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关于措施类和意义类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等]

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关于措施类和意义类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等]

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关于措施类和意义类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等]
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关于措施类和意义类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等]

措施型试题一般以“如何解决(加强,改善)……”“采用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么实现……”等形式出现。这类试题有的指定了行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某职能部门、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有的则同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学生依据试题内容自己确定。

一、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的一般对策

对策一落实主体

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试题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维,所答内容要符合角色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如企业应该怎样做,政府应该怎样做,个人(劳动者、农民、消费者等)应该怎样做等。

对策二“三联系”分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认识国家或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某些重要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并加以分析和归纳。

二、解答意义类主观题的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

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的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

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便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

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

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然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

如回答我国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就需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等角度去谈,体现由小到大的原则。

从“对牛弹琴”典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月全

战国时代,有一个音乐家叫公明仪,他能作曲也能演奏,特别是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一天,他来到郊外,见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起,摆上琴,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公明仪想,是不是这支曲子太高雅了?要不就给它弹弹小曲吧,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很是失望。这时旁边有人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改弹像蚊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果真老黄牛竖起耳朵,甩甩尾巴,赶着牛蝇,动了起来。

这个典故看似平淡,实则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

多老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中细致入微,津津乐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就是不感兴趣。是教材原因,还是学生原因?我看主要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为此,结合“对牛弹琴”典故谈谈个人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强化学情研究是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

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是因为弹琴的内容不适合牛的习性。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激而不发的现象,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对“彼”的研究和把握不够。学情研究就是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特别是针对将要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教学中强化学情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预设,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创设贴近学生语言的交际情境,策划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对牛弹琴,牛随琴而动,是因为琴声对路,激发起了牛的兴趣所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兴趣从何而来?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活”。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引进“活水”。教师在备课时

要拓宽知识渠道,丰富教学内容,真正让教材知识背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二是在教学思路设计上要努力求新,把课上“活”。教师在教学思路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鲜活”内容,认真设计好导语和结束语,创设好学习情境,选好突破口,真正让学生学习兴奋有趣。三是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实施新课改理念,切实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真正把学生教“活”,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一件寓教于乐的艺术品。

三、创设良好环境是从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对牛弹琴,能牛琴互动,是因为环境和谐,没有别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学中应将师生的相互交流作为重要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互动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共同思考,分享成功与失败,促进共同发展。要做到师生积极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重要。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才可能更充分地师生互动与交流。

我认为在教学互动中创设良好环境,教师应做到第一,尽可能地消除学生“戒心”。教师不仅要发现和重视学生的长处,多给予赞扬,更要容忍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多加以引导,真正消除学生的心理约束。第二,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将学生视为知己和朋友。宽松的环境不代表教师放任不管、学生为所欲为,而是教师只从总体上加以把握,适时引导,不随意插手和干预。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考的机会。第三,尽量讲究批评的策略。教师批评学生重在启发

