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至第七章辅导

第五章至第七章辅导

第五章至第七章辅导
第五章至第七章辅导

第五章疼痛与疼痛管理辅导

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您来学习第五章的内容。

疼痛对人类来说,具有生存的功能,当我们的身体被烫伤或烧伤时,会送出疼痛讯息,使个人免于遭受更大的伤害,以保护生命安全;但是疼痛与生理损伤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直接对应关系。疼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经验,不只是单纯的感觉或知觉。在疼痛刺激的层次,有疼痛的强度之分,同时有不同性质的疼痛。而疼痛刺激的神经生理传导机制,不只是周边神经将痛觉讯号上传至大脑;大脑也可以回过头来,透过内生性鸦片胜(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此等神经传导物质,来抑制传送进中枢神经之疼痛讯息的量。换言之,大脑并不是单方向的接收疼痛讯息,大脑也会进行疼痛经验的调节与控制。接着,从心理的层面来看,相同的疼痛刺激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疼痛的心因性相关调节因素相当多,包括注意力、疼痛阈值(threshold)、对疼痛经验的解释、压力、忧郁与焦虑情绪等。此外,每个人对疼痛的忍受力也大不相同,受到文化的型塑与制约,同时也受到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影响。而从疼痛行为的社会层面来看,当一个人喊痛时,此一行为的表现具有病人角色,可以让人获得他人之关心注意与协助;甚至可以逃避责任,例如可以不必到校考试。由此可知,疼痛行为具有社会功能,在必要的时候,会是一个人应付日常生活压力所需的行为。可见,疼痛是个相当复杂的现象,评估时也必须有生理、心理、与社会全方位的考虑,才能有效处理疼痛。此外,本章重点是介绍多种疼痛控制技术,包括药物控制、放松技巧、生理回馈、针灸、分散注意力等;还针对疼痛管理的日常生活应用进行讨论,包括老人照护与亲职教育的应用。

一、重点难点问题

1. 重点掌握疼痛控制与疼痛管理的技术。

2. 重点掌握疼痛管理的日常应用:老人照护与亲职教育。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㈠疼痛控制与管理的技术

什么是疼痛控制呢?疼痛控制(pain control)可以有很多意思,一般来说是能使个体减少疼痛的感受、情绪上被疼痛影响到的能力,或者是当疼痛出现时,更有办法去忍受它。而疼痛管理(pain management)就是我们利用神经、认知、行为改变等治疗方法,来缓和慢性疼痛对个体的影响,使得个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发挥其自我功能。

疼痛控制的技术有许多种类,有些是生理上的作用,像是一些止痛、麻醉药剂或针灸;有的是针对认知来做介入,以减少疼痛对心理产生的负担,像是放松训练、分心作业(distraction)与对疼痛重新定义等;另外还有结合心理与生理的生理回馈(biofeedback)。

⒈药物控制

药物是目前最普遍被使用来处理疼痛的方法,主要的施予方式为注射和药锭两种。其作用原理是藉由阻断神经的传递,而使个体不会产生痛觉。几种较常使用到的化学药品有:阿司匹林(Aspirin)、普拿疼(Panadol)、鸦片类物质(Opiate)。这些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⒉放松技巧

放松训练(relaxation techniques)是常用的一种行为技术,利用一套程序来降低紧张与焦虑的程度,经由训练与练习后,让个人达到随时随地可以自主的放松,而不需要长期倚赖药物。它一开始是被设计来减轻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以降低焦虑所引发的交感神经反应,为心理治疗常用的一种技巧,在临床上的运用广泛:包括心身症状、焦虑、恐慌、畏惧症、失眠、头痛、腰酸背痛等,放松训练均有其功效。由于它的技巧很简单,容易学会也好使用,且能够有效降低肌肉紧张度,改善焦虑情绪,减少个人的无助感,因此目前它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减轻病患的疼痛上。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录音节目里,有关于放松的训练,我们教材上也有相关的介绍。同学们可以听录音不断练习放松技巧。在练习时注意一下事项:

⑴舒适的空间与能支撑腰部与背部的座椅

尽量找一个安静而又不会被打扰的地方,坐在椅子上让腰部与背部得到支撑,调整姿势让身体重量均衡的分布在身体的两边。

⑵时间

尽量挑选个人不必急着要去做什么事的轻松时间进行练习,例如: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接下来没有行程,不必急着赶到到那里去的时候;或是洗过澡,准备就寝之前。肚子还觉得饱的时候,不适合放松练习,最好在吃过饭的40~50分钟以后,才开始练习。

⑶衣着

以宽松为原则,如着睡衣或运动服应是很合适的,能够不打领带最好,皮带如果太紧也请将其放松些,鞋袜也以宽松舒适为原则,取下眼镜与手表效果更好。

⑷光线

较合适的亮度是阴天快下雨时的室内亮度,不要太亮,太强的光线刺激不容易放松;但也不要太暗,太暗容易睡着。

⑸通风

空气流通最好,在室内练习时,空气不致于坏到令人不舒服即可。若以电风扇或冷气机进行空调,切忌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因为当个人放松了之后,毛细孔大致上也是较松开的,此时,直接受风较易致病。

⒊生理回馈(biofeedback)

什么是生理回馈呢?它是一种藉由仪器的测量,将生理反应的数值或变化回馈给当事人,让当事人经过多次的练习与摸索后,尝试达到控制原本无法控制生理反应的目的。

一般在临床上使用的生理回馈有许多种,较常见的是肌电图生理回馈(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做法是将电极贴在需要调节张力的肌肉位置上,侦测肌肉活动电位来做为回馈的讯号,

当肌肉的张力越强,侦测到的肌肉活动电位则越高。此外,常用的还有肤温生理回馈(temperature biofeedback),做法是将感应器贴在皮肤表面,感应体温变化来做为回馈的讯号。其它还有肤电生理回馈(electrodermal response biofeedback ),依据紧张下会出汗而增加皮肤表面导电度的原理,侦测皮肤电位来做为回馈的讯号;呼吸频率生理回馈(respiratory biofeedback),侦测呼吸频率来做为回馈的讯号;以及血容积搏动生理回馈(blood-volume pulse biofeedback),侦测血容积的变化来做为回馈的讯号。

⒋针灸(acupuncture)

传统医学重点针灸,已被证明具有止痛作用。

⒌分散注意(distraction)

㈡疼痛控制之日常运用

⒈老人照护

我们知道当人的年纪越大,抵抗力会下降,而罹病的机率也就越多,也由于身体的机能变得比较差,因此慢性疼痛更是成为常见的老人病。但有一点必须格外注意的,就是有时候病人的疼痛,可能不完全只是在表达他身体或主观上所受到的痛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疼痛的行为与感受,可能会被某些方式所强化。由于疼痛是病人角色的一部分,他们经常会认为别人不相信他的感受,因此夸大了这些疼痛行为(Hendler, 1984)。最后也因此导致他们主观感受的改变,而加重了疼痛的经验。

由于老人的疼痛多属慢性,而慢性疼痛经常会让患者感到没有控制感,也没有办法去改变它,因此到后来使得老人的心理也跟着受影响,产生了忧郁或沮丧的情绪。也因为老人的行动变慢,身体灵活力下降,他们会变得比较不喜欢往户外走,而较常待在家里,因此不常与自己的朋友见面。如果这时家里的成员也很忙碌,没有机会多陪陪他们说话,听他们的想法或安慰他们,或者老人是独居,他们心中的不愉快以及想法,就更难向他人表达。

这样负面的情绪,可能在日常生活与家人互动、或他们去看医生时,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或不好意思说出心理的感受,此时就会以疼痛的形式来表达,而报告出更多的生理状况;如果是独居的老人,可能会更经常去看医生。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更多的关怀、注意与照顾,使得疼痛行为产生了“次级收获”(secondary gains),也就是刚刚所说的,疼痛行为不单只是生理的感受,也可能会被这些医护、关爱与照顾强化,因为疼痛能使得他们得到更多的注意。

这时家人就要更经常的主动关心他们,而不要只在他们抱怨自己的疼痛时才去注意,因为这样很有可能强化了他们疼痛的行为,最后又循环导致了主观疼痛加深。人到了老年,总是比较容易想许多事情,就像心理学家Erikson所说的,老年是回顾一生、进行统整的时刻,重要的发展任务是接纳自己生命中的成功与失意,面对自己各项功能的老化,走完剩下的人生旅途(Erikson, 1950)。因此家人或亲友的陪伴,对于老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了社会支持,更能稳定老人的情绪,让老人不会感到那么孤独与无助。家人可以多鼓励老人去公园散步,或者是参加一些活动(例如:与公园的老人下棋、或是去跟其它的老人学跳舞、晨间运动等等),与他人多接触,加大他们的社会网络。有

一个以社区中近两千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如果给予这些长辈更多的社会支持,他们的忧郁程度会比较低,而且情绪上的支持能提供他们更多的保护作用(Oxman, Berkman, Kasl, Freeman, & Barrett, 1992)。另外,因为老人彼此间比较懂得对方的心境,透过互相交流与诉说心事,使他们能过得更充实和快乐,进而减少疼痛对他们的影响,也较不会有忧郁的情形发生。

