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1、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由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和李斯《谏逐客书》;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泰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刻石文)。

2、《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于大约公元前239年左右。

又称《吕览》,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今存160篇)。在文学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比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3、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

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三是一些杂论。

4、创作技巧

贾谊的政论散文善于通过鲜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构思精巧,说理透辟,富于文采,善于铺陈,感情充沛,气势浩荡,有战国纵横家散文之遗风。(贾谊针对现实所写的政论文,其浩瀚的气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以数量取胜,二是以感情相驱动。)

5、《过秦论》的创作特点

(1)主题鲜明,结构谨严,紧密围绕中心选材;(2)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3)比喻、对偶、排比、铺陈、对比手法的运用。贾谊是汉初辞赋大家,此文在语言运用上具有明显的赋化倾向。

写作特点:

(1)用反复的对比映衬突出其最后的中心论点

A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比

B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比

C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2)文章不仅以道路、以逻辑力量服人,而且以感情、以气势的作用动人。

A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

B使用了大量的铺比,大量的夸张渲染

C一系列关联词与语气词的运用,从而使文章给人一种蝉联不绝。周回反复,一唱三叹的无穷韵味

6、晁错,是贾谊之后影响较大的政论散文家,其《论贵粟疏》是政论散文代表作。

7、刘向政论散文三类:1、直接批评时政的奏疏;2评述古代典籍的叙录;3、“采传记行事”撰成的杂著

(《谏营昌陵疏》主张薄葬等;说理散文代表作《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

西汉辞赋

1名词解释

汉赋,骚体赋,散体赋的三种形式

汉赋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分别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汉初六十年是骚体赋的时代,代表作家有贾谊、淮南小山、司马相如等;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大赋(汉大赋)的时代,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张衡等;东汉后期,则是汉赋走向抒情化、小品化的时代,代表作家有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等。

(汉赋:赋是一种富有文采要求协韵的、讲究铺陈侧重状物的、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特殊文体。汉赋是盛行于两汉的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杨雄的《太玄赋》。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中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散体赋(又称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铺陈文采,以歌颂为主。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功能。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京都、宫苑、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汉大赋特点: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代表作: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2、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杨雄《蜀都赋》;班固《两都赋》;张衡《归田赋》、《两京赋》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3、枚乘和他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4、《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七体:《七发》篇幅宏大,描写铺陈,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自此以后,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而形成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号为“七体”。。

5《七发》的艺术特色

(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词汇丰富,辞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叠字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

6、《七发》的创作特点

一是对先秦文学的借鉴;二是是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三是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的运用;四是《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7、司马相如是汉大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标志散体大赋达到成熟阶段。(二赋皆通过主客问答体式展开)

8、杨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艺术成就最高,在对景物的

描写方面有新的发展。》

《蜀都赋》为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

后期作品:《解嘲》、《逐贫赋》

杨雄在晚年对赋的评判性的观点,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等。

9、东方朔的《答客难》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这是现存汉代最早以遇与不遇为主题的设辞类作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班固的《答宾戏》)

10、司马相如的《归田赋》是我国赋史上第一篇以描写田园生活和乐趣为主题的抒情小赋,标志着我国辞赋由事类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11、王褒代表作品《洞箫赋》为咏物赋名篇。(是汉代独立成篇的乐器赋的奠基之作,他之后汉代乐器基本以悲为美。)

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格。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编排人物传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3、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一般认为是《苏武传》。

4、“四史”(或“前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他们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5、《史记》的叙事艺术

(1)《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侯家。

(2)《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合传。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

(4)《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1

(5)《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

6、《史记》的人物刻画

1、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具体表现有三:

(1)对最高统治者,即帝王,尤其是对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的揭露。如刘邦(统一天下、善于用人、博采众长;不事生产、好酒及色、残忍自私)、刘彻(文治武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迷信鬼神、大兴土木、重用酷吏)

(2)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加以揭露批判。如吕雉与戚夫人为立太子事发生冲突,戚氏受尽残害。

(3)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迂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如酷吏王温舒、迂儒公孙弘

2、《史记》在揭露和批判邪恶、腐败、庸俗的同时,还运用大量篇幅记录了“明君”“贤臣”、反抗强暴的英雄及中下层一些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具体表现有三:

(1)歌颂“明君”“贤臣”,是作者社会理想的正面寄托。如汉文帝之仁德、信陵君之仁而下士。

(2)对于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给予了热情歌颂。如陈涉、项羽

(3)《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如救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如游侠阶层重然诺、尚义节,武帝对游侠严惩不贷。

7、《史记》的艺术成就

1、历史人物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画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虚实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时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认为刻画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

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使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更富于表现力。

★《史记》的文学成就

1.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史记》向读者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

2. 谋篇布局,匠心独具。写作上采用“互见法”的手法既可避免重复,又可统筹安排,多方勾勒,使重点人物性格多角度、

多层面展开,既不失历史真实,又显得丰富饱满。

◆“互见法”:是一种突出重点,各传互补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写人以本传为主,而将一个人的其他事迹分散于其他

