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的战略联盟研究

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的战略联盟研究

河海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的战略联盟研究

姓名:詹小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张阳

20040517

近年来,跨国公司抢摊中国、以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大大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和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不过,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物流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的紧迫需求,同时在合作关系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双方物流观念上的转变和合作方式的创新,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研究、探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色、职能和定位问题。本文选取了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视角,以其与货主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即拟把战略联盟的理论结合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理论中,从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出发,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建立联盟的可行性为基点,逐步探讨适合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的选择和制定。

本文着重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货主联盟)的必要性和如何去建立物流联盟阐述了货主联盟的制定。同时,提出了这是一种新型战略联盟的模式,它不仅具有一般战略联盟资源共享,共担风险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是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特有的,它还具有规避物流外包的风险、提高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探讨了这种模式势必会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要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

Nowadays.withTNCcomingtoChinaandthedevelopmentofeconomy,theneedofTPLhasbeenincreasinggreatly.TheTRLenterpriseofourcountrygrowsin

tllisenvironmentandbackground.

However,thedevelopmentofourTPLhasjustbegan,theexistinglogisticsservicecall’tsarisfythecustomer’surgentrequirement.Meanwhilethereareseveral

anditscustomergeneralproblemsinthecooperationrelationshipwithTPLenterprise

enterprise.A11ofthesehinderthemov协gofTPLinourcountry.Tosolvethis

andtheinnovationofproblemshoulddependonthechangeofideainlogistics

cooperationpaaern.Itdemandsusstudyandsearchtherole,function,andpositionofTPLenterpriseOllamoredeeplylevel.Thisthesisdiscussesthisquestionfromthisangle.andtakesitsstrategicalliancewithcustomerenterpriseasmaintarget.FurthermorethisthesistriestolinkstrategicalliancetheorieswimTPLenterprisemanagement.Itstartswitllthenecessityofsettingupalogisticsstrategicalliance.debatestllefeasibilityofthisalliance,andgoesonexplorethesuitablechoiceofsuchanewstrategicalliance.

nlisalliancediscussinginthisthesisisanewpatterninlogisticsenterprise.ithasthefollowingcharacteristics:sharingthesameresoBrceandrisk.increasingtheservice1evelofpersonalityandspecialization,raisingtheloyaltyofcustomerandreducethecostoftransaction.ThussuchpatternissuretobeanimportantoneduringtheprocessofourTPUsdevelopment.

Keywords:TPLenterprisestrategicalliancecorecompetit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2004年05月15日

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亲笔签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2004年05月15日

论文作者(签名)

(注:手写亲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化的竞争更加激烈,制造商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外购的物流服务方式,不仅是外资,不少国有、民营企业也选择了这种方式,从而拓展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状况

2002年,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中方客户更注重直接运输和仓储成本,管理和库存成本被排除在物流成本之外,只有33%的客户知道物流整体成本的数字。库存量过大与流动资金周期慢是物流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能力薄弱。增值服务薄弱的主要原因有: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认为客户还没有做好外包的准备;另一方面,客户认为中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同时也认为自己有能力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干好。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未能赢得客户对其服务能力有充分信任时,只能局限在相对较低层次的基本物流服务上。

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及构成情况看,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仍占主导地位,如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它们凭借原有的传统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经营网络、大型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范围,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其次是外资物流企业向国内物流市场渗透。如UPS、TNT、总统轮船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为本国客户提供延伸服务的同时,开始为中国国内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三是民营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如宝供、京阳、快步易捷等,它们利用自身在体制、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规模、增设网点、完善功能。四是一部分从大型国有生产流通企业分离或转型的物流公司,如从美的集团分流出来的安得物流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流程重组形成的海尔物流等,都已成为第三方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动态

随着对外开发程度的加大,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国内物流企业加大整合改造力度。最近两年物流行业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通过深化内部改革,优化网点布局、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完善物流功能等,以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二是通过企业之间实施

中圜物流年鉴2003年

并购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涌现出一批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大型物流企业。

