的重新安排,以维持现存的力量和平衡。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学习过程很快将受到影响,商务金融中的一切决策都会形成新的模式。在世界各国人民中,新奇的权力旋涡会出乎意料地出现。

140 因此,大大加快的轮子速度,包括路上行驶的轮子和工厂中运转的轮子,与拼音字母表联系在一起,就非常自然了,因为字母表在古代世界中曾经发挥了与轮子相似的加速发展和专门分工的作用。

142 “当知识以视觉手段传播开来时,当它以字母表的形式出现、更方便人吏用时,知识就发生定位,并分割为专门的领域。”

147 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和群体在空间中的分离(静居独处)、在思想上的分离(“观点”)、在工作上的分离(专门分工),一直在读书人中得到了文化支持和技术支持,还得到与文字伴生的工业制和政治制度的支持。

170 部落人认为,宇宙秩序和仪式在他们的身体器官及其社会延伸中要循环往复地出现。然而,对宇宙的冷漠却可以培养对细枝末节和专门任务的强烈关注,这正是西方人独特的力量所在。专门化的人绝不犯小错,然而他走向的目标却是绝大的谬误。

186 实际上,西方人把货币用做储存和转换社会劳动和技术的手段,依靠的是我们对书面词语的长期习惯,是书面词语专门化的力量,是词语分配和分化组织功能的力量。

188 “工作”的出现肇始于劳动分工和职能的专门化,发端于不再游徙的农业社区的任务之中。在电脑时代,“工作”让位于奉献和承诺,部落时代也是如此。

191 纸币(即“象征性货币”)作为专门货币以后,脱离了它古老的储存劳动的职能,承担了同样古老而基本的货币职能——作为传输器和加速器,使任何劳动转化为任何其他劳动的职能。

228 上流的艺术是工业社会里专业化特殊技艺的一种重复。通俗艺术犹如丑角,它提醒我们注意日常例公事中忽略了的一切生活和功能。它大胆表现社会中专门化的例行公事,扮演一个整体人的角色。但是,整体的人在专门化的环境中全然是无能为力的。这至少是理解滑稽漫画艺术和丑角艺术的一种方式。

236 “公正无私”所表现的品格,曾经是知书识字的、开明的社会的科学气质和学者气质,可是这一气质正在日益受到严厉的非难,被称为知识和感受力的“专门化”和割裂。

237 尽管在实现印刷词语的过程中需要人的行动经受极端的切分或专门化,然而印刷书籍仍然是过去种种文化发明的丰富聚合体。体现在附有插图的机印书中的全部心血,给各种各样的独立的发明行为提供了一个显著的例子。这些发明对新技术成果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

242 印刷术的这些问题对许多人而言值得一辩。然而,如果要观察它造成的典型的压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它,都需要与我们观察的形式拉开距离。我们面对新的媒介的威胁,正在从事比谷登堡革命更为广阔的革命,那些因此而惊恐的人,显然是缺乏冷静的视觉超脱。他们对读写文化和印刷术赐予西方人的最有力的才能,也缺乏激情。这种才能就是只需行动而不必作出反应的能力。正是这种借助分离而实现的专门化,创造了西方的力量和效率。

245 轮子、自行车和飞机的相互作用,使那些不曾思考过这种关系的人大吃一惊。

学者治学时,往往以一个考古学设想为基础:事物需要分开来研究。这是专门化的工作习惯,它从印刷文化中衍生出来是十分自然的。

249 贝克特认为,自行车是一种符号和象征,说明当今电力时代的专门化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我们在这个时代必须相互交往、相互作用,必须同时使用我们的一切官能。

251 今天,由于喷气式飞机和电力的使用,都市集中制和专业分化正在逆转,正在以日益非专业化的形式逆转而为非集中制,逆转而为社会功能的相互作用。

332 这就是电力媒介形式的特点,它使单一步骤和专门功能的机械时代走到尽头。它有一种直接的解释:过去的一切技术(除言语之外)实际上都使人的某一部分肢体延伸,而电力媒介却可以说使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实现了外化。

339 电力媒介使弱者和受苦人发出了强大的呼声,扫荡了官僚主义的专门分工,扫荡了受说明书束缚的、思想职能的描写。简而言之,“人的兴趣”就是参与他人经验的向度,这种直接参与是由于瞬时信息的传递而发生的。当人们必须与全人类享用中枢神经系统共同的延伸时,他们对怜悯和愤怒也同样能作出瞬时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摆阔气浪费”和“摆阔气消费”必败无疑,甚至最大胆的富豪也得收敛手脚,沉入适度的生活方式,夹着尾巴为人类服务。

341 与一切电力媒介一样,电话的性质本身要压缩和统一原来被分割的和专门化的东西。

353 在工作过程中,从决策和“使之发生”的角度来看,电话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加速媒介结束了指派权威的分工,转而有利于“知识权威”。

372 爱迪生在摆弄打着莫尔斯电码的点线符号的电报纸带时,注意到一种现象:电报纸带快速传送时,产生了一种类似“听不清楚的说话声”。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刻有印痕的线带可以用来记录电话。一旦他进入电学领域,他立即认识到.线性结构有局限,专门化不开花结果。

377 艺术和科学中与此相同的分割和专门化,使工业和军事的巨大发展成为可能,使报纸和交响乐团这样庞大的合作性事业成为可能。

389 电力的共时性结束了专门的学习与活动,它要求深刻的相关系,甚至是人格的相互关系。

406 拼音字母表和印刷词语使封闭的部落出界爆裂而为开放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功能切割、知识专门化、行为专门化的社会。

421 自感官严格分离和专门化发展以来的若千世纪中所形成的西方生活方式,由于它

把视觉放在感官等级系统的顶端,所以它无法抵挡广播电视的冲击波,这种冲击波不断冲刷着抽象思维的个体本位者庞大的视觉结构。

427 这正是聚集在城市郊区的“垮掉的一代”的情绪。他们拒绝分割性的、专门化的消费性生活,凡是能使人介入、要求人承担责任的东西他们都欢迎。

电视来临以后,政治活动中以街区为单位预测选票的方式随之结束,因为这是一种专门化和分割化的形式,而专门化和分割化在电视产生以后再也行不通了。

435 文艺复兴时期的急剧爆炸,使乐器从歌唱和言词中分离出来,赋予乐器以专门化的功能。在我们的电子内爆时代,这一爆炸过程正在以逆向的方式重放。

463 现在,能量和动力往往与信息和学习相互融合。市场机制和消费往往与学习、启蒙信息的吸收结合在一起。上述一切都是电力内爆作用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的爆炸和不断加强的专门化以后,电力内爆正在继之而起。电子时代实在是开启心智的时代。

471几千年前,游徙不定的采集食物的人,接受了定居的、相当静止不动的工作任务。他开始走专门化的道路。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是这个专门化过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在分离知识和行动的作用中,文字和印刷术是极为专门化的媒介。不过,有时似乎有这样的趋势:“笔胜于剑”。然而,借助电力和自动化,分割过程的技术突然与人际对话融为一体了。人们突然成为游徙不定的知识采集者,这一游徙性前所未有,人的博学多识也亘古未有,从割裂的专门化程序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亦前所未有。

