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模式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作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基础的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流派则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30至40年代流行于欧洲,并成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

精神分析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即早期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核心的传统(经典)精神分析批评和美国的着名批评家肯尼斯的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批评、法国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美国的诺尔曼。霍兰德为代表的读者反映论的精神批评理论等在理论上重新阐释和在实践上创新的新精神分析批评。

传统精神分析批评

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家主要依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力比多学说、人格结构学说、释梦理论等理论和概念进行批评实践。他们或者在作品中寻找象征,以窥视作者的无意识创作动机,或者把文学作品的文本视为“病例”,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行为模式等揭示作者的心理和无意识欲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无意识理论和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二:力比多与升华说(又称性本能理论)三:释梦理论四:俄狄浦斯情结五:心理防御机制学说(由弗洛伊德提出,安娜·弗洛伊德整理成体系)

新精神分析批评

新精神分析批评家则大都抛弃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性本能动因说,更加注重人的社会性的一面。他们借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哲学、美学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重新阐释,并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之中。他们注重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及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文学研究和批评实践的方法有:

一是分析文学作品的无意识意义。二是分析作品中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三是分析作家的无意识动机。四是分析读者的无意识体验。

精神分析学派,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广泛的而又是毁誉参半的影响。作为一种批评模式,精神分析批评不再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层次上,而是进入作者和读者的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开拓文学批评的视野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精神分析学本身存在的错误,尤其对泛性论和无意识决定论等唯心主义和反理性的思想观点,要以科学批评的眼光充分认识他的消极因素。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要素 一.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三重心理结构 意识 潜意识:潜意识与无意识 门厅(无意识)→守卫(前意识)→接待室(意识) 二、三重人格结构系统 本我(i d):无意识→生物进化的产物→性本能冲动→快乐原则→人的生物禀赋的心理代表 自我(e g o):前意识→社会的产物→居间者与调停者→唯实原则→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超我(s u p e r-e g o):意识→道德伦理的产物→理想者与良知者→理想原则→社会活动的产物→文化传统的传播媒介 三者平衡个性正常发展;三者矛盾个性受阻。 第二节.精神批评的主要内容 1.文学的本质与特点: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无意识的升华(文学是痛苦的产物,“苦难出诗 人”、愤怒出诗人,“苦闷的象征”,“发愤著书”,“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幸福的人从不会幻想,只有那些欲望难以满足的人才去幻想”。欲望可分为野心的愿望和性的愿望。作家是“性欲上的超人”,往往直接依赖性生活获得刺激。“升华”借用来比喻自我冲动在文学创造中的表现,提升转化为更富社会价值的东西。) 2.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精神病的同道与艺术家的白日梦 作家与精神病人之间的相似性:脱离现实进入幻想,二者都是一流的人物。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家的白日梦。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家能够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精神病人则被自己的幻想所主宰;一者能入能出,一者能入不能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文学创造也是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解释梦有利于解释文学,研究梦也有利于解释梦。真正的艺术家是在醒来时做梦的。 3.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分享作家的幻想和揭示“俄狄浦斯情结” 创作和欣赏一样,都和性的本能欲望有关。在欣赏中美的享受来自于性欲的满足只有满足了这种欲望,观赏者才能引发出心灵深处巨大的快感。文学欣赏主要分享作家关于本能欲望的幻想和自我本能的享受,文学批评主要是描写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本能欲望即“俄狄浦斯情结” ——恋母情结——为乱伦发明了这一术语。“俄狄浦斯情结”具有普适性。 第三节.精神分析批评的渊源与影响 1.精神分析的理论渊源 (1)弗洛伊德(1856-1939)是科学遗产的继承人。1859年,达尔文《物种的起源》出版—人具有动物本能。1860年,费希纳创建了心理学科—人的心理可以科学分析。19世纪中叶赫尔姆霍茨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心理动力学。 (2)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的发扬者。迷狂说—卡巴尼斯的意识等级结构—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69年出版。浪漫主义作家的贡献。 2.精神分析文论的世界性影响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影响了世界的文学创作。(卡夫卡、托马斯.曼、詹姆斯.乔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 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 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 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 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 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 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6个月前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逐渐出现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