⒉亲子教育

前面我们提到疼痛行为可以被强化,强化的方式除了在病人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怀与注意之外,也可能是为了想要免除一些责任与不喜欢做的事情,因而报告更多的疼痛经验与强度,以得到附加的好处,这也是所谓的“次级收获”。例如有疼痛情形的患者,他可能本来就不喜欢帮忙做家事,或是不喜欢去上班,但因为他有这样的疼痛,所以家人就免除他要帮忙做家事的责任,或是就不会太勉强他一定要去上班,这时就会强化他的疼痛行为,使得疼痛变成他不想做事的借口或理由。

所谓的强化,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当我们将这种模式套在亲子互动上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小孩子也会学习到这样的行为。当小孩可能在一两次的生病中,发现自己生病时,爸妈不会逼他去做功课或要他去上学,还会一直照顾他。之后他就学会了只要是他生病时,爸妈就会较容易答应他的要求,而在以后当他不想要做某些事情时,就开始用生病或哪里痛当借口,想逃避他不想做的事情。这样经常会带给父母困扰,因为儿童的表达能力不及成人好,此时父母会担心小孩是否真的生病了,或单纯只是想偷懒。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把焦点放在孩子已经学会用疼痛来当借口,且经常性发生,并说明如何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去除儿童这种不良的习惯。

行为改变技术的起源,是利用 B. F. Skinner在1953年时所提出的操作型制约(operant conditioning),其主要重点就是利用正增强(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增强(negative reinforcement)的制约方式,来增强我们想要的行为,以及去除我们不想要的行为。

什么是正增强呢?所谓正增强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中,当某个人做了某个行为反应后,能立即得到正增强物,那么当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境时,此人就很有可能再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所谓的正增强物(positive reinforcer)可能是任何东西,当它出现在行为表现之后,可以增加这个行为发生的机会或出现的频率,就可称之。你也可以把正增强物想成是一种酬赏(reward),而其大多分成五类:消费性(可乐、糖果)、活动性(打电动、去朋友家玩)、操弄性(上网、玩喜欢的玩具)、持有性(自己可以在某个范围内对想做的事情下决定)、社交性(称赞、拥抱、微笑)等。以上方的例子来说,正增强就是当小孩说自己肚子痛时,爸妈就会更关心他,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后因此强化他说自己肚子痛的行为,藉此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与关怀。

所谓负增强指的是,在某一行为反应出现之后,移除(removal)当事人不喜欢的刺激,因而强化了行为的出现。而所谓的负增强物(negative reinforcer)可以是任何当事人不喜欢的刺激,在

某一行为反应出现之后,接着它便从环境中被移除,就可以增加行为再出现的机会。以疼痛的例子来说,当小孩说自己肚子痛时(行为),父母会让他在家里休息,不用去(移除)上课或写功课(负增强物)。如此一来,之后肚子痛的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由于这些不适应行为都是透过学习而获得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反过来利用这样的行为增强原理,来将行为加以矫正。当我们在开始进行行为改变的方法前,我们必须先找出增强儿童出现不适应行为的东西是什么,以及有什么增强物是可以增强我们想要塑造的行为,当然这不会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去观察,经过一些尝试后应该就可以确立出来。

第一、消弱不要的行为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儿童出现这些不适应行为,第一个方法是消弱(extinction)。原则是取消原本在当事人出现行为后会出现的增强物,也就是没有办法继续增强这样的行为,之后就可以使行为出现的机会下降。运用在儿童的疼痛行为上,每当儿童说自己的肚子痛或头痛,但父母发现没有那么严重时,可以带他去看医生后还是去学校上课,而不是回家休息(减少负增强)。或者是当他说不舒服时,父母可以对他说,那既然你不舒服不能做功课,那就去房间躺着休息,等一下电视也不可以看,玩具也不能玩(减少正增强)。如果孩子这时说自己好像没有那么不舒服的话,父母就可以藉此机会跟他说,那只要你先把功课做完,等一下我们再来一起看电视,或给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增强做功课的行为)。如果孩子不是为了逃避不想要的责任,而是想多得到一些注意与照顾,则就要在他又开始抱怨哪里痛时,不要给太多的注意或对行为做出反应(减少正增强)。当他行为消失一阵子后,再给予他关心(请特别注意这个部分,一定要在行为消失后一阵子才可以给予关心,如果是在行为一消失马上给予关心,则会导致增强,使得行为更常出现)。这时孩子会发现原本疼痛行为后的好处不见了,而开始减少出现利用疼痛来逃避或获得增强物的举动。

注意事项:

1. 在使用行为改变技术时,请记得除了需要改变的人以外,其它相关的人都能够沟通且一起配合,当所有人都用一样的模式在对待他时,他才会学到此行为已不能得到以前有的好处。

2. 如果有许多不适当的行为需要被矫正,请一次对一个行为进行矫正,而不要同时进行。

3. 在施行消弱或增强行为前,请记得先确定施行的地点是否可以让你贯彻你的改变技术,因为在矫正行为的过程中,当行为在变好之前会先变的更糟糕、更坏,也就是儿童可能会变本加厉,这时绝对不能因为这样而停止你的计划,如果停止了会更增强小孩出现不好的行为,因此确认地点能让你不会中断你的计划是很重要的。

第二、增强好的行为

当我们已经将不好的行为渐渐减弱之后,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如何维持这些改变后好的替代行

为,才能使好的行为更持久。例如当小孩开始不再以疼痛拿来当做逃避学业或责任的借口时,则父母可以立即用某些方式奖励他,例如让他吃他喜欢吃的东西,或者是让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对他说“你这样乖乖写功课很好”之类的话,让他知道他是哪里做得好。

如果之后他都很乖的听话做该做的事,则要开始渐渐将这些正增强物改变,变成可以维持较久、较自然而且他也不会感到过多的增强物,例如:称赞他、摸摸他的头,或者是寻找环境中的自然增强物等。久而久之,好的替代行为就会成为他平时的表现了。

三、本章重点内容练习

⒈请列举疼痛的控制技巧。

⒉练习放松时须注意哪些事情?

⒊请说明疼痛管理如何应用在老人照护。

⒋请说明疼痛管理如何应用在亲职教育。

第六章压力与健康辅导

各位同学:

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变迁及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里,人们常会感到无比的压力。经济不景气、天灾人祸、治安亮红灯等大环境的改变,固然会令人产生压力;交通阻塞、情人劈腿、孩子不肖、面对考试和身体欠佳等日常琐事,也会使压力如影随形的紧跟着你;即使是结婚生子、升官发财、乔迁新居、休闲旅游等人生喜事,也可能会带来无法言说的压力。就一般的认知,压力下的反应通常是不愉快、不舒服、紧张痛苦和愤恨难平等负面的心理感受,而这些心理感受也常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压力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本章即在探讨压力与健康的关系,首先说明压力的涵义,其次指出令人产生压力的来源(即压力源),接着具体的阐述人们在压力下会产生哪些与健康有关的反应,最后介绍压力的管理。

一、重点难点问题

1.掌握压力的定义与种类。

2.掌握压力源的涵义,并说出各种取向的压力源。

3.掌握压力的心理反应。

4.重点掌握运用压力管理以消除或降低压力。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㈠压力的涵义

⒈压力的定义

压力可从刺激、反应与历程等三个层面来界定其意义。

⒉压力的种类

我们可依压力产生的效应,压力对个体的负荷程度,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水平,压力事件之性质,和压力之影响时间,对压力加以分类。

㈡压力源p162

压力源是指会引起个体压力反应的原因或来源。依构成因素取向论,可将压力源分成客观压力源与主观压力源;依时间经验取向论,可将压力源分成短期压力源和持续压力源;此外,还有极端压力源。

这里重点阐述一下主观压力源,各种客观压力源都是具体可见的,主观压力源则是抽象不可见的。具体来说,主观压力源是指会引起个体困扰和不舒服的想法或看法。换句话说,客观压力源是由某一个事件引起压力,主观压力源则是由个体对该事件的想法或看法引起压力。阐释此种论点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理性情绪治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的创立者Albert Ellis。Ellis将会引起人们生理、情绪和行为困扰(即压力反应)的想法或看法,称之为非理性观念(irrational belief)。ABC人格理论是Ellis之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精华所在,这个理论说明了人类情绪及行为困扰(即压力反应)的原因。兹以图6-1申述其理论要义。

A A:activating event,指发生的事件。

B B:belief,指人们对事件所抱持的观念。

C C:consequence,指观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图6-1 ABC人格理论架构

一般人总认为,因某事件的发生,才导致于某种情绪或行为后果的压力反应;换言之,某事件是“因”,情绪及行为后果是“果”。例如,某生将今天的情绪低落,归咎于昨日的考试不理想;又如果某君口出恶言怒斥其属下,说是因为受到了长官的责备才有如此的举动。假使此现象是普遍性的话,那么考试不理想的人,都会情绪低落;被长官责备的主管,也都会拿他的属下生气。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A并不必然会导致C。Ellis从临床治疗经验中指出,事件(A)本身并非是情绪或行为后果(C)的原因,人们对事件的观念(B)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易言之,是B产生C,而非A 造成C,亦即人对事件的观念才是导致情绪及行为后果的原因,Ellis称此观念为非理性观念。依此推之,从Ellis的理论来引申,则会引起压力的原因并非是客观压力源(事件),而是主观压力源(非理性观念)。

所谓非理性观念,是指思考中含有“应该”(shoulds)、“必须””(oughts)或“一定”(musts)的想法或看法。无可讳言,孩子的功课常是许多父母的重大压力,这主要是因那些父母们存有类似下述的非理性观念:

1. 我们花那么多的心力,你“应该”要用功读书。

2. 堂堂大学教授的孩子,功课“一定”不能比人差。

3. 我提供这么好的读书环境,你就“必须”有好的成绩来回报我。

假如父母们存有如上述的非理性观念,当然就会整天担心小孩不用功,功课会不会比人差,成绩好不好。在此情况下,父母们不产生重大压力者,几希!

