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八讲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讲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讲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讲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讲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本讲内容索引:导学概述教材重点练习答案图片

▇导学(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联系斯宾塞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哲学、社会学观点,概括了解他对智育、德育、体育所作的论述,着重掌握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并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

▇概述(返回索引)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返回索引)

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

第二十二章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一、斯宾塞其人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

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斯宾塞出身于教师家庭,幼年在学校时被认为是个感觉迟钝的儿童,但他非常喜欢在校外作种种观察,爱好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他没有读过大学,独立自学成才,主要成就在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方面。他没有

亲自办过教育,仅在学校里做过短时间的代课老师,可是他对培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著作都研读过,并吸取了其中的精华。从1854年到1859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等教育论文,后汇集成《教育论》出版。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陆续出版《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等书,合称《综合哲学》。

斯宾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的英国。这时候,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列宁主义即将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斯宾塞既没有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同情劳动人民之心,而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辩护。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力图从哲学、社会学和其他各个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在哲学上,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以“确实的”知识和事实为根据的,要求在认识方面具有“确实的”知识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反对臆断和空想。但又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相对的东西,事物的本质、绝对真理是不能被认识的,宣传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认为凡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领域,即事物的本质,只能诉诸宗教。他企图以此调和科学与宗教,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毫无意义的,这显然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

在社会学方面,斯宾塞从庸俗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受进化法则的支配,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为资产阶级的殖民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作辩护;同时又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缓慢进化而无质的飞跃,社会的职能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通过适当的分

工表现出来,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就是这个有机体的“头脑”,劳动群众则是“手足”,这样一来,“手”、“脑”之间的协调合作就是十分自然和应该了,而且“头脑”应该受高深教育,“手足”只须劳动,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显然,这合的是资产阶级的情理。另外,斯宾塞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不能有无限的个人自由而影响整体,但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却又首先依赖于个体细胞的更新与发展,即依赖于国民个体的智、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因此他将个人功利放在首位,社会需要放在其次。这种观点,就是斯宾塞据以划分人类五种活动、确定五类教育和五类课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斯宾塞以其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倡导与推动科学教育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早在15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就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快,人们又力求把科学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科学的巨大进步,发明的频繁诞生,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也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从弗兰西斯·培根的时代起,近代科学教育取得了缓慢的但是稳固的进步。在德国和美国,科学早已先后进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可是在英国,由于始于文艺复兴的,以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文法、伦理道德、宗教科目为课程内容的古典主义传统教育的势力特别强大,自然科学的成果一直未能反映到学校课程中去。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大学教育已丧失了它们从17世纪起由培根带来的极大声望;英国的中学教育也没有因为英国

的工业革命以及经济上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至于英国的初等教育,直至1865年,还没有任何方面与科学知识的新世界有关系。这种状况与英国当时的现实需要形成尖锐的矛盾。当时的英国已成为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这一时期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例如出现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斯宾塞目睹这一切,他敏锐地看到“生产过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学化……科学知识就应该同样快地成为每人所必需的”(斯宾塞著:《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20页)。在这一历史条件下,英国的教育非改革不可。斯宾塞在其第一篇教育论文《智育》中论证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认为教育应适当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他尖锐地批评当时英国古典主义教育的课程内容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大声疾呼:要从以拉丁文、希腊文为教育、训练工具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提出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他说,科学“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斯宾塞著:《教育论》,第15页)。所以科学应该进入学校课程

之中,科学教育应成为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广泛建立实科中学。

事实上,大约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始,英国的教育界就进行着是否应该实施科学教育的争论。在这场持久而激烈的争论中,许多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享有较高的科学声誉的人士,例如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Huxley),都赞同并领导了实施科学教育运动。其中,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抨击最激烈的,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明确的,对三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者的合理思想

表达得最清楚的,就是斯宾塞。

(二)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和智育

1.人生活动的分类

斯宾塞根据资产阶级社会学观点,把人生活动分为五大类,并按他们对个人生活的重要程度排列如下:①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③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

有关的活动;⑤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2.知识的价值标准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论的一贯主张。斯宾塞和他前辈主张的不同之处在于教给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如何确定知识的价值标准。

