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 3 (1)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 3 (1)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 3 (1)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 3 (1)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

一.霍布斯对激情的定义

霍布斯在《利维坦》第六章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自觉运动的内在开端一一通称激情。”

什么是他所理解的“自觉运动的内在开端"?霍布斯对这一界定的解释,首先是从区分自觉运动和非自觉运动入手的。在他看来,所谓自觉运动,指动物区别于诸如血液的流通、脉搏、呼吸、消化、营养、排泄等不自觉的行动的有意识的行动。显然,他意识到,人的自觉行动是在某种意识的推动下展开的。在人的外显的行动展开之前,人的意识中就已经具有了行动的某种“意向”,它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行动的“目的”。

而行动的意向是如何形成的呢?霍布斯的回答是:行动的意向,说到底就是一种“构想映象的运动"。它是在人的感觉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感觉是人类身体的器官和内在部分中的运动,是由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事物的作用引起的;想象则是这类运动

在感觉之后所留下的痕迹。在感觉和想象的基础上,人有可能构造出各种观念,并将之作为行动的目的。概言之,“构想映象”是人的行动的最初的内在开端。在没有表现为行动之前,这种构想映象的运动就被霍布斯称为意向。霍布斯说,当这种意向朝向引起它的事物时一一因为感觉来自于外物的刺激,就可以称为欲望或愿望。当意向避离某种事物时,就称为嫌恶。欲望和爱接近,而嫌恶类似于憎恨。既不欲求又不憎恨的状态,则被他叫做轻视,它意味着心在抵抗某些事物的作用中的不动或不驯从状态。霍布斯认为,任何人的欲望,就他本人来说,他都称为善,而嫌恶的对象则称为恶。

二.激情的分类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将激情分为很多的种类。一是表现为相互对立,如欲望与嫌恶、爱与憎、善与恶、美与丑、愉快与烦恼、希望与失望、自信与不自信等;二是因不同的激情对象而异,如贪婪与野心、勇敢与大方等;三是因程度的高低而异,如爱、亲切、自然的情欲、咏味、爱的激情等;四是由多种激情复合而成,如嫉妒;五是同一种激情因不同情形可进一步细分,如自荣的欣喜心情可分为虚荣和自信,宗教的激情可分为迷信和真正的宗教。

在所有这些激情中,对财富的欲望(贪婪)、对地位或优先权的欲望(野心)、虚荣、竞赛等几种激情在霍布斯说明自然状态人与人的冲突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结合他有关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论来理解激情,则会发现他所理解的激情,还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一是人的“自负虚荣”,以及对权势、财富、知识、荣誉等的欲望或激情,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纷争的根源;二是人对战争所造成的横死的恐惧,它是道德意识的源泉,因为正是这种恐惧的激情,同人的理性一道,促使处于纷争之中的“自然人’’意识到需要和平和安宁,从而开始制定契约,建立国家。三.霍布斯的激情说在其整个学说体系中的地位

可以说激情理论构成了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在哲学史上激情第一次取得了本源性的地位。

我们来回顾一下哲学史上激情的地位:柏拉图的灵魂三分法虽然承认了理性之外还有欲望和激情,但他高扬灵魂中理性的统治地位,贬低激情和欲望,认为只有贪得无厌的欲望受到理性及其助手激情的控制,才能求得灵魂的和谐。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人类灵魂三个等级,将激情、欲望归入动物灵魂。相对于理性而言,激情、欲望属于

灵魂的较低层次,但他又认为激情与欲望在某种意义上是分有理性的,从而在服从理性的情况下共同规定着人的德性活动。斯多亚学派则取消了激情的地位,他们认为,要想根除灵魂的疾病就必须彻底消除激情的影响,进入“不动心”(冷漠)的状态。

四.霍布斯激情说产生的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一1679年)霍布斯生活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高度发展。英国已经经历了残酷的圈地运动和血腥的原始积累阶段,“羊吃人”的风暴席卷农村,中小农民被消灭了,被迫沦为无地的游民无产者,大土地贵族通过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一变而为新土地

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崛起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英国社会已经为新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更为充足的条件。这就导致了资产阶级与封建主贵族之间的革命战争,导致王权与国会的冲突日趋激化,武装冲突的阴云密布。霍布斯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和新旧交替的时代:国内满目疮痍、战乱不止,教权与皇权的争论无休无止,社会状况变成了“一协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况,人们如此彼此离异、易于互相侵害,“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人人都对暴力造成的横死的恐惧一一这~人的自然激情有如此深的印象,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贪欲:对权势、财富、荣誉的追求的激情和欲望永远也没有止境,“人对人像狼对狼”一样。

2.自身原因:霍布斯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中,他在他的一本《自传》中说,他是他母亲生的一对孪生子之一,另一个叫做“恐惧”(fear),这也许是霍布斯的真情自述:他生性胆怯怕事。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胆小怕事的本性使他时时具有对暴力造成的横死的恐惧这种激情。

3.思想文化背景:霍布斯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传统,也把人——人的“感性欲望和激情”作为其政治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力图从人的本性上去说明政治问题。霍布斯的激情理论,是对这种强调人的感性欲望和现实幸福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五.激情和其它人性因素的关系

1.激情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说到底是外物刺激我们的感官在我们心里产生的印象。霍布斯认为感觉是一切思想的起源,感觉和想象均是被动性的运动,两者仅仅是内在开端,无法产生意愿行为。

