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

急诊科

护士:1、协助家属安置患者于急诊抢救室2、嘱家属挂号

3、观察神志、瞳孔(做抢救记录)——汇报医生

4、吸氧、心电监护测血压,必要时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抢救记录)——汇报医生

医生:1、再次确认神志、瞳孔

2、追问病因:1)、是否突然起病2)、有无外伤史3)、有无高血压及类似病史

3、体检:1)、有无头皮、口鼻耳外出血——了解伴发伤

2)、颈抵抗3)、四肢肌力(偏瘫)4)、巴彬氏征

4、医嘱:1)、神志清、瞳孔正常光反射灵敏感:

A、补液BSS 500ML

B、降压:必要时(收缩压>165mmHg)

C、抽血:出凝血、血常规、血型、血生化,必要时术前常规

D、急诊头颅CT

2)、神志欠清或浅昏迷、瞳孔正常光反射灵敏或迟钝:

A、补液BSS 500ML

B、必要时降颅压:甘露醇125或250ML

C、缓慢降压:微泵(收缩压>165mmHg)

D、抽血:出凝血、血常规、血型、血生化,术前常规、备血

E、嘱护士进一步观察病情,并记录

F、告病重、危

G留置导尿:必要时

J、急诊头颅CT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

3)、神志中、深度昏迷、瞳孔不等大或双瞳散大,单或双巴彬氏征阳性:

A、立即降颅压:甘露醇250ML、速尿20-40mg

B、补液BSS 500ML

C、麻醉科会诊或急诊气管插管:过度换气

D、抽血:出凝血、血常规、血型、血生化,术前常规、备血

E、留置导尿

F、告病危

G、急诊头颅CT并请ICU、神经内、外科会诊

带呼吸囊、氧气袋等抢救设备送病人做头颅CT检查,据头颅CT结果:

1、大脑出血<30ML;小脑出血血肿直经<4cm,GCSS》14分。

1)、家属谈话告知病情,家属同意,收住神经内、外科观察治疗——医生开住

院证

2)、护士:A、通知病房收住病人

B、嘱家属办住院

C、整理门诊病历、住院证、CT片等资料

D、再次评估病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并记录

E、途中带呼吸囊、氧气袋等抢救设备

G、医务人员护送至病房

2、大脑出血>30ML;小脑出血血肿直经》4cm,GCSS《13分;丘脑出血破入脑

室-中、重度脑积水;小脑出血破入脑室-中、重度脑积水;

1)、出凝血、血小板正常,家属谈话同意、要求—手术治疗

医生嘱,护士执行:

A、备皮(剃头)

B、通知手术室:手术护士、麻醉师术前准备

C、术前常规、备血

D抗生素皮试():输液室取皮试液,药房暂借药

E、开办住院证

F、术前谈话、备血、植入物家属签字

J、护士:填写手术交接单、更换手术衣、给病带腕带、整理门诊病历、

住院证、CT片、以上各种谈话签字单等资料;再评估病情: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并记录;途中带呼吸囊、氧气袋、微

泵等抢救设备;医务人员护送至手术室

2)、出凝血、血小板异常,家属暂不同意手术——收神经外科或ICU

3、大脑出血>50ML;小脑出血>20ML;一侧瞳孔散大,家属不同意手术;双瞳

孔散大或呼吸不规则——ICU会诊,住ICU病房(家属不同意住神经内、外科专科病房)——护士准备同1、+护送途中带心脏除颤仪

4、头颅CT未见出血,考虑脑梗塞——收住神经内科

5、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住神经外、内科,进一步头颅CTA、DSA、

MRI等检查,鉴别其它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调控,摘录(精)