(1)斯宾塞把实用价值作为衡量知识的重要性的首要标准,他尖锐地批评当时英国学校课程的非实用性,只把那些装饰性的知识放在第一位,“什么能获得最多的称赞、荣誉和尊敬,什么能取得社会地位和影响,怎样表现得最神气”,什么知识就最有价值(斯宾塞著:《教育论》,第4页,43页)。他指出,这完全是由绅士教育的目的决定的。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了,生产和科学进步了,资产阶级需要培养的是能够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能够精心经管和管理工商业的人才,因而知识的价值标准也应随之改变。他提出,为生活做准备的知识价值最高,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每个人怎样生活,只有科学才能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所以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须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斯宾塞其人 斯宾塞(1820—190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斯宾塞出身于教师家庭,幼年在学校时被认为是个感觉迟钝的儿童,但他非常喜欢在校外作种种观察,爱好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他没有读过大学,独立自学成才,主要成就在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方面。他没有亲自办过教育,仅在学校里做过短时间的代课老师,可是他对培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著作都研读过,并吸取了其中的精华。从1854年到1859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等教育论文,后汇集成《教育论》出版。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陆续出版《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等书,合称《综合哲学》。 斯宾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的英国。这时候,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列宁主义即将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斯宾塞既没有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同情劳动人民之心,而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辩护。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力图从哲学、社会学和其他各个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在哲学上,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以“确实的”知识和事实为根据的,要求在认识方面具有“确实的”知识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反对臆断和空想。但又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相对的东西,事物的本质、绝对真理是不能被认识的,宣传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认为凡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领域,即事物的本质,只能诉诸宗教。他企图以此调和科学与宗教,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毫无意义的,这显然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 在社会学方面,斯宾塞从庸俗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受进化法则的支配,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为资产阶级的殖民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作辩护;同时又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缓慢进化而无质的飞跃,社会的职能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通过适当的分工表现出来,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就是这个有机体的“头脑”,劳动群众则是“手足”,这样一来,“手”、“脑”之间的协调合作就是十分自然和应该了,而且“头脑”应该受高深教育,“手足”只须劳动,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显然,这合的是资产阶级的情理。另外,斯宾塞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不能有无限的个人自由而影响整体,但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却又首先依赖于个体细胞的更新与发展,即依赖于国民个体的智、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因此他将个人功利放在首位,社会需要放在其次。这种观点,就是斯宾塞据以划分人类五种活动、确定五类教育和五类课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斯宾塞以其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倡导与推动科学教育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早在15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就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快,人们又力求把科学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科学的巨大进步,发明的频繁诞生,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也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从弗兰西斯·培根的时代起,近代科学教育取得了缓慢的但是稳固的进步。在德国和美国,科学早已先后进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可是在英国,由于始于文艺复兴的,以希腊文和拉丁文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本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本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

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幼儿园总务工作总结范本1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摘要:19世纪中叶,赫伯特·斯宾塞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唤起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重视,也促进了科学知识在欧美学校课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本文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出发,阐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原则。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原则 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已使发达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的进步不仅增添了发明创造,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那时,德国和美国的学校教育早已引入科学,而在英国,它的工业生产蓬勃发展,但它的教育却比同时期的德国和美国落后很多。 造成当时英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自文艺复兴以来,拥护传统古典教育的人认为,只有拉丁文、希腊文等一些古典的知识有用,学校教育也应当只教授这些古典知识,而那些科学知识是无关紧要的,也应当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样就出现了斯宾塞说的:“在心智方面同在身体方面一样,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装饰先于实用。不只在过去,在我们现代也差不多:那些受人称赞的知识总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假如我们问到给男孩子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那就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1这样一种重装饰轻实用的知识观长期统治学校教育,产生了英国教育的落后状况。 然而,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英国的学校教育,使其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当时,英国就是否应当实施科学教育、是否应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猛烈抨击了传统的古典教育,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清晰的就是斯宾塞了。1859年其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充分显示了科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与后来的《德育》、《智育》和《体育》一起组成了《斯宾塞教育论》,也形成了他本人的科学教育体系。 一、教育目的 “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同给儿童装饰身体一样,人们也随着风尚装饰儿童的心智。”2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称赞和荣誉。斯宾塞猛烈抨击这种现象的同时,深刻指出这种空疏无用的教育目的完全忽视了个人的需要,这样的教育与生活分离巨大。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活,教育目的也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3这完满的生活一方面是指它能指导我们的行为使其规范,另一方面是它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心智,如何对待身体,如何处理好各项事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带好自己的子女,甚至如何为人类创造幸福。凡事均有轻重缓急,斯宾塞按照人类生活的重要程度将“完满生活”细化为五个方面,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4 斯宾塞的教育目的受其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了抽象的、形而上的框架,比起过去 [1]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2]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3]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11页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寒假里终于捧起了朋友推荐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 早就听说对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打磨,更加光彩夺目。他的教育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斯宾塞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带着一种好奇与疑惑的心情,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研读。 这是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包括安琪儿降临的序曲、快乐教育最初的秘密、快乐的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如何找出不快乐的小虫子、快乐的智力培养、孩子心智成长的

