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

弹力、运动和力

【学习目标】:

1.巩固提高弹力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3.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4.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运动和力之间的简单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弹力大小与伸长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推论的理解

3.掌握平衡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分析,运用

难点:

1.决定弹簧测力计量程和分度值的方法

2.对平衡力的受力分析

【逐一过关】

1、弹力:

弹力的产生实质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过程中对施力物的反作用力。因此,弹力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力,比如细绳上产生的拉力、支持面产生的支持力。

在初中和高中,我们主要研究弹簧产生的弹力。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变化量(伸长量或变化量),材料,结构有关。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探究与长度变化量的关系。

注:弹簧的弹力与伸长成正比。F=k△X

k:劲度系数△X:弹簧长度变化量

例1: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

(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格内作出弹簧的伸长量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像。

(3)此实验中弹簧伸长量L与拉力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

如右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如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 g 的钩

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1.0 N 和1.5 N

B .1.0 N 和0.5 N

C.2.0 N 和1.0 N

D.2.0 N 和1.5 N

对点1: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

上,图中所示的力F 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

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 甲、L 乙、

L 丙、L 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L 甲<L 丙 L 乙>L 丁

B .L 甲=L 丙 L 乙=L 丁

C .L 甲<L 丙 L 乙=L 丁

D .L 甲=L 丙 L 乙>L 丁

对点2:弹簧所受到的拉力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成正比,即F =kx ,k 为常量,如图

5所示,已知当物体受到拉力F 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x ,则当拉力变为2F 时,

弹簧伸长量为:

A.小于2x

B.大于2x

C.等于2x

D.无法判断

对点3:一个弹簧长200 mm ,下端挂5 N 物体时长度变为250 mm ,挂2 N 的物体时,弹簧伸长________ mm ,当弹簧长245 mm 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 。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运动和力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若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会发生改变。即原来静止的物体依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依然保持原来最后时刻的运动状态不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问题纠结:到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果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物体只受到阻力作用,还会维持物体运动?还是在不断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

实验思考与探究:

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影响的是什么?就是对速度的改变。就是判断速度变化的快慢! 怎么观察?观察物体运动距离的远近,记录运动的距离。从而由运动距离的远近得出:运动距离远,对速度改变小(速度变化慢),对物体的运动影响小。反之,运动距离近,对速度改变大(速度变化快),对物体的运动影响大。

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有关的因素是: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和物体初速度的大小。

实验步骤与方法:

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别强调:由于实际情况中,没有不受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理想化)推论。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中的小车若不受拉力作用就不能继续前进,因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B.运动的小车若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不受外力作用.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例4:如图所示,在溜冰场上甲推乙,结果甲、乙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人不能

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例5:踢出去的足球能够在草地上向前滚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足球越滚越慢最终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

对点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

对点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

B.若m1

C.只有当m1=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

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

3、二力平衡:

力的平衡(即当物体受到平衡力和非平衡力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只学习和掌握物体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不发生改变的情况。

(1)掌握探究实验:

如何探究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如何探究二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如何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如何探究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例6: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对点6:选择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针对此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对象选用铁片比纸片好

B. 滑轮既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也可以改变拉力的大小

C. 研究对象所受拉力的大小,能通过所挂钩码个数进行比较

D. 实验时,研究对象做匀速直线运动比静止状态研究更方便

(2)掌握二力平衡的分析以及平衡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①.理解并熟悉下表:

运动状态受力情况

静止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

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

水平方向:拉力(推力或牵引力)与摩擦力

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拉力或摩擦力)

例7:小明和小芳面对面站在溜冰场上,小明穿着旱冰鞋,小芳穿着运动鞋,小明受到的重力为G,对地面的压力为F

,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为F N,他用力F推了小芳一下,他向后运

动,而小芳受到推力Fˊ却静止在原地.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压与F N是一对平衡力B.G与F压是一对平衡力

C.G与F N是一对平衡力D.F与F′是一对平衡力

例8:如图一架直升机吊着一辆起重机在悬停在灾区上空,在此过程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升机对起重机的拉力和起重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直升机对起重机的拉力和起重机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直升机的重力和起重机的重力大小必定相等

D.直升机对起重机有拉力而起重机对直升机没有拉力

例9:如图所示,木块置于小车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车和木块一起以速度v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以下三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①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与木块对小车的压力

②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

③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与木块对小车的摩擦力

A.仅① B ②①C.仅②D.②③

对点7: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车,其支架的杆子上固定一铁球,关于杆子给铁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杆子B.垂直于杆子

C.竖直向上D.沿杆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方向

对点8: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

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定时自测】:

一、选择题: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A.B.C.D.