激情是由感觉发展而来的,但它是一个更高的综合概念:它包含丰富的感觉

和想象,甚至常常渗透了理性思想,并直接同人的行动相关。

2.激情与理性的关系

理性在霍布斯的学说中是唯一可以在同一个层次上同激情相比较的要素。霍布斯认为,在感觉基础上出现的想象,在人的心理中构成了复杂的序列。如果能够借助于词语把这些想象记录下来,即借助于语言,我们便会拥有理性的能力,即给事物进行命名、以及在此基础进行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理性依赖于语言。由名词或名称及其连接所构成的语言是人类最高贵和有益的发明,它把人类的思想记载下来,或者当思想已成过去时,人们崩语占来加以回忆;人们还可以用语言来宣布自己的思想,以便互相为用和相互交谈。他因此声称:“没有语言,人类之中就不会有国家、社会、契约或和平存在,就像狮子、狼之中没有这一切一样。’’既然语言本身就有这么巨大的功能和作用,则包含语言的运用在内的理性当然在人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说经验给我们提供关于事实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可以带给我们慎虑和预见这类经验的智慧,理性将给我们提供推理知识,具有理性推理能力的人具备“学识”这种理性的智慧。事实上霍布斯还看到,理性不仅给我们提供推理的知识,这些知识和理性能力本身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行动上:或者作为“工具理性”为激情服务,即从属于人满足欲望这一目的,并因此使得人类的激情比动物的激情更富有预见性,甚至“更掠夺成性、

更狡诈、更凶猛和更危险”;或者作为“价值理性”为人类贪婪、野心、傲慢、自负虚荣等许多“非理性”的激情提供合理的规范。这是理性能力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理性和激情都是霍布斯所探讨的人性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但是,两者的地位仍有不同。这种地位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理性和激情各自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所规定的。激情作为人的“自觉行动的内在开端”,它是人行动的意向,尤其是作为斟酌之最后决定的意志,直接启动了人的自觉行动,而理性只能更多停留在思想层面。激情作为一种欲望是一种行动的意识,而且其中包含着欲望主体对于欲望对象的感性的体验和主观性的价值评价。这就是说,在人的激情活动中,人不时感受着快乐和痛苦,并依据这种感受对外界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美丑等等评价,而这整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又构成了人的现实的感性幸福。因此,激情相比于理性,是人身上更为能动、与现实的感性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要素。而且事实上,在霍布斯的人性论中,激情往往支配着理性,或者至少表现出比理性更大的力量。

六.激情在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中:

霍布斯思考国家学说的出发点是激情(恐惧),其目标和终点则是激情的秩序化(安全)。

1.国家的成因

霍布斯认为,人的行动都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意志又出于自己的激情———希望和恐惧。自然法只是理性的一般法则,还不是真正的法律,不能保障他们会被人遵从。死亡恐惧进一步指引人们建立一种共同权力。这种共同权力通过灌输对某种惩罚的恐惧来控制个人,使之履行契约和遵守自然法。于是,人们通过契约的形式创造了“国家”。霍布斯就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状态,从自然人过渡到主权者和臣民,从纯粹人性意义上的激情过渡到政治意义上的激情了。政治意义上的激情是与自然状态下的激情相对的被理性规训了的激情,

2.将主权回归到激情

现代之前人们通常是以“君权神授”来解决主权者的权威问题的。中世纪的查士丁尼皇帝是第一个鼓吹君权神授思想的人,而奥古斯丁则进一步为这一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马基雅维利那里,他不再从神学出发而是注重以人的眼光来解释国家的主权问题,从而开

创了现代主权理论的先河。霍布斯的主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由马基雅维利所开创的传统。霍布斯虽然也赞成主权者只对上帝负责,而不必对臣民负责,但是,霍布斯说:“当我们建立一个国家时,……任何人所担负的义务都是由他自己的行为中产生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同样地是生而自由的。”[7](P168)由此霍布斯便否定了主权者与生俱来的权威,从而将“君权神授”转换为“君权人授”:在按约建立的国家中,主权者的权威根源于人们因相互恐惧而订立契约;在以力取得的国家中,主权者的权威或根源于子女以明确的方式所表示的同意(宗法的管辖权)或根源于被征服者与征服者所订立的信约(专制的管辖权)。也就是说,霍布斯试图将国家的权力本性回溯至人性本身———死亡恐惧,并将主权建基于人们普遍同意的基础之上。

3.这样建立起来的国家是安全的吗?

霍布斯说:“虽然从建立主权的人的意图说,主权是永存不灭的,但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它不但会由于外患而有暴亡之虞,同时也会由于人们的无知和激情而从刚一建立时起就包含着许多因内部不调而发生自然死亡的种子。”

因为国家是人的技艺对人本身的模仿,是“人造的人”,所以,国家和地上其他生物一样也是会死亡的,而且也会腐朽。霍布斯认为,导致国家解体的内因就在于:一是主权者缺乏足够的技艺,所制定的法律难以约束臣民的行为;二是国家的建筑者们未能很好地规训臣民的激情,培养他们的谦恭和忍耐,以致国家大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霍布斯所建构的国家并非人间天堂,它所带给人的和平与安宁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是绝对的、永远的,究其原因就在于人既有“社会的激情”(死亡恐惧),也具有“反社会的激情”(虚荣自负),并且“反社会的激情”随时都准备要踩“社会的激情”一脚。所以,霍布斯说:“当国家不是由于外界的暴力、而是由于内部失调以致解体时,毛病便不在于作为质料(matter)的人身上,而在于作为建造者(maker)与安排者的人身上。”[7](P249)也就是说,只要野心家成功地煽动臣民们的“反社会的激情”,那么,国家便会岌岌可危,甚至被颠覆。

4.如何规训臣民的激情?

