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漯河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浅谈漯河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

浅谈漯河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年级:2009级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0908081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姜红燕

日期:2012年5月18日

目录

一、漯河市旅游业现状分析 (1)

(一)漯河市旅游业发展优势 (1)

(二)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瓶颈 (3)

二、漯河市旅业发展瓶颈的成因 (5)

(一)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 (5)

(二)景区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6)

(三)宣传力度不足,开发程度较浅 (6)

(四)市场定位不精,消费引导能力待增 (7)

(五)与周边县市旅游合作仍待加强 (7)

(六)推出游览线路老套,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弱 (7)

(七)新城区建设缓慢,旅游业人才缺乏,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8)

三、发展漯河市旅游业的建议 (8)

(一)漯河市旅游业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建议 (8)

1.扩大招商引资,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景区 (8)

2.加强科学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9)

3.使用多样化推介平台,宣传过程中内外兼顾 (9)

4.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消费市场 (9)

5.加强与周边县市合作,形成旅游景区的联动效应 (10)

6.鼓励旅游产品研发,创建旅游特色品牌 (10)

7.加快新城区建设,创建高铁车站城市窗口 (11)

8.调整旅行社政策,引进旅游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11)

9.深度挖掘地区文化,创新旅游特产种类 (11)

(二)借助发展优势,建造魅力都市 (12)

1.一年一度食博会,展现城市新风貌 (12)

2.借助双汇品牌效应,助推漯河经济发展 (12)

3.打造中原时尚之都,提高漯河城市品位 (12)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消费欲望和消费要求也随之增强。近些年来,随着休假制度日趋完善,我国的旅游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以河南省为例,“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2011年,我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增长14.6%。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增长22.1%。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最直接、最绿色、最快速的发展方式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大发展的趋势,漯河市也逐渐开始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并着手探索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新路子。但是,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旅游品牌不鲜明,旅游市场定位不精准等因素,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考验和挑战。对此,本文从依附漯河地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克服当地旅游业发展瓶颈,提高城市品味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从而寻求发展漯河特色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

关键词历史悠久食品名城特色旅游时尚之都

浅谈漯河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漯河市旅游业现状分析

漯河市位居豫中南平原地区,有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漯河市历史悠久,交通发达,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有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民国以前的古建筑尚存30余处,旅游景点遍布境内所属四区两县。闻名全国的红色南街村,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00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但是,漯河市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现有景点规模小、分布散、开发水平低,旅游吸引力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支持,漯河市的旅游业发展已有明显的好转趋势。截至2011年,我市旅游企业已达55家,A级景区5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旅游星级饭店8家;旅游从业人员有8000多人,旅游接待229万人次,旅游收入14.9亿元。另外,我市景区规模已初步扩展,双汇工业园、许慎文化园、沙澧河风景区、小商桥景区、香陈湾游乐园等10大景区已初具规模,开门迎客;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凤凰岛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我市首家五星级酒店恒辉开元名都大酒店(漯河迎宾馆)已于3月8日进入试营业阶段;......种种迹象表明,我市旅游业已经步入“从无到有”、“居弱图强”的发展阶段。

(一)漯河市旅游业发展优势

1.辖区面积小,开发难度低

漯河市于1986年成为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现辖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漯河西区、临颍县和舞阳县,总面积为2617平方公里,人口260万,辖区内几乎为一马平川。所辖区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相关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漯河市辖区面积相对较小,景点之间所需交通时间较短,这给建设系统的旅游景区创造了条件。漯河地形较为简单,为单一的平原地形,在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时,施工难度相对于山岳景观会低许多。如此看来,辖区面积较小、地形单一,成为了这个年轻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所在。

2.自然条件优越,城市环境优美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海拔52米,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5.2%和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3.交通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悠久

漯河是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是豫中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

它交通区位优越,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是中部重要的综合铁路客货运十字枢纽。京港高铁、京广铁路、漯宝铁路、漯阜铁路4条干线铁路纵横交汇于此,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而且它距新郑国际机场、信阳明港机场都不超过一个小时的高速公路车程。去年12月28日漯河港复建工程正式开工,将历时三年把漯河打造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我市水运、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功能。