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快乐的自然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如何快乐地进行孩子身体的培育、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力、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发挥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二十一章。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但纵贯整本书的就是“快乐”,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在一个有效而快乐的环境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是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核心。斯宾塞自己在书中说写这本书对于他而言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可以说,读这本书对我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百科内容来自于: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概念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起源 科学教育即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起源于美国。 特点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内涵 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理解紧密相关。从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一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突出了科学知识的价值,第一个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同时,著名科学家赫胥黎也尖锐地批评传统的古典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教育。从这一时期看,科学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系统”和“生产力因素”内涵。目标 科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促进人发展的目标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前者是科学教育本体功能的体现,后者是科学教育外在职能的体现。随着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全面,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刻,科学教育目标也不断发展。 总的来看,科学教育育人目标与科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最初的注重知识、技能到关注方法与过程,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科学教育育人目标的重心在发生着摇摆和震荡,并不断寻找着平衡与融合,这种平衡与融合集中反映在当代“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也表现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科学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实践和对科学本质的逐渐认识而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反省与进步的过程。这种反思与进步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人们最初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整个社会崇尚科学知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成为近现代科学教育的旗帜。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到现在开始重新思考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基于尊重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屯升小学翟亮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快乐”两个字: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快乐地教育。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那种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学习的真谛!学生要快乐地学习,首先要有学习兴趣,不能把学习当成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乐学,从而好学。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教师的责任。所以,让老师快乐教育就尤为重要了,斯宾塞说,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如果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认为这是件苦恼的事,那么他也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把郁闷和烦躁心情表现出来,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也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当然快乐教育本身并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学生,更要求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这无疑给了教师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使自己博学多识,能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教学。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传授知识的欲望。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

是教育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其中里面有个例子,感觉不错和大家分享一下。老斯宾塞和小斯宾塞做12卡片的游戏,每张卡片上面都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一下你讨厌的人,或者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或是说一下你最不快乐的事等等,两个人轮流抽取卡片,抽到哪个卡片都必须要回答卡片上的问题。这个游戏对于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小斯宾塞抽到一个卡片,要回答“说一件你感到最不快乐的事”,他回答说是最近做恶梦,总是梦到一个怪物,白天还会常常想到它,这令他十分苦恼。然后老斯宾塞就评价说做恶梦是白天遇到的人或者事影响的,梦到怪物一定是白天遇到什么可怕的人或者事了,所以老斯宾塞就问孩子他害怕哪个人,然后帮孩子分析让小斯宾塞消除恐惧,晚上孩子睡觉前为孩子整理了下房间,换了一张新床单,并且打开窗子换新的空气。就这样,小斯宾塞脱离了噩梦的烦恼。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快乐状态时,对他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家长朋友可以通过和孩子玩12卡片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替孩子分忧,使他们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成长。 不得不承认,《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充满人性,充满灵性的家庭教育学专著。读它我受益匪浅,读它我感受颇深。我将重拾此书,重新细读,定将有更丰厚的收获。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 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

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吸收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们快乐学习,希望经过我的努力,使我的生物课堂快乐起来,让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也能更加享受教育的快乐。 ――――――――