所以只要我们以“理性观念”(即不含有应该、必须或一定的想法或看法)来看待事件,那么就不容易感受到压力。尽管“客观压力源”(事件)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如不让其转变成“主观压力源”(非理性观念),则压力是难以近身的。综合Ellis的相关著作与论述,可归纳出下列诸项非理性观念。因为这些非理性观念都是来自于西方社会,有其独特的文化环境背景,是否完全适用于我国的社会,并未经实征性研究的检证,所以在运用或诠释时,应特别谨慎与小心(周文钦,2000)。

1. 每个人都必须获得自己环境中每个重要他人(如父母、子女、配偶、师长或朋友)的喜爱与赞赏。

2. 一个人必须有完美的能力与丰硕、良好的成就时,才有价值。

3. 有些人是卑劣的、罪恶的、败坏的,所以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斥责与惩罚。

4. 假如事情是不如意的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那一定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5. 不幸肇因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个人一定无法去克服,而且人很少有能力去控制随之而来的忧伤或烦闷。

6. 对于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及可怕事物,应该给予严重的关切并顾虑它可能会发生。

7. 逃避困难与责任,一定比面对它们要来得容易。

8. 人应该信赖他人,且必须找一个更强的人去依赖。

9. 过去的经验和事件,应该是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10.人都应该为别人的难题与困扰而紧张或烦恼。

11.人所遇到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妥适与完善的解答;如人无法找到一个完美的解答,那将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很多压力来自于我们自己,来自于我名字记得观念和想法。因此,消除和降低压力就要从自身的头脑和观念入手。

㈢压力的反应p170

⒈生理反应

压力会造成身体的疾病,大都有生理作用的原因和基楚,就目前所知,压力会引起之疾病和生理作用的关系,详如下述(Ogden, 1996, p.210):

⑴压力会在胃里,产生酸分泌量的增加。

⑵压力会增加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分泌量,此现象会引起血液凝固作用的提升,导致心脏病发的机会。

⑶压力会增加心脏瓣膜的反应,与增加动脉的损伤机会,也会导致心脏病发。

⑷压力会造成皮质类脂醇(corticosteroid)的增加,如此会导致关节炎。

⑸儿茶酚胺的增加,也会导致肾脏疾病。

⑹压力会造成儿茶酚胺和皮质类脂醇的增加,这二者都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运作,致使人们容易遭受感染而得病。

压力引起常见的身心症有:

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肠炎症(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与肠激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等三种。

周期性头痛:虽然周期性头痛有许多种不同的型态,但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和偏头痛(migraine headache)是二种最普遍的型态(Lipton, Silberstein, & Stewart, 1994)。

心脏血管疾病:有非常多的证据都显示,心脏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和冠动脉心脏病等二种病的发生,压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⒉心理反应

行为异常反应:人们为了能立即消除、缓和或降低压力下的各种不适应感,大都会采取各种可被接受的一般性行为。倘若,压力源非常巨大又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且当事人又无法实时去加以调适时,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诸如吸毒、攻击他人或自杀等伤害性的行为。(详见讲义)心理异常反应:所谓心理异常,就是常人所说的精神疾病。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几乎大多数的心理异常都是压力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有情感症(mood disorders)与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等二种。(详见讲义)

㈣压力的管理p180

⒈运用放松训练

⒉调整我们的环境

⒊改变我们的生活型态

三、本章重点内容练习

(一)选择题(以A、B或C择一作答)

C 1.何种形式的冲突最难解决? A.多重趋避 B.趋避 C.双避

C 2.下列何者不是情感症的主要症状? A狂躁症 B.两极症 C.强迫症

B 4. ABC理论中的B代表: A.事件 B.信念 C.行为后果

(二)判断题

()1.压力反应组型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大部分是属于特殊的反应组型。

()2.所谓轻压力,是指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扰乱性效应的压力。

()⒊难以集中注意力是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之一。

()⒋所谓情感症,是指长期情绪状态处于障碍的心理异常。

()⒌当大学生选修某门课程时,面临课程有趣喜欢,但又讨厌作业报告太多的心理冲突时,是属于多重趋避冲突。

()⒍压力会造成儿茶酚胺和皮质类脂醇的增加,会降低个人的免疫能力。

()⒎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压力,所引起或使之恶化的症状或疾病,我们称之为“心身症”。

()⒏失业与离婚属于主观压力源。

()⒐新婚与参加运动竞赛也是一种压力,属于良质压力。

()⒑压力会引发心身症,包括肠胃溃疡、肠激躁症候群、周期性头痛、冠狀动脉心脏病等。

第七章A型性格与冠状动脉心脏病辅导同学们:

“一个人会不会得心脏病和他的人格或是行为特性会有关吗?”如果告诉你,答案是肯定的,你相信吗?本章将会介绍A型性格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关系。

一、重点难点问题

⒈A型性格的涵义。

⒉A型性格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相关研究。

⒊性格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影响途径。

⒋疏导生气情緖的策略。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㈠A型性格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关系

1、两位医生的发现: 1950年代,Friedman与Rosenman(1974)两位心脏病理学家,注意到行为和心脏病之间的有趣关系。当时他们注意到几个特异现象,一是候诊室椅子的破损方式与众不同。当工人应要求前来修补心脏科候诊室的椅子时,不经意地询问医生:“前来就医的病人都是什么人啊? ”,他们惊讶地告诉二位医生,其它科候诊室的椅子,如肠胃科的,候诊室沙发椅椅

垫并不像心脏科的那样容易破损,而且磨损都集中在椅子的前缘,似乎心脏病患特别只会坐在椅子的前缘上,而且使用异常频繁。虽然不是科学的证据,但此一现象却让他二人联想到,患者可能较常出现激动的行为,且此类行为模式与心脏病之间的可能关系。

另外一个现象是,心脏科病患太太的抱怨,常抱怨她们的先生性子急、易冲动、爱发脾气等等。于是两位心脏病理学家产生兴趣,开始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格特性,并提出A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的概念,或称A型行为组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

2、什么是冠状动脉心脏病呢?

冠状动脉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脏病发作,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导因于冠状动脉功能的改变。冠状动脉是三条供给心脏肌肉活动时所需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壁内层屯积了血小板、脂肪物质、以及纤维化硬块(此纤维化硬块是由脂肪、胆固醇、钙、与纤维组织所形成)等物质,就会形成所谓的血管粥状硬化,进而阻塞血管并减低血管弹性(请参见图7-1)。一旦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被阻塞,就会妨碍心肌正常的血液供应,使心脏肌肉呈现缺血状态,并产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症状。

3、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年龄、性别、家族史

可改变的危险因子:

可以改变的还有性格因素。

4、什么是A型性格:

A型性格焦躁易怒的情绪特质,会对个人的健康造成何种影响呢?当一个人经常处于警觉、紧张、或生气激动状态,他的身体又会产生何种变化?读者大概都听过“愤怒是心脏的杀手”这一句警告标语,至于详细的发病机制,我们将在后一节说明探讨。

Friedman与Rosenman(1974)将A型行为组型描述为:积极进取、精力旺盛的,持续不停地努力,想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多的成效,经常处于与他人竞争的状态,如果必要的话,将与阻碍其达成目标的人或事物相抗争。A型性格的人经常有时间压力,总是忙于应付一堆目标的最后期限。A型性格强的人,他的特征是成就动机高、企图心与竞争性强,总是想要赢、想要成功。此外,他们分秒必争,总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事。因此,他们常显得焦躁匆忙、非常紧张,而且缺乏耐性、冲动易怒、过度警觉与提防。相较于没有这些特性的B型性格的人,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得到金钱、事业成功、与社会地位;但不幸的是,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却相对增高。

A型性格真的不好吗?问题是,A型性格真的有害健康吗?工作积极认真、成就动机高,动作快又有效率真的不好吗?