它是个年轻的城市,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此外,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此定居繁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贾湖遗址的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4000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1000多年;国宝七音骨笛,更是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同时,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也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另外,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此会盟联军伐楚;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慎在此出生成长;东汉末年,曹丕这里演绎了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杀戮牺牲的政权更迭;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郾城大

捷”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民族英雄杨再兴在此战中尽忠报国、英勇牺牲……贾湖遗址、召陵故城遗址、文宗字祖许慎墓、世称“三绝”的“受禅碑”、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小商桥、民族英豪杨再兴墓等历史古迹见证了这些史实的发生,也为这座年轻的城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氛围。

便利的交通,悠久的历史,为漯河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发达的运输能力和良好的旅游资源。

4.民俗文化丰富,开发潜力雄厚

漯河地区的传统节日气氛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民俗节日比较多。其中最典型的是农历三月三(赶庙会)和五月初五(俗称五月当午)。适逢三月三,大部分地区都会举行盛大的地方戏曲表演和桃花会,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届时,香客汇聚、商贾云集,人潮拥挤,以而形成独特的了庙会文化。在五月当五,人们除了煮鸡蛋、大蒜外,还有日出以前在沙澧河沐浴的习俗,据传此时之水能洗去身上的晦气和病菌。而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漯河人民都习惯去观赏一年一度的烟花表演和灯展。

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清末,一些民舞爱好者和商人组织起了民间艺术表演社,有狮子舞、铜器舞、龙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等。除此之外,民间绘画艺术和剪纸艺术也在漯河生根发芽,并且开出绚烂的花朵。漯河市舞阳县民间绘画艺术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中,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剌绣、泥塑、壁画等古老传统中发展而来。1987年,舞阳县组织召开了“舞阳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同年9月,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柿乡》、《左邻右舍》、《瑞阳》、《五月人倍忙》、《六月六》六件作品入选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1988年2月,舞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而这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却很少被涉及,这说明,漯河市丰富的民间文化还蕴藏雄厚的开发潜力。

(二)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瓶颈

漯河市发展旅游业有很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考验和挑战。在发展旅游的康庄大道上,深刻认识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审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阻碍,

是确保漯河市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1.旅游业起步晚,起点低

漯河建市不过26年,以食品名城著称的漯河一直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不足。近几年,为了优化漯河市产业结构,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大发展的趋势,漯河市开始着手发展旅游业,挖掘旅游资源。相对于山岳景观较多的旅游城市而言,如焦作、栾川等,漯河市创建A级景区的难度更大;相对于历史文化悠久的老牌旅游城市而言,如洛阳、西安等,漯河市旅游业的起点又非常低。这些对于一个年轻的城市而言,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无疑是一种挑战。

2.景区景点“小”、“散”、“乱”问题突兀

漯河市现有的旅游景点多面临着景点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的问题,没有形成规模景区,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线路。如小商桥、许慎墓等景点,在小商桥景区和许慎文化园开发建设之前,都是孤立的小景点,而且,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想要参观也不需要什么门票。其他景点如受禅台、三绝碑、兴国寺、彼岸寺经幢等也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些不仅影响这些历史文物的保护,同时给未来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

3.景区开发水平低,知名度不高

漯河市景区的开发多以观光旅游为主,而景区的规格档次相对较低,没有充分展现出景区的特色和灵魂。造成游程较短,景区没有点睛之笔的弊病。其次,漯河市旅游业的起步晚,其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很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所认识的漯河就是双汇,就是食品工业,没有什么值得可看、可玩的旅游景点。这样就导致漯河市旅游市场客源出现紧张,而客源是旅游业正常运转的血液,没有了客源旅游业就会失去源动力。由此可见,景区的开发水平和知名度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对于漯河来说,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就必须注重景区的开发和知名度的打造。

4.旅游业经济贡献率较低

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9万人次,旅游收入14.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7%和18%,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从宏观来看,漯河地区年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1家,超30亿元的企业5家,

超10亿元的企业11家,超亿元的企业135家。对比之下便不难得知,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对漯河市经济的贡献率依然是九牛一毛。