人物传记之中;或是写事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而将一件事分散在其他不同的地方。

3. 悲慨激扬,有强烈的抒情性。首先,它的内容有爱有恨,有歌颂、有鞭挞;其次在表现形式上,以抒情议论为主夹叙夹

议;

4. 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朴拙、雄浑、有感情、有气势、有力量。

8、《史记》的风格特征

(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名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2)浓郁的悲剧气氛

《史记》也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

(3)强烈的传奇色彩

司马迁喜欢猎奇,把许多故事写入人物传记中,造成一种神秘感。

★司马迁与写作《史记》关系密切的3件事:

1、家世与家庭。司马谈任太史令时,曾想修一部史书但未能如愿就赍志以殁了。他临死时郑重地嘱托司马迁.司马迁后来发

愤著述,动力之一就是其父的遗嘱。

2、中青年时期的漫游。第一次是,他二十岁时,他游历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山东河南等地。三十五岁时,他又作了第二次大游历。他奉汉武帝之命令,去巡视四川南部和云南边境一带。第三次是汉武帝元封元年,他扈从汉武帝出外巡狩。

3、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司马迁42岁。以“诬上” 罪,遭受“腐刑”。生死观与士节观的矛盾。

史记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所谓“究天人之际”,是要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所谓通古今之变,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原始察终,见盛现衰”。

所谓“成一家之言”,是要借这样一部历史著作,表达出他独到的历史哲学,表现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司马迁反对严刑重罚,主张清净无为,所以凡反对暴政,反抗强权的历史人物,司马迁都给予了热情赞颂。他就是根据这个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的来寄寓他的政治理想和爱憎感情。

总之,以上三句话不独说明了司马迁的写作目的,也说明了写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家的高远目光。

《史记》人物传记特色:

1、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项羽本纪》写项羽的一生,除头一段写了他起义前的几件小事外,突出地写他参加反暴秦斗争的八年历史。不但概括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败的主要因素,而且生动地显示了项羽这一传奇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叱咤风云、勇武过人、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于斗智。

2、善于在场面描写中刻画人物。

《史记》中有许多精彩的场面描写。如《项羽本纪》写鸿门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3、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的情况,情节曲折而富有波烂,写出了人物各具的特征。

4、善于描写琐事表现人物的特征。

如项羽的“三学不竟”等。

5、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貌、行动、语言,来刻划人物。

如樊哙入军门的形貌是“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司马迁更突出的还是描写人物的语言,狡诈的、粗犷的、幽默的、急迫的、感叹的各种语态的语言以及俚语俗语,从各式各类的人口中说出,无不适合说话时的场面和人物身份,表现出人物的神情与性格特点。

《项羽本纪》

司马迁以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才力和千钧笔力,以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基本素材,用饱含同情和惋惜的笔调,通过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斗争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项羽这个悲剧英雄从崛起于民间举兵反秦、直到乌江自刎的一生经历,生动刻画了项羽具有深刻的内在矛盾的思想性格,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位具有暴烈色彩的传奇英雄形象,再现了秦汉之际那个充满血与火的悲壮时代氛围。

全文可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沛公军砀”,写项羽随项梁在吴中起事,渡江西进,薛县召集诸将计事,立楚怀玉孙心,项梁大败定陶身死。这是起义的发展阶段,项梁为起义的中心人物。

第二部分:“章邯已破项梁军”至“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此部分主要是写“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这是楚军最强盛的时期。

第三部分:从行略定秦地,至“立诛曹无伤”即“鸿门之宴“。写了项羽因沛公已占关中大怒及沛公到鸿门谢罪的情况。

暴露了楚军内部的种种弱点。这是此后汉军转败为胜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从“居数日”至“项王常置军中”写项羽西屠咸阳,分封诸王、放逐义帝、诸侯背叛项羽的情况。

第五部分:从“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至“乃引兵解而东归”,写成皋之战相持的情况。中间写了刘邦败于彭城后复振,行反间计,项羽以烹太公威胁,刘邦受伤,约和以鸿沟为界等。

第六部分:从“汉欲西归”至“泣之而去”。写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结束了这位楚霸王悲剧性的一生。

《项羽本纪》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为了突出项羽的主要个性特征,作者在概括描述项羽一生事迹的基础上,着重描绘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件大事。

作者不仅善于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件大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个性。

作者还善于运用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正如明代凌约言所说:“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慑伏,…莫敢枝梧?(抗拒);羽救钜鹿,诸侯…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史记评林》)

《项羽本纪》还注意渲染环境气氛。如垓下之围,项羽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其气氛多么浓烈,场面多么悲壮,写他英勇突围,三胜敌军,最后拔剑自刎,又是多么悲壮苍凉,慷慨激昂。这种浓烈的悲剧气氛,不仅加深了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也表现了作者对悲剧英雄的无限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人物特色:

1、善于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件大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个性。