精神分析批评下的俄狄浦斯情结

精神分析批评下的俄狄浦斯情结 学号:1011010326 班级:文学3班姓名:马娟娟 内容提要:从古至今俄狄浦斯情结一直是中西作家较为关注的主题之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去分析俄狄浦斯情结,也使我们能更透彻地理解这一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结 一、精神分析批评简述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影响最大的批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文学心理学批评模式。精神分析批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中心的经典精神分析批评,后期主要是以雅克?拉康和诺曼?霍兰德等重新阐释和发挥的新精神分析批评。但无论新旧,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核心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文学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理论有: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升华说,梦的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等。本文所用的精神分析批评主要是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其具体内容为俄狄浦斯情结。 二、精神分析批评下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在性本能的基础上以精神分析学为工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用语,“俄狄浦斯情结”即意为恋母妒父心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在精神分析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鳏死。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长大了以后,他创下许多英雄事迹,而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不久,他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与他共事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预言实现了。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弗洛伊德利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一位俄狄浦斯的王子无意识地杀父娶母这个故事,认为俄狄浦斯无意识地杀父娶母,正是童年期的愿望的达成,是小男孩所具有的情结,故称俄狄浦斯情结(小女孩的那种爱父嫌母的感情则叫做伊赖克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当然这种情结是由原始意识逐渐积淀为潜意识的。在意识中,它仅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亲昵,爱抚的愿望以及同性父母不在时的欢喜与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我(受道德约束的行动)的逐渐形成,这种潜意识被压入意识深处,但这个人类最原始的情结却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很多文学名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现着这一情结。 在《俄狄浦斯王》中,神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不论人如何与之抗争,人都逃

《哈姆雷特》与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给20世纪的文学批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弗洛依德关于《哈姆雷特》的评论正是整个精神分析批评的基石,弗洛依德最早在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中对《哈姆雷特》进行了零散的评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些评论的三种不同角度及其对精神分析批评的影响。 弗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中第一次对哈姆雷特进行了评论[1],他首先说起《俄狄浦斯王》,认为“俄狄浦斯王杀父取母就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我们童年时期愿望的达成”。但是在《哈姆雷特》中却受到抑制,这是因为这段期间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导致了作家对相同材料做出了不同的处理。然后他就分析了哈姆雷特在完成报仇使命时所表现出的犹豫和痛苦。他认为当时人们普遍流行的看法不能令人满意,一个是歌德认为的哈姆雷特代表人类中一种特别的类型——“用脑过度,体力日衰”,另一种是剧作家试图描绘的是一种病态的犹豫不决,是出于“神经衰弱的性格”,但在其他两个不同的场合我们却可以看到哈姆雷特另一种表现:一次是在盛怒之下,他刺死了躲在挂屏后的窃听者;另一次是他故意地,甚至富有技巧地杀死了谋害他的朝臣。所以弗洛依德提出问题:“为什么他对父王的鬼魂的吩咐却犹豫不决呢?”他最后得出了结论:因为这人(现在的国王)做出的正是他童年时期潜抑很久的童年欲望之实现。于是对仇人的恨被良心的自遣不安所代替,因为良心告诉他,自己比这杀父娶母的人也好不了多少。这就是弗洛依德有关《哈姆雷特》的最著名论断,也是他对莎剧批评史最突出的贡献。精神分析派批评家诺曼霍兰德对此做了如下