调控血压对于ICH急性期的血压管理目前尚存争议。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指南重申了基于患者的基线血压情况、出血病因、年龄及颅内压情况等个体化降压的理念,降压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再次出血,但在大血管病变不太明确的原发性ICH,血压处于中度升高的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可能较低,且血肿周围水肿区域理论上缺血的风险得到平衡[4,5] ,然而,开始降压及血压控制的具体水平尚不确定。2007年AHA对自发性ICH血压升高时的治疗建议[6] :如果收缩压(SBP)>20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150mm2Hg,应考虑持续静脉输注积极降压,并每5分钟监测1次血压; 如果SBP>180mmHg或MAP>130mmHg,且有颅内压升高的证据或怀疑颅内压升高,应考虑监测颅内压,可间断或持续静脉给药降压,维持脑灌注压>60~80; 如果SBP>180或MAP>130,且没有颅内压升高的证据,可间断或持续静脉给药适度降压(MAP=110mmHg或目标血压为160/90mmHg),并每隔15分钟重复查体1次,使SBP维持在180mmHg以下,MAP维持在130mmHg以下。 该意见有以下支持点[6]:①单纯的收缩压≤210mmHg与血肿扩大或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不明显;②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监测研究,当动脉压下降15%时并没有使脑血流量显著下降;③前瞻性研究表明,ICH患者发病6小时内使血压降至160/90mmHg以下时,7%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9%的患者发生血肿扩大;④前瞻性血肿扩大研究及重组活化VII因子(rFⅦa)治疗ICH试验[7,8]均证明基线血压与血肿扩大无明显关系;⑤收缩压升高的患者更易发生血肿扩大,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了;⑥回顾性研究表明入院时的急性期快速降压与死亡率升高相关;⑦外伤后与自发性ICH患者的临床研究均支持脑灌注压应维持在60mmHg以上。推荐的静脉用药[6]见表1。 表1 AHA指南推荐的ICH患者控制血压静脉用药 药物静脉推注剂量持续输注剂量 拉贝洛尔 5~20mg/15min 2mg/min(最大300mg/d) 尼卡地平不适用 5~15mg/h 艾司洛尔静脉推注负荷量250μg/kg 25~300μg/(kgmin) 依那普利每6小时1125~5mg3 不适用 肼屈嗪每30分钟5~20mg 1.5~5μg/(kgmin) 硝普钠不适用 0.1~10μg/(kg min) 硝酸甘油不适用 20~400μg/in 因有致血压骤降的危险,依那普利的首次剂量应为0.625mg 欧洲指南(EUSI)[9]的意见有所不同,除了指明对合并急性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夹层等其它降压治疗适应证的ICH患者应予以降压治疗外,不推荐常规降压治疗。因考虑到高血压有慢性适应的过程,该指南将有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区别对待: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慢性高血压的体征(ECG、视网膜),SBP>180mmHg 和(或)舒张压>105mmHg时开始治疗,目标血压为170/100mmHg(或MAP为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规范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史采集】 1. 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起病。 2.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梗塞相似,重者全脑症状显著,其轻重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HBsAg、血脂、血糖、钾、钠、氯离子、BUN、CO CP、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2. 神经系统检查 (1) 全脑症状 1)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少数清醒,重则昏迷。 2)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 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 瞳孔改变: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双侧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 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 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局灶症状 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三偏症状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大脑半球病变可有失语。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可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有抽搐发作,局灶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有出血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头和双眼转向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重症大量出血者很快昏迷或因枕大孔疝死亡。 5)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和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如有CT检查,可不作腰穿,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诱发脑疝形成。 2.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出现高密度影,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扩展方向。 3. 脑血管造影:显示占位病变征象。有助于鉴别其它脑血管病所致的脑出血。 【诊断要点】 1.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作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 2. 对出血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出血扩展方向、血肿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作出诊断或估计。 3. 与其它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相鉴别: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脑动脉炎、口服抗凝剂等所引起的脑出血。 【鉴别诊断】 1.昏迷病人 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2010年版)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2)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3)神经系统症状: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一些相应部位的对应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 ①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 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 ②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 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 ③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 现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 ④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 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 流利和听力障碍。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 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

(2)头颅MRI扫描:不做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适应征: (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 (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5mm,侧脑室受压明显; (3)幕下血肿量>10ml,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明显; (4)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肿量逐渐增加,无手术绝对禁忌症。 2.禁忌症: (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6.7.18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组长:游 潮 成员: 刘 鸣 凌 锋 张建宁 王茂德 王运杰 孙晓川 武 剑 冯加纯 李 浩 冯 华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一、概述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 C H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ICH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1-8],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I C H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脑出血的分类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分为原发性脑出血(Primary ICH)、继发性脑出血(Secondary ICH)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9];美国有学者将I C H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A V M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Moyamoya 病)、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引起[9,10],占ICH的15%~20%。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11],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ICH的80%~85%。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1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 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 感染。 2.控制血压、控制体温。 3.营养脑细胞 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大生化、凝血系列、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3)头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脑溢血急救方法步骤