前几天,我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深刻的教育著作。 我认为期宾塞的教育很独特,他摈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但并没有完全舍去传统教育的好的方面,斯宾塞让孩子快乐的学习。他的教育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他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使孩子和家庭受益无穷,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长期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是无法剔除的,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来学习。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其实,每一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读一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它好像一位良师益友,时刻帮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王萍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

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 3、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这个章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教会孩子开启心灵智慧大门的同时,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可都是别人去爱他,而不是去爱别人。教会孩子懂得感激和回报,要教会他们不能只是索取,不能只是接受而不知感激和回报。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与教学。陈鹤琴在幼儿教育方面总结出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组成部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他的活教育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传统科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活教育; 启示; 意义; 科学教育 一、引言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陈鹤琴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中国化新教育创造精神。而“活教育”课程理论是“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它不仅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国化、科学化的宝贵遗产,而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许多应用,笔者在实习中对此很有兴趣,因此笔者选择“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作为本次研究内容。 通过对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分析,借鉴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幼儿园科学教育该如何实施,为当今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活教育”,是由陈鹤琴先生一手创立的,其灵魂是“活”,核心是“做”。他反对没有人性的、死读书的死教育,所以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希望改善当代的教育现状,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它是陈鹤琴从事学前教育多年的经验和总结,理论基础也很深厚,对我国幼儿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所谓幼儿科学教育其实就是指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对其进行的科学的教育,要注意的是这个词的关键点是幼儿而不是其他的人群所以必须是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而科学呢只的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而且要做到循序渐进。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当前,关于国内对于科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继而,也出现了不少理论。 1、关于活教育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课程论对于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方面,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他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他主张让幼儿自己去做,去实践了解,他在他提出的17条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让他自己去接触了解。 2、杜威“儿童中心论”

斯宾塞科学教育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赫伯特·斯宾塞教育思想产生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斯宾塞26岁开始投身于当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和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并广泛猎涉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论理学、美学等领域的书籍。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和巩固,维多利亚政府在思想和社会文化方面实行自由开放政策,宗教神学和古典人文主义受到功利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巨大冲击,尤其以约翰·S·穆勒(1806—1873)的经验主义和奥古斯特·孔德(AogustCom te, 1798—1857)的实证主义最为活跃。当时“英国一些著名思想家都受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孔德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为依据,而应以实证的可靠事实为依据;它应建立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一切均应以感觉验为契机;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也只有为实证科学所证实的知识,才能成功地运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实 证哲学的任务是搜集和综合整理各种科学原理,揭示各种科学的相互联系,为人们提供科学分类和各种科学的一般方法。这一哲学思想深深感染了斯宾塞,使他最终成为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 185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明显地反映了约翰·S·穆勒的经验主义和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观点。以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发展假设》和《进化:它的法则和根据》等文章。从1860年开始,斯宾塞耗用34年时间完成了巨著《综合哲学》。他用实证主义哲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并吸取当时生物学、心理学的最新成就,综合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他将进化论的原理一般化,并把它作为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运用于有机界、无机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提出`适者生存’的假说,认为一切事物进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集中—分化—确定, 把一切进化、发展概括为进步现象,其中也包括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 关于个人的发展和教育,他运用进化论原理,并吸取了卢梭和裴斯泰洛齐“自然教育”的思想,提出:教育必须遵循人类的“进化过程”;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权利”;反对任何“权威“—包括教师、家长、政府的权威—的束缚和干涉。他认为,如果教育活动具有政府干涉或家长权威、宗教法规或训诫的性质,将必然会损害儿童的自然权利,并阻碍其自然发展。他的这种自然教育观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但其内含的进步意义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以后各国自由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理论依据。 二、科学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学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大工业化以及工业机械化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海外贸易的大发展。英国的工业产品和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工业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学的地位和影响逐渐上升,科学知 识精英开始取代传统的宗教知识精英”。然而,在教育方面,则由于英国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所垄断,仍然奉行并维护着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封闭、保守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高贵”的仪表风度的绅士和文职官吏,以古老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最具代表性。中产阶级的中等学校也深受具有悠久历史的“公学”和文法学校的自由教育的传统影响,古典人文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被排斥,实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读书笔记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高刘学区中心学校王连生 作品:《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作者:(英)斯宾塞著,方舟编译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1月定价:¥32.00内容简介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孩子的生与死、善与恶、‘聪明和愚蠢,都在于教育者怎样教养他们。 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明白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和明白它什么时候开始同样重要。 教育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够不教,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自我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的多。 本书作者曾获英、美、法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院士、博士荣誉,并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该书问世百年来,广泛作为学校和家长教科书,成功培养无数孩子。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一部分