5.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带动能力薄弱

漯河市北依魏都许昌,南临梁祝故里驻马店,西接鹰城平顶山,东连老子故里周口市,周边四市旅游资源都相对较为丰富,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平顶山市,2011年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城市行列。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多与漯河互补或有渊源,如许昌的丞相府和漯河的三绝碑、受禅台;嵖岈山的舞阳洞和漯河市舞阳县等等。但是周边县市的旅游发展并没有给漯河市旅游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可见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对漯河的带动能力比较薄弱。

6.旅游特色不鲜明,外来游客较少

漯河市旅行社的地接行程多以工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行程中景点不乏有南街村、双汇工业园、许慎文化园等,而且都是观光旅游,整体行程中旅游亮点较少,造成地区旅游特色不够鲜明。而前往各旅游景点参观的游客多数为本地及周边地市的,外地游客甚少,这会对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全面发展造成限制。外地客源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能同时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全面发展。若旅游业缺少了外地客源,就缺失了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活力,也就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7. 当地特色产品单一,旅游购物盈利过低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购物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与旅游业发展较快的焦作市相比,漯河市在这方面显得相当薄弱。漯河的特色产品较为单一,以食品居多,如贡品麻花、特产黄桃、北舞渡胡辣汤、繁城牛肉、肉焖饼等,本身就不易于携带、吸引力较弱,而且没有企业专注于旅游特产研发、经营与销售。这些是造成漯河市旅游购物盈利过低的重要原因,对旅游业进一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漯河市旅业发展瓶颈的成因

通过对漯河市旅游业现状的分析,找到了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瓶颈,研究旅游业发展瓶颈的成因,是解决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必要前提,对漯河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对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瓶颈成因的逐个分析:(一)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

漯河市位于平原地带,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但是河流交错,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建市之初,漯河经济基础薄弱,为了发展经济,相关部门注重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搁置不前,最终导致了今天旅游业发展滞后、起点低的问题。从当时漯河的实际情况来看,重食品工业轻旅游业是有关部门的权宜之计,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眼下来看,投资于漯河景区开发的企业依然不多,景区建设规模仍然受到资金的限制,这说明相关部门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招商引资仍然不足,需要调整相应政策,更大程度上吸引更多更强的知名企业倾囊于漯河旅游景区建设、发展。

(二)景区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漯河市旅游业发展滞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不足、开发进度缓慢,景区的管理运作不规范,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旅游资源之间时间、空间跨度大,没有合理的进行整合开发等既定事实综合造成了景区景点“小”、“散”、“乱”问题的产生。比如在小商桥景区,景区的工作人员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而大部分工作人员从事景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这些人多数为附近村民,素质普遍不高。在景区内,没有专业讲解员,游客就无法感受到当年岳飞将军在此痛失良将,屹立于小商桥之上悲壮的吟唱了“怒发冲冠,凭栏处……”这首千古绝唱的《满江红》,也不会知晓词中的“凭栏处”就是如今的小商桥。可见,没有科学的管理,景区的文化精髓和景点的历史价值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传播,而对游客来说,旅游质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三)宣传力度不足,开发程度较浅

漯河市旅游业起步晚,现在正处于建设阶段,在发展旅游业前期,旅游产品推广、宣传方面力度不足,旅游品牌没有创建,知名度不高。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广告,几乎看不到漯河的旅游宣传,也没有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甚至本地市民对漯河旅游的了解都不是很丰富,不知道漯河有哪些旅游景区和景点。

在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方面,漯河还是以传统的参观游览为主,特别是南街村,开始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以来,一直只是以提供游览参观为主,旅游模式没有创新。而且在这样风景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和食品名城,深度体验游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推广,没有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以至于造成漯河市旅

游景区开发水平低、知名度不高的现状。

(四)市场定位不精,消费引导能力待增

漯河市发展旅游业以来,旅游接待量以及旅游经济贡献率都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旅游市场定位方面做的不够精准,旅游消费的引导能力不强。从市场定位来说,漯河的旅游景区没有做好景区、景点自身的定位,其次,没有准确的定位消费市场。比如说南街村,为红色旅游景区,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接待的游客多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人群和政府工作人员,相应的就该加大对这块消费市场的宣传,同时建设不同档次包括酒店在内的康乐服务方面的基础设施,提高具有消费引导能力的商场、购物中心等设施水平,而且要加强针对不同阶层消费人群旅游产品的研发。但是,在现实中,景区往往忽视了这些。所以就造成接待游客虽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阶层,但没有稳定的外地客源,旅游产品的消费吸引力明显不足,最终导致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形成了旅游业经济贡献率低的局面。