(1).奖赏和惩罚。如果说惩罚是从负面的否定来纠正臣民的消极性激情,以体刑、财产刑、名誉之刑、监禁、放逐等多种形式诛一儆百,使得臣民畏服的话;那么,奖赏则是从正面的肯定来鼓励臣民的积极性激情,以荣誉或薪酬的形式赋予臣民为了国家利益担负新的义务,带动其他人为国尽忠效力。

(2).主权者还必须对臣民进行政治教育,以使臣民的激情从“畏服”(惩罚)和“被鼓励”(奖赏)被动层面进一步上升到心甘情愿的政治自觉(教育)主动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刷馆

[2]舒远招,雷艳平.霍布斯激情论探析[D].2005

[3]雷艳平.霍布斯激情理论探析[D].2006

[4]洪琼.霍布斯自然法理论新解[J].2013,4

[5]洪琼.激情与利维坦[J].社会纵横,2013,28(12)

[6]洪琼.试析霍布斯激情说的本质和谱系[J]天津社会科学,3

[7]论霍布斯的绝对君主政体及其人性理论基础[D]

[8]张洪亮.霍布斯的“恐惧”-以主权恐惧替代自然恐惧[D]

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 王永香李景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结合霍布斯的人性论、自然状态和国家学说,本文论述了其社会契约思想。霍布斯强调个人的自然权利,却最终推 演出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绝对主权者。研究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政治哲学精髓。 关键词:霍布斯人性论自然状态社会契约作者简介:王永香(1985—),女,汉族,重庆人,博士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李景平(1958—),男,汉族,陕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基金项目:(11B22055)政治 思政探讨在欧洲近代思想史上,霍布斯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本文详细梳理了其社会契约思想,通过研究发现,其社会契约思想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一、缔结社会契约的原因 对于缔结社会契约的原因,霍布斯认为这源于人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的恐惧,渴求建立一种和平安全的政治社会。霍布斯认为人类本性中存在两种最基本的激情:欲望和嫌恶。人类在本性上总是欲求对自己有利的,逃避对自己有害的。人生的“幸福就是欲望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不断发展”[1]。因此,霍布斯认为人类本性即 “永无休止的权势欲”。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自然权利都是相同的,即“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生命的自由”[2],由于在自然状态中没有法律及其他任何公共权威存在,人们可以自由追逐有利于自己的一切,人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大致相等,人们也希望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获得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权势,而物质产品相对匮乏,每个人在自由追逐权势时必然和他人发生冲突,自我保存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发制人,这样每个人都卷入了对权势的争斗之中,这就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的形成,“相互的恐惧就会使我们相信,我们必须从这样一种状态中摆脱出来,寻求联盟”[3]“这一方面要靠人们的激情,另一方面则要靠人们的理性。”[4]通过社会契约摆脱这种战争状态。 二、社会契约的缔结 由于人类具有自我保存的天性,会理性地要求摆脱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由此理性地形成了某些一般原则,“自然法是正确理性的指令,它为了最持久的保存生命的可能,规定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5]这种自然法的第一法则就是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利用一切可能办法来保卫自己。第二法则,即每个人都应放弃自然人对一切事物的权利要求,且当每个人要求他人满足自己的自由权利时,也必须满足他人提出的同等要求。 缔结契约的人们让渡出在自然状态下的权利,即所谓的契约的缔结,并且“一个人不论在哪一种方式之下捐弃或让出其权利之后,就谓之有义务或受约束不得妨害接受他所捐弃或允诺让出权利的人享有该项权益。”[6]人们应力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引出第三法则:遵守和履行所订立契约。“这种契约所以有约束力,并不是在于其本质,而不过是由于畏惧毁约后所产生的某种有害后果。”[7]然而霍布斯认为“没有武力,信约便只是一纸空文”[8]他认为只有建立一个具有强制力和威慑力的公共权力来震慑所有人,才能使人们平等履行契约。 “在正义与不义等名称出现之前,必须先有某种强制权力存在”[9]要形成这种公共权力“那就只有一条道路: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付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10] 人们在订立契约之后所保留的就是与自我保存、生命安全相关的基本权利,“人们也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命而保留某些权利,如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11]除此之外,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是在公共权力所代表的统一人格控制下履行责任和义务。而代表着人们统一人格的某个人或某个组织也就成了他们统一人格的代理人。当自然状态下的一切人在相互同意基础上让渡出权利并交付给某个人或某个多人组成的集体,形成某种统一的人格,公共权威得以确立,从而可以使人们成功摆脱自然状态,这些统一于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成了国家, “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12]。霍布斯将国家分为三种形式:君主国家、民主国家和贵族国家。霍布斯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国家形式。“最绝对的君主制对国家来说是最好的条件。” [13]主权者没有与臣民缔约,不受契约约束。同时,臣民不能反对主权者。“已经按约建立一个国家的人,由于受信约束缚必须承认某一个人的行为与裁断,按照法律,不得到这人的允许便不能在自己之间订立新契约,在任何事物方面服从另一个人。”[14]因而契约一旦形成,国家一旦形成,臣民就应当完全服从主权者,主权者在行使臣民赋予其权力时就拥有了绝对自由。霍布斯不仅给予主权者使用权力的绝对自由,也赋予其绝对权力,“也就是说他(它)拥有主权或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只受国家力量限制,而不受别的东西限制。”[15] 三、对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的分析(一)人性论基础 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源于其关于人性及由此而推出的“自然状态”的假设,正如黑格尔所说“在霍布斯的学说里,至少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即在人性、人的欲求、嗜好等等的基础上设定了国家的本性和机体。”[16]因而人性论在霍布斯的社会契约中占有重要地位。或许这种人性论和自然状态的假设性前提是毫无历史根据的,就连霍布斯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时代和这种战争状态从未存在过,我也相信决不会整个世界普遍出现这种状况”[17]但是,这种假设性前提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并不会影响到霍布斯政治思想的逻辑和价值。对此,斯特劳斯指出“霍布斯不是在描绘一个真实的历史,而是在把握一个典型的历史”,从一种不完美的状态出发,从人的本性,由人自身的能力自然地推出社会是人类运动的必然结果,人类有能力创造和控制这个社会。[18] 霍布斯的人性论表现出强烈个人主义色彩,他指出人在单纯 21--