总结:“弗洛依德对莎士比亚学者的最重要的当然在于哈姆雷特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依德的观点从形式上来说,是十分优雅的。他指出,首先,几个世纪以来,评论家们始终不能说出为什么哈姆雷特一再延宕杀死谋杀他父亲并娶走他母亲的人的时间。其次,他还根据精神分析的临床经验表明,每一个孩子都想做出那样的事情,而且这种孩提时代的欲望在后来成年的无意识反应中一直延续下去。第三,哈姆雷特之所以拖延时间,是因为他不能像孩子那样去为了自己的欲望去惩罚克劳迪斯……第四,这种欲望是无意识的,这一事实本身说明批评家本人是无法解释哈姆雷特延宕时间的原因的。”[2] 显然,弗洛依德为文学批评家开辟了一个新视野,从此,许多文学批评家就走上了寻找“俄狄浦斯情节”的新道路。他们把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当成现实中的人,非常敏感地考察着家庭内部关系,稍有蛛丝马迹,就很快像医生一样进行确诊。这其中要数琼斯的文章最为著名,他在《美国心理学杂志》1910年1月号上发表了《作为哈姆雷特的秘密的一种解释的俄狄浦斯情结》。当然,许多理论家也反对这种观点。A.W.列维在《文学、哲学和想象》中指出,“针对哈姆雷特的犹豫进行长时间的争论,绝大部分是无的放矢,虽然这一争论本身是有趣的。”[3] 他认为延宕是出于情节的需要,是让情节更丰富一些。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没有这种犹豫,后面的丰富情结就无法继续了,这是研究文学的正常思维。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与莎士比亚不同,20世纪的西方主要作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弗洛依德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 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 二、主要症状表现 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 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 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排除心境障碍与分裂性情感障碍:分裂性情感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因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 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患者并没有滥用某种药物、某种治疗用品,也并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直接生理反应。 根据里奥的症状分析可以确定他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来说,里奥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里奥发病就在中年时期。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在该案例中幻想是较为系统地。有时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该案例中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和听幻觉。其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为多疑,甚至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在该案例中自伤和伤人行为都有出现。但病人的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语言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病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中。在该案例中,病人甚至先后成功绑架两人,也说明了这点。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朱立元《西方文艺理论》 一般认为,当代西方批评界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学批评家无疑是法国的雅克·拉康(1901- 1981)。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又在巴黎大学学习精神分析学,后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与医疗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文集》(4卷,1966),《自我的语言》(1965),《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73)等。 拉康本人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贡献和其理论的局限是比较清楚的。在他看来,弗洛伊德主义固然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理论上的不完善却有碍于它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同时从内部和外 部对它进行反驳和修正。他作为哲学家,试图借助于结构主义的“科学力量”来修正精神分析学的过分主观性和任意性。具体说来。拉康运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就与人的主体问题有关的所有方面,尤其是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和批评策略。他既反对精神分析学的“医学化”、“科学化”和行为主义,又反对萨特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解释。 首先,拉康把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如果说霍兰德用“个人交易”的术语来阐释精神分析学的话,拉康则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术语来解释它。拉康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他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拉康把索绪尔的概念颠倒了过

来,强调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裂,使能指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主要成分——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把侧重点放在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概念上。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先于语言这一观点。他不仅认为这二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且还把无意识看作是语言的产物;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混乱的、任意的、无规律可循的,而拉康则认为无意识是像语言一样有规律或有结构的,这种结构的规则受制于语言经验,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其内容的,而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是相似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代表;而在拉康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则是语言的一种特殊作用,是语言对欲望加以组织的结果。反映在梦中也是这种情形:“梦具有句子的结构,或者用弗洛伊德书中的话说,是一种猜字画谜的结构,也就是说,梦具有某种文字形式的结构。儿童的梦反映了原始表意文字学的特征,而对成年人来说,它同时再现了符号成分的语音用途和象征用途。”①显然,拉康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了一次“语言革命”。 拉康从结钩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对弗洛伊德主义的重新阐释,使我们有可能探讨无意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他使我们认识到无意识并不在我们身体的“内部”,而在我们的“外部”,或者说在我们“之间”,是我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果。无意识之所以难以搞清楚,倒不是因为它处于我们的意识深处,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络,把我们包围在其中。而能说明这种网状体系的最好手段就是

