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傅金英教授八珍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秦侯林王改换

傅金英教授八珍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秦侯林王改换

傅金英教授八珍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秦侯林王改换
傅金英教授八珍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秦侯林王改换

傅金英教授八珍汤加减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秦侯林王改换

【摘要】八珍汤是传统中医经典名方,治气血两虚证的要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傅金英教授运用八珍汤加减治疗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八珍汤;气血两虚;妇产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51-02

八珍汤是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首载于元代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因其中八味药皆乃益气补血药中珍贵之品,故名八珍。至明代,大医家薛己在其著作《正体类要》中将此方(《瑞竹堂经验方》中八珍汤)药物剂量略微调整后,常用于治疗外伤失血过多所致气血皆虚者[1]。该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8味中药组成,是四物汤和四君子汤的复方,方中八味药是益气补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药,全身各系统很多急、慢性疾病所致的气血两虚之证,应用本方均可达到气血双疗的效果。临床上常用于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周流,气血“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灌溉一身”,只有气血充盈,才能保证机体脏腑、

经络的正常功能[2]。八珍汤是女性调养身体的美容圣品。笔者导师傅金英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育及科研工作多年,擅长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妇科肿瘤等疾病,在妇科经、孕、产、乳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导师常用八珍汤治疗女性经、孕、产、乳诸多疾病,现介绍如下。

1药物组成

八珍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现常用党参代之)、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

2病案举例

21月经后期病患者宋某,女,27岁,职员,已婚,未孕。2015年11月初诊。自诉月经2月余未来潮,患者平素

月经不规律,周期1~2月,经期5~7天,量少,色暗,有少量小血块,无痛经史,自觉乏力。患者面色萎黄,精神欠佳,体态微胖,舌淡,苔白,脉沉细滑。测妊娠试验阴性;血红蛋白含量为113g/L;盆腔彩超提示:右侧卵巢似多囊样改变,内膜厚约10mm;内分泌检查示:LH/FSH=26,T、E2

未见异常。辨证属:脾虚湿盛之月经后期病。嘱其中药治疗。给予处方:党参20g,白术15g,黄芪3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黄芩15g,丹参2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枸杞15g,黄精20g,木香10g,水煎适量,分早晚空

腹温服,每日1剂。其服用近5个月,定期复查,随证加减,自述现月经周期35天左右,已孕,别无明显不适。

按语:患者妊娠试验阴性,排除与妊娠相关的疾病;血红蛋白含量113g/L,排除贫血;彩超和内分泌结果提示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觉乏力,体态微胖,面色萎黄,精神欠佳,舌淡苔白,脉沉细提示脾虚湿盛;以八珍汤为基础,加丹参活血调经,加枸杞、黄精健脾益肾,补气养血。

22异位妊娠患者刘某某,女,24岁,职员,未婚,有性生活史。2015年8月初诊。主诉:停经42天,左下腹隐痛3天,干呕1天。自诉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5~7天,量中等,色暗,有少量小血块,无痛经史,乏力嗜睡。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苔白,脉弦滑。测妊娠试验弱阳性;血β-HCG:1562 IU/L;盆腔彩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左侧附件区可见一大小约3cm混合性包块,告知患者目前病情,建议其住院治疗,患者表示理解,因恐惧手术,要求先期中药治疗,并定期监测。辨证为:异位妊娠,未破损期(脾胃虚弱,瘀血内阻),给予处方:黄芪50g,党参30g,白术炭15g,茯苓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益母草30g,姜黄20g,天花粉50g,紫草30g,蜈蚣2条,木香10g,厚朴12g,白芷12g,黄芩15g。水煎适量,分早晚温服,每日1剂,定期复查。自诉服上药10余剂后,血β-HCG下降,乏力明显好转,嘱定期复查血

β-HCG、盆腔彩超,至血β-HCG<5IU/L,盆腔彩超示包块变小至消失。服药近3月,病情好转。

按语:患者停经42天,妊娠试验弱阳性,血β-HCG高于正常,提示妊娠相关疾病;宫内未见妊娠囊,附件区有包块,警惕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包块<4cm,血β-HCG<2000IU/L,有压痛,无反跳痛提示可以先保守药物治疗,但需严密监测病情;患者面色萎黄无华,乏力嗜睡,提示气血虚弱,故以八珍汤补益气血为基础,加用临床经验药姜黄、天花粉、紫草以杀胚,益母草、蜈蚣以活血化瘀,助包块吸收、消散、排出。