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 断发展。源网荷协调优化模式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和纽带,能够更为广泛地应用 于整个能源行业,与能源互联网的技术与体制相结合,形成整个能源系统的协调 优化运营模式。本文就电网企业“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管理 引言 为了满足未来电网对电能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在局部消纳的基础上,以微网、智能小区为自治单元,形成自下而上的能量单元的互联。提出一种源网 荷储优化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与控制,通过对各个端口的能量管理,实现源网 荷储能量的优化管理。 1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运行的管理需求 作为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模式的核心连接点,电网企业面临的问题 更加多样化。具体到江苏地区,一是特高压大规模馈入对江苏电网安全水平与抗 事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江苏电网安全调控与平稳运 行带来新挑战。三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电网互动服务与协调控制带来新考验。 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电网企业有必要进行治理体系的创新,实现治理能力 现代化发展。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调控模式,系统结构。现有电力 管理规范对于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运行尚不能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制,尤其是 在产权界定、合同约定等方面,可能产生不适用性,从而影响源网荷友好互动下 需求响应的效果。因此,急需对现行电力管理进行完善,针对可能存在的电力管 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对现行的电力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 2电网企业源网荷友好互动的措施 2.1基于状态感知和数据挖掘的网源荷储协调控制技术应用示范 由于可调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网源荷储协调控制采用分层分级的控制模式,即集中决策层–分布控制层–设备层3层架构。集中决策层进行全局优化,分布控 制层完成区域范围内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协调控制系统面向主动配电网内多种可 调资源,结合主动配电网不同的控制要求,建立多时间尺度多目标有功无功协调 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多目标主动控制与管理。 2.2控制方法 源网荷储优化管理的能源路由器拓扑装置的控制策略如下 2.1电网高峰期,能源路由器控制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电池放电输出功率,不足部分由电网提供。能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通信口测量交流负载功率Plac和直流 负载功率Pldc来控制分布式电源功率PDG和储能充放电功率PESS,设AC/DC变 换器经端口1的输出功率为Pr,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则能源路 由器端口1的输出功率Pr=PDG+PESS-Pldc≤Plac,且约束条件为 (1) 式中:k1、k2、k3为系数,其值大于0.1小于2。 2.2电网低谷期,交流负载由配电网供电,储能电池处于充电控制。能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分布式电源功率PDG和储能充放电功率PESS满足 Pr+PDG=PESS+Pldc,且约束条件为 (2)

2011—11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学术沙龙 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周建茹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霍布斯是着名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他从人性论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 态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 然权利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社会契约论,建立了他的国家学说.虽然,他的国家学 说的结论是君主专制主义的 是极其保守的,但我们还要认识其理论中的进步因素,对其社会契约论进行全面的 分析和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 中图分类号:D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73—02 社会契约论在l618世纪是主导西方世界的基本政治 价值观.托马斯?霍布斯,是十七世纪英国着名的政治思想家 和唯物主义哲学家,被西方学术界称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奠基 者.霍布斯是在近代第一个全面阐述社会契约论的人.他"已 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 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研究他的政治学说,对于深入 理解西欧近代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对于正确评价他的 思想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订立的原因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体系从人性的原则出发研究国 家的起源,通过逻辑推论探求国家的本质,进而推演出主权,主 权者和人民在国家中的权利和义务. 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订立的原因是他的"永久战争"状态.人们为何要缔结社会契约,建立国家,进入一种文明的政 治社会?在霍布斯看来,这源于人们对"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 争"的自然状态的恐惧.那么自然状态为何会沦为人人为战的 战争状态?这又是基于霍布斯对人类本性的假设,即利己主义 的人性论而得出的推论.霍布斯认为,人的好恶都是以是否有 利于自我保存为转移的,这是人的活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 人的本性是自利的或者说是自私的.他说,人类做出一切活动 皆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两种最为基本的激情:欲望和嫌恶. 霍布斯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欲望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 目标不断地发展,达到前一个目标不过是为后一个目标铺平 道路.基于这种人生幸福的观念,霍布斯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 论:"因此,我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 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造成这种情形 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蜀,希望获得比现已取得的快 乐还要更大的快乐,也不是他不满足于一般的权势,而是因为 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在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都保 不住."这样,"永无休止的权势欲"就成了一种普遍的人类本 性.

1、关于源网荷概念的梳理,即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分别指的哪些元素,哪些属于源? 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的能力的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的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和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的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的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它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的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立光伏发电设备,只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

1、关于源网荷概念得梳理,即主动配电网得源、网、荷分别指得哪些元素,哪些属于源?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就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与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得能力得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就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得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得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与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得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得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得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得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就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得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就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与不受地域限制得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就是可再生能源系统得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就是太阳能发电得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得阶段,它就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得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与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独立光伏发电设备,只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

从起源角度分析国家的概念 1.xx奴隶社会——自然起源 Axx 认为“国家之立,由于人类之必有待于互助。盖吾侪固各有所需,而无不他求而自足者,此非国家所由来之唯一原因乎。”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建立源于人类生活的自然需要。由于人不能独立的生存,总是对别人有所求,有所依赖,所以需要合群而组织团体,成立国家,便于互相帮助。 柏拉图用“正义”来治国,认为善才是最伟大的品质。试图通过哲学王的统治建立理想国。但是柏拉图试图在回避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在讨论国家的学说时,并没有把阶级考虑进去,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进行了有意识的屏蔽。 我认为,柏拉图的“正义”与“善”的思想史高度的理想主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没有与当时的时代形成剧烈的反差。到底,柏拉图是由于残酷的奴隶压迫统治使得他想找寻美好的国家愿景,还是根本没有考虑到阶级对立的存在呢?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较高。柏拉图处在动荡的局面,阶级矛盾的危机四伏,粗暴的统治使柏拉图产生了构建理想国的想法。 B 亚里士多德 国家是最高,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目的都在于达到某些“善业”国家是社会内部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他认为,国家是为全民谋福利,实现至善至美生活的工具。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者合成,国家中不能避免这种关系,但这种统治使以被统治者的利益为目的和基础的。 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国家的起源上倾向于自然产生,是人类合群性的发展而产生。这点上看,他还为深刻认识到阶级矛盾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在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不断对抗下也没有看到两个阶级的不可调和。亚里士多德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极力的喂统治阶级辩驳,并企图用至善来迷惑奴隶阶级,使其放弃对抗,使其接受统治。