2、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B.汽车匀速转弯

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D.小孩沿直滑梯匀速下滑

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它们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乙物体受到甲、乙两物体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

C.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乙物体受到重力、甲物体的压力和桌面的支持力

4、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车仍保持静止,则()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5、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

A.10N

B.12N

C.14N

D.20N

6、几位同学用一个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大家都不甘示弱,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此时( )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 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 N,甲的示数是5 N

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 N,乙的示数是10 N

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8、甲起重机将一台机器沿竖直方向向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提升,甲起重机对机器的拉力为F1;乙起重机将同一台机器沿竖直方向向下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乙起重机对机器的拉力为F2,则()

A. F1>F2

B. F1<F2

C. F1= F2

D.无法确定

9、下列做法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骑电动车过程中要经常看后视镜B.中考体育项目中跳绳不要跳得太高

C.快速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不能只刹前闸D.跳远时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助跑

10、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12、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图中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________弹簧;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_________弹簧。

13、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49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各用了N的力。

1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以上两空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

15、如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___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16、用水平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汽车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 .

17、下图显示的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_____,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_____(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8、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_____运动,后做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L0=_________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

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_________(选填序号)两行数据

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_____________。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8.3-11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8.3-12所示,小慧用小车来做该实验,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N。

初二物理开学第一课

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 任教初中物理已十几年了,每每听到学生说“物理太难学了。”、家长说“我孩子的物理直接不入门,可能随我,我小时就没学好。”……都没有引起我的关注和思索。直到我的孩子要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他问我:“爸爸,物理是不是很难学?”我大吃一惊:“你还没上初中,怎么就知道物理难学呢?”“我听很多初中学生说过物理难学。很多老师也说过:孩子们以后你们要上初中了,要学习很多科目,特别是物理,如果不努力,是学不好的。”孩子的话给了我重重的一击:我从没想过,我教了十几年的物理,竟然被如此多的家长、学生乃至孩子认为很难学,甚至到了“畏物理如虎”的地步!此时“物理难学“的问题才引起了我的重视和思索。孩子上初中了,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也有无意识的、无目的的生活体验式变成了有意识的、有目的课堂探究式学习。父母的知识传承可以说已结束,孩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于老师的指导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对于那些谈物理色变的同学来说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至关重要,因此物理开学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前,我一般都是从“力、热、光、电和磁”等方面展开,想让学生对初中物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结果从天倒地、从古道今、从蒸汽机到火箭……讲的天花乱坠,孩子听的目瞪口呆!现在想想,这样的开始,不仅对学生学习物理毫无用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有些同学对物理的恐惧,导致某些同学还没有学习物理就已经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作为老师就应该从最基本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打消物理难学的念头,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下面是我的开学第一课片段:同学们:从今天开始,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初中物理,物理知识既有趣、又有用。其实物理知识并不陌生,同学们已经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 譬如:1、“同学们,你为什么不用你的头去撞墙?”“很疼”很多同学喊道。“好,你知道疼,你就已经理解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划船时,向后划水;滑旱冰时,用力向后蹬跳高时,用力向下蹬地等等学生们能举出很多例子。 2、“洗过校服后,你有哪些方法使它干的快些?结果同学们找出了若干种方法:展开晾晒;挂到有阳光的地方;用洗衣机甩干;电熨斗熨烫;火烤;挂到通风处……“看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同学们早就掌握了。” 3、“当你的小手冻得通红时,你有哪些方法让它暖和起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有搓手的;有哈气的;有把手放到腋窝下的;有做出烤火状的……“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样看来,同学们要学不好物理都难呀!” 4、“你爸爸开车带你旅游时,如果突然加速,你有什么感觉?如果突然刹车,又有什么感觉?”说不出的同学基本没有。“同学们,这就是下一步我们要学习的惯性现象。看来你已经具备了学好惯性的基础。” 5、“给你一根粉笔,你怎么样使它断开?在讲桌上的粉笔怎样才能使它运动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你们的方法很好也很巧妙,这就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m\dm\cm\mm 单位:国际单位制 米(m ) 常用单位:km\ m\mm\μm \nm 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长度】 使用前观察:0刻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放对:沿着、贴紧 圆的直径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正确使用 使用时 读对:正对刻度线 间接测量 细铜线直径 记对:数字和单位 地图两地距离 记录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误差和错误 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单位:国际单位制秒(s )常用单位:h\min\ss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 运动的描述 【最普遍的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的选择:除自身以外的物体、 常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械 速度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υ=s/t 变形【s=υt : t=s/υ】 运 运动的快慢 单位及换算:国际制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速度快 比较快慢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少,速度大 时间、路程都不同,求平均速度 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最简单的运动】 概念:速度在发生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的计算:υ=s/t 【总路程;总时间】 实验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车由甲 至乙 车由乙 至丙 车由甲 至丙 路程(cm) 42 时间(s) 2 平均速度 m/s 0.18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 _____________ (简称SI )。 2、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_______________ ,其他单位有:千— 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纟纳米(nm )。1km=1 000m ; 1dm=0.1m ; 1cm=0.01m.;1mm=O.001m ; 1.m.=0.0O.O 001m.^1nm=O..0OO. 000.00.1.m 。测 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 ________ 线、 、 ____________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 _______________ ,位置要放正,不得 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对正观 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卜分 (min )。1h=60min 1min=60s 。 4、 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 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 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T T ______________ T 分析和论证T ___ T 制作计划与设计实验 T 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