23产后身痛患者杨某某,女,31岁,待业,已婚。2015年9月初诊。主诉:产后50余天,遍身酸楚疼痛1周。自诉平素月经规律,2013年人流1次。三产程进展顺利,产时出血较多,现乏力、畏寒肢冷、头晕、心悸、乳汁较少。患者面色无华,精神差,舌淡苔薄,脉细弱,测血红蛋白含量为102g/L。辨证为: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给予处方: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白芍15g,北沙参15g,肉桂6g,淫羊藿30g,巴戟天15g,黄芪50g,甘草6g,炒山楂15g,鸡内金15g,羌活15g,独活15g。水煎适量,分早晚温服,每日1剂,嘱其2周后复查,自诉服上药后,身痛减轻,精神好转,乳量亦略有增加,暂拒复查血红蛋白。

按语:血红蛋白含量为102g/L,提示轻度贫血;患者有

失血病史,乏力、头晕、心悸、乳汁较少、面色无华,精神差,舌淡苔薄,脉细弱提示气血两虚;遍身酸楚疼痛,畏寒肢冷,提示痹症兼阳虚;故以八珍汤为基础补益气血,加温补肾阳之肉桂、淫羊藿、巴戟天;健脾消食之山楂、鸡内金;痹症经验药羌活、独活等以补气血、温肾阳、通经络。

24缺乳患者魏某某,女,28岁,待业,2015年12月初诊。主诉:产后1月余,乳汁量少10天,气短、乏力,偶头晕。自诉孕期常有呕吐,厌食油腻,产后身困、乏力,食欲欠佳,乳汁量少,稀薄。患者面色苍白无华,精神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两乳房柔软。辨证为:气血两虚型缺乳。给予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熟地15g,当归12g,丝瓜络12g,通草10g,路路通12g,川芎10g,鹿角霜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穿山甲6g冲服,炒王不留12g,青皮12g,陈皮12g。水煎适量,分早晚温服,每日1剂,连服7剂。复诊时,患者自诉食量增加,乳量亦有增加,其余无明显不适。

按语:患者乳汁量少、稀薄,面色苍白无华,气短、乏力,食欲欠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提示气血两虚,处方以八珍汤为基础补益气血,加入通乳经验药穿山甲、王不留行;活血通络之丝瓜络、通草、路路通;理气健脾之陈皮、青皮;温阳之鹿角霜、桂枝,以温阳健脾,补益气血,通络下乳。

3讨论

八珍汤的功用为气血双补,主治气血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细虚[3]。本文所举4例病案均辨为气血两虚之证,皆属八珍汤之主治。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动力,藉经络运行周身,循环不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认为:气和血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赖气之推动以周流;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4]。八珍汤所治之病,其病在心、肝、脾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故肢倦、气短、食欲欠佳。治宜气血双补,气血并重。导师经验:熟地黄,性甘温,过于滋腻,易困脾土,忌用于脾胃虚弱者。甘草长期服用,易引起水钠潴留,故应酌情使用。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古人云: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故导师习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常规加入黄芪30g。此外,根据导师经验,八珍汤加减还适用于子宫肌瘤、经行头晕、痛经、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少病、月经先后无定期等多种妇科常见病。故临床上应进一步研究探讨八珍汤加减在妇产科经、孕、产、乳各个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茜.八珍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77.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6-168.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1-92.