基于源网荷储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方法 发表时间:2019-12-23T13:03:38.0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8期作者:罗松林陈威洪 [导读] 摘要:针对东莞地区大量光伏和储能电源接入,配电网分析不清晰的现状,探讨了配电网节点分析中的环路搜索、辐射状网络的拓扑搜索、含环网络的拓扑搜索,分析了其具体搜索要点,并比较了彼此的不同点和适用网络模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针对东莞地区大量光伏和储能电源接入,配电网分析不清晰的现状,探讨了配电网节点分析中的环路搜索、辐射状网络的拓扑搜索、含环网络的拓扑搜索,分析了其具体搜索要点,并比较了彼此的不同点和适用网络模型。 关键词:配电网;环路搜索;辐射状网络 1引言 随着东莞地区大量储能电源的引入,源网荷储的各个元素集齐,但配电网的拓扑分析不甚明确,现对配电网网络拓扑分析进行研究,根据配电网中开关设备的开合状态确定一次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拓扑分析的对象是节点和双端元件。电力系统的拓扑连接图,一个节点通常只和少数节点相连,一般都是稀疏图,对图的所有节点和边进行遍历,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的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O(n+e),n是节点数目,e是边的数目。 输电网中通常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式遍历网络节点和支路。配电网通常是辐射状结构,没有环路或者有少量环路,有些馈线末端离根节点的距离较远。配电网拓扑分析的应用有两个[1-2]。第一个应用是找出网络中的环路路径。采用广度优先方法,遍历整个网络,即可搜索出环路路径。配电网的运行状态通常是辐射状网络,仅在合环操作时有环路,找出网络中的环路路径是配电网拓扑分析的基础。 第二个应用是拓扑搜索,找出一个设备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例如一个开关,其供电路径的搜索是找出电能经过哪些开关、线路等双端元件到达此设备,这些双端元件断开或者故障,此开关就会失电。其供电范围的搜索是找出哪些开关、线路、负荷设备的供电路径经过此设备,一旦此设备故障,这些供电范围内的设备都将失电。此功能在辐射状配电网的能量管理有很好的实用性[3]。辐射状电网条件下,找出设备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在广度优先遍历的基础上方便得到结果,在有环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环路搜索 配电网环路搜索,采用广度优先方法遍历,找出环路路径。广度优先搜索从馈线根节点开始,遍历过程可以形成广度优先生成树,树根是馈线根节点。节点在广度优先生成树中到根节点的距离,是节点在图中到达根节点经过支路最少的路径距离。由节点到根节点的距离不同,将节点分为不同的层。 以图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为例,描述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节点1和2是馈线根节点,节点5和6、节点12和17之间的虚线表示这两个节点之间有联络开关,开关均断开,馈线1和2都是辐射状馈线。广度优先遍历,先访问节点1和2,节点1和2是第一层节点,然后访问与节点1、2相连的节点3、4,为第二层节点。节点1是节点3的父节点,节点3是节点1的子节点。同理,节点2是节点4的父节点,节点4是节点2的子节点。按此方式,每次访问除父节点外与一层节点相连的节点,访问所有的节点,得到节点的层,建立父子节点的对应关系,一个节点的父节点是唯一的,一个节点的子节点可以有多个。广度优先遍历之后各节点的层如下: 第一层:1,2;第二层:3,4;第三层:5,6;第四层:7,8,9 第五层:10,11,12,13;第六层:14,15,16;第七层:17 图1 配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示例 辐射状网络,本身就是一个树结构。如果节点5和节点6之间的开关闭合,两条馈线相连,构成环网,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会有变化。访问第一层节点1和2、第二层节点3和4、第三层节点5和6之后,开始访问第四层节点。与节点5相连的节点是节点7和节点6。节点7是第四层节点,但是节点6已经访问过,是第三层节点,由此设置支路5-6是连支支路。其余遍历过程不变,最终结果中节点所在的层也不变。支路5-6是连支,移出连支,网络变成辐射状的,剩下的图就是广度优先生成树。 3辐射状网络的拓扑搜索 拓扑搜索是分析一个设备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在辐射状电网的条件下,基于广度优先遍历可以得到拓扑搜索的结果。 以图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为例,两个联络开关都打开,分析支路5-8的供电路径和供电范围。支路5-8在馈线1上,只需要分析馈线1的拓扑。按照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依次访问节点1、5、3、7、8。对于双端设备来说,供电范围的搜索从层数较大的节点开始,对单端设备从设备所在节点开始。节点10和11是节点8的子节点,则支路8-10、支路8-11、节点10和11上的单端设备,都是支路5-8供电范围内的,节点8、10、11都称为下游节点。继续搜索,节点10、11的子节点也是下游节点,其与父节点连接支路和节点上的单端设备,也在供电范围内。依次方式搜索,至广度优先遍历完成,其供电范围搜索也完成。供电范围的结果,节点8、10、11、14、15、16、17是下游节点,节

