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顾我的语感教学

回顾我的语感教学

回顾我的语感教学

作者:洪镇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2期

我的语文教学改革起步甚早,追溯起来,它酝酿于上世纪的“文革”年代(1965——1973),形成的文字见于1978年7月的《湖北教育》杂志。文题是《关于中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建议》。里面提到了“多读多写,读写结合,重点精讲,加强自学”,提到了“改革现行教材”;提到了“改革现行教法”。……

经过近30年时光的淘选,这些改革建议,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审视,也不能说已经发白过时。

在“风雨如磐”“思想禁锢”的“文革”年代,我竟然能异想天开地去思谋教学改革。这说明什么?一、说明我政治幼稚;二、说明我的确有点事业心或检验标准。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语文教学处于相对的沉寂期,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高耗低效”引起了人们的忧虑,甚至引发了社会上的反感。在诸多方家纷纷提出各种改革方案时,我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实施语感教学,建立一个语感教学体系。

出人意料的是,语感教学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语文界的热烈响应,得到了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认同。很快,产生了第一个语感教学实验基地——武汉市洪山区几所初中的几个实验班,三年期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实验的成功充分证明:语感教学反映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符合学习母语的规律。洪山的经验迅速传播开来,影响所及,湖南的长沙(宝安区),河南的济源,平媒集团,河北的霸州,云南的瑞丽,浙江的台州,山西的太原,长治……都相继建立了语感教学实验基地。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实验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成功。

我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来信,他们询问关于语感教学的各类问题。现在就此机会,作出回答。

一、语感教学的概念

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二、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

1、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语文课的目的是孩子们学语言,即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不是研

究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如果脱离语言去一味追求“人文”,那必然会导致语文课的异化。

2、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文章图样,文意,文情,文序,文境,文势,文术等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里固定下来。“格”(指正确的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就越强。语感力强的人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素地(指不必考虑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语言结构等)借助于“格”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

正如“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一样,“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语言要遵循的途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构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读写听说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提法,出于对语文学习的一种全新的理解,认为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感受,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情感)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领悟,主要指对语言运用之妙的领悟,而主要不是指对思想内容和写作形式的透彻理解。积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孤立的词语积累,而是文道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的积累。成块语言的积累,不仅积累了语境中动态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思想和感情,知识和文化,并且从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方面综合受益,有利于提高语感能力。运用,指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文知识的应用。感受,是学习语言的前提;领悟,是学习语言的关健;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运用,是学习语言的目的。

4、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并重

语感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实施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说,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成套的语言,这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但仅有语感实践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提高到有意识的自觉状态,还要有语感分析,即分析语言的运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