言语

19 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

33 伦纳德·杜布(Leonard Doob)在其研究报告《非洲的传播》( Communication in Africa )里,谈到了一位非汾I人。虽然一句话也听不懂,这个人却费尽心思每晚必听BBC的新闻节目。每晚七点准时听见那些声音,对他是至关重要的。他对言语的态度,正像我们对旋律的态度——铿锵悦耳的语调本身就很有意思。17世纪时,我们的先人对媒介的形式所抱的态度,就与这位非洲土著人的态度相同。这一点在下文所表现的情感中是显而易见的。

39 言语是一种低清晰度的冷媒介,因为它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大量的信息还得由听话人自己去填补。

63 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这一关系反映在该词的意义中。考其词源,那喀索斯与“麻木”同出一源。少年那喀索斯误将自己的水中倒影当成另

一个人。他在水中的延伸使他麻木,直到他成了自己延伸(即复写)的伺服机制(servo-mechanism)。回声女郎试图用那喀索斯片言只语的回声来赢得他的爱情,竟终不可得。他全然麻木了。他适应了自己延伸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85 言语是人最早的技术,借此技术人可以用欲擒故纵的办法来把握环境。语词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它可以用高速度覆盖整个环境和经验。语词是复杂的比喻系统和符号系统,它们把经验转化成言语说明的、外化的感觉。它们是一种明白显豁的技术。借助语词把直接的感觉经验转换成有声的语言符号,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召唤和找回整个的世界。

113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生活和著述的思想传统是,无论过去和现在,语言被认为是人的技术,它损害并削弱了集体无意识的价值观念。柏格森认为,如果没有语言,人的智能会全部卷入其注意的客体。语言之于智能犹如轮子之于脚和人体。轮子使人的肢体更轻盈、快速地在事物之间移动,使肢体的卷入越来越少。语言使人延伸和拓展,却又使人的官能割裂。人的集体意识或直觉,由于言语这种意识的技术延伸而被削弱了。

184 货币作为一种使劳动和技能放大和延伸的社会资产,是便于获取和携带的,但是随着象征性货币即纸币的到来,它就失去了很大的魔力。正如文字使言语失去魔力、印刷术又使言语进一步失去魔力一样,当货币取代了黄金时,黄金的迷人气息就不复存在了。

186 “金钱万能”,因为货币是一种隐喻、一种迁移、一种桥梁。如词语和语言一样,货币是公共积累的工作、技能和经验的仓库。但是,货币又像文字,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正如文字强化了言语和顺序的视觉形象一样,正如钟表从视觉形象上把时间和空间分开一样,货币把劳动和其他社会功能分离开来。

210 钟表把人从四季节律和循环的世界中拽出来,其有效性和拼表把人从口头语言的魔幻回响和部落陷阱中释放出来一样有效。个人从自然控制和部落掌握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双重转换,并非是不受惩罚的。然而,在电力时代条件下向自然和部落的回归,又单纯得带有致命的色彩。我们要警惕那些发布纲领,努力使人回归原始状态和原始语言的人。这些“圣战者”先生们从未研究过媒介和技术将人从一个维度抛向另一个维度的作用。他们就像那位背着闹钟、喜欢夜游的非洲酋长。

218 字母表将口语的视象成分作为最重要的成保留在书面语中,将口语中其他所有的感官成分转换为书面形态。这有助于说明,为何木刻甚至照片在偏重文字的世界里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这些形式提供了大量范围广阔的姿势和富有戏剧性的体态,这些东西在书面语里必然是略而不表的。

241 一致性还进入了言语和文学,使一篇文章从头到尾用一个腔调和一种态度去处

理主题。“文人”遂应运而生。这种单一腔调延伸到口语中,使文人说话作文都保持一种“高调”。。这一腔调极具破坏性,它使19世纪的散文家去承担道德责任,如今喜欢模仿这种写法的人已非常之少。书面语的同一性渗入口语中,磨掉了文人的棱角,直到他们的言语成为印刷文字的摹本而已。他们的言语在音响效果上很贴近印刷物同一且连续的视觉效果。从注意技术后果又衍生出另一种走得更远的现象:美国英语的幽默、俚语色彩和戏剧性表现力,如今成了半文盲垄断的货色了。

242 印刷术的这些问题对许多人而言值得一辩。然而,如果要观察它造成的典型的压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它,都需要与我们观察的形式拉开距离。我们面对新的媒介的威胁,正在从事比谷登堡革命更为广阔的革命,那些因此而惊恐的人,显然是缺乏冷静的视觉超脱。他们对读写文化和印刷术赐予西方人的最有力的才能,也缺乏激情。这种才能就是只需行动而不必作出反应的能力。正是这种借助分离而实现的专门化,创造了西方的力量和效率。

247 人在受到压力时,更自然的做法是分割人体的形态,使其中的部分形态转换成另一种物质,而不是将任何外界物体转换成另一种物质。借助放大作用把人体姿势和运动转换成新的物质,是追求更大力量的衡稳的驱力。人体的大部分张力可以解释为延伸储存功能和运动功能的需求,这样的功能需求也发生在言语、货币和文字中。

404 广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只有言语能力能与之匹敌,在这一点上它超过了电话和电报。它与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始延伸和谐合拍,与我们树栖祖先的大众媒介即口语和谐合拍。

414 有一条直接涉及电视的、热门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事情于发生——英语电影用英语字幕来解释方言。”它指的是英国喜剧片《麻雀不会歌唱》(Sparrows Don't Sing )。每个看电影的人得到一本印好的约克郡方言、伦敦方言和其他俚语的词汇集,以便看懂字幕的意思。对字幕的注释说明了电视的深刻影响,正如粗犷的女性时装能说明电视的影响一样。在英国,电视来临以后最非同寻常的发展动态之一是地区方言的复兴。

415 电视来临以后,方言被认为能提供深刻的社会纽带。这种社会纽带靠不自然的“规范英语”是无法建立的,“规范英语”是一百年前才开始出现的。

加速

24一事物紧随另一事物出现时,并不能说明任何因果关系。尾随发生的只有变化,岂

有他哉。所以,最大的逆转与电能的问世同时发生,电能打破了事物的序列,它使事物倏忽而来,转瞬即去。由于瞬息万变的速度,事物的原因又开始进入人们的知觉,正如过去它们在序列和连续之中出现时不曾被人觉察一样。

41 货币、轮子和文字都会分割肢解部落的结构。任何其他形式的媒介,只要它专门从某一个方面加速信息交换或流通的过程,都会起到分割肢解的作用。与此相似,一种很快的加速现象比如随电力发生的加速现象,又可能有助手恢复参与强度高的一种部落模式。

58 静态照片(static photo)的一个结果,是掩盖富人的摆阔气消费;静态照片加速为动态摄影以后,它给全球的穷人提供的是虚幻的富有。

129 显而易见,加速发展的技术手段会消除村庄和城邦的独立性。当加速发展发生以后,新的中央政权总要采取行动使尽量多的边缘地区同质化。

130 然而,电力时代的加速度对偏重文字和线性逻辑的西方人的破坏力,和罗马的纸路对部落村民的破坏力一样大。我们今天的加速度并不是缓慢地从中心向边缘的外向爆炸,而是瞬间发生的内爆,是空间和各种功能的融合。我们专门化的、分割肢解的中心一边缘结构的文明,突然又将其机械化的碎片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这一重组又是瞬间完成的。