脑溢血急救方法步骤 如果在家里遇到一个突发脑溢血病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在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对于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才能为挽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呢?下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救护措施,供大家学习。 步骤/方法: 01 对于发病的患者,我们首先判断是否为脑溢血,病人意识不清或者病人有喷射状的呕吐往往是脑溢血的重要标志,还要看看瞳孔,用手电筒来回照患者的瞳孔,若是发现瞳孔明显地一侧大一侧小的话,那就能确定是脑溢血。

02 确定脑溢血是我们治疗关键的前提,之后就近让患者侧卧,马上拨打急救电话,之后应让病人从顺势侧卧在发病时的位置,然后将病人的一只手垫在耳朵的侧面,把病人的腿摆成直角作支撑,帮助病人侧卧,最后让病人的头部上仰。这个姿势能防止患者的舌头后坠,阻塞呼吸道,有利于呕吐物从口腔流出。 03 在处理好患者姿势之后,可以采取头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脑出血急救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那些脑出血并且伴有发烧的病人是非常有必要。对病人进行头部物理降温,是为了要降低病人大脑细胞坏死的速度,也就降低了脑出血对病人大脑的伤害。 注意事项:

脑溢血发作属于急性病,处理过程中切勿搬运或对脑部实施大幅度的摇摆,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处理手段,具体处理还需要专业人士操作。 急救口诀:头向侧转 典型症状: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由于气温聚降或情绪激动,突然发生口齿不清,甚至昏迷。 家属应克制感情,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否则只会使病情迅速变化。 将病人平卧于床,由于脑压升高,此类昏迷者易发生喷射性呕吐,如不及时清除呕吐物,可能导致脑溢血昏迷者因呕吐物堵塞气道窒息而死,因此病人的头必须转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就能流出口腔。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邳州市中医院 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疝(ICD-10 : G93.501 )、脑出血(ICD-10 : 161.900 )、高血压脑出血(ICD-10 : I61.905 )、基底节出血(ICD-10 : I61.004 )、丘脑出血(ICD-10 : I61.802 )、脑叶出血(ICD-10 : I61.101 )、小脑出血(ICD-10 : I61.400 )、。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 : 01.24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 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2)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 呕吐,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3)神经系统症状: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可以出现 一些相应部位的对应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偏盲、瞳孔改变等; ①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严重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 ②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 ③小脑出血:由于出血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患者先出现 昏迷而非先出现偏瘫。 ④脑叶出血:症状因血肿所在脑叶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下肢和面部较轻;顶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枕叶可出现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颞叶出血如发生在优势半球,可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体积,血肿呈高密度影; (2)头颅MRI扫描:不做为首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

(新)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查房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一、病史简介 患者女 63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呕吐4小时入院于2014-6-24 21:33。查体:呈浅昏迷状,双瞳等大约0.3cm,光放射迟钝。T36.7℃ P66次∕分 R24次∕分 BP220∕107mmhg 四肢肌张力高,门诊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入院后行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术后给予了止血、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镇静等治疗。现患者呈嗜睡状,左侧肢体活动,右侧肢体偏瘫,肌力约二级,病情平稳。 二、概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脉络丛后内动脉等。 三、病因 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血液还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 另外,高血压还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出血。此外,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少,且无外弹力层,可能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其他内脏出血。 四、临床表现

医院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xxx 医院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一) 严密观察患者...(四)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 xxx医院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一)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车。 (二) 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给予氧气吸入。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 (三) 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四)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五) 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h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出人量。头部置冰块或冰帽,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六) 防止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七) 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

(八)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再出血或血肿扩大。 (九) 做好抢救记录。 【抢救流程】 发现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防止误吸,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血氧饱和度、肢体 活动和出入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立即给予脱水、降压、止血药物 及时准确配合医生做好应急抢救措施,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实用】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 一、诊断 诊断标准 多有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突然发病,进展迅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疼,恶心,呕吐等颅压高症状,同时有偏瘫,失语等祌经系统缺损体征,CT为高密度病灶,CT 值为75-80Hu。 (二)辅助检査 CT:显示血肿大小,部位,中线移位,破入脑室。DSA:寻找出血原因。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 (三)鉴别诊断 脑梗死,糖尿病,肝性昏迷,药物中毒,低血糖,CO中毒。 二、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吸氧,严重者应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注意吸痰。合理调整血压,血压升高时,使用降压药,但前3天不要将血压降低到正常高限(140/90mmHg)。抗感染,应予敏感抗生素抗炎。纠正血糖。保持大便通常。 降低颅压,有高颅压表现,予甘露醇,监测心,肾功能,心,贤功能不全者可用速尿,复议甘油,白蛋白。 止血药(高血压脑出血常规不用止血药),与使用肝素有关的脑出血,使用鱼精蛋白6—氨基乙酸。与使用法华令有关的脑