2、善于运用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正如明代凌约言所说:“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慑伏,…莫敢枝梧?(抗拒);羽救钜鹿,诸侯…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史记评林》)

3、还注意渲染环境气氛。如垓下之围,项羽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其气氛多么浓烈,场面多么悲壮,写他英勇突围,三胜敌军,最后拔剑自刎,又是多么悲壮苍凉,慷慨激昂。这种浓烈的悲剧气氛,不仅加深了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也表现了作者对悲剧英雄的无限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

1、《项羽本纪》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2、为了突出项羽的主要个性特征,作者在概括描述项羽的一生事迹的基础上,着重描绘了巨鹿之战、鸿门宴、亥下之围三件大事

3、作者不仅善于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件大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个性

两汉乐府诗

1、名词解释

乐府:有两重涵义:1.汉代朝廷设立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叫乐府。乐府负责培训乐工,制定乐谱,搜集和整理歌辞并配以乐曲。2.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叫乐府。到宋代,有人把词叫乐府。

元代,有人把散曲叫乐府。

乐府诗:“乐府”,原是西汉音乐官署——亦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称,行政长官是乐府令。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保存起来的“歌诗”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把其中那些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才子民间,内容主要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和乐生恶死的愿望等。

2、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效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曲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3、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4、《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标志着汉乐府叙事诗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诗歌详细叙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结婚、兰芝被遣,到分开、殉情、合葬,情节曲折完整。作品揭露并痛斥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也歌颂了兰芝夫妇忠于爱情而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最后则表现出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赞颂。

简述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第一,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镜头;第二,情节比较完整;第三,人物栩栩如生;第四,结构详略得当。

简述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乐、爱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两汉乐府诗的特色

1)两汉乐府诗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

2)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3)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4)在刻画人物方面,塑造出一批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5)叙事诗的娴熟技巧,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简繁有法。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6)以寓言叙事也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广大汉乐府民歌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劳动群众爱憎的真实反映,就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在对现实反映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乐府都超过了《诗经》。

2、汉乐府叙事诗数量多而艺术性高,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3.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诗,并逐渐趋向五言而出现成熟的五言诗

4、汉乐府民歌所创造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后世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东汉辞赋

1、京都赋:班固的《两都赋》(包括《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二京赋》(《西京赋》和《东京赋》),

《南都赋》,左思《三都赋》。

2、东汉大赋中与京都题材相关且较具特色的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3、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4、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

5、东汉末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汉书》及东汉散文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史记和汉书异同:

1、汉书思想不如史记深刻开阔,儒家正统思想的色彩较浓。实录精神,对统治集团的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对民间的疾苦,对仁人志士的功德,较能客观反映,寄托爱憎与批判。其次是强调忠奸两种人物类型。再次,汉书写人更注重整体、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许多历史人物评价更公允。

2、汉书不像史记那样绘声绘色夸张场面,渲染气节,描写情节,而是在娓娓叙谈中简练准确地勾画人物,使人物心理神情跃然纸上。

3、汉书语言不像史记那样生动活泼、感情浓烈,气势雄伟,但简洁规范,词瞻韵远。

《汉书》艺术成就:

东汉文人诗

1、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2、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从此成了专称。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多是失意的中下层文人,大体创作于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时。

古诗:“古诗”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今存完整的古诗尚有四十六首。经古今学者考证,这些诗内容风格相近,大抵都产生于东汉末年桓、灵之际的下层文士之手,已是很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而这些古诗中成就最高最能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成就的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他把已失去主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选编在一起,题名《古诗十九首》,它是东汉桓、灵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内容主要反映这些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这组诗风格平易淡远,语言浅近自然,抒情曲折深微,感情哀惋凄怨。它初步奠定了我国五言诗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与思妇的闺愁。有的抒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如《涉江采芙蓉》;有些诗从女性的角度写相思之苦,殷切盼望游子早归,如《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2)表达渴望进入仕途,能够建功立业的壮志抱负。如《今日良宴会》。一旦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便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及时行乐。

(3)有些诗歌表达希望在短暂的一生中能够使自己扬名后世,追求自身的不朽价值。如《回车驾言迈》

中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4)有的诗歌揭露现实黑暗,抨击末世风俗。在追求功名利禄时,得意者一朝成功,便置同门亲友利益于不顾,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知。如《明月皎夜光》说:“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表达出对世态炎凉的怨愤之情。

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或融情于景,或寓景于情;或以事传情。

A、用比兴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有味,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

B、融情于景,寓景于情,则使情、景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景语变成情语。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以生趣盎然的春色美景反衬“荡子妇”孤独、寂寞的伤情,其情愈见其哀。

C、以事传情即选择最能表现主人公情感的事件进行渲染,从而达到抒情的效果。如《西北有高楼》写一个具有建功立业之志的文士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件进行的。

(2)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借鉴民歌手法,务求平淡,语言浅显,但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5、《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点

(1)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语,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2)《古》的语言是浓缩、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3)诗中有很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