论霍布斯的专制与自由思想 摘要:霍布斯认为国家是授权者交出全部的权利与力量,从而使被授权者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授权者要放弃自己的全部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服从它的管辖等等,他的众多理论都传达出了专制主义色彩。但是在他的理论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深埋于西方灵魂中的自由主义。 关键词:专制主义;自由主义;争论 学了霍布斯的哲学思想,我们总会感觉到霍布斯是一个自由与专制的矛盾体,一方面他提倡自由,另一方面他又为专制立碑,在许多方面总会引起人们的争论,特别是他的政治思想。有人认为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集权色彩的。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他的政治思想并不是只有专制的,同样反映出众多的自由元素。切入点不同性质也就不一样,在社会契约论、主权论、整体论中是专制的,但在他的人性论、国家学说中又是符合西方自由思想的。这里我就从霍布斯政治思想来谈一谈他的专制与自由。 一、霍布斯的专制主义思想 长期以来,霍布斯政治思想的性质似乎毋庸置疑地被认为是专制主义的。霍布斯主义成为专制主义的代名词而载诸各种英文辞典。确实,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不管从表面上还是从其具体结论上来看,都可以称为专制主义的辩护士。他在社会契约论中表示,授权者交出全部的权利与力量,从而使被授权者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授权者要放弃自己的全部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人民对被授权者必须表示绝对的服从,不能有任何的抵抗;被授权者的权力不受法律的限制。在这里,霍布斯将掌权者的权力无限扩大了,而将广大人民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和同等的机会、每个人都是至高无上者)弃之一边,在他这里不仅没有法制的存在而且剥夺了人民的任何政治权利,甚至言论和信仰自由的权利。在他的理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身影。 有了国家也就产生了权力,霍布斯随后又提出了主权论。他认为主权是给予整个国家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灵魂,是国家的本质特征。主权是国家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宗教教义也由他宣布。至于司法权,行政权,对外宣战与媾和的权力等全部由他掌握,就连人们的思想和宗教信仰都有权干涉。同时主权又是不可分割和不可转让的,属于一个人或议会;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即使法律也不得干涉主权者的权力,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主权者根据自身需要而制定的,是维护统治阶级谋利益的工具。 掌权者有了,那么又该以何种方式进行统治呢?霍布斯随后又提出了,他按主权者人数的多少来划分政体,分成君主政体。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其中最好的是君主政体。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任何形式的国家的掌权者都是受恶的本性支配的人,君主也不例外。在民主制和贵族制条件下,主权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人民,又代表自己。所以,他们在执行公务时,难免追求私利。而在君主制下,君主的私利与人民的公利是统一的,人民的富强与荣誉就是君主的富强与荣誉,这样,君主在追求私利时,同时并没有损害公利,而是也在追求公利。也就是说,国家像他家一样,他是大家头。他的这一理论就更为直接地表明了他的政治倾向:专制主义。 二、霍布斯的自由主义思想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中的专制色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其中挖掘出自由主义的身影。首先我们可以从人性论入手。人性恶论是霍布斯国家理论的基础。在他看来,

源网荷理论分析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关于源网荷概念的梳理,即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分别指的哪些元素,哪些属于源哪些属于网哪些属于荷,并附上简表或者VISIO图。 1、源网荷相关概念 在主动式配电网中,“源网荷”协调优化是指电源、负荷、电网三者间通过多种交互形式,实现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的能力的目标。“源网荷”协调优化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 主动式配电网源网荷协同优化中的源主要指分布式电源、上级电源、微电网和储能等。 其中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机(Wind Generator,WG)利用地球表面的风能带动感应电机旋转而发电。风能环保可再生、全球可行、储量丰富、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着,而且风力电机发电技术实现相对简单、建设周期较短、技术比较成熟,可以用来提供海岛以及偏远山区等区域的电力需求,目前风能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之一。 分布式风力发电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离网式风力发电方式,独立运行,一般为小型用户使用。 第二种为融合其它发电方式,主要为海上导航使用,如风光互补发电方式。 第三种为并网发电方式,将多台风机装设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风场,组成风力发电机群向网络供电,是目前大量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利用光生伏特效应,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太阳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和不受地域限制的一种,其安装灵活方便,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网光伏发电设备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外已经步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它是光伏发电走向商业化发电模式的重要方向。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个模块组成,发电设备安装维护简便、装置简单、使用寿命较长。 光伏发电设备可分为三种类型:

霍布斯法律思想之我见 一直以来对西方的文化都无比憧憬,那个梦幻的国度也仅限于在影视方面的一些了解,通过一些西方国家的古代史影片,渐渐熟悉了西方法律文化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其生命中的一些绽放,其中霍布斯是我相对比较而言最敬佩的一位伟大思想家,霍布斯是英国启蒙时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尤其是在政治法律思想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奉献。他的一些经典著作有《利维坦》、《论公民》、《法律要义》等,这些著作对于研究英国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从一些论著中我了解到霍布斯的一些人生经历,霍布斯于1588年4月5日出生于英国南部的维斯堡镇。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的女儿。父亲是当地的乡村牧师,性格暴躁而又愚蠢无知。霍布斯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在一次和同事的争斗后弃家远遁了。霍布斯早年的抚养和教育都是由他的叔父资助的,四岁时被送到当地的教会小学读书,后又转到私立学校上学。并担任过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秘书。他于1651年出版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利维坦》,所谓“利维坦”,是《圣经》中记载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的名字,原用来证明上帝创造万物的威权与能力,霍布斯用来喻指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利维坦》一书集中地表达了他的国家﹑法律﹑政治与宗教的观点,从理论上为克伦威尔所实行的政策寻找论据,为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廓清了道路。 霍布斯的法律思想包含有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绝对主权等法律范畴,其中社会契约论和绝对主权观之间,自然权利和绝对主权之间,自由和权威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关系,而霍布斯却一一将其化解,使其整个法律理论得以自治。在这些思想都给我深刻的印象,以下就是我对这些思想的拙见。 霍布斯出生在英国一个动荡的革命年代,霍布斯由于从小性格比较胆怯,进而导致他对战争和动乱充满恐惧,内心无比渴望稳定与和平。他在其著作中曾这样阐释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人们为了和平就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听命于主权者。主权必须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人们不应该怀疑或反抗。否则,人们失去了绝对的权威,战争又可能再次发生。在他描述的这种人人彼此为敌、互相冲突的自然状态下,霍布斯认为,为了使社会能够存在下去,使人类不致在互相残杀中被消灭,“必须寻找和平和遵守和平”。能使人类竭力走出自然状态的,就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普遍法则--自然法,它用来限制每个人基于本性与本能的自然权利,以便维护和平与秩序。 关于自然法,霍布斯说:“自然律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则。这种诫条或一般法则禁止人们去做损毁自己生命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的事情。”霍布斯的主要目的是论述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和政治状态的,也就是如何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的,为此,他提出了十四条自然法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自然法的总的原则。他断定,自然法的原则和内容是能够被人遵守的,而且自然法永恒不变。因为自然法的根本原则和目的是“寻求和平”,而和平则是人们满足自己欲望所必需的,是不可改变的。 霍布斯对人性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人是生而平等自由的。霍布斯说:“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这种平等的分配充分展示了一个人的才能,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就会彼此之间相互猜疑,互相争斗。其次,人天生是恶的,所以就会不断发生争执的。霍布斯说:“在人类的天