仓储、运输企业大力推行流程再造和资产重组,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如武汉储运总公司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改造物流设施,全面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致力于发展增值物流服务,提升传统业务。公司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与大客户百威啤酒等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多功能、综合化的物流服务,积极融入客户的供销链,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这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今后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一些已具品牌实力的新型物流企业正在致力于新的发展战略,朝着大规模、网络化、信息化、多功能的现代化物流方向发展。如深圳市中海物流公司是深圳福罔保税区内创办的最早的物流公司,现已发展成拥有多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企业集团,成为国内物流行业很有影响的物流企业。2002年,公司在惠州、东莞、珠海等地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企业,收购控股了深圳鹏骏航空货代有限公司,同时还以技术和管理投资,与柳州商贸控股公司共同组建了柳州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使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经营实力大大增强。如国内知名的民营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为适应客户需要,合理调配资源,加快从管理型向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渡,投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物流基地。规划在全国建设10个物流基地,已建成苏州和广州两个。该公司宣布与IBM携手合作,利用IBM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切入供应链服务市场,开始了目标直指国际物流服务商的二次创业历程。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呈现的特征

随着供应链思想的发展,虽然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价格很敏感,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不断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但是,物流服务仅仅基于成本的竞争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许多客户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要求开展基于时间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并要求加强对供应链条上配套企业的支配和控制。因此,客户对融入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而且还要能够符合客户准时制生产及零库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一定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制定有一定弹性、切实可行的应变措施,保证供应链条正常运转。

在这种形势下,第三方物流围绕着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改造和发展自己,呈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以合同方式提供物流服务的比例显著增加。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制造商为了选择有实力的物流供应商,降低交易成本,获得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避免与许多物流服务商打交道,只与特定的物流服务商签订物流合同,以保证获得稳定高效且能加以控制的物流服务。双方并且根据合作的经验,对外购物流服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加以提防,列出详细的清单,制定标准范本与条款,使合同法律化。如武汉百威啤酒业务规模很大,辐射全国各地,但只选了两家物流公司承担仓储、运输、配送、库存管理等业务。

其次,提供综合化物流服务的比重上升。制造商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为了加强物流业务的管理和监控,保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获得较高服务成本性价比,

往往只愿意雇用少数几个物流服务商。这就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综合化服务。同时,随着物流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整合,物流设施、设备得到改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且可以利用行业背景优势,与客户加强战略层次对话,了解客户运作,实旋联合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和作业效率。

第三,物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质量被视为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崇尚五个“Right”的原则,即能否以合适的产品(Therightproduct),在合适的地点(Intllerightplace),以适当的数量(Intherightquantity),在所需要的时间(Attherighttime),以及恰当的价格(Attherightprice)提供给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的客户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较高,是最具竞争优势和活力的企业。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国内外市场的界限逐渐消失,这些客户都已经或将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为了适应这些客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将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

第四,个性化服务得到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经营已逐渐从少品种、大批量为特征的大众营销阶段转向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征的差异化营销阶段,讲求以市场为导向。这种趋势反映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就要以个性化的服务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协作,保证信息在两个组织的管理层之间流动,使之与每个公司的垂直沟通相结合。2

1.2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指这种“第三利润源泉”的来源,它是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为其中一方或双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其发展的历程更短,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社会各界,无论是学术界、企业界还是政府,都对第三方物流给予了热切关注,这种关注,从东南沿海城市开始逐步蔓延到全国,直到现在形成了一股“第三方物流热”。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和基础条件下产生的,有其必然性。进入90年代,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技术条件也F1臻成熟,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而跨国企业一般在规划建设之时就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准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

2丁连科《我图物流业面临国际化竞争态势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1(6)

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

不过,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物流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的紧迫需求,同时在合作关系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成为我国物流社会化的一个瓶颈。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双方物流观念上的转变和合作方式的创新,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研究、探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色、职能和定位问题。

鉴于以上研究背景的分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一种白热化的趋势。其发展的特点重点突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合同方式提供物流服务的比例显著增加;

二、个性化服务得到重视;

三、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沟通已经达到战略层次;

四、物流服务质量逐渐代替价格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暗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一种新的方式可以尝试,那就是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实现契约性合作,建立战略的联盟方式,从而达到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双方的“双赢”。

所以,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一定要和客户建立这种联盟战略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建立的动机和因素是什么?如何去建立这种联盟战略?这种联盟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如何实施和管理来保词:联盟战略的成功?