(收稿日期:20160324)

北京四大名医糖尿病验方选+金津玉液汤降血糖中药+中草药彻底治愈糖尿病30条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施今墨验方选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 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

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关键词大柴胡汤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盆腔炎 急腹症相当于《伤寒杂病论》中的合病,多系感邪过重,致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由于病情急猛,证候复杂,危症随时出现。对此,笔者每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收效迅速且显著。现介绍如下。 1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 阑尾炎严重阶段或穿孔时,多数患者右下腹剧痛连及胸胁,与阳明少阳合病证相似。笔者每以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之,多收良效。如治才某某,女,31岁。1997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右下腹疼痛2日,经用抗生素输液5天,腹痛加重,阵发性加剧,不愿手术而来求治。痛苦面容,昨夜曾疼痛反减,但压痛明显,腹肌紧张,人便5日不通,心下痞满胀痛拒按,胸胁胀痛,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燥少津,脉洪数有力,体温38.3℃。血化验:WBC29.8×109/L,LYMF30.6%,MID6.7%,GRAN60.7%,HGB138g/L。B超示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中医诊断为肠痈,证属阳明腑实与少阳合病,为气滞血瘀,火毒燥屎内结。不急下阳明腑实火毒,疏通少阳气滞血瘀,不能收功。方药:柴胡18g,生大黄(后下)、白芍、败酱草各30g,大枣6枚,枳实、黄芩、半夏、干姜、芒硝(冲)各10g,丹皮、桃仁各15g,冬瓜子20g,红藤40g,银花60g。3剂,昼夜进服,大便泻下数十次,臭秽难闻,腹痛胁胀等消减大半,体温降至37.8℃.继服4剂,诸症再减,血化验指标正常,上方大黄减至15g,再服8剂而痊愈。 2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卓某,女,46岁。1998年7月28日初诊。患胆囊炎已7年余,前日饱餐羊肉后突发上腹及胸胁胀痛,经当地用抗生素输液及服消炎利胆片等,右上腹仍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放射至右肩背,痛甚时烦躁呼叫,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两目及胸部黄染,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触痛和肌痉挛,小便如茶,大便6日未通,舌质鲜红、尖生芒刺、苔黄厚腻,脉弦数有力,体温上午38℃,后达39℃左右。血化验:WBC14.6×109/L,LYMF54.2%,MID12.0%,GRAN33.8%,HGBl45g/L。B超示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中医诊断为胁痛,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所致,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其病症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性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太阳病有三种主要的证候类型,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一般比较轻浅,但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其中若表邪不解或兼有其他病理变化,成为太阳病兼证。如中风表虚证,可兼经输不利,兼肺气不利,兼阳虚漏汗,兼胸阳不振,兼阳气不足等。 经过现代研究,桂枝汤所主治的病症种类多达四十余种,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王琦、铁君二人总结叶天士运用桂枝汤及类方时认为,叶天士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范围很广,如虚人外感、咳嗽、痰饮、痹痛、冲气、动悸等,常随症投之。有作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之用;有作通阳制水,化痰涤饮之施;有温通经脉而设,有取温肾平冲之力,王孟英说:“改错所云者,仍湿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由此看出桂枝汤皆为历代医家所重用的。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用此方治疗疾病,每每获得良效。桂枝汤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本文主要通过一则医案对上方的加减应用治疗太阳病兼证。 2010年10月28日,秦某,男患,69岁,素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反复心衰,这次因感冒后心衰加重10余日,主要症状可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恶寒,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冠心病心衰,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大枣7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上方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上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肌表之风寒,芍药敛阴和营,以益在内之营阴,生姜辛散表邪,助桂枝温卫,大枣补胃气,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厚朴下气消痰,宽中理气,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诸药合用共成表里兼顾之剂,喘证自解。正如尤在泾《金匮心典》引徐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说明本方在外它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则有调和气血之用。 