八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我又教你们数学了。首先恭喜同学们:从一楼升到三楼、从七年级进入八年级,身高又增加了一些!知识又丰富了一些!心智又成熟了一些! 那么,第一节课我们要干什么呢? 1、一口气把这本书学完,阅读目录的前一页及目录。 2、明白老师几点小小的建议和要求 (1)、同学们,请你务必跟上老师的节奏,如果跟上有困难,请你对自己要狠一点,再狠一点,忍痛割掉一部分休息时间来和数学亲近,和数学老师亲近,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作业请认真及时地完成,做错的务必及时更正!请准备一个错题本! 作业的批改方式为老师批改和同学间相互批改相结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为什么学数学 提问:“同学们喜欢数学这个学科吗?为什么?”学生畅谈想法后教师做总结。 (1)、数学是工具学科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记得有人说,一个物理学家必须是数学家,而一个数学家未必是物理学家。可见数学的价值。 (2)、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中小到集贸市场买东西,大到火箭发射卫星都离不开数学。举例:苹果5 元3斤,5斤花多少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3)、数学使人聪明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 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也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 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4)、数学创造美 图形变幻在现实中的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举例(故宫);镶嵌的应用举例(镶地板砖);黄金分割举例(生活中的黄金矩形)。 2、如何学好数学 请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谈自己是如何学好数学的;请成绩差一点的谈为什么没学好数学。 (1)、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 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把数学之锁。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核心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基础考点过关【课堂提问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单位: (1)基本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2)单位换算:1 km= 103m, 1 m= 10dm= 100cm= 103mm= 106μm=109nm。 1 h= 60min= 3.6×103s。 2.测量工具:长度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时间测量工具为停表。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刻度尺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结果包括测量结果和单位。 4.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特点:误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只能减小;错误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事先被选取作为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4.相对性: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选取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一课时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 路程与时间之比。 (2)公式: v=;求路程:s= vt;求时间:t= 。 (3)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1 m/s= 3.6km/h。 第二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平均速度: ①作用: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计算公式: v=。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测时间)、刻度尺(测路程)。 2.实验原理:v=。 3.实验装置: 4.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v=算出平均速度。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备课讲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 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 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 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 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 (min)。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 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 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或 ,交通运 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 ,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 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 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A) 薄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羇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蚇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蚁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肁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蚆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螇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肂D. —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蕿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蝿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袇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蒃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蒈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羆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袄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虿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芇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肆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羁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莁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肆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贝(()肆A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莂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S可知,物体的() 衿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聿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与设计实验→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 流与合作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 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 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②测量时刻度 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分(min)。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 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物理怎么教?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初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成为枕边一段甜蜜的回味。 也许,你昨天曾遭受挫折,但那已成为腮边几滴苦涩的泪痕。 昨天,已经过去,我只想看到你的今天和明天。 ——题记 夕阳西下,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此时,一只狮子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明天,不管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要做的就是奔跑!而不管作为人生中的狮子还是羚羊,我们要做的就是奋斗。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这学期开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初三的学生了,这也是你们在母校的最后一年,那么这学年,你们是否努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以后所要走的人生路,各位同学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我们要为了我们的理想共同努力! 一、暑期回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与教训铭刻于心。