(五)与周边县市旅游合作仍待加强

漯河周边县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对漯河旅游业发展带动能力略显薄弱,其关键原因在于区域间旅游交流合作的不足。如近邻平顶山市,去年全年游客接待量高达1946万人次,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前来享受漂流的游客更是摩肩接踵,而滨河宜居的北方水城漯河,去年仅仅接待229万人次,而且多数是本地市民。从悬殊的数据来看,漯河的游客接待量只能望其项背,平顶山繁荣的旅游市场并没有给漯河旅游业带来生机,更无效益可言。这就说明,漯河与周边县市的旅游合作不够紧密,景区之间的联动效应没有得到施展,旅游业的区域带动效应没有得到极致发挥。

(六)推出游览线路老套,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弱

漯河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景点还在规划阶段或者建设中,并未对外开放。如漯河市着力打造的沙澧河风景区,由于下游的凤凰岛景区和漯河港正在建设当中,整条轮渡观光线路便无法开通,特色鲜明的旅游亮点也就无法展示给游客朋友。这就造成了旅行社的地接线路老套,游程之中没有新点亮点,旅游特色也不够鲜明。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品位的提升,现有的旅游景点就产生了脱离时代步伐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游客数量减少。好多

景区的服务设施已经相对陈旧,达不到游客的享受需求,这一点在开源森林公园景区得到了体现,园内的娱乐设施依然包含小湖划船、碰碰车等各地公园屡见不鲜的娱乐项目。

(七)新城区建设缓慢,旅游业人才缺乏,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按照铁道部要求,石武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将于7月1日正式开通,到今年年底,开通石武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这意味着漯河将与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等多个城市高铁联通。而漯河西站坐落的漯河西区,建设进度缓慢,高铁附近依然相对荒凉。而一个车站的规模,以及车站周边的建设情况,是旅客认识一个城市很好的窗口,但现在看来,通车初期,漯河品牌城市窗口效应很难得到施展。这对漯河旅游业来说,错失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方面的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漯河市旅游从业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短缺,行业整体缺乏创新力,特别是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产品研发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够,导致了旅游特色不鲜明、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旅游特产单一等问题。漯河的旅游从业人员只有8000人,而同为国家级旅游城市的焦作市,旅游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36500人,旅游企业数量更是不及,焦作市有旅行社200多家,而漯河市刚刚突破50家。

三、发展漯河市旅游业的建议

通过对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瓶颈、发展优势的分析和讨论,针对漯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漯河市旅游业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建议

1.扩大招商引资,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景区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况且漯河市旅游起步晚、起点低,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就需要更多财力、物力的支持,所以要想发展好漯河的旅游业,相关部门就必须做好招商引资的工作,给旅游规划与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注入新的活力。

漯河市的旅游资源多呈点状分布,而且相对比较分散,开发过程中应借助漯河市的交通优势,将各个景点由一条主线串起来,连点成线,而景点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合理扩大景区规模。例如通过文化的主线可以将“受禅台、三绝碑“,小商桥景区、许慎文化园等景点串成一线;沙澧河风景区则应借助有利地形与相对集中的沿河景点合理扩大景区规模。

2.加强科学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漯河地区的景区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科学,运作不规范,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关部门应向知名景区学习,及时完善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在景点分布状况和城市规模上,漯河市与红色旅游城市延安有相似之处,在发展旅游业的道路上,延安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创新,已经有了一整套科学的景区管理体系,特别是在景区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接待方式等方面,漯河应学习这些优秀的经验,结合本市市情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景区的监督、引导和帮助,使景区能够达到最优的经营状态。