霍布斯的公民哲学 彭聪08036010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国家之中,但是我们对于国家的理解却大多是模糊的,甚至不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国家是这个样子,而更多的是考虑具体的关乎自己利益的实践活动,这样我们丢失了自己的心灵生活的很重要的部分,甚至我们物质追求的原因和目的,如何最大化我们的利益以及如何使我们的利益与自身的幸福快乐契合起来,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题目。 几百年前的霍布斯却不是一个安于现状和前人学说的人,他希冀建立一个崭新的关于人和国家的理论体系以奠定国家形成的基础以及公民的概念。虽然学习过经院哲学,有过请教传统思想和贵族观念的渗透,他核心上还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是以纯粹人的视野远眺的,他把人作为主体分析社会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性使人们认识到国家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人的历史的自然的发 展的洪流的,国家的形成是必然地达到满足人的客观需求的,所以国家中的主体公民的观念就不能简单地承认其存在而已,更重要的是探寻其中的规律性和反思所能带来的理论的创新。 霍布斯提出了自然欲望公理和自然理性公理的概念,大致是说人是一种欲望的存在,这种欲望是一种追逐权力欲,一种是别人屈服于自己,就像野兽之间的争斗是为了征服对手,人也潜在地追求自己的在别人面前的重要性,他归结这种现象是虚荣自负,每个人都希望感受自己的特权,高傲地感受自己的强势,并且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优势,这样他体会到欢愉,体会到虚荣自负的好处,然而这样,人和人都想拥有这样的优势和虚荣的高傲地位,就必然地产生冲突和战争,这样人和人从本质上都是敌人,都是互相攻伐的对象,在这样互相的攻击中,人现实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感受到危险地逼近,更重要的是,人因此诚惶诚恐,总是担心自己丢失了最宝贵的生命,因此担心开始蔓延开来,在这个过程中人开始逐渐理解死亡,理解了原来互相杀伐不是最总的恶的根源,最终的恶是死亡以及死亡所带来的持久的恐惧,它使人没有了和平的快乐,甚至连先前的幻想世界中自满的体会和在别人的赞扬评价世界中的快乐也被冲淡乃至完全丧失,这死亡恐惧就是自然理性公理。 一方面人希望为在他人面前的胜利为争斗,这样他得到了虚荣自负的快乐感,另有一方面他又要苦恼于别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威胁,这样他斗争的意气就逐渐消沉,宁肯保住自己的生命也不再去体会褪了色的快乐。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结束人与人之间互相杀戮的状态而使大家都保持着理性的意味,人和人团结了起来,因为他们终于认识到他们共同的敌人是死亡本身,而不是另一个人,这样人基本上和谐共处。这样就提出了公民哲学的第一要点:生命的保存。在对正义行为的判断中,产生了这样的标准,凡是符合人的生命的保存的目的才是正义的,任何违反这一准则的行为都是应该避免的,因为人对于死的恐惧带有一种无法逃避性。正义的人的定义也就是说他自觉自愿地因为对于死亡的惧怕遵守法律,这种内在的遵从恰恰契合了国家赖以成为可能的内因;而非正义的人却恰好相反,他们只是因为惧怕惩罚才遵守国家法律,他们没有想与国家的内在目的相一致。 所以合格的公民是理性大于欲念的自身与国家的统一体,他们清楚地知道国家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根本上是对于生命的保存,丢掉了这个根基其他一切都是空谈,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出为什么西方国家为什么对于人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惊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18, 7(1), 60-6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7733643.html,/journal/sea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7733643.html,/10.12677/sea.2018.71007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urce-Grid-Load” Event Playback Platform Dongdong Xu1, Biqi Rao2, Jun Xu3, Liang Hong4 1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jing Jiangsu 2State Grid Wuxi Power Supply Company, Wuxi Jiangsu 3State Grid Tai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Taizhou Jiangsu 4EPISERTC,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st, 2018; accepted: Feb. 21st, 2018; published: Feb. 28th, 2018 Abstract Large-scale “Source-Grid-Load” system was built in Jiangsu in June 2016, and Suzhou region has achieved fast cutting capacity of 1100 MW. A rea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May 24 2017.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of East China power grid, “Source- Grid-Load” system can meet the demand of accurate and quick disposal of the power loads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tability of Jiangsu power grid. This platform has been designed to playback “Source-Grid-Load” events by collecting snapshot data,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verify the rationality & necessity of load reduction events. Keywords Source-Grid-Load, Event Playback, Virtual Power Plant, Extra-High Voltage 源网荷事件再现平台设计与实现 许栋栋1,饶必琦2,徐俊3,洪亮4 1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南京 2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江苏无锡 3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江苏泰州 4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安全与应急技术中心,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2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8日