7日后复诊,主要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汗出,夜间尤甚,口唇发绀,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无喘息气促,无恶寒,听诊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附子10克,茯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7 -120-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with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王靖潘婧戴兆燕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20-01 【摘要】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寐的病因、病机早在张仲景所著述的《金匮要略》中被论述。笔者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酸枣仁汤;老年人失眠症;体会 【Abstract】Insomnia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re discussed in the Jingui Yaolue (金匮要略)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酸枣仁汤) by author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words】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Senile insomnia;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60 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常常表现为睡眠轻浅,入睡困难,或者易醒,或者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无眠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家庭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老年失眠患者的人数有增加态势,许多疾病如精神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慢性消化不良等,也常以失眠为主要表现。失眠已日益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 失眠在中医学上称之为“不寐”。在治疗上目前各级西医院使用最多的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但大多药物只是延长浅睡期,未能真正改善睡眠质量,有些药物还有后遗效应,甚至耐受性等不良反应。传统中医药在防治老年人失眠症方面,以其辨证论治的明显优势和良好疗效而受到推崇。中医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来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不仅可以达到高质量睡眠效果,副作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针对老年人的治疗。 东汉医家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最为经典的论述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之失眠。肝藏魂,肝阴不足,魂失归藏而不寐;阴虚则生内热,心血虚则血不养心,热扰心神,故虚烦不得眠。 张仲景以酸枣仁为主药创立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仝小林[1]临证应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一些长期顽固性失眠或重症失眠常常能速获奇效。赵志付[2]认为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用炒酸枣仁,且酸枣仁使用剂量在15~60g 之间,可配白芍、丹参、柏子仁共用。 1方药及用法 我们在前代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酸枣仁汤进行加减,在老年人失眠症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方剂:酸枣仁30g,茯苓15g,知母12g,川芎12g,白芍15g,夜交藤15g,百合12g,黄连5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炙甘草6g,每日1剂,煎200ml,早晚分服。 2典型病例 患者甲,男性,75岁,2016年12月20日就诊。素禀心血不足,时感头晕,目眩,易心悸,入寐迟,多梦魇。病起于不久前妻子去世后,自感生活黯淡无光,近2日,虚烦躁急,彻夜难眠,舌质淡红,略干,口苦,唇淡白,目光乏神而满含悲郁,脉沉细无力。予上述酸枣仁汤加减。服5剂,虚烦躁急、难眠等症状消失。后续服15剂以巩固之,并嘱多参加日间功能活动锻炼与劳动,勿服浓茶、咖啡等,后患者痊愈。 3讨论 《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主治为“虚劳,虚烦不得眠”。其“虚劳”,泛指多种慢性消损性疾病。以方测证,此当指心、肝血(阴)虚性虚劳。“虚烦不得眠”,乃心肝血虚,神失所养而浮越,或“阴虚生内热”,虚热上扰于心所致。此种虚性亢奋证候,多见于心、肝血(阴)虚性精神疾病,或其他慢性消损性疾病所伴发之睡眠障碍,尤以老年人为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酸枣仁汤中之酸枣仁,若炒用,会使其油气挥发,减轻其安神之效,故推荐生用。治疗上述类型疾病疗效较为确切。 参考文献: [1]金川,甄仲,仝小林.仝小林运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失眠经验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343-344. [2]李健,赵志付.赵志付教授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经验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382-383.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B201502。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713110(修回:2018-03-08)