精神分析批评文献资料

理论探讨: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与文艺批评 刘安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弗洛伊德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是西方文学艺术理论评论家们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弗洛伊德本人在精神分析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现实而有趣的问题。可以说弗洛依德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评论的视角,为文艺批评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本文将从精神分析与文学艺术批评两者的关系着手,着重探讨精神分析法在文学艺术批评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弗洛伊德对西方文学艺术的主要贡献。 遇合磨合离合 ——精神分析学与中国现代性爱题材文学理论批评的互动 毛正天;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2年02期中国现代性爱题材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发生、发展,走过了与"五四"文化革命的激情遇合和三、四十年代的与主潮文艺美学疏离的风雨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历史品格。 无意识理论的发展与扬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张俊梅; 学理论, 2011年04期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混乱的,但却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虽然后世的精神分析家批判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但无人放弃他的无意识理论。而无意识理论经过荣格、拉康等人的扬弃与发展,内容日益合理丰富,从无序到有序,从个人到集体,对精神分析、文学创作、文学评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的引入——新时期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 金生翠;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04期 新时期文学把它无所不至的笔触伸向了更为丰富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在描摹人情风俗的变迁的同时,旨在揭示人的广阔无限的心理活动奥秘。这一点使得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有了可以交流的更大空间,因此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范畴研究分析新时期文学的创作心理,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新时期文学的实际,从而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新时期文学特有的心理蕴含和精神价值。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doc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 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 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

精神病案例

性别:女 年龄:三十多岁 婚姻状况:已婚 学历:**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精通计算机炒股。 病史:曾经因精神问题在医院就诊,并在精神病院住过一段日子,患有精神疾病十余年。 家庭情况:父母健在,无兄弟姐妹,丈夫系再婚,带有与前妻的一个女孩。 家庭病史:阴性 二.患者发病前后的生命事件 患者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家教甚严,父母对患者的期望和教育投入也很大。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从金融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是很值钱的,尤其是患者由于优越的家庭条件很早就接触了计算机,对通过计算机炒股十分在行。 患者洞察股市的行情,业绩辉煌,赚了很多钱。曾经在当地有一个有钱的老总,资产很多但不会炒股,就把钱委托给患者请她帮助炒股,患者为老总赚了不少。在大学毕业后,她谈了一个对象,男方是大学的同班同学,专业相同,有很多共同话题,又是老乡,两人的感情一直不错,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由于父母身在官场,虚荣心和面子的观念同样影响到了患者,患者曾经想象过婚礼的场景,一定是很宏大,很排场。于是,她们定好黄道吉日后,便向市里很多上层人士发了请帖,这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力人员。 然而,事情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首先是股市受挫,不仅自己投进去的钱赔了不少,那位老总的钱也差不多赔个精光,统共有几十万的损失,失意之时老总还落井下石逼她尽早还清这一大笔钱。祸不单行的是,当她发现她幻想的风光的婚礼上的官员不到邀请的三分之一,她的精神已经开始出现不正常了。据当时同在邀请之列的患者的邻居描述,她在休息室内自言自语,时而沮丧,时而傻笑,说话的内容也很分散,不连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患者紧紧拽着新郎的胳臂不放。所有人已经觉察出她的不正常,新郎更是有所怀疑,于是向女方家里提出推迟婚礼,要先把她送进医院检查。但她坚持说自己没病,