本书以“案例+智慧+启示”的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独具匠心,演绎经典,呈献给广大家长一部最新颖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为家长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提供了权威的教育指导。 第一部分有以下章节: 第一章快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第二章怎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快乐 第三章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第四章拥有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五章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人生 第六章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爱” 第七章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品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二部分 本书在总结和提炼原著提出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以情景演绎、故事讲述等形式,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读书心得:

斯宾塞

试谈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教育”思想体系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他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理论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教育的问题。 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19世纪上半叶,他敏锐地看到了“生产过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学化……科学知识就应该同样快地成为每人所必需的”。他说,科学是使文明生活成为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所以科学应该进入学校课程之中,科学教育应成为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广泛建立实科中学。 斯宾塞将人类活动分成五大类,并按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列如下: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知识的价值标准方面:1.斯宾塞把实用价值作为衡量知识的重要性的首要标准。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每个人怎样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2.知识的比较价值。斯宾塞认为,教育方面在编订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应依据知识的比较价值,确定某一学科在课程中的地位。3.知识的训练价值。斯宾塞指出,科学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科学所表明的观念联系是符合事实的。又因为科学所表明的关系多是因果关系,学生了解事实的因果关系就较轻易进行推理和判断,而且也易于记忆。4.知识的教育价值。斯宾塞肯定了科学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课程分类方面:斯宾塞将课程分为五类,包括了生理学、逻辑学、心理学、历史学、美术、音乐等课程。 教学方法方面,斯宾塞主张:教学应该从具体到抽象,从正确的、引导儿童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入手,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的知识,然后再进入推理和书本知识的学习。 总之,他的科学知识教育思想体系对资本主义货架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反对传统教育的同时,提倡科学教育,自我教育,自然教育等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近代科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斯宾塞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斯宾塞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文《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中,阐述了他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概括的说的有四个方面: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及惩罚时应采用自然后果的原理、在德智体三育中应当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斯宾塞的主要教育思想提出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但在我国,他的许多观点仍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有如下几点有益的启示:教育改革应当大力开展学习价值的研究、应当在提高课程功能上下功夫、应当对学生制定差别化的要求、应当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斯宾塞;教育思想;启示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l820—1903),是英国的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1861年5月斯宾塞出版了他的教育著作,书名为《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包含他所写的四篇论文:(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智育、(3)德育、(4)体育。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早期,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像闪电一样冲击了美国的大学,他的思想统治了美国大学三十年。[1]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我国有许多教育专家做了介绍,根据四篇文章进行概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使教育对象学那些值得学的知识;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及惩罚时应该通情达

理,应采用自然后果的原理,让儿童在实践中体会对与错,该与不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当科学地设计学校的生活制度,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下第一部分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第二部分阐述斯宾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1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分析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教育,认为教育的追求更多的是装饰而不是实用。他指出:大学和普通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存在轻重颠倒现象。一个人一生中十之八九用不到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却作为主要课程去学,而满足人类生存活动的知识却没有或很少。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应当满足人类生存五种活动的知识需求,即:(1)保证个人安全和预防意外的知识;(2)获得生活必需品的知识;(3)生产、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知识;(4)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知识;(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知识。并且其重要性也是按照以上顺序排列。斯宾塞所阐述的教育目的,比较符合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中的三种较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即使这样,斯宾塞所论述的人类的五种知识需求,也是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的,教育应当是实用的。 科目或许是没有一门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知识的关键在于它的比较价值。“必需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