在新的研究思潮中,学者开始思索,最初Friedman与Rosenman (1974)对A型性格或A型行为组型所定义的行为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可能是一个太为广泛的概念,其中包含了相当多元的成分,如⑴时间紧迫感;(2)高成就动机;以及⑶生气、敌意、与激烈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因而开始针对每个个别元素与CAD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

1980年代左右,有些学者开始注意到敌意、好斗、易生气和CAD的关系,也使研究方向有了重要的突破。其中具代表性的研究之一是Williams、Haney、Lee、Kong、Blumenthal与Whalen(1980)以424名接受血管摄影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研究参与者的敌意得分与冠状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且此相关性明显高于A型行为组型与CAD的关联。可见,不是A型行为组型中的所有成分都具有心脏“毒性”,只有其中的敌意、好斗、易生气才是关键因素。

㈡性格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影响途径

性格因素可经由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途径,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甚至引发疾病的产生,或使疾病加剧。

直接途径是指性格因素直接影响生理状态,进而影响健康状态,Friedman(2002) 在其所著《健康心理学》一书中以“Bio-Behavioral Mechanisms”(P.144)——“生理行为机制”指称这个直接路径。

所谓性格,就是一个人经常重复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例如敌意易怒性格的人,经常会出现警戒与生气的行为,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必须增高血压、加快心跳、提高血脂肪的量,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应付打架争斗、或是危急时必须逃跑的体能,也因为这种行为经常出现,长期累积下来会直接对健康造成伤害,提高罹患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

间接的途径则包括下列数种途径:(1)性格因素常与个人的不健康行为有关:例如研究发现,敌意易怒程度高的研究参与者,通常较敌意易怒程度低的研究参与者,报告出较少的自我照顾(如牙齿保健与规律睡眠)、较多的不遵从医师的建议服药治疗、或进行饮食控制、较常喝酒开车等,这些不健康行为往往增加疾病的风险。(2)敌意易怒性格因素导致较差的社会支持或是较多的人际冲突:例如高敌意个体报告出较少的社会支持,同时对其社会支持较不满意(Barefoot et al.,1983;Hardy&Smith,1988)。

社会支持意指个体拥有不同类型的社会联系,它是一种可取得的社会人脉资源,可协助一个人

解决困难或是追求他希望获得的目标,并对个体带来益处(Cohen et al.,2000)。而高敌意个体在

工作场合、原生家庭、与婚姻中都有较多的人际冲突与痛苦,因而遭遇较多的生活压力事件,而提高忧郁/生气情绪的发生。这些负向情绪再透过前述直接生理途径,或是不利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罹患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

当然,性格与疾病罹患率正向关联性,除了上述性格对造成疾病的直接与间接影响途径外,逻辑上还是有另外两种可能性。其一是疾病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当一个人罹患严重慢性疾病,例如罹患癌症,可能让他变得惊恐害怕或是变得忧郁;另一个可能性是两者有一个共通潜在的遗传体质,同时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表现,也决定疾病的发生。例如,部分研究指出一个具有神经系统反应过度(hyper-Responsive nervous system)体质的人,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性格,同时也与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虽然性格与某些疾病的罹患率有正向关联,但性格因素并非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遗传基因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可是行为与紧张焦虑性格,则是可透过心理治疗加以改变修正的,只要让这个人明白紧张焦虑性格,与他的得病风险是有关联性的,并有意识地透过改变性格与习惯,提升其情绪调适的能力,降低其焦虑的程度,则同样可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或是在疾病已经发作的情况下,透过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一样可以降低其复发的机率。

性格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直接与间接影响途径的详细解释见讲义。

㈢愤怒与冲突管理

既然已经知道敌意性格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态,或是罹患CAD的机率,性格要不要改呢?那是个人的决定,如果你决定要降低你的敌意性格倾向,请记住并练习以放松训练降低怒气,以及透过Albert Ellis所提出的改变认知想法的“ABC”理论来进行脑内革命。积极的改变自己的性格与行为习惯,目的在提升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降低罹患CAD的机率或再复发率。附带的将获致心理情绪状态更加平和安适,同时也会改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加幸福愉快。如能照着本章的方法积极练习,将

可达到同时提升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状态。

1、放下怒气——反放松训练

放下怒气可用的技巧很多,例如:

1.以腹式深呼吸

以腹部来深呼吸,同时缓慢地复诵一些平静的字眼如“放轻松”、“慢慢来”,还可以想象一些平静的画面,这样可使身体从生气的高度警戒状态缓和下来。

2.转移注意力

做一件跟生气情境无关的事,例如转而想一个末解决的问题,或是打岔开个玩笑,使自己先移

开对这问题的气愤。根据心理学研究,若能转移注意力,同时配合上述放松技巧,则可降低身体的激动状态。

3.从一数到十并提醒自己放松

这也是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同时利用放松技巧,可降低身体的激动状态,如同降低压力锅的温度一般,可以使人减少怒气,而且让理智思考更有发挥的空间。

4.暂时离开情境

若无法冷静下来,亦可先离开现场,告诉对方你要暂时离开,让自己先静一静,以免做出伤害自己或是对方的事。等冷静下来,再来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很多男性选择独处,走到一个怒火不会再激起的场所,使激昂的情绪状态渐渐冷却。总之,暂时将烦恼抛诸脑后,待情绪好转时,再重新检视造成我们生气的问题在那里。

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使气愤的程度不致太强,进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动行为,若能设法降低怒气,直到气愤程度是自己有能力掌握时;才有办法整理思绪,来真正的面对问题或选择适当的表达气愤。但千万不可忍耐压抑太久,这反而是逃避问题。

2、面对怒气——脑内革命

如何勇敢面对怒气,并真正减少怒气而不是压抑怒气,需要个体不断地练习“认知转换”的方法,以调整自身的观念。

而有关改变想法以改变生气情绪的方法,心理学家Albert Ellis(1962)提出所谓的“ABC”理论最广为人知与使用,他指出,情绪结果(Consequence),并非事件本身(Activeevent)引起的,而是个人对此事件抱持的想法或解释信念(Belief)所造成的。

通常人们认为,我会生气都是别人害的,或是不好的事情引发的。这种由事件(A),直接引起生气情绪结果(C)的理论 (请参见图7-5)。

旧公式

A C

.A:代表一个外在的事件:你所处的环境中所

发生的事件,它是一个触动机制、一个刺

激、启动整个生气反应历程的事物。

图7-5 引起生气情绪反应的旧公式

Albert Ellis认为,使我们生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信念,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感受。因此,正确的公式应该如图7-6所示:

新公式

A B C

B:代表认知、信念、以及态度

A:代表一个外在的事件:你所处的环境中所

发生的事件,它是一个触动机制、一个刺

激、启动整个生气反应历程的事物。

C:代表你的生气情绪或行为后果,各个C都

是B的结果,它们可以是生气的情绪感受

或冲动骂人的行为。

图7-6 引起生气情绪反应的正确公式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个理论加入了一个额外的字母B,它代表着你对于事件的信念。是我们告诉自己有关A(外在事件)的想法、想象、知觉、解释、以及结论。在大部分的时候,B代表着我们的大脑活动,大脑如何去获得有关于A的原始讯息,以及将这些原始数据解释成为某种形式的想法与信念。几乎所有的情绪和行为,都可以用这个新的公式来了解。所以不用只是调查你的A,而是要调查你告诉自己有关于它们的什么信念B。

Albert Ellis(1962)提出所谓的这个“ABC”理论,是个革命性的想法,他要我们革什么命呢?他要我们做脑内革命,我们如果想要降低怒气,或减少不必要的怒气,减少人际冲突,降低罹患CAD 的机率,Albert Ellis(1962)提出所谓的这个“ABC”理论,为我们指出一条可行的方向,就是进行脑内革命,着手改变我们的想法。接下来的问题是,想法要怎么改变呢?会不会很困难?平时冷静时,可以检视自己的想法中,有没有让自己常生气与不利身体健康的想法。找到以后,再加以改变,其步骤如下:

挑战B,革B的命

革命的方式有几个主要的方向:

(1)挑战“我应该”的想法

问自己“我所遵循的价值观或信念,是自己真的相信的,还是别人灌输的? ”,若有些价值观或信念不是自己经验来的,就试着去验证它,也许你会发现它其实是可调整的,不必照单全收。同时也问自己:“我是否有权利不接受别人(包括父母或其它重要他人)的信念,而自行抉择我自己的价值标准呢?我必须无条件顺从他们的信念吗?是什么原因让我不能放弃那些?我一向认为应该加以奉行却让自己很冲突,过得很辛苦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呢? ”