3.使用多样化推介平台,宣传过程中内外兼顾

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是构建地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漯河旅游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给发展旅游业带来沉重的压力。所以,必须借助各种推介平台,加强对外宣传。除了借助平面媒体、电视广告、网络积极宣传推广旅游业、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外,还可借助比较新型的微电影和电视剧来宣传漯河,而漯河的历史沧桑也足矣拍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宣传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内外兼顾,一定要让本地市民认识到漯河的魅力所在,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而且本市人口的人脉宣传对于漯河旅游的推广也会产生巨大作用。总之,用尽一切合理的方法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漯河,走进漯河,享受漯河。

4.准确定位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消费市场

近年来,随着漯河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依然很低。追根溯源,旅游资源的定位不够精准,游客的消费热情不高涨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面对这样的问题,景区应该准确定位消费市场,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建立相对应的消费设施,不仅要有价格便宜的平民娱乐项目,也要有价格相对较高的高端娱乐产品,保证所有游客都有消费得起,而且玩的尽兴的娱乐项目。

在深度挖掘消费市场方面,漯河有着交通和客源的双优势。首先,漯河南北交通畅通,南至广州、香港,北通郑州北京。其次,这些大城市人们的消费水平较高,而且工作压力相对较大,这对生态宜居城市漯河发展度假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沙澧景区中,有一个两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这块风水宝地植被茂

密、风景优美,虽临近市区,但是优雅的环境宁静致远,而且此地是欣赏明珠漯河夜景的绝佳位置,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漯河应结合沙澧风景区的开发,将此地打造成为度假旅游的胜地,建立高端的服务设施,如高档咖啡厅、别墅酒店、瞰景塔等,根据消费人群的人均消费水平确定适当的产品价格。

5.加强与周边县市合作,形成旅游景区的联动效应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漯河市与周边县市的合作较少,所以造成周边旅游发展对本市的带动能力薄弱。在此方面,漯河市应学习“郑汴洛焦”成功合作的经验,主动与外地市对接,促成两地景区之间的合作,使相对孤立的漯河旅游热点与其他县市的景区,连点成线,由线成面,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以漯河的“受禅台、三绝碑”和许昌为例,三国时期,许昌作为曹操丞相府的所在地,曹操在那里“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代枭雄在此有过一番作为。而其子曹丕则是在魏国开过皇帝,他在曹操仙逝之后,逼汉献帝禅让皇位,而漯河的“受禅台、三绝碑”正是这以历史事实的见证。根据这段史实,便可开辟一条三国曹魏文化旅游的线路,线路中应主要包含曹丞相府和“受禅台、三绝碑”。丞相府会通过高科技手段让游客感受当年曹操在许都的雄才韬略,在“受禅台、三绝碑”通过大型的实景演出,让游客身临其境地观赏到当年曹丕不费兵卒夺取皇权受禅的壮观场面。另外,漯河应主动与全国各地有影响力的旅游团体和旅行社对接,加快融入全省旅游经济圈。

6.鼓励旅游产品研发,创建旅游特色品牌

漯河市各旅行社推出的地接旅游线路都存在旅游行程老套,行程之中没有亮点问题,这与当地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研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漯河旅游的起步阶段,应注重借助漯河市有利的水文地貌和生态宜居城市品牌,打造有新点亮点的休闲旅游品牌,融文化旅游于一体,将漯河的旅游产业带动起来。特别是在沙澧河“两河四岸”区域内,建造一个休闲度假的圣地。配合上游下游的香陈湾游乐园和凤凰岛景区,融合沿河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感知文化、休闲体验、陶冶情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在沿河景区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明确巢父隐居之地”、“踏寻伟人毛主席足迹”、“择机复建历史古刹彼岸寺”、“建立受降仪式浮雕壁廊和漯河抗日英雄雕像”等工程,深度挖掘两河文化,融合现代元素,同步提升景区服务质量,让游客体验到有品位、有特色、有时代气息的漯河景观。

