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实践环节的必修课。

课程内容分为科技工作基础知识系列讲座和科技技能实践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学科的发展概况,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熟悉科技论文、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专利申报说明书等学术文稿的写作方法,掌握学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意;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科研课题立项或专利申报所拟内容,完成相应的电气或电子装置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完整体验从课题构思、申报立项、电路设计到制作调试的全过程。以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科技工作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专题讲座一:电学科发展简史

指导教师介绍国内外电学科发展简史和应用概况,涵盖电工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以及电学科某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

结合讲座内容,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科技技能训练任务——围绕电学科某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要求每3~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指导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交流。

专题讲座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指导教师简介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重点介绍科研立项申请书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拟研究课题,撰写并提交一份科研立项申请书;各小组交换立项申请书互查交流,指导教师听取各组答辩并就其立项申请作出批复。

专题讲座三:专利与专利申报

指导教师讲解专利基础知识、专利申请流程和专利申报说明书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自拟题目,认真构思并深入讨论,模拟完成一项专利申请。

专题讲座四:学术道德规范

指导教师扼要讲解《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国科协颁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

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和维护科学诚信的良好作风。

(二)科技技能实践

结合学生科研立项申请所拟课题或专利申报核心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参考课题如下:

(1)白炽灯软启动控制器设计与制作

(2)扩音器设计与制作

(3)调光式LED灯设计与制作

(4)多用电子报警器设计与制作

(5)电子八音盒设计与制作

(6)楼道灯节能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

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电路、正确选择元器件;利用PCB通用实验板进行焊接、组装;利用实验室仪器仪表测试所制作电路的工作性能;观摩各学习小组所完成作品,交流心得。

三、课程进度安排

本课程共2周,10个工作日;课程进度建议安排如下:

第1天:指导教师作电学科发展简史专题讲座,布置课后训练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调研,收集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

第2天:指导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第3天:指导教师作科学研究方法、专利申报等专题讲座,布置第二阶段训练任务;

第4~5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自拟课题撰写立项申请书或专利申请书;

第6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交换立项申请书或专利申请书,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第7天:指导教师作学术道德规范专题讲座,布置实践环节任务;

第8~10天: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电路的设计及组装、调试;指导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交换作品观摩、交流心得并进行总结。

四、课程考核

课程设计成绩采用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调研汇报情况、立项申请书(或专利申请书)的撰写情况以及电路设计组装情况综合评定。

撰稿人:马进、孙晧

审核人:张开如、公茂法

批准人:黄鹤松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规范和加强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创新项目”)的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国家、北京市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管理。 第三条科技创新项目经费(以下简称“项目经费”)来源于北京市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学科建设水平提升项目、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项目、科研基地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等四个方面。 第四条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对具有特色、为国家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学科、平台、项目进行专项支持。 (二) 科学论证,统筹配置。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核,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高校应统筹安排生均综合定额经费、

科研水平提高定额经费和项目经费,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项目中的“新起点计划”项目经费由高校在基本经费中予以安排。 (三)全流程管理,追踪问效。要对项目的申报、审核、评审、政府采购、监督、决算和绩效评价,实行全流程项目管理。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第五条科研创新项目经费预算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科研创新项目特点,纳入高校部门预算管理。 第二章项目补助标准及经费开支范围 第六条学科建设水平提升项目补助标准: (一)学科群建设:依托学科群建设的项目支持力度为自然科学类项目每年不超过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每年不超过100万元。 (二)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不含重点支持的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类交叉学科每年30万,自然科学类交叉学科每年6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级学科(6个及以上二级学科)每年3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级学科(6个以下二级学科)每年20万;自然科学类一级学科(6个及以上二级学科)每年60万,自然科学类一级学科(6个以下二级学科)每年4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学科(包括没有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每年10万,自然科学类二级学科(包括没有二级学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0151149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分析》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Python/R/Hadoop等大数据相关软件学习进行大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对大数据开发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理解。 2.针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注重养成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预测性分析与机器学习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算法,按设计流程编程,上机调试通过,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不仅是对程序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因此,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介绍,开题,编码设计,编码实现与调试,书写设计论文,编码评价与验收。 (一)第一周语言学习 1. 基础知识介绍 1)主要版本及安装过程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掌握实验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目的: 本课程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在实验实月训基础上,能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完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课程任务: 1.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3.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能使用最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能独立完成不太复杂的电工电子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 后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二章电路的稳态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 定理、诺顿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正弦电压与电流;正 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容、电感、兀件的交流电 路;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流电路 的分析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源;负载星形 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电 路的功率。 一 重点:戴维南定理;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 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功 率。、 、亠、 亠 难点: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 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教学内容: 模型通过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和电的作用与號部分姆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 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等 重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 念及计算 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概念 第一节电路的基本 (四) 路元件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二节基本理想电 (四) (五 )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兀件 电压源 电流源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课程号: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 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 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

