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听书杂忆

听书杂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7810313.html,

听书杂忆

作者:金曾豪

来源:《少年文艺》2002年第04期

“听书”,苏南俗语。这里的“书”指苏州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简称。

书场是茶馆兼营的。茶市既罢,将桌凳稍加调排,就成书场了。书台是固定的,木制,高二尺许,两边各有阶梯接脚,凡三级,取“连升三级”之义。台上置桌椅。桌是“半桌”,开评话(俗称“大书”)时横置,开弹词(俗称“小书”)时竖放。桌帏和椅披用彩缎制成,配以明黄流苏,场子里顿时就有了艺术气氛。椅子上还有蒲团,以素色缎子饰面,挺讲究的样子。蒲团有来历,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召评弹名家王周士御前说书,见王周士站着难于弹唱,特赐蒲团准坐。蒲团从此成了书台之宝。墙上有水牌,写明所请先生和日夜场弹唱的书目。又有对联,如:“舌底莲花弹唱离合悲欢,胸中成竹评说今来古往”。

紧靠书台的长桌称“状元台”。原称老人台,为年老耳钝者特设;后来少壮者常杂坐其间,名不副实,索性更名。

书场一般开下午场和夜场两场。夜场书更受重视,总是演员的看家书目。

场子里有提篮小卖,无非是西瓜子、南瓜子、花生米和五香豆之类的消闲小吃。回想起来,这些提篮小卖的妇人在无意间为评弹培养了观众呢!我跟着大人去听书的本意就是为了这些小吃,后来耳濡目染,慢慢入港,喜欢上了听书。

一个堂倌来为汽油灯充气,另一个上台为说书先生备茶水,这是开书的信号。提篮小卖的赶紧收起生意。

男先生和女先生上台了,亲切地微笑着,一举一动都挺考究,努力携带一点书卷之气。

开书前,书场门口总有些妇女挤挤地站着。她们是来听开篇的,更是来观赏女先生的“行头”的。女演员都十分考究服饰化妆,一排书说十五天,每天的服饰不会重样。那时,小镇上的时装潮流可能是她们引领的吧。所谓“开篇”即是正书之前加唱的小段子,和正书无关。

常唱的名篇如《宝玉夜探》、《莺莺操琴》、《战长沙》、《林冲踏雪》等,词藻极其精美,是文人和艺人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这一些文学味极浓、音乐性极强的句子使我钦佩尤加。

开篇之后,收场的门帘就放下了。门口的妇人自动散去,一路上还在津津有味地延续着关于服饰和嗓子的话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