7.加快新城区建设,创建高铁车站城市窗口

漯河西站是京港高铁石武段重要的一站,而漯河西站所在的西城区建设进度缓慢。作为国家贯通南北重要线路车站的的所在地,建设一个时尚、魅力、繁荣的新城区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对于漯河市来说,是一个展示平台,也是外地同胞认识漯河的一个窗口。加快新城区建设进程,创建高铁车站城市窗口对于漯河市旅游业的发展能起到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新城区建筑风格应该以休闲、舒适、时尚为主题,合理规划城区景观,注重高品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或多个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同时应该配合沙澧风景区的开发,建立有食品名城特色的“美食街”,将全国各地正宗的特色小吃、美食引进漯河,呈向世界。让旅客在高铁火车上就能欣赏到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到漯河时尚的魅力,勾起旅客的旅游欲望。适当的在车站走廊、候车厅等地建立特效广告,将城市宣传和旅游宣传效应同步做到最大化。

8.调整旅行社政策,引进旅游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通过调查了解,漯河市的旅行社基本都在从事组团经营,地接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局势,应该鼓励一部分旅行社调整经营策略,敢于推广地接业务,努力将漯河市的旅游资源宣传出去。在政策方面,漯河应引进旅游人才,为旅游企业注入更多新的活力,为漯河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导游群体的培训,旅游局应定期对持证导游员进行地接业务培训,积极组织编纂一本系统全面的地接导游词范本,规范导游讲解内容。同时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漯河旅游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9.深度挖掘地区文化,创新旅游特产种类

漯河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旅游特产种类却很少涉及到文化,而且相对单一,食品类居多。这些都阻碍了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步伐,必须要创新旅游特产种类才能创造更多的消费热点。漯河市应该深度挖掘地区文化,将文化赋予特产,在游客感受过漯河的文化魅力后,让游客有可以购买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漯河贾湖遗址发现了国宝七音骨笛,它将我国的音乐史向前推移了三千多年,而且在没有任何测量仪器下做到音准与现行的几乎不差,仿制的七音骨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可以作为漯河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另外,“中国现代民间画画乡”的绘画艺术品、剪纸艺术品等都可纳入旅游特产开发的对象,让游客有机会把这

些精美的艺术作品带回家乡、送给亲友,同时也宣传漯河旅游。

(二)借助发展优势,建造魅力都市

1.一年一度食博会,展现城市新风貌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载光阴,一年一度的食品博览会,像精彩的电视连续剧,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大厨房里的“漯河故事”,演绎着食品之都升级壮大的奋进乐章。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一届比一届水平高,一届比一届效果好。举办这样的盛会,漯河不仅在为知名企业和商家搭建宣传平台,同时也在为自身的发展打开了一扇视野广阔的窗口。

2011年,第九届食博会隆重召开,吸引了国内29个省市区和境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家企业参展,专业客商达万人之多,这为漯河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漯河可以借助举办食博会,扩大自身的旅游接待能力,完善高标准酒店、餐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积累高标准团队的接待经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漯河应借助中国食品博览会的窗口,将旅游业和食品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在食博会期间也适当进行旅游方面的展示和招商引资,使漯河旅游业和食品工业齐头并进、共创辉煌。

2.借助双汇品牌效应,助推漯河经济发展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5000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的产品种类繁多,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可谓之是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双汇已经成了漯河的代名词。漯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双汇,应该借助双汇的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漯河应努力争取双汇集团参与到景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特别是在高标准旅游设施建设中,更应借助双汇品牌进行推广宣传,打造旅游品牌。将漯河市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同为漯河经济的腾飞作出贡献。

3.打造中原时尚之都,提高漯河城市品位

漯河市发展旅游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势所趋,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可以同步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提高本市人民的物质、精神消费水平,一举多得。但是,一个城市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旅游开发过程

中一定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突出特色、注重宣传,科学有序的逐步推进漯河市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城市规划应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漯河市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水文地貌优势,做好两河四岸的景区规划与开发。将景区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以国际化视野标准,倾力打造梦幻沙澧。借鉴优秀的城市规划模式,建设过程中突显城市的时尚元素,将北方水城建设成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的时尚之都,着力提升漯河城市品位,为漯河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漯河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漯河市旅游业也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发展、激发活力、迸发生机,我们相信漯河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刘金涛《漯河滩》华夏出版社2010.5第1版

2. 邵丽《燃情岁月,漯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0第1版

3. 唐志国《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5第1版

4. 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第2版

5. 冯俊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第01期

6. 河南省统计局《201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2

7. 河南旅游政务网相关数据

8. 漯河旅游网相关资料和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