教师读书笔记《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孩子乐此不疲地想做,重复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他们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通过阅读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1、孩子是一面镜子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找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沉闷,我思考着为什么孩子们都不积极了?为什么孩子们都低着头?下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今天怎么了?我先是一愣,想起了原来因为感冒声音发不出来,影响了个人上课的状态,学生因此也显得不积极。而我当时竟忽略了分析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没有有效扭转课堂的气氛。之后,每当孩子们又低落的时候,我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微笑以对,孩子们就慢慢地“活”了起来。 2、从点滴渐进中得到信心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教育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刚接手班级的时候,我总是很累,课堂上要不断的进行组织纪律,而孩子们经常一小会就“原形毕露”。课下还要苦口婆心地教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孩子。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学习积累渐渐地我也明白了,要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效率,除了要让孩子懂得守纪律,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

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孩子,需要耐心,循序渐进地将其引入正轨。太急只会让自己更没信心,孩子需要时间养成习惯。 3、快乐的教具 孩子们喜欢玩具,生活中有许多活教材,比如孩子们玩的小汽车就有形状的认识,而教师只要把他们喜爱的玩具,拿出来点拨一下,知识的传递,就成了玩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通过生活中玩具来认识,比起课堂上多么生动地语言都更加容易让他们接受。 4、多一些友好和鼓励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友好与鼓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并努力克服自己缺点。在教学中,鼓励是一副学习的催化剂,课堂上善用鼓励性语言,除了可以给这个孩子带来快乐,还能影响其他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学习与借鉴。我会更加深入地去阅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成为一名始终快乐的教育者,并且能够让我的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时代在变化,闲暇之余我将继续坚持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王萍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

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 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 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 围之中。 3、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这个章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教会孩子开启心灵智慧大门的同时,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可都是别人去爱他,而不是去爱别人。教会孩子懂得感激和回报,要教会他们不能只是索取,不能只是接受而不知感激和回报。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

《斯宾塞快乐教育》读后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王秋琳 当我苦于教育学生而找不到良策时,无意间接触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他的教育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与子,师与生,谁人能轻易否定这两对关系的 相似性?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城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祖父、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教师。他的父亲,威廉·乔治·斯宾塞在当地小有名气,有许多私塾弟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作为家中的长子,斯宾塞的到来给父亲带来很多欢乐。他本来有很多姐妹,但不幸的是先后有六弟妹夭折,在斯宾塞看来,这是由于父母“缺乏最起码的育儿知识造成的”。对此斯宾塞家族就特别注重对新生儿的养育,而斯宾塞也在以后的岁月中花费大量的时间 去研究生理、医学。 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斯宾塞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遗孤,但赫伯特·斯宾塞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甚至为此终身未娶。可以这样说,他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又拯救了不幸的家庭。也许是承受的不幸太多,所以特别看重快乐。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涉及教育、心理、医学、生理的方方面面,确系一本难得的育人全书。 这是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包括安琪儿降临的序曲、快乐教育最初的秘密、快乐的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如何找出不快乐的小虫子、快乐的智力培养、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快乐的自然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如何快乐地进行孩子身体的培育、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力、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发挥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二十一章。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但纵贯整本书的就是“快乐”,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在一个有效而快乐的环境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是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核心。斯宾塞自己在书中说写这本书对于他而言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可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因为书中没有艰涩的道理与文字,却读到了一份久违的亲切与共鸣。 书中的许多观点极具开创性。现摘录部分书中的精彩话语: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第一篇: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而欧美教育学者在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从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看,在学习新知识信息时,信息通过感觉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评价,进而进入大脑皮层加以深入判断。判断为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储存。孩子们如果感到有意义、认为重要,学得快乐,大脑被激活,能轻松愉快地学,效率高。反之,若孩子们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 所以说,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打算这样做: 一、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但孩子一旦明白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力,他也会同样对待其他人。 二、机会均等的权力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在班里宣布这样的规定: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是每个同学的义务,在本学期每人最少负责管理班级一天,即值日班长。按照排好顺序,每日轮流做值日班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使一部分孩子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感到失落,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多一些友好和鼓励 学生绝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如果在一种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孩对子对老师的信任,而且学习效果会好得多。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 因此,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当好孩子的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