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历史教学的史学视域

中学历史教学的史学视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1997 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 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 [1] 。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 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 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

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 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2] ,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3]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度,而且体现了对以往三维目标的综合化及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做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的反映, 来“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有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结合近几年教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 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 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 什么问题。 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 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 和教师的感受等等。 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 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得道成仙,长生 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 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

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 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 的原因。 第三步:教师讲解佛教起源传说和故事,并强调佛起源于印度在西汉的末年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与道家学派的区别。 提问:佛教道教的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小结:佛教由于宣传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意志,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 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只能对两种宗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可能作更深入 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调查。第四步:要求学生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地?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人有哪些思想观念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①活动主题:调查道教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②活动目标:学会调查和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活动动准备:笔纸

中学历史教师必读书目

东莞市柴松方名师工作室、第二批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团队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1、朱凤翰《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张荫麟:《中国史纲》新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版 3、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年版 6、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宋、明、清)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3、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4、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3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林华国:《义和团运动史事考》 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 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郭德宏,王秀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1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沈志华等人编

世界史参考书目 1、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两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丝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6、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 7、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历史理论: 1、王家范《史家与史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韩震主编《历史观念大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学、心理学 1、[美]阿妮塔·伍德沃克,陈红兵译《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美)帕默尔著吴国珍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4、(美)英特拉托《我的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其他: 1、候建新:《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4、(美)洛温著,马万利译《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七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当今,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它已成为时代的 浪潮,汹涌澎湃,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我们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 地使所有的人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要重要。”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使命,而中学教育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责无旁贷。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我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老师的正确性与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服 从性与接受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学生只能服从老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意见,探讨问题,这样,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老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的心灵受到压制,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 要说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可能连正常的人格也难健康发展。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 须极大地改善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只有师生 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在 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相信每个学 生存在的潜能。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的学问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的信息量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而教师则应坦 率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 和谐的教学气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大有益处;对于 学生萌生创新动机,活跃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力大有益处。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这种教学 氛围,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欣赏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张扬个性,甚至 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大胆评判:哪些讲得精彩,哪些讲得欠妥?让他们讨论,师生平等对话,形成共识,对言之成理、独到创新的意见予以充分肯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质疑,激励探讨,激发兴趣,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保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动力。所以,讲课时,我努力围绕课 程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 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历史学科而言,问题的切入点很多:如从某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对某一历史人物“作如何评价”等等,类似的问题思维空 间很大,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扬起想象的风帆,带动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讲到在明朝中后 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提问学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是什么”之后,有同学就提出:“既然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北宋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不是产生在出现了世界最早纸币的四川地区呢?”讲到重庆谈判时,有同学提出:“蒋介石曾悬赏要毛泽东的人头,而毛泽东到了重庆他又未下手,是蒋介石讲义气,还是他怕毛泽东?”“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共产党会不会被蒋介石剿灭?”这些问题着实让人吃惊,可 见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潜力可挖,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保护。哪怕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 笑或远离现实,或问题过浅没有价值,或问题过大没有针对性,我们都不要马上否定它,更 不能讽刺他(她),而要积极引导,教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创新探究的起点,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创新探究的重点。讨论 过程中,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卡壳或偏离方向时,要及时地引导、点拨、启 发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允许讨论中非合理因素的存在,不能因制止暂时的混乱局面而扼 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探讨,如信任期待的目光,肯定赞许的评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周艳东(河北省平泉县小 寺 沟中学)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 点策略及技巧。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历史教学 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和提高历史修 养。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问题对 于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 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 主体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 抵挡 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 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