万方数据

加味玉液汤治疗Ⅱ型一期糖尿病200例 作者:貟熙章 作者单位:西安市蓝田貟熙章门诊部,710500 刊名: 陕西中医 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3,24(3) 被引用次数:6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浩.魏开科.李建鹏.马少武消渴方治疗糖尿病20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5,26(12) 2.唐沙玲平肝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6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8,29(8) 3.董明群益气滋阴清热汤治疗糖尿病33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4,25(6) 4.韩非.任磊玉液汤治疗糖尿病药理学基础[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2) 5.李士瑾芪参滋阴汤辨证治疗糖尿病51例[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08,23(10) 6.仝小林重视并提高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期刊论文]-药品评价2009,6(12) 7.罗跃东养阴调肝汤治疗糖尿病3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3,24(9) 8.张成新.金岚岚.赵翡翠.王雅平中药、维吾尔药结合,糖尿病从脾论治[会议论文]-1999 9.鱼敬民化瘀消渴饮治疗Ⅱ型糖尿病4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2,23(6) 10.朱沈.孔祥臣化痰活瘀法治疗糖尿病肥胖病37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5,26(3) 引证文献(6条) 1.付雪艳.于福生.董琳.张义伟.马学琴玉液汤对大鼠糖尿病的时间治疗学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7(8) 2.路军章.杨明会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 2004(7) 3.金启辉.邵小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25例[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 2006(5) 4.路军章保元活血颗粒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曲丹参连冬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热证的临床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闫秀峰基于文献平台的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及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后 2005 引用本文格式:貟熙章加味玉液汤治疗Ⅱ型一期糖尿病20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03(3)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发表时间:2015-12-28T13:54:11.4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作者:万军 [导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增加使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节节攀升,呈年轻化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4400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增加使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节节攀升,呈年轻化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值得深入研究,2013年2 月至2015年5月,笔者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疗效颇佳,并设对照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本院肝病科门诊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 年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中医辨证符合痰湿瘀滞、肝郁血热型脂肪肝,排除酒精性、妊娠性、药物性脂肪肝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0—62岁,病情属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4—60岁,病情属轻度5例,中度16例,重度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治疗同时都进行心理疏导,督促其改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改变饮食结构、戒烟酒、适当有氧运动、正常作息等,消除不良情绪;并且停止使用其它影响疗效的药物。治疗组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5克、枳实、赤芍、郁金各12克,茯苓10克,生山楂30克。水煎服,1日1 剂。对照组口服水林佳胶囊(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2粒/次,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连服2 个月。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症状(重点观察胁肋胀痛、头身困重、情志易怒、脘腹痞闷等)及舌脉的前后变化;肝脏超声影像;肝功及血脂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疗效标准【2】。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肝脏形态及实质恢复正常,血脂各项指标及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重度脂肪肝恢复为轻度或中度、轻度脂肪肝恢复为正常,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血脂下降。有效: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重度脂肪肝恢复为中度或中度脂肪肝恢复为轻度,血清转氨酶好转,血脂下降。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影像学检查脂肪肝程度及血清转氨酶、血脂无改善。2结果 2.1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 3.3%;从统计结果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经Ridit分析,t=-2.316,P=0.02(P<0.05) 2.2两组患者肝功疗效比较:从表中看出,在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 9 3.3%,而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 33.3%,经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2.4两组患者B超结果疗效评定: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中医外科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疮疡 疮疡的致病因素分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两大类。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疮疡外治法可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辨证施治。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的选择。如颜面疔疮忌早期切开,而蛇头疔应及早切开;如手指疔宜从侧方切开以免影响屈伸功能等。 