抑郁症的案例分析

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是一例使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抑郁症治疗的个案。通过测查、搜集和整理来访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来访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其协商制定治疗目标与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过程中综合使用运动治疗、身心减压治疗、厌恶治疗等方法,初步消除抑郁情绪给来访者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将其消极思维模式转变为积极思维模式,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并使其初步形成自我成长的能力。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和治疗后,来访者基本恢复正常,效果明显,并协助其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 关键词:抑郁焦虑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女,38岁,身高1.6米,体重50公斤。已婚,育有一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一家电子配件厂工作。 2、个人成长史 随父母长大,家庭环境良好。性格温顺,比较内向、敏感,做事追求完美,与同事、朋友的关系不错。 3、精神状态 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焦虑,烦躁,易怒。睡眠质量差,失眠,早醒,多梦。 4、身体状态 从小身体状况良好。最近感觉腰酸背痛,耳鸣,头脑发木,去医院检查,身体并未有异常状况。 5、社会功能 人际关系淡漠,不愿意与别人说话交往,能勉强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 6、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70,其中躯体化因子分为2.17,强迫因子分为2.8,抑郁因子分为3.45,焦虑因子分为2.6. 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均超过临界值2分,阳性项目数大于43,可筛选阳性。 《SDS》总粗分72分,标准分90分,为重度抑郁。 《SAS》总粗分43分,标准分54分,为轻度焦虑。 二、来访者主诉 2010年底房屋拆迁,由于所有拆迁事宜均由丈夫的哥嫂处理,后来偶然得知哥嫂私自侵占了自己家几万块钱拆迁款,婆婆的4万块钱拆迁款也下里被哥嫂占用了,在房屋分配上也没有做到公平合理,并且哥嫂有钱后也不归还曾经借自己家的钱。未拆迁前,与婆婆、哥嫂的关系一直很好,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帮助哥嫂照顾孩子,但现在自己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内心觉得很不公平,心理极度失衡,对婆婆和哥嫂逐渐产生怨恨,总是纠结于这个问题,睡眠越来越差,逐渐失眠,依赖安眠药也不能很好地入睡,即使入睡,也容易多梦惊醒,情绪越来越低落,勉强能打起精神工作、照顾家庭和孩子。丈夫生性比较木讷,沉默寡言,与丈夫的互动不多,夫妻关系比较冷淡,内心孤单;以前与同事、朋友的关系很好,也比较开朗,经常会与同事朋友一起聚会聊天,现在变得不愿意说话,即使同事朋友找她聚会也打不起精神,周末不愿意外出,兴趣缺失。由于睡眠质量不好,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导致自己精神萎靡不振,神经性耳鸣,觉得自己已经神经错乱,反映迟钝,大脑里会长恶性的东西,担心自己的寿命会缩短,会得老年痴呆症,偶尔的腰疼会让自己认为自己的内脏器官出现病变。既想去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又担心万一真的检查出自己所担心的问题怎么办,总是处于这种焦虑、烦恼的极度矛盾的心态中,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后,就经常查阅与之有关的书籍资料,容易对号入座,担心自己走上自杀的道路。感觉自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对婆婆、哥嫂满肚子意见,又不想把关系闹僵,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和;既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又认为自己还有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其实自己内心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儿,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障

《美丽心灵》精神分裂症分析

《美丽心灵》观后感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评分8.8的电影,其艺术含量不言而喻。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 1、思维障碍 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那一个个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广告,在纳什的眼睛里同编排成一连串的密码,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这就是纳什关系妄想的表现。 2、感知觉障碍 在感知觉障碍方面,纳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幻觉。幻觉就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

《文学批评学》练习

1、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 (2 分) A.文学文本 B.潜意识 C.读者 D.作者 A参考答案B 2、 成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批评领军人物的是 (2 分) A.周作人 B.李健吾 C.朱光潜 D.沈从文 参考答案B 3、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是(2 分) A.弗洛伊德 B.拉康 C.韦特默 D.阿恩海姆 参考答案D 4、 印象批评认为从整体上领悟作品精妙的最好方式是 (2 分) A.逻辑分析 B.审美直觉 C.条分缕析 D.单项深入 参考答案B 5、 用“磨刀石”比喻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是 (2 分)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朗吉努斯 参考答案C 6、 文学批评准备工作的第一项是 (2 分) A.研读

B.选题 C.立意 D.运思 参考答案A 7、 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提出所谓“意识流”主张的是 (2 分)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参考答案B 8、 把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看成是“原始欲望升华”的是 (2 分)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参考答案C 9、 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2 分) A.绊脚石 B.风景石 C.磨刀石 D.试金石 参考答案C 10、 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 (2 分) A.理性化 B.理论化 C.感觉化 D.条理化 参考答案C 11、 文学批评家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的 (2 分) A.欣赏力 B.理解力 C.领悟力 D.推想力 参考答案D

12、 用“敏锐的诗意感觉”来说明批评感知的是 (2 分) A.黑格尔 B.别林斯基 C.席勒 D.普列汉诺夫 参考答案B 13、 本雅明的理论建树主要在与他对 (2 分) A.“文化霸权”问题的研究 B.“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研究 C.“大众工业”问题的研究 D.“大众传媒”问题的研究 参考答案B 14、 与文学作品的政治、道德评价不同,审美价值判断的第一个层面是(2 分) A.社会政治判断 B.道德判断 C.传递美感 D.理智判断 参考答案C 15、 印象派一词跟《日出·印象》系列绘画有关,该画的作者是 (2 分) A.莫奈 B.雷阿诺 C.柏格森 D.叔本华 参考答案A 16、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 (2 分) A.经济价值 B.政治倾向 C.审美倾向 D.哲学价值 参考答案B 17、 印象主义思潮首先出自19世纪中期的印象主义 (2 分) A.音乐派别