为了研究方便和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下面统一一下客户的概念。因为本文所论述的物流企业与客户的联盟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之间的联盟,所以为了以示区别,本文把有物流需求的客户企业统一称为货主企业。那么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视角,研究其与货主企业建立的物流联盟战略。

研究此问题的意义有:

理论意义: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理论很多靠引进,不能同物流实践相结合。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随着物流的需求迅猛地发展,需要合适的理论指导其健康发展的模式。本文所讨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建立的联盟战略的发展方式是顺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特点所提出来的,因此,必然会在理论上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

实践意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践也表明,本文提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的联盟战略必将能使他们能更加迅速地从管理规范、组织设计到服务水平、人才聚集等全方位成熟起来,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

1.3文献综述

1.3.1我国物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物流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50年代传入日本,60年代末由R本传入我国。而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的分配和流通全部按计划进行,人们就将其理解为物流,所以,我国最早接触物流的是物资部门。由于受当时环境和行业观念的限制,人们对物流的理解长期局限于仓储、分拨、配送等狭窄的范围之内。3

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先进的管理思想进入我国,我们开始重新认识物流的重要性。物资部门首先将物流思想运用于实践、努力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大力开展货物配送服务,为我国物流实践的起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的经济、管理理论界的学者也开始了系统的物流理论的研究。80年代以后,一些管理基础较好的交通运输企业在同国外同行竞争中感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并着手自身的物流化改造。与此同时,原来研究运输经济和运输管理的学者也开始涉足物流领域,物流的概念才在我国逐步普及起来。

一、物流基础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但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很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80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从那以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丌始出现“物流”一词。4

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已有2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学者、研究人员对物流的发展历史、内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对物流的概念起源于物资系统,且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对模糊,因此,仍有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物流一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短短几十年中,已成为一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单纯依赖商流赚取利润的机会愈来愈少。因此,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向素有“第三利润源”之称的物流。

二、第三方物流理论探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各国,现代第三方物流(:3PL)作为一个新兴的事业形态,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引起广大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它的出现不仅是80年代西方对物流领域政策放松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本身的核心业务,而把主业以外的工作加以外部化的结果。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满足了客户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

3赵宁《我国物流研究发展趋势刍论》财经问题研究2001(12)

4冯耕中《我国物流研究现状和展望》现代企业管理2002年第五期

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组建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其社会效益被国际物流专家比喻为一座金矿,它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日本、美国、欧洲,社会化物流分别占本国物流配送总量的80%、57%、60%以上。在同本,即使是大型连锁超市或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也是社会化的。而我国不仅大型连锁超市、大型生产企业自办物流,就是连中小企业也绝大部分自办,只有10%是社会化的。没有物流运营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商品流通很难达到高效通畅。

因此,关于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涉及了下列不同的话题: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效益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服务内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第三方物流业在中国成功的关键,等等。

目前,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出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尽管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1)理论上的突破

理论界已经突破了传统仓储业和运输业的界限,将物流理解为包含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诸多功能要素的综合服务系统,认为物流不仅仅是以上功能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将它们进行整合,在内涵上进行拓展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物流概念已经从流通领域延伸到了生产领域,甚至在工程管理、设备维修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对物流的理解已从狭窄的空间进入更广阔的领域。

(2)进入了物流规划战略管理研究层次

我国已把物流规划战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着手物流定量化方面的研究。物流规划技术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原有各功能要素的研究模型进行整合,以供应链思想为指导,从追求小系统局部最优转变为追求大系统的整体最优。二是引进开发了部分物流规划的专门技术,比如物流网点布局的模拟方法、物流中心规划的启发式方法等。三是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复杂的模型运用于实践成为可能。