高考政治 秒杀必备 图表题解题方法

一、图表题的特点 图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较多考查经济常识。以图表为载体,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的图表题,已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常用形式。与非图表题相比,图表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便于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2.图表之间联系紧密,可比性强。图表式论述题通常由2~3个图表组成,有的还加注解。表格之间有联系,图表与材料有联系,图表与注释有联系。分析图表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3.图表形式灵活多样。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4.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图表题把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试题与党和国家当年的政策重点相一致,强烈反映国家的意志,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5.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图表题往往是一题多问,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处理信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问的方法新颖、灵活,具有隐蔽性,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高考试题的区分度。 二、解答思路和方法 1.读懂材料,找准信息 (1)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①“是什么”,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考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②“为什么”,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③“怎么办”,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专练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专练 1.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物质生产过剩的今天,全球的经济已基本处于买方市场。作为买方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产品或服务的同质化严重,差别很不明显,特别是核心功能差别几乎为零。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品牌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同类产品之间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是竞争制胜的法宝。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我国将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这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的理由。 答案(1)是由我国当前品牌建设的现状决定的。 (2)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3)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4)有利于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 (5)有利于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创意经济以创新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知识和创意等无形资源融合物化,提供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创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材料一为推进创意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实行多措并举: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宏观决策和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制定创意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创意产业合作培养紧缺人才。三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四是进一步放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创意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但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左右,与发达国家12%的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也难以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支持创意经济发展的举措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发展创意经济的经济意义。 答案(1)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创意人才培养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创意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能促进创意经济的健康发展。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专练题型七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七图表类主观题 1.(2013盐城模拟)材料一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投资率42.9% 44.8% 46.9% 50.4% 消费率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 1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 100.02亿元) 材料二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年份生产总值增 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 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 际增幅(%) 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价 的比重(%) 2008 11.8 7.7 5.0 38.1 2009 11.6 8.2 5.9 36.8 2010 13.4 10.4 8.3 35.4 2011 15.2 10.1 7.3 33.8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3)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见右图),曾得到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青睐和支持。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将这一理论作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重要理论之一。里根执政后,经济增长也出现当时少有的景气,可以说“拉弗曲线”理论立下了汗马功劳。 材料二我国结构性减税路线图 降进口关税促产业结构调整 从2012年1月1日起,对我国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将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 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完整版)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1.“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反映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3.“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4.“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5.“影响类”主观题 “影响”类与“意义”类题的设问有一定区别,“意义类”题的设问一般是积极影响。而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影响类”题的设问应注意根据性质分析,在回答时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题目最后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发表时间:2013-12-23T16:00:43.1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9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肖巍 [导读] 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 肖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中学256206 先来看2013年山东高考题第30题第一问: 30.(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3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30.【答案】(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类题型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例如2006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第38题8分,全国卷III第39题20分,江苏卷第35题9分,天津卷第40题12分,四川卷第39题20分,广东卷第39题17分,上海卷第37题20分;2005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第38题(32分),全国卷III第39题第7小题(8分),北京卷(文综)第38题(31分),上海卷第33题(15分),广东卷第34题(10分),江苏卷第39题(18分)等;2004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I第38题(32分),北京卷(文综)第41题第3小题(4分),江苏卷第39题(18分);2009年山东卷28题第一小题(4分)、第三小题(3分)等。在备考环节中,这种题型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那么这种类型题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下面我从试题特点、解题思路、例题解析、常备知识等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类型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图表题。图表题是指用图(柱状图、坐标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有表表结合式、图表结合式、文表结合式等形式。图表题是经济学表达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较多的是考查经济常识。它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数据、变量、比例等信息中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原因和趋势,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这种题型因其容量大、概括性强、富有条理,近几年来一直是高考的热门命题方向。 一、设问特点 设问体现了对问题考查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常见的设问形式有: 1.图表(或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或显示)了什么经济现象(经济信息)?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图表反映的问题如何认识、如何解决、有何启示等。 一般来说就这三种形式,不过有时候求新求变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基本设问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动。 二、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 1.审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2.审读图表内容: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3.读标题: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4.审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 5.读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6.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 审题主要是明确材料的中心观点,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即确定论据,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审读图表式材料。 第三步,组织答案。 1.组织答案时必须做到两个统一: 第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体现的本质。 第二,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要避免观点材料相脱节的两种

图表、建议、漫画类解题技巧

“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1)要全面理解图表的信息,不要挂一漏万。特别是标题信息、时间信息和项目信息。(2)要全面理解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方向步骤。如果回答“是什么”,要从数据的比较或变化当中进行概括,有时还需要加上“时间信息”。 (3)要多角度答题,切忌思维单一。 如果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时,或者从教材知识角度答,或者从前一个设问的角度答。 二、例题分析 请你根据上表中的调查数据,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 (1)根据调查数据,归纳说明该校学生上网所存在的问题; (2)说明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上网。 分析: 解第一问的的关键是抓住表格中的三个项目,分三点来写;然后是找出这三个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解第二问的关键是措施要针对第一问的问题。 答案: (1)存在问题: 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活动主要是和学习无关的消遣娱乐活动;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接触了不健康内容。 (2)如何正确上网: 控制上网时间;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拒绝网上的不良诱惑;等等。 “建议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1)定方向 这就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所提建议的方向,切不可偏离方向,泛泛而谈。 (2)明对象 仔细审题,弄清建议的对象是什么人或什么单位。 (3)多角度 建议应多角度,内容要完整,切忌片面和单一。 二、例题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12,是世界人均水平