五言诗的風格特點:五言由两个双音节词和一个单音节词组成,打破了二二一的简单节奏形式,音节错落,既不似四言单调,又较楚辞整齐;既便于记诵,又便于表现复杂的事物与感情。因此,五言诗极富生命力。自汉代产生直到今天,五言仍然是传统诗歌中极基本、极重要的形式。而完整的成熟的五言诗首先是出现于汉乐府民歌。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就是极成熟极完整的五言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建安年间及魏朝前期的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王粲的《七哀诗》、刘桢的《赠从弟》

(2)魏朝后期的正始文学,代表作有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忧愤诗》

(3)西晋武帝太康前后的太康诗风,代表作有左思的《咏史》

(4)西晋末年的玄言诗,代表诗人是徐询和孙绰

(5)晋宋易代之际的田园诗,代表作家是陶渊明

(6)宋代初期的山水诗,代表作家是谢灵运(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

(7)宋代的七言乐府,代表作家是鲍照;以及南北朝民歌

(8)齐梁两代的“永明体”,代表作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

(9)梁陈两代的宫体诗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主要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

2、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是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的统一。建安作家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品尝过时局的艰辛,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乱,抒发了伤

时悯乱的感慨和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在凄苦的音调里激荡着一股昂扬奋发的精神。抒情直接,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把这种新的文学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蒿里行》是一首写实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建安风骨”的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群体: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俊才云集,群星灿烂,形成了诗歌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邺下文学集团。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即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主题。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第三种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如《里行》写的是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他的许多诗歌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史诗”。

4、《短歌行》描写了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7、曹植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形》

第二类是以思妇、弃妇形象寄托身世,言志抒情。如《浮萍篇》、《美女篇》。这类诗歌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其主旨在于抒发自己的失意。

第三类是述志诗,如《杂诗》表达愿为伐吴效力,但报国无门,充满了感慨之音。

第四类是游仙诗,曹植在现实中抑郁不得志,于是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从而写出一些游仙诗。如《远游篇》。

8、对曹植诗歌的评价

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9、“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

10、刘勰许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11、王粲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一为汉末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这是诗人从长安赴荆州避乱途中的所见所闻的写照。诗中通过“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和“饥妇弃子”的特写场面,深刻地揭示出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情感深沉,慷慨悲壮。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沈德潜说此诗为“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

王粲《从军诗》、《公宴诗》,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因此“发之词”。

12、刘桢的诗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他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赠从弟》第二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其二以松柏自喻,通过比兴手法写出有志之士不畏强暴,自守志节的决心,体现出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

13、名词解释

竹林七贤: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有“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都是魏末名士,曾集于山阳竹林,肆意酣游,思想上崇尚老庄,喜欢清谈,但他们对现实矛盾比较关心,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

正始诗歌的两个基本特征:

14、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谈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通过他夜中难寐、徘徊户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既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了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

阮籍的散文《大人先生传》

咏怀诗(阮籍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阮籍咏怀诗文学地位: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艺术特色: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

15、嵇康: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

《忧愤诗》作于其蒙冤系狱时,可视为其绝命诗。

《与山巨源绝交书》——散文书信体

《赠秀才入军》(四言,十八章)

两晋诗坛

1、陆机和潘岳是两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是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体”的代表作家),最杰出成就是左思。

太康诗风的特征:繁缛

太康体是概述西晋初年和中期一个阶段的诗风或指太康时期以左思、潘岳、陆机等为代表的诗体。太康前后是西晋文坛上比较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根据这时期作家作品的风格,称之为“太康体”。诗歌创作多追求形式之华美,内容则比建安、正始贫弱,生气与力度亦弱于建安、正始。是指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等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格——繁缛。

潘陆:指潘岳和陆机,他们两人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字士衡,世称陆平原,为著名文学理论家,所作诗文讲求辞藻和排偶,开六朝文学的风气,有《陆士衡集》。潘岳,字安仁,明人辑有《潘黄门集》。所作诗赋辞藻华艳,长于抒情。

(潘陆西晋太康诗人潘岳和陆机的并称。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中的两位杰出代表。

《南齐书·文学伟论》:“潘陆齐名。”现今泛指文人学士。)

2、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有“左思风力”之称。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太康时代左思咏史诗特色真正开拓了“咏史”艺术领域的是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咏史诗”的传统写

法,开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从此以后,“咏史诗”为之一变。其实,这种变体的“咏史诗”,正是左思在诗歌史

上的一大创新,变体是“正体”的发展和提高,它使“咏史诗”摆脱了原始的发展阶段,使诗歌能更好地“吟咏情性”,抒情言志。

文学地位:左思的《咏史》诗,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他在“咏史诗”上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

于“田园诗”,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鲍照、李白、杜甫等,无不受其影响。左思的变化“咏史”,到唐代已成为“咏史诗”的正

宗,变体转化为正体,从而创造出既新又美的艺术境界。左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与他的《咏史》诗分不开的。