(3)研究和借鉴先进的物流企业管理模式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形式,大多是从借鉴国外经验开始的,与之对应的各种优化管理方法,一直是物流理论研究的重点。目前,人们对物流合理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运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制定最优运输计划,实现物流合理化。二是运用系统分析技术,选择货物的最佳配比及路径,实现物流的优化配送。三是运用存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物流的优化库存。四是运用模拟技术,对整个物流进行研究,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同时还将以上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了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的商用软件,使我国物流企业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管理之路。

5赵宁:《我国物流研究发展趋势刍论》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2)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不论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都显得相对落后,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突出表现在:

(1)我国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物流理论研究长期存在“两大阵营”,使各部门间、系统间在物流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很多混乱。如物资系统一直把物流理解为“资通物流”;而交通系统则提出物流就是“大交通”。这种对物流理解上的偏颇,使一些研究者从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物流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导致物流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供给结构上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物流失去了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优势,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这种混乱实际上反映了管理体制和条块分割所带来的各部门在发展物流产业指导思想上的分歧和不和谐,势必严重阻碍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2)物流研究的可操作性不强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才能指导实践的发展。我国在从国外引进物流概念的过程中,实践的步伐相对滞后,所以,部分理论研究长期缺乏实践的支撑,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3)理论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指导性不强

由于我国物流研究的历史还不长,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还存在许多有待填补的空白——如何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企业经营形式、如何建立物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保证体系、如何对物流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目前,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物流已有一定规模,一些区域性的物流市场正在形成,实践的形势要求我们去把握市场特点,研究市场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挖掘市场潜力,引导物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由于这些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起步,导致物流商对物流投资的信心不足,抑制了物流企业数量的增进和规模的扩张。已经建立起来的物流企业,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对市场认识不足,加之规模小,企业自己建立的一些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业难以有效贯彻,使物流水平大大低于期望值,物流产品不对路和服务质量偏低致使需求增长乏力。而物流理论研究滞后,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1.3.2企业战略联盟研究的现状分析

自从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fRNigel)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来,战略联盟就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尽管目前理论学界和企业界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仍有争议,但从总结战略联盟的各种形式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一个相对合适的定义: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6

6丁群《关于我图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研究》2003年(8)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例如,1986—1995年间美国合资企业的数目递增了423%。战略联盟不仅包括了股权合资企业,还包含了涉及到生产、营销、分销、R&D的非股权协议。国际问的战略联盟是利用来自两个或多个国家的自立组织的资源和治理结构的跨国界合作协议。构建联盟现己成为进入新兴国际市场的常用方式,并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三种战略之一。

为了使我国的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的理论界也对战略联盟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从战略联盟的概念,到形成的驱动因素,到战略联盟建立的步骤、战略联盟特点及运作的方式以及战略联盟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都有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普遍认为战略联盟的概念是: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某种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与并购相比,战略联盟并不强调伙伴间的相容性,更注重相互之间的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

关于建立战略联盟的动因,主要有以下理论解释:

(1)“战略缺口”理论。

根据泰吉和奥兰德等人提出的“战略缺口”(StrategicGap?)理论,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绩效目标造成巨大的压力。当跨国公司分析竞争环境,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和资源时,经常发现,在竞争环境中它们所期望取得的战略绩效目标与它们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达到该目标之间,存在一个缺口。而战略缺口的存在却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走完全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这就客观上要求它们走战略联盟的道路。因此,战略缺口是推动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结成战略联盟的重要动力。7

(2)“价值链”理论

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和构成“价值系统”。企业价值系统包括供应商价值链、生产单位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等。价值链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各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程度与其在价值链上的位置有很大关系。任何企业都只能在“价值链”某些环节上拥有优势,而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优势。在某些增值环节上,本企业拥有优势,在其余环节上其他企业可能更有优势。为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彼此在各自价值链的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可以求得整体收益的最大化,这是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原动力。

(3)“资源依附”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资7贺丹郭洪先《论企业战略联盟》生产力研究2003(5)

源,比如技术、资金、信息、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当企业所需的某种稀缺资源被其他企业所独占,资源的可获性较差;或者由于企业的过度经营而将资源消耗殆尽时,企业往往要求与拥有这一资源的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借助战略联盟,获得所需的经营资源。

