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古一帝—隋炀帝

千古一帝—隋炀帝

千古一帝—隋炀帝

2011级历史系桂强

摘要:一直以来对隋炀帝的评价颇多,但大部分的学者对隋炀帝的评价都是过大于功。隋炀帝的过错是有的,但是隋炀帝的行为却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为将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隋炀帝;运河;南巡;高丽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南巡江都,四征高丽,开创千古一帝的事业,其功在中华,利在千秋,堪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但是历史对隋炀帝的评价似乎有失公允。古人有“种柳开河为胜游”的诗句,今人亦有开河“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意”的评说。这些批评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是这些评价在我看来似乎有些过头。

一、一统山河撼天地

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后,便有并吞江南之志,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江陵,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州,以伺察陈国动静。开皇八年三月下诏伐陈,并且宣布了陈后主的二十条罪状,命令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为行军元帅诸军皆受杨广的节制。可见杨广有统兵之才,深的隋文帝的喜爱。隋文帝当时有五个儿子,为什么就偏偏选了杨广呢,从这次被隋文帝委以重任就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其才能。《隋书》帝纪第三中,对于隋炀帝的才能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一统江南的过程中,隋炀帝也充分的展示了其政治才能,《隋书》记载,“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从这其中不难看出隋炀帝笼络人心的本领。

隋炀帝杨广帅军灭陈从中国历史的进程上讲具有重要的意义,隋朝的这一巨大的胜利使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了统一,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的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南北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近一步融合,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历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这一切,隋炀帝杨广功不可没。

二、三征高丽耀国威

高丽位于朝鲜半岛的北部,西晋灭亡以后,趁机入据辽东。隋文帝是高丽王高元联合靺鞨侵扰辽西,遭到随军的反击,请史谢罪而吧。隋炀帝即位以后,高丽王又借口不肯来朝,这是一个大国君主所不能忍让的。高丽的行为严重的触犯了中国的国威,隋炀帝对他的讨伐是属于正义的行为。如果说隋炀帝是穷兵黩武,难么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同样征讨高丽了吗?为什么历史对二人的评价就如此不同呢!设想隋炀帝假如是唐朝那样和平的环境下征伐高丽,是否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我想有的人还是不能理解,但我们还可以从令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如果隋炀帝对高丽没有采取措施,而是任其

强大,那么有可能整个中原大地都会落入高丽之手,想想后来的明朝的情况不就是如此吗?《隋书》中有着样一段记载:”朕纂成宝业,君临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独隔声教。蕞尔高丽,僻居荒表,鸱张狼噬,侮慢不恭,抄窃我边陲,侵轶我城镇。是以去岁出军,问罪辽碣,殪长蛇于玄菟,戮封豕于襄平。扶余众军,风驰电逝,追奔逐北,径逾浿水,沧海舟楫,冲贼腹心,焚其城郭,污其宫室。高元伏钅质泥首,送款军门,寻请入朝,归罪司寇。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从这段话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战火是又由高丽挑起的,隋朝是正义之师。再者对高丽的忍耐会让周围的少数民族以为中国可欺,纷纷进攻中国边界,那是的中国可能又会出现一个五胡乱华的局面。所以说隋炀帝是用隋朝的灭亡为代价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他的功绩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而不是唾弃。

三、开凿运河利万世

有人说隋炀帝开凿运河,营建东都,只是为了图自己的安逸享受,熟不知这里面还有他的内在原因。据《隋书》记载,在大业元年三月令杨素营建东都,第二天隋炀帝即发布了“巡历淮海”的诏书。隋炀帝声称自己营建东都的目的在于“躬亲存问”,就近听政。为了近一步体察民情,宣布将“巡历淮海”从这可以看出隋炀帝南巡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他早已盘算好的计划。

隋炀帝开凿运河是当时时代的要求,从政治军事环境上讲,虽然但是隋朝已经统一了天下,但是北齐故地山东地区以及南方士家大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南方地区起义不断,而隋朝的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对于南方地区的控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开通南北大运河可以加强隋朝对于南方地区的控制。从经济文化上讲,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当时的南方经过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关中地区经过长期的耕作,地利衰退,已经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当时的陆路转运耗费较多,转运不便,所以急需开通一条运河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隋唐大运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通的。

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的同时,又下令建造各色的巡游船只数万艘。五个月之后,隋唐大运河全线贯通,在扬州建造的船只也顺利完工。于是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八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游江都。隋炀帝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又在京师至扬州的道路上至离宫四十余所,这也是为了他的巡游所准备的。

隋炀帝在五个月之内开通了隋唐大运河,这种行为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为了他巡游江都而准备的,否则他何必如此急役五个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本来需要两三年所完成的工程。大型的龙舟的建造更是为了巡游而准备的,他的龙舟就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宫殿。龙舟长百尺,高四十五尺,共分四层。上层是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都用金玉装饰,是皇上休息娱乐的地方;最下一层是内侍住。整个龙舟的外观造型名副其实,就是一条巨龙,前面是昂首的龙头,后面是高翘的龙尾。从龙舟正面看,只见龙嘴半开,龙珠圆睁,龙角丫杈,直向苍穹,一派真龙天子的无限威严。龙舟上兵甲列阵,旌旗招展,非常壮观。皇后的翔縭舟比龙舟略小一些,其装饰与龙舟无异,在这两舟的后面,是九艘叫做浮景的大船,船分三层,载满了日常起居饮食所需,专供皇上皇后之用。整个船队,舳舻相接二百里,两岸有20万士兵和10多万步兵夹岸护航,真可谓水陆并进,浩浩汤汤。从远处看根本分不出哪是河中哪是岸上,只见旌旗蔽野、一眼望不到尽头,非常壮观。自古以来无论哪朝哪代的皇帝出巡,都未曾有过这样的声势和气派!后来的乾隆帝四下江南又怎么和他相提并论呢!

隋炀帝巡游江都如此的大费铺张,消耗了隋朝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至于有人认为隋朝亡就亡于隋炀帝的荒淫无度。其实不然,隋朝的灭亡虽然与隋炀帝的南巡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我们难道就能完全断定隋炀帝的南巡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安逸享乐吗?从当时的政治意义上讲开凿大运河就有加强对南方统治的作用,南巡江都我想隋炀帝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就像秦始皇一样在统一国家之后不断的南巡来维护国家的统治。至于其盛张仪卫,大讲排场,这是隋炀帝为了显是其皇帝的威严,是南方的士家大族心悦诚服。正因为如此,隋炀帝南巡之时都不忘带上陈叔宝的遗孀沈皇后,隋炀帝带上亡国之后的政治意图很明显,就是想用沈皇后来笼络江南士家大族的情感,进一步的巩固国家的统治。隋炀帝在到达江都之后就下令免除江东人民的赋役五年,也迎娶了陈后主的女儿,封为华国夫人,还把当年被隋文帝流放的陈朝宗室召回,并加以重任。隋炀帝的这一系列的政治措施,进一步的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且不论隋炀帝南下巡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就单从他开凿大运河这件事情来看,其功绩一点也不逊于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在《汴河铭》中所说:“在那隋之民,不胜其害,在唐之民,不胜其利。”其实何止是在唐之民不胜其利,隋唐大运河在今天仍然能有部分河段在通航,其之利应该说是利于中环民族的子孙万代。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在唐朝时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他也使得漕帮,漕运繁荣一时,为统治者贡品的运输,沿岸各州县商帮的互通有无做出来很大贡献。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同时也方便南粮北运。

参考书目:

1.《隋书》,1793年,中华书局。

2.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2008,人民出版社。

3.《新唐书》,2000年,中华书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