132 媒介对现存社会形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加速度和分裂。今天的加速度趋向于全方位。因此,空间作为社会安排的主要因素的功能随之结束。

133.轮子和纸片在组织新的权力结构中的效果,不是非集中化,而是集中化。这一点似非而实是。交通的加速总是使一个中央权威将其作用扩展到遥远的边缘地区。字母表和莎草纸的运用意味将其作用扩展到遥远的边缘地区。

140 因此,大大加快的轮子速度,包括路上行轮子和工厂中运转的轮子,与拼音字母表联系在一起,就非常然了,因为字母表在古代世界中曾经发挥了与轮子相似的加速发展和专门分工的作用。。速度至少在机械世界的低级阶段,总是起着分离、延伸和放大人体功能的作用。甚至连高等教育的专业学习也是靠忽略学科联系展开的,因为这种复杂的知觉延缓了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

143 汉德林告诉我们,19世纪20年代以前,波士顿人来来去去靠的是步行,或使用私人的交通工具。1826年采用了马拉车,它们大大加速和拓展了商务。与此同时,英国工业的加速使产业进入乡间,使许多农民失去家园,移民速度随之加快。运送移民的海运业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这就大大促进了大洋运输业的发展。于是,库纳德海运公司受到英国政府的补贴,以保证与其殖民地的快速联系。铁路线迅速与库纳德公司的海运线连接起来,

把邮件和移民运往北美大陆内地。

186 作为一种宏大的社会暗喻、桥梁或转换器,货币与文字一样,能加速交换过程,加强社区内部的相互依存。正如文字和历法一样,它使政治组织在空间上大大拓展,使其控制范围大大增加。

190 语言是经验的转换器和储藏所,除此之外,它还是经验的还原器和畸变放大器。它加速学习过程,使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传输,这一巨大优势轻而易举地压倒了它必须将经验进行语言编码的不方便劣势。在现代数学和科学中,用非言语手段将经验进行编码的方式正在日益增多。

266 如果翻开一本1938年的《生活》杂志,那时看上去正常的东西现在明显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这种感觉胜过对真正的古旧文物的感觉。儿童给昨天的帽子和套鞋贴上“古时候”的标签。时装世界里视觉姿态的急剧季节性变化,儿童能非常敏感地与其合拍。不过,这里的基本经验,是大多数人对昨天报纸的那种感觉,过期的报纸不合潮流,最为明显。爵士音乐家对自己录制的爵士乐不满意,可能会厌恶地说:“像昨天的报纸一样陈旧乏味。”也许,要把握照片在创造一个加速度的、转瞬即逝的世界中的意义,上述做法是最简捷的办法。

275 随着信息运动速度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民选代表的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相反,较慢的信息速度使选民代表政治成为强制性的决策。和选民代表政治相联系的,是代表公众利益的各种阶层的观点,这些观点提出来供其余的社会成员加工和考虑,是意料中的事情。

277 搜集信息和信息出版的加速,自然产生了为读者安排材料的新形态。。早在1830年,法国诗人拉马丁①就说过:“书到手的时间太晚。”这句话使人注意到,书和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态。一旦排字和搜集新闻减速,报纸就会发生变化——不仅是报纸版面的变化,而且是撰稿人文风的变化。

408 广播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加速同时又加快了其他的媒介。它确实把世界缩小为小小的村落,造成了“村民”难以填平的闲话、传言和人身攻击的欲壑。虽然它使世界缩小为一个村落,可是它并不具备使村民同质化的效能。

459 然而,信息加速走向极端以后,教室和课程的专门化现象又一次消失了。由于自动化,随之消失的不仅是职能的分工和复杂的角色;而且,由于电力技术使人在瞬息之间提取信息成为可能,千百年来专注教育学和资料排列的倾向随之结束。

466 机械化靠的是将过程切割成同质的、互不联结的小块。电气化却把这些割裂的小块重新结合起来,因为电力操作速度要求任何一个操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处于高度相互依存

的状态。上述电力加速运转和相互依存的情况,结束了工业中的装配线生产。

战争是加速的社会变革,正如爆炸是加速的反应和物质运动一样。由于电力媒介速度支配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快速发展意义上的爆炸成为正常的现象。

468 :大体上说,电力加速需要人们对终极结果有完全的了解。但是,尽管机械加速在急剧地改造着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然而它们还是可以按序列发生。就绝大多数人而言,过去他们可以靠单打一的技能安度一生。电力加速机制出现以后,情况已决然不同。

触感,触知性

66根据技术所延伸的是哪一种感觉或官能来判断,其他种类的感官“截除”、“关闭”感知或寻求感官平衡的机制是颇能被预测的。颜色的平衡机制能得到预测,感官的平衡机制也能得预测。感觉(sensation)是一个100%的常数,颜色也是一个100%的常数。但是,其构造成分的比例可能会变化无穷。如果一个成分得到强化,其他成分就立即受到影响。以听觉为例,如果它被强化,触觉、味觉、视觉就立即受到影响。收音机对重文字和视觉的人施加的影响,是重新唤起他对部落生活的回忆。无声电影配上声音的结果,是减少模仿、触觉和动觉的作用。同样,游徙的人转向静止的、专门分工的生活方式时,其感觉也会出现专门化倾向。书写的发展、以视觉形象组织生活的方式,使人发现个人主义和内省等成为可能。

67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这样一种延伸还要求其他的器官和其他的延伸产生新的比率、谋求新的平衡。比如,电视形象所引起的新的感知比率或感知关闭,是没有办法不去服从的。但是,电视形象进入生活所产生的效果,却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其差别随每一文化现存的感官比率而定。

103 同样,电视形象过度的触觉效果,不能靠单纯的节目变化去对付。以恰当诊断为基础的富于想象力的策略,可以给现存的文字和视觉世界规定一个相应的、具有深度的或结构主义的方法。

150 波德莱尔对数字作为联结分离单位的一种触觉手或神经系统有一种直觉,他说:“数字存在于个体的心中。陶醉就是一种数字。"这就说明为何“置身人群中的乐趣,是喜欢数字增值的神秘表现”。换言之,数字不仅像口语词一样是听觉的和洪亮的东西,而且它发端于触觉,是触觉的一种延伸。

152 澳洲和非洲最原始的部落,和今天的爱斯基摩人一样,尚未达到以指头计数的阶段,亦未发明序列数字,而只有一种二进制系统,由一和二这两个独立的数组成,复合数

字最高只能数到六。再往上的数在他们的感知中,只不过是浑然一体的“一堆”。由于缺乏序列的感觉,如果从一排七根针中拿走两根,他们是很难察觉的。然而,如果少了一根针,他们反而能立刻觉察出来。托比亚斯·丹齐克研究这些问题后指出(见《数:科学的语言》),这些民族的一致性或动觉胜过他们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158 既然一切媒介都是我们肢体和感官的延伸,既然我们在经验中习惯将一种感觉转换为另一种感觉,所以我们延伸后的感官或技术将一种形态转换和融合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加以重复,就不足为奇了。这一过程很可能与触觉密不可分,与界面之间互相摩擦的作用不可分离,无论在化学中、群集中或技术中都是这样。倘若货币和数字确实是拓展触觉功能和抓握功能的技术,那么,群集就有发展和延伸的不可思议的需要。同理,大笔财富同样有增加和拓展的不可思议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数字与货币单位似乎具有实实在在的抓取和吸取的魔力,无论是人的数字还是抽象的数字都有这样的魔力。