1. 暑假里都做什么事情了?你有没有什么收获?(小组交流) 2. 假期结束,新学期开始,新学期里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二、九年级物理简介及学习方法 1. 简介:九年级物理主要是讲电学和力学及热学。电学中有简单电路、欧姆定律(很重要)、电动机与发电机、电能与电功率、家庭电路与安全等这几大块内容都是中考的热点,考的内容很多,并且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力学除了上学期学的内容,这学期的力学相对来说比较综合的,它涉及到了功和能,在教材中即"机械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这一章内容和上学期的力学联系紧密。 接下来就是热学,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温度,知道了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那么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热"——内能和热机。除此,在初中阶段,我们还是学习一部分的磁学。我们初中接触的物理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很基础,为我们以后步入高中学习物理打下一个基础。 2. 学习方法: (1)重视常规学习。a.研读课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b. 认真听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住重点,标注不清楚的地方或是记录产生的新疑问。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c.自我督查。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考点例题讲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考点例题讲解 运动的世界 考点一:参照物的选取 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题图第11题图 考点二:v-t和s-t图象 1.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双选)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 象,由图象可知()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小

考点三:平均速度 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考点五:关于路程和速度的计算题 1.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 2.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处以30 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声的世界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初二物理第一课

初二物理第一课 快乐的暑假过后,初二年级新生迎来了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对物理学科同学们可以说是既期待,又敬畏。他们期待着沉浸到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课堂中去,却畏惧于传闻中的深奥难懂的概念规律,疑惑于和语文、数学、英语所不同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所以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迅速走上学物理的轨道,上好第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初二物理组经过认真讨论,精心组织,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开了一门新课程的好头。 下面是大致的教学过程: 一、简要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姓名、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性格及教学行为习惯等。 第一课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通过自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特别要着重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成功之处,让学生感受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感觉到教师的博学多才,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2.学生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对物理学科的认识等。让老师了解学生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让老师了解了学生对物理的心理感受,从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 3.学科介绍:要介绍好物理学科,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要告诉学生同学们小学自然中就有大量的物理知识。要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这样做对于引