(4)“联合经济效应”理论

若干企业组织采取跨国联合协作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组织外部的“共享”要素,发挥各自异质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相辅相成的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新的利润源泉,这就是联合经济效应理论。这种经济性来自竞争中的合作和矛盾的协调;来自联合之后资源再配置效益的提高,从而有效地降低一系列的交易成本;来自高技术的加速开发和联合利用;来自新市场的快速进入和先行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联合经济是范围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对“内部化”理论的一种超越,侧重于企业组织外部的信息、技术和资源等的共享、互补,即充分利用企业以外的优势资源,使外部的优势资源内在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对于怎样有效建立战略联盟,美国学者戴维雷(DavidLei)等人考察了一些企业战略联盟,指出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应非常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

(1)挑选合适的联盟伙伴阶段

企业在联合与合作之前,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并据此来寻找或接受能帮助实现战略意图、弥补战略缺口的合作伙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高级管理层了解双方在一定时间里的目的和战略。一个合适的联盟伙伴的基本条件是:能够带来本企业所渴望的技术、技能、知识风险分担和进入新市场的机会等优势。还要注意的是,文化上相容、相似的企业比有较大文化差异的企业更适合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

(2)联盟的设计和谈判阶段

成功的联盟不仅是以交叉许可安排、联合开发、合资经营、股权共享等联盟方式为基础的初始合作协议,还包括厂址选择、成本分摊、市场份额获得等通常的细节以及对知识创新、技术协同等方法进行设计。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还应就联盟的共同目标与主要的中层经理和技术专家进行沟通。另外,由于联盟伙伴之问往往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双重关系,双方应对联合与合作的具体过程和结果进行谨慎细心的谈判,摒弃偏见,求大同,存小异,增强信任。

(3)联盟的实施和控制阶段

战略联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联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联盟内的企业应该把通过联盟向对方学习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晟大限度地尽快将联盟的成果转化为我方的竞争优势。联盟往往需要双方进行双向信息流动,每个参加联盟的企业都应该贡献出必要的信息供对方分享,从而提高联盟的成功率。同时企业要合理

控制信息流动,保护自身的竞争优势,防止对方得到我方应予以保护的关键信息,做出有损我方的行为,因为联盟伙伴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主要竞争对手。8有关战略联盟的特征,理论界达成比较统一的意见是:

战略联盟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组织灵活。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一般由一些独立公司包括制造商、供应商等,有时甚至是往日的竞争对手临时组成,它们聚集迅速灵活。

(2)边界模糊。传统的企业组织均具有明确的层级和边界,而战略联盟则是企业之间以一定契约联结起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一般是突破行业界限而组成的战略联合体。

(3)关联松散。它不是通过行政方式进行协调,也不是通过纯粹的市场机制进行协调,而是兼具了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的特点,合作各方主要是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4)运作高效。战略联盟的实力,单个企业是无法比拟的,它可以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来完成单个企业难以胜任的各项经营任务,具有提升企业竞争力,分担风险、防止过度竞争,扩张市场以及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等高效功能。

(5)技术先进。战略联盟借助信息网络,彼此联系,共同二[作。联盟关系依赖于利用彼此的技术优势,可以使产品迅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6)发挥优势。联盟组织的每个公司都将自己的“核心优势”贡献出来,所以可能构成一个~切都是最优秀”的机构。每项工作,单个环节都可能是世界一流的,而这正是单体公司难以做到的。

(7)彼此信任。联盟成员之间彼此依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要求它们比往昔更多地相互信任。它们将要有‘‘一种共同的使命”,即每个伙伴公司的命运都将依赖于另一个。

战略联盟的运作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共同研究与开发。这是企业之问契约性战略联盟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由于汇集了合作各方的核心资源优势,既高效地加快了开发速度,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又大大地降低了合作各方的开发费用与风险。

(2)定牌生产。联盟范围内合作的一方具有知名品牌,但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则有剩余生产能力。有剩余生产能力一方可能为知名品牌一方生产产品,然后冠之知名的品牌营销。