西方文论作业:精神分析批评

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看《西游记》 黄桂娜2010101307 摘要:根据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无意识,上层为意识,中间为前意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角色分别代表了“取经人”心理结构中的三个层次:孙司空与沙僧——理想的与现实的意识,唐僧——前意识,猪八戒——无意识。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西游记》;无意识 一、精神分析批评简述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影响最大的批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文学心理学批评模式。精神分析批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中心的精神分析批评,后期主要是以雅克·拉康和诺曼·霍兰德等重新阐释和发挥的新精神分析批评。但无论新旧,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核心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文学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理论有: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升华说,梦的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等。本文所用的精神分析批评主要是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其具体内容为无意识理论。 二、精神分析批评与《西游记》 根据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无意识,上层为意识,中间为前意识。如果把《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看作一个整体,即一个“取经人”,就会发现作品中师徒四人的角色分别代表了“取经人”心理结构中的三个层次:孙司空与沙僧——理想的与现实的意识,唐僧——前意识,猪八戒——无意识。 《西游记》揭示的正是“取经人”在无意识的驱使下,在前意识的压制下所形成的人格分裂状态,即理想的音响现实的意识之间的分裂,而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 (一)《取经人》的无意识与猪八戒 在弗洛伊德看来,“一种历程若活动于某一时间而在那一时间内,我们又一无所觉,我人便称这历程为‘潜意识’(潜意识为无意识的另译名)”[1]。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即性欲。无意识虽不能被个人所感知,但却能从根本上影响人的行为。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正是“取经人”无意识的体现。 在猪八戒诸多的个性特征中,贪色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文本多次描写到猪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 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 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 这种批评模式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作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基础的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流派则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30至40年代流行于欧洲,并成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 精神分析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即早期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核心的传统(经典)精神分析批评和美国的着名批评家肯尼斯的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批评??、法国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美国的诺尔曼。霍兰德为代表的读者反映论的精神批评理论等在理论上重新阐释和在实践上创新的新精神分析批评。 传统精神分析批评

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家主要依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力比多学说、人格结构学说、释梦理论等理论和概念进行批评实践。他们或者在作品中寻找象征,以窥视作者的无意识创作动机,或者把文学作品的文本视为“病例”,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行为模式等揭示作者的心理和无意识欲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无意识理论和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二:力比多与升华说(又称性本能理论)三:释梦理论四:俄狄浦斯情结五:心理防御机制学说(由弗洛伊德提出,安娜·弗洛伊德整理成体系) 新精神分析批评 新精神分析批评家则大都抛弃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性本能动因说,更加注重人的社会性的一面。他们借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哲学、美学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重新阐释,并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之中。他们注重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及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文学研究和批评实践的方法有:

抑郁症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分析 摘要:抑郁症对每个家庭、对个人都具有摧毁性的力量,它使大量的人经受痛苦的折磨, 对人们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的表现,形成原因、解决抑郁的方法。 关键词:抑郁症 一、抑郁症 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主要表现为抑郁。抑郁症是由各种不明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抑郁症也称抑郁障碍,目前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的精神疾病分类已将此类疾病称为抑郁障碍。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精力减退、持续疲乏、活动减少以及兴趣感丧失。抑郁症患者会从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到沉沦沮丧、痛不欲生。甚至发生迟滞和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或出现各种躯体症状,至少有1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躁狂发作,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二、抑郁症案例 李某,小敏(化名),女,某中专院校,长头发,小眼睛,身材修长,是一个活泼开朗、能言善辩的女孩子。 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父母都是自主创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从小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外婆家抚养,直到我上中学时外婆病逝,才回到城里和父母生活。父母是因为从小没能很好的照顾她,感到有点愧疚,回到家后,更是受到父母的格外呵护,享受着“小公主”般的感觉。由于父母的疏于管教,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初中毕业,进去某中专院校。 中专第一年时,参加了学校和系上的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竞选,结果都失败了。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一向好胜的她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泥潭。由于争强好胜的性格,在寝室里好与人争执,又很少忍让。长此以往,寝室的同学都不敢“惹”她了,人际关系也开始出现了危机,总怀疑别人在议论她,对每个室友都充满了敌意。每次看到别人高兴地在一起玩或学习时,内心充满了孤独感;晚上常常做恶梦,睡眠出现问题,精神状态不佳;没有胃口,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变成了同学中的“另类”。她很痛苦,也努力尝试过改变自己,但坚持不下来。精神萎靡,对生活缺乏热情,自我否定几乎表现在她生活的所有内容中,甚至产生了自闭的状态。 在初三的时候就谈恋爱了,男朋友和她是同班同学,这样的美好时光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他们各自去读了自己的学校。虽然分隔两地,但一直有联系,一直保持着恋人的关系。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第二学期,一天我中午在睡觉,突然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男朋友发的信息,上面写着“小敏,我们分手吧!”。打电话过去得到同样的结果,躺在床上的她,越想越觉得委屈,她不能接受……她感到空前的绝望和无助,感到了活得没有面子,不知道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想到了死,她想用一种最不痛苦的方式来结束我的生命,于是她想到了服安眠药,跑了几家不怎么正式的药店,终于买到了二十多片安眠药,回到寝室后,一口气把它们吃下去,躺在了床上睡了过去……直到她寝室的同学回来和她说话,发现她不理她们,才发现事情不对,她们就立即把她送到了医院,最终经过洗胃和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事后,父母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带小敏到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心理医生说小敏得了

精神分析批评

第一讲精神分析批评 一.主要理论家和代表作介绍 西格蒙德·弗罗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引论》(1920)、《精神分析新讲》(1939)、《梦的解析》(1900)、《图腾与禁忌》(1913)、《弗罗依德文学美学论文选》; 诺曼·霍兰德(Norman Holland,1927——):《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1966)、《文学反应动力论》(1968)、《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1973)、《笑:幽默心理学》(1982);中译本:《后现代精神分析》(1997,论文集)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 1901——1981):《文集》(4卷,1966),《自我的语言》(1968),《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73);中译本《拉康选集》(2000,上海三联); 二.主要批评理论介绍: 1.精神分析学核心概念: A.潜意识; B.恋母情结; C.压抑与转移; D.梦与象征; E.三重人格论; F.本能论; G.自我与符号:雅克·拉康:自我概念形成的差异性符号结构:儿-父-母, 自我形成的过程:实在阶段——镜象阶段(错误性妄想)-象征阶段,象征界的符号学特性,自我符号在象征界的分裂与空洞,潜意识的语言特性 2.精神分析学文学理论 A.作家论:童年记忆,心理创伤,恋母情结,白日梦,显在或潜在的精神病 患者 B.创作论:痛苦的内驱力,苦闷的象征,白日梦,心理结构——动力层与想 象层 C.文本论:作家潜意识的表达人物潜意识的作用,叙事结构的潜意识基础, 象征论 D.接受论:霍兰德:读者身份的精神分析学基础——自我人格的结构,自我 人格形成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人体身份、文化身份、个人身份(生活历史),对读者反应研究的结论:所有文学反应都由人格结构的这三种身份所控制。读者与文本的关系: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文学作品将读者潜在的愿望和恐惧经过升华性(伪装性)处理,变成读者可以接受的内容,因而给读者以快乐。阅读的转换功能。 三.批评实践举例: 1.弗罗依德《陀思妥也夫斯基与杀父》; 2.弗罗依德《论〈罗斯莫庄〉》; 庄园主人、牧师罗斯莫;罗斯莫的妻子碧爱特,大夫维斯特和他的养 女吕贝克·甘维克;碧爱特的哥哥克尔而校长。 3.欧·琼斯对《哈姆莱特与俄狄浦斯情结》; 4.雅克·拉康的《论<窃信案>》 人物:王后国王 D大臣警长私人侦探迪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