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说:“我不喜欢他,可是我应该对每个人都很好”、“我生病

了实在没力气上班,可是我不应该偷懒”、“我讨厌做家事,可是我必须做一个好妈妈”。这些内在冲突矛盾的想法,都是削减自己力量的话,给自己带来挣扎痛苦的话。自己无法主宰自己的生命,而是由外在的社会规范压力或是权威者的教训,来支配你的决定。这种情况下,只有屈服或是反抗,你会发现自己只有应付或挣扎的份,无法真正依自己的经验,决定何种做法才能让自己更能发挥力量。只有你自己选择的,你有意愿的,你才会发现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做事情可以更投入,个人力量才会增强,你也才能真正照顾到别人的权益。因此当你认清自己所选择的价值标准后,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力量,同时也知道了快乐或痛苦都是一念之间,如果你能够把被动的“应该”转变为主动的“选择”,经常做这种练习,你的力量就会慢慢增加。比较看看,你“选择”花点时间为家人调配清洁、营养的食物,来传达你对他们的爱;和你“应该”为家人煮三餐会让你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2)挑战“他应该”、“他不应该”的想法

责备他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只会让自己失去力量,没有力量就没有重生之路。而且想改变别人,只会造成别人更大的抗拒,结果是适得其反。因此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做自己的选择,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让别人成为他们自己,就如同自己有权选择一样”。

(3)接受个别差异

了解别人有权不喜欢你,不赞同你,别人可以不喜欢这件事或你的行为,就如你也可以不喜欢别人的那件事或那个行为。世事本就如此,当允许自己可以不喜欢别人,也允许别人可以不喜欢你的某件事或某个行为时,当自己的期望没达到,或别人没照我喜欢或认为应该的那样做时,我可以接受,且更重要的是,那是他的事、他的选择,是他而不是我要为他的行为负责,他的行为后果是他自己要承担的。我可以关心他,但如果我提出建议他不接受,我不能改变他,我也可以选择想办法,不受这种状况影响、干扰、与控制。

(4)挑战“他是恶意要害我”的想法

这可能是由过去经验所形成的一个自动化想法,所谓自动化是你不假思索,立刻就出现的想法,你来不及去验证其是对或错,这个想法就很快的出现,同时主宰了你的强烈生气情绪与防卫行为。如果不想一直受他主宰,你可以试着革命,质疑你的想法,问自己: “真的这样吗? ”,并寻找客观的证据,有哪些事实根据支持你的想法?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有没有其它反证?用理性思考来调整自己的想法,而不要继续当自动化想法的奴隶,让自己一直陷于怒气的恶性循环中。

(5)同理对方

中国俗谚“可恶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你也可以试试看,同理一下对方,他不过也是一个人,也是人生父母养的,总有他的限制与困难。与其一直执着于对方一定是故意的,不如想想对方是不

是也有某些苦衷,而对方心中可能也不好过,例如前述小张被老板责备那个例子中的B2想法。你也可以试试看逆向思考,以旁观者的立场来想这件事,这件事情如果是我做出这样的行为,我对别人做出这种行为,或是我对朋友做出这种行为,我真的是要害他吗?还是有我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自己情绪会较舒坦些,怒气自然跟着降低。别人既不是恶意的,自己的遭遇也不是如此险恶,同时也就不需时时提心吊胆,防备别人来害自己。

三、本章重点内容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何者不是CAD不可被改变的危险因子?

A.年龄、B.家族史、C.高血糖

2、ABC理论中的B代表:

A.事件、B.信念、C.行为后果

3、A 型性格中的哪一项成分与预测罹患冠狀动脉心脏病最有关系?

A.高成就动;、B.时间急迫感;C.生气、敌意、激烈的语言表达方式;D.以上都不是

4、请问以下关于A型性格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影响途径的叙述是错误的?

A.拥有A型性格特质者,其社会支持较好

B.拥有A型性格特质者,有较多不利健康的行为

C.A型性格特质者有较多压力狀态,容易导致疾病

5、对冠狀动脉心脏病而言,以下那一项属于“可以改变的危险因”?

A.性别;B.性格与情绪表现;C.家族史;D.年龄。

6、以下有关愤怒管理的叙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接受自己的情绪找到不需要生气的理由;

B.生气骂人有伤身体,所以要压抑怒气,生闷气;

C.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

D.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调整自身的观念,以面对怒气。

7、Albert Ellis 提出ABC 理论,要大家学习“脑中革命”,也就是挑战一些错误的信念与学习一些新观念,以下何者为非?

A.挑战「我应该」的想法;

B.要接受个别差异;

C.留意提防他人,时时保持“他是恶意要害我”的想法;

D.同理对方。

8、下列哪一项是不满情绪表达的最佳方法。

A.弄不清楚自己的感觉乱发脾气;

B.强化自己的主张但不责备别人;

C.不敢表达生气所以冷漠以对,一发不语;

D.一直指责对方“你老是惹我生气”

(二)判断题

1、A型性格强的人之特征是成就动机高、企图心与竞争性强。

2、儿茶酚胺增加,导致血压与心跳升高、周边组织动脉血管紧缩。

3、性格因素无法透过训练或心理咨询,以及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改变。

4、以腹式深呼吸的技巧无法放下怒气。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七章学习辅导 在程序设计中,经常需要将具有一定联系的一组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的数据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为此,C++提供了结构这一聚合数据类型,它是用一种混合模式将不同的信息块收集到一起,并赋予一个统一的名字。 结构可以是由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成员组成,面向对象的结构类型还可以包含函数说明和定义,从而可以定义一个类,用标识符struct定义的类与用标识符class定义的类,其主要区别在于其成员的缺省访问属性不同。组成结构的每个数据称为该结构的成员。在使用结构之前,必须对该结构进行定义,即对该结构的组成进行描述。结构的定义需要告诉编译器:该结构由几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的数据类型是什么。 ㈠结构的定义 1.结构的定义格式 结构的定义以保留字struct作为标识符,其后是结构的名字,然后用一对大括号将该结构的成员包括起来,对于各成员,需要给它们指定一种数据类型,并指定一个成员数据名称。 定义结构类型的一般格式如下: struct 结构类型名{ 成员定义1; 成员定义2; … 成员定义n;}; 结构定义中的结构类型名为用户命名的任何一个有效的标识符,以后使用它就如同使用像int,double这样的简单类型名一样,允许出现在简单类型名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成员定义1-n用来定义该结构的成员,成员定义的格式与无初始化的变量定义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的定义是一条语句,在其结尾处需要加一个语句结束符";"。 2.定义格式举例 如:struct B{ char ch; int x,y; double z;}; struct E{ char ch; int x,y; B z;}; struct F{ int x; F* next;}; 结构类型B包含有一个字符型成员ch,两个整型成员x和y,以及一个双精度浮点型成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讲义(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予质量:H 一1 C--12 N 一14 O--16 Na 一23 Mg-24 S-32 C1—35.5 K —39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数据项目中,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 .熔点 B .沸点 C .硬度 D .着火点 2.下列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 ) A .生产和使用电瓶车时无污染,不应限制生产和使用 B .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要将垃圾分类回收 C .即使将烟囱建的高一些,也未必能够避免烟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D .认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 3.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 .泫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 .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 .全降解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 A .用蔗糖作食品的甜味剂 B .用干冰保藏易腐败的食物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D .用袋装生石灰作饼干类食品的干燥剂 5.受热时软化成型,冷却后固化,但一经固化后,就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之软化的塑料,属于热同性塑料。制造下列物品应该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 ) A .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B .食品包装袋 C .雨衣 D .电线外面的塑料护皮 6.近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神六”载人航天飞船已经顺利升空和返航。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 A .氢氧燃料电池 B .乙醇燃料电池 C .甲烷燃料电池 D .一氧化碳燃料电池 7 8,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 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N ,Si 。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分子式) 为 ( ) A .Si 3N 4 B .Si 4N 3 C .Si 3N 7 D .Si 7N 3 9.双氧水(H 2O 2)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易分解。某试剂厂制得7%一8%的双氧水,欲将其浓缩 成30%的溶液,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蒸馏是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14 2 8 4 +7 2 5

第七章网上支付与结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网上支付形式的基本流程,了解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 主要知识点: 1.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2.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形式(信用卡、数字现金、电子支票、智能卡、电子钱包) 3.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的驱动因素、网上银行的特点、网上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电子货币与支付形式 网上支付过程 重点名词: 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网上银行 教学辅导: 一、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计算机介入货币流通领域后产生的,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要求资金快速流通的产物。其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 二、电子支付