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工作指南WORD

“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工 作指南 一、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一)专项资金概况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是广东省政府从2015-2019年,每年从财政经费预算中划拨专门用于培育提升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专项资金,资金额度2000万元/年,每年在全省遴选、培育和资助100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具有前沿性、开创性的科技创新实践研究。申报项目类型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分类,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项目通过培育、孵化、竞赛、提升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并为广东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大学生。 (二)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不断激发全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

战略培养基础性人才,全面对接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助力高水平大学及高水平学科建设。 二、扶持范围 广东省内部属、省属、市属及省直部门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民办独立学院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包括全日制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 三、项目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团队每组人数不超过10人。 2.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3.申报项目必须包含实质性的学术科技创新成果,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参赛作品须以学生为主设计,独立完成,能够参加展示。项目无知识产权归属纠纷。 4.最近两年内的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竞赛成果(含国家教育部教执委)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5.专项资金仅接受学校统一申报,不接受个人单独申报。 (二)基本要求 1.申报者要求:申报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从事科技创新的基本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申报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且同一项目不能重复申报。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科研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 20 年度进展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E-mail: 资助金额:累计拨款: 依托单位: 执行年限: 填表日期:20 年月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制 二〇一四年五月

填报说明 一. 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填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简称《进展报告》),以此作为学校资助项目跟踪、管理的主要依据。 二.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进展报告》。 三. 项目依托单位认真审核, 于每年规定日期前将本单位受资助重要方向项目的《进展报告》统一报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 四. 《进展报告》由报告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报告正文请参照“《进展报告》报告正文撰写提纲”撰写,并可根据需要增设栏目,要求层次分明, 内容准确。重要方向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进展或研究成果、计划调整情况等,须在报告中如实反映。 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负责审核项目年度《进展报告》、跟踪项目进展与研究成果、核准项目负责人的次年度研究计划和调整要求,确定项目继续资助的情况。对不按要求填报《进展报告》,或项目执行不力,或内容、人员等调整不当而影响项目顺利进展的,视其情节轻重要求负责人和依托单位及时纠正,或给予缓拨资助经费、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六. 项目负责人需在《进展报告》中对本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做出必要的说明。 七.本报告一式一份,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报告正文撰写提纲 1.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简要说明是否按计划进行, 哪些研究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及项目进展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2.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本部分是进展报告的重要部分,请认真撰写)。请分层次叙述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或碰到的问题等,给出必要的数据、图表。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的对比分析及必要的参考文献。本部分亦包括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情况等。 3.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国内外合作与交流计划。如要求对原研究内容和主要成员作重要调整,需明确要求调整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必要性以及对团队实施的影响。(注:为保证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项目顺利进行,研究人员要求稳定,一般不作变更。如确需变更,须按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提出申请,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核准后方可变更。) 4.当年经费使用情况。给出必要的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逐项列出固定资产超过5万元的设备的名称、使用情况等有关说明。 5. 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说明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对部分探索性强的研究,有可能未获得理想结果或甚至失败,请如实地反映,说明原因、工作状况、发展态势和建议等,供学校管理人员或同行专家参考。 6. 附件:给出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英文标注为: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Universities”)的已发表和已有录用通知的论文目录、其他成果清单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复印件等。发表论文按常规文献引用方式列出。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管本科)选修课程。3学分、54学时,录象21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象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6 第三章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11 第四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12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9 第六章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6 第七章教学创新环境5合计54 21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学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主教材: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2) 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编号:HZJC02 英文名称: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16 学分:1 参考书目: 1.李家华:《创业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示范教材 2.张玉利等:《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姜彦福等:《创业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葛建新等:《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5.李时椿等:《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6.吴振阳:《创业经纬》,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性质、地位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而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也都提出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教育也正成为各高校的热点。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普遍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不仅把创业教育看成是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同时上升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社会矛盾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创业教育也成为各高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在经管、信息、艺术等各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 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校把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电子、电信、电气、自动化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时数:40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廖先芸(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叶致诚《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孙梅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陈有卿《新颖电子制作138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钟长华《电子技术选修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陈大钦《电子技术选修实验》(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卢庆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综合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实践课之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智力技能的重要媒介。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比较系统的电子技术实验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1.实验技能方面 (1)正确和熟练使用以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 (2)掌握以下基本电量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正弦交流电压信号的峰值、频率 多谐振荡信号的峰值、频率和占空比 2.在工程应用能力方面 (1)对基本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应用:

能熟练地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精度、功率; 能熟练地根据标识判别电容的容量、极性、耐压;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好坏、极性等; 能根据管脚图正确应用线性集成电路、常用数字集成电路; 能正确使用逻辑功能相同的TTL电路和CMOS电路。 (2)对基本电路的结构和应用: 熟悉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结构,掌握静态工作点是调试方法、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熟悉开关电路的结构,掌握开关状态的调试方法; 掌握普通及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三极管基极电阻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熟悉几种常用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3)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并根据技术要求选用合适元件的能力。 (4)借助辅助资料,读懂一般的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能力。 (5)独立组装中、小电子系统的能力;分析、寻找和排除应用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6)独立写出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方法和技能 4 仪器及元器件基本知识2 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 验证性实验 8 基本放大电路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2 三端集成稳压器 2 集成门电路特性2 应用性实验选题参考* 26 课题一电平指示电路2 课题二光控开关和报警电路2 课题三红外线光电开关电路2 课题四有线对讲机电路2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

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 意见 【法规类别】科研院所与物资设备 【发布部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2.06.28 【实施日期】2002.06.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 (科技部、教育部二00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有生力量。但是,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科技和教育体制仍然存在束缚高校科技创新活力的因素,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1.高校是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拥有丰富的青年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专家,人员更新流动快、学术思想活跃、学科门类齐全,适于进行自由探索式的、好奇心驱动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高校通过多学科综合与合作,也适合开展具有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校与产业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产业界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已成为普遍趋势。 高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技术发明,并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不断为社会提供经过严格科研训练的各类专业化人才。 2.在推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要明确高校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大国家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要努力使高校真正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之一。 3.在高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整合高校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成为科技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4.调整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结构、布局和研究方向。对学科相近或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 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知识点:高等院校亟待实施正规的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营造全社会浓郁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前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实践、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二)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8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9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 二极管及其应用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通过实验或演示,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引脚、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能在实践中合理使用二极管;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实际应用;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优劣 整流电路及应用通过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了解整流电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能从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整流电路,通过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的参数; 通过查阅资料,能列举整流电路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 搭接由整流桥组成的应用电路,会使用整流桥 滤波电路的类型和应用能识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复式滤波电路图;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滤波电路的应用实例; 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科技创新论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论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活动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介绍了成都大学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引言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科技创新活动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科技创新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般而言,高等院校对其办学定位主要分为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两种。“学术型人才”具有理论探索、科技创新的研究兴趣,主要承担发现规律与创新知识的重任,需要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探索能力。学术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研究探索能力是“学术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应用型人才”则能将发现、发明、

创造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通过对这两种人才内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必备要求。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既能奠定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培养科技学术研究的能力,又能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完成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二)科技创新活动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偏重于知识理论的阐述和验证,在成绩考核中,主要偏向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在无形之中就把实践教学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实际能力摆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纯粹的理论学习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导致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往往不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差。 科技创新活动则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自主学习,自主研发,在实际动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17424613.html, 关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作者:李正宇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7期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实验室日常 管理和实验室的开放制度等等方面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思考 引言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在人才凝聚、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要求。同时,拓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与功能,鼓励和支持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展研究,能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工作一直极为重视,正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因此,针对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方面的不足,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意识 想要做好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仅仅具备管理的意识是不够的,还需不断学习国家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战略部署,加快管理理念的转变。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改变科研平台重申请、轻建设的局面,各科研平台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要根据各科研平台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形成规模化发展布局,避免资源分散,科研方向凌乱。切实提高科研平台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努力使之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地。因此,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自我的管理意识,从而使科技创新平台得以充分的利用,并将管理工作充分的落实到日常使用过程中,源源不断为高校甚至社会提供新的科研成果或者在某一领域的进步。 2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拼台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保障重点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健全和落实重点实验室主任责任制,切实发挥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提高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加强道德规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严惩学术不端行为。探索高效、多元化的运行与管理新模式,促进管理创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