出血,使用冻干健康人血浆和维生素K。 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饲。 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促进血肿吸收:尼膜同,每日10mg 静点,口服脑血平合剂。 合理输液:无鼻饲者输入液体量一般为1500-2000ml/d,有呕吐及使用脱水剂则另加500ml,或颅压明显增加有可能脑疝者重症脑室出血者可考虑血肿抽吸术,脑室外引流等,特殊原因的出血应外科治疗。 康复,心理治疗。 三、工作规范 门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根据病情做急诊CT检查,如发现出血转急诊室。急诊:询问病史,常规查体,CT检查。病情较重者,先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病人,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再进行检查。如果有手术指征,请神经外科会诊。给予降低颅压,补液治疗。进行血,生化,电解质检测。并向病及家属交代病情。如有意识障碍者可加抗生素。 病房:询问病史,常规查体,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严重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进行血,尿,便,生化及电解质化验,ECG,TCD,颈动脉超声检测,血流变学化验,MIR检查。治疗合并症,降低颇压,有意识障碍或饮水呛咳者给予下鼻词,改善出血周围水肿带,合理输液,如

脑出血临床路径(新)

脑出血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 1.急性起病。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 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 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 (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

脑出血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 、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3.降压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缓泻药:乳果糖、酚酞片、番泻叶等。 5. 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 7.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定义: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 病因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 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分类: 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 1)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的50%—60%。壳核出血最常累及内囊而出现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 2)丘脑出血:占脑出血的20% 3)脑干出血:约占10% 4)小脑出血:约占10% 5)脑叶出血:5—10% 6)脑室出血3—5% 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 检查: CT 检查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出血扩展方向及脑水肿范围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包括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 3) 静脉输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 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5)积极防治并发症. 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 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进行内科治疗.(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昏迷不宜手术治疗.(4) 患者年龄大大,且有心,肺及肾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 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和小脑出血10ml以上,均可考虑手术治疗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病人基本资料 4118床,孙志宏,男性,60岁,安徽人,因“突发失神,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一小时余”于2010/01/22 12:35入院。入院时言语不清,神志清,双瞳等圆,左2.0光敏,右2.0,光敏。T36.7℃,P77,R18,SPO296%,BP198∕110.CT示既往有高血压史,未规律控制。有烟酒嗜好。予一级护理、病重、禁食、多参数监护、记神志瞳孔BPPRq1h。患者13:00神志转为嗜睡,血压高,予降压药静脉滴注。01/25血压较前下降,停用硝普钠,改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及卡托普利控制血压。01∕27复查CT示血肿较前未明显增大。01∕30停多参数监护、

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路径

脑出血微创外科干预临床路径研究 一 .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 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既往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 或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4.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5.幕上血肿≧30ml,>25ml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受压明显。 6.幕下血肿≥10ml。 7.基本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 瘤卒中等非高血压脑出血因素。 二. 每位进入并完成路径病人补助科研费用元。 三.微创外科干预方法:1.硬通道微创血中穿刺。 2.软通道微创血中穿刺。 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四.进入路径病人均采用表格统计管理。 五.选择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及《成人自发脑出血治疗指南》AHA/ASA2007版。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 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防止应激性溃疡 7.微创手术。 8.每日尿激酶冲洗2-4次,共3-5天。 9.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10.改善脑循环功能 11.早期康复治疗。 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七.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 艾滋病等);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 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八.选择用药。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2015-05-08 22:06 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字体大小+ |-一、概述)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ICHIntracerebral 脑出血(Hemorrhage,而欧25%-55%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 占脑卒中患者的ICH1 个月死亡率髙达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美国家ICH 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80% 6 个月末仍有35%-52%,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ICH 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二、脑出血的分类Cerebral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CAAAmyloid Angiopathy,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ICH 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AVM 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有学者将ICH 出血。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15%-20%的。引起,占ICH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在我国,