一、疖(清热解毒为主,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二、 疔疮(清热解毒)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 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2、红丝疔 ①若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②初期可外敷金黄膏、玉露散,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排脓,外敷红油膏;脓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 察 目的观察分析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瓦房店中医医院救治的358例玉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9例,在用药四周之后,对其用药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7%,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对于治疗消渴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玉液汤加减;消渴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多饮、多尿、消瘦疲乏无力,更甚严重者会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在中医学当中糖尿病归于消渴病范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肾元虚衰等原因有关,气阴两虚则是糖尿中的一种类型,消渴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对于消渴病的治疗方案,采用玉液汤加减观察对其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WHO制定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在瓦房店中医医院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符合标准的358例消渴病患者,观察组179例,男110例,女6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5.8±8.4)岁,平均病程(7.9±5.4)年,对照组179例患者,男97例,女8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3.6±7.4)岁,平均病程(7.4±5.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对饮食控制、加强训练的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四周一个疗程每天3次,每次0.25的二甲双胍片。而观察组则在治疗基础和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玉液汤加减方,即:生黄芪40 g,鸡内金30 g,葛根24 g,山药 30 g,花粉20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知母15 g,芡实30 g,黄精35 g,金樱子15 g,女貞子15 g,太子参25 g,加水煎熬,取其药水200 mL,每天1剂,1剂分为两次,温水服用,共服4周一个疗程,如果患者气虚严重可在药方中加入30g党参。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妇科学 1.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 2.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强度不增加的假阵缩 3.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 4.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6.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 7.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 8.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9.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 2)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十二、经行头痛 1)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3)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十三、经行感冒 1)风寒-荆穗四物汤 2)风热-桑菊饮 3)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身痛 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趁痛散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十六、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七、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顺经汤 十八、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十九、经断复来 1)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2)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阿胶、龟甲 3)湿热下注-易黄汤+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4)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黄芪、三七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三、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而无 腰酸腹痛下坠者,痛者为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滑胎(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 1)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2)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3)肾精亏损-育阴汤 4)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5)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六、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 1)脾虚-白术散 2)肾虚-真武汤 3)气滞-天仙藤散 七、子淋(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等症)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 1)血虚-肠宁汤 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 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 六、缺乳 1)气血虚弱-通乳散 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3)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1)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2)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 田七片 2)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3)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理冲汤 三、不孕症 1)肾虚: 肾气虚证-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四、阴痒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五、阴疮 1)热毒-龙胆泻肝汤 2)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六、子宫脱垂 1)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2)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妇科方剂: 清经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与茯苓。 两地汤中用熟地、玄麦胶芍地骨皮。 顺经归地与茯苓、芍药荆芥牡丹皮。 寿胎续寄菟丝胶、胎动不安肾虚妙。 胎元参归芍草炙、杜仲熟地术陈襄。 圣愈四物益参芪、跌仆劳损服后愈。 清热调血用桃红、四物黄连与莪术、 益以丹皮延胡索、调血清热入香附。 启宫芎夏陈茯苓、苍术香附神曲随。 归肾六味去丹泽、菟丝归杞杜仲连。 毓麟八珍鹿霜胶、菟丝杜仲合用妙。 宫外一号桃芍丹、二号三梭莪术加。 中医外科学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心得派 代表(高锦庭) 5.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油 膏―肿疡期;溃疡期。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酊剂―疮 疡未溃及皮肤病。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6.蛇头疔-指旁;蛇头疔-指尖;蛇肚疔-指肚;托盘疔-整个手 掌;足底疔-足底;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7.内发丹毒-躯干;抱头火丹-头面;流火-小腿足部;赤游丹毒 -臀部 8.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疮疡 9.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泡而无渗液,宜 用洗剂、粉剂、乳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 湿敷为宜。