163 在用车、穿衣、读平装书方面,在蓄须、育婴和蜂巢式发型上,美国人赞成要着重触觉、参与、卷入和造型的价值。美国曾经是抽象视觉世界的国土,现在它与欧洲的饮食、生活和艺术传统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旅居欧洲的美国人眼里的先锋派艺术,如今成了青少年的价值标准。

164 今日在美国,我们的衣服所表现的革命态度,与我们的院子和小汽车所表现的革命态度一样鲜明。十多年来,妇女的服装和发型放弃了偏重视觉的倾向,趋于偏重图像即雕塑和触觉的倾向。

170 。媒介分析专家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给人类学家帮助,虽然他们的解释对偏重视觉文化的人并非是一目了然的。同样,视觉文化的人不大能看清电影和电视的区别、科威尔汽车和大众牌汽车的差别,因为这种分别并非两种视觉空间的分别,而是触觉空间和视觉空间的分别。

217字母像篆刻图像的上述感觉,今天又回到了我们的书画刻印艺术和广告陈列中,也许读者欣赏兰波的十四行诗和布拉克的一些油画时,就会感受到这一变化趋势。但是,一般报纸标题的风格趋于将字母推向图像的形态,这一形态很接近听觉回响,就像它接受可触性和雕塑性一样。

225 所以,版画和漫画提供了理解电视形象的有用的方法,因为它们提供的信息或连续的细节非常之少。然而,画家和雕塑家很容易理解电视,因为他们知道,需要很大程度的触觉介入才能欣赏造型艺术。

227 深度卷入使人比以往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由于电视使美国人冷静下来,给他

们的视象、声象、触觉和味觉以新的选择和新的取向,所以阿尔·卡普的琼浆玉酿也必须降低烈度。

251 有一位航空公司经理十分了解世界航空业的内爆性质,所以他请世界各航空公司的经理从自己的办公室门外拣一颗小石子送给他,他想用世界各地的小石子垒一个小石堆。有人间他:“这是为什么?”他说由于航空业的发展,你可以在地球一隅用手触摸到世界各地。实际上,他已经想到同步接触和相互作用中的马赛原理即图像原理,这一原理是飞机内爆速度的固有属性。上述原理在各种电力信息运动中更具有典型的意义。

334 由于电力时代在19世纪晚期开始扎根,整个语言艺术世界开始追求诗歌的触觉图像特征和感知的相互影响(即所谓联觉),绘画也是这样。

给人以弥漫印象的电力形式具有深刻的触觉性和有机性,客体因此而被赋予统一的可感受性,古人的洞穴画就是这样的。

357由于电话问世,出现了耳朵和嗓音的延伸,这种延伸是一种超感官的感知。与电视同时来临的是触觉的延伸,或者说感官相互作用的延伸,感官的相互作用更加直接地涉及整个的感官系统。

359 只有重直觉、听觉和触觉的条顿人和斯拉夫人,才具有不借助视象化就能在非欧几里得数学和量子论中工作的能力。

378 。1949年,高保真度唱机时代来临,唱片业又一次得到拯救。高保真唱机追求“逼真的音响”,这一探索很快与电视的形象融合起来,成为恢复触觉经验的努力中的一部分力量。因为乐器“就在室内,就在你的身边”演奏的感觉,使入在器乐中将听得见和摸得着的东西结合起来的努力前进了一步,这种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雕塑似的经验。置身乐师之中的经验,是从触觉和动觉中去感受他们接触和摆弄乐器的经验,而不仅仅是感受共鸣音的经验。由此可见,可以说高保真的音响绝不是追求与其他感觉分离的、抽象的音响效果。有了高保真的效果,唱机就可以迎接电视的触觉挑战了。

419 。电视图像每时每刻都要求我们用不由自主的感知参与去“关闭”电视马赛克

用,而不是孤立的肌肤和物体的接触。

431 这些人在全国各地的教室里,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学生:由于电视形象的影响,这些学生已经适应象征结构和神秘结构的触觉的、非图像的形态。

435 在过去十年里,服饰及其款式很富有触摸性和雕塑性。它们表现出异常夸张的电视马赛克新品质。作为神经系统延伸的电视所表现的这种毛茸茸的模式,刺激了服饰、发

型、步态和姿势中相关的意象,使之具有洪水般滚滚而来的力量。

441 大多数技术都产生一种放大效应,该效应在感知的分离中是十分明晰的。广播是声象的延伸,高保真的照相是视象的延伸。而电视首先是触觉的延伸,它涉及到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

442 因此,图像型艺术并不是视觉具象(visual presentation),也不是单一视点决定的专门化的视觉偏向。触觉形态是突发的,不是专门化的。它是整体的、通感的,涉及一切感官。

445 再也没有什么触觉更使我们注意电视的性质了。与其说电视是视觉媒介,毋宁说它是一种触觉一听觉媒介,它使我们的一切感官深刻地相互影响。对于长期习惯印刷媒介和摄影媒介的、纯视觉经验的人而言,使他们摆脱通常被动和超脱态度的,似乎是一种通感或者深刻的、触觉的电视经验。

一致性,同一性

157 上述同一、连续和无限重复的小单位所构成的谷登堡技术,同时还激发了与此相关的无限小的微积分概念。借用这一概念,就可以将任何难以把握的空间转化为直线、平面、整齐和“理性的”东西。

192 正如纸片加强了字母表的力量,使之把口头的蛮族文化转化成统一的罗马文明一样,纸币也使西方工业覆盖全球。

199 我们将时间切分为统一的、可以视象化的单位,由此产生了我们对“期间”的感觉,产生了我们对两件事情之间延误时间时不耐烦的感觉。这种不耐烦的感觉,或时间是“期间”的感觉,在没有文字的文化里是闻所未闻的。正如工作的概念肇始干劳动的分工一样,期间的感觉发端于时间的切分,尤其是发端于分秒的划分——机械钟表借分秒的划分,把统一的时间接续性(succession)强加在我们的时间感觉上。

作为一项技术,钟表是一种机器,它按照装配线模式生产统一的秒、分、时等时间单位。经过这样统一的加工,时间就从人的经验节律中分离出来了。简言之,机械钟表有助于创造一个数量化和机械驱动的宇宙的形象。

200 由于任意的和统一的时间计量模式在社会中延展开来,连服装都经历了一年一度的变化,以方便工业生产。到了这个时候,机械计时作为应用知识的原理,和印刷术、装配线通力合作,成为统一的分割过程的手段。

202 现在,到了这个权力和信息非集中化的时代,我们对于在统一的钟表时间下生活开始感到焦躁不安。在这个空间一时间时代里,我们谋求的是节奏的多元性,而不是节奏的重复性

204 当时空一体的观念从新型电力技术中冲出知觉的闸门时,一切机械的习惯都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滑稽可笑了,多恩的作品就具有上述钟表时间不适用的讽刺性,但是他假称,宏大的宇观时间周期亦有时钟的微小的侧面:

237 开放社会之所以开放,是因为有一种同一的、借助印刷品实现的教育过程。借助积累的手段,这一过程可以使任何群体实现无限的拓展。印刷书籍以印刷术在视觉秩序上的同一性和可重复性为基础,它成为最早的教学机器,正如印刷术是手工艺最早的机械化一样

240 在文艺复兴时期,印刷的速度和后继的市场开发和商业发展,使民族主义(可以定义为同质空间的延续和竞争)既新鲜又自然。同理,印刷术所引起的信息加速度,要求功能的进一步分割和同一。

241 一致性还进入了言语和文学,使一篇文章从头到尾用一个腔调和一种态度去处理主题。“文人”遂应运而生。这种单一腔调延伸到口语中,使文人说话作文都保持一种“高调”。这一腔调极具破坏性,它使19世纪的散文家去承担道德责任,如今喜欢模仿这种写法的人已非常之少。书面语的同一性渗人口语中,磨掉了文人的棱角,直到他们的言语成为印刷文字的摹本而已。

296 电视给美国的汽车工业以沉重打击。汽车和装配线是谷登堡技术的终极表现形式。换言之,它们是相同的、可重复的过程用于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最高表现形式。电视带来的是一种疑问,是对于同一性和标准化的一切机械设想的疑问,是对一切消费价值观念的疑问。

299 我们确实使自己的学校、工厂、城市和娱乐全都达到了很高程度的同质化。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我们重书面文化,我们确实接受了同一性和同质性的逻辑,这是谷登堡技术的固有逻辑。

300 甘愿把汽车作为地位象征来接受,将比较膨胀的地位象征限制在高级行政官员的圈子里,这并不是汽车和机械时代的标志,而是电力时代的标志。电的量正在结束同一性和标准化的机械时代,重新创造地位和角色的规范。

421种族整合以视觉同一性为基础,它是“文字人”(literate man)的文化策略的延伸。)对“文字人”来说,凡是差异都需要根除,无论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空间差异和时

间差异都需要根除。

429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读书识字对养成同一的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是,读书识字对价值体系和市场的正常运转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因素一向受到忽视,正如电视现在受到忽视的情况一样。因为电视培植的许多偏好,与同一性和可重复性是格格不入的。

441 视觉偏重连续性、同一性和连贯性,因为它是从书面文化派生出来的。这种视觉偏好是借助切割性重复来实施连续性和线条性的伟大技术手段,视觉偏好是我们面前的拦路虎。

442 重复性和同一性的砖头是筑路砌墙、修城建国需要的材料,是借助拼音字母实现的视觉延伸。。砖墙不是马赛克形态,马赛克形态也不是视觉结构。马赛克能被看见,正如舞蹈是看得见的一样。但马赛克不具有视觉的结构,也不是视力的延伸。马赛克并不是同一的、连续的,也不是重复性的,而是非连续的、歪斜的、非线性的,宛若富有触觉感的电视形象。

466 倘若我们倒着播放文字、印刷术及其对社会经验和社会组织的影响那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容易看到,这些形式是如何产生高度的社会同一性和同质性的;社会同一性和同质性对机械产业而言,又是不可或缺的。

473 因为电能不依靠工作场所或操作的类型,所以它在所需完成的工作中造成了非集中化和多样化的格局。这一逻辑在火光和电光的差别中是足够明显的。围着火塘烛光取暖采光的人,在独立的思考或独立的任务中就做得比较差;他们的能力比不上享受电光的人。同样,自动化中潜在的社会和教育格局,是自主经营和艺术独立的格局。恐惧自动化,将其视为使世界千篇一律的威胁,这是把机械标准化和专门化向未来投射的结果。

文字,书写

41 传统的部落和封建的等级制度和机机械的、整齐划一的、重复使用的任何一种冷媒介遭遇时,都会迅速分崩离析。货币、轮子和文字都会分割肢解部落的结构。

66 收音机对重文字和视觉的人施加的影响,是重新唤起他对部落生活的回忆。无声电影配上声音的结果,是减少模仿、触觉和动觉的作用。同样,游徙的人转向静止的、专门分工的生活方式时,其感觉也会出现专门化倾向。书写的发展、以视觉形象组织生活的方式,使人发现个人主义和内省等成为可能。

117 和土著人的急切希望适成显著对比的是,文明人对书面语词充满了忧虑。对一些西方人来说,书面词或印刷词已经变成一个棘手的课题。诚然,今天手写、印刷和阅读的材料之多远远超过从前,但是同时又存在一种新的电力技术,它威胁着建立在拼音字母表基础之上的读写学问这一古老的技术。由于电力技术使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延伸,它似乎偏好包容性和参与性的口语词,而不喜欢书面词。我们西方的价值观念建立在书面词的基础上,这些观念已经受到电话、电台、电视等电力媒介相当大的影响。

字母表和埃及人的莎草纸相结合以后,停滞不前的寺院“官僚”和僧侣对知识和权力的垄断就结束了,字母文字之前的文字、符号众多,难以掌握。字母文字代表着非常宽泛的知识和复杂的技能,当获取这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全靠砖石之类的笨重材料时,书记员阶层就稳稳当当地垄断了僧侣的权力。

拼音字母是一种独特的技术。历史上有许多象形的和分音节的文字,但是没有意义的字母和没有意义的语音相对应的拼音字母表却只有一种

许多世纪以来对会意文字的使用,并没有威胁中国天衣无缝的家族网络和微妙细腻的部落结构。相反,今日在非洲,只需一代人使用拼音文字——正如两千年前的高卢人一样——至少就足以初步使个人从部落网络中分离出来。这一事实与拼音文字书写的词的内容无关,它是人的听觉经验和视觉经验突然分裂的结果。

作为视觉功能的强化和延伸,拼音字母在任何有文字的社会中,都要削弱其他官能(声觉、触觉和味觉)的作用。。这一情况没有发生在诸如中国这样的文化中,因为它们使用的是非拼音文字,这一事实使之在经验深度上保留着丰富的、包容宽泛的知觉。这种包容一切的知觉,在拼音文字的发达文化中受到了侵蚀。会意文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完形,它不像拼音文字那样使感觉和功能分离。

中国的文字却大不相同,它赋予每一个会意字以存在和理性的整体直觉,这种整体直觉给作为精神努力和组织记号的视觉序列所赋予的,仅仅是很小的一个角色。在西方有文字的社会里,说甲是乙“尾随而至”的起因,仍然是说得通的、可以接受的,仿佛造成这样的序列里有什么机制在起作用。

唯有使用拼音文字的文化,才掌握了作为心理和社会组织普遍形式的、连续性的线性序列。将各种经验分解为整齐划一的单位,以产生更快的行动和形态变化(应用知识),始终是西方的力量既驾驭人又驾驭自然的秘密。

文明以文字为基础,因为文字是使文化一致的加工过程,这一加工过程靠的是视觉的时空延续,时空延续又靠的是拼音字母表。

现在西方世界使用的所有拼音文字,从俄国人的到巴斯克人的文字,从葡萄牙的到秘鲁的文字,都是希腊一罗马字母表派生出来的。它们的形、音、义和言语内容是相互分离的,这使它们成为翻译和文化同质化的最重要的技术。