电子货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付和结算的手段。三、电子支票 电子支票是一种借鉴了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帐户转移到另一个帐户的电子付款形式。 四、智能卡 类似于信用卡,但卡上不是磁条,是计算机芯片和小的存储器。 在智能卡上将消费者信息和电子货币储存起来,可以用来购买产品或服务,存储信息。 五、电子钱包 也叫储值卡,是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存储电子货币并被顾客用来作为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尤其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 六、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又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电子银行,虚拟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建立自己的Web站点和网页,向消费者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银行的服务项目,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建立在Internet平台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七、网上银行的驱动因素 1、网上银行是网上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绪论 1.化学:在分子、离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的化学 性质和化学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 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变化的特点:原子核组成不变,发生分子组成或原子、离子等结合方式的改变; (2)认为物理变化不产生质变,不生成新物质是不准确的,如: 12H+3 1 H==42He+10n是质变,产生了新元素,但属于物理变化的范畴; (3)化学变化也有基本粒子参加,如:2AgCl==2Ag+Cl2就有光子参加; (4)物质 2.无机化学:除去碳氢化合物及其大多数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和他们的化合 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莫勒提法) 3.怎样学习无机化学? (1)你所积累的好的学习方法都适于学习无机化学。 (2)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提倡写预习笔记。 (3)课上精力集中,边听边看边想边记,眼、耳、手、脑并用。 (4)课后趁热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不欠账。 (5)提高自学能力,讨论课积极发言。 (6)随时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达到书越读越薄之目的。 (7)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化学实验。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规则:斯莱特规则; 2.掌握两个效应: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3.掌握三个原理:能量最低、保里不相容、洪特规则; 4.掌握四个量子数:n、l、l、m s 5.掌握五个分区:s、p、d、ds、f 6.掌握六对概念; 7.掌握七个周期; 8.掌握八个主族八个副族。 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个原理,核外电子的四个量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其及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难点:屏蔽效应、钻穿效应概念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做适量练习题和作业题。 教学内容: §1-1经典物理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1原子的核形结构 1708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认:原子是由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若干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遇到的问题:电子绕核运动,将不断辐射电磁波,不断损失能量,最终将落到核上,原子因此而消亡实际与此相反,原子是稳定存在的,急需找到理论解释。 1-2 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1光谱一束光通过分光棱镜折射后再屏幕上得到一条彩带或线形亮条前者称连续光谱后者称线形光谱太阳光电灯光为连续光谱原子光谱为线形光谱图1-1 2氢原子光谱里德堡方程 R H=1.097×10 M n1

第七章房地产转让法律制度 第七章房地产转让法律制度 一、房地产转让的定义 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包含的内容: (一)房地产转让的主体是房地产权利人。 (二)房地产转让的法律后果是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三)房地产转让的实现方式有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 其他合法方式主要有:1、以房地产作价入股、与他人成立企业法人,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2、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或者多方提供资金、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而是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3、因企业被收购、兼并合伙合并,房地产权属随之转移的;4、以房地产抵债的;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房地产转让的种类有已经建成的房地产的转让和尚未建成但符合条件的在建房屋的转让。 二、房地产转让的原则 除遵循民法的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一般原则外,还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出让方地位不变原则 出让方地位不变原则即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原则,无论土地的使用权有何变化,国家仍是土地所有权人。 (二)房地产一致原则 房地产一致原则即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产权相一致原则,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同时取得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具体包括:1、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随之转让;2、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人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作为动产转让时除外。 (三)效益不可损原则 即保护财产的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原则,指无论是土地使用权转让,还是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让,都不得损害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第七章力 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1.力的概念:___ _____对_____ ____的作用 2.力的相互作用是 力 3.力的效果:(1)_________ _______(2)_______ _________ 4.影响力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__ __; (2)__ _; (3)___ _ 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____ ___的_______表示力的三要素。___ ____表示力的大小;____ ___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__ _形变所产生的力。_ __、__ _都属于弹力。 2.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弹力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垂直作用于受力面)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 _与__ _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1)观察___ __和__ __。(2)校正______。 (3)拉力方向要沿弹簧轴线方向 (4)读数,_______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1.产生原因:物体由于受到的吸引(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引力) 2.大小:G=________(g=____ _______),表示。重力 3.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_____。(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一般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补充:内容: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强调:这里我们提到一个对悬挂物的拉力。我们不仅可以用台秤、体重计这样的仪器通过测量压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也可以用弹簧秤这样的仪器通过测量拉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他们都是同样的原理。 3.超重现象产生条件:加速向上 失重现象产生条件:加速向下 完全失重:完全不受重力的状态 二、【典型例题】 【知识点1】力的概念 1、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______,物体间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不存在只对别的物体施力、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一定较大 3、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 有关的图是图和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 有关的图是图和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 点有关的图是图和 图.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元素与化合物 第一节卤素 一.1.IO3-十5I-+6CH3COOH===3I2+6CH3COO-+3H2O 2.KI在潮湿空气里,在阳光的作用下会被空气氧化而产生紫黑色固体(或紫色蒸气),而KIO3不被空气氧化。4I-+O2+2H2O===2I2+4OH-二.l.(1)主要反应:I2+2KClO3==2KIO3+C12↑ (2)可能的副反应:C12+H2O(冷)==HClO+HCl C12+H2O==2HCl+1/2O2 3C12+3H2O(热)==HClO3+5HCl I2+5Cl2+6H2O==2HIO3+10HCl 一步:I2+5H2O2? ?催化剂2HIO3+4H2O ?→ 二步:2HIO3+K2CO3==2KIO3+CO2↑+H2O 2.使氧化生成的I2再还原为碘化物 I2+2S2O32-==S4O62-+2I- 三.3I2+6OH-===IO3-+5I-+3H2O S2O32-+4I2+10OH-===2SO42-十8I-+5H2O S2O32-+2H+===SO2↑十S↓+H2O 4I-+O2+4H+===2I2+2H2O 四.加入过量KI生成I3-离子以减少I2挥发 1.在强酸性溶液中S2O32-遇酸分解,且I-易被空气氧化:(反应略);在碱性溶液中: S2O32-+4I2+10OH-===SO42-+8I-+5H2O 3I2+6OH-===IO3-+5I-+3H2O 上述到反应的发生,使定量反应难以准确. 2.前者,I2与S2O32-的反应速度大于I2与OH-的反应速度;后者,S2O32-与I2的反应速度大于S2O32-与H+的反应速度。 五.I2(反应略) 七.A CaF2 B H2SO4 C HF D NaF E NaHF2 九.紫2I-+CI2===I2+2CI- 棕紫2Br-+Cl2===Br2+2Cl- 棕红色I2+5Cl2+6H2O===2IO3-+5Cl-+12H+ 十.A AgNO3 B AgCl C [Ag(NH3)2]Cl D AgBr E Na3[Ag(S2O3)2] F Agl G Na[Ag(CN)2] H Ag2S (反应略) 十三.1.该固体一定含钠和碘,使煤气灯火焰显黄色表明钠的存在;不溶于NH3,而溶于强络合剂CN-或S2O32-的黄色银盐一定是碘化银。

1、填不等号 ①a2 0;—|x| 0 x2+1 0 ②小明八年级时的体重W 20kg; ③你所在居住地夏天的最高气温t 50℃ ④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则b+c a,b-c a; 2、用不等式表示: ①x的3倍小于y的2倍:; ②a、b两数的平方差不小于1: 3、2006年2月5日扬州气象台预报本市气 温是-2~4℃,这表示2月5日的最低气温是℃,最高气温是℃.设扬州 市2月5日某一时刻气温为t℃,则关于t 的不等量关系是. 4、小明买一本科普书共有a页,每天读了 10页,读了15天仍未读完,对于上述事例,写出关于a的一个不等式: . 5、春节前,某家具商场开展“满1000元送100元”的让利促销活动,某顾客在该商场 的购物款为x元,若该顾客享受了让利,则 x满足的不等关系为: . 6、请用文字语言翻译下列不等式: ①x2≥0: ; ②-|x|≤0: . 7、小磊和他的妈妈、爸爸的体重分别为 30kg、55kg和75kg. 春节期间,去瘦西湖 游乐场玩跷跷板,小磊和妈妈玩时,谁会向 上跷?若小磊和妈妈坐一头,爸爸坐在另一 头时,谁会向上跷?请说明理由 8、根据下图,对a、b、c三种物体的重量 判断正确的是() A a<c B a<b C a>c D b<c 信件质量m/g 0

第七章 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 第一部分 学习辅导 一、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2.掌握多重共线性存在的主要原因; 3.理解多重共线性可能造成的后果; 4.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的方法。 二、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即多重共线性问题。 多重共线性是多元回归模型可能存在的一类现象,分为完全共线与近似共线两类。模型的多个解释变量间出现完全共线性时,模型的参数无法估计。更多的情况则是近似共线性,这时,由于并不违背所有的基本假定,模型参数的估计仍是无偏、一致且有效的,但估计的参数的标准差往往较大,从而使得t 统计值减小,参数的显著性下降,导致某些本应存在于模型中的变量被排除,甚至出现参数正负号方面的一些混乱。显然,近似多重共线性使得模型偏回归系数的特征不再明显,从而很难对单个系数的经济含义进行解释。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包括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以及估计多重共线性的范围两层递进的检验。而解决多重共线性的办法通常有逐步回归法、差分法以及使用额外信息、增大样本容量等方法。 (一)多重共线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当我们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时,解释变量之间经常会出现高度多重共线性的情况。 1.多重共线性的基本概念 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一词由弗里希(Frish )于1934年在其撰写的《借助于完全回归系统的统计合流分析》中首次提出。它的原义是指一个回归模型中的一些或全部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有一种“完全”或准确的线性关系。 如果在经典回归模型Y X βε=+中,经典假定(5)遭到破坏,则有()1R X k <+,此时称解释变量k X X X ,,,21ΛΛ间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的完全多重共线性,也就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即数据矩阵X 的列向量线性相关。因此,必有一个列向量可由其余列向量线性表示。 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解释变量之间虽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但是却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即解释变量之间高度相关。 2.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经济变量的内在联系 这是产生多重共线性的根本原因。 (2)解释变量中含有滞后变量 (3)经济变量变化趋势的“共向性” 必须指出,多重共线性基本上是一种样本现象。因为人们在设定模型时,总是尽量避免将理论上具有严格线性关系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收集在一起,因此,实际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并不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理论上或实际上的线性关系造成的,而是由所收集的数据(解释变量观察值)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所致。 (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多重共线性会产生以下问题: (1)增大了OLS 估计量的方差 (2)难以区分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 (3)回归模型缺乏稳定性 (4)t 检验的可靠性降低 (三)多重共线性的判别 在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1.系数判定法