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 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 那些与课堂知 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14-07-23T16:33:05.840Z 来源:《现代教育学导论》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徐景会[导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已经不再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和方法的被动执行者。 河北省藁城市丘头学区丘头中学(052160)徐景会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的方法,甚至是教师教知识、教教科书的方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是搞一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工作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被试,来探寻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总之,习惯使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从这样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似乎也没什么错,这难道不是教师力求做好本职工作的一种体现吗?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①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②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③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④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⑤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上述这些理念,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围绕使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第四,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第五,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实物和模型来进行直观教学,其效果比运用图片资料更好。例如北京人的体态特征,教材中有一幅北京人的头像复原图,这虽然能给学生一种直观印象,但还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展示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其效果便大不相同了。学生们不仅会兴趣盎然地听教师讲解,甚至会用自己和头像模型比较,从而加深对北京人体态特征的认识。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重要阵地。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依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是一种模仿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利用专题史、乡土史、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撰写历史小论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培育自信。 历史学科的性质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识和解释,历史学习的性质则是学生对过往的人类社会的把握、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心中的历史如何生成,他们对历史怎样认识,就是历史教学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历史科的教学实验和方法的探索,应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因教研而精彩

历史教学因教研而精彩 自2006年8月开始,我们实验中学历史组结合本校的《开放式大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开展了《初中不同年级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式立项实验研究以来,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教师的努力,整个实验研究过程,能按照该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通过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校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我校历史教学的一大跨越。 一、具体做法 《初中不同年级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究》需要教师树立大历史教学观,从初中阶段的地位出发,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切实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保障初中历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开拓理论视野,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积极关注、吸收有关历史教学衔接的信息,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历史学新成果、新观念,并进行下载,做好记录,积累各种资料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找准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并将衔接的知识点整理成册。 2、寻找确定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措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各年级同时探究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科能力和与其它学科间知识渗透的衔接,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有所侧重。 如:初一年级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学习应该与其它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初一年级是衔接的起步阶段,所以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为此我们尝试如下: 1、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并且知道记笔记要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 初二年级是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二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衔接意识,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衔接习惯、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法方面:教师要从讲课做起,进行学法指导,宣讲本学科学习常规,教会学生科学地学,鼓励学生独立地学、自觉地学,进行学法过渡,逐步学会学习,尽早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防好转差,这也是搞好衔接过渡的关键一环。主要做法是: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的若干思考论文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对 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创新教育的观念同样不可缺失,许多老师往往会为了创新而忽略基 础知识的学习。在现代的知识经济社会,不但学生需要有创新精神,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创新。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引导学生进入创新的理念,积极结合教材实践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国家发达的希望和动力。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性思维,思维的奇异性、独创性和变通性,是智力水平发展成熟的表现。一般拥有创新精神的 学生,会在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来教育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验教训。如何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要谈谈。 一、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的原因 1、历史教学的传统笔端。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沿袭的历史 教学观点单板,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古旧,机械的教学都让学生感到厌倦。题海战术 和历史教学的偏失,极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历史创新教学迫在眉睫。 2、时代要求历史教学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升级和 创新。以探索为主的知识领域创新运用,把知识转化为经济生产力。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各种多样经济,都可以从历史教育中培养出学生对人的了解和把握,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 3、素质教育呼唤历史教学创新。作为人的某些基本才能的综合,素质是个人在后天 教育或环境作用下形成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知识、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 素质。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的能力和个性的素质,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历史教学 创新是重要的一步。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教学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以史实为依据培养创新精神 历史课程的内容是真实的历史,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才是实施历史教学的核心所在 和原则之一。叙述对象的真实,是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杜绝随意歪曲历史,割裂历史的教法。在历史教学中要以史为据,以史为基础,在全面感受纷繁历史现象的同时,经过分析、比较、推理、演绎,去认识事物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历史,把握当下,这样才能保证教 育的基础,创新的源泉。 2、教师主动参与,转换角色积极推动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常规共7页

中学历史教学常规 历史教学常规主要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与检测、补偿教学、研讨课与听课、理论研讨、网络教研等。 一、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也是检查教学情况的依据。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把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历史内容安排的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其次,要研究教材。要通览教材,在重点研究所用版本教材的基础上,也要了解其他版本教材,熟悉并掌握教材编排的意图,特点、结构,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作到理解教材,加工调整教材、活化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再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等,既关注全体又尊重差异,以便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最后,编写教学计划。包括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学期教学进度表及活动课安排等。计划应于开学前交教导处存档备查。 二、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上好课、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备课包括以下环节:

1、备目标。教师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历史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识记、理解、运用。目标要全面、具体、明确、合理,突出重点、难点,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在单元、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把握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的历史线索,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对教材进行富有个性的加工、调整、重组和艺术性处理。 . 3、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基础,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学习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了解学生适应和喜欢哪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4、备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包括:(1)选择优化教学方法。教有法而无定法,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历史课常用的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参观法、活动模拟法、活动参与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归纳演绎法、读议讲练法等。(2)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并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历史学习方法分为: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有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有动手、动脑、实践等,通过实践学会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正确识读历史地图、准确指认和判断历史事物的空间范围、初步阅读古汉语文献、收集文献资料等;史实与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等。(3)选择优化教学手段。要本着实用、适度、高效的原则,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手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滁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

滁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 (一)滁州市胡晓燕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19人) 主持人:胡晓燕(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成员: 1. 冯根林(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10. 陈传珍(凤阳县府城镇中心小学) 2. 张德银(滁州市第二小学)11. 汪洋(滁州市实验小学) 3. 董雪芹(南谯区教育局教研室)12. 张万庭(滁州第一小学) 4. 汪秀芝(定远县定城镇中心学校)13. 彭宏清(全椒县实验小学) 5. 梅德刚(滁州市第二小学)14. 王晓燕(来安县新安镇双塘小学) 6. 董秀清(天长市城南小学)15. 戴松堂(滁州市逸夫小学) 7. 彭竹(滁州市第二小学)16. 许玲玲(天长市城南小学) 8. 张勇(明光市逸夫小学)17. 杨能梅(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学校) 9. 林莉(滁州市湖心路小学)18. 宋芳(南谯区黄泥岗镇张浦郢小学) (二)滁州市曹文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21人) 主持人:曹文龙(滁州市第二小学) 成员: 1. 柏伟伟(凤阳县实验小学)11. 田恒梅(来安县实验小学) 2. 陆希超(凤阳县殷涧镇中心小学)12. 朱森明(滁州市第二小学) 3. 窦开云(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13. 胡林玲(滁州市第二小学) 4. 丁红(定远县建设小学)14. 李刚(滁州市第二小学) 5. 张宏旗(定远县朱马中心学校)15. 袁娜娜(滁州市解放小学) 6. 周林(明光市逸夫小学)16. 宣媛(滁州市扬子路小学) 7. 戴之兵(天长市铜城小学)17. 李静(滁州市实验小学) 8. 窦昌斌(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学校)18. 滕梅(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9. 付晓峰(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学校)19. 杨茹(全椒县实验小学) 10. 刘文武(来安县水口镇中心学校)20. 江晓丽(全椒县江海小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

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2019-01-29 根据《淮北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实施》、《淮北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依照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结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室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标 (一)工作定位:本工作室是在市教育局指导下,以优秀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是由同一学科领域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工作团队,是探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是面向全市中学、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学科教科研机构。 (二)工作目标:打造骨干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发挥名师辐射示范与指导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带动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成长为名师;依托信息化环境,以网络为媒体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我市中学历史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一)培养、培训优秀教师方面:根据淮北市教育局的部署,名师工作室要为成员制定成长的三年规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要在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积极主动地在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课程培训等方面承担培训任务,为我市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议、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开展课题研究方面: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为课题,争取在省级立项,人人参与研究,在三年周期内顺利结题,结题成果为一本专著。通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减负提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与开发课程资源;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民主教学,做到教学相长。围绕子课题“新课的导入、结构的把握、老师的提问、新课的讲授、情境的`创设、讨论的组织、教法的选择、意外的应对、现实的联系、课件的效果、结尾的艺术“等问题开展研究,每年发表省级论文不少于10篇,每年省级以上获奖论文不低于3篇。每人每月一篇,每人每课一篇教学反思。 (三)推广教育教学成果方面:结合一线教学实践,针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发挥教研优势,为我市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备课咨询与指导。结合我市高考的改革动向和教学实际开展相关的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