的1/48,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但用水现状是,全区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工业用水利用率也不高,城市生活用水“长流水”随处可见。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向区政府提一些好建议(至少三条) 【分析】解答第(2)问,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阅读材料,结合第一问(反映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可以确定建议的方向应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举措,即“如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第二步,根据设问要求,应该明确建议的对象是“自治区政府”。 第三步,联系实际,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尽可能多角度。如: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善用水设施,适度提高水价;依法保护水资源;等等。 “漫画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1、会其意:领会漫画的画面含义,特别要借助画面的提示文字来领会。 2、归教材:在领会漫画的画面含义的基础上,要迅速找到教材的相关知识点。 3、组答案:注意设问的角度,特别是“启示”、“评析”等字眼要特别予以关注。 二、例题分析 漫画解读: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一下问题: (1)请你观察漫画,导致他们没有水喝的原因是什么? (2)对漫画的解读你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 (1)首先,要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故事的基本内容。 (2)其次,要找出这幅漫画相对应的课本知识点是“责任”、“团结”。 (3)最后,分析设问角度。第一问是“为什么”;第二问是“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原因是:缺乏责任感,应该做的事没有做;相互推卸责任,不团结,没有发挥团队精神。(2)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他人团结合作,一起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举一反三 1、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漫画中电视媒体、洗车者、中学生小麦和小余的言行。 1、(1)洗车者用大量的水洗车,这种浪费水的行为 是不对的;认为节约用水“是大人的事”也是片面 的。电视媒体介绍我国水资源状况、中学生小麦和 小余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行动,是自觉承担社会责 任的表现。(是什么) (2)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保 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

图表题解题方法

高中政治图表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技巧 一、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1、要求考生分析出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为一种考试目标,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等三种类型或三级水平。(注:第一级水平,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鉴别交流内容的各个要求,或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们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第三级水平,则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理、排列和结构。如,根据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排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思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今年分析说明题偏重于考查第二、三组,因为要素分析是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的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个要素的话,就无法正确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试题设问方面,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图表和文字)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二、高考的分析说明题事实上大体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一种是材料说明题(包括引文式,例如来自党和政府的文件,还有叙述材料论述题)分析题。 三、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一)“看”。看设问,浏览资料 1、首先主要看设问。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学生在答题时一定把问题看三篇,把问题当作一道作文题来审,把握

是从哪个方向来答题 2、其次浏览资料。 (1)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3)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提醒图表内容的关键。 (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 (二)“比”。比数据,找结论。 1、纵向比较,前后数据之间比较 2、横向比较,左右数据的比较 3、同类比较,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可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一类公有制经济,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看成另一类即非公有制经济。 4、整体比,即表与表之间的比较。 第二步比数据,学生一定要运语言来概括数据,不能用数据说明题目,也就是把数字用文字表达出来,别外除了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之后,一定要得出结论。 (三)“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数据呈现的是现象,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第二、三问一般都

【解题攻略】政治主观题的七种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推荐)

政治主观题的七种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 观点(注:如果材料给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请运用两点论)对材料进行哲学剖析,力求对每段材料和全部材料之间的内在含义及其指示性方向有正确的把握。 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我们解决问题应有的思维过程。 ⒊运用“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答案点。 ⒋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组织答案。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 二、解题程序: ⒈阅读设问看清要求、抓关键: ⑴看清试题要求: ①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②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 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 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如果说抓题眼(即关键性词语)定意向,是盖房搭房架的话,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便是细工了。(设问词、问题短语) ⒉审读材料全文 要审好题,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要像分析语文试题一样,认真阅读材料全文(若是图表题,则需要看表头、标题,要与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要重视注释等等)。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⒊合理组织答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⑵答题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详略得当,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⑶恰当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克服以下毛病: ①事理分开:答题分原理段、材料分析段、结论段。 ②逻辑性差:东拉西扯、词句重复或用词不当。 ③不分段没有条理;或分段过多,序号杂乱。 纵观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的主观性试题,其设问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 一、体现型: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如:2000年第36题第(1)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题型训练三图表类主观题新人教

题型训练三“图表类”主观题 1.(2013·浙江卷,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 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 经费支出(亿元) GDP (万亿元) 2006 2 566 3 003 21.6 2008 4 490 4 616 31.4 2010 6 654 7 062 40.2 2012 -10 242 50.8 材料二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解析属于图表类非选择题。正确解读图表信息必须扣住图表标题,并以此为依据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一般通过纵向比较看变化的趋势,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注时,必须结合注的内容进行完整的解读。 答案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2014·安徽卷,39)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