咏史诗(左思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以“咏

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

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变体”。

3、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主题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借游仙而咏怀

4、郭璞:《游仙诗》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洵。

玄言诗:永嘉时,玄学清谈十分盛行,南渡后,势力有增无减。士人为了在心理上逃避惨痛的现实,普遍将热情贯注于哲学

领域,对文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普遍使用抽象语言来谈论哲理,使文学成了玄学的牺牲,变得枯燥无味。这些专述老庄

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孙绰和许询。

咏史诗: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曹魏时的诗皆是专咏一事,没有结合咏史,咏怀,而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所以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咏怀诗: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其中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这些诗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阮籍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照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使诗歌呈现出十分广阔的视野,包容了十分深沉的内涵。在表现手段上,它多用象征寓意,形成若即若离、闪烁曲折的特点,诱导人们去反复体味,反复思索。可以说,到了《咏怀诗》,中国古代抒情诗明显变得厚重了。这种以组诗方式来抒发心理深层的情绪的形式,也为后人所重视。

6、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陶渊明

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和咏史诗、形役诗、赠答诗、哲理诗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两类是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农村的风景,但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新增的一种新题材,以自己是田园景物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人。

田园诗:这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田园诗主要是描写农村的风景,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田园诗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

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守拙与设俗、园田与尘网,体现出诗人归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有的田园诗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真实而又具体。(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其最为可贵的部分)如《归园田居五首》其三。诗歌写出了由仕途归隐田园的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3)有的田园诗写自己的穷困生活和农村的凋敝状况。如《归园田居》其四。通过诗可以隐约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荒凉衰败的面貌。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大约作于辞官归隐次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回归田园后的愉悦之情。

*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鸡鸣。狗吠等浓郁乡村气息意象的选取,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俗返回自然这一特定环境中无比欣慰的心情。

*真切的景物描写,饱含着对乡村生活的亲切依恋之情。语言质朴自然,平淡醇美,用词精确,对仗工整。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出归隐田园后从事农耕的切实感受,最有特点、最为可贵

意境极美,妙处在于全來自生活、从心底流出,无半点虚情矫饰。文字浅易,语调平缓,自然自在,不留痕迹。

3、陶诗的艺术特色

1、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日常生活诗化,是他的开创,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了审美对象。注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話写家常事,写得詩意盎然,呈現出清明淡远的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学境界。

2、陶诗的另一显著特色是情、景、理的和谐交融。《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可为代表。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给读者的,不仅有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的启迪。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等,這些平常事物一经诗点人化便有生活情趣,出現警策。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等,這些平常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生活情趣,出現警策。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東園”、“秋菊有佳色”“春秋多佳日”,明白如話,而平淡中见绮丽。

4、其散文以《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为最有名。

5、陶渊明的辞赋主要有《归去来兮辞》。

南北朝民歌

1、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

成就。(“南北乐府双壁”)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现存南朝民歌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98%)

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2、名词解释

吴歌和西曲

吴歌:“吴声歌曲”的简称,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时代以东晋和刘宋居多,“吴歌”中的民歌多写男女之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语言清晰浅近,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多用双关隐语,现存“吴歌”以《子夜歌》、《读曲歌》数量最多。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2首)、《子夜四时歌》(凡75首)、《华山畿》(凡25首)和《读曲歌》(凡89首)最为重要。吴歌曲中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善用双关)

西曲:西曲就是“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和汗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时代以齐梁作品居多,“西曲”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西曲”多是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语。

(地域语言、曲调、五言四句、采用双关,其突出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

3、北朝民歌其语言之朴素无华,情调之坦率爽朗,风格之刚健豪放,均与南朝民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北朝民歌中有不少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这些歌曲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大不相同。与南朝民歌相比,也同样有直与曲、刚与柔之别。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改变

1、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后世产生

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2、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开始追求声色。这种诗歌艺术的转变,从陶谢的差异开

始。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极大集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是从写意到摹象。陶侧重写意,谢侧重描摹山水景观。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启示性强,谢诗写实性强。

3、颜延之和谢灵运并称为“颜谢”。

4、鲍照、颜延之和谢灵运(“元嘉之祖”)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之祖”

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5、鲍照的贡献: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

式,五言句与七言句交错使用(借鉴曹丕的《燕歌行》),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鲍照的情感内容:1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戊卒的生活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4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5山水描写也有一定特色,以深秀幽奇、严整厚重为主要特点。

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地位:以七言为主而杂以其他各种句式的乐府歌行,则是鲍照的新创。他既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的诗人,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他变曹丕的逐句押韵为隔句用韵,并可以自由换韵,从而奠定了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故过去的评论家,常常以鲍照为七言诗的开创者。