127 直到电报问世以后,信息运动的速度才比信使传递快。在此之前,道路和书面词语是紧密相连的。只有等到电报问世以后,信息才从石头和莎草纸之类的实物中分离出来,很像货币早些时候从兽皮、金银锭、金属中分离出来,并最终表现为纸币的形式一样。

131)假使我们了解比较老的媒介,比如道路和书面词语,假使我们对这些媒介对人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本可以减少甚或消除电力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一种文化既了解支持它自身结构的技术,又准备维持这样的结构——有没有这样一个例子的文化呢?如果有,那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或推论所偏好的出来的价值观念或偏爱,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不变的。

134 在“书面词”那一章,我们看见拼音文字如何将部落人转送到视觉世界中,怎样吸引他们承担按视觉来组织空间的角色。寺院里的僧侣阶层所关注的是历史的记录,是控制看不见的内在心灵空间,而不是外在的军事征服。。因此,在垄断知识的僧侣和希望将知识用于国外征服和强权的武士之间,就发生了冲突。

138 充分发育的城市与文字的发展巧合,尤其与拼音文字的发展巧合,此时的拼音文字是形声分裂的特殊文字。正是有了这一工具,罗马才能将部落区域转换成一种视觉序列。拼音识字的效果不依赖劝说或诱骗也能被人们接受。这一技术将口语铿锵的部落世界转换为欧几里得线性排列和视觉空间的功能,是自然而然的。

140 印刷品即机器印出的文字,推广了人的功能的分离和延伸,其程度连罗马时代也难以想象。因此,大大加快的轮子速度,包括路上行驶的轮子和工厂中运转的轮子,与拼音字母表联系在一起,就非常自然了,因为字母表在古代世界中曾经发挥了与轮子相似的加速发展和专门分工的作用。

142 “但是,等到该城规模扩大以后,等到城郊的交通更方便以后,人们就分散开来,并同时定位于各具特色的居住区。”上述这句话包含了本章的主题。可以将这句话推而广之,去包容文字的艺术:“当知识以视觉手段传播开来时,当它以字母表的形式出现、更方便人们使用时,知识就发生定位,并分割为专门的领域。”

152 )数字的出现,确实表明一种文化中日益倚重视觉的倾向。吧种严密整合的部落文化不会轻易让位于分离倾向的视觉压力和个体本位压力,这些压力导致劳动分工,尔后又引起文字和货币之类的加速形态的媒介。

155 我们已经看到,拼音文字这一技术如何促进视觉连续性和个人观点的形成,如何有助于统一的欧几里得空间的兴起,丹齐克断言,对应的概念赋予我们基数。线性和视点这两种空间概念都来源于文字,尤其是拼音文字。然而,这两种概念在我们的新型数学和物理学中,都不是必需的。文字对电力技术也并非必要。尽管如此,文字和传统算术当然有可能长期对人极为有用。

184 货币作为一种使劳动和技能放大和延伸的社会资产,是便于获取和携带的,但是随着象征性货币即纸币的到来,它就失去了很大的魔力。正如文字使言语失去魔力、印刷术又使言语进一步失去魔力一样,当货币取代了黄金时,黄金的迷人气息就不复存在了186 “金钱万能”,因为货币是一种隐喻、一种迁移、一种桥梁。正如词语和语言一样,货币是公共积累的工作、技能和经验的仓库。但是,货币又像文字,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正如文字强化了言语和顺序的视觉形象一样,正如钟表从视觉形象上把时间和空间分开一样,货币把劳动和其他社会功能分离开来

187 看无文字社会里货币的性质和使用的情况,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字女口柯有助于货币扎根。商品的一致性,和我们现在视之为理所当然的固定价格体系,在印刷术为它们铺好路之前,是不可能的。落后”国家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经济“起飞”,因为它们没有经历印刷术广泛的加工过程,印刷术的整齐划一性和重复使用性具有心理适应上的条件作用。无孔不入的书面视觉文化支撑着价格和计数,但西方人对此一般是知之甚少的。

205 这里表现的是与谷登堡技术同时诞生的绘画里的线性透视法。但是直到弥尔顿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 )问世以后,线性透视法才进入了言语世界。就连书面语言也抵制线性序列和消失点这种绘画里的抽象视觉次序,它抵制这种视觉次序的时间竟长达两千年之久。

247 人体的大部分张力可以解释为延伸储存功能和运动功能的需求,这样的功能需求也发生在言语、货币和文字中。形形色色的器皿都是人体张力借人体延伸而产生的。对储存和便携功能的需求,在花瓶、水罐和…慢性火柴”(slow match,即储存的火种)等物品的身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371 正如收音机这种媒介仍然给人提供节目的内容一样,唱机也是一种热媒介。如果没有这种热媒介,作为探戈、切分乐和爵士乐时代的20世纪,就会具有迥然不同的节奏。但是,唱机纠缠在许多误解之中,正如它早期的名称“gramophone”(文字+声音)所包含的误解一样。当时的唱机被认为是听觉文字的一种形式。唱机还有一个包含误解的名字“graphophone”(书写工具+声音)。在这个名字里,唱针被认为承担着笔的角色。把它看成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 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2、影响 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影响,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报告题目: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课程名称: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新闻学 年级: 12级 学号: 1205010317 学生姓名:惠才贤 指导教师:聂萌 2015 年 06 月12日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摘要: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让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来认真解读一下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观点的实质。 关键词:媒介讯息实质 一、“媒介即讯息”的含义 “媒介即讯息”是什么意思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1】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这一观点乍一听上去给人以一头雾水的感觉: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发生关系的中介,讯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就会是讯息呢?其实,麦克卢汉是从功能和影响这两个角度,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解释。麦克卢汉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作为了媒介的内容。关于从媒介技术的功能的角度理解“内容”,麦克卢汉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外一种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它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身是非语言的。’”【2】他还将媒介的效力归因于一种媒介总是被赋予另一种内容被作为其“内容”。应当承认,媒介作为承载、传递社会信息的工具,一旦进入信息流程,便会以其自身的特征与活力,对社会产生有力的影响。 由于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因此传播方式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例如, 当印刷传媒在社会传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时, 人们自然而然会重视书面语言符号的使用技巧, 重视文章的逻辑、修辞等。一旦电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媒介, 人们对书面语言符号使用技巧等的重视程度就有所减弱, 而开始转而强调声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不过,现代电子媒介不仅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因此,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第三,“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 0903广告学吴佳蕾学号:220904025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巨匠,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震惊了西方乃至世界,这位加拿大学者称为了传播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知和圣人。他在书中强调“媒介即是信息”,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一概念在当时社会坏境下无疑是非常新奇的,实际上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些问题时,人们觉得他所著的不像学术论文,更像科幻小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知识。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在当代社会,媒介已经如同长在人们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割。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电话、音乐、报纸、周刊、消费品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介大片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它和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不正是一一验证了麦克卢汉的语言吗?当一个人陷在媒介纠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们疑惑,恐惧着自己的不能掌控。光纤、数字化、无线电……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虚拟的时空,真实

已不再受到限制,虚拟社会的生存游戏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存在。大众媒介的普及无疑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媒介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言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人对媒介的控制和利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2、影响