(3)合资经营。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新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种联盟方式目前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4)特许经营。联盟范围内的合作各方通过特许的方式组建网络方式的联合体,其中一方拥有重要的无形资产,以签署特许协议的方式准允其他各方使用其品牌、专利或专有技术。特许方可以通过特许权获取收益,并可利用规模优势加强无形资产的维护与增值,而受许方也可利用该无形资产扩大销售,提高收益。

8颜光华严勇《企业战略联盟及j£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财经研究2002(4)

(4)战略外包。也称为业务外包,它是指企业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外包给另一家有专业特长的公司,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精简机构,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我国理论界也对战略联盟在我国企业的成功运用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我国企业要想建立成功的战略联盟必须:(1)选择恰当的国内国外联盟伙伴;(2)选择恰当的联盟方式;(3)选择恰当的网络联盟定位;

1.3.3物流联盟研究的现状分析

因为理论界还没有对有关物流企业的联盟做出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本文在这里就将与物流企业有关的联盟都称为“物流联盟”。

美国的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和戴维J克劳斯在他们的著作《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中提到“80年代的10年,标志着这样的一个时期,即发展伙伴关系和联盟关系的思想已成为最佳的物流实践的基础。如今,厂商们开始欣赏合作的潜力,开始考虑将顾客和供应商都作为业务的伙伴。这种想法是要减少重复的劳动和浪费,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以有助于取得共同成功。”“从1980年到1995年,这15年代表了物流复兴时期。规章制度的标志性变化、低成本计算的可得性、信息技术革命、质量创新理念的推广,以及普遍接受的联盟等,所有这一切结合在一起在几乎每一个物流方面都产生了崭新的思想。””

这标志着,实际上美国在上一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了注重物流服务供应商与物流服务需求商结成的联盟的思想和一些应用。但是,这一方面的一个较有系统的理论还没有出现。

在我国理论界,如果将企业联盟的形式大致分为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的话,那么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是属于横向联盟,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探讨出物流企业之间该怎样发展资源优势互补、变竞争为竞合的联盟战略。对于纵向联盟,我国理论界只是研究到了供应链联盟,也就是从一个比较宽的概念上讨论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联盟的方式和特点。而真正将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个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方货主企业的联盟方式进行研究和讨论的文章几乎没有,有的只是零星地提到。本文希望能在这个方面填补一个空白。

1.4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即拟把联盟战略的理论结合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理论中,从建立联盟战略的必要性出发,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建立联盟的可行性为基点,逐步探讨适合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盟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本文研究的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职能进行了界定,并且介绍了联盟战略理论,为

9孙烨《企业战略联盟运转探析》经济师2001(11)

”庸纳德J鲍尔所克斯戴维J克劳斯[美]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机械丁业出版社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建立物流联盟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一步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特征,并联系货主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特性探讨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建立联盟战略的驱动因素。

(3)通过对建立此联盟战略的复杂环境的分析,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所需要的条件和途径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创建此联盟战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论述了建立联盟的主要过程,包括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的谈判,建立联盟的条件和构建此联盟战略的类型和战略选择。

(5)简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联盟战略的特点和管理,并且分析了两个成功的此物流联盟的案例。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物流企业管理理论

2.1.1物流企业

一、物流企业的宏观职能

物流业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是深远而巨大的。对一国而言,物流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优化国家资源配置,改善和有效利用国家的基础设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2.提高原材料和产品流动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转变。

4.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5.提高我国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和质量。

6.增强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物流企业的微观职能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考察,物流企业的职能包括如下内容:

(一)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就是物流服务的供应商。物流的本质就是服务,为制造商的产品生产和营销提供服务,为最终用户的产品可得性提供服务,为供应链的组织协调提供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方式,主动出击,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并分析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功能越来越多,竞争实力越来越强。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物流企业不仅要完成零售店的送货任务,还要完成生产企业的进货任务等,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原料库、成品库,也是最终用户服务的供应者。

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其次是与市场营销战略相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第三是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第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分析将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二)管理存货生产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孙l粥贵潘留栓《物流管理学》北京大学“I版社2002