在南朝著名的诗人中,鲍照、谢朓、王融、沈约、何逊、阴铿等人,皆不乏优秀的山水之作,而其中以谢朓的成就最为突出。

山水诗在南朝的兴起及原因:兴起:南朝文人诗歌从刘宋开始,逐渐由谈玄转到描绘山水自然,于是山水诗取代了玄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这是南朝诗歌第一个重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变化。原因有二:首先,江南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有秀丽的自然山水。士族文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了百年之久,到处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们的玄言诗里便出现了山水诗句,借助山水自然来表现老庄的哲理。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到谢灵运终于以大量的山水景物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其次,诗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加深,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出现做好了文学上准备。

山水诗所谓山水诗是指以自然景物特别是山川河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灵运:灵运乃将其精神寄托于对山水的纵情游赏,并以其富艳的才华,极精致的描绘出奇秀的山水状貌。于是大量的山水景物,各以其鲜异的姿态,出现他的诗篇中,闪耀出清美的光辉,在诗歌领域里开辟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新的境界。)

大小谢: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称大小谢。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代表作《登池上楼》;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代表作

大小谢:指谢灵运和谢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元嘉之雄”,是第一个大力描摹山水的作家,是山水诗之鼻祖,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细致,革除了东晋诗坛玄言诗浪漫的风气,有《谢康乐集》。谢眺,字玄晖,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被誉为“齐梁首杰”“永明之雄”,以善于写作风景诗见长,风格自然秀逸,有《谢宣城集》。二人均擅长山水诗,且为同族,所以后人有“大小谢”的并称。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1、客观精细地描绘山水景物之本来面貌,揭示山水景物固有的美感。

2、从艺术表现上看,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3、谢灵运山水诗有一基本的结构模式:即通常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理思”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有价值的主要是中间部分。这种结构模式必然带来有句无篇——有名句而少佳篇的缺陷。

4、大谢山水诗总体风格是富艳精工,典丽厚重。

谢灵运的诗给人一种显著的感觉,乃是在字句上精心雕琢。他摹写山水景物之穷形尽相,即是从着意雕琢中达到的。

缺陷:1、嵇康、阮籍、陶渊明等对现实是坚决否定而无所求的,谢灵运则是因求而不得才与现实对抗。所以,谢灵运诗中所表现的似乎也高旷的情怀,含有一定程度的虚伪性。从结构上来说,谢诗在篇末所抒写的这种玄理,因为与主体部分所描写的山水自然关系不大,而往往给人以脱节之感。这种艺术结构的缺陷,是其诗产生“有句无篇”之弊的重要原因。

2、他摹写山水景物之穷形尽相,即是从着意雕琢中达到的。即使是摹写自然,有时也因捶字过重,不免有损自然之趣。而

他的另一些抒发情感的辞句,则因其用典过多,给读者以艰涩之感,失掉诗所应有的谐畅情味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名词解释

永明体:永明体即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是竟陵八友,而尤以谢脁最为突出。永明体促进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转变,是唐代格律诗的开端。

2、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体现在:

①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清新流丽的风格。

②在新体诗的探索方面,他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音调和谐,体现出圆美流转的特点。谢朓善于熔裁警句,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齐梁诗人集团:至齐、梁之世,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影响最深刻,其中规模最大,最显著的主要有这三大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以梁武帝萧衍和昭明太子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梁代文学的繁荣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梁代后期,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

3、名词解释

宫体诗: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特别在贵族和宫廷、中流行着一种轻艳柔靡的诗体,时人号之曰“宫体”。这种诗以描绘女性体态容貌与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绮丽轻靡。

4、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由南入北的最著名诗人,“穷南北之盛”,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后期作品主要抒写乡关之思,《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是其中的代表作。《哀江南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抒发出深沉的乡关之思。

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键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5、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扩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王粲的诗福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是《登楼赋》

政治生活一端:左思《三都赋》、潘岳《籍田赋》;生活中的大事:潘岳《西征赋》、谢灵运《山居赋》、梁武帝《净业赋》、梁元帝《玄览赋》、颜之推《观我生赋》等

宋玉《秋兴赋》、张衡《闲居赋》、庾信《哀江南赋》、杜甫《秋兴》

6、北朝:郦道元著有《水经注》

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

刑魏:由魏入齐的刑邵,与温子昇同为文士之冠,世称“温刑”,子昇死后,与魏收并称“刑魏”

魏晋南北朝小说

1、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

2、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3、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4、志怪小说:

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第一、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第二、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第三、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5、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逸闻轶事)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 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 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 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 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 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 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认为 《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 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 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1、杜审言、宋之问对诗歌发展做的贡献:杜审言是初唐律诗,七言律诗律绝的奠基人之一。宋之问擅长五律和排律。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初唐四杰”诗歌成就:a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内容;b诗风大变,刚健清新。 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标举汉魏风骨(内容继承发展汉魏诗歌面向现实,关注民生)风雅兴寄(表现手法上继承发展诗经中比兴,因物喻志,寄托情志)。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 5、张若虚、刘希夷对诗歌的影响: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对诗歌的意境的开拓有重大贡献。 6、王维诗歌艺术成就:构图美、音乐美、色彩美、动态美、诗情画意(乐感、禅趣)。 7、孟浩然诗歌成就:语言平淡自然而情韵深厚,境界开阔,激情澎湃。 8、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祖咏 9、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盛唐时期军旅生活成为使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并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共同形成边塞诗派。他们的诗作或表达戍边壮士忠君报国的英勇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或描述边塞雄奇壮丽的大漠风光雄观要塞;或反映士族们怀乡思家的情绪;或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不合理现象,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美的色彩,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高适:内容雄厚浑广,风格悲壮淋漓,笔势豪健淳朴 岑参:浪漫主义、气势雄伟、想象吩咐、色彩瑰丽、奇情异彩 王昌龄、王之涣:用乐府旧题、七绝形式、表达立功报国壮志久戍不归思乡之情 10、李白诗歌成就?答:李白上承屈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并且创造性的运用一系列浪漫主义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具体表现在:a诗人的主观感情强烈,主体形象鲜明,具有个性化色彩;b想象丰富,借助神话传说,构成各种奇异瑰丽的理想境界,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c风格多样,而以雄奇奔放飘逸,壮丽为主,各体兼备尤好古诗《乐府歌行》,而以七言古诗,绝句为工;d语言清新活泼自然,表现力强。 11、杜甫诗歌成就:a诗歌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b语言精工凝练,很富表现力;c诗体兼备,格律严谨,尤对七律贡献最大。 12、“新乐府”含义:就是用新题写时事乐府形式的诗。 13、白居易讽喻诗的写作价值:a暴露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奢侈享乐和时弊《朝政弊端》; b反映民生疾苦和对人民的同情《观刈麦》;c反对拓边战争,表达爱国思想《新丰折臂翁》; d表现妇女生活的不幸和悲惨命运《上阳白发人》。 白诗的地位和影响?答:白诗对“新乐府”运 动起示范作用,白诗富有情韵,雅俗共赏,享有盛誉,白居易最大的贡献和影响在于从诗经、汉乐府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一直延续到晚唐,宋代以及晚清。白居易的另一影响是由他开始形成一个浅切诗派,即追求语言的平易近人,浅显易懂,时称“元白体”。(元稹)也称为浅切诗派。 新乐府运动的诗人:元稹、张籍、李绅、王建 14、古文运动的实质:在文体、文风和语言诸方面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宗旨:a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b提倡散句;反对骈体;c提倡质朴自然之风;d“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已出。 15、韩柳散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答:韩柳散文不只是唐代,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先秦散文和史记还属于子史的性质,韩柳在此史外,又发展了文学性散文,有杂文寓言,人物传记,山水游记等,反映广泛现实生活,并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标志着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并对后世散文产生积极影响。 16、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特色:a工于写景(全貌的勾勒,局部的工笔描绘,景物主要特征的把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b、赋予山水景物以人格;c、语言精练优美,造就新颖,比喻生动,风格清俊自然。d、山水游记散文继承了《水经注》等山水散文的成就而加以创造的发展,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为我国的游记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7、杜牧的成就:咏史诗、写景抒情、工七绝《泊秦淮》 18、李商隐(无题诗)大多为七律、善用比兴,形象生动,语言典丽,感情真挚,格调悲凉,深情婉曲,语言精工于晚唐之中备受推崇。最早的民间词:《敦煌曲子词》,最早的文人词:《花间集》 19、唐词早中期作品:《敦煌曲子词》、《渔歌子》五首、《花间集》早期词作者:李白,张志和《渔歌子》 20、温词特色:香艳柔靡,“香而软”题材:妇女,花前月下,情思 21、韦庄词风格:清丽疏淡,语言秀美情深《思帝乡》 22、李煜的创作特色:多为直抒胸臆,直率天然且善用白描,形象鲜明。代表作《虞美人》 李煜的贡献:扩大了词的领域,开拓了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词调的运用上也有创新,出现了不少字句。在风格方面有花间三派的香软浓艳,别开请疏流丽的局面,完成了唐五代词的转变。 23、冯延巳词:清丽秀雅,委婉含蓄代表作《谒金门》 24、唐传奇和六朝志怪小说的区别?答:a六朝小说内容主要是鬼神怪异之事;唐传奇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面貌,描写人物有帝王妃嫔,贵族官僚,诗人举子,商贾优伶,豪侠义士,故事有婚姻爱情,豪侠,历史人生…….. b六朝志怪作者是记录见闻,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唐传奇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 c六朝古怪粗陈梗概(笔记体),唐传奇“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25、宋代诗歌成就:思想内容:宋代诗歌反映时事、民生疾苦,特别是爱国诗,表达爱国情感,思想价值崇高,但缺乏唐诗中特别是盛唐诗歌中的积极昂扬,追求政治理想的雄大气势和乐观精神,而多深沉,悲慨之气(社会对文人的心理影响)。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在艺术表现手法和特征上有开拓,在意境和表现手法上有开拓,但又不如唐诗重视艺术形象的刻画,而出现了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倾向。 26、宋诗的主要特点: a直接以诗歌议政;b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 c广泛而深入地描写民生;d极为广泛地描绘出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社会生活画面; e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唐诗,重意象,长于抒情;宋诗,重骨气,长于思理) 27、“江西诗派”作家: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是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解释: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28、黄庭坚的诗歌主张:a重视学习,继承但又强调过分;b主张创新和自成一家。弊端,重形式,轻内容。 29、黄庭坚诗歌成就:自我形象,品评艺术,咏物,反映生活;诗歌风格:工新奇巧 30、苏梅诗歌艺术风格:苏以豪放为主。如诗云:“铁面苍鬓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梅以古淡著称,如其诗云:“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31、苏轼诗歌特色及成就:a讲究才学(使他的诗具有古趣);b善于议论,富于议论于形象,与叙事结合,边叙边议;c喜欢雅戏,善于修辞,尤长比喻。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的