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 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 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则用软膏为主 10.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赘皮外痔多发 生于6、12点处;血栓性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肛裂好 发于6、12点处;肛瘘瘘管外口多于3、9点前面(截石位) 11.烧伤面积计算:头、面、颈9%;双上肢2*9%=18%; 躯干前后包括外阴3*9%=27%;双下肢包括臀部 5*9%+1%=46% 12.截石位,肛门两侧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 线之前距离肛缘4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于外口位置对应。 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 13.脱肛:一度3-5cm,二度5-10cm,三度10cm以上 14.玉茎属肝,马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附睾、睾丸) 属肾,子系(精索)属肝 一、疖 1.内治:1)暑热浸淫证―清暑汤加味2)热毒蕴结证―五味 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3)阴虚毒恋―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加减4)体虚毒恋-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1)初期:千捶膏金黄散玉露2)成脓:切开排脓3) 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三、痈 1.内治:1)火毒凝结证―仙方活命饮加减2)热胜肉腐证― 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气血两虚证―托里消毒散加 减 2.外治:1)初起:金黄膏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 膏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四、有头疽 1.内治:1)火毒凝结证-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2) 湿热壅解证-仙方活命饮加减3)阴虚火炽证-竹叶黄芪汤4) 气虚毒滞证-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外治: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2)溃脓期:八二丹、金 黄膏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 五、丹毒 1.内治:1)风热毒蕴证-普济消毒饮加减2)肝脾湿火证-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3)湿热毒蕴证- 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4)胎火蕴毒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 解毒汤加减。 八、瘰疬 1.内治:1)气滞痰凝证-开郁散加减2)阴虚火旺证-六味 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3)气血两虚证-香贝养营汤加减 2.外治: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2)中期:冲和膏、 阳和解凝膏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 肌散 九、褥疮 1.内治:1)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加减2)蕴毒腐溃证- 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3)气血两虚证-托里消毒 散加减 2.外治:1)初起外擦红灵酒或红花酊。或撒滑石粉后按摩2) 溃烂后尽可能剪除坏死组织,溃烂处可用九一丹或红油膏纱 布外敷3)疮口脓腐脱净,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必要时 加用垫棉法 十、窦道 外治:1)腐蚀法,先用五五丹或千金散蚀管拔毒,红油膏或 太乙膏盖贴。如有丝线、死骨等异物应及时起出2)冲洗法; 适用于心胸外科等手术后行成的窦道3)灌注法;用于窦道内 脓净无异物者,注入生肌收口的药油,促进窦道愈合4)扩创 法;用于引流不畅者5)垫棉法。 乳房疾病 一、乳痈 1.内治:1)气滞热壅证-瓜蒌牛旁汤加减2)热毒炽盛证- 透脓散加减3)正虚毒恋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乳漏 外治:1)腐蚀法,用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 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必须使创面从基底部长起2) 垫棉法3)切开疗法4)挂线法 三、乳癖(乳腺增生病) 内治:1)肝郁痰凝证-逍遥蒌贝散加减2)冲任失调证-二 仙汤合四物汤 四、乳岩 内治:1)肝郁痰凝证-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 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赤证-八珍汤加减4)气血两亏证 -人参养荣汤加减5)脾虚胃弱证-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瘿 一、气瘿 内治: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加减。 二、肉瘿 内治:1)气滞痰凝证-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2)气阴两 虚证-海藻玉壶汤加减 三、瘿痈 内治:1)风热痰凝证-牛蒡解肌汤加减2)气滞痰凝证-柴 胡疏肝散加减。 外治:1)初期宜用箍围药,金黄散、四黄散、黄柏散,水或 蜜调制外敷。每日一至二次2)若成脓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 线引流,金黄膏外敷 四、石瘿 一但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以求根治。但未分化癌不宜切除。 因手术可加速癌细胞的血行扩散,治以放射为主 瘤、岩 一、失荣(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 内治:1)气郁痰结证-化痰开郁方加减2)阴毒结聚证-阳 和汤加减3)瘀毒化热证-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汤加减4) 气血两亏证-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二、肾岩(阴茎癌) 内治:1)湿浊瘀结证-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加减2)火毒炽 盛证-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知柏地 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一、蛇串疮 1.内治:1)肝经郁热证-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 2)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瘀证-柴胡疏肝 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剂、解毒洗剂、颠倒散。水 疱破后:青黛膏 二、湿疮 1.内治:1)湿热蕴肤证―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加减2)湿 热浸淫证―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脾虚湿蕴症―除 湿味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4)血虚风 燥证―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2.外治: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2)亚急性者:三 黄洗剂.黄柏霜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三、接触性皮炎 内治:1)风热蕴肤证―疏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2)湿热毒 蕴证―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3)血虚风燥证―当归饮 子合消风散加减 三、药毒 内治:1)湿毒蕴肤证―萆薢渗湿汤加减2)热毒入营证―清 营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四、瘾疹 1.内治:1)风寒束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2)风热犯表证― 消风散3)肠胃实热证―防风通圣散加减4)血虚风燥证―当 归饮子加减5)冲任不调证―四物汤合二仙汤 2.外治:1)炉甘石洗剂外擦2)香樟木或晚蚕砂汤熏洗 四、牛皮癣 内治:1)肝经化火证―龙胆泻肝汤加减2)风湿蕴肤证―消 风散加减3)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加减 五、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1.