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三)满足客户需求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F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J下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企业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四)降低交易成本

物流管理的两个主要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就是运输和存储。物流企业正是通过其物流服务能使货主企业降低库存、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流程周转时间等交易成本而获利的。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物流,可以使现代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是实现物流准确及时、跨地域优势的重要保证。

(五)功能整合

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所以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功能的整合正在从业务整合转向信息整合。用网络的优势来整合现有物流服务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己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2第三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伴之以农业回归主业,集中核心业务的高涨呼声,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目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宠儿,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

所谓第三方物流(3PartLogistics,以下简称为3PL)就是指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为了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管理、物流作业或物流设施等部分或全部地外包出去,并与专业物流公司建立双赢的互动协作关系的

运作,所以,对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是协作双方对互动关系的管理。第三方物流的供应商就可以被认为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而传统的对外委托形态只是将企业物流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是物流作业活动,如货物运输、货物保管交由外部的物流企业去做,而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物流管理活动以及一部分企业内物流活动仍然保留在本企业。同时,物流企业是站在自己物流业务经营的角度,接受货主企业的业务委托,以费用加利润的方式定价,收取服务费。那些能够提供系统服务的物流企业,也是以使用本企业的物流设旋,推销本企业的经营业务为前提,而并非是以货主企业物流合理化为目的设计的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则是站在货主企业的立场上,以货主企业的物流合理化为设计系统和系统运营管理的目标。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一定要保有物流作业能力,也就是说可以没有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不直接从事运输、保管等作业活动,只是负责物流系统设计并对物流系统运营承担责任。具体的作业活动可以采取对外委托的方式由专业的运输、仓库企业等去完成。而且,从美国的情况看,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有物流设施,也将使用本企业物流设施的比例控制在二成左右,以保证向货主提供晟适宜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是直接同货主企业物流效率、物流服务水平以及物流系统效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外协,外协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服务,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而不是临时需求,提供长时期、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第二,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一般都较少,只有一家或数家,服务时间却较长,往往长达几年,异于公共物流服务一“来往都是客”。这是因为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这也表明物流服务理论从“产品推销”发展到了“市场营销”阶段。

第三,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现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客户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问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电脑软件的飞速发展,使混杂在其它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被精确计算出来,还能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由物流公司运作。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

2骆温?卜《第三方物浙c理论与实践》中国交通出版社2000

第一章理论基础

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第四,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之间充分共享信息,这就要求双方能相互信任,才能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从物流服务提供者的收费原则来看,它们之间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再者,企业之间所发生的关联既非仅一两次的市场交易,又非在交易维持了一定的时期之后,可以相互更换交易对象;在行为上,各自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结成优势相当、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因此,企业之间是物流联盟关系。”

上述种种观点的差异,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中第三方物流形态多样性的一种反映。其实,即使在发达国家,货主企业物流对外委托的内容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物流作业活动上,物流系统设计可以委托物流业者来搞,但系统的运营、管理仍然由货主企业自己承担。标榜自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也有各种各样的经营方式,能够站在货主角度提供从系统设计、计划、管理到实施全面个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企业的服务体系不是很完善,物流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各方面理论体系,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理论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借此毕业论文机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即联盟战略的构建进行一个浅出的探讨,望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定

(一)理解物流产业

“在英语文献中与物流产业或物流业对应的词是LogistiC8industry.但迄今为止未见到对Logistiesindustry的明确定义。”“

在由DavidLowe(2002)编纂的《运输和物流词典》中只有一个“物流供应商”(Logisticssupplier)条目。对该条目的解释是:“对那些为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道路运输业和第三方分销或物流公司称谓的业界术语”。由此可以推论,物流业是存在的,其基本构成就是运输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另外,一些著名的物流企业也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色定义了物流业。比如,HuntValleyExecutiveResources公司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解释物流业,认为物流业就是“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定位。

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MenloWorldwideLogistics公司所提供的知识包括物流市场的规模,即现今经常引用的美国和全球物流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美

13郝聚民《第三方物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9

“t佐《物流到底是不是产业一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