谈麦克卢汉定义的热媒介、冷媒介之荒谬——读《理解媒介》

谈麦克卢汉定义的热媒介、冷媒介之荒谬——读《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是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的成名作。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创了当今习以为常的术语“媒介”,提出了今天的媒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概念“地球村”、“信息时代”,阐述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学术观点。 如今,我们真正已经生活在麦氏预言的“地球村”中感受、接触、使用各种“媒介”。有趣的是,我正是通过网络电子书的方式阅读到《理解媒介》,与同好此书之人交流感到精彩或者困惑之处。粗浅的通读一遍之后感到要想真正读懂麦氏的思想还需要再仔细看上几遍。不过,还是产生了有一些关于“冷媒介”“热媒介”问题的思考。 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传播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参与程度低,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而“冷媒介”与此正好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 麦克卢汉所谓的“热媒介”是指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等等,而“冷媒介”则包括电视、电话、漫画、谈话等。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的提出,启示了我们不同媒介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研究传播学时不能忽视对所运用的具体媒介的研究。但是这个定义的划分却缺少理论规范,不够科学严谨。

麦克卢汉牵强地把电视和电影分别划分在“冷媒介”和“热媒介”的范畴内。原因仅是:他认为电影的光源和视线的位置关系是正好相反的。电影观众的视线受背后的光源将其诱导到前面的银幕上,电视观众则直接面对显像管这一光源。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受众来说,电视是外部世界,比电影更需要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解读。由此,他认为电视是“冷媒介”。 麦克卢汉只在显像技术上把电视和电影区分为冷热媒介,未免过于武断。显像的过程并非受众参与的,受众最终只是看到屏幕上的影音图像,所以我认为,电视和电影的传播手段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受众视觉、听觉地冲击来完成传播的过程。电影所播放的内容,电视也完全可以播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在音响效果和影像清晰度上几乎可以和电影达到相同的冲击力。如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是一样的,我想区别开来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对此,麦克鲁汉曾解释说,在电视屏幕上一秒钟闪现数百万个光点,而人眼只能感应其中的60至70个光点,并且观众还得将它们在大脑中依次组合成原先的图像,这样电视便成为低清晰度高参与度的媒介即冷媒介。 麦克卢汉说热媒介只是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照片从视觉上说是具有高清晰度。卡通画却只有“低清晰度”。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言语和电话是一种低清晰度的冷媒介,它给耳朵带来的信息很少。 如果说照片在视觉上是高清晰的,那么电话和言语在听觉上也是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 殷晓蓉来源:新闻传播学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6756114.html, 【本文提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一是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关联;二是不同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多种解读;三是有关麦克卢汉在当代传播思想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地位。 【关键词】麦克卢汉传播思想当今时代反主流文化运动 1911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西部的一个小城镇。这里是加拿大大草原的集聚地,邻近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麦克卢汉自己曾回忆道,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为他提供了一个观看主流社会文化的“反环境”。 1967年是加拿大国家的百年诞辰。正是百年之前的1867年,随着几条重要铁路的建成,《英属北美法案》宣布了联邦制加拿大的成立,后者以“加拿大自治领”著称,包括安大略、魁北克等地在内。百年庆典,加拿大人民既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又因为正逢遭受美国传媒文化渗透的顶峰期,而担忧这个国家的未来。此时的麦克卢汉,与加拿大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尽相同——他频繁穿梭于美国的重要机构之间,赞美美国媒介新技术,并沉浸在美国社会赋予他的“媒介先知”的光环之下。 2011年,麦克卢汉已历经几度沉浮,潮落又潮涨。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人们以不同方式表达对于他的缅怀:网络上有纪念他百年诞辰的网页;Neopoiesis和Peter Lang出版公司分别出版了重新挖掘其思想的《媒介和形式的原因》(Media and Formal Cause)以及《传播理论》(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等新书;全球各地召开了大约40余场论坛和讲演等纪念活动①。上述种种,不断地将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赛博园区”、“数字时代”等新颖语词联接在一起,凸显了这位“传播奇人”的当代意义,后者某种程度上是超国界、超地域的;尽管在另外一个语境之下,美国以媒介技术和媒介内容为主要代表的文化渗透,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侧重传播思想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麦克卢汉对于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 一、反主流的精神气质和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 麦克卢汉走红的年代是上世纪60年代,这也正是波及全球的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高潮期。麦克卢汉的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人们过去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说我们发疯,没有人能理解我们。现在他们说,这些是最明显的事实。太简单了,太容易理解了。其实在这里,变化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人们的思想。”②某种意义上说,麦克卢汉引导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当时青年反叛运动的“思想彗星”。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透过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通过比较麦克卢汉本人与传统学者对媒介的认识态度,及麦克卢汉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论证手段,探讨出其关于媒介理解的效果之所在,为以后的学者在做学问时提供借鉴。本文在某些论证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比如挖掘出麦克卢汉与库利思想的切合点,并大胆的引用了西方哲学家的一些思想,这有可能违背了辨证法的观点,然而为使本文衷于我们最初的写作目的,衷于麦克卢汉本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我们仍决定大胆试吃这只螃蟹。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延伸 作者简介:雷芳,韦盈盈贵州民族学院经管学院02级工管班邮编:550025 指导老师:喻野平教授 当代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会立志创新,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突破传统的思维,但在传播学界有这样一个巨匠,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在人民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是谁?是谁给他灵感和勇气?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仿佛一个被施了魔咒的教书匠,他一下被赋予了非凡的力量,请允许我暂且这么说,这一切听来都那么蹊跷,但是事实却是如此,麦克卢汉的许多观念都是信手拈来,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也没有准确的论证,仿佛这些观点是谁透露给他的,他只需要将他们写出来,等着时间去验证,麦克卢汉是成功的。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赢得了“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浦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①这是一种明达的舆论共识,同时他也用实际告诉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同样“惟有偏执者才能成功”②。 考察麦克卢汉在传播界的地位 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如下图所示: 传播学的发展早期主要分成两个学术思想源流: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1, 20实际20年代以前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概念: 1.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他的这个观点,与英尼斯关于传播和文化史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英尼斯的观点是:对边远地区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帝国权力的扩张,都与有效的传播系统分不开。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麦克卢汉借用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 3.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问答: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并对其进行分析麦克卢汉的研究是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的。一、“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他借用了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三、“冷媒介”与“热媒介”之分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启示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探索其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但他们的理论都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把媒介描绘成导致社会发展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否认,作为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他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他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1 第291页)“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同上,第301页)“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媒介。”(同上,第303页)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 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 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 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最后是喜欢辩论。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 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 二、传播学三大学派 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 ①经验学派。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

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 ——读《理 解媒介》有感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之作,对当时乃至现在的传播学界都有极大地影响。这本著作我已经拜读过几遍,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触,旷世之作之所以旷世正是因为其思想的超前性和独特性。在这里我想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和对该著作的个人理解,或许有些浅薄,但也是诚挚之作。该篇读书笔记我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麦克卢汉个人的看法;二是对《理解媒介》这本书的理解;三是引发的一点个人思考。 一、麦克卢汉之我见 (一)生平: 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父亲是卫理公会教徒保险推销员,母亲是一位浸礼会教徒女演员,善于朗诵,在北美巡回演出。起初学的是工程学,随着他对英国文学的不断增长的热情,淹没了他早年想当工程师的愿望。之后进入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麦克卢汉与1936年在威斯康辛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在20多年的教师和批评家的历程中,发表了许多文章。在剑桥,他深受所谓“新批评”学派的方法论和道德倾向的影响。新批评学派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多数作家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表达了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对抗。这些对他早年的媒介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文学批评家(机器新娘)——50年代的转化时期(接受了英尼斯的学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中)——60年代的成熟期(古登堡星河璀璨,理解媒介等)。 (二)主要著作:

1、1951年的《机器新娘》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对每日生活进行解释,它标志着麦克卢汉学术生涯的真正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卷入这个传播媒介研究的大漩涡中。其中麦克卢汉第一次对现代传播媒介和大众文化作了全面分析,包含了麦克卢汉自身中的一种尖锐的矛盾:“一方面他具有一种清晰地愿望,想对现代传播(特别是广告)导致的“集体的恍惚”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趋向于从传播媒介形式的自身条件来将其作为美学整体进行思考。”1 2、1962年的《古登堡星河璀璨》表现了作者对表音文字和印刷品造成的感觉和文化后果的深远沉思。 3、1964年的《理解媒介》是其成名之作,集中了他的主要思想成就,该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而第二部分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媒介入手进行分析和解释的。 (三)我看麦克卢汉: 1、透过三种人物看透麦克卢汉 (1)文艺复兴中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麦克卢汉本身是永远前进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不后退,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堂吉诃德追求自己的骑士梦,麦克卢汉追求自己的神话。那么多的责骂和谩骂都抵挡不住前进的思想。有幻想才有创新,有创新社会才会发展。 (2)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带翼的一个怪兽,这里的怪不是说麦克卢汉本人,而是说他的这些奇谈怪论,因为怪(奇谈怪论)而出名但不是伟人(他死的时候的讣告不敬,人们只会问他怎么了,而不会感到伤心与悲哀,是一个名人,仅限于娱乐的意味)。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讯息论被传播学界成为“斯芬克斯之谜”,历来后人都理解不透,他本身就是有些令人捉摸不透,提出一些奇谈怪论。 (3)现代版的郭德纲:娱乐界每个人都要炒作,而麦克卢汉也被星探盯上。大肆宣传,这已经越出了学术界的正规范围。同时郭德纲与BTV的翻脸,类比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关系,麦的风靡不只是他的思想另类,也因为英尼斯对他的引导和他对英尼斯的攀爬,但是之后他抛弃

麦克卢汉及我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及我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媒介讯息 麦克卢汉传媒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

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 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

浅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与“互联网思维”

浅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与“互联网思维” 摘要: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传播学,媒介学等和信息传播相关的学科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把麦氏的理论与当今社会现实的结合并加以修正和扩展变成了后来的研究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将使用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的理论视角来审视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的"互联网思维",试图从麦克卢汉和相关经典著作里面找到依据,以另一种视角解读"互联网思维"。 关键词:麦克卢汉;反机械主义;互联网思维;冷热媒介 麦克卢汉是20世纪极负盛名同时也极负争议的媒介学家,传播学家和思想家,他基于当时的技术基础所提出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以及"冷热媒介"理论。随着他的著作《理解媒介》的出版,他的理论进而在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其中,有对其思想大为赞扬者,同时也不乏有人发出严厉的批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讨论麦克卢汉的理论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的可适性便显得非常重要,而在他的三大理论支柱中,笔者经过思索,认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实际上对于人们理解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尤为重要。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麦克卢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原"冷热媒介"理论。 1、麦克卢汉的"反机械主义"思想 麦克卢汉所讲的"机械主义"在本质上直接指向西方长久以来的以分类,逻辑和分析等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源头可以直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甚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对事物进行严格和标准的分类,把世界分割成若干专业的门类。 2)通过严格的线性因果逻辑分析事物的形成,关系以及演变。 3)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和精密的计算来得出最佳结论。 4)通过集中的,机械的,结构性的调整来追求更大的规模和效益。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歇尔(赫伯特)麦克卢汉一、主要摘要:“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机智。”“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拖放出来一样。”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印刷术以来的绝大多数技术和娱乐都是热的、分割的、排斥的。但是到了电视时代,我们看见向冷价值的回归,向广泛、深度卷入和参与的回归。”“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

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 “因为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古往今来的玩世不恭者,男人最痴情的,是反应他们自己形象的女人。”“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有一个例子是贝都因人骑着骆驼听半导体收音机的现象。灌水般滚滚而来的观念使土著人面临灭顶之灾,没有任何的东西侵犯他们做好准备去对付汹涌而来的各种观念。这就是我们的技术通常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在读书识字的环境中遭遇收音机和电视机时所做的准备,并不比加纳土著人对付文字时的本领高强。文字环境把加纳土著拽出集体的部落社会,使他搁浅在个体孤立的沙滩上我们在新鲜的电子世界中的麻木状态,与土著人卷入我们的文字和机械文化时所再现出来的麻木状态,实际上是一样的。”“事情越真实,诽谤越厉害。”“每一种塑造社会生活的产品,都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一种感觉的加温往往会产生催眠的效果,所有的感官的降温往往会产生幻觉。” “任何一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加热到支配地位是时,都会排斥舒服的感觉。” “只有站在与任

从微信透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从微信透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在现代传播学史上,麦克卢汉无疑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理论家。在他之前,传播学基本都是围绕媒介的信息内容及效果进行研究,而麦克卢汉则一反传统,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科技以其强大的力量使交流、互动和分享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技术将人类传播重新带回到“部落化”状态。在媒介流变的今天,微信体现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功能和效果。 从感官模式探讨微信的成长 微信的进化速度超乎人的想象。从文字、表情符号到语音对讲,从群聊、视频聊天、摇一摇到在线支付,微信在满足用户人际交往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感知娱乐和低成本消费的生活需求。人际交往是微信的基本特性,产品功能的步步升级在变革用户个人感官的同时也使用户关系发生改变。用户在维护已有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既可以结交远在天涯的新朋友,也可以认识近在咫尺的陌生人。产品本身附带的语音对讲、摇一摇、LBS、漂流瓶、吹一吹和接收QQ 离线消息等新奇功能让原有的人际交往变得不同寻常,增添了娱乐性。 实际上,微信不仅是一个人际传播平台,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游戏平台。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游戏是人为设

计和控制的情景,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例如,当用户利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便可进入某个游戏页面的双网互动平台,游戏可以在手机或者PC端进行,游戏结束后还可以一键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微博或手机联系人,这种多通道链接好友的优势使游戏快速被他人关注。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把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标准,许多游戏和活动方式便成了传播媒介,这正是麦克卢汉基本思想的独特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的应用和升级将使人们重新回到“部落化”。这种将个人眼、口、耳、手融合的感受模式演变成的整体知觉延伸变化,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媒介技术发展和人类传播文化的改变。 技术决定论与微信的进化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开创了以媒介技术变化来划分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先河,并强调技术对塑造环境的重要作用。媒介技术论准确预测了技术将在未来重塑时空距离,人类将通过光速般的信息传递实现互通,再度实现向部落文化的心灵回归。 进入电子传播时代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搜集、传输和存储能力使人们能及时了解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部落,形成“地球村”。回顾传播史,人类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