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高血压脑,所以我国一直沿用“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命名。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出血”。的脑出血,约占所有ICH 80%-85%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三、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1. 和脑MRI CT、影像学检査是诊断ICH 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MRI 血管造影等。CT 及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CT 在ICH 1.1 CT 扫描:使用广泛,卒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可根据多田公式粗略计算血肿体积:为短为血肿的长轴,=π/6*L*S*SlicemlT 血肿体积(),式中L S 1 / 8 . ),目前有相关软件可根据Slice 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轴,图像精确计算血肿体积。CT 。CT)和增强扫描:包括CT CT 脑灌注成像(CTP1.2 多模式后脑组织的血供变化,可了解血肿周边血流灌注ICH CTP 能够反映扫描发现造影剂外溢是提示患者血肿扩大风险高的CT 情况。增强重要证据。上的表现较复杂,根据血肿的时间长短MRI ICH 在1.3 MRI 扫描:高信号,T2 T1 低信号,而有所不同:超急性期(0-2h):血肿为 低信号;亚等信号,T2 与脑梗死不易区别;急性期(2-72h):T1 T1 >3 周):T1、T2 均呈高信号;慢性期(急性期(3 天-3 周):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欧阳学文 (版)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起病。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 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

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 (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要点

1.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HICH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2. 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Ⅰ级推荐,B级证据)。 3.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a级推荐,A级证据)。 4.平扫CT上显示的“黑洞征”“混杂征”及“鸟征”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b级推荐,B级证据)。 5.评估血肿扩大风险应综合考虑基线血肿体积、口服抗凝药史、发病至首次行头颅CT检查时间等因素(Ⅰ级推荐,A级证据)。 3 HI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HICH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确诊HICH需要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Ⅰ级推荐,C级证据)。 4 HICH的专科非手术治疗 4.1 ICP的监测与治疗 【推荐意见】: 1.对所有HICH患者度应该进行ICP的评估和判断,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严重高颅压甚至脑疝(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GCS3~8分HICH患者进行有创行ICP监测(Ⅱb级推荐,B级证据)。 3.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ICP,减少脑疝发生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Ⅰ级推荐,C级证据)。 4.2 镇静镇痛治疗 【推荐意见】:建议对重症HICH患者,特别是伴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4.3 HICH后的血压管理 【推荐意见】: 1.收缩压在150~220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Ⅰ级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mmHg以下会增加额外缺血风险(Ⅲ级推荐,A级证据)。 2.收缩压>220mmHg的HICH患者,连续静脉用药强化降低血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长短、基础血压值、ICP情况及入院时的血压情况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Ⅱa级推荐,C级证据)。 3.收缩压150~220mmHg的HICH患者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 的HICH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降至120~140mmHg可能是安全的(Ⅱb级推荐,B级证据)。 4.4 防止血肿扩大的药物治疗

2020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完整版)

2020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完整版)一、概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hy per te n siv e i ntr ace re br al h e m or rh age,HIC 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HIC H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HI C H的防治需要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合作。201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自发性脑出血(s po nt ane o us i nt r ac er e br al h emo rr h ag e,SIC H)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随着大量多学科研究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表,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将共识升级为指南将有助于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制定决策。本指南主要针对我国SIC H中最常见、诊治争议较多的H IC H进行介绍,并参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 HA/AS A) S IC H指南的证据级别予以推荐:推荐级别为Ⅰ级

(应当实施)、Ⅱa及(实施是适当的)、Ⅱb级(可以考虑)和Ⅲ级(无益或有害),证据级别为A级(多中心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B级(单中心单项随机对照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和C级(专家意见,病例研究)。 二、急救处理及神经影像学检查 1院前急救 HIC H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规范的院前急救对于预后至关重要。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判断疑似H IC H的患者,急救人员应首先获取患者的主要病史信息,包括症状发作的时间、既往史、药物史及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若患者有突发头痛、呕吐、意识状态下降、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表现,特别是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时,应高度怀疑卒中。立即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及瞳孔变化,如心跳、呼吸已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如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如循环系统不稳定,心跳、血压出现异常,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和用药,纠正循环系统的异常。在因地制宜进行初步的诊断、心肺复苏、气道处理和循环支持后,需快速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急救人员应提前通知急诊科有疑似卒中患者即将到来,以便启

脑出血应急预案

一、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应急预案】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 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车。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给予 氧气吸入。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 (三)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 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四)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 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五)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h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观察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出人量。头部置冰块或冰帽,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六)防止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七)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 (八)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 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再出血或血肿扩大。 (九)做好抢救记录。 【抢救流程】 发现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 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防止误吸,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和出 入量 ↓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立即给予脱水、降压、止血药物 ↓ 及时准确配合医生做好应急抢救措施,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