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师生关系 1.介绍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对象。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专心听。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2.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起的是支架的辅助作用。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提供无偿的帮助。师生间应是平等、民主、和谐、互助的服务型关系, 两种师生关系的比较,实际上对学生昭示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轻松了学生心理,沟通了师生心灵,预示着学习活动的轻松、和谐。 三、学习环节的要求 1.物理课堂学习要求 ⑴预习要求 ①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②分析课文,感觉一下知识的重点、难点。 ③准备好课堂上要使用的实验器材。 ⑵课堂要求 ①认真听讲;②善于观察;③勤于思考;④大胆提问;⑤严守纪律。 ⑶几种物理课型的学习要求 ①新授课…;②复习课…;③习题课…;④实验课…。 2.课后作业要求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 _____________ (简称SI )。 2、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_______________ ,其他单位有:千— 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ym )、纟纳米(nm )。1km=1 000m ; 1dm=0.1m : 1cm=Q01m ;…一lmm=Q.Q01m 一;…1 展m=..QQlm …1nm=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 具: ______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 、 _____________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 ______________ ,位置要放正,不 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对 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分 (min )。 1h=60min 1min=60s 。 4、 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 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 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T T ____________ T 分析和论证T __ T 制作计划与设计实验 T 交流与合作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庞传美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学生对物理课自然有一种新鲜感。“物理是什么?物理有趣吗?物理有用吗?物理难学吗?怎么学好物理?……”从他们拿着物理课本 的一刻起就带着这些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对第一节物理课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这些问题也正好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课,使之有良好的开端,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削除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无疑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这一课呢?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年我接八年级物理课时,总是为怎样上好第一节课煞费苦心地选择恰当的实验,目的是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奇妙,书上已有的实验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猜到答案,如果只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在上课时我在完成了课本上的几个试验之后,总是发现学生们的兴趣还不是很浓,于是我又补充几个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实验。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食指蘸些清水,按到酒杯口边沿上,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我还找了一副老花镜,让一个同学替下她的近视眼镜,并且让她向全班同学说说她的感受。她说:“戴上这眼镜看书上的字怎么比不戴眼镜时更模糊了。”此外我还做了“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楼梯灯双控电路”等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二、用奇妙的物理魔术,激活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同时学生对新学科的新鲜感很强,期待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奇是兴趣的开始,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动力。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我又做了一些物理魔术。 取一支试管和一个水槽,先往试管里注满红颜色的水后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倒插入水槽中(试管浸没在水槽中)。“同学们猜一猜,当我往上提试管时,试管的上方是空的还是满的呢?”同学们有的猜是空的有的猜是满的,什么样的都有。当我往上提时,同学们惊呆了,看到试管的上方是满的,无论我怎么提,只要管口没离开水面,试管上方的水始终是满的,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接着我又做了硬币“跳高”的物理魔术。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都觉得物理是一门非常奇妙的科学。 对于出乎自己预料的事情,人们最容易产生兴趣,因为总想弄清楚是为什么,作为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更是这样,这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例如,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 知识结构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 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 001m;1nm= 000 001m。测量长度的 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 (min)。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选用精密测量 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 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 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或,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 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或,1m/s=h。v=s t,变形可得:。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 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 北街实验学校刘晓东 物理是初二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简直有点“谈虎色变”,因为他们听说物理最难学,所以对物理课的学习或多或少产生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改变学生对物理课难学的偏见,必须用“兴趣”心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心理。按照心理学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而“科学之旅”是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相当于以前旧教材的序言课,不过这节课也比较难上,有不少同仁却有些忽视,常常一带而过,结果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力求把它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那么如何上好这节课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充分认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课前认真备课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这节课也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具体叙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地组织教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及学习物理的目的,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内容要具体生动,更要联系实际。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为重点。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有的老师对这节课却不够重视,把已经十分抽象概括的“引言”进一步抽象概括,开课后草草几句便开始了“平面”的教学。教师急急匆匆,学生稀里糊涂,极易给后续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在充分认识这节课重要性的前提下,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对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才能在老师的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注意听讲。所以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亲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老师上第一节课,学生大都怀着好奇热切的心情。如新的物理教师长什么样?男教师还是女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对学生厉害否?可以说,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盼望着教师走进课堂的。针对此,教师进入教室大可不必板着脸,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应面带笑容,说一声:“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听我的物理课”,或“很荣幸教你们的物理课”,然后尽量用幽默语言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也不妨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让学生早早地羡慕一下。甚至可适可而止地聊一聊题外话等。这样,无形当中,就从感情上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为以后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趣实验与物理趣闻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课要有趣味,这是人们的共识,因为有趣味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对物理课是否感兴趣,能否热爱物理课,从心灵深处想上物理课,与第一节是密不可分的。而一堂优秀的序言课首先就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一部好的电视剧,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众的心弦,使观者欲罢不能。讲课其理亦然。因此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应努力挖掘教材,通过图片、录像、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描述将更多的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觉得物理现象很普遍、很有趣,使之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在讲授有趣有用的物理时应将课文中的小实验认真地呈现给学生。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课科,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重点题带答案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重点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 A.篮球的直径 B.乒乓球的直径 C.手掌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长度 2、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准确的是〔〕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准确的是〔〕 A. mm= mm = m B.15m= =1.5×107μm C. km= km cm= cm D. cm= m= m 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准确的是() A、184cm B、18.4cm C、1.84cm D、184.0cm 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48.14cm B.48.17cm C.48.15 cm D.48.16cm 8、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9、分别用分度值为1m、1dm、1cm、1mm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为单位作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 A.用米尺测量的结果 B.用分米尺测量的结果 C.用厘米尺测量的结果 D.用毫米尺测量的结果 10.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11. 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应选用() 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 B. 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 C. 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 D. 分度值为1cm的1.5 m长的直尺 1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相关 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有 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能够尽量减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