恩格斯国家组织特征论述是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原点 恩格斯在论述国家组织特征时指出三点,一是国家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按居住地来组织国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和管理居民;二是国家设立专门的公共权力,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这种公共权力以强制力,即以武装的人及其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为后盾,这是氏族社会所没有的;三是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甚至发行公债。结合中国的国家起源问题,第一点主要是讲“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第二点是讲“强制性公共权力机构”;第三点是讲财赋或贡赋制度问题。那么,中国的近百年的考古实践和丰硕的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在促进恩格斯国家理论研究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在我国,新世纪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对“酋邦”和“早期国家”的讨论。目前,学界有这样一种感觉,一是国外理论纷繁复杂、众说纷纭,二是中国相关考古材料尤其新世纪以来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异常丰富,似乎难以梳理和概括。我认为,对待复杂的事物还是要抓住其原点,才能纲举目张,恩格斯关于国家组织三大特征的论述就是原点。 通过对以上考古材料的梳理,可以看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恩格斯国家起源理论。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以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应该认真研读与活用相关经典著作。 霍布斯的国家起源学说 某些动物如蜜蜂、蚂蚁等,能群处相安地生活,因而被亚里士多德列为政治动物。然而它们却只受各自的欲望和判断指挥,同时也没有语言可以向他方表达自己认为怎样才对公共利益有利。因此,有人也许会想知道人类为什么不能这样。关于这一点,霍布斯的答复是这样: 第一,人类不断竞求荣誉和地位,而这些动物则不然。因之,人类之中便会由于这一原因而产生嫉妒和仇恨,最后发生战争,但这些动物却没有这种情形。 第二,这些动物之中,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没有分歧。它们根据天性会为自己的个体利益打算,这样也就有助于公共利益。但人类的快乐却在于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感到得意只是出人头地的事情。 第三,这些动物不像人类一样能运用理智,它们见不到,同时也不认为自己能见到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任何缺点。但在人类之中则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比旁人聪明能干,可以更好地管理公众;于是便有些人力图朝某一个方向改革,另一些人又力图朝另一方向改革,因而使群体陷入纷乱和内战之中。 第四,这些动物虽然也能用一些声音来相互表示自己的欲望和其他感情,但它们却没有某些人类的那种语辞技巧,可以向别人把善说成恶、把恶说成善,并夸大或缩小明显的善恶

浅谈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技术 发表时间:2018-04-16T11:44:40.0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作者:刘勇超1 刘继彦1 游菲1 张海静1 辛欣1 张海 [导读]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电网和客户,具有重要的作用,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科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电网和客户,具有重要的作用,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电力系统的经济性、现代化、智能化也是通过配电网体现出来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配电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和用户侧多元性负荷剧增依然给传统配电网带了巨大挑战。如何提高配电网的灵活性、经济性、高效性,如何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如何提高客户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已成为国际电气学界关注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源网荷”;源网协调;网荷互动 1.1“源网荷”互动运行内涵 “源网荷”互动运行是指电源、电网、负荷三者之间通过协调互动以实现对能源资源最大化最高效的利用,提高能源、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以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式提高配电网随机、动态情况下的功率平衡能力为目标。传统配电网基于确定性理论的分析、研究源、网、荷三者的关系,其控制方式为电源跟踪负荷行为进行变化调整,控制方式单相,且没有形成互动关系,如图2(a)所示。主动配电网中,由于源、网、荷三者均具备一定柔性特征,因此将呈现出全面的“源网荷”互动关系。主动配电网中“源网荷”互动运行模式主要有源源互补、源网协调、源荷协调和网荷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如图2(b)所示[2]。 (a)传统配电网“源网荷”划分及运行关系 (b)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划分及互动关系 1.2“源网荷”互动运行模式 (1)源源互补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并网,未来电网中的一次能源将呈现出多样性,其空间和时间将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随着大规模储能技术和设备发展与应用,未来配电网中能源将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和动态广域互补性[3,4]。通过主动配电网源源互补互动运行利用主网电能、储能设备、多类型分布式等能源的广域互补性,相关性效应来弥补单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缺点,可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电网备用容量。 (2)源网协调 随着FACTS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未来电网必将是柔性电网,且大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未来源网协调主要表现在:一、将大规模接入的间歇性新能源与传统水电、火电甚至核电进行分工协作,进行联合打捆外送;二、对主动配电网内部丰富的分布式能源进行组合应用,提高配电网的灵活性,经济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源网协调技术将极大提高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可调度性、可控制性,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提高新能源的友好性。 2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研究现状与发展 在现有配电网的研究中,对于“源网荷”互动运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比如大规模分布式并网对电网的影响、负荷侧峰谷分时电压模型[7]等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等单方面研究,虽然研究了源网协调、网荷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运行涵义却没有给出“源,网,荷”三者交互协调运行的合适定义,现有研究并不能实现真的全面的源网荷互动,缺乏对源网荷的整体思考。虽然已有的研究对“源网荷”互动运行有很大的支持帮助,但是只有综合考虑电源、电网、负荷的协调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源网荷”互动运行,才能适应主动配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目前针对主动配电网运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电网结构以及“源、网、荷”三方面独立的指标体系,缺乏对用户侧指标以及系统互动水平的考虑,不能系统的反应配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水平。

从起源角度分析国家的概念 1.古希腊奴隶社会——自然起源 A柏拉图 认为“国家之立,由于人类之必有待于互助。盖吾侪固各有所需,而无不他求而自足者,此非国家所由来之唯一原因乎。”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建立 源于人类生活的自然需要。由于人不能独立的生存,总是对别人有所求,有所 依赖,所以需要合群而组织团体,成立国家,便于互相帮助。 柏拉图用“正义”来治国,认为善才是最伟大的品质。试图通过哲学王的统 治建立理想国。但是柏拉图试图在回避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在讨论国 家的学说时,并没有把阶级考虑进去,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进行 了有意识的屏蔽。 我认为,柏拉图的“正义”与“善”的思想史高度的理想主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没有与当时的时代形成剧烈的反差。到底,柏拉图是由于残酷的奴隶 压迫统治使得他想找寻美好的国家愿景,还是根本没有考虑到阶级对立的存在呢?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较高。柏拉图处在动荡的局面,阶级矛盾的危机四伏,粗暴的统治使柏拉图产生了构建理想国的想法。 B 亚里士多德 国家是最高,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目的都在于达到某些“善业”国家是社会内部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他认为,国家是为全民 谋福利,实现至善至美生活的工具。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 者合成,国家中不能避免这种关系,但这种统治使以被统治者的利益为目的和 基础的。 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国家的起源上倾向于自然产生,是人类合群性的发展而产生。这点上看,他还为深刻认识到阶级矛盾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在奴隶主 与奴隶阶级的不断对抗下也没有看到两个阶级的不可调和。亚里士多德站在奴 隶主的立场上,极力的喂统治阶级辩驳,并企图用至善来迷惑奴隶阶级,使其 放弃对抗,使其接受统治。 2.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神学国家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