内治:1)风寒阻络证―当归四逆汤加减2)风热蕴肤证― 消风散加减3)火毒炽盛证―清温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4)湿 热蕴结证―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2)粘膜糜 烂者:生肌散或锡类散吹患处 五、白庀 内治:1)血热内蕴证―犀角地黄汤加减2)湿毒蕴阻证―萆 解渗湿汤加减3)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加减4)火毒炽盛证― 清温败毒饮加减5)气血瘀滞证―桃红四物汤加减 六、粉刺 1.内治:1)肺经风热证―枇杷清肺饮2)肠胃湿热证―茵陈 蒿汤加减3)痰湿瘀滞证―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七、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1.内治:1)湿热瘀阻证―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 寒湿入络证―阳和汤加减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八、红蝴蝶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1)热毒炽盛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2) 阴虚火旺者―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加减3)气滞血 瘀证―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4)脾虚肝旺证―四君子汤合丹栀 逍遥散加减5)脾肾阳虚证―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九、淋病 内治:1)湿热毒蕴证―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草红藤、萆 薢2)阴虚毒恋证―知柏地黄丸酌加土茯苓、萆薢 十、梅毒 1.一期梅毒发生与不洁性交后约2-4周,二期梅毒发生在感染 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 2.内治:肝经湿热证―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虎杖2)血热 蕴毒证―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毒结筋骨证―五虎汤加 减4)肝肾亏损证―地黄饮子加减5)心肾亏虚证―苓桂术甘 汤加减 十一、尖锐湿疣 内治:1)湿热下注证―萆薢化毒汤酌加黄柏、土茯苓、大青 叶2)湿热毒蕴证―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 叶、马齿苋 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内治:1)风热肠燥证―凉血地黄汤加减2)湿热下注证―脏 连丸加减3)气滞血瘀证―止痛如神汤加减4)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1)热毒蕴结证―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 火毒赤盛证―透脓散加减3)阴虚毒恋证―青蒿鳖甲汤合三妙 丸加减 2.外治: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用冲和膏2) 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肛裂 1.内治1)血热肠燥证―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2)阴虚津 亏证―润肠汤3)气滞血瘀证―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 2.外治;早期肛裂;可用生肌玉红膏蘸生肌散涂于裂口。陈旧 性肛裂;可用七三丹或枯痔散等腐蚀药搽于裂口,2-3天腐脱 后改用生肌白玉膏、生肌散收口。 四、脱肛 内治:1)脾气虚陷证―补中益气汤加减2)湿热下注证―萆 薢渗湿汤加减 泌尿男性疾病 一、子痈(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 1.内治:1)湿热下注证―杞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2)气滞 痰凝证―橘核丸加减。 2.外治: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冷敷。 有脓及时切开引流。慢性子肿: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 外敷。 二、子痰(睾丸结核) 1.内治:1)浊痰凝结证―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2)阴虚 内热证―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3)气血两亏证―十全大补 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2.外治:未成脓者宜消肿散结,外敷冲和膏,每天一至二次。 已成脓者及时切开引流。 三、阴茎痰核(阴茎硬结症) 1.内治:痰浊凝结证―阳和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2.外治: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四、尿石证 内治:1)湿热蕴结证―三金排石汤2)气血瘀滞证―金铃子 散合石韦散加减3)肾气不足证―济生肾气丸加减 五、男性不育证 内治:1)肾阳虚衰证―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或羊睾丸汤 加减2)肾阴不足证―左归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3)肝郁气滞 证―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4)湿热下注证―陈氏萆薢分清 饮加减5)气血两虚证―十全大补汤加减 五、慢性前列腺炎 内治:1)湿热蕴结证―八正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2)气滞血 瘀证―前列腺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知柏地黄汤加减4)肾 阳虚损证―济生肾气丸加减 六、前列腺增生症 内治:1)湿热下注证―八正散加减2)脾肾气虚证―补中益 气汤加减3)气滞血瘀证―沉香散加减 周围血管疾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深静脉炎) 内治:1)湿热下注证―四妙勇安汤加减2)血脉瘀阻证―活 血痛脉汤加减3)气虚湿阻证―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血栓性浅静脉炎 内治:1)湿热证―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加减2)血瘀证―活 血通脉汤加鸡血藤、桃仁、忍冬藤3)肝郁证―柴胡清肝汤或 复元活血汤 三、臁疮 内治:1)湿热下注证―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四、脱疽 内治:1)寒湿阻络证―阳和汤加减2)血脉瘀阻证―桃红四 物汤加减3)湿热毒盛证―四妙勇安汤加减4)热毒伤阴证― 固步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黄芪鳖甲煎加减 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内治:1)火毒伤津证―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或 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3)火 毒内陷证―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4) 气血两虚证―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银花黄芪5)脾虚阴伤 证―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毒蛇咬伤 内治:1)风毒证―活血驱风解毒汤2)火毒证―龙胆泻肝汤 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风火毒证―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加 减4)蛇毒内陷证―清营汤加减。神昏谵语、痉厥抽搐者加服 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正气耗散,正不胜邪,导致心阳衰 微,出显面色苍白,淡漠神昏,汗出肢冷,则宜用参附汤益 气回阳。 三、肠痈 内治:1)瘀滞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2)湿热证―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降草、白花 蛇舌草,蒲公英3)热毒证―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中医儿科学 1.年龄分期:胎儿期-受孕至分娩;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 婴儿期-28天至1周岁;幼儿期-1岁至3岁;围产期-胎龄满 28周至出生后7天;胎龄-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40周 2.体重:1-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 6+0.5*月龄;2岁-12岁体重=年龄*2+8 3.身长:出生约50cm,第一年长25cm,2-12岁身长=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