化学竞赛辅导练习6 ——晶体结构(2018-07-1) 一、求晶体的化学式和原子坐标 1.(2000)5.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示, 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是 ______。 2.(2005)第2题2-2右图是化学家合成的能实现热电效应的一种晶体的晶胞模型。 图中的大原子是稀土原子,如镧;小原子是周期系第五主族元素,如锑;中等 大小的原子是周期系VIII 族元素,如铁。按如上结构图写出这种热电晶体的化 学式。给出计算过程。提示:晶胞的6个面的原子数相同。设晶体中锑的氧化 态为-1,镧的氧化态为+3,问:铁的平均氧化态多大? 3.2008第5题(5分) 1963年在格陵兰Ika峡湾发现一种水合碳酸钙矿物ikaite。它形成于冷的海水中,温度达到8o C即分解为方解石和水。1994年的文献指出:该矿物晶体中的Ca2+ 离子被氧原子包围,其中2个氧原子来自同一个碳酸根离子,其余6个氧原子来自6个水分子。它的单斜晶胞的参数为:a = 887 pm, b = 823 pm, c = 1102 pm, β = 110.2°,密度d = 1.83 g cm 3,Z = 4。 5-1 通过计算得出这种晶体的化学式。 4.(2008)第8题(9分) 由烷基镁热分解制得镁的氢化物。实验测定,该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7.6%,氢的密度为0.101 g cm 3,镁和氢的核间距为194.8 pm。已知氢原子的共价半径为37pm,Mg2+ 的离子半径为72 pm。 8-2将上述氢化物与金属镍在一定条件下用球磨机研磨,可制得化学式为Mg2NiH4的化合物。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立方晶胞的面心和顶点均被镍原子占据,所有镁原子的配位数都相等。推断镁原子在Mg2NiH4晶胞中的位置(写出推理过程)。 二、画晶胞(同一种晶体可以取不同的晶胞,但习用晶胞有规定,是平行六面体(三维)和平行四边形(二维)) 5.(2003)第6题(12分)2003年3月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 1.3H2O,具

重点辅导:第七章人事行政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行政定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理解人事行政的含义,需把握以下要点: 1、人事行政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完成各种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人事行政的管理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 3、人事行政是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人事管理; 4、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是行政工作人员。 二、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 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行政的必然结果。根据法治行政原则,人事行政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这可作如下理解:(1)法定地位;(2)法定关系;(3)依法行政;(4)程序法定;(5)法律责任。 2、专业化 专业化来自现代政府行政事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趋势,为此,政府管理体制必须相应地部门化,政府行政人员也必须实现专业化。这可作如下分析:(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3、职业化 职业化即政府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业制。终生任职是现代政府国家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这种权利的必要性首先来自稳定行政人员队伍的需要,其次来自吸收优秀人才为政府服务的需要。职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国家公务员一经任用就取得法定身份,受国家法律保障,除本人自愿转业,即成为终生职业;(2)国家公务员非因违法失职并经过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或停薪,即使被认为有错,本人也有申诉和说明理由的权利;(3)国家公务员身份一经确认,即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益,非经法律程序,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剥夺其权益。 4、现代化

化学竞赛辅导资料: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知识要点】 一.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 1.电子转移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一定等于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得失电子数相等)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都保持不变 3.离子电荷守恒:离子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号前后的离子电荷保持不变。 二.配平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标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元素的正、负化合价 2.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 3.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4.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5.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检查配平的正确性。 【例题1】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C +CuO ———Cu +CO 2 C +2CuO====2Cu +CO 2 (2)Fe(OH)2+O 2+H 2O ———4Fe(OH)3 4Fe(OH)2+O 2+2H 2O=4Fe(OH)3 (3)MnO 2+HCl(浓)———MnCl 2+H 2O +Cl 2↑ 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例题2】铁酸钠(Na 2FeO 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 3+离子。 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Fe(NO 3)3 + NaOH + Cl 2 ── Na 2FeO 4 + NaNO 3 + NaCl + H 2O 2Fe(NO 3)3 + 16NaOH + 3Cl 2 ==== 2Na 2FeO 4 + 6NaNO 3 + 6NaCl + 8H 2O 注意点: <1>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得产物的价态规律为:只靠拢不相交。 例:H S H H O 2222+↑+ <2>相邻价态的微粒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SO H SO 224和(浓)不反应。 三.下列几类反应的配平应注意技巧 1.分数价态和字母类 【例题3】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K 2Cr 2O 7+ Fe 3O 4+ H 2SO 4 ── Cr 2(SO 4)3+ Fe 2(SO 4)3 + K 2SO 4+ H 2O K 2Cr 2O 7+6Fe 3O 4+31H 2SO 4──Cr 2(SO 4)3+ 9Fe 2(SO 4)3 + K 2SO 4+31H 2O (2) Na 2S x + NaClO+ NaOH ── Na 2SO 4+ NaCl+ H 2O

28793《学习心理与辅导》复习提纲 第七章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与类型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 1.学习障碍的界定:学习障碍是指这样一个异质群体,这些人在获取和利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这些异常起因于个人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学业不良的界定:指学习成绩低下。学业不良的确定与评价的参照系有关,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学业不良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种类型。 相对学业不良:以一特定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明显低于平均成绩称作相对学业 绝对学业不良: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为绝对学业不良 成绩不足:以个人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如果学生实际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其能力应达到的水准,称作成绩不足。例如:某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该年龄段中属较高水平,而实际学习成绩呈中下水平,可认为是成绩不足。这种界定着眼于每个儿童固有的潜在能力,从每个儿童个人自身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比较符合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精神。 差生的界定: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差,成绩品行双差。 2、领会:相对学业不良与绝对学业不良的意义 相对学业不良:以一定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为相对学业不良。这种界定的缺陷在于学业不良的划分,随着班级情境变化而变化,一个学生在重点中学是“学业不良”。这种人为划分很不合理,总要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绝对学业不良: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为绝对学业不良。这里的目标,是指各年级、各门学科领域可以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这种界定虽比相对学业不良合理些,但也不是没有问题。 绝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划分与确定的目标本身是否妥当有关。换言之,若目标定得过高,将会出现许多学业不良儿童,若目标定得过低,则又会减少许多“学

化学竞赛辅导资料 (全国初赛专辑) 实验中学李瑞华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现代原子结构理论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而且没有一定的轨道,所以,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着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因此,通常把核外电子的运动比喻为电子云。原子结构理论进一步指出,核外电子是在不同层上运动,这些层叫做电子层;电子层又分为若干亚层;亚层还有不同的轨道;而在每个轨道中运动的电子还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电子层、亚层、轨道、自旋四个方面决定了一个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不同数目的电子,这些电子是怎样在原子核外不同的电子层、亚层和轨道中排布的?原子结构理论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遵循三条规律,即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三条规律可以写出不同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以上是对核外电子运动和排布的概括叙述。这一部分内容还应着重了解以下几点: 1 ?关于电子云的含义 电子云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用宏观的现象去想象微观世界的情景,电扇通常只有三个叶片,但高速转起来,看到的却是一团云雾,像是叶片化成了云雾;电子在核外运动速度极高,而且没有一定的轨迹,因而可以在想象中“看”到电子的运动“化”成了云雾,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因此电子云不是实质性的云雾,不能理解为由无数电子组成的云雾。应该指出,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仍可以用电子云来描述。 电子云常用由许多小黑点组成的图形表示。小黑点密集的地方表示在该处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机会较多(或称为几率密度较大)。电子云图中单独一个小黑点没有任何意义。 2 ?关于电子层、亚层、轨道的意义 ①电子层- 表示两方面意义:一方面表示电子到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不同,另一方面表示电子能量不同。 K、L、M N、O P……电子到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依次增大,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 ②亚层一一也表示两方面意义:一方面表示电子云形状不同,s电子云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球形,p电 子云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无柄哑铃形,d和f电子云形状更复杂一些;另一方面,表示能量不同,s、p、d、f电子能量依次增高。 ③轨道一一在一定的电子层上,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伸展方向的电子云所占据的空间,称为一个轨道。关 于轨道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轨道是指一个立体的空间;是原子核外电子云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分别由电子层、亚层决定。除了s电子云是球形外,其余亚层的电子云都有方向,有几个方向 就有几个特定空间,即有几个轨道。所以,轨道可以说是原子核外每个s亚层和其余亚层的每个方向上的电 子云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每一个原子核外都有许多电子层、亚层,因此,每个原子核外都有许多轨道。 p 、d、f亚层的电子云分别有3个、5个和7个伸展方向。因而分别有3、5、7个轨道:3个p轨道、5 个d轨道和7个f轨道。它们的能量完全相同;电子云形状也基本相同。 3 ?能级的概念 在电子层、亚层、轨道和自旋这四个方面中,与电子能量有关的是电子层和亚层。因此,将电子层和亚层结合起来,就可以表示核外电子的能量。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由低到高象阶梯一样,每一个能量台阶称为一个能级。因此,1s、2s、2p……分别表示一个能级。 4 ?氢原子和多电子原子核外的能级 有同学认为,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因而只能有一个电子层。其实,正确的说法是,氢原子像其它所有原子一样,可以有许多电子层,电子层又分为若干亚层和轨道。只是在通常条件下,氢原子的这一个电子处于能量是低的1s轨道,这种状态叫基态;当电子从外界吸收能量以后,氢原子的这一个电子可以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能级。氢原子核外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1s<2s<2p<3s<3p<3d <4s<4p<4d<4f<5s 但是,对核外有多个电子的原子来说,核外能级的顺序就与氢原子不同了。一般来说,多电子原子核外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1s<2s<2p<3s<3p<4s<3d<4p<5s<4d<5p ....... 这种现象叫做能级交错现象。