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故称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 一、选择题【15分】 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 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孤雁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括号内为其杂剧代表作) 3、明代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临川派的的代表人物:汤显祖 4、清代最出名的喜剧作家李渔 5、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曲江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又名《中山狼》) 6、《琵琶记》的结构形式双线交错 7、元代杂剧写“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作品是《柳毅传书》 8、《陈抟高卧》的作者是马致远,主人公是陈抟 9、《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故事的来源(出处是)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 10、用两句话来概括《桃花扇》的构思和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1、明代第一曲指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 12、昆腔是由魏良辅来改造,由梁辰鱼第一个创作成功,第一个创作成功的作品是《浣纱记》 13、清代以一折短剧著称的是杨潮观,其作品集名称是《吟风阁杂剧》 14、《鸣凤记》、《杀狗记》《紫钗记》《中山狼》分别是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明代 15、明代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 16、元代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实甫 18、中国历史上首写现实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时事剧是明代的《鸣凤记》 19、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0、关汉卿的爱情剧从题材上可分成仕女之恋(以《救风尘》为代表)和才子佳人之恋(以《望江亭》为代表)两类 21、李玉的成名作是“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代表作是《清忠谱》 22、被评价为“乐极哀来,垂戒后世”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 23、《清忠谱》的作者是李玉,主人公是周昌顺 24、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著作是:明代王冀德的《曲律》,最早研究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徐渭的《南词叙录》 25、元代爱情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西厢记》 26、《桃花扇》正面代表人物是:名妓李香君、文人侯方域、说书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反面代表人物是; 南明重臣马士英、阮大铖、田仰 二、填空题【20分】 1、《永乐大典》戏文3种指的是《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达的南戏剧本)

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二:“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文学。 1. 寄托遥深。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2.、词旨渊永。除了时局政治的影响外,这一时期盛行的玄学思潮也对文学风貌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渊源可追溯至汉末,但谈玄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则是正始年间出现的。 三:两者不同之处: 1、建安风骨体现的是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乱世黎民悲惨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现实情怀。而正始诗风则完成了由关注现实到关注生命本体的演变。 2、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正史诗风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以使气命诗、诗心遗论与清俊、遥深为表现特征。 4、建安风骨到正始诗风的嬗变表现在建安激情的一步步退潮。曹植由立足现实到寻求精神超脱,是建安激情。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三:游仙诗。 成就: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言志诗:爱情诗 成就: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1)《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2)《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三)曹植的创作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三是述志诗四是游仙诗 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

歌谣 1、上古歌谣的存在形式是诗、乐、舞、音。(单选) 2、神话的起源有宗教和劳动两种。 3、福州可分为创世、英雄、自然与传奇神话。 创世神话分为自然宇宙神话和人类来源两种。 4、简述神话特征。 5、简述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经》311篇,现存完好的305篇。 6、《诗经》收录了从西汉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7、删诗说(解释)是有《诗经》编订的一种说法,最早由司马迁提出。他认为,《诗》原有3千多篇。孔子读后删掉其中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311篇,其中保完好的只305篇。 8、《诗经》分为“风”“雅”“颂”三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重要) 9、《诗经》中属于“史诗”的五篇作品在《大雅》中,它们是《生民》《》《绵》《皇矣》《大明》。 10、释“楚辞”。“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 11、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12、《九歌》包括 13、《九章》包括 14、论结合作品论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先秦文学(历史、诸子) 诗歌之外作品 16、《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集(尚=上) 1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总编年体史书。 18、《左传》有哪些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春秋内传》) 19、《左氏春秋》属编年体史书。 20、简述《左传》的文学色彩。 2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又称《春秋外传》。 22、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A从春秋至战国初[语录体:《老子》《墨子》《论语》。 B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23、《战国策》 24、《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25、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色彩。 26、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家,也是其集大成者。 27、(单选)秦代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 汉代诗歌 28、乐府(释) 2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168) 汉散文 31、汉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是贾谊。 汉史传文 *32《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 *33论《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特色。(P121)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1.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