高中政治主观题意义类

“意义类”题型 设问方式:“意义类”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答题格式:﹙主词﹚有利于,或有助于﹙多角度、多层面回答,但有些题目要辩证地分析﹚ 解题方法: 多答(不是指一点的文字多)为好,面要广,点要多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可考虑如下四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主体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常、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民代表、公民等;经济常识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二是寻找角度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07高考文综山东卷28题第1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一题,我们便可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三是确定范围析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四是回归教材析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

图表题解题方法

怎样解、读高考图表题(一) 答题规范要求: 1.分点分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注意头尾对齐; 3.字迹工整、大小均匀; 4. 处理好写错的内容。 最终的效果:清晰、美观、训练有素。 一.从设问角度来看,高考图表题的问题有何特点,各问题之间有何内在逻辑性? 1.从形式上来看,图+表+文字材料;一题多问。 2.从内容上来看: 第一问主要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属提出问题; 第二问主要考查各图表之间的关系,属分析问题。 第三问主要考查怎样认识或解决上述问题,属解决问题。 二.怎样解答第(1)问?(方法和技巧) 组织答案主要遵循下面的顺序进行: 在什么范围内(可以是年份、国别等),比较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本质。 具体答题模式(以范围是年份的为例): 答:表X反映了:从---年到---年,比较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横比和纵对的结果写出来),这说明了什么本质(取得的成绩加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存在的问题)。 解答第一问需要注意的: 1.注意时间、范围的的界定; 2.变化+本质。 3.把数字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禁止照抄表格数据。 4.特定年份的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49、1978、1992等。 (这个是我们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重要启示) 5.答题简明扼要,避免啰嗦; 用语准确专业; 认真比较分析,不要漏信息点(尤其注释) 三.怎样解答第(2)问?(方法和技巧) 第(2)问的要求回答表格、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一般多为因果联系,即哪些具体的原因导致了什么样的具体结果。 具体的答案模式如下: 答:具体的“原因”是导致(负面的原因时用)或促进(正负的原因时用)具体的“结果”的重要原因。 (具体的“原因”或“结果”就是第1问中的“本质”。有时还要说明这种联系的本质.) 解答第二问需要注意的: 1. 因果关系准确,防止倒置; 2.严禁写“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原因(结果)”,一定要写清楚具体的原因(结果); 3.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到位、不要漏点。

2010高考政治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

2010高考政治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近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 一、试题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 (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3、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届高三政治四川专用专练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教师版

届高三政治四川专用专练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 教师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 1.(2013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 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 亿元) 材料二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4分) (3)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12分) 1.【解析】本题以图表形式,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综合考查学生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国家宏观调控等相关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和第(2)问主要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可联系图表的标题、内容、注释进行概括总结。第(3)问是强调政府怎样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正确解答的关键是要联系表格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和当前经济形势明确当前制约消费的因素有哪些,问题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有了。注意答题角度的多元化。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G省2008~2011年投资率逐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说明了G省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材料二反映了G省2008~2011年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小于生产总值的增幅,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 (2)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是导致G省消费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3)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②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扩大信贷规模。③稳定物价水平,挖掘消费潜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④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生产性消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等的投入。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模板:“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思路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分析A对B具有的意义(作用,就是结合B的观点,分析A的意义。首先要点明A 对B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再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4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5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6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国家/社会: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⑤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①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⑤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2014届高中三年级政治(四川专用)专练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教师版)

题型五图表类主观题 1.(2013模拟)材料一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 1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 100.02亿元) 材料二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表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4分) (3)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需,刺激消费?(12分) 1.【解析】本题以图表形式,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综合考查学生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国家宏观调控等相关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和第(2)问主要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可联系图表的标题、容、注释进行概括总结。第(3)问是强调政府怎样扩大需,刺激消费。正确解答的关键是要联系表格容,结合教材知识和当前经济形势明确当前制约消费的因素有哪些,问题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有了。注意答题角度的多元化。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G省2008~2011年投资率逐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说明了G省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材料二反映了G省2008~2011年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小于生产总值的增幅,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 (2)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不断萎缩,是导致G省消费率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3)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②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扩大信贷规模。③稳定物价水平,挖掘消费潜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④加强社会保障,激发预期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整顿和规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生产性消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等的投入。

高中政治“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1.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