美学与美育课程第七章学习辅导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各种文化形态的划分。难点是各种文化形态的内涵特征和美育功能与途径。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态,它一方面集中表现在艺术当中,另一方面又泛化、日常化,广泛存在于各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中,体现出纯审美向生活化的转向。关于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是个复杂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把握住最基本的两点来考察:一是从演变的角度来划分,二是从社会分层角度来划分。从演变角度来看,审美文化往往经由了历史的演变和民族的演变。历史演变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从时间角度来说,审美文化随历史的运转而演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审美风尚、人们看待美的观念、审美艺术形象的时代文化特征都在发生改变,但时间角度所提供的考察结果具有相对性;第二层意思是从社会学角度看,审美文化总是伴随社会转型而发生相应改变,即它与社会形态的演变相维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审美文化的演变,而且所产生的这种演变可以通过具体的审美现象来感受,同时也应认识到,在伴随社会转型而演变的同时,审美文化亦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简单地与社会转型完全等同。民族演变也应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是说审美文化形态既是特定民族的,又具有跨民族性;第二是说民族的审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结果;第三是说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给审美文化带来生机与动力,使审美文化不断演变转型。综合以上审美文化形态与历史演变和民族演变的关系的考察结果,将审美文化化分为三种主要形态:古典性审美文化形态、现代性审美文化形态和外来审美文化形态。

从社会分层角度考察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可以具体从地域差异和地位差异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社会生活的地域差异影响到审美文化的不同形态。这里主要指以现代化城市所代表的现代工业化社会与以乡村所代表的传统农业化社会的差别影响到文化形态的差异性特征。第二,社会地位不同导致审美文化的差异。社会地位不同导致文化理解、文化追求和审美需要不同,也形成一种来自于同地位群体创生的审美文化形态。这两方面考察的结果,可将审美文化区分为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 审美文化形态是个复杂的文化问题,与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美育问题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正因为此,考察审美文化形态的区分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各种文化形态的审美特征,教材中阐述得很清楚。古典性文化的特征是空灵,流转有韵和蕴藉。现代性文化的特征是实存为本、局部空灵;注重形式刻画、力求毕形传神;明晰并见出蕴藉韵味。外来文化的特征是奇异,征实和逼真。高雅文化的特征是它的批判性意蕴,个性化创作,艺术形式的试验和独创,以及接受群体的高雅化和审美效果上的启示性。大众文化的特征是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形式的流行性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与效果的愉悦性,商业机制的制约作用。民间文化的特征是它的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各种审美文化的美育功能和途径是它们的审美特征所决定的,在学习中应注意结合对实例的分析和考察来加深理解。本章重要知识点 文化的定义纯审美泛审美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形态的历史演变审美文化形态的民族演变古典性文化的含义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古典性文化的美育途径现代性文化的含义现代性文化的基本特征外来文化的含义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高雅文化的含义高雅文化的审美特征高雅文化的美育途径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大众文化的美育途径民间文化的含义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本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碳原子的价电子层 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子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 3.水溶性:小,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及水形成氢 键的能力。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是四价及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立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子总是四价的,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称为分子的构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 方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用两小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构造式叫电子式,用短横线(-)表示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用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 四.共价键的性质 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距离。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子中全部同类共价键 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及键合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一些元素电负性数值大的原子具有强的吸电子能力。常见元素电负性为: H C N O F Si P S Cl B r I 2.1 2.5 3.0 3.5 4.0 1.8 2.1 2.5 3. 0 2.5 2.0 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非极性共价键。但当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由于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成键电子云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这样一个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电子云不完全对称而呈现极性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键的极性大小,通常用偶极矩表示:. 5.分子的偶极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资料-----初中基本概念和理论 A组 i.一瓶气体化验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 一种单质 B 一种化合物 C 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 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ii.“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 有机物 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盐 iii.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指的各成分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游离态物质 iv.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 元素 B 单质C 分子 D 氧化物v.上海天原化工厂,目前生产的液氯含氯99.6%,含水分小于0.05%,在化工生产中,这种液氯可看做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化合物 D 单质 vi.物质A里只有1×1022个分子,在这些分子里共含有2×1022个原子,那么A物质一定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vii.下列有关纯净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所有分子都是由相同种类、相同数目的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纯净物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viii.下列各组物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一组是 A 酸酐、氧化物 B 酸、含氧酸 C 盐、酸式盐 D 碱、碱性氧化物 ix.下列化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碱②酸③酸性氧化物④碱式盐⑤酸式盐⑥铵盐⑦结晶水合物 A 只有①④⑦ B 只有②⑥ C 只有②⑤⑥ D 只有③⑦ x.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 A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 白磷自燃 C 胆矾晶体受热分解 D 氯酸钾受热分解 xi.下列过程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A.用磷制造烟幕 B.撒布干冰产生云雾 C.用液态氢发射火箭 D.加热胆矾颜色变白 xii.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总显负价 B 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该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C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一定相同 D 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xiii.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相同,则D的化合价为 A +4 B +2 C -2 D -3 xiv.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不同原子团的是 A.FeSO4与Fe2(SO4)3 B.Na2SO4与Na2SO3 C.NH4Cl与NH4Br D.KMnO4与K2MnO4 xv.下列现象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B.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C.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D.煤气中毒 xvi.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由于冰得到二氧化碳气体 B.石油的分馏 C.烧瓶中盛有二氧化氮气体,加入活性炭后,红棕色逐渐消失 D.熟石膏和水混合得石膏

16--杂环化合物 §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杂环大体可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类: 1. 分类: 稠杂环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有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而成。 二、命名: 杂环的命名常用音译法,是按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口字旁,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用1,2,3,4,5……(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次编为α ,β, γ, δ …)来编号。 如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O,S,N 顺序依次编号,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 五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体系叫唑(azole) §2. 呋喃,噻吩,吡咯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单环体系:呋喃,噻吩,吡咯。 一、呋喃,噻吩,吡咯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电子结构:这三个杂环化合物中,碳原子和杂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互相连接成σ健,并且在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p 轨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的p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在杂原子的p轨道中有两个p电子,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π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与休克尔的4n+2规则相符,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具有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芳香杂环化合物。

芳香性大小,试验结果表明: 光谱性质:IR: νc -H = 3077~3003cm -1,νN -H = 3500~3200 cm -1 (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在3495 cm -1,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则于3400 cm -1,有一尖峰。在浓和淡的中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杂环C =C 伸缩振动:1600~1300 cm -1 (有二至四个谱带)。 NMR :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环类似,在核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在去屏蔽区域,故环上氢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7ppm 左右。 呋喃:α-H δ=7.42ppm β-H δ=6.37ppm 噻吩:α-H δ=7.30ppm β-H δ=7.10ppm 吡咯:α-H δ=6.68ppm β-H δ=6.22ppm 二、呋喃,噻吩,吡咯的制备 1.玉米心,稻糠,花生壳,大麦壳,高粱秆等用稀硫酸处理得戊糖,戊糖失水得糠醛,再在400℃下加热,同时在催化剂ZnO,Cr 2O 3存在下,失 去一氧化碳而得呋喃。 2.工业上制备噻吩是用丁烷,丁烯或丁二烯与硫磺混合,在600℃反应得到: 3.噻吩也可用琥珀酸钠盐与五硫化二磷一起加热反应制得: 4.帕尔——克诺尔(C.Paal —L.Knorr )合成法: 1,4—二羰基化合物常在无水